人文讨论心得体会及收获 人文社会概论这门课的收获与体会(7篇)

  • 上传日期:2023-01-08 12:47:13 |
  • ZTFB |
  • 12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人文讨论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教育实效

在当今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人才的质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前途。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及实施素质教育既是当今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效的方法有多种,但最主要的还是要转变素质教育的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呼吁社会共同参与。

一、转变素质教育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实践

教育理念往往是教育者在生活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它是教育者“相信”的而未必是清楚地“意识到”的东西,因此具有“根深蒂固”的特点。“知道”的甚至“懂得”的东西未必是“相信”的、“坚持”的东西,所以转变教育理念绝非易事。有些人把教育理念理解为教育理论、教育知识,以为只要组织教师学习一些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就能转变其教育理念,这种想法过于简单。目前的大学生素质现状要求高校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从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快创新富于时代特色的、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一)从狭窄的专业教育理念转向综合素质教育理念

在传统狭隘的专业教育理念影响下,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虽有一技之长,但综合素质不高,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往往显得比较缺乏。从目前就业市场特别是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用人单位最看中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较量,因为素质是底蕴、是内涵,只有高素质,才能转化为高成就。因此,高等教育者应该积极更新观念,从狭隘的专业教育理念向素质教育理念转变,把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在课程安排上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二)从终结型教育理念转向终身型教育理念

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知识不断更新、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与习惯的人才。过去那种“学习一阵子够用一辈子”的思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终身型教育治学理念是古代圣贤提出的“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等劝学良言在当今社会的再现。因此,高校必须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乐于学习,把学习作为生活的必要构成部分。

(三)从封闭的教学理念转向开放的教学理念

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封闭为特征,它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造成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也得不到承认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受到极大限制。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迫切需要我们从封闭的教学理念转向开放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使课堂教学适应学生自主创新发展的需求。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力量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教师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教师应充分认识自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就是一句空话。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个人修养、业务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虽然障碍重重,但教师素质是突破口,是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高校教师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提高素质的对象。他们自身的素质如何、能否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教育,关系到能否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1.要具备一定的素质教育理论。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表现在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去塑造大学生,去引导他们自我完善。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所抱的目的,规定了主体对客体信息有选择的接受,主体的目的性愈明确,对信息接受的质量也就愈高。教师只有真正确立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才可能按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去认真思考和探索教育改革,把素质教育融汇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教师要拥有正确的教育思想理念,就要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尽快从“传道型”转为“引导型”、从“授业型”转为“参与型”、从“解惑型”转为“启发型”。

2.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以及较高的科研创新能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自身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广泛化,对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至关重要。高校教师应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教学水平,总结经验,扩大交流,在对比与渗透中培养大学生的诸多能力,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行。

3.要具备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意识。陶行知说过:“惟有好学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好学不厌的学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一定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意识来自于对自我价值最大程度地增加和实现的强烈愿望,来自于热爱教育对象的职业情感。高校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知识,增强素质教育的责任感,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多方收集本学科的最新成果以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把书本知识与科研最新成果紧密结合起来。

(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

1.重视对教师有效引进与优化教育,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努力延聘一流教师,千方百计延揽大批名师。这种唯才是举的作风,必定能招揽一批优秀的教师,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应重新强调高水平教师为高校本科生上课的精神和要求,努力推进高水平教师走上讲台,明确规定教授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每学年至少完成本科课程一定课时量的主讲任务或者一定学分的教学工作,这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不断完善激励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励竞争在组织内是一种客观存在,对增强组织成员的凝聚力,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公平、公正的竞争对教师将会产生巨大的激励和鞭策,高校要为教师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在重要岗位设置、加薪、职称评定等方面,对于获奖的优秀教师以及本科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应给予优先考虑,要定期评选一批在教学工作第一线辛勤耕耘的优秀教师,并进行大力的宣传与奖励。

3.实行大学生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导师制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思想指导,每位导师指导数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行为等负有全部责任。新生入学后,可根据学生班的人数,为各班配备1~2名任课老师做导师,可以要求每名导师每月与指导的学生面谈或集体指导。这样学生与教师沟通联系的渠道就会增多,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指导学生安排学习计划,参加科研训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生指点人生、启迪智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来促进教师修德敬业

1.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体地位,提高教师的素养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部分老师不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言行举止出现失范的现象,在学生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职工之家”或工会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文化娱乐活动,把教师的思想修养重新凝聚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上来。

2.对在修德敬业方面表现非常优秀的典型教师和典型事迹要予以大力表彰。给予优秀教师较高规格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真正激起其他老师“比差距、赶上来”的决心和动力。通过组织广大教师参与“学典型、做典型”活动,促进整个教师队伍修德敬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3.定期组织教师中短期轮训。培训中间可以穿插一些讨论、看录像、参观革命圣地等活动,以增加培训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但要避免出现为了搞活动而组织培训或为参加活动前来学习的错误思想倾向,活动仅是培训的一个教学环节,培训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修德敬业的意识。

4.对教师中出现失范的现象以及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包庇纵容,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出现过错的教师要根据情节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但处理前要找该教师进行诫勉谈话,指出其所犯错误的性质以及处理方案,并让其本人对处理意见以及今后该如何做进行表态;对其他教师要以此事为例,查明问题的根源,提出警示。

三、强化责任意识,呼吁社会共同参与

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高校教师的责任,学生家长也应转变观念,配合高校育人工作;高校要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利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一)学生家长要转变观念,配合高校育人工作

1.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根据社会上的典型事例,呼吁家长和社会,关注和重视家庭教育以及基础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作为教育对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大学教育不是培养人才的唯一途径,家庭教育、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一样对塑造大学生诸素质、诸能力的同等重要,它们为高校能培养更多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铺平道路。

2.利用大学新生家长送子女上学的机会,组织召开新生家长会;或在新生报到手册中公开“致大学新生家长的一封信”。向学生家长宣讲学校学生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家长提一些具体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自我管理和独立生活能力。协调好学校与家长共同育人的职责,使双方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在日常的管理中,进一步建立和加强同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的机制,大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经常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客观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以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与此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多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其生活和学业上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这样就会让他们真正感觉到自己被关心和被重视,从而提高其成长的速度和质量。

(二)高校要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高校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以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体系为主体,以课外社会实践为补充,强化专业课教学实习。通过发挥学科竞赛作用、支持大学生实践训练项目等多种途径,带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搭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平台。融入国家或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和产业技术合作,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调整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形成从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创新链,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

3.把服务和贡献社会当作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责任。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向社会输送适应社会需求的栋梁之才;通过科学研究,为企业界的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对企业界的知识转移。

(三)利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1.建立一支优秀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宣传队伍。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作用,凡是与素质教育有关的重大活动,邀请社会重要媒体前来进行采访,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把大学生素质教育推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这是高校素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

2.学校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建立自己的素质教育网站。在充分调研、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基础上,可以在大学生中征集网站名字。学校除了在内容上要严格把关外,整个网站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管理与设计,尽量把富有政治性、教育性的内容融于可读性、新颖性、娱乐性和富有时代性之中。可以设立论坛版块,通过点击量加强和改进网站的内容与形式,真正把大学生对网络的注意力由校外吸引到校内、由素质教育领域外吸引到素质教育领域内。

3.利用大众传媒,宣传高校的办学特色、成就以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实力,提高学校声誉。高校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科研成就、学术交流、名师风采、优秀毕业生等。也可以组织召开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邀请用人单位代表参观学校的特色实验室、大学生的科研成果展和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让用人单位充分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自身实力。真正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人文讨论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摘 要: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教师不单单要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兴趣;修养;审美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母语与生俱来,贯穿我们的整个学习和生活中。此时,语文这门学科也就显得越发的重要。好多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没有什么用处,无非就是许许多多的汉字结合的文章。抱着这样的想法,学生就对语文产生了一种无端的厌恶,认为:我已经认识这些字了,为什么还要学习语文?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让学生改变脑海中语文枯燥乏味的印象呐?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课前认真备课,找出本节课的重点;课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互动;课下让学生及时反馈课堂。教师还要在班级内设立读书角,收录各种书籍、杂志,这样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视野,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快乐中学习,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

二、让学生产生课堂是大家的想法

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太多的交流,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课堂是老师的,这和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在目前的教学课堂中,主要存在这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则在下面托着下巴,木讷地听着课。偶尔听到教师说哪个是考试的重点,立马回过神来,拿着笔刷刷地写上几笔,然后又恢复刚刚的样子――表情木讷、神情呆板。出现这种现象,不单单教师会觉得挺生气,学生也会觉得特别没意思。

教师认为学生不好好听讲,浪费时间,还辜负自己的一番苦心,不免更加心寒,对语文课也提不起兴趣了。学生的想法更加的单纯:这篇文章我本来自己就可以看得懂,教师还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还不如我做别的事呢。再说了,我学习语文就是单纯为了考试,以后能进入好的大学,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一件事。确实,语文、数学、英语都是必学的课程。好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至少可以在以后的账单中用到。英语更不用说了,现在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快,外国与中国的国际交往更加频繁,学习一门外语至少不会被这个时代抛弃。可是,语文到底能干吗?研究文言文又有什么用处?学习古诗又不会做诗,何必这样浪费时间!能认识字不就可以了。

对此,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学习语文有利于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让我们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比如提问问题,不至于让课堂的气氛显得尴尬。互动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觉得我原来也是可以有发言权的,课堂是大家的,从而营造一种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可以愉快地讲授,学生可以愉快地学习,何乐而不为呀。

三、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审美能力

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承担教书的责任,更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尤其是语文教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讲的就是树木长成需要十年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结合人的寿命来讲,这是一个贯穿人的一生的事情,更加不能马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类似于一个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孩子成才了,父母的倾心栽培才没有枉费,由此教师觉得作为一名园丁的奉献是值得的。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汉字,更为重要的是学习中国古代的文明史。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如果你连中华民族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拥有哪些璀璨的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悠久的中国文明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些都不知道的话,怎么能无愧地说我是一名炎黄子孙!所以说,认真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真的具有很深的意义。

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我们接触到了古老的历史文明,教授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例如:“孔融让梨”教导我们要学会谦卑,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卧薪尝胆”教导我们要学会忍辱负重,不惧怕学习或生活中的压力,勇往直前。“铁杵磨成针”教导我们做事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还有好多优秀的古代文明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我们在这些文明中收获了许许多多的道德文化,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在现代的文明中不是更具有时代意义吗?由此得出,语文教学真的很重要。

参考文献:

[1]陈瑞芝.让生活的清泉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汩汩流淌[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34).

[2]王慧珍.三把钥匙,打开语文学习兴趣之门[j].教育科研论坛,20xx(05).

[3]蒋泽江.浅谈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学周刊,20xx(04).

对于人文讨论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摘 要: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教师不单单要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兴趣;修养;审美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母语与生俱来,贯穿我们的整个学习和生活中。此时,语文这门学科也就显得越发的重要。好多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没有什么用处,无非就是许许多多的汉字结合的文章。抱着这样的想法,学生就对语文产生了一种无端的厌恶,认为:我已经认识这些字了,为什么还要学习语文?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让学生改变脑海中语文枯燥乏味的印象呐?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课前认真备课,找出本节课的重点;课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互动;课下让学生及时反馈课堂。教师还要在班级内设立读书角,收录各种书籍、杂志,这样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视野,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快乐中学习,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

二、让学生产生课堂是大家的想法

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太多的交流,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课堂是老师的,这和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在目前的教学课堂中,主要存在这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则在下面托着下巴,木讷地听着课。偶尔听到教师说哪个是考试的重点,立马回过神来,拿着笔刷刷地写上几笔,然后又恢复刚刚的样子――表情木讷、神情呆板。出现这种现象,不单单教师会觉得挺生气,学生也会觉得特别没意思。

教师认为学生不好好听讲,浪费时间,还辜负自己的一番苦心,不免更加心寒,对语文课也提不起兴趣了。学生的想法更加的单纯:这篇文章我本来自己就可以看得懂,教师还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还不如我做别的事呢。再说了,我学习语文就是单纯为了考试,以后能进入好的大学,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一件事。确实,语文、数学、英语都是必学的课程。好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至少可以在以后的账单中用到。英语更不用说了,现在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快,外国与中国的国际交往更加频繁,学习一门外语至少不会被这个时代抛弃。可是,语文到底能干吗?研究文言文又有什么用处?学习古诗又不会做诗,何必这样浪费时间!能认识字不就可以了。

对此,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学习语文有利于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让我们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比如提问问题,不至于让课堂的气氛显得尴尬。互动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觉得我原来也是可以有发言权的,课堂是大家的,从而营造一种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可以愉快地讲授,学生可以愉快地学习,何乐而不为呀。

三、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审美能力

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承担教书的责任,更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尤其是语文教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讲的就是树木长成需要十年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结合人的寿命来讲,这是一个贯穿人的一生的事情,更加不能马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类似于一个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孩子成才了,父母的倾心栽培才没有枉费,由此教师觉得作为一名园丁的奉献是值得的。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汉字,更为重要的是学习中国古代的文明史。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如果你连中华民族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拥有哪些璀璨的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悠久的中国文明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些都不知道的话,怎么能无愧地说我是一名炎黄子孙!所以说,认真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真的具有很深的意义。

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我们接触到了古老的历史文明,教授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例如:“孔融让梨”教导我们要学会谦卑,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卧薪尝胆”教导我们要学会忍辱负重,不惧怕学习或生活中的压力,勇往直前。“铁杵磨成针”教导我们做事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还有好多优秀的古代文明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我们在这些文明中收获了许许多多的道德文化,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在现代的文明中不是更具有时代意义吗?由此得出,语文教学真的很重要。

参考文献:

[1]陈瑞芝.让生活的清泉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汩汩流淌[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34).

[2]王慧珍.三把钥匙,打开语文学习兴趣之门[j].教育科研论坛,20xx(05).

[3]蒋泽江.浅谈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学周刊,20xx(04).

对于人文讨论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摘要:舞蹈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能够表现出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一般用音乐伴奏。舞蹈艺术欣赏能够围绕舞蹈动作、舞蹈情感、舞蹈音乐三方面来进行。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承载着塑造形象、叙述情节、表达情感等多种功能。欣赏舞蹈动作要结合各个舞蹈种类的风格特征、历史背景以及人文内涵,把握舞蹈动作所赋予的相关文化。情感是舞蹈的原动力,是舞蹈作品中人物行动的内在驱动力。表达情感是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目的,情感是舞蹈作品打动观众的真正原因,舞蹈中所有的表现手段都为情感服务。舞蹈音乐不仅仅承担着舞蹈的器乐伴奏,且其本身就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主角内心境感的作用。舞蹈所表现的情绪变化,与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形态相一致,它是经过形体动作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来塑造艺术形象的。音乐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舞蹈艺术同时要进行舞蹈音乐的欣赏。

关键词:舞蹈艺术; 欣赏; 舞蹈动作; 舞蹈情感; 舞蹈音乐;

当你欣赏完一场精彩的舞蹈演出,你可能还意犹未尽、频频回首已经闭幕的舞台。此时你犹如经历了一次奇妙的灵魂洗礼,享受了一场舞蹈带来的精神大餐。那么,舞蹈为什么能打动你的内心,让你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呢?是优美流畅的舞蹈动作,生动趣味的舞蹈形象?还是跌宕起伏的舞蹈音乐,细腻曲折的人物情感?绚丽多彩的演员服装,五光十色的舞美?应当怎样去欣赏舞蹈作品?

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舞蹈艺术的相关知识。舞蹈,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能够表现出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下头我围绕舞蹈最主要的三个元素:动作、情感、音乐谈谈我对舞蹈的欣赏感受。

舞蹈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是形体动作,它承载着塑造形象、叙述情节、表达情感的多种功能。舞蹈中的形体动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形体动作。舞蹈作品中的动作具有必须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难度较大的技巧本事。

芭蕾舞的动作是程式化的,有一套完整而严谨的动作和体系,它的标志是演员用脚尖跳舞。芭蕾舞对演员动作的要求极其严格、苛刻,如:脚尖向外要到达180度,踢腿要到达必须的高度,旋转必须快而稳,动作要做到“开、绷、直、立”的标准,要能精准地控制手、脚、臂、腿的动作。芭蕾舞剧《天鹅湖》“白天鹅独舞”:舞者伴随着音乐向上舒展;舞者两臂波动,两腿带着身体平稳地旋转。这一系列动作完美地展现出白天鹅优雅、楚楚动人的形象,表现出她在碧波中浮游时的孤傲和悲痛。当我们置身于布景真切的剧场,单单是这一系列舞蹈动作,足矣打动我们的内心,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民族民间舞的动作最为贴近生活,往往汲取当地群众劳动生活中最典型的人物或动物形象,运用艺术加工,将其凝练为简明生动的舞蹈动作。如傣族舞蹈中孔雀的形象最为常见,舞者充分运用身体、头、和手臂的动作模仿孔雀的优美动态,或优雅地梳理羽毛,或缓步徜徉于水畔,动作惟妙惟肖。朝鲜族舞蹈中,较为常见的仙鹤形象,朝鲜族人民崇拜仙鹤,在其民族舞蹈中有许多类似仙鹤的动态,典雅而舒展,舞者手臂像柳枝摆动,脚步像仙鹤迈步。蒙古族舞蹈中最常见的是模仿骏马和雄鹰的动作,舞者用肩部的抖动来表现马的奔跑,以手臂的波动来表现雄鹰的展翅飞翔。如傣族舞蹈《邵多丽》,以曼妙的舞姿、清新的风格、新颖的舞蹈形式,把观众带入神秘的傣族文化中。“邵多丽”是傣族人对已成年尚未婚嫁少女的称谓,一般指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的漂亮少女。舞蹈传承了傣族舞蹈“三道弯”和“一顺边”的传统风格和动律,并融入现代舞的元素,丰富了舞蹈语汇。表现形式上突破了以往傣族舞常用的独舞或群舞形式,采用三人舞的形式,描绘了三位年轻美丽的傣族姑娘穿着漂亮的傣族长裙,在春天的阳光下欢乐嬉戏的美妙画面。在道具上也一改传统,巧妙地运用了斗笠、竹竿和花,配合不断变换的动作姿态,增强了舞蹈的观赏性。

情感是舞蹈的原动力,是舞蹈作品中人物行动的内在驱动力。表达情感是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目的,情感是舞蹈作品打动观众的真正原因,舞蹈中所有的表现手段都为情感服务。

优秀的舞蹈作品,必须是在情感上富有感染力,能激起观众情感上的浪花,拨动观众的心弦,从而唤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引起一种或喜悦、或欢欣、或激越、或振奋、或愤怒、或憎恨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产生是人们在精神生活中所需要和渴求的,经过欣赏舞蹈作品,体验到这种情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如欣赏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部作品反映出伟大的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前赴后继,将革命推向前进的英雄气概。秋收起义的革命风暴,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岁月,革命圣地延安的壮丽风光,抗日游击队的战斗情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伟大壮举,这种种历史斗争场面,都经过感人的音乐舞蹈形象,生动地展此刻观众眼前。整个舞蹈丰富多彩,既刚健又柔美,既活力又抒情,时而动人心魄,时而感人肺腑。欣赏完这部作品,感觉理解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情感的革命洗礼。

再如舞蹈《同行》讲述了两个女兵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因为水而产生的一段生离死别的感人故事。舞蹈沿袭“革命的活力,战斗的抒情”这一“前线”艺术风格,汲取军旅舞蹈独特的养分,把两个女兵相互支撑、艰苦同行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她们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舞蹈主要经过双人造型和人与水壶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对水和生命的渴望。两个女兵在行军过程中运用了整齐划一的.步伐和刚健的技术技巧动作,表现出女兵的坚强信念。舞蹈中运用了很多的托举等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表现了行军路上的艰辛和两人团结奋战、克服困难的巾帼英雄气概。小提琴二重奏的音乐背景下两人深情的交流,烘托出军中姐妹的深情厚谊。舞蹈结束在一个富有动感的造型中,强调了“同行”二字。

音乐与舞蹈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音乐不仅仅承担着舞蹈的器乐伴奏,并且其本身就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主角内心境感的作用。舞蹈所表现的情绪变化,与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形态相一致,它是经过形体动作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来塑造艺术形象的。

比如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斗笠舞”,万泉河边,黎族姑娘们手捧新编的斗笠,载歌载舞慰问红军。舞蹈音乐为一段合唱,主题音调源自黎族民歌《五指山歌》,音乐亲切热烈,在音乐声中,黎族姑娘们翩翩起舞,热情多姿;娘子军英姿飒爽,豪迈干练。音乐既表现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也塑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欣赏舞蹈作品时,这三个因素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不能孤立地从某一个方面去欣赏。总之,舞蹈欣赏并不神秘难解,多了解学习、熟悉了舞蹈,自然会逐步提高舞蹈欣赏的水平。《文心雕龙》有言:“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一个人“晓声”和“识器”的欣赏本事,来自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对于优秀的舞蹈作品,仅有很多欣赏,深入体会和理解,才能充分感受到舞蹈艺术散发出的艺术魅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前,刘清华.音乐与舞蹈[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2]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冯双白.新中国舞蹈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5]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6]高彩荣等.芭蕾舞剧歌剧名曲精选[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4.

[7]贾安林,金浩.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8]刘青弋.中外舞蹈精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9]赵铁春,田露.中国汉族民间舞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1]袁禾.大学舞蹈鉴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黄小明.中外舞蹈鉴赏语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对于人文讨论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论文摘要]在当今这样一个与时俱进、迅速发展的时代,人才的质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前途。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及实施素质教育既是当今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效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主要的还是转变素质教育的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呼吁社会共同参与。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教育实效

在当今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人才的质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前途。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及实施素质教育既是当今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效的方法有多种,但最主要的还是要转变素质教育的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呼吁社会共同参与。

一、转变素质教育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实践

教育理念往往是教育者在生活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它是教育者“相信”的而未必是清楚地“意识到”的东西,因此具有“根深蒂固”的特点。“知道”的甚至“懂得”的东西未必是“相信”的、“坚持”的东西,所以转变教育理念绝非易事。有些人把教育理念理解为教育理论、教育知识,以为只要组织教师学习一些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就能转变其教育理念,这种想法过于简单。目前的大学生素质现状要求高校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从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快创新富于时代特色的、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一)从狭窄的专业教育理念转向综合素质教育理念

在传统狭隘的专业教育理念影响下,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虽有一技之长,但综合素质不高,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往往显得比较缺乏。从目前就业市场特别是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用人单位最看中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较量,因为素质是底蕴、是内涵,只有高素质,才能转化为高成就。因此,高等教育者应该积极更新观念,从狭隘的专业教育理念向素质教育理念转变,把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在课程安排上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二)从终结型教育理念转向终身型教育理念

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知识不断更新、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与习惯的人才。过去那种“学习一阵子够用一辈子”的思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终身型教育治学理念是古代圣贤提出的“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等劝学良言在当今社会的再现。因此,高校必须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乐于学习,把学习作为生活的必要构成部分。

(三)从封闭的教学理念转向开放的教学理念

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封闭为特征,它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造成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也得不到承认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受到极大限制。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迫切需要我们从封闭的教学理念转向开放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使课堂教学适应学生自主创新发展的需求。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力量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教师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教师应充分认识自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就是一句空话。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个人修养、业务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虽然障碍重重,但教师素质是突破口,是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高校教师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提高素质的对象。他们自身的素质如何、能否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教育,关系到能否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1.要具备一定的素质教育理论。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表现在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去塑造大学生,去引导他们自我完善。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所抱的目的,规定了主体对客体信息有选择的接受,主体的目的性愈明确,对信息接受的质量也就愈高。教师只有真正确立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才可能按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去认真思考和探索教育改革,把素质教育融汇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教师要拥有正确的教育思想理念,就要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尽快从“传道型”转为“引导型”、从“授业型”转为“参与型”、从“解惑型”转为“启发型”。

2.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以及较高的科研创新能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自身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广泛化,对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至关重要。高校教师应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教学水平,总结经验,扩大交流,在对比与渗透中培养大学生的诸多能力,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行。

3.要具备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意识。陶行知说过:“惟有好学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好学不厌的学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一定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意识来自于对自我价值最大程度地增加和实现的强烈愿望,来自于热爱教育对象的职业情感。高校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知识,增强素质教育的责任感,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多方收集本学科的最新成果以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把书本知识与科研最新成果紧密结合起来。

(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

1.重视对教师有效引进与优化教育,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努力延聘一流教师,千方百计延揽大批名师。这种唯才是举的作风,必定能招揽一批优秀的教师,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应重新强调高水平教师为高校本科生上课的精神和要求,努力推进高水平教师走上讲台,明确规定教授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每学年至少完成本科课程一定课时量的主讲任务或者一定学分的教学工作,这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不断完善激励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励竞争在组织内是一种客观存在,对增强组织成员的凝聚力,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公平、公正的竞争对教师将会产生巨大的激励和鞭策,高校要为教师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在重要岗位设置、加薪、职称评定等方面,对于获奖的优秀教师以及本科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应给予优先考虑,要定期评选一批在教学工作第一线辛勤耕耘的优秀教师,并进行大力的宣传与奖励。

3.实行大学生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导师制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思想指导,每位导师指导数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行为等负有全部责任。新生入学后,可根据学生班的人数,为各班配备1~2名任课老师做导师,可以要求每名导师每月与指导的学生面谈或集体指导。这样学生与教师沟通联系的渠道就会增多,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指导学生安排学习计划,参加科研训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生指点人生、启迪智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来促进教师修德敬业

1.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体地位,提高教师的素养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部分老师不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言行举止出现失范的现象,在学生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职工之家”或工会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文化娱乐活动,把教师的思想修养重新凝聚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上来。

2.对在修德敬业方面表现非常优秀的典型教师和典型事迹要予以大力表彰。给予优秀教师较高规格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真正激起其他老师“比差距、赶上来”的决心和动力。通过组织广大教师参与“学典型、做典型”活动,促进整个教师队伍修德敬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3.定期组织教师中短期轮训。培训中间可以穿插一些讨论、看录像、参观革命圣地等活动,以增加培训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但要避免出现为了搞活动而组织培训或为参加活动前来学习的错误思想倾向,活动仅是培训的一个教学环节,培训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修德敬业的意识。

4.对教师中出现失范的现象以及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包庇纵容,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出现过错的教师要根据情节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但处理前要找该教师进行诫勉谈话,指出其所犯错误的性质以及处理方案,并让其本人对处理意见以及今后该如何做进行表态;对其他教师要以此事为例,查明问题的根源,提出警示。

三、强化责任意识,呼吁社会共同参与

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高校教师的责任,学生家长也应转变观念,配合高校育人工作;高校要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利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一)学生家长要转变观念,配合高校育人工作

1.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根据社会上的典型事例,呼吁家长和社会,关注和重视家庭教育以及基础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作为教育对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大学教育不是培养人才的唯一途径,家庭教育、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一样对塑造大学生诸素质、诸能力的同等重要,它们为高校能培养更多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铺平道路。

2.利用大学新生家长送子女上学的机会,组织召开新生家长会;或在新生报到手册中公开“致大学新生家长的一封信”。向学生家长宣讲学校学生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家长提一些具体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自我管理和独立生活能力。协调好学校与家长共同育人的职责,使双方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在日常的管理中,进一步建立和加强同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的机制,大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经常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客观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以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与此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多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其生活和学业上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这样就会让他们真正感觉到自己被关心和被重视,从而提高其成长的速度和质量。

(二)高校要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高校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以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体系为主体,以课外社会实践为补充,强化专业课教学实习。通过发挥学科竞赛作用、支持大学生实践训练项目等多种途径,带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搭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平台。融入国家或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和产业技术合作,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调整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形成从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创新链,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

3.把服务和贡献社会当作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责任。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向社会输送适应社会需求的栋梁之才;通过科学研究,为企业界的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对企业界的知识转移。

(三)利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1.建立一支优秀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宣传队伍。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作用,凡是与素质教育有关的重大活动,邀请社会重要媒体前来进行采访,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把大学生素质教育推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这是高校素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

2.学校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建立自己的素质教育网站。在充分调研、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基础上,可以在大学生中征集网站名字。学校除了在内容上要严格把关外,整个网站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管理与设计,尽量把富有政治性、教育性的内容融于可读性、新颖性、娱乐性和富有时代性之中。可以设立论坛版块,通过点击量加强和改进网站的内容与形式,真正把大学生对网络的注意力由校外吸引到校内、由素质教育领域外吸引到素质教育领域内。

3.利用大众传媒,宣传高校的办学特色、成就以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实力,提高学校声誉。高校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科研成就、学术交流、名师风采、优秀毕业生等。也可以组织召开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邀请用人单位代表参观学校的特色实验室、大学生的科研成果展和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让用人单位充分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自身实力。真正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人文讨论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2011—2012学年上半年文艺部工作总结时光飞逝、日月如梭。眨眼间,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又将结束了。这一学期来,我们文艺部在学生会这个大家庭中成长着、发展着、探索着,真的是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气馁。现在此将本学期工作中的收获与不足总结如下:

在学期初我们提交了本学年文艺部的工作计划,并在此对学生会工作要求进行了完善。本学期我部参与与组织举行了我院2012年元旦晚会、新生才艺大赛、第十二届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一系列的活动,同时积极配合学院领导老师的工作,做好所给予的工作,协助其他部门更好的开展活动。

在部门内的建设中,虽然起初不是很顺利,但是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都在不断地磨合和成长。首先是迎接新生的到来。新学期开始之际我系将举行迎新生晚会,这是文艺部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然而无论是在前期准备,还是最后的结果上,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这些失误也为我们之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我们在总结这一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做到周全的考虑与准备。

要说我部的重点,那就自然要说道元旦晚会。元旦晚会一直都非常受到学院的重视,因此我部在过程中也是期待并压力着。经过2个月的努力,先期每天进行节目排练、后期进行了三次彩排,元旦晚会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受到了很多的好评。希望同学们能在排练、演出中增进感情、建立关系、充实自我。

在各项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我部的每一位成员都付出了努力。在新生才艺大赛中我部组织近50人参与比赛;在第十二届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中我们首先在院内进行了选拔赛,选拔赛中产生了11名选手,决赛中我院法学11级张衡和马海健康等脱颖而出,受到了评委与观众的好评!

在过去的这一学期中,我部的工作发现了以下不足的方面:

1.在组织活动时各个配合不够密切,各项工作准备不充分,事前没有及时与各个部门沟通好.2.与各部之间交流也不够,导致沟通出现问题。

下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又将拉开新的序幕。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希望明年我们文艺部成员能总结经验,争取把各项工作做到最好,尽善尽美!同时积极与其他部门成员沟通配合,确保工作顺利的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团工委

人文学院文艺部

学生会

2011年12月31日

对于人文讨论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摘要】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礼仪是一种人际交往语言,它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涵养、教养和素质水平,而且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对我们的学习,日常生活有重要的影响。礼仪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同时也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因此,礼仪在我们的人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礼仪 人生 提高修养 改善关系 成功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1礼仪有助于提高修养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之一。它不仅反映这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这一个人的气质、风度等等。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礼仪及修养,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个人对礼仪的运用程度查知其修养的高低。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有助于提高个人能的修养,有助于塑造高尚的人格,提升个人的形象!比如说,在和人们的交往中,除相貌外,服饰似乎是很重要的,通过一个人的服饰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情,还能体现出此人的文明程度以及修养。

2 礼仪有助于改善关系

一个人要同其他人打交道,就不能不讲礼仪。运用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变不惊,还能帮人们规范彼此的交际活动,更好的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和善意,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男士要出席某个晚宴或者晚会的时候最好的着装应该是小礼服(多为全黑色的西装上衣,配白衬衫,系黑领带或者黑蝴蝶结),而并不应该穿着大礼服或者是晨礼服。这样才能显示出一个人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这点很重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该注重这些,虽然很小,但在别人的眼中却显示这你自己修养和对朋友的态度!

3礼仪有助于建设文明世界各国和各民族都十分重视交往时的礼节礼貌,把它视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正如古人所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仪是立国的精神要素之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讲究礼仪,注重礼貌是最基本的要求,它对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基础作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不仅需要物质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礼仪规范的形成,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反复的生活实践形成的,折中约定俗成的规范不断地支配着人们的交往活动,它规定者人们在一定的场合中特定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此,礼仪是建设文明中的重要工具。

4礼仪也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

生活事实证明:人际关系好的人,办事容易命顺达。这就是说你要会恰当地利用社交能力调适人际关系,这样才能达到你们期望的目的和结果。在各种不同的社会条件下,追求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的共同本性。在发达国家,除了自我实现和新生的需要在国民中占优势外,把社交需要的人也相当多。在不发达国家,除了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在国民中占优势以外,社交需要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由此可见,不论社会条件如何,人们都是需要交往的。只有通过交往去建立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才能同他人友好相处。

5社会对大学生礼仪的要求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大学生有必要对自身礼仪素养加以普及与规范。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普及大学生礼仪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普及大学生礼仪,将直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具体来说,加强礼仪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普及大学生礼仪,将促使大学生从一点一滴小事着眼,从检点一举一动自身行为着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养;有助于维护高校的形象。在社会上,大学生个人形象往往与高校形象划等号,所以大学生对个人形象的维护将直接有助于高校形象的维护,甚至有助于对整个高等教育形象的维护;有助于增进人际沟通。大学生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注重人际沟通。

6礼仪与人生的关系

好的礼仪不仅可以美化人生,而且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会性,同时还是社会生活和交往的需要。孟德斯鸠曾说:“我们有礼貌是因为自尊。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招待的人喜悦。”生活中有许多口角、摩擦、矛盾、争斗,都是起因于对小节的不注意。而文雅、宽厚能使人加深友情,增加好感。注重言语礼仪,可以有一个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注重行为的礼仪,可以有一个宁静、洁净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可以美化人生,美化社会,因此礼仪习惯的培养是我们完善人生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实用生活礼仪常识 》 樊丽丽 中国经济出版社

《社交与礼仪》 邢颖 曾宪植等编著 民族出版社

《生活礼仪》 张文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礼仪生活》 朱宁虹 中国物资出版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