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红军西征心得体会和感想(通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2 16:51:42 |
  • ZTFB |
  • 7页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可以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可以参考一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

红军西征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象征。

展览馆内,珍贵的文物、详实的史料、感人的故事……重现了长征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和气吞山河的壮丽画卷,诠释着理想、信念、崇高,展示着英勇、胆略、忠诚,使人们在震撼中思考,在沉思中追寻。

走进展览,走近长征,缅怀革命前辈的不朽功勋。在中华民族的危机时刻和中国革命的危难关头,正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英雄创举,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挫折和困境中奋起,战胜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开创了党和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他们的伟大业绩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同在。

走进展览,走近长征,重温震古烁今的伟大精神。展览可以使人们真切地感受和认识长征精神的真谛和本质。这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走进展览,走近长征,获得激励奋进的现实力量。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包括长征在内的中国革命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需要我们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长征这个精神宝库,坚定理想,砥砺意志,团结奋斗,继往开来。

让我们走近长征,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涵养我们的民族精神,让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化为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精神力量,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红军西征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红军英雄传》一书,以全新视角真实而形象地再现红军英雄辉煌的战斗业绩,具体而生动地展示红军长征的全景图腾,为我们纪念红军长征学习红军英雄,提供了一部弥足珍贵的精品读物。

这部富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红军英雄传》,收入107篇英雄传记(包括英雄集体),他们是千万红军英雄的优秀代表人物,他们身上折射出彪炳春秋的革命英雄主义光芒,传承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瑰宝。

这部书以炽热的感情,颂扬红军将士为了长征胜利不怕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具有鲜明的主题。在这场自古未有的万里征战中,涌现出千千万万气壮山河的红军英雄。书中对红军英雄典型人物的战斗业绩和壮丽人生,作了惟妙惟肖的记录和再现。这里,有记述红军英雄指挥员,如中央红军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14岁就投身爱国运动,随后参加秋收起义,并跟着毛泽东上井冈山,在建设和保卫中央根据地斗争中身经百战,成为红军一位优秀将领,其后在征途中为掩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安全渡过湘江,率部与敌激战壮烈牺牲;中央红军第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他与彭德怀一起领导平江起义,很快成为多谋善断的红军高级指挥员,在长征途中率部攻占遵义时中弹倒下,牺牲时年仅27岁。这些红军将领,身先士卒,一线指挥,以身殉职,英名长存。书中还有许多舍生忘死的红军战士,如强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最先突破乌江天堑的红一军团二师的二十二位红色战士,飞夺泸定铁索桥的中央红军红四团二连英雄集体,他们的英勇战斗,流血牺牲,为长征胜利开辟了胜利之道,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献出生命。

此书还注重吸取党史军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新的历史视角,不仅撰写中央红军的英雄人物和功业,也具体描写其他各路红军英雄事迹和战斗业绩,全面展示了各路红色大军英勇拼搏协同作战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当年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除从江西瑞金出发的中央红军,还有从河南何家冲出发的红二方面军,从四川嘉陵江畔出发的红四方面军,从湖南桑植刘家坪出发的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四支红色大军是前后分路开战,各自为战又相互策应,都胜利完成艰巨的长征,为扭转战局推动革命作出自己的巨大贡献。其间,除了中央红军血战万里征途,其他三支红军也是边走边打,激战万里,浴血山川,不知多少指战员或倒在秦岭,或血洒大河,或长眠雪山草地,以无数鲜血和生命实现移师北上的战略目标。对这三支红军队伍的英雄事迹和丰功伟绩,这部新著也作了绘声绘色的记述和歌颂。其中,有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北上作战而壮烈牺牲的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一路率部打头阵而牺牲的红六军团十七师师长吴正卿,被称为年轻战将的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副军长兼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他们都为长征胜利立下大功,作出大贡献,其勋业同样与祖国大地同在,英名永为后人尊崇。更值一提的是,这部新著还记述了随着各路红军长征,全国各个革命根据地几乎全部丧失,唯有陕北根据地和琼崖根据地依然屹立于白色恐怖中,这两处红军继续在原地英勇奋战,加强和巩固红色政权,并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书中立传记载的有,陕北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陕北工农红军总指挥刘志丹,琼崖工农红军领导人杨善集,他们都是杰出的红军将领。因而,完全可以说,新编的这部红军英雄传记,是中央红军和其他各路红军英雄人物集萃而成的一部大传,是全面了解红军长征难得的一部历史教科书。

红军西征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它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胜重重困难,保持革命力量壮大的关键之举。红军西征是长征的第一段征程,红军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和考验,但他们刻苦训练,团结一心,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红军西征对中国军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次征行中,他们积累了宝贵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将分五个方面展开述说。

首先,红军西征使红军加深了对军事斗争的认识。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中,首次出现了如此艰巨的军事战斗任务。红军前往陕北的征途漫长而艰难,在战略上要计划周密,保证红军的顺利移动。而在每一次的战斗中,红军发扬了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了一个个的困难,不断壮大革命力量。红军机智地运用山地优势和长距离奔袭战术,打造了精确的独立作战能力,奠定了中国军队抗战胜利的基础。

其次,红军西征加强了军队内部的团结和纪律观念。在艰难险阻的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人员和物资的巨大消耗,更严峻的是,红军还要和国民党军队及敌人进行多次殊死搏斗。红军既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又要依靠老百姓和各族群众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加强了内部的团结,建立了紧密的组织结构和严格的纪律观念,对每一个官兵严格要求,要求每一位战士要忍耐痛苦,关心集体而不是个人,要把个人的命运与革命的前途密切联系在一起。

第三,红军西征丰富了军事战略理论。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在各个战斗中总结了大量的战略策略,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战略原则和战术手段。例如,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红军采取了著名的“我打败他,他打败我,我打败他”的进攻策略,有效地迷惑了强大的敌军,并最终成功突破。这种战略的成功应用,不仅使红军在政治上、军事上得到了极大的质的飞跃,而且也为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四,红军西征提高了军队的战斗素质。在长征的艰苦环境下,只有提高战斗力才能幸存下来。红军通过山地作战和游击战等方式,使敌人吃尽苦头,从而帮助红军突围出敌人的包围圈。为了确保红军高度的战斗力,红军在征行当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战术演练和实战训练,提高了官兵们的战斗素质,锻炼了他们的顽强拼搏精神和战胜困难的能力。

最后,红军西征强化了军队的政治思想作风。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始终坚守共产党的革命信仰,他们高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发动了广泛的军民革命斗争。红军在打胜仗的同时,也积极开展政治工作,加强红军和群众的联系,提高军队的政治思想作风。他们带领广大军民创造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将红军的胜利与人民群众的胜利紧密联系在一起。

综上所述,红军西征是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要篇章,它对中国军队产生了深远影响。红军西征中的心得体会不仅提高了革命武装力量的战斗力,也对后来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红军西征坚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士兵保卫革命事业的信念,坚定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军西征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军长征读书心得。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长征读书心得。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看了纪念红军长征84周年报告会,对王树增的报告记忆犹新。王树增围绕“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运用鲜活案例和感人故事,生动诠释了长征“永不言败”的精神内核。报告深入浅出,分析透彻,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不时赢得阵阵掌声。

纪念红军长征84周年,我们在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下,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80年前的今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整的神话,跨越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回首风雨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峰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乌江天险,弯弯赤水,大渡激流,还有蒋介石的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每一条路都使人恐惧和绝望。可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双脚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溅湘江,四度赤水,巧度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越过大雪山,二万五千里长征,二万五千里血与火的洗礼,经历九死一生,在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长征路上一步步地艰难走来,走向光明和胜利。巍巍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葬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沼泽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无情的子弹夺取了烈士们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爱国精神。岁月的年轮沉淀了班驳的痕迹,冲天的硝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纪念长征胜利84周年,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永恒。今天我们面对革命先辈,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能忘记那些革命先辈吗?人生可以平淡,但决不能虚度光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定要接过长征先烈的火炬,从红军长征精神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继承先烈遗志,为了祖国更加强盛,从现在起我们就努力吧!红军长征是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中国古代思想家曾说过:“数典不忘祖。”就是要求我们时时以民族精神自励,不忘祖先,不忘历史,不忘国耻,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现代化的中国贡献力量!

任何一种精神,都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在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整的红军长征中,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上,它与其它不同阶段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一起构成中国革命的精神长廊,铸成中国革命之魂。伟大精神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历史变革和物质产生的强大动力,鼓舞和激励千百万群众投身于伟大的事业中。精神力量在推动中国革命建设事业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长征精神一直受到全党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永不过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长征精神。首先,“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我党和人民坚韧不拔、顽强奋战、勇于开拓精神的体现和生动写照,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同样需要“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开拓精神和革命气魄,同样需要亿万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要达到这一点,就要具有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坚定信念。其次,党和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的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发扬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相反就遭到挫折和失败。再次,艰苦奋斗是改造世界的一种实践,无论什么条件,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总要有这种永远开拓前进的创业精神。

红军西征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英雄人物,总想把他们的名字装进我小小的脑袋,所以我迷上了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迷上了西楚霸王项羽,迷上了三国英雄曹操……对于他们的传奇故事,我是那么如醉如痴。

《三国演义》是一部享誉中外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而《三国英雄传》这本书也是关于魏、吴、蜀三国的英雄的一些精彩传奇故事。他们血战沙场,横扫千军,他们攻无不克、战功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无不以它的无穷艺术魅力感染着我。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必定是英雄辈出的舞台。只要有惊涛拍岸的巨浪,就会有沧海横流的英雄……读着英雄们的故事,我不禁被他们豪迈的气概所折服,“当一名英雄”在我的内心开始悄悄萌芽了。

有一次,我和哥哥去攀岩,岩石的高度是四百米,坡度成垂直九十度,十分陡峭,一看就让人毛骨悚然。我是第一个上去攀岩的,对于我一个没有经验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个挑战极限。我当时想放弃了,但以往那些英雄人物形象总是出现在我眼前。于是,我下定决心,准备挑战一番。

我慢慢地一点点爬上去,突然,哥哥在我后边喊着:“喂,快点,我也来了!”说着,他便像弹簧一样弹了上来,跟我只差几米了。又过了一会儿,哥哥爬得比我高了,我怎样也爬不过他了,哥哥自豪地说:“哈哈哈,你比不上我了吧,哼!”哥哥的这一句话使我愤怒了,我快速地再追,可是还追不上,快过一半的时候,我忽然有一点体力不支了,“如果我就这么中途放弃,他们一定会笑话我的,我还怎么当英雄啊。”我心里想,不管了,没办法,就拼了吧。我拼尽全力像离弦的箭,冲向“敌人”,突然,我一个没踩住,踩了个空,差点掉下去,还好我拉住了绳子。忽然,我想到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单骑救阿斗的赵云,携民渡江,遗诏托孤儿的'刘备……于是,我信心大增,我爬,再爬,终于到顶了,这时我才发现我脚有一点的疼和麻木,上去把鞋脱了,才知道是岩石把我的脚给弄受伤了,但是我当时却一点都不觉得疼!

谢谢《三国英雄传》里的英雄,是他们那种不放弃,坚持到底的精神感染了我,影响了我。我知道了英雄不是随随便便当的,而是要靠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去克服一切困难的。我会继续努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时刻用三国里的英雄精神勉励自己,做自己人生中的英雄。

红军西征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红军东征纪念馆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东城故乡村。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胜利结束长征到达陕北。12月在瓦窑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指出党在新形势下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为贯彻这一-战略方针,红一方面军行动部署的基础应放在打通抗日路线和巩固扩大现有苏区两个任务上。为此,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实行东征,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

抗日先锋军下辖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红二十八军、红二十九军、红三十军。抗日先锋军的战略意图是经过山西进行筹粮筹款,在大量消灭阻拦红军抗日的阎锡山晋绥军基础上。实现扩大红军,巩固陕北苏区,进而开赴河北、绥远前线,推动全国救亡运动发展,准备直接对日作战。

1936年2月18日,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下达发布东征作战命令,并于同日出席红一方面军团以下干部会议,毛泽东作关于东征红军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中明确据出,这次东征有三个任务:一是到外线打击卖国贼阎锡山,借以粉碎敌人对陕甘边区新的“围剿”;二是配合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和全国反内战高潮;三是壮大自己的力量,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

2月20日20时,红一方面军渡河作战开始。红军将士从北起绥德沟口,南至清涧河口100余里长的黄河沿岸渡河,于拂晓时分突破黄河天险和阎锡山部队防线进入吕梁。在石楼留村,毛泽东写下了《沁园春.雪》这一不朽名篇。东征红军连续取得了中阳关上、隰县蓬门、孝义兑九峪3个战役的胜利,重挫了阻扰红军东征抗日的阎锡山军队。之后兵分三路,由红十五军团组成左路军向北挺进文水、交城,直逼太原近郊的晋祠,而后又转向晋西北,一直打到岢岚、岚县;由红一军团组成右路军南下晋南侯马;总部特务团为中路军与敌周旋于吕梁山区,毛泽东率红军总部随中路军行动。

中共中央在基本上完成了预期战略目的和任务后,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存抗日实力,决定回师陕北。1936年4月28日,毛泽东、彭德怀向各军团下达了红军西渡黄河的命令。5月5日,毛泽东、朱德联名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5月20日,毛泽东等率红军总部回到瓦窑堡。东征胜利结束。经过两个多月的东征,红军的力量有所扩大。红军在山西的十多个县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建立起一些抗日游击队和游击区,为后来开辟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红军东征纪念馆分为序厅和4个展室,序厅正中是刚刚渡过黄河的毛泽东在吕梁山上的巨幅浮雕。两侧分别是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雪》和陆定一谱写的《红军东征歌》。序厅由西而东,展览内容依次是民族危亡、战略抉择,东渡黄河、转战晋西,唤醒民众、抗日救国,统一战线、全民救国,展厅内共陈列着珍贵的历史图片567张,文件图表298份,实物展品328件,再现了红军东征的历史壮举。纪念馆展厅后是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纪念碑,碑的正面镶嵌着江泽民题写的碑名,背面镌刻着记载红军东征历史壮举的碑文。

红军东征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今天的景点就给大家介绍完了,有喜欢旅游的小伙伴可以去玩玩哦!

红军西征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红军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毛泽东等革命领导者以毅力和智慧开创的红军长征路。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风险,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开拓进取的胜利信念。正是这种信念,鼓舞着红军战士坚持不懈地前进,赢得了漫长而卓越的胜利。

二、血性勇气与身先士卒的精神。

红军西征中,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和极端的恶劣环境,红军战士们展现了惊人的血性勇气和身先士卒的精神。他们敢于与敌人展开直接的肉搏战斗,无惧艰险和牺牲,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斗志昂扬的团队精神。

红军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面临各种困难和障碍,但他们始终保持着斗志昂扬的团队精神。无论是面对急流险滩还是险峻的山路,红军都能够积极团结协作,互相扶持。这种团队精神使红军能够紧密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提高了红军建军的战斗力。

四、坚韧不拔的仁义道德。

红军西征是一次漫长而困难的艰苦行军。面对饥饿、寒冷和艰辛的环境,红军战士们依然坚韧不拔,表现出仁义道德的高尚品质。在红军的西征中,他们互相帮助,守望相助,保持了高度的人道主义和道德标准。这种仁义道德不仅仅是为红军提供了精神支持,也赢得了农民和当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五、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信念。

红军西征的背后是对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坚持不懈。红军战士们在长征过程中,没有被困难和失败击倒,而是保持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人民利益的无私追求。在困境中,他们甚至愿意为了革命事业做出最大的牺牲。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理想信念,使红军西征成为中国革命的一段壮丽史诗。

总结起来,红军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了红军战士们的开拓进取的胜利信念,血性勇气和身先士卒的精神,斗志昂扬的团队精神,坚韧不拔的仁义道德以及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信念。这些精神品质和行动不仅书写了红军的壮丽史诗,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红军西征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信念,勇敢前行,追求理想和公正,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努力。

红军西征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历史,红军通过长征,最终完成了西征任务。长征途中,红军面临极大的艰难困苦,然而,红军坚定的信念和无数次胜利的经验,让他们化解了无数困难和危机。这次历经磨难的西征,不仅使红军取得了重大军事胜利,更是对红军的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本文将就红军西征的心得体会进行探讨,并进一步分析红军西征的影响。

首先,红军西征使我们认识到了军事和政治相互联系的紧密性。长征途中,红军不仅需要解决物资和战术等军事问题,还需要解决党的领导、普及宣传等重要政治工作。红军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军纪严明,加强群众工作的实践,有效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同时,红军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广大战士增强了战斗的理论和战略意识,从而更好地完成了战斗任务。红军西征给我们教训就是:军事行动与政治工作应该紧密结合,只有政治工作的做得好才能够支撑起坚如磐石的军事行动。

其次,红军西征加深了我们对群众运动的理解和认识。长征途中,红军需要充分发动广大群众,争取他们的支持与拥护,才能获得有力的后方支持。红军充分利用群众的决心和力量,其结果就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并激发了红军士气,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力。红军西征给我们教训就是: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力量,军队与人民的血肉联系能够化解环境的恶劣以及优势敌人的围剿。

再次,红军西征增强了我们对红军斗争策略的认识和学习。红军在面对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时,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和伪装等策略,最终获得了胜利。红军的斗争策略不仅具有灵活性,而且注重理论指导,注重实践验证。在长征途中,红军不仅根据不同地域、敌情的变化调整战斗策略,还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不断提高对敌斗争的能力。红军西征给我们教训就是:灵活变通和理论指导必不可少,斗争策略要因地制宜,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

最后,红军西征让我们明白了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力的重要性。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极其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战斗和极端的饥饿。然而,红军战士们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意志力,继续坚持斗争。他们的信念和意志力不仅使红军战士们团结一心,互相支持,合作奋斗,而且也鼓舞了无数的群众和其他革命群众,使他们积极跟随,为红军的胜利贡献力量。红军西征给我们教训就是:信念与意志力是战斗的灵魂,只有坚信胜利后的美好前景,才能登上最终的胜利之巅。

总之,红军西征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通过探讨红军西征的心得体会,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军事和政治的紧密联系,民心与群众运动的重要性,红军的斗争策略和坚定的信念与意志力的重要性。这些心得体会不仅对红军战斗历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对我们今天的革命事业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们应该从红军西征中吸取宝贵经验和教训,继续推进革命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努力奋斗。

红军西征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九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历史走向。本文是小编参观完展览的。

心得体会。

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象征。

展览馆内,珍贵的文物、详实的史料、感人的故事……重现了长征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和气吞山河的壮丽画卷,诠释着理想、信念、崇高,展示着英勇、胆略、忠诚,使人们在震撼中思考,在沉思中追寻。

走进展览,走近长征,缅怀革命前辈的不朽功勋。在中华民族的危机时刻和中国革命的危难关头,正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英雄创举,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挫折和困境中奋起,战胜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开创了党和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他们的伟大业绩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同在。

走进展览,走近长征,重温震古烁今的伟大精神。展览可以使人们真切地感受和认识长征精神的真谛和本质。这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走进展览,走近长征,获得激励奋进的现实力量。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包括长征在内的中国革命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需要我们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长征这个精神宝库,坚定理想,砥砺意志,团结奋斗,继往开来。

让我们走近长征,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涵养我们的民族精神,让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化为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精神力量,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红军西征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

活着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活富裕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就是讲述了一个人与命运间的友情。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当他站在生命的边缘才能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对世人讲述一切。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他而去,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是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当他发现间接害死自己儿子的是自己昔日患难与共的春生是他选择了埋葬仇恨,他们之间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谁并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即使是在绝境面前他依旧劝解朋友要坚强地活着,只要活着,只为能够活着。

通过以作者聆听福贵的叙述,平静描绘了福贵的一生,也反应出福贵那个年代农民的生活状况。

通读全书阅读之后,为了更好的写出来,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只看了电视剧《福贵》,电影《活着》的一些片段,和几篇读后感,全书虽然在平静的叙述,但是全文给人的感觉就是悲剧,从福贵败光家产气死他的.父亲,到他为了请医生而进城却被当壮丁抓走,因为贫穷把女儿送人,后来的儿子因献血被而死亡及后来凤霞、家珍、二喜、苦根每个亲人的离去等,仅剩下福贵和老牛孤独的生活,活着的意义也是仅为活着。

由于个人的生活经历有限,《活着》给我的启示是,无论外界生活如何,都应该乐观、积极去面对。上帝在关了一扇门的同时,肯定为你打开了一扇窗。面对不喜欢的外界环境,要做到既来之,而安之。从容面对,总会得到收获的,面对喜欢的外界环境,要保持谦卑之前,不要过于骄傲,我总是认为好运和坏运是1:1的,如何过于骄傲,会造报应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