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实用18篇)

  • 上传日期:2023-11-22 17:06:45 |
  • ZTFB |
  • 8页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实践、思考和总结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和感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积极地总结心得体会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不断进步的关键所在。每次总结都可以帮助我们回顾经验,找出问题,并且为将来的行动提供参考和借鉴。总之,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自我。心得体会要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深度思考,不能泛泛而谈。以下是一些学者学术心得体会的范例,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学术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今年是《xx苗族侗族自治县儿童发展规划(xx-xx年)》攻坚年,为全面了解儿童与健康主要指标的达标情况,掌握xx县儿童的营养和体格状况,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由xx县妇儿工委牵头,县卫生局具体实施,县妇幼保健院技术骨干组成检查小组,于xx年4月初至5月底深入我县城乡部分村、组及幼儿园对儿童进行了体检,从体检结果来看,我县儿童的健康状况离规划要求尚有一定差距,需引起重视。

一、健康检查结果。

我县共有17个乡镇(管委会),参加此次体检的儿童有2120人,其中0—5岁的儿童1853名,占体检率的87.4%.县妇保院对体检的儿童进行了身高、体重、心肺、血色素等检查和营养状况评估,查出患儿1086人次,总患病率达51.2%,疾病例数1240例,疾病检出率58.5%。通过检查,我们发现xx县0-5岁儿童身体素质不太乐观,呈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双重现象;查出沙眼和贫血儿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多,导致总患病率和疾病检出率较去年同期高,患病率前三位的`依次是:龋齿、沙眼、贫血。儿童龋齿随年龄增大而增高,沙眼患儿99%是集体儿童,贫血患儿占体检数的10%。3岁以上儿童有鸡胸、漏斗胸、肋外翻、x型腿也较多,视作维生素d缺乏病后遗症,查出患外科疾病的都是男孩,病种包括斜疝、包茎等。儿童体重和身高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上升,但较who推荐的标准参照人群值仍有明显差距。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膳食结构搭配不合理。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独生子女和二孩家庭增加,大部分家长对小孩过于溺爱,没有合理的调节儿童饮食,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不良习惯普遍,导致食欲减退或偏食,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如城镇儿童龋齿发生率达41%。

二是农村幼儿保健意识差。据调查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技术水平不足,农村家长缺少幼儿保健意识,一些儿童因早期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留下后遗症。如:肋外翻、鸡胸等,特别“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差尤为明显。近年来,xx县外出谋生的劳动力越来越多,许多家庭父母在外打工,小孩留守在家由老人照看。由于爷爷、奶奶缺少科学育儿的知识,育儿方法守旧,“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大部分“留守儿童”营养状况较差。xx县xx年5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只有40.68%,离规划要求85%的指标有较大距离。

三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影响,尤其是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xx县城乡儿童之间营养和健康状况差异明显。在平茶、藕团、大堡子、三锹等边远山区乡镇,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儿童膳食结构单一,导致身高、体重不足,营养不良;而县城由于营养摄入过度而出现儿童肥胖症则不断增加。

四是儿童营养不良监测与控制的长效机制不完善。近几年,xx县的各类托儿所、幼儿园发展迅速,每个乡镇都有1-2个民办托儿所、幼儿园,这些托幼机构是我县0-5岁儿童生活、学习的主要集中地,其卫生和饮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健康,但是我县目前对托幼机构的管理方面并没有出台完善的儿童营养不良监测与控制的长效机制,在检查中发现,有部分幼儿园不仅师资力量不够且卫生和饮食条件差。

三、对策与建议。

综合我县目前的情况,可按“四个强化”加强儿童营养不良防治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一是强化宣传,加强儿童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普及工作。卫生、妇联、广电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编印儿童营养知识宣传手册,制作儿童营养知识电视专栏、开展现场咨询活动、举办科学育儿知识竞赛等方式引导广大家长避免过于溺爱儿童,增强营养健康知识。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在当今社会,养猪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养猪业已成为一个热门的选择。为了更好地了解养猪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参加了一次养猪调研活动。通过这次调研,我对养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收获了很多知识和体会。

第二段:养猪产业的现状。

在调研中,我了解到养猪产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人们对猪肉需求的不断增加,养猪户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同时,养猪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使得养猪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现在的养猪场普遍采用现代化的设备,科学管理和精细化养殖已成为行业的主流。而且,养猪业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

第三段:养猪产业的挑战。

尽管养猪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疫病防控是养猪业面临的首要问题。猪瘟等传染病的爆发会给养猪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威胁养猪业的稳定发展。其次,养猪行业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饲料和粪便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加强污染治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此外,养猪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也给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带来了冲击,需要农户转变思维,学习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

第四段:养猪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调研中,我发现养猪产业的发展正趋向于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养猪场开始采用生态养殖的方式,注重优化饲料配方,减少排放污染。同时,养猪业与生态农业的结合也成为了发展的趋势。养猪场可以利用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促进土地肥沃度的提高,实现循环农业。此外,养猪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也呈现出巨大的潜力。通过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养猪户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管理和高效的运营。

第五段:我个人的体会和建议。

通过这次养猪调研,我对养猪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认识到了养猪业的重要性和潜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养猪业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政府可以加大对养猪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同时,养猪户也应当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养殖技术,从而提高养猪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加强养猪业与环保的结合,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养猪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之,通过这次养猪调研活动,我对养猪产业的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养猪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业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我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养猪产业会继续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养猪作为一项传统的农业产业,在现代社会中仍占有着重要地位,而养猪场作为养猪的主要生产场所,在近年来也发生了许多的改变。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养猪场的运营情况,笔者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并从中获得了许多的启示和收获。在本文中,笔者将就此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第二段:养猪场的运营情况。

在我们的此次养猪场调研中,我们发现各个养猪场的运营情况都不尽相同。有些养猪场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生产效率极高,而有些养猪场则显得陈旧,设备老化,效率发展受到制约。同时,一些养猪场的管理和卫生方面也有待改进,还有些养猪场缺乏专业的经营人才,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第三段: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传统产业也得以不断升级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养猪场也开始引进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提高猪舍的生产效率和经营竞争力。目前一些养猪场采用的技术包括大型自动喂料器、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粪污处理装置等等。这些先进的技术的应用,使得养猪过程更加卫生、方便和高效,也更加有利于猪的生长和健康。

第四段:养猪产业的前景。

养猪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养殖、繁育、市场销售等等。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养猪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加注重现代化、科技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同时,随着市场对优质猪肉的需求不断增长,养猪产业将努力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以满足消费需求,为社会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次养猪场的调研,我们对养猪产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个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我们认识到,养猪产业是一个真正需要持续发展和创新的行业,它需要不断加强管理和与时俱进的技术革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一名普通的调研者,我们需要不断地贯彻学以致用的理念,将所学知识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第一段:介绍背景和目的(200字)。

在现代农业中,养猪事业一直是我国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为了加深对养猪业的了解,提高农民养殖技术水平,我参加了一次养猪场的调研活动。这次调研旨在了解养猪场的管理模式、疾病防控措施以及养猪业的市场前景等方面的信息,以期为农民们提供实用的指导。在调研中,我深入了解了养猪业的一些现状和问题,并对养猪场的运营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本次调研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养猪场管理模式(300字)。

通过调研,我发现养猪场的管理模式对于养猪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先进的养猪场采取了科学的管理模式,包括设立养猪专业团队、加强饲养管理、建立规范化的疫病防控系统等。这些养猪场在饲料的选择上注重营养需求,严格控制投喂量,保证了猪只的生长和养殖环境的卫生。此外,养猪场还注重品种选择和繁殖管理,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良种猪,提高了生猪的品质,提升了生产效益。

第三段:疾病防控措施(300字)。

在调研过程中,我了解到养猪场所采取的疾病防控措施对于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一些养猪场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加强了对生猪健康的监测和管理。通过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消毒和隔离管理,有效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保证了生猪的生长和健康。同时,养猪场还注重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防病意识,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兽医药品的使用和病害的防治,有效降低了养猪场疾病的发生率。

第四段:养猪业市场前景(300字)。

调研中,我也借此机会了解了养猪业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肉类需求的不断增长,养猪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养猪大国,养猪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科技的进步也给养猪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养猪业智能化的发展势头迅猛。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提高养猪的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五段:对农民的启示(200字)。

通过这次养猪场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养猪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对于农民来说,加强技术学习和管理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掌握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疾病防控措施,对于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养猪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政策扶持,鼓励农民投身于养猪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对养猪场的管理模式、疾病防控措施以及养猪业的市场前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深刻认识到科学的养殖管理和疾病防控对于养猪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将把这次调研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与身边的农民分享,并推动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调研地点:XX养猪场。

第一段: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猪肉作为主要肉类供应源之一,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猪肉就是市场上无源可追溯的产品。为了更好地了解猪肉的生产过程,笔者于XX年X月X日,前往XX养猪场进行了调研。本文将结合实地考察的情况,从环境、养殖管理、养猪技术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就养猪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二段:环境。

XX养猪场占地面积广阔,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相对独立的设施和设备。整个场区保持着良好的通风和光线,气味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较大程度上减少了猪舍内的异味。在场区的设施上,养猪场使用了先进的节能设备,如智能温湿度调控系统和自动喂料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节约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养猪场还栽种了大量绿化植物,向着“绿色养殖”的目标努力。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起到了一定的空气净化作用,为猪的健康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第三段:养殖管理。

在养殖管理方面,XX养猪场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注重保障猪的生活品质。每个猪舍内都配备了专业的猪员工,负责日常饲养和照顾。猪员工定期清洁猪舍,保持猪舍的卫生。此外,养猪场还制定了猪舍内的运动计划,提供猪的适宜运动场所,以保证猪的身体健康。

在饲料和饮水方面,养猪场采用权威饲料,确保猪的营养均衡,不含激素和抗生素等添加剂。猪舍内的饮水系统也得到了科学的配置和监测,猪能随时获得新鲜的水源。

第四段:养猪技术。

XX养猪场通过引进良种猪和科研机构合作,采用先进的养猪技术,提高了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养猪场的员工定期接受培训,了解最新的养猪技术和操作方法,以提供更好的饲养环境和条件。

养猪场还注重养猪过程中的动物福利,避免过度密集养殖和人为的伤害。科学合理的饲养密度和人猪互动,使得猪在生长过程中更加健康和快乐。

第五段:食品安全。

XX养猪场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严格遵循养猪标准和监管要求。从疫苗使用到病毒检测,从饲料质量到兽药使用,养猪场都进行了严密的控制和监测。此外,养猪场在畜产品出厂前会进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

总结:

通过本次调研,我深刻地认识到XX养猪场在提供安全健康的猪肉方面的努力。养猪场通过良好的环境、科学的养殖管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严格的食品安全控制,为消费者提供了绿色、高品质的猪肉产品。同时,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意识,选择源头可追溯的食品,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民族宗教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做好民族宗教,关系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民族宗教无小事的思想,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政策,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作为宗教的重中之重,放在了突出位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断加强党对宗教的领导,积极探索新时期做好民族宗教的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和宗教人士、宗教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机制,巩固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使全县的民族宗教出现了新的局面,为全县的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保持全县的政治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宗教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主要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四大宗教教派。共有依法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12处,以堂带点5个。其中:佛教的法藏寺1座、伊斯兰教的清真寺1座、天主教会1处、伊拉哈镇五一村天主教会聚会点1处、基督教活动场所9处,活动点4处。分别是基督大教堂,双山基督教会、科洛基督教会、马铃薯农场基督教会、多宝山(兴化、矿山村、先富、盘龙山)基督教会、前进联合教会、临江三所家庭聚会点、科洛双泉家庭活动点1处。全县信教群众6000多人,其中佛教1500人,天主教100人,基督教2500人,伊斯兰教2200人。

二、学习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的情况。

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宗教方面的综合性法规,是党的宗教方针政策的法制化、制度化,是宗教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标志着宗教方面的法制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为此,全县上下把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抓在手上,制定具体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了学习贯彻活动。一是党政干部坐班学习。4月份,市、县两级统战部、宗教局领导参加了全省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培训;在全县开展的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把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纳入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内容。二是组织骨干培训。5月25日、26日,由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在全县13个乡镇和1个种畜场进行了巡回讲座,参加学习的有各乡镇的分管宗教的领导、宣传委员、妇女干部、共青团书记、派出所、司法所的全体干警、及中小学校长和各村的书记村长和治保主任共1000多人参加培训。这次培训对《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应的宗教法规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同时还举些实例进行讲解,进一步强化了培训人员对《宗教事务条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执法水平,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打下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三是宗教界人士集中学习。我县组织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教职人员、骨干、执事会及宗教上层人士319人,集中3天时间进行了《宗教事务条例》的学习讨论。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6月份,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组织召开了全县宗教界代表人士和部分教徒骨干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座谈会,对《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和《条例》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学习,宗教界代表人士就《宗教事务条例》进行了讨论发言,同时,对在全县宗教界开展《宗教事务条例》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拉开了全县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的序幕。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各乡镇普遍举行了在广场、街道、村屯的宣传教育活动,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并将《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应的宗教法规印了1200册,分发给广大信教群众手中,宗教神教职人员利用在宗教活动场所讲经布道时向信教群众宣传《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条例》的主要内容及党和国家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扩大了《宗教事务条例》的宣传覆盖面、知名度和影响力,确保了《宗教事务条例》在全县顺利贯彻实施。

三、开展宗教的一些做法。

民族宗教无小事。我县各级宗教界认真落实国家、省民族宗教会议精神,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加强对宗教场所的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行“五薄、三册、一帐”的管理模式,完善了宗教“三级网络和两级责任制”,为全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导组。同时,在乡镇配备了专职统战员,在各行政村和街道居委会和宗教活动场所确定了信息员,使全县民族宗教建立起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二是确保大型宗教活动有序进行。每年的“圣诞节”,佛诞节教徒聚集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呈现三个特点:一人数多,不仅有教徒,还有前来活动的群众,每个活动场所至少有几百余人,有的活动场所超过千余人。二范围广,既有本县范围信徒,还有周边五个城市广大信徒。三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为此,全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书记、县长带头抓,分管书记、分管县长亲自抓,统战、宗教具体抓,公安、交警协助抓,重点乡镇(街道)配合抓,教务管理小组自身抓,各级齐抓共管,活动之前对活动规模及人员结构等情况进行预测、分析提出预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沟通联系,及时。近几年来,宗教活动有序进行,稳定安全,没有发生任何问题。同时,还注重做好“两节”期间的慰问,对宗教界的代表人士进行走访、慰问,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三是加大了对宗教的依法管理力度。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既是广大信教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政府取信于广大信教群众的重要体现。2005年,在土地及其紧张的条件下,为建设寺庙划拨5公顷土地,由法藏寺自己出资修建寺庙,能容纳三千多人,使信教群众有了一个正常的活动场所,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解决多年来我县无佛教活动场所的问题,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2005年6月,经县委、县政府协调,本着尊重大量的历史资料,又考虑到现实土地政策,在原有伊斯兰教墓地的基础上在往北划拨1、5公顷,财政拿出10万元补偿给农户,积极稳妥地解决了回族群众因墓地而发生的上访事件,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四、开展宗教以及在处理宗教纠纷中的做法。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党中央有关宗教政策,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中,紧紧把握“三条原则”和“六个结合”。三条原则:一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必须以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为依据;二是管理目的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而不是片面地对宗教实行限制;三是管理的内容是要把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而不是干预宗教团体的内部事务。六个结合:一是依照政策行政和依法行政相结合,二是保护合法与制止非法、打击违法相结合,三是行政管理与群众、社会相结合,四是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相结合,五是政府实施管理与群众参与管理相结合,六是加强管理与改善管理相结合。

在处理宗教的矛盾和问题中,坚持政策教育和情感感化并重,达到积极稳妥、慎重解决的目的。2003年11月,桦木村出现了大量的外来基督教信徒非法聚会活动,严重干扰和影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得知情况后,县宗教局和有关部门领导,深入到该村对非法聚会信徒进行了党的宗教法律法规讲解,严肃取缔了这起非法宗教聚会活动。2006年2月,双山教会因路的问题同邻居一直没有达成协议,矛盾很大,经民宗局与镇党委和政府找当事人对此事进行面对面的作思想之后,通过多次协商与当事人谈心、沟通,最终取得共识,很好的解决问题,这一件事得到了广大教徒的好评。2006年3月,县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局和各乡镇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组织有关部门,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对全县所有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公开换届选举。全部实行民主管理。同时,还确保了在罗马天主教皇去世和新教皇产生之前,天主教堂没有发生任何突发事件。在加强对教职人员队伍建设、信教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在依法管理过程中加大打击力度,2005年是打击非法宗教关键一年,同时以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和《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共取缔了非法宗教活动场所5个,处理非法自封传道人7名,并对其进行了批评和政策法规教育,有力的维护了宗教领域的稳定。

五、当前宗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思想认识存在误区。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致使一些基层干部看不到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为宗教不是中心,抓与不抓、管与不管无妨大局。

2、信教群众发展过快。近几年来,信教群众几倍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对群众宗教信仰自由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是在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转型期间,人民面对的各种挑战和竞争日趋激烈,来自各方的风险给人民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促使一些文化较低的群众信仰宗教去寻求安慰和寄托。

3、非法活动时有反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宗教活动的旗号,背地搞非法活动。如家庭聚会,大仙等。有些农村信教群众由于不懂政策法规,分不清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参与非法活动。

4、信仰危机有所抬头。潜宗教意识现象过热。目前,供菩萨、财神,烧香祈求平安、发财、升学、升官等潜宗教意识浓厚。

5、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迫在眉睫、不容忽视。近几年的圣诞期间,狂欢夜、平安夜、圣诞夜,参与的中学生越来越多。

6、影响民族宗教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变杂,协调关系、化解纠纷的任务加重。

7、执法主体建设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人员、办公设备、办公条件不到位,经费紧张。

8、宗教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有的宗教人员,宗教法规意识淡薄,管理能力不强,难以引导信教群众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9、乱设活动点。有的乡镇已批准登记、暂缓登记的活动点不能满足信教群众活动的要求,致使信教群众自发乱设活动点。

10、宗教组织内部存在矛盾,造成宗教活动混乱现象。

六、民族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能否保持民族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成为衡量新时期民族宗教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民族宗教上要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因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随着信教群众的不断增多和各种矛盾的冲突,必然会出现民族宗教方面的矛盾纠纷,能否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是民族宗教干部和基层党政干部面临的新课题。同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努力消除宗教中负面的、消极的、不和谐的因素。如某些非信教群众歧视信教群众以及不同宗教之间不尊重的问题;有些乡村领导在对待宗教问题上存在极端化的问题,要么全力支持,奉若神明,要么不闻不问,事不关己;个别地方存在有些居士擅自邀请游僧讲经说法、基督教信徒非法聚会以及跨地区传教并由地下势力操纵改选的问题;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的问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

七、做好新时期民族宗教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力度,要在全体党员干部、宗教人员、信教群众中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党的宗教政策的学习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普法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使广大信教群众遵纪守法,规范信教行为,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崇尚科学。

2、加强网络建设。要进一步健全责任机制,完善民族宗教管理的网络和责任制度。进一步完善三级网络和两级责任制。对非法活动场所,要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一线情况清、直接的优势,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3、加强人员管理。着力建设好两支队伍,一是抓好宗教干部队伍建设。确实提高宗教者的政策水平和依法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宗教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建立起一支能征善战、敢管善管的队伍。二是抓好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外出学习,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爱国感情、宗教学识、管理能力、个人修养;通过充实调整等办法合理配备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确实构建好宗教团体管理班子;通过经常性谈心谈话,引导宗教界知名人士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发挥骨干作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从而建立起一支遵守政策法规、信教群众基础较好、具有较高宗教学识和管理水平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

4、加强依法管理。应本着“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进一步帮助宗教场所建立健全议事决策、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并抓好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大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进一步强化检查督促力度,采取“回头看”等措施,确实防止“回潮”;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确保社会稳定。

导组。同时,在乡镇配备了专职统战员,在各行政村和街道居委会和宗教活动场所确定了信息员,使全县民族宗教建立起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二是确保大型宗教活动有序进行。每年的“圣诞节”,佛诞节教徒聚集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呈现三个特点:一人数多,不仅有教徒,还有前来活动的群众,每个活动场所至少有几百余人,有的活动场所超过千余人。二范围广,既有本县范围信徒,还有周边五个城市广大信徒。三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为此,全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书记、县长带头抓,分管书记、分管县长亲自抓,统战、宗教具体抓,公安、交警协助抓,重点乡镇(街道)配合抓,教务管理小组自身抓,各级齐抓共管,活动之前对活动规模及人员结构等情况进行预测、分析提出预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沟通联系,及时。近几年来,宗教活动有序进行,稳定安全,没有发生任何问题。同时,还注重做好“两节”期间的慰问,对宗教界的代表人士进行走访、慰问,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三是加大了对宗教的依法管理力度。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既是广大信教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政府取信于广大信教群众的重要体现。2005年,在土地及其紧张的条件下,为建设寺庙划拨5公顷土地,由法藏寺自己出资修建寺庙,能容纳三千多人,使信教群众有了一个正常的活动场所,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解决多年来我县无佛教活动场所的问题,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2005年6月,经县委、县政府协调,本着尊重大量的历史资料,又考虑到现实土地政策,在原有伊斯兰教墓地的基础上在往北划拨1、5公顷,财政拿出10万元补偿给农户,积极稳妥地解决了回族群众因墓地而发生的上访事件,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四、开展宗教以及在处理宗教纠纷中的做法。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党中央有关宗教政策,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中,紧紧把握“三条原则”和“六个结合”。三条原则:一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必须以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为依据;二是管理目的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而不是片面地对宗教实行限制;三是管理的内容是要把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而不是干预宗教团体的内部事务。六个结合:一是依照政策行政和依法行政相结合,二是保护合法与制止非法、打击违法相结合,三是行政管理与群众、社会相结合,四是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相结合,五是政府实施管理与群众参与管理相结合,六是加强管理与改善管理相结合。

在处理宗教的矛盾和问题中,坚持政策教育和情感感化并重,达到积极稳妥、慎重解决的目的。2003年11月,桦木村出现了大量的外来基督教信徒非法聚会活动,严重干扰和影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得知情况后,县宗教局和有关部门领导,深入到该村对非法聚会信徒进行了党的宗教法律法规讲解,严肃取缔了这起非法宗教聚会活动。2006年2月,双山教会因路的问题同邻居一直没有达成协议,矛盾很大,经民宗局与镇党委和政府找当事人对此事进行面对面的作思想之后,通过多次协商与当事人谈心、沟通,最终取得共识,很好的解决问题,这一件事得到了广大教徒的好评。2006年3月,县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局和各乡镇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组织有关部门,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对全县所有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公开换届选举。全部实行民主管理。同时,还确保了在罗马天主教皇去世和新教皇产生之前,天主教堂没有发生任何突发事件。在加强对教职人员队伍建设、信教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在依法管理过程中加大打击力度,2005年是打击非法宗教关键一年,同时以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和《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共取缔了非法宗教活动场所5个,处理非法自封传道人7名,并对其进行了批评和政策法规教育,有力的维护了宗教领域的稳定。

五、当前宗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思想认识存在误区。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致使一些基层干部看不到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为宗教不是中心,抓与不抓、管与不管无妨大局。

2、信教群众发展过快。近几年来,信教群众几倍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对群众宗教信仰自由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是在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转型期间,人民面对的各种挑战和竞争日趋激烈,来自各方的风险给人民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促使一些文化较低的群众信仰宗教去寻求安慰和寄托。

3、非法活动时有反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宗教活动的旗号,背地搞非法活动。如家庭聚会,大仙等。有些农村信教群众由于不懂政策法规,分不清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参与非法活动。

4、信仰危机有所抬头。潜宗教意识现象过热。目前,供菩萨、财神,烧香祈求平安、发财、升学、升官等潜宗教意识浓厚。

5、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迫在眉睫、不容忽视。近几年的圣诞期间,狂欢夜、平安夜、圣诞夜,参与的中学生越来越多。

6、影响民族宗教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变杂,协调关系、化解纠纷的任务加重。

7、执法主体建设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人员、办公设备、办公条件不到位,经费紧张。

8、宗教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有的宗教人员,宗教法规意识淡薄,管理能力不强,难以引导信教群众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9、乱设活动点。有的乡镇已批准登记、暂缓登记的活动点不能满足信教群众活动的要求,致使信教群众自发乱设活动点。

10、宗教组织内部存在矛盾,造成宗教活动混乱现象。

六、民族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能否保持民族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成为衡量新时期民族宗教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民族宗教上要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因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随着信教群众的不断增多和各种矛盾的冲突,必然会出现民族宗教方面的矛盾纠纷,能否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是民族宗教干部和基层党政干部面临的新课题。同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努力消除宗教中负面的、消极的、不和谐的因素。如某些非信教群众歧视信教群众以及不同宗教之间不尊重的问题;有些乡村领导在对待宗教问题上存在极端化的问题,要么全力支持,奉若神明,要么不闻不问,事不关己;个别地方存在有些居士擅自邀请游僧讲经说法、基督教信徒非法聚会以及跨地区传教并由地下势力操纵改选的问题;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的问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

七、做好新时期民族宗教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力度,要在全体党员干部、宗教人员、信教群众中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党的宗教政策的学习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普法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使广大信教群众遵纪守法,规范信教行为,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崇尚科学。

2、加强网络建设。要进一步健全责任机制,完善民族宗教管理的网络和责任制度。进一步完善三级网络和两级责任制。对非法活动场所,要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一线情况清、直接的优势,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3、加强人员管理。着力建设好两支队伍,一是抓好宗教干部队伍建设。确实提高宗教者的政策水平和依法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宗教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建立起一支能征善战、敢管善管的队伍。二是抓好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外出学习,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爱国感情、宗教学识、管理能力、个人修养;通过充实调整等办法合理配备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确实构建好宗教团体管理班子;通过经常性谈心谈话,引导宗教界知名人士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发挥骨干作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从而建立起一支遵守政策法规、信教群众基础较好、具有较高宗教学识和管理水平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

4、加强依法管理。应本着“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进一步帮助宗教场所建立健全议事决策、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并抓好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大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进一步强化检查督促力度,采取“回头看”等措施,确实防止“回潮”;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确保社会稳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我县截止20__年3月底,全县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约850户,除去约170户停业户外,其余680户共有职工约38000人,其中各类参保单位约350户,参保职工约24500人,在参保单位总户数中破产停业户约200户,职工人数约11300人,未参保单位约330户,职工约13600人。在参保单位之中,基本能够正常营业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单位约60户,占参保营业单位户数的40,占营业单位总户数的12.5;职工人数约7000人,占参保营业单位职工人数的53,占营业单位职工人数的26.2。在全县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所有职工人数中,农民工约有19000人,占全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职工总数的50,而参保农民工仅约2700人,仅占农民工总数的14.2;且约86未参保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煤矿、铁矿、砖厂、石料场以及冶炼、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工伤高风险的行业。从近年我县工伤事故发生情况看,农民工工伤事故发生人数约占到了工伤事故总人数的75左右;且农民工在工伤认定、医疗救护、康复及待遇补偿方面颇费周折,因而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工伤保险在我县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安阳县的建设过程中成为政府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被侵害的主要原因。

就我县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在维护其合法权益方面遇到的困难来看,造成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工伤保险特别是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识不到位。调查中发现,各类企业普遍存在工伤保险“不够本”和“不划算”的错误认识。有的企业认为,农民工素质低,人员流动性大,人员不容易管理,加上企业的“近视”行为,只顾眼前既得利益,只算眼前帐,认为为他们参加工伤保险会增大企业成本,不利于企业在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不愿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且在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许多企业不但不积极救治,反而百般拖延、拒绝支付农民工补偿、医疗救治等合法费用。

2、农民工劳权保护存在制度上的漏洞。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强制力度小,对资方违法的处罚力度和对劳动者应予补偿方面的保护力度均较小,客观上起了保护资方利益,损害劳动者利益的作用。如在劳动合同的订立方面以及在对拖延、拒绝支付工伤职工补偿的处罚方面,强制措施和力度在资方面前显得苍白无奈。

3、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淡薄,特别是对工伤保险政策缺乏足够认识。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工对劳动法、对工伤保险知道的很少,把工伤保险混同为商业性保险,甚至认为工伤保险是“正式职工”的事,与自己这些“临时工”不沾边。

切实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措施。

鉴于安阳县农民工工伤保险状况和造成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具体情况,为了切实有效地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政府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对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所享受合法权益的宣传力度。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介资源加大工伤保险普法宣传,使广大职工能够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广大企业能够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工伤保险工作,充分认识给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对农民工伤职工给予合法补偿和积极救治的重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加大对工伤保险工作的推进力度。政府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大工伤保险工作推进力度,例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行政干预,引导和迫使企业参加工伤保险;通过对侵害农民工工伤保障案件的查处、制裁,使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应担负的法律义务,提高它们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在从总体上抓好以上两项工作的前提下,在当前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具体工作的各个环节上,要解放思想、拓展思路,解决好每一个环节上的具体问题。例如在工伤认定、待遇补偿方面,政府在积极为农民工伤职工依法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同时,可协调劳动保障、工商行政、安全生产监管、环境保护、公安司法、信访等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名流,组成一个由政府负责组织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除依法行政外最有处理农民工伤职工工伤保险问题的权威机构,以便使在当前形势下最快、最好、最大限度的把切实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落到实处。

20__年7月12日。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养猪业是当前我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养猪场的质量、规模和经营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人前往某地养猪场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养猪业的实际情况,加深对行业的认识,以及提高对管理的感悟和措施的认识,以下为本人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养猪场的规模和管理。

调研中了解到,该养猪场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养殖规模已经逐步扩大,目前共有2000头生猪。在管理方面,养猪场采用全员参与管理,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任务分配体系,同时公司也借鉴了部分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例如,对于生猪饲养量、投料量、疫苗注射情况等全部进行数字化记录,在管理上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

第三段:养猪设施的配备和使用。

在调研中发现,该养猪场的养殖环境非常好,设施配备完善,包括专用的猪舍、自动供料系统、散热系统、净化设备等。另外,还开设了猪健康中心,专门负责生猪的健康检查、疫苗接种、检疫等工作。这些设施的使用,不仅能大大提高生猪的生存率和养殖效益,而且能够保证生猪的健康,提高猪肉的品质,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四段:养猪场的成本和收益。

经过询问得知,该养猪场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猪料、疫苗、工人工资、设备维护等,另外还包括了利息、折旧等间接成本,总成本为720万元。而其商品猪年挂网收入为1000万元。根据算法,每头猪年净收益为1400元。可以看出,该养猪场在经营上效益还是不错的。

第五段:拓展思路与总结。

调研中,本人认为,养猪场在经营上要想取得更好的效益,需要不断拓展市场,积极开展营销推广,做好产品服务品质,同时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选择。遵循市场需求、保证产品的品质、提高成本管理能力、不断创新是摆在每个养猪人面前的大问题。总之,养猪场的管理模式、设施配备和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养猪业的顺利发展,只有实现有机的整合,才能助推养猪产业迈向良性、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主政治建设的成效、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的村两委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大课题。

一、我县村两委不协调的基本现况。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两委班子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明显得到加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简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简称《组织法》)和《**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得到较好地贯彻执行、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村两委关系趋于融洽。从20xx年村级组织换届以来的运行情况及前段时间问卷调查、明察暗访、蹲点调研情况分析、全县642个行政村,两委关系协调和基本协调的村628个、占总数的97.8%;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14个、占2.2%。全县后进村35个、两委不协调的村悉数在内、占40%。虽然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只占少数、但从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村两委力量相对均衡的、表现为“三各”:

一是各管各的事。村两委各管一块、各行其是。个别村委会主任、甚至部分群众认为、党支部书记是少数党员选举产生的、村委会主任是全体村民选的、才能真正代表全体村民。主张“书记管党务、主任管村务”、把村两委变成“两驾马车”;有的村党支部也放松或放弃了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责任、只负责党务、疏于、怯于过问村务、导致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张皮”现象严重。

二是各唱各的戏。村两委互相揽权、唱“对台戏”。一些村支书认为自己是村里的“一把手”、工作方式搞“一言堂”、包办或代替村委会的工作、忽视发挥村委会的职能作用。个别村主任则片面强调自治、服从意识不强、把《组织法》与《条例》对立起来、把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对立起来、淡化党支部核心地位、拒绝组织监督、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听、甚至与村党支部唱反调。

三是各拉各的人。有的村选举村委会、党支部、由于掺杂着血缘、宗派、地缘、甚至是不良势力或外来势力干扰、选出的村两委干部往往成为一方利益的代表。有的村支书为了保住或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在选人上专权、在“直选”中强行让村民选自己圈定的人选、搞“近亲繁殖”;另一方面不关心“直选”干部的成长、错误地认为会“育了苗子、夺了位子”、在他们入党问题上百般阻拦、排斥异己。

村两委力量相比悬殊的、表现为“四不管”:

一是不让管。一些村委会主任认为、村委会是几百人、几千人选出来的、而村党支部只是十几个人、几十个人选出来的;村委会是高度自治的、村党支部管不着村委会。甚至有的村委会以自治为山头、只对下负责、不对上负责、拒不执行上级政府和村党支部布置的任务。其实质就是以村民自治代替党支部。

二是不敢管。一些村委会工作缩手缩脚、不能积极主动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有些地方的村委会主任一切看党支部书记眼色行事、对村里的事务不敢管、村委会几乎成了摆设。在这种情况下、村委会处从属地位、村民自治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

三是不会管。一些被选上的村委会干部、虽然有威信、但素质不高、能力较低、是好人但不是能人。有些村干部不懂管理、发展经济的办法少、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不能与党支部协调一致地开展好农村的各项工作。

四是不愿管。一些新当选的村干部原来对村两委的工作期望值较高、上任后发现实际情况与原来愿望相差甚远、没有太多的权力、而且费力不讨好、便得过且过、不负责任。

村两委不团结、不协调、导致村里正气受抑、邪气滋长、干事无人、矛盾增多、上访不断、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民主政治建设、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和公共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党和政府各项农村政策的落实、农村建设滞后、农业发展受阻、农民增收缓慢。

二、村两委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造成村两委关系失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文化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来自村两委自身的、也有来自村两委之外的;有人的素质问题、也有制度规范问题。它是当前农村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村两委班子不协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工作职责不清、认识错位。《条例》和《组织法》分别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两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工作特别是在重大事项决策上是有交叉的。有的村党支部书记认为、既然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所有事务都应由党支部说了算、对村民自治不支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村委会这个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我”空间。有的村委会主任片面地理解《组织法》中关于“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含义、认为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依法享有自治权、可以不接受党支部的领导而独立开展工作、导致“自我”膨胀、甚至对党支部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2、

干部素质不高、争权乱位。我县地处山区、一些传统的观念、陋习仍然对村级班子的运行带来较大的冲击。一是农村宗族、派性势力的干扰。在一些村两委选举中、每个宗派的`人都以投“自己人”的票、从而造成派系之争。一些村干部当选后仍然把历史积怨带进工作中、在原村级财务遗留问题和重大项目招投标等操作上、咬住不放、纠缠不清、大做文章。二是少数村受恶势力的干扰。一些村民慑于yin威、投“违心票”、把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差、作风恶劣的人选进了村级班子、致使村务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三是狭隘的监督观念影响。一些村民担心村两委关系协调后、会使村主要干部的权力过分集中、因此在选举时把会提意见、能起到抗衡作用的人选上来、形成书记、主任间相互对立、互相监督、造成新的冲突。

3、监督机制不力、工作越位。一些村虽然建立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流于形式。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关心的村务公开、财务审批等事项、没有明确的规范操作程序和要求、致使一些村的政务管理混乱、甚至暗箱操作、加上一些村两委干部不称职、罢免程序比较复杂、组织实施难度大、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如有的村党支部书记人权、财权一把抓、独断专行;有的村委会主任利用审批发票的权利、为所欲为、不讲原则、甚至从中谋利、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超越党支部的领导。

4、经济基础不强、能力欠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差、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一些贫困村地处偏僻、既无资源优势、又无资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好路子、“发展无路、致富无门”相当普遍。全县35个落后村、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在5000元以下就占了25个。加上一些村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能力低下、群众不满意、村两委自身的威信和影响力受到影响。对村干部个体而言、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长时间的误工报酬等不但难以兑现、有的甚至还要倒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工作积极性、出现了有的工作消极、有的辞职不干、有的长期外出经商等现象、直接造成部分村党支部或村委会瘫痪、个别村甚至“两委”全部瘫痪。

三、协调村两委的机制建设。

如何协调村两委关系、提高整体战斗力、具体的办法很多、但要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和完善村两委工作协调机制。

1、选拔任用机制。一是积极探索建立和试行村干部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制度、保证当选干部基本素质达到要求。二是严格执行村党支部选举“两推一选”制度、既由党推荐、又请村民推荐、再在党员中选举、扩大群众基础。三是建立村后备干部制度、在现有干部和后备干部中重点推荐候选人、进行教育培养、加强实践锻炼。四是探索和建立“两选联动”做法、提倡党支部书记及支委成员积极参选村委主任和委员、提高两委交叉兼职率、有条件的可以实行书记、主任两个职务“一肩挑”。五是严格换届选举法律程序和要求、坚决查处不正常选举行为、保证选民依法行使权利。

2、思想教育机制。一是健全培训制度。对第一次当选的村干部、特别是主要干部、必须组织正规的上岗培训;县里每年对村两委主要领导培训一次;乡镇每年至少组织两委成员培训一次;继续加强村干部的“双证书”教育。二是完善学习制度。村两委成员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由上级党委政府进行督促检查指导。三是丰富教育培训内容。重点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领导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村干部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四是建立谈心制度。通过乡镇党政领导与村两委班子集体谈话、找村干部谈心、村两委干部之间互相谈心、加强沟通和交流、统一思想、消除误解、化解矛盾。

(三)村事决策机制。一是明确重大问题的范围及标准。凡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经济所得收入的管理使用、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标准、经济发展或公益事业项目的立项与招投标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实现民主科学决策。二是坚持村两委联席会议议事制度。由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碰头确定议题、书记召集村两委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并形成决议、实行村级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签联章、建立主要工作相互通报制度。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在决策中的作用。村两委联席会议决议要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先在党员大会上通过、然后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再交村委会具体实施。四是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决策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查处。

(四)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完善村务、财务两公开制度。对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程序要作出明确规定、切实将村级民主理事、民主理财的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制度。民主评议以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乡镇以上的人大代表和老干部为主体、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对村两委成员及驻村干部的工作进行评议、质询、民主评议的结果作为评价使用村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健全村两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四是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在坚持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财务管理审批权不变和自愿委托的前提下、村级财务由乡镇会计委托代理中心代管、各村只设一名助理会计履行出纳和报帐职能。五是实行管理权与监督权的分离、把管理村务工作的职能交给村委、把召集村两委会议和组织村务工作的权力交给支部。

5、奖惩激励机制。一是健全科学评价村干部的办法。通过制定行政村的年度工作目标、明确村干部的责任、对村干部进行认真年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精神鼓励、经济奖励直接挂钩、激励村干部奋发有为。二是解决好村干部的报酬问题。要通过争取上级支持补一点、县财政拨一点、乡镇村想办法筹一点、切实解决村干部的误工报酬问题、调动和保护村干部的积极性。三是打破框框、敢于起用优秀农村干部进乡镇领导班子、形成大家争做优秀村干部的良好竞争氛围。四是积极探索解决不称职和违法违纪干部的有效办法、畅通村干部的出口。

四、促进村两委工作机制协调有效运作的对策措施。

(一)围绕中心、注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组织法》、努力实现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

1、必须牢固树立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政治领导、利益表达、服务支持、监督制约的作用。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支部自身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本地实际和群众的愿望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工作思路、活动内容、注意提高领导艺术、通过说服、引导、教育、监督等方式、把党的主张变成村民的愿望、把党的号召变成村民自觉的行动、真心实意支持村委会依法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相互帮助、相互补台、实现“将相和”。

2、必须坚持以民主、公开、法制为重点、大力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认真推行由村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制度、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的重大举措、也是村民参与最广泛、最直接的民主活动之一、是调动广大村民当家作主积极性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放大基层民主应以民主、公民、法制为重点、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制度建设一定要结合各村实际、要管用、有针对性、易于操作、与五大机制的有效运作相配套。

(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

协调村两委关系、确保“两驾马车”同道行驶、必须坚持在发展路子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依法管理创新上下功夫。

1、规划村级经济发展目标、确保村两委为同一目标奋斗。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好村两委关系协调问题的基础、每一个村必须制定远期和近期相结合并可操作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发展目标、村两委就会集中精力谋发展、干实事、用创新的办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是采用股份制发展村级经济。二是盘活集体资产、增加资产附加值。如:许多村把旧礼堂、集体土地出租给企业办厂、这样既帮助企业降低了投入、减少了运行成本、又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双赢。三是利用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如胡源乡榧树根村引资办厂开采花岗岩、村民在打工中增加了收入、村集体在管理和服务中得到了回报。四是投资相对低风险的产业、确保村集体经济的稳定收入。

2、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村班子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确保村两委高效运行。继续在农村深入开展“先锋工程”活动、使党员真正成为农村“三个代表”的实践者、在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锋模范作用。村两委要切实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要求落到实处、改变过去那种标语式和指令式的做法、把帮助村民排忧解难、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着力点、多听取群众意见、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在发展经济、服务村民的过程中、树立班子威信、增强班子的战斗力。

3、推进依法管理创新、优化村两委关系协调的外部环境。一要创新舆论环境。从战略的高度正确看待村两委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多看主流、多宣传村两委关系中的正面典型、不要因为出现一点矛盾和失误、便大惊小怪、或片面强调党的领导、消极对待村民自治;或把党的领导视为村民自治的障碍、企图取消党的领导。二要创新服务和政策环境。树立领导和指导都是服务的观念、摆正乡镇与村两委的关系、科学领导、依法行政、不包揽、多指导、理解和支持村两委工作、把农民是否拥护、高兴和满意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对村两委中存在的问题要旗帜鲜明、态度明朗、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姑息、不偏袒。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着眼于研究解决村两委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切实将村两委工作协调机制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建立和完善村两委五大工作协调机制、重点要抓好落实。一是要把村两委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列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扎实工作、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和提升村级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各级工作的开展。二是要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做到既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又要有具体的责任单位;既要有长远的打算、又要有分步骤实施的工作安排;既要有短、平、快的工作载体、又要强化村两委工作协调机制的建设。三是要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的领导要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要深入分析村两委关系协调的原因、总结其经验并加以推广;要针对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类型、内外因、落实具体措施加以转化;要抓两头、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四是要以开放的理念、改革的精神、研究解决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积极稳妥地探索开展行政村撤并工作、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探索总结农村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的做法与经验、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最近,我参加了一次养猪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与养殖户交流,我对养猪产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次调研中,我深刻认识到养猪业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养猪产业的重要性。

养猪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养猪业作为肉类供应的重要来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养猪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在我的调研中,我发现许多养殖户将养猪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通过发展养猪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生计问题,还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段:养猪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养猪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地调研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养殖户普遍反映喂养成本过高,养猪利润空间较小。这主要是由于饲料价格上涨以及杂费增加所导致的。其次,养殖户普遍存在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特别是在疾病防控和科学养殖方面的知识欠缺。养殖户需要更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除此之外,环境污染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养猪业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养殖的可持续性。

第四段: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养猪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首先,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合理的政策,降低养殖成本,并鼓励科学养殖。其次,科技培训应该进一步加强,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免费的培训课程,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并提供科学的养殖指导。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推动养猪业向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第五段:总结。

养猪调研活动为我深入了解了养猪产业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养猪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和科技培训力度,我们能够解决部分问题,并推动养猪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我相信在相关部门和养殖户的共同努力下,养猪业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一

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关系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民族宗教无小事的思想,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政策,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作为宗教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了突出位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断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新时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和宗教人士、宗教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巩固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使全县的民族宗教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为全县的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保持全县的政治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宗教工作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主要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四大宗教教派。共有依法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12处,以堂带点5个。其中:佛教的法藏寺1座、伊斯兰教的清真寺1座、天主教会1处、伊拉哈镇五一村天主教会聚会点1处、基督教活动场所9处,活动点4处。分别是基督大教堂,双山基督教会、科洛基督教会、马铃薯农场基督教会、多宝山(兴化、矿山村、先富、盘龙山)基督教会、前进联合教会、临江三所家庭聚会点、科洛双泉家庭活动点1处。全县信教群众6000多人,其中佛教1500人,天主教100人,基督教2500人,伊斯兰教2200人。

二、学习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的情况。

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宗教方面的综合性法规,是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法制化、制度化,是宗教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标志着宗教方面的法制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为此,全县上下把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抓在手上,制定具体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了学习贯彻活动。一是党政干部坐班学习。4月份,市、县两级统战部、宗教局领导参加了全省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培训;在全县开展的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把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纳入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内容。二是组织骨干培训。5月25日、26日,由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在全县13个乡镇和1个种畜场进行了巡回讲座,参加学习的有各乡镇的分管宗教的领导、宣传委员、妇女干部、共青团书记、派出所、司法所的全体干警、及中小学校长和各村的书记村长和治保主任共1000多人参加培训。这次培训对《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应的宗教法规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同时还举些实例进行讲解,进一步强化了培训人员对《宗教事务条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执法水平,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打下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三是宗教界人士集中学习。我县组织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教职人员、骨干、执事会及宗教上层人士319人,集中3天时间进行了《宗教事务条例》的学习讨论。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6月份,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组织召开了全县宗教界代表人士和部分教徒骨干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座谈会,对《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和《条例》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学习,宗教界代表人士就《宗教事务条例》进行了讨论发言,同时,对在全县宗教界开展《宗教事务条例》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拉开了全县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的序幕。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各乡镇普遍举行了在广场、街道、村屯的宣传教育活动,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并将《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应的宗教法规印了1200册,分发给广大信教群众手中,宗教神教职人员利用在宗教活动场所讲经布道时向信教群众宣传《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条例》的主要内容及党和国家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扩大了《宗教事务条例》的宣传覆盖面、知名度和影响力,确保了《宗教事务条例》在全县顺利贯彻实施。

三、开展宗教工作的一些做法。

民族宗教无小事。我县各级宗教界认真落实国家、省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加强对宗教场所的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行“五薄、三册、一帐”的管理模式,完善了宗教工作“三级网络和两级责任制”,为全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二

近年来,养猪业在农村地区蓬勃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养猪场的实际情况和提供有效的扶持政策,我参加了一次养猪场的调研活动。通过此次调研,我受益良多,对养猪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将从养猪场的基本情况、管理模式、养殖技术、市场前景以及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分享我的调研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养猪场的基本情况是开展调研的基础。这次调研的养猪场位于农村地区,场地较大,养殖规模较为庞大。养猪场采用分栏式的养殖模式,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分类饲养,以提高养殖效益。此外,养猪场拥有先进的饲养设施和饲料供应系统,为猪只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其次,管理模式是养猪场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养猪场的调研中,我了解到,科学管理是养猪场的核心。养猪场拥有专业的养殖技术人员,每天都进行定期的养殖操作和管理。养殖人员密切关注猪只的饮食情况、生长状况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确保猪只的健康成长。此外,养猪场还重视培训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猪只养殖效益。

再次,养猪场的养殖技术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经调研发现,养猪场运用了现代养殖技术和方法,不仅提高了猪只的饲养效益,同时也保证了猪只的健康生长。养殖人员掌握了饲料的配方和搭配,合理膳食结构,提供了猪只需要的营养元素。此外,养猪场还推广了先进的养殖设备,并注意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管理,减少了疾病传播的风险,提高了猪只的存活率。

市场前景是养猪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导。调研中我了解到,养猪产业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肉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猪肉。养猪场充分利用市场需求,通过提高生产效益和品质,加强与市场的对接,确保市场供应的稳定。此外,养猪场还引进了现代营销手段,加大对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的力度,提高了养猪场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养猪场调研也揭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调研中我发现,养猪场的一些养殖技术仍有待改进,需要进一步提高营养饲料的利用率和减少运营成本。此外,养猪场也需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协作,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和经验指导。为此,有必要加强养猪业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在养猪场调研中,我深刻认识到养猪产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通过对养猪场的基本情况、管理模式、养殖技术、市场前景以及问题与对策的了解,我相信养猪产业在未来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养猪业的支持力度,制定更为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为养猪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助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三

在当今社会中,农业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大宝藏”,而其中的养猪业更是备受关注。经过这次养猪场调研,我对养猪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有了更加明确的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理解养猪业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此次养猪场调研,我了解到养猪业面临的种种问题,其中包括疾病防治、饲料安全、环境保护等诸多挑战。同时,由于养猪业与我国肉类生产的巨大需求相关,它也面临着一系列现代化、科技型的挑战,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学习和发展养猪业。

第三段:提出解决养猪业问题的办法。

养猪业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与我们的饮食和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养猪业所面临的问题。诸如提高养猪健康水平、加强调控技术、改善环境条件、保证食品安全、以及提高养猪的生产效率等等措施,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段:坚信养猪业的未来。

虽然养猪业面临着很多困难,但从调研中我们也看到了养猪业的巨大潜力。养猪业经过受到血汗努力的人们的努力,得到看到更加广阔的未来。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始终坚信养猪业的未来充满了发展与美好。

第五段:总结回顾。

总的来说,此次养猪场调研让我对养猪业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调研我认识到养猪业在未来将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一起来关注和加强养猪业的进步,因为它关乎着我们所有人的健康与生活。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十四

8月,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管理模式,加强和规范会计工作管理和监督,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促进廉政建设,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会计委派制。全县共设置两个会计结算中心,30个会计委派单位,共委派会计68人。我县会计委派工作始终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铜山县委派会计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委派会计工作。

5月1日,铜山县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宣告成立并开始运行,标志着我县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的要求,是与时俱进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县会计委派制工作的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会计核算中心全部实行电算化,实行大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同时引入金融机构,充分运用现代银行系统,核算中心不设出纳岗位,一切资金的收付通过银行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我县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会计核算和集中支付两种方式,对人员及业务量较小不宜设独立财务机构及专职会计人员的103家单位实行集中统一会计核算,对25家有独立财务机构、有基层单位、人员较多、业务量较大、政策性较强、财务管理责任较重的单位实行集中支付,会计核算由核算中心与单位共同进行,财务管理以单位为主,今后根据运行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方案及相应的配套方法,逐步实施统一会计核算,并过渡到国库集中支付。

通过十年的实践,深刻认识到委派是手段,管理最关键。在对委派会计管理中还具体做了以下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委派会计队伍素质。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服务意识;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增强工作能力;三是加强业务考核,增强工作责任;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工作纪律。另一方面强化协调,理顺各种关系。一是理顺财政局与被委派单位关系;二是理顺财政局与委派会计的关系;三是理顺委派会计与委派单位的关系。通过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中心各项管理制度,我县会计委派工作已步入规范化、正规化轨道,始终走在省、市前列,曾先后在省市会计委派工作会议上作先进交流发言。特别是结算中心的做法及取得成效先后在中国财经报和江苏财会杂志发表,向全国作经验介绍。会计核算中心先后被命名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和省级“巾帼示范岗”等光荣称号。

二、我县实施会计委派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1、单位领导进一步理解和重视财务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

委派单位领导本着对单位、对财会人员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参与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把关。由于委派会计政治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一些大的单位大都节约了十名左右会计人员,不仅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也大大减轻了单位的经济负担,单位普遍偿到了甜头。委派会计在工作中既讲原则,又能提供优质、规范的财会服务,一些原来不理解会计委派工作的单位负责人也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宣传会计委派制的好处,促进了会计委派工作的顺利开展。

2、规范了会计工作秩序,财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实施会计委派后,会计工作由原来的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实施会计委派,特别是异地交叉委派,对财会人员本身而言就是一次学习、交流机会,被委派人员,将原单位一些好的做法带到新单位。管理中心还经常组织委派会计对各单位进行展评,采取了互查、互评、互学、现场观摩等活动,积极开展经验交流,会计基础工作较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

3、从源头上抓管理,有利于防止及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实行会计委派,是从机制上、体制上根治的重要举措,强化了会计监督,规范了财务管理,把财务管理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使财务监督职能贯穿于财务收支活动全过程,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消极现象,减少了违法违纪发生。同时各委派单位推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加强了群众对财务的管理与监督,清除了领导与群众之间的.隔阂,争取了群众对委派会计的理解,促进了委派会计各项工作的开展。

4、精简了会计机构和人员,节约了开支,稳定了会计队伍。

实行会计委派以后,我们成立了两个结算中心,同时各个大的主管部门也相应成立了系统内部结算中心,通过会计委派的实施,我县削减了会计核算单位102个,减少会计人员近200人,从而大大节约了人头经费开支,也为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打下了基础。会计人员的委派、考核和管理由财政、人事部门实施,相对稳定了会计队伍,会计人员通过严格考核,并引入竞争机制给会计人员增加了压力和危机感,从而促使他们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5、严格遵守各项制度,树立财政干部形象。

几年来,委派会计按时参加财政局及管理中心组织的各种会议、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积极完成中心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遵守任职单位的考勤、学习等各项规章制度,视自己为委派单位的一员职工,从不搞特殊化。委派会计能切实按照委派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委派会计的工作职责,促进了所在系统财务管理工作上台阶。

6、创造了一种模式,取得了一套经验。

我县实施会计委派制及所取得的成效,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表扬和肯定,曾先后在省市会计委派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特别是我县结算中心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经中国财经报报道后,在全国许多地方引起反响。多年来,先后有11个省区的近40个市县来我县学习交流。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五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养殖业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行业。作为最主要的养殖业之一,养猪业的发展愈发引人瞩目。为了更好地了解养猪业的现状和问题,我参加了一次养猪调研活动。通过此次调研,我对养猪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养猪业现状的观察。

在调研中,我首先观察到养猪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与过去相比,现代化设备和先进的养殖技术被广泛引进,获得了显著的效益提升。同时,养猪业的产值和出口量也取得了长足的增长,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我也注意到养猪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例如,养殖场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饲养条件和环境控制不够完善,养猪废弃物的处理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都对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

第三段:养殖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通过调研,我了解到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是养猪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方面,现代化的设备和工艺在提高了养猪效益的同时,也减轻了劳动强度和环境污染。例如,自动喂料系统和智能化监控系统等工具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和养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新生物技术的引入也为养猪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猪禽共患病疫苗的研发成功为疾病防控提供了新的手段,进一步保障了养猪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段:科学管理和环保措施的重要性。

调研中,我发现科学管理和环保措施对于养猪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养殖场的管理方面,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必须得到充分重视。管理人员应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同时,鼓励科技专家和养殖户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解决技术和管理上的难题。在环保方面,养殖废弃物的处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合理利用和处理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五段:政府支持和行业合作的重要作用。

最后,我还认识到政府支持和行业合作的重要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优化营商环境,为养猪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和支持养殖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共享资源,促进行业内竞争力的提高和技术创新的加速。

总结:通过这次养猪调研活动,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启示。养殖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科学管理和环保措施的重要性以及政府支持和行业合作的作用都是实现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尽管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我相信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养猪业一定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质量水平。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十六

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工伤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的重要途径,其覆盖面广、涉及职工职业领域之大以及其社会保障功能,是其他社会保险险种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也正因为其社会保障功能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原因,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前提下,对保障工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自20xx年1月1日实施《工伤保险条例》以来,形成了以《劳动法》为核心,以《工伤保险条例》为基础的工伤保险法律体系框架,行政法规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为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特别是20xx年6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保护农民工伤职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政策依据。

我县工伤保险工作现状。

我县截止20xx年3月底,全县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约850户,除去约170户停业户外,其余680户共有职工约38000人,其中各类参保单位约350户,参保职工约24500人,在参保单位总户数中破产停业户约200户,职工人数约11300人,未参保单位约330户,职工约13600人。在参保单位之中,基本能够正常营业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单位约60户,占参保营业单位户数的40%,占营业单位总户数的12。5%;职工人数约7000人,占参保营业单位职工人数的53%,占营业单位职工人数的26。2%。在全县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所有职工人数中,农民工约有19000人,占全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职工总数的50%,而参保农民工仅约2700人,仅占农民工总数的14。2%;且约86%未参保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煤矿、铁矿、砖厂、石料场以及冶炼、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工伤高风险的行业。从近年我县工伤事故发生情况看,农民工工伤事故发生人数约占到了工伤事故总人数的75%左右;且农民工在工伤认定、医疗救护、康复及待遇补偿方面颇费周折,因而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工伤保险在我县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安阳县的建设过程中成为政府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被侵害的主要原因。

就我县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在维护其合法权益方面遇到的困难来看,造成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工伤保险特别是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识不到位。调查中发现,各类企业普遍存在工伤保险“不够本”和“不划算”的错误认识。有的企业认为,农民工素质低,人员流动性大,人员不容易管理,加上企业的“近视”行为,只顾眼前既得利益,只算眼前帐,认为为他们参加工伤保险会增大企业成本,不利于企业在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不愿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且在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许多企业不但不积极救治,反而百般拖延、拒绝支付农民工补偿、医疗救治等合法费用。

2、农民工劳权保护存在制度上的漏洞。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强制力度小,对资方违法的处罚力度和对劳动者应予补偿方面的保护力度均较小,客观上起了保护资方利益,损害劳动者利益的作用。如在劳动合同的订立方面以及在对拖延、拒绝支付工伤职工补偿的处罚方面,强制措施和力度在资方面前显得苍白无奈。

3、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淡薄,特别是对工伤保险政策缺乏足够认识。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工对劳动法、对工伤保险知道的`很少,把工伤保险混同为商业性保险,甚至认为工伤保险是“正式职工”的事,与自己这些“临时工”不沾边。

切实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措施。

鉴于安阳县农民工工伤保险状况和造成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具体情况,为了切实有效地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政府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对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所享受合法权益的宣传力度。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介资源加大工伤保险普法宣传,使广大职工能够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广大企业能够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工伤保险工作,充分认识给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对农民工伤职工给予合法补偿和积极救治的重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加大对工伤保险工作的推进力度。政府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大工伤保险工作推进力度,例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行政干预,引导和迫使企业参加工伤保险;通过对侵害农民工工伤保障案件的查处、制裁,使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应担负的法律义务,提高它们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在从总体上抓好以上两项工作的前提下,在当前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具体工作的各个环节上,要解放思想、拓展思路,解决好每一个环节上的具体问题。例如在工伤认定、待遇补偿方面,政府在积极为农民工伤职工依法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同时可协调劳动保障、工商行政、安全生产监管、环境保护、公安司法、信访等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名流,组成一个由政府负责组织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除依法行政外最有处理农民工伤职工工伤保险问题的权威机构,以便使在当前形势下最快、最好、最大限度的把切实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落到实处。

20xx年7月12日。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七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品质肉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养猪业作为重要的农业产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了解现代养猪场的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养猪场调研,并从中得到了许多收获和启示。

第二段:养猪场规模的变化。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现代养猪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许多养猪场都在扩大规模,引进新的科技和设备,提高养猪效率。与此同时,养猪场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采用了一些先进的环保设施,比如沼气回收、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等。

第三段:养猪业的挑战。

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养猪业面临的一些挑战。首先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养殖环节的严格管理要求也愈发严格。其次,疫病防控是现代养猪场不可忽视的问题,疫情往往给养猪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因此,养猪业必须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管理,积极防控疫情。此外,养猪业还要面对环保问题,发展低碳、环保的养殖模式。养猪业可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第四段:养猪场的管理要点。

养猪场的管理对养猪业尤为重要。首先,要落实科学管理,推广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猪效率和生产质量。其次,要重视疫病防控,做好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加强对栏舍、饮水等环节的消毒。最后,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为养猪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第五段:结论。

通过这次养猪场调研,我们发现现代养猪场已经逐步实现了产业升级,使用了高科技手段,强化了环保等方面的监管。但是,面对市场竞争、环保、疫情等问题,养猪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推行标准化养殖、强化疫情防控措施,打造“品质养猪”的企业形象,提升养猪业的核心竞争力。

养猪调研心得体会报告篇十八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元,同比增长4%;xx年为428元,同比增长6%;xx年达到488元,同比增长5.7%,特别是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元。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86.8%,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xx年上涨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xx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6.5万亩,产鲜花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六)分散经营问题。我县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村土地资源按家庭人口、土地肥力、居地远近分配给农户,虽然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刺激了每片农地的利用,但耕地的分块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促成了小而全自然经济的自发维持,其基本农业生产方式是目前农村小农经济存在的主要原因和现实基础。即使某个农户家庭规划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在土地面积足够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土地分散,其基础设施配置和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困难而不能实现其专业化和规模化。

(七)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八)乡村财源不足问题。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减少了村集体的收入。改革前,村集体的收入有“三提”和共同生产费,村三提是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3%征收的,共同生产费按要求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据实征收的,基本能保证当年够用,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固定收取公积金和共同生产费的'做法,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按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农民生产费用“谁受益谁负担”,彻底堵住了变相向农民摊派村级债务的口子。村“三提”中的公益金和管理费来源于两附加和转移支付,其中两附加只相当于税改前村三提的一半。因此,免征农业税后,原来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保障,修路、修桥、植树造林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二是农村“一事一议”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办,筹资筹劳制度阻力大、难以施行。三是乡镇财源建设项目匮乏。县政府虽然制定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但是乡企发展速度仍然缓慢,椐统计,xx年一季度,全县新上项目9个,已投入生产并产生利税的乡镇企业7个,其他都是在建和计划建项目。

三、加快发展我县农村经济的几点建议。

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大文章,发展现代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根据县情实际,应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切入和突破。

(一)坚持走产业化之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我们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这是促进我县农业再上新台阶,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必然选择。首先核心要抓龙头。龙头企业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一要选准龙头。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谁有实力、谁对行业牵动力大、谁的市场路子广,谁就当龙头。要做实做大做强万寿菊加工厂这一强龙;通过扶强龙、引外龙、育新龙、兴小龙,形成群龙共舞的局面。二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完善龙头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谷贱伤农、谷涨惜售现象的发生。三要提高龙头企业素质。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接农户,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开拓产品市场等多种方式,努力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牵动力和影响力。其次重点要抓基地。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绿色水稻、生猪、万寿菊、烤烟、蔬菜、北药等八大基地。通过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为加工业提供充裕的原料;通过完善技术规程,加强监管检测和绿标认证,狠抓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品质;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最后关键要抓服务。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辟建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兴办农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在农村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的劳力、资金等要素按效益的原则开始配置的情况下,土地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直接导致农业“兼业化”趋势的加强,给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一是影响农机和新科技的应用。好差搭配、户均承包土地的做法,造成土地使用上的细碎化,加上各个农户种植结构上的差异,致使农业机械化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很大制约。有的地方甚至恢复了“人拉犁耕”的生产方式。二是不利农村二、三产业的巩固和发展。农业兼业化,农民心挂两头,顾此失彼。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兼业化问题,既影响了农业自身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进程,也不利于已发展的二、三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三是围绕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大目标,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打破平均承包经营小块土地的格局,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组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配套,从而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谓是势在必行。四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实现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为股份,建立联合体,实行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按土地股份进行核算,这样也可以转移出部分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达到增收目的。

(三)打造名优品牌,坚持走品牌带动之路。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业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我县具有自然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象万寿菊、蓖麻、烤烟、北药、绿色有机水稻等等,发展势头良好,为发挥农业的品牌效益创立了规模优势,像鸡西仁树水稻研究所针对普通大米滞销,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引进韩国稻鸭共育技术,生产有机水稻,注册“野鹰”牌商标,有机卖到大米0元公斤,是普通大米的4倍,亩经济效益达到653元,是常规栽培亩经济效益2.7倍,因此,要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精品农业,提高单位效益,要加快以这些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品牌创建来整合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发展乡镇企业,坚持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最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目前,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走出了低谷时期,但前面所提的诸多问题十分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改变观念,因势利导地发展我县乡镇企业必须引起政府部门在项目拉动战略中的足够重视。要按照县委提出的“一个主攻方向、三个替代产业、三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克服怕、等、靠思想,拿出抓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干劲和热情,“咬定项目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正抓住时机,雷厉风行,迎头赶上,多引、快上新项目。

一是要抓好新上项目的筛选和论证工作。虽然各乡镇都有一些项目,但这远远不够,要跳出农业抓项目,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鸡东。要抓住我县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

二是要扶持好现有企业的发展。要对乡镇企业运行情况开展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把握动态,搞好指导和服务,促进形成人人关心工业和民营、支持工业和民营,人人为工业和民营经济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着力抓好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继续实施“乡企富乡(镇)富村工程”,要围绕财源建设,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上档升级。要围绕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园区经济、城镇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农村第三产业,把农村和农业作为乡镇企业调整结构的主战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借力发展之路。招商引资是我县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总抓手,是重中之重。抓了招商引资,就是抓了项目。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这块的潜力很大,我们要把这些政策学透、用足,要充分利用我县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载体优势和县位优势,进一步转变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点,抓住大批南方客户急于到北方寻求投资的有利时机,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县投资办厂兴建实业。要加快万寿菊色素加工厂的建设进度,在完成“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年内完成土建并安装设备,力争xx年9月投产。

(六)增加农业投入,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粮食、经济作物、畜牧、林业、水产等方面选择一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如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广。如农委争取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00万元,建立土壤测试中心,免费为农户测土配方,从根本上解决几十年来的盲目施肥问题,减少化肥使用量0%―5%,增产8-2%,全县推广6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今年我县水稻超早育苗技术面积落实2万亩,此技术亩常规增产xx年需经费20万元,除了人员工资以及有限的人头经费外,有的专业人员下乡指导农业生产连路费都报销不了。由于事业经费无着落,知识更新的培训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致使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技术与服务需求脱节。主要表现在:农民急需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技术、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园艺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而技术人员知之甚少,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实效和在农民心目中的威信。因此要加大政府投入,提供必要的试验、推广经费,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

总之,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节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我县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我县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