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陶艺心得体会报告(实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15:40:56 |
  • ZTFB |
  • 9页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方面学习或经历的总结和感悟,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和指导。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不足之处,进而改进和提高。总结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过去的概括和总结,是一个自我认知和进步的过程。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更好地发掘自身的潜力和价值。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情感表达,让读者更容易共鸣和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

儿童陶艺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陶艺工程实训是我们大学生活中一次难得的经历,通过实践操作陶艺制作的全过程,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陶艺的文化内涵。在这次实训中,我不仅学到了扎实的陶艺基本技能和工艺流程,而且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坚持与沉淀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首先,在实践中我学到了扎实的陶艺基本技能和工艺流程。在实训之前,我们通过老师的指导和陶艺课程学到了一些基本的陶艺制作技巧,但实践是检验真功夫的地方。实训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制作陶艺品,亲手完成了从捏胚、上釉、烧制到修整的全过程。通过实践中的不断尝试和摸索,我逐渐掌握了捏胚的技巧,学会了辨别釉料的质量,提高了修整陶艺作品的水平。通过实践,我不仅更加熟悉了工艺流程,而且锻炼了动手能力和专注力,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其次,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坚持与沉淀的重要性。陶艺制作是一个艰辛而细致的过程,要想制作出精美的陶艺作品,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实训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保持坚持和沉淀,虽然一开始可能不理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领会到了陶艺的要领和奥妙。特别是修整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经过多次的摸索和反复的修补,我才成功地将陶艺作品打磨至完美的境地。这一过程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坚持和沉淀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

最后,在实训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陶艺制作是一项需要团队协作的工作,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团队成员的互助和配合。在实训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和指导,在对陶艺作品的制作中发挥了团队的力量。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精美的陶艺作品。这次实训让我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只有团队的合作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通过这次陶艺工程实训,我不仅学到了扎实的陶艺基本技能和工艺流程,而且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坚持与沉淀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这次实训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陶艺学习和制作机会,也培养了我们的动手和团队合作能力。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次实训的经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儿童陶艺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留守儿童是个大问题,以下是小编搜罗的留守儿童。

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19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聚集。这既是他们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然而,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限制,农民工的“空间城镇化”并不代表身份的市民化,也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享受和市民同等的社会权利和公共服务,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不平等公共服务和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屏蔽机制依然在起着身份区隔的作用。同时,受制于家庭经济能力、社会关系网络、城市社会排斥等多重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流动过程中作出了携带或不携带子女进城就学的家庭决策,从而形成了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问题。随迁子女问题主要表现在入学机会、就学途径、经费保障等方面,问题显而易见且相对紧迫,同时他们的空间流动会对城市教育资源分配形成冲击,触及了相关主体的教育利益,因而更容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也较早成为政策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则主要表现为安全、生活、学习和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较少直接触及其他主体的利益,自然难以形成“利益冲突式“的社会关注效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相对滞后,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弱势和弱小群体,作为家庭结构肢解化的承受者,作为中国城镇化不完全发展的代价承受者和衍生现象,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据全国妇联课题组2019年报告,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1]。和第五次人口普查估算的2443万留守儿童数量相比,[2]十年间约增加了1.5倍。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数量多、增长快的态势,可以预见,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征途中,农村留守儿童将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

当前,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多持“问题化”的研究进路,存在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夸大化、标签化甚至污名化的倾向,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本文以浙江省、山东省、重庆市、四川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山西省、甘肃省10省(市)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为样本,通过统计和推断方法,整体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特征,摸清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真相,深入探究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在身体、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判断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态势,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和潜在问题提供有效的实践应对策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对于“留守儿童”的认定标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父母外出的结构,即双方均外出还是仅单方外出;二是父母外出的时间,即不能与子女见面的时间为半年以上还是一年以上;三是留守子女的年龄,即是18岁以下还是15岁以下或者12岁以下。我们这里所呈现的数据是父母至少一方外出、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在义务教育学校读书的儿童。为了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我们把留守儿童分为三类:一是父母双方外出的完全留守儿童;二是父母一方外出的半留守儿童,其中包括父亲外出留守儿童和母亲外出留守儿童两种。

1.农村留守儿童占39.69%,劳务输出大省尤甚。

在我们所调查的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有3750人为留守儿童,占39.69%,比全国妇联课题组根据《中国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的37.70%高出两个百分点。但是,全国妇联课题组是按0~17岁全口径计算的,如果仅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计算,则农村留守儿童(2948万)仅占农村同年龄段学生数(10128.5万)的29.11%,这样我们的调查数据要高出六普数据10.58个百分点。在所调研的10个省(市)中,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超过平均值的省份有河南(57.82%)、山西(44.25%)、湖南(44.11%)、重庆(43.17%)和湖北(40.16%),尤以河南省数量最多,可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

2.完全留守儿童高达43.36%,父亲外出留守儿童最多。

从父母外出结构看,有43.36%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达1626人,如果按照严格的留守儿童定义,即父母双方均外出且一年以上不能与子女见面,那么,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比例为17.21%。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为半留守状态,达2124人,占56.64%。在半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的占82.82%,为1759人;母亲外出的仅有365人,占17.18%。男子作为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创造者,外出打工比例高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甚至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而母亲作为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性人物,留守家中陪伴子女、从事农业生产应该是家庭较为理性的决策,对缓解社会矛盾意义重大。

3.留守儿童呈低龄化趋势,年轻外出母亲更倾向子女留守。

尽管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对数量上看4~6年级最多,占50.68%,7~9年级次之,占33.58%,1~3年级最少,仅占15.74%,但是从留守儿童占该年龄段儿童的相对比例上看,1~3年级最高,达44.05%,4~6年级次之,占40.26%,7~9年级最低,只占37.96%,小学高于初中,小学低年级多于小学高年级,基本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这与范先佐教授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农村留守儿童低龄化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有关。一方面,年轻人刚刚组建家庭,经济基础较差,需要通过外出打工来巩固家庭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年轻人有着比其他群体更具优势的打工资本(如知识、体力、健康、适应能力等),而且父辈尚有精力帮忙照料孩子。在三类留守儿童中,母亲外出留守儿童的低龄化趋势更为明显,小学1~3年级留守儿童在同类型中的占比,母亲外出最多,占22.44%,完全外出次之,占16.27%,父亲外出最少,只占13.88%;小学4~6年级同样是母亲外出最多,占55.11%,父亲外出次之,占53.54%,完全外出最少,仅占46.62%,母亲外出的低龄留守儿童需引起重点关注(见表1)。

4.三分之一农村留守儿童跟祖父母居住,22.62%同兄弟姐妹居住。

调查显示,在各种类型的留守儿童中,同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达33.53%,同母亲居住的比例达27.12%,同兄弟姐妹居住的达22.62%,同爸爸居住的占14.26%,还有2.47%的留守儿童同其他亲属同住。在完全留守儿童中,有43.91%同祖父母一起居住,21.36%同兄弟姐妹一起居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完全留守儿童还是总体留守儿童,都有五分之一强的农村留守儿童没有跟成年人一起居住,处于监护缺失的状态,这一状况尤其应引起各方关注。

(二)在生长发育关键期,非留守儿童身体发育状况优于留守儿童。

1.在生长发育关键期,非留守儿童的身高、体重状况优于留守儿童。

从身高来看,非留守男生的平均身高比留守男生高1.37厘米。具体来看,在小学阶段,非留守男生平均比留守男生高1厘米左右;初中阶段尤其是八、九年级,两者相差2~3厘米。就女生而言,非留守儿童比留守儿童高1.10厘米,三、四和八、九年级相差较为明显,尤其是九年级,差出2.60厘米。从体重来看,非留守男生的平均体重比留守男生多1.12kg,在三、四和八、九年级相差最为明显,而女生并没有明显差异。从总体均值来看,留守女生的体重比非留守女生多0.15kg(见表2)。可见,在儿童生长发育关键期(三、四和八、九年级),非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优于留守儿童,尤其是在身高方面。这可能是由于在身体发育关键期,父母的陪护能让他们的生活获得更好的照料,尤其是在营养水平方面,从而使身体获得较好的发育。

2.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

有65.25%的非留守儿童每天或经常能吃到肉,高于留守儿童3.77个百分点。父母的外出,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在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营养水平。究其原因,第一,可能是由于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祖辈,较之年轻的父母,他们奉行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只关注“吃饱”,忽视“吃好”,不注重儿童营养水平的提高,即使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不会用在提高孩子的营养方面;第二,家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家中大小琐事需祖辈照料,而他们精力有限,故难以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相反,在家的年轻父母有着较为开放的生活理念,比较注重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照料孩子,因而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第三,留守儿童中有五分之一是兄弟姐妹同住的,缺少成人的生活照料和监管,一日三餐质量无从保障,这也可能导致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不佳。

儿童陶艺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近年来,陶艺在儿童之间愈发流行起来,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艺术体验和娱乐活动。我最近也参加了一次儿童陶艺课程,不仅让我享受到了制作陶艺的乐趣,更让我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意义。在接下来的1200字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发现儿童陶艺是一种释放创造力的绝佳方式。在陶艺课上,老师给我们一块陶土后,就让我们完全自由发挥。这使得我有机会挖掘内心深处的创造力,从无到有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对于我这个以往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通过陶艺的过程,我不仅创造出了一件独一无二的作品,也找到了自己的自信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儿童陶艺教会了我耐心与专注。制作陶艺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如揉土、捏坯、修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耐心和专注是非常重要的品质。有一次,我在捏坯时心急火燎,结果做出来的形状丑陋不堪。老师看到后耐心地跟我解释了做陶艺需要时间和细心的道理,并教我重新捏制。通过这次经历,我懂得了耐心与专注的重要性,并从那以后注重每一个细节。

再者,通过儿童陶艺,我也体会到了与大自然的联系。陶艺是利用土壤通过火的作用进行加工,这是一种与自然的互动过程。在制作陶艺的过程中,我能深切感受到土壤的质感和温度,这使我更加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同时,我从土壤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这激发了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另外,儿童陶艺也让我培养了一种对美的感知能力。在制作陶艺的过程中,我经常需要选择各种颜色、图案和形状。这要求我对美有一定的把握能力。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我开始懂得什么样的组合和形式更加美观。这种对美的感知能力不仅帮助我在陶艺创作中取得好的效果,也让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懂得欣赏美。

最后,儿童陶艺也教会了我珍惜劳动果实。陶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每当我完成一件作品时,我会非常珍惜它,因为我知道其中蕴含着我的心血和汗水。陶艺让我深切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价值,也使我更加感激那些为我们创造美的手工艺人。

总结起来,儿童陶艺是一门富有启发性和意义深远的艺术活动。通过参与陶艺课程,我不仅培养了创造力、耐心和专注力,也加深了与大自然的联系以及对美的感知能力。陶艺让我发掘到了自己的潜能和独特之处,也培养了我对劳动和美的珍惜态度。我相信,儿童陶艺将继续为更多的孩子带来乐趣和启迪,也让他们在艺术的世界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和惊喜。

儿童陶艺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第一段:引言(200字)。

在世界各地的传统手工艺品中,陶艺被誉为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关于陶艺的报告会,并从中收获了许多启发和感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陶艺的心得体会,并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第二段:学习与创造(200字)。

陶艺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在报告中,我了解到陶艺是需要细心和耐心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确的推敲和反复的修正。通过动手实践,我深刻体会到陶艺的微妙之处,并意识到其中蕴含着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和创造力。这让我明白,学习陶艺不仅仅是熟练掌握技巧,更应该通过实践去发现和表达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创造力。

第三段:专注与耐心(200字)。

在报告会上,我被艺术家们的专注和耐心所震撼。艺术家通过精细的打磨和琢磨,将一块简单的泥巴变成了美丽的陶瓷作品。这让我明白,陶艺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专注和耐心,而这种沉浸式的创作体验,也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治愈和安抚。从专注中,我学会了抵挡外界的干扰和杂念,将所有的精力和意志集中到自己喜欢的事物上,无论是陶艺还是其他领域,专注和耐心是成功的关键。

第四段:创造的乐趣(200字)。

陶艺带给我创造的乐趣是无法言表的。每一次把泥土捏成形状、绘制图案,都给我带来了无数的欢乐和满足感。同时,制作陶艺作品也是一种调整心态的方式,它能使我暂时远离繁杂的生活,沉浸在一个纯粹而美好的世界里。创造的乐趣不仅仅来自于成品的呈现,更来源于创作的过程本身,它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多彩和美丽。

第五段:对自己的启示(200字)。

通过陶艺报告会的参与,我不仅仅学到了关于陶艺的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启示。我明白了专注和耐心的重要性,以及创造的乐趣所带来的满足感。同时,陶艺也激发了我去探索和发现内心的独特之处,将这种独特的个性和创造力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陶艺为鉴,更加注重创造的乐趣和专注的态度,以及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毅力,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自己。

结尾(100字)。

通过参加陶艺报告会,我深刻地理解到陶艺的魅力和精神。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专注、耐心和创造的乐趣。同时,陶艺也启发了我对自己内心的回望和激发。我相信,将这种状态和心态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必将带给我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儿童陶艺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儿童陶艺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第一段:引言(字数:200)。

在陶艺报告中,我有幸听取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陶艺师傅的讲解,了解到了许多有关陶艺创作的知识和技巧。通过这次报告,我认识到陶艺这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培养个人的耐心和细致,还能够提高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以下是我在这次陶艺报告中所获得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陶艺的艺术魅力(字数:250)。

陶艺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相比,陶艺可以通过创作立体的艺术品来表达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情感。艺术家可以通过陶土的塑造、釉彩的施加等手段,将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想象力完美地融入作品中。此外,陶艺还具有触觉的艺术性,观赏者不仅可以通过视觉来欣赏作品的美丽,还可以通过触摸作品来感受其独特的质感和温度。

第三段:陶艺的创作过程和技巧(字数:300)。

陶艺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充满耐心和细致的过程。首先,艺术家需要选择合适的陶土,并将其捏成所需的形状。然后,艺术家需要进行修整、打磨等工序,使作品更加完美。接下来,艺术家需要对作品进行烧制,以达到所需的质地和颜色。最后,艺术家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进行釉彩和装饰等工序,使作品更加生动和丰富。这个过程既需要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需要他们的技术和耐心。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和磨练,艺术家才能够真正掌握陶艺的创作技巧。

第四段:陶艺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字数:250)。

陶艺的创作要求艺术家具备耐心和细致,并时刻保持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在陶艺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多次尝试和调整,以获得满足自己和观赏者需求的作品。这种不断尝试和调整的过程,锻炼了艺术家的坚持和毅力,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细致精神。此外,陶艺的创作还要求艺术家具备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通过不断观察和学习他人的作品,艺术家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出色和精美。

第五段:个人收获和展望(字数:200)。

通过这次陶艺报告,我不仅了解到了陶艺的艺术魅力和创作过程,还体会到了陶艺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掌握陶艺的技巧和艺术理念,并能够创作出满意的作品。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希望在未来的创作中能够展现更多的创意和张力。陶艺是一门充满魅力和挑战的艺术形式,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在陶艺这个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结:(字数:100)。

通过这次陶艺报告,我对陶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它的艺术魅力和创作过程。这次报告不仅让我受益匪浅,还激发了我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能够实现我的陶艺梦想,并为陶艺这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做出自己的贡献。

儿童陶艺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陶艺作为一门古老而美妙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发展细致的动手能力和耐心。通过参与陶艺活动,儿童可以学习如何处理泥土、捏制形状以及如何增添细节和创造出独特的作品。本文将讨论儿童参与陶艺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初次接触。

我第一次接触陶艺是在学校的美术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给我们展示了一些陶艺作品的样品。当我开始捏制泥土时,我发现它比我想象中的要难得多。然而,老师耐心地教我如何处理泥土,让我逐渐掌握了技巧。我开始逐渐感受到陶艺的乐趣,当我从泥土中塑造出一个小动物或者花瓶时,我感到自己真的创造出了一件美丽的艺术品。

第三段:挑战和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陶艺并不容易。有时候我会遇到难以捏制的形状,有时候我会陷入创作的瓶颈。然而,每一次的挑战都是我成长的机会。我学会了尝试不同的方式和手法,探索泥土的灵活性,同时也发展出了自己的个人风格。我也学会了如何利用调色盘和釉料来增添作品的美感。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我逐渐克服了困难,进一步提升了我的技能和创造力。

第四段: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参与陶艺活动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感。每当我完成一件作品时,我总是感到欣喜若狂。看着自己的作品被烧制成为陶瓷,我对自己的创造力和努力感到由衷的骄傲。此外,陶艺也给我带来了放松和平静的感觉。当我沉浸在捏制泥土的过程中时,时间似乎停止了。我可以完全投入其中,忘记其他琐事。这种心流体验使我感到平静和满足。

第五段:陶艺的启示。

随着我参与陶艺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这门艺术形式还带给我一些深刻的启示。首先,我学会了珍惜每一次机会和每个过程。陶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耐心和坚持。其次,我学会了不怕失败和尝试新的方式。有时候我会失败,作品不如我期望的那样出色,但我知道失败是成长的重要一环。最后,我也发现陶艺是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我从泥土中感受到了土地的力量和生命的气息,更加爱护和珍惜自然环境。

总结段:通过参与陶艺,我不仅发展了我的艺术技能和创造力,还学会了坚持、耐心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艺是一种充满快乐和满足感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发展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希望更多的儿童可以参与到陶艺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和成长。

儿童陶艺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陶艺工程实训是一门集合了理论与实践的课程,通过对陶艺工艺的学习与实践,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陶艺的基本技能,更激发了我们对陶艺艺术的兴趣。在陶艺工程实训中,我不仅学到了陶艺制作的技巧,还领悟到了许多人生道理。在这次实训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我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这篇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在陶艺工程实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陶艺工程实训让我明白了耐心和毅力的重要性。陶艺制作需要很长时间的等待和反复的琢磨,每一步都要准确无误,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第一次操作时,我总是忍不住急于求成,结果作品常常被我毁掉。后来,我慢慢学会了耐心地等待,每一步都经过细致的计划和操作,才能得到满意的作品。这段经历让我懂得了在生活中也要有耐心和毅力,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其次,陶艺工程实训也教会了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制作大型陶艺作品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与同学们合作共同完成。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相互帮助、共同协作,互相鼓励和支持。这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也明白了团队合作能够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更加出色的成果。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团队合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再次,陶艺工程实训让我领悟到了细节的重要性。陶艺作品的质量和美观程度往往取决于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一丝不苟的操作和精细的修整,都对最终的作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我曾经制作过一件陶艺作品,由于在细节处理上马虎大意,最终的作品不尽人意。通过这次经历,我认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需要我们注重每一个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最后,陶艺工程实训让我理解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在陶艺创作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技巧,更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在开始实训的时候,我总是依赖于模板和范例,但逐渐地,我发现只有在发挥创造力的时候,才能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这两者是推动我们不停进步的源泉,也能为生活带来更大的乐趣。

总之,在陶艺工程实训中,我学到了许多技能,获得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实际操作,我不仅掌握了陶艺制作的技巧,还学会了耐心、团队合作、注重细节以及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不仅对陶艺制作有重要的帮助,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陶艺工程实训不仅是一次技能的学习,更是一次对于人生的思考和领悟。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经验和体会都会对我有所裨益,让我变得更加优秀和出色。

儿童陶艺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陶艺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通过泥土的捏塑、制造、烧成等一系列工艺,创造出美丽而独特的陶瓷作品。作为学习陶艺的学生,我们在进行陶艺工程实训时收获颇丰。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分享我参与陶艺工程实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陶艺工程实训让我深入了解了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捏塑、切割、刻画和施釉等基本技巧,并通过反复练习逐渐熟练掌握。同时,实训还让我了解到陶艺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例如原料的挑选和配比、器具的使用和保养等。通过实践,我深刻认识到陶艺需要细致入微的态度和精准的手法。

其次,陶艺工程实训培养了我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在设计和创作陶瓷作品时,我们需要观察和分析不同材质和形态的陶艺作品,从中吸取灵感并进行创新。实训过程中,我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挖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不断尝试和实验,我逐渐培养了独特的审美眼光和创作思路。

再次,陶艺工程实训让我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需要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件陶艺作品。每个人负责其中的一部分,如捏塑、烧成、上釉等。只有各个环节协调顺利,作品才能顺利完成。通过实训,我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增强了我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最后,陶艺工程实训激发了我的创造激情和对美的追求。通过实践,我体验到了陶艺带给人们的情感和美感的力量。在捏塑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泥土在我手中的变化和生命力。在烧制的过程中,我见证了泥土从柔软到坚韧、从灰褐到光彩的转变。每一件陶瓷作品都是我的心血和创造的结晶,我从中体验到了美的真谛和对陶艺的热爱。

通过这次陶艺工程实训,我不仅学到了陶艺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我相信这些收获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坚持对陶艺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创作水平。

儿童陶艺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第一段:

陶艺是一门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它能够激发儿童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作为一名热爱艺术的儿童,我最近参加了一次陶艺活动,并且深受启发。在这次体验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对陶艺的美妙之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段:

陶艺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艺术形式。在我进行陶艺创作的过程中,我要先打造出一个泥块,然后用我的双手和工具慢慢将其塑造成我想要的形状。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并掌握正确的技巧。有时候,我的手会觉得酸痛,但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我知道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得到满意的作品。通过这次体验,我体会到了耐心和毅力的重要性。

第三段:

陶艺也要求我们用想象力来发挥创造力。除了塑造形状之外,我们还可以给作品添加颜色和纹理。比如,我可以用鲜艳的颜料给我塑造的小狗图案上色,或者通过刻上纹路来增加纹理感。这让我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也展现了我个人的风格和创造力。陶艺给了我展现自我和释放想象力的机会,让我感到无限乐趣。

第四段:

在陶艺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如何合作和团队精神。在一个小组活动中,我跟我的朋友们一起制作了一个大型的陶艺作品。我们每个人都负责一部分工作,最后把各自的作品集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我们成就了一个独特而美丽的作品,并且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我发现,艺术不仅仅是个人的创作,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五段:

陶艺是一门让我感到放松和快乐的艺术形式。在我沉浸在陶艺创作的过程中,我能够忘却一切烦恼和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当我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时,我感到一种满足和成就感。陶艺不只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与内心对话的方式,它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对于我而言,参与陶艺活动不仅是一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更是一种快乐和享受。我相信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努力,我的陶艺水平会不断提高,我会创作出越来越多令人赞叹的作品。陶艺教会了我坚持、想象、合作和享受美的力量,我将继续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儿童陶艺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一

陶艺是中国传统的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关于陶艺的报告会,对于陶艺的技艺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这次报告,我进一步认识了陶艺的价值和对于生活的意义,对于传统工艺的保护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在陶艺报告中,我了解了陶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起初,陶艺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用来制作食具、生活用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陶艺变得更加精湛,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不论是古代中国传统的青瓷,还是日本的陶艺,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和创造力。陶器的形状、色彩和纹样都可以看出陶工的智慧和灵感。陶艺的发展过程也揭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陶艺报告中,我还了解到了陶艺制作的工艺和技巧。陶器的制作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手艺,每个环节都需要陶工的精心雕琢。从选择原料到制作形状,再到彩绘和烧制,每一步都需要一丝不苟地操作。陶器的质量和美感都取决于每个环节的精细程度。通过观看陶艺家在报告中的示范,我对陶器制作的复杂性和艰辛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除了技艺,陶艺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陶艺不仅展示了陶工的智慧和艺术造诣,更承载了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无论是中国的青瓷,还是日本的茶道,陶艺都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精髓。每个陶器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寄托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陶艺与文化息息相关,通过欣赏陶艺作品,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习俗、信仰和历史。

通过参与陶艺报告,我对于传统工艺的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传统工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传统工艺正面临着危机。很多传统工艺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我们必须重视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陶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和创新来推动陶艺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陶艺报告,我对于陶艺的价值和对于生活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陶艺不仅是一门工艺,更是一门艺术,它连接着历史和现实。陶艺的技艺和文化内涵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对陶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传统工艺保护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