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疆民俗心得体会(实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09:21:16 |
- ZTFB |
- 7页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找到改进的方向。心得体会的撰写可以采用自由书写的方式,不过度拘泥于格式和结构。在这里,我们分享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新疆民俗心得体会篇一
新疆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地势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作为一名游客,我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深入体验和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底蕴,收获了丰富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新疆的自然风光和多元文化。
在新疆旅游的过程中,我被这里壮丽的自然景色所吸引,悬崖峭壁、雪域草原、湖泊、沙漠和峡谷等美景令我流连忘返。同时,新疆蕴含着浓郁的多元文化,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交融,使我深刻领略了新疆独特的人文景观。
第三段:新疆美食和手工艺品。
除了景观和文化,新疆独特的美食和手工艺品也深深地吸引了我。烤羊肉串、拌面、拉面、八宝饭等美食让我大饱口福,同时,当地的手工艺品也十分精美,如维吾尔族的刺绣、祁连山的玛尼碑、哈密的伊犁地毯等既能展现出当地的文化底蕴,也富有艺术价值。
第四段:新疆的民俗和习惯。
在新疆,我也了解到了许多当地的民俗和习惯。如新疆人喜欢喝奶茶、吃烤肉和炒馕,他们也会穿着传统的服装,演唱当地特色的民歌和舞蹈。这些习俗和民俗彰显着当地人的特有风情和魅力,也让我更好地了解了这里的生活方式。
第五段:对新疆旅游的启示与感悟。
新疆是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在这里旅游不仅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还能够感受到当地的民俗和文化,品尝到当地的美食和手工艺品。这些体验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多元和谐的文化和人文氛围,也启示我更多地探索这个充满魅力的国度,体验更多的文化和历史。同时,也让我更加珍视生命和旅行,感谢这个美好的世界。
新疆民俗心得体会篇二
新疆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地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有幸前往新疆旅游,亲身感受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以下是我对新疆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新疆广袤的大地。
新疆是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广袤的大地令人震撼。我曾驱车穿越新疆的戈壁滩和沙漠,在无尽的黄沙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新疆还拥有众多的高山峡谷,像是一串串珍珠镶嵌在大地之上,美轮美奂。这些壮丽的景观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第二段:新疆独特的民族文化。
新疆不仅有多样的自然风光,也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众多民族在这里和谐相处。我在新疆游览了吐鲁番的古城,感受到了浓厚的维吾尔族文化氛围。这里的民族风情和北方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使我对中国的多元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新疆的吉尔吉斯帐篷里,我品尝到了正宗的烤全羊,感受到了哈萨克族的热情好客。这种多民族的文化融合使新疆成为了一个文化宝库,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段:新疆的艰苦环境与人们的勤劳奋斗。
新疆地处偏远,气候条件恶劣,是一个适应艰苦环境生活的地区。我在那里看到农民们早早起床,到田地里辛勤劳作;我在采棉花的地方和他们进行互动,了解到他们是如何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在新疆的沙漠边缘,我见到了辛勤耕耘的果农,他们用坚持不懈的努力把葡萄园建设成一片片绿洲。这些勤劳奋斗的人们,让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段:新疆的复杂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
新疆也面临着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如民族关系紧张、恐怖主义等。这些问题给新疆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然而,我在新疆也看到了政府和人民积极的措施,努力改善民生,促进各族群众的和谐共处。我参观了新疆的教育机构和就业培训中心,了解到政府为了改变民众的生活状况,大力投入到人力资源培训中。这些努力让我对新疆的社会发展充满信心。
第五段:新疆的美食与人情味。
新疆的美食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拉面和羊肉炒饭。无论是在大街小巷的小摊,还是高档餐厅,都能品尝到地道的美食。但更让我感动的是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无论是在市场上购物,还是住在农家院里,我都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真诚友好。他们总是以笑容迎接客人,愿意与人分享他们的生活和故事。这种人情味让我在新疆有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总结:新疆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在这里,我不仅领略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深入了解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我也从新疆勤劳奋斗的人民身上获得了启示,感受到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虽然新疆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但我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新疆的社会发展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我将永远珍视在新疆的旅行经历,希望有机会可以再次回到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
新疆民俗心得体会篇三
新疆是一部读不完的书——新疆是一座太富的宝藏;新疆是一部最值得读的书——新疆的书里有金砖、有花环。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有关新疆民俗风情的范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当你从乌鲁木齐市出发,沿着312国道东南行40多公里,经过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穿过柴窝堡小镇时,你会惊奇地看到道路两旁一排排的食肆门前,都在招牌上写着同一道菜――大盘鸡。据说,这是近几年新疆最风行的时尚饭菜,它已经同新疆烤羊肉串一样出名。而这道菜的“发祥地”就是柴窝堡,所以它最早的名称叫“柴窝堡大盘鸡”后来人们就干脆叫它“大盘鸡”。你既然有缘路过此地,而且又因长途行车而饥肠辘辘,那何不在这里停车,一饱口福!
大盘鸡,确确实实是用大盘子装的又鲜又嫩的炒鸡块。满盘子是艳艳红色――爆红的鸡块配上鲜红的辣椒,发出诱人垂涎欲滴的浓香。制作大盘鸡的主料是当地不大不小的土鸡或肉鸡。制作的方法颇有讲究,但并不复杂。首先将一只刚刚宰杀去膛、清洗干净的鸡剁成拇指大的鸡块,然后用溏浆拌和上色,置入油锅中用猛火爆炒,待鸡肉将熟,即加入葱、姜、蒜、茴香、花椒、盐、味、精等佐料,再放入半盘干红辣子,反复翻炒,直至鸡块入色入味,然后加入与鸡块大小相似的土豆块,再炖15分钟,便可起锅盛碟。起锅前若能加进少量啤酒,味道就更鲜美了。这道菜趁热上桌,流光溢彩,香气逼人,鸡块、土豆都极细嫩,麻、辣、咸、甜、香,五味俱全,十分爽口。等到客人把鸡块、土豆块要“消灭”干净时,店家会及时端来一盘像皮带一样宽、长、薄的面条,倒入原大盘里,跟鸡汁拌匀,面片都变成酱红色。这时吃起来,面片咸、甜、辣、香、特别过瘾。如此简单的一餐,真正是色香味俱佳,既营养,又饱腹,又省时,吃了还想吃。如果吃大盘鸡再加一瓶“新疆啤酒”,就更是十足的新疆风味、新疆快餐了。
在柴窝堡这个交通小站中,更让你大跌眼镜的是这些专卖大盘鸡的食肆,竟然还有大盘系列的菜式,什么大盘鱼、大盘蟹、大盘兔、大盘羊肚...其中的鱼、蟹居然是柴窝堡本地养殖的“海鲜”。原来,柴窝堡南面有一个方圆2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柴窝堡湖,它是乌鲁木齐南郊第一大湖,也是乌鲁木齐的第二大水源。湖面波光桨影,天水相连,湖提树影婆娑,景色迷人,是野游好去处。改革开放后,当地一群上海知识青年异想天开,柴窝堡湖里放养了江南的红鳟鱼、中华绒螯蟹(俗称大闸蟹)等十多种名贵的淡水鱼蟹,很快获得成功。如今这里已成为乌鲁木齐的一个渔产基地,大量鲜鱼活蟹已行销市区。其中以“天山雪蟹”命名的大闸蟹,肉质细嫩,蟹黄饱满,味道鲜美,销往上海,备受欢迎。“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柴窝堡吃大盘鱼、大盘蟹、大盘鸡等等大盘系列,真是盘盘美食,别有风味。就连那些平时不吃辣椒的港澳游客,在这里吃到这种大盘系列,也都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好,好!
近年,这种大盘系列菜式,特别是大盘鸡,已上了新疆各地酒家的筵席,而且还沿着312国道,传到甘肃、陕西、河南、北京等地。
不过,如今内地的食客只知有“新疆大盘鸡”,而不知有“柴窝堡大盘鸡”了。
新疆风味食谱岂止这区区的大盘鸡、大盘蟹,比它们更有名的还多呢!像烤羊肉串、烤全羊、羊肉抓饭、手抓羊肉、馕包肉、薄皮包子等等“羊”字号的正牌新疆风味,都是新疆人招待贵宾的酒楼餐厅的席珍。在乌鲁木齐、喀什等旅游城市的巴扎大排档上,你还可以看到那琳琅满目的新疆民族小吃,什么烧羊头、面肺子、米肠子、青椒羊肚、风味羊排、凉皮子、拉条子等等,等等。几乎都离不开新疆的羊肉和羊的脏腑。因为新疆的羊肉特别肥美,而且没有内地羊肉那种膻味,所以无论做什么菜,都很适口。有人这样打趣说:“新疆的羊,走的是黄金道,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烤羊肉放的是孜然调料”。其实,新疆的羊以自由放牧为主,吃的是草原上带碱性的草料,喝的是没有污染的清泉,牧人还经常给它们喂些盐水,保证羊只的健康长膘,加上新疆绵羊品种好,所以新疆的羊肉顶呱呱。
新疆人宰羊有一条“清规戒律”,就是所宰之羊必须是健康的活羊,凡是死羊(不管是病死、饿死、冻死、摔死)一概不宰、不卖、不吃。这也是让你吃得新鲜、吃得放心的保证。
也许你要问:“新疆这么多的特色风味中,谁是它们的“大哥大”?应该是烤全羊。因为它在任何盛大宴会上都是一道最受欢迎、举足轻重的佳肴。烤全羊的制作是维吾尔人传统的最高水平的烹调工艺。
制作烤全羊的方法颇为讲究。首先是选料,必须选1岁口的羔羊,宰杀前一两天内不给它喂食物,等到羊只饥饿难忍时,才给喂食带调料的水,让调料的营养素、味素注入羊只的五脏六腑之中,然后才加以宰杀。待去掉内脏、四蹄之后,用面粉、鸡蛋、洋葱、姜黄、孜然粉等调制成浆糊状的作料,均匀地涂抹在羊的全身,腌上几个小时,使作料渗透到羊肉里面,然后才放入特制的馕坑里用文火烘烤,直至颜色金黄,皮脆肉嫩。烤全羊放上餐桌之前要给它装饰打扮,羊头戴上红花,脖子系上红巾,羊嘴含着一撮香菜,这样才能上桌跟贵宾们见面,供他们他享。在宾馆、酒楼,一般都把烤全羊切片盛盘,端上筵席、餐桌的中内央,那油亮的光泽,喷鼻的烤香,脆嫩的肉质,一定会给你留下难忘的印象。
原来达坂城就在由吐鲁番到乌鲁木齐的路途上,是穿越天山壑口之间的一个村镇,汽车、火车都经过这里。古代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中道必经的驿站――白水镇,现在是乌鲁木齐市新成立的达坂城区政府所在地、正在建设中的新区镇和新辟的旅游点。这里周围有雪山、牧场、草泽和柳林,风光瑰丽,村中世代居住着回族、维吾尔族、民族风情十分浓烈,民族姑娘又长得很俊秀。所以60多年前年轻的王洛宾就曾为它放声歌唱。如今,多情的达坂城人不忘王老先生的深挚情谊,为他立起了雕像,还正在建造一座王洛宾音乐艺术馆。
奇怪的是,这个古丝路必经的村镇,却是一个著名的老风口,当地民谣这样说:“达坂城,老风口,小风小风天天有,小风刮歪树,大风飞石头。”这里每年的大风日,平均有148天,多时达到200多天。然而达坂城人不怕风,而且“无风盼有风”,据说是因为这里水多草密蚊子多,不刮风,蚊子咬人叮牛马,刮起风来把蚊子都刮跑了,人和牲畜更舒服。
还有,这里地处天山脚下,扼进出天山的关口。北去是达坂城――柴窝堡盆地,一马平川直达乌鲁木齐市;南去越过天山,就是吐鲁番盆地。隔了一道山,南边吐鲁番热得满身大汗,北边古轮台(乌鲁木齐,唐代有轮台县之名),冷得打多嗦。前清有一位流放到新疆的官员叫史善长的,就写了一首诗《过达板》,来形容达坂城这样的气候特点:“山路却平平,中分南北界,其上盘查关,客到停车盖,关北属轮台,白战雪不败;关南吐鲁番,二月桃花卖。行人将过山,绵裘各备带,山头互易衣,慎莫笑侈汰。咫尺异炎凉,咄咄事称怪;造物故逞奇,不管人学坏。”
达坂城的村民,大多是回族和维吾尔族,也有少数汉族人,他们农耕放牧和睦共处。这里的回民自称“回回”。传说很早以前波斯商人来中国经商,看中这块商驿站风水宝地,便在这里同本地人结婚,生儿育女,安居乐业。根据史书的记载,我国唐宋时期就有了回族的先民,他们包括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的商人、使臣、学者、和我国的汉人、蒙古人以及其他民族人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融会而成。北宋时已期已有“回回”之称;至明代,“回回人”已逐渐形成回族的共同体,并不断发展壮大;至清代,回族已遍布中国大地。像达坂城这样的位于交通要冲的小绿洲,很容易成为他们乐意长留久安的地方。
达坂城由于回族人较多,回族的风土民情也就比较突出。旅游者在这里停车歇足时,最受吸引的就是那懑街的回族风味小食档,什么羊肉拌面、炒面、烩面、打卤面、锅贴、饺子、包子、馄饨、油糕、凉粉、凉皮、粉汤、糖酥馍、麻花发及手抓肉、黄焖羊肉、羊肉抓饭。真是应有尽有,数不胜数,让你大饱口福。其中的油炸大豆,又脆又香,是达坂城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游客不妨一尝。
在新疆,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见到馕,吃到馕。馕是维吾尔族人的主要面食。“馕”,是维吾尔语,意思就是烤面饼。维吾尔人宁可一日无米,而不可半日无馕。在农村、集镇、几乎家家都有烤馕的馕坑,妇女个个都会打馕(新疆人把烤馕叫“打馕”)。馕坑就设在庭院或家门口,是用和入麦草或羊毛的黏土做成的烤炉,形状很像一口倒扣的宽肚的大水缸。烤馕时,先将干柴放在坑内燃烧,把坑壁烧得烫热,然后将擀好的饼形面坯贴在坑壁上。擀面时可以根据需要擀出像圆凳子面大小的薄馕坯,也可以擀出像碗口大的小馕坯。馕坯上可以抹点食油,撒些芝麻、葱花,烤出的馕更脆更香。由于馕是烤熟的,含水分很少,在气候干燥的新疆,存放十天半月都不坏;如果是油馕(揉面时和入食油),还能存放一月左右,泡水变软,仍极好吃,所以维吾尔老乡出远门,会在腰上的布兜里装进几块馕;坐火车去内地,也常常带着一提包的油馕,一路当食,省钱又方便。
馕,不但维吾尔人爱吃,因此,城镇的饭馆、食堂都有馕卖,而且烤馕的作坊、摊点布满街巷,几乎是十步一铺、五步一摊,边烤边卖,生意红火。那馕坑边的货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馕:有小油馕、大油馕、肉馕(面坯中和入羊肉丁、葱片、佐料)、葱花馕、芝麻馕、窝窝馕(边厚内薄,中间有个小窝洞)和大如锅盖的“馕中之王”艾克曼等等。据说,这些用小麦面做成的馕有50多种之多。南疆农村巴扎(集市)还有卖玉米面烤制的包谷馕,颜色金黄,别有风味。
维吾尔人吃馕有个很重要的规矩:无论吃什么样的馕,都必须先把每个馕掰成几片,大家一片一片地吃,绝不可用刀切开来吃。为什么?有人说,这是维吾尔族崇尚团结互助传统美德的表现,一个馕掰开大家吃,表示一家人一伙人同心同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维吾尔人还把馕看做吉祥物和幸福的象征。比如,男方向女方提亲,作为见面的礼物,就有衣料、盐、方块糖,还必须有五个馕。在结婚仪式上,要安排一位姑娘,双手捧出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碗盐水,盐水里泡着两块小馕。姑娘就站在新郎新娘中间,让他俩抢着吃下这两块象征着爱融洽、甘苦共尝的盐水馕。此时,新郎新娘争先下手去捞碗里的馕,谁先捞到馕,就表示谁最忠于爱情。“该出手时就出手”,抢馕,就成为婚礼中的第一个高潮。
你听说过“姑娘追”吗?你亲眼看过“姑娘追”吗?原来,“姑娘追”的新疆哈萨克族的一种马上竞技活动,它富有青年男女交往中的纯真而又浪漫的生活情趣,它有时就是纯情男女相爱的一场喜剧。你如果来到天山、阿尔泰山中的牧区草原参观旅行,热情好客的哈萨克族同胞,会很乐意为你展示本民族的奇风异俗,让你一饱“姑娘追”的眼福。
哈萨克族,在新疆十三个主体民族中,人数居第三位。他们主要居住在天山北麓风光绮丽的山林、草原中,也就是现在以伊宁为首府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沿天山北坡的乌鲁木齐、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一带。“哈萨克”一语,译成汉文就是“避难者”。据说,哈萨克族的先民在成吉思汗西征时,曾被迫西迁,后来又受乌孜别克汗的逼迫而东走,屡屡逃难,故得此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哈萨克”一词,译意是“白天鹅”。在哈萨克口头文学中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远古时候有一个叫卡勒恰恰德尔的年轻勇士,在一次战斗中负伤,昏倒在戈壁上快要渴死了,这进,一只白色的雌天鹅翩翩飞来,用口涎给勇士解渴、疗伤,帮助他死里逃生。勇士醒来后,白天鹅忽然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并和勇士结为夫妻,生下一子,就起名叫哈密瓜哈萨克(白天鹅)。儿子后来也娶妻生了三个孩子,叫大玉兹、小玉兹。他们的后代就组成了哈萨克族的三个大部落。根据我国历史典籍的记载,哈萨克族的先民之一就是西汉时期的乌孙人。两千多年前,汉武帝为了抗击敌国月氏人的骚扰,派张骞到西域联络乌孙共同钳制月氏。汉武帝还采用联姻的方式,把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柔弱的细君公主不适应当地生活,不久因病去世,汉武帝又将解忧公主嫁予乌孙王。女中豪杰的解忧为乌孙王生儿育女,辅助朝政。她从汉朝带来的女才子冯撩,文武双全,为乌孙国的强盛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汉朝与乌孙的这一段和亲佳话,反映了汉族与哈萨克族曾经在历史上有过的打戚亲关系。
哈萨克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马上功夫十分了得,歌舞弹唱也是代代相传。每年夏秋季节,牧场上草青林绿,牛羊肥壮,哈萨克牧民常常聚集到一处平整的草地上,举行传统的竞技优育比赛,主要是赛马、刁羊、摔跤、姑娘追。
赛马参加者多是十来岁的少年骑手,马匹一定是他们最心爱的奔跑如飞的伊犁骏马,在规定的时间、路段中,看谁跑得快,其激烈场面,不亚于香港的跑马地。优胜的骑手被部落当成“巴图尔”(勇士),优胜的骏马也受到部落的奖赏,为它披红挂彩,雀跃欢呼。
刁羊,是一种比骑术、比耐力的游戏。各部落推选出自己的优秀骑手,参加比赛的.多达十来人,个个是骑术精明,身手不凡的大汉。赛场主持人将一只山羊宰杀,割掉羊头,把羊身放入盐水中浸泡,使皮毛增加韧性,然后把它放在赛场中间的草地上,在赛场另一处还要放置一个离地略高的篮子。开赛的号令一下,只见所有参赛的骑手都朝着山羊一拥而上,谁先拾起羊,便夹紧在胳膊下,飞快地朝篮子奔去,其他的骑手哪肯罢休,都纷纷围上来抢羊,你争我夺,互相冲挤,马嘶蹄乱,扭成一团,最后就看谁能牢牢擢住山羊,冲出重围,迅速把山羊投入篮中而取胜。比赛结束,优胜者就把羊肉煮熟,分给本部落的乡亲们共享。他们叫这种羊肉为“幸福肉”,预示着本部落今年人畜兴旺。
哈萨克族的民族式摔跤,和蒙古族的颇为相似,都有一套严格的游戏规则,不许拳脚乱来。现在,他们也引进国际式摔跤的新项目。
在每次传统的竞技比赛场上,最激动人心的还是“姑娘追”,它往往是全场比赛的压轴戏。“姑娘追”据说是由上古“追姑娘”的风习演变而来,至今既是哈萨克人最喜爱的娱乐项目,又是小伙子找对象谈情说爱的好机会。参加者一般都是未婚的青年,一男一女搭成对儿。比赛分“去程”、“回程”两段。比赛开始,男女双双在去程上并辔徐行,这时,小伙子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姑娘倾吐心曲,甚至调情逃逗,姑娘羞到耳根发烧也只能保持沉默。到了终点,双双勒转马头进入回程的一瞬间,小伙子立即扬鞭催马,拼命逃奔,那温柔的姑娘忽然之间竟变成了个沙场女将,飞马猛追上去,一靠近小伙子,就挥鞭狠狠地抽打,这时小伙子是绝对不能还手的。如果这姑娘对小伙子心中有意,自然会手下留情,只见皮鞭子老在空中转圈子,却总是落不到他的身上,即使是轻轻落在小伙子的身上,也只是她表达对小伙子情感的示意。如果对那小伙子刚才言语轻佻,惹恼了姑娘,这时姑娘就会用鞭子狠狠地“报复”一番,那连珠式的劈里啪啦的皮鞭,直打得小伙子抱头“鼠窜“,“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此时赛场周围男女观众都会笑得前仰后合,还呐喊助威,大叫:打,打,打!这种游戏有时会激起一些大叔大婶们的兴致,也会相邀上马,玩起了“姑娘追”,回味年轻时候的风韵。这一来,赛场的气氛就更加高涨了,那两位大叔大婶诙谐的表演惹得人们大笑到捂住肚子“唉呀”的叫唤。这真是:哈萨克风俗实在怪,鞭子底下谈恋爱!
他被新疆这“不安全”的地方采访了十天和那些被认为“不安全”的人呆了十天,才知道新疆的不一样,由此才知道新疆原来我们对新疆了解的太少太少——我被这位记者的话所吸引,由此有了这新疆之行。
在新疆的土地上,遥望着帕米尔高原,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雨淋头,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月开头。奇山怪石,奇花异草,看牧场点缀雪岭山谷,品文化遗址散落巍峨冰峰,驰骋骏马于天地,而与看云水漂流,让时光静静地走,日出带来时间的静止,日落划破天际的云晕,听着塔吉克人那口口相诉的古老传说,我想没有人会不留恋!
喀什,新疆“金玉之邦”的摇篮起源之地,“丝路明珠”就此展开,两千年的美玉文化之基,自古以来那玉的玉洁冰清的灵魂,儒雅翩翩的气度,内涵深邃的修养令人陶醉,新疆的采玉人跋涉在数千米的崇山峻岭之中,采回完好无损的玉石,在湍急的水流中踩踏,以脚证玉,“拾玉”的契机带来不一样的美,美玉之乡——莎车,中西方文化在此交融,泽普县玉石一条街、喀什玉石古玩一条街,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淘金者在这里汇聚。
当穆斯林坚持沿用自己的希吉拉历起,诸如古尔邦节、肉孜节、诺茹孜节,就开始遵循了,被誉为穆斯林的新年狂欢——古尔邦节上信徒沐浴朝圣,诵读《古拉经》,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宰牲仪式的隆重召开,唤醒了沉睡的穆斯林们;被誉为斋戒之后的盛大庆典——肉孜节上,立于清真寺下的虔诚教众,密如潮水的人群却悄无声息,叼羊特殊的活动骑手们的荣光在此一搏;被誉为春雨时节的叙写史诗——诺茹孜节上,狂欢的气息蔓延,迎春节的召开带来丰收的开端,诺鲁孜饭的喷香弥漫在空气中,千人同味,万人共食,为来年祈福。
新疆民俗心得体会篇四
原来达坂城就在由吐鲁番到乌鲁木齐的路途上,是穿越天山壑口之间的一个村镇,汽车、火车都经过这里。古代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中道必经的驿站――白水镇,现在是乌鲁木齐市新成立的达坂城区政府所在地、正在建设中的新区镇和新辟的旅游点。这里周围有雪山、牧场、草泽和柳林,风光瑰丽,村中世代居住着回族、维吾尔族、民族风情十分浓烈,民族姑娘又长得很俊秀。所以60多年前年轻的王洛宾就曾为它放声歌唱。如今,多情的达坂城人不忘王老先生的深挚情谊,为他立起了雕像,还正在建造一座王洛宾音乐艺术馆。
奇怪的是,这个古丝路必经的村镇,却是一个著名的老风口,当地民谣这样说:“达坂城,老风口,小风小风天天有,小风刮歪树,大风飞石头。”这里每年的大风日,平均有148天,多时达到200多天。然而达坂城人不怕风,而且“无风盼有风”,据说是因为这里水多草密蚊子多,不刮风,蚊子咬人叮牛马,刮起风来把蚊子都刮跑了,人和牲畜更舒服。
还有,这里地处天山脚下,扼进出天山的关口。北去是达坂城――柴窝堡盆地,一马平川直达乌鲁木齐市;南去越过天山,就是吐鲁番盆地。隔了一道山,南边吐鲁番热得满身大汗,北边古轮台(乌鲁木齐,唐代有轮台县之名),冷得打多嗦。前清有一位流放到新疆的官员叫史善长的,就写了一首诗《过达板》,来形容达坂城这样的气候特点:“山路却平平,中分南北界,其上盘查关,客到停车盖,关北属轮台,白战雪不败;关南吐鲁番,二月桃花卖。行人将过山,绵裘各备带,山头互易衣,慎莫笑侈汰。咫尺异炎凉,咄咄事称怪;造物故逞奇,不管人学坏。”
达坂城的村民,大多是回族和维吾尔族,也有少数汉族人,他们农耕放牧和睦共处。这里的回民自称“回回”。传说很早以前波斯商人来中国经商,看中这块商驿站风水宝地,便在这里同本地人结婚,生儿育女,安居乐业。根据史书的记载,我国唐宋时期就有了回族的先民,他们包括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的商人、使臣、学者、和我国的汉人、蒙古人以及其他民族人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融会而成。北宋时已期已有“回回”之称;至明代,“回回人”已逐渐形成回族的共同体,并不断发展壮大;至清代,回族已遍布中国大地。像达坂城这样的位于交通要冲的小绿洲,很容易成为他们乐意长留久安的地方。
达坂城由于回族人较多,回族的风土民情也就比较突出。旅游者在这里停车歇足时,最受吸引的就是那懑街的回族风味小食档,什么羊肉拌面、炒面、烩面、打卤面、锅贴、饺子、包子、馄饨、油糕、凉粉、凉皮、粉汤、糖酥馍、麻花发及手抓肉、黄焖羊肉、羊肉抓饭。真是应有尽有,数不胜数,让你大饱口福。其中的油炸大豆,又脆又香,是达坂城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游客不妨一尝。
新疆民俗心得体会篇五
第一段:前言(约200字)。
新疆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多元、民族众多的地区。作为一个在教育领域工作的人,我有幸在近期去到新疆,参观了一些当地的学校、博物馆和社区。在这次经历中,我感受到了很多新疆独特的风土人情,并从中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
第二段: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约200字)。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多元。我曾经在书本上了解到新疆的民族文化,但身临其境的感受却远远不能与书本相比。在新疆,不同的族群在语言、服饰、饮食、文化和宗教信仰上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在我看来,这些特点不是别的,就是独特的文化体现。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美丽的中国”这个词的全貌和深意,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一国多民族的魅力。
第三段: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变化(约200字)。
在新疆的一些城市,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跟在一些发达省份的城市相比,新疆的城市也逐渐充满了一种勃勃生机。我所参观的地方,市容整洁,人流熙熙攘攘,活力十足。新疆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福利的提高,比如说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这令我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对民生的影响。
第四段:宗教信仰与文化价值的平衡(约300字)。
宗教信仰在新疆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少新疆人信仰伊斯兰教,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群体对于伊斯兰信仰的理解和实践也各不相同。在我看来,保持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事情。宗教信仰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文化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生命力的体现。如果不注重文化价值的保护和传承,仅重视宗教信仰,就容易导致文化价值的丧失。
第五段:个人感悟(约300字)。
在新疆的旅途中,我看到了许多文化和民族面貌,也接受了不少文化思想的洗礼。这让我回想起了自己对于文化的认识。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根、魂和复旦,是一种重要的思想财富;同时我也认识到文化的保护、发掘和传承,是值得重视的工作。只有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才能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和社会的进步。我相信在这样的人文关怀之下,新疆将会更加美好、更加富有活力。
总之,在这次新疆之行中,我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也体悟到了这片土地的困境和机遇。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更多的人能够去新疆,去了解、去认识、去传承文化,为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新疆民俗心得体会篇六
新疆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魅力与独特之处使我忍不住对它的探索。在这片热情而广袤的土地上,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这次旅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新疆的壮丽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及它的历史文化。从这次旅行中,我不仅对新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首先,新疆的自然景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走过了壮丽的天山山脉,感受到了那种令人心醉神迷的感觉。在山脚下漫步,我们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还有新疆的戈壁滩,那里的一望无际的沙漠给人一种宽广与自由的感觉。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新疆的天空,那里的星空比其他地方更加晶莹剔透,仿佛是用无数颗钻石点缀的天幕。站在那里,我仿佛变得微不足道,被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和力量所深深震撼。
其次,新疆的民族风情也使我感到别样的新奇。新疆有着众多的民族聚居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和风味。在维吾尔族的地区,我品尝了他们的特色美食,感受到了浓郁的香料味道。在哈萨克族的地方,我欣赏了他们的传统舞蹈和音乐,感受到了他们的豪放与热情。而在蒙古族的地区,我参观了他们的蒙古包,了解了他们的牧民生活。通过与不同民族的交流和互动,我更加明白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之间的包容与和谐。
最后,新疆的历史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新疆的古城古迹中,我领略到了这里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比如,我参观了喀什的艺术宫殿,感受到了古代文明的瑰丽和文化的繁荣。我也去了吐鲁番的火焰山,看到了那里古老的佛教石窟,了解到了佛教在新疆的深厚影响。从这些古迹中,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力量。
这次旅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观光之旅,更是一次与新疆大地的心灵对话。在这片土地上,我发现了自己的真正价值所在。我明白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魅力和风景,只有我们去探索去品味,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丰富。在新疆的旅途中,我目睹了这座土地的繁荣与美丽,收获了内心深处的感动和智慧。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硕果,也更加明白了珍惜和感恩的意义。
总的来说,这次旅行让我对新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新疆的自然风光使我心旷神怡,民族风情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历史文化传承感染了我的心灵。我相信这次旅行不仅仅只是一段回忆,更是我人生中宝贵的经历。我会将这些收获铭刻在心,时刻激励自己在生活中保持对美的追求和对世界的好奇心。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探索的心,就能一直发现生活的奇迹和美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滋养。
新疆民俗心得体会篇七
你听说过“姑娘追”吗?你亲眼看过“姑娘追”吗?原来,“姑娘追”的新疆哈萨克族的一种马上竞技活动,它富有青年男女交往中的纯真而又浪漫的生活情趣,它有时就是纯情男女相爱的一场喜剧。你如果来到天山、阿尔泰山中的牧区草原参观旅行,热情好客的哈萨克族同胞,会很乐意为你展示本民族的奇风异俗,让你一饱“姑娘追”的眼福。
哈萨克族,在新疆十三个主体民族中,人数居第三位。他们主要居住在天山北麓风光绮丽的山林、草原中,也就是现在以伊宁为首府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沿天山北坡的乌鲁木齐、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一带。“哈萨克”一语,译成汉文就是“避难者”。据说,哈萨克族的先民在成吉思汗西征时,曾被迫西迁,后来又受乌孜别克汗的逼迫而东走,屡屡逃难,故得此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哈萨克”一词,译意是“白天鹅”。在哈萨克口头文学中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远古时候有一个叫卡勒恰恰德尔的年轻勇士,在一次战斗中负伤,昏倒在戈壁上快要渴死了,这进,一只白色的雌天鹅翩翩飞来,用口涎给勇士解渴、疗伤,帮助他死里逃生。勇士醒来后,白天鹅忽然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并和勇士结为夫妻,生下一子,就起名叫哈密瓜哈萨克(白天鹅)。儿子后来也娶妻生了三个孩子,叫大玉兹、小玉兹。他们的后代就组成了哈萨克族的三个大部落。根据我国历史典籍的记载,哈萨克族的先民之一就是西汉时期的乌孙人。两千多年前,汉武帝为了抗击敌国月氏人的骚扰,派张骞到西域联络乌孙共同钳制月氏。汉武帝还采用联姻的方式,把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柔弱的细君公主不适应当地生活,不久因病去世,汉武帝又将解忧公主嫁予乌孙王。女中豪杰的解忧为乌孙王生儿育女,辅助朝政。她从汉朝带来的女才子冯撩,文武双全,为乌孙国的强盛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汉朝与乌孙的这一段和亲佳话,反映了汉族与哈萨克族曾经在历史上有过的打戚亲关系。
哈萨克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马上功夫十分了得,歌舞弹唱也是代代相传。每年夏秋季节,牧场上草青林绿,牛羊肥壮,哈萨克牧民常常聚集到一处平整的草地上,举行传统的竞技优育比赛,主要是赛马、刁羊、摔跤、姑娘追。
赛马参加者多是十来岁的少年骑手,马匹一定是他们最心爱的奔跑如飞的伊犁骏马,在规定的时间、路段中,看谁跑得快,其激烈场面,不亚于香港的跑马地。优胜的骑手被部落当成“巴图尔”(勇士),优胜的骏马也受到部落的奖赏,为它披红挂彩,雀跃欢呼。
刁羊,是一种比骑术、比耐力的游戏。各部落推选出自己的优秀骑手,参加比赛的多达十来人,个个是骑术精明,身手不凡的大汉。赛场主持人将一只山羊宰杀,割掉羊头,把羊身放入盐水中浸泡,使皮毛增加韧性,然后把它放在赛场中间的草地上,在赛场另一处还要放置一个离地略高的篮子。开赛的号令一下,只见所有参赛的骑手都朝着山羊一拥而上,谁先拾起羊,便夹紧在胳膊下,飞快地朝篮子奔去,其他的骑手哪肯罢休,都纷纷围上来抢羊,你争我夺,互相冲挤,马嘶蹄乱,扭成一团,最后就看谁能牢牢擢住山羊,冲出重围,迅速把山羊投入篮中而取胜。比赛结束,优胜者就把羊肉煮熟,分给本部落的乡亲们共享。他们叫这种羊肉为“幸福肉”,预示着本部落今年人畜兴旺。
哈萨克族的民族式摔跤,和蒙古族的颇为相似,都有一套严格的游戏规则,不许拳脚乱来。现在,他们也引进国际式摔跤的新项目。
在每次传统的竞技比赛场上,最激动人心的还是“姑娘追”,它往往是全场比赛的压轴戏。“姑娘追”据说是由上古“追姑娘”的风习演变而来,至今既是哈萨克人最喜爱的娱乐项目,又是小伙子找对象谈情说爱的好机会。参加者一般都是未婚的青年,一男一女搭成对儿。比赛分“去程”、“回程”两段。比赛开始,男女双双在去程上并辔徐行,这时,小伙子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姑娘倾吐心曲,甚至调情逃逗,姑娘羞到耳根发烧也只能保持沉默。到了终点,双双勒转马头进入回程的一瞬间,小伙子立即扬鞭催马,拼命逃奔,那温柔的姑娘忽然之间竟变成了个沙场女将,飞马猛追上去,一靠近小伙子,就挥鞭狠狠地抽打,这时小伙子是绝对不能还手的。如果这姑娘对小伙子心中有意,自然会手下留情,只见皮鞭子老在空中转圈子,却总是落不到他的身上,即使是轻轻落在小伙子的身上,也只是她表达对小伙子情感的示意。如果对那小伙子刚才言语轻佻,惹恼了姑娘,这时姑娘就会用鞭子狠狠地“报复”一番,那连珠式的劈里啪啦的皮鞭,直打得小伙子抱头“鼠窜“,“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此时赛场周围男女观众都会笑得前仰后合,还呐喊助威,大叫:打,打,打!这种游戏有时会激起一些大叔大婶们的兴致,也会相邀上马,玩起了“姑娘追”,回味年轻时候的风韵。这一来,赛场的气氛就更加高涨了,那两位大叔大婶诙谐的表演惹得人们大笑到捂住肚子“唉呀”的叫唤。这真是:哈萨克风俗实在怪,鞭子底下谈恋爱!
新疆民俗心得体会篇八
新疆被称为“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的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民俗,这些民俗文化承载着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近期,我去了新疆旅游,深入了解了那里的民俗文化,收获颇丰。
第二段:新疆的多元民族文化。
新疆是中国沿边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有40多个民族,其中以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和柯尔克孜族为主要代表。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新疆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比如,伊斯兰教对回族文化的影响使得古老的挑灯夜战的婚俗得以传承;哈萨克族民俗文化中的马文化、赛马文化体现了哈萨克族的牧民文化;而维吾尔族歌舞、饮食文化则代表着新疆的文化瑰宝。
第三段:新疆各民族的民俗文化。
新疆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维吾尔族的婚姻仪式中,有着“围月牙”、“七口井”等独特的传统习俗;各族的拜年、赛马、吃烤全羊等民俗活动都非常精彩,更是让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此外,新疆的手工艺品也非常有特色,如维吾尔刺绣、蒙古族银饰等,这些手工艺品都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第四段:民俗文化传承的问题。
民俗文化是每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民俗文化已经失传或遭到了污染。例如,骑白马旋龙梯、赛马、摔跤等古老的民俗运动已变成了商业化的表演,原有的文化内涵被削弱;许多青少年也缺乏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这使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
第五段:结语。
尊重和保护民俗文化,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用心了解、传承和宣传好民俗文化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在丰富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再创造。我深信,只有通过普及和发扬新疆地区的民俗文化,才能形成更丰富、更具吸引力的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体系。
新疆民俗心得体会篇九
作为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新疆地处东亚大陆西北端,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在我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有幸亲身体验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并获得了一些深刻的体会。这篇文章将以五个部分来描述我的心得体会:新疆的多元文化、辽阔的自然环境、人民的热情好客、美食文化和发展机遇。
首先,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我参观了乌鲁木齐的博物馆,了解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多个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我发现这些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音乐和舞蹈,这为我展示了新疆的多元文化面貌。我还有幸参加了一场传统的乌鲁木齐国际大巡游,欣赏到了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欢快的演出,这充分展示了新疆的文化多样性。
其次,新疆的自然环境也令我深深着迷。我参观了天山山脉,被其壮丽的景色所震撼。不论是高耸入云的雪山,还是连绵起伏的山谷和湖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去了世界著名的天山天池,欣赏到了清澈透明的湖水和周围山峦的倒影,这种壮丽的景象令人心醉。此外,我还游览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体验了沙漠独特的魅力。新疆的自然景观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第三,新疆的人民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我都收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他们主动向我提供帮助和指导,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亲切。在我在乌鲁木齐的一次购物中,我不小心把钱包掉落在商店里,当我发现时,一名热心的当地人已经捡到了我的钱包,并正等待着我。这个经历让我对当地人民的友善和诚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新疆的美食文化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新疆是中亚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汇地,这也反映在了其独特的美食文化上。我品尝了许多传统的新疆菜肴,如馕、羊肉串、大盘鸡等,都是别具一格的美味。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羊肉串,烤制得香喷喷的,口感鲜嫩多汁,是我在新疆最喜爱的美食之一。我还品尝了新疆的特色糕点和奶制品,味道独特又美味可口,让我流连忘返。
最后,新疆作为中国的西北门户,拥有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新疆日益成为重要的经济和交通枢纽。我亲眼见证了新疆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无论是新建的高速公路、铁路,还是现代化的城市建筑,都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新疆。同时,新疆也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旅游活动和建设旅游设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我相信随着新疆的持续发展,它将进一步彰显其重要性和潜力。
总结起来,我的新疆之行让我领略到了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热情好客的人民。同时,我也看到了新疆在经济和旅游方面的巨大潜力。带着这些深刻的体会,我对新疆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也期待着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
新疆民俗心得体会篇十
属于国家4a级景区、乌鲁木齐市新十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龙泉街。从市区河滩快速路或主干道解放南路、新华南路可达。距新疆国际大巴扎和二道桥市场500米,是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文景观,也是世人了解新疆、宣传新疆的窗口。
目录基本介绍组成部分展馆介绍图片赏析收缩展开基本介绍。
(简称,新疆民街),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全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分别由5幢楼及4条立体式街道连为一体。其建筑以伊斯兰文化为主、巧妙地将中原文化、欧美文化和现代文化融为一体,呈现出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格。新疆幅员辽阔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在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新疆各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新疆民街作为让世人了解新疆、认识新疆和宣传新疆的窗口。新疆民街不仅拥有全疆规模最大的奇石、玉石交易市场和设施完善的'古玩收藏品市场。而且还有3000平方米的民族餐饮宴会厅。主要有神秘新疆微缩景观、新疆民俗博物馆、民族茶艺吧、西域三十六国风情园、民族手工艺巴扎、方特科技园等人文景观,集中将新疆的地理风貌、民俗文化及历史概况进行提炼和浓缩。可使人“一街走遍新疆,一日畅游古今”。
组成部分。
新疆民街的四大组成部分,民族餐饮街、民族风情街、欧亚商品街、珠宝名品街四条步行街展现了新疆文化的四大主题:餐饮文化——各民族的美味飘香,艺术文化——精彩的歌舞热情奔放,商品文化——欧亚的商品令你不忍释手,物产文化——新疆的名特产品琳琅满目。打造新疆人文风情旅游第一站为目标,新疆民街在不断地创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目前,已建成新疆大学民街民俗博物馆、“神秘新疆”微缩景观、民族茶艺吧、新疆风情画廊等一系列的能够充分体现和展示新疆风。作为浓缩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窗口,新疆民街享有“一街走遍新疆,一日畅游古今”的美誉,成为中外游客新疆旅游的首选景点。
展馆介绍。
神秘新疆微缩景观:展厅总面积2000平方米。按照新疆15个地、州、市的行政排序和自然分布,以1:50000的比例将全疆各地的地形地貌、名胜古迹、城市建设进行微缩,是到新疆旅游的第一站。新疆民俗博物馆:展出了新疆13个主体少数民族各类文物4000余件,其中有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古老的维吾尔族乐器、刀郎热瓦甫、刀郎艾介克等。集中展示了新疆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西域三十六国风情园:以古代西域三十六国的历史为蓝本,运用现代设计理念,通过象征表现等艺术手法,形象地展示汉唐时期西域丝绸之路的神奇、神秘与神圣以及多元文化交汇、积淀的文化奇迹。民族手工艺巴扎:是新疆非物质文化的动态博物馆。逼真的农家院落,民间手工艺匠人对艾德莱丝绸、帕拉斯、和田地毯等传统手工艺制做的现场演示。游客既能亲自参与手工艺制做,感受新疆各族人民的勤劳聪慧,又可在动静结合中亲历古丝绸之路的古朴遗风。方特科技园:在新疆民街负一层,营业面积8000平方米,采用全套美国方特设备,共有50余个高科技模拟仿真的参与性科普体验项目。
图片赏析
新疆民俗心得体会篇十一
新疆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自治区,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壮丽的自然景观。我有幸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深入体会了新疆的魅力。这次旅行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对于新疆的文化和人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新疆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丰富多样的文化。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我到访了该地的几个城市,如乌鲁木齐和喀什,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在这些城市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中,我了解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他们的文化艺术形式、民间舞蹈和音乐都很独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我也品尝了当地美食,如抓饭和烤肉,发现新疆的美食与其他地区的有所不同,口味浓重但十分美味。这次旅行深深地展现了新疆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地区的魅力。
第二段:壮丽的自然景观。
新疆不仅有丰富的文化,还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在吐鲁番的火焰山,我目睹了红色的山峦和广袤的沙漠景观。在天池,我看到了湛蓝的湖泊和雄伟的高山。这些景观都让我惊叹于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提醒我要珍惜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探访新疆的自然景观中,我发现了一个与我身处城市中所经历的完全不同的世界。
第三段:友好的人民。
在这次旅行中,我经历了来自新疆人民的温暖和友善。无论是导游还是当地人,在交流和接待方面都非常热情。他们教我一些新疆当地的习俗和历史,并且非常乐意分享他们的故事。我还遇到了一些维吾尔族的家庭,他们邀请我品尝了当地特色食物并欢迎我参加他们的节日庆典。通过与新疆人民的互动和接触,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友好与善良,这让我的旅行更加难忘。
第四段:反思与启示。
通过这次旅行,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对于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尊重。我认识到世界上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存在,并且我应该尊重并接纳他们。对于新疆的旅行也让我反思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和珍惜我们的地球,尤其是维护新疆这样壮丽自然景观的环境。
第五段:展望未来。
这次旅行对我来说是一个宝贵的经历,我将永远怀念我在这个美丽地区的时光。我希望未来有机会再次回到新疆,进一步探索自然景观和了解更多的文化。同时,我也希望通过与新疆人民的互动与交流,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
总结:
新疆之行给了我深刻的体验和心得。我深入了解了新疆的文化多样性,领略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并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友善和热情。这次旅行让我认识到了自然和文化的重要性,并最终让我对于新疆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新疆民俗心得体会篇十二
新疆,是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我有幸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度过了几天美好的时光,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感悟。这里的壮丽河山、多元文化以及淳朴热情的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我对新疆的心得体会。
一、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
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充满了原始而又绚丽的风光。我曾有幸游览过神奇的天山,这座瑰丽的山脉令人惊叹。云雾缭绕的山巅,雪白如羊脂的冰川,给人一种梦境般的感觉。在那里,我还见到了令人心醉的草原风光。一望无垠的绿色,草地上牛羊悠闲地吃草,湖泊清澈如镜,山水相映成趣,让人身心舒畅。
二、多元文化让人受益匪浅。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多元文化。我有幸接触到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不同民族的文化。他们的音乐、舞蹈、建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哈萨克族的家庭里,我学会了驾驶骆驼,还尝试了他们特有的美食。与维吾尔族的姑娘们一起跳舞、唱歌,感受到了他们热情奔放的气质。这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让我受益匪浅。
三、美食让人流连忘返。
新疆的美食也是值得称道的。我品尝了烤羊肉、烤全羊、手抓饭等正宗的新疆菜肴。每一道菜品都充满了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其中烤羊肉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它的独特味道和鲜美的口感让我流连忘返。我还品尝了阿拉伯风味的烤牛肉串和烤肉饭,它们的调料和烹调方式与中式菜肴有所不同,但同样令人食指大动。
四、人民热情淳朴让人感动。
在新疆,我遇到了许多热情淳朴的人民。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农家小院,人们都向我热情地打招呼,让我感受到了纯朴的友善。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他们的真诚和善良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关系应该是友善互助而不是冷漠相待。
五、美丽的物产给人带来温暖。
新疆以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物产而闻名。我有幸品尝到了新疆的葡萄干、哈密瓜和红枣等。这些食品都是新鲜、可口、营养丰富的,给人带来了极大的享受。尤其是新疆的干果,种类繁多、口感独特,它们不仅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还能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快乐。
新疆的壮丽风光、多元文化、美食、热情的人民以及美丽的物产,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衷心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新疆,感受这片美丽的土地,与这里的人民交流、沟通,品尝新疆独特的美食,感受到这里的热情和美丽。
新疆民俗心得体会篇十三
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13个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新疆解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废除了一切旧制度,实现了各民族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我们党和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从1954年起,新疆相继建立了5个民族自治州、6个民族自治县。
新疆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自治机关,即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除了行使同级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以外,同时还享有10项自治权利:(1)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立法权;(2)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本地情况的,可以报经上级国家机关批准,有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权;(3)执行公务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文字权;(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权;(5)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方针、政策和规划,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的自主权;(6)对本地方资源的依法保护和合理优先开发利用权;(7)经国家批准后开展外贸、边境贸易的自主权;(8)管理地方财政的自主权;(9)发展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事业的自主权;(10)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等。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长期以来,新疆始终坚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心内容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大力揭露和批驳民族分裂势力散布的种种歪曲和杜撰新疆历史,包括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历史的谬论,肃清他们所宣扬的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的反动影响,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群众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使各族干部群众真正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人民遭殃,不断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政治觉悟。
从1982年开始,新疆连续几次开展大规模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大力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感召和凝聚人心,在新疆大地上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形成增进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
从1983年起,新疆连续22年把每年的5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月,以月促年,常抓不懈,做到年年有重点,年年有新内容,年年有新发展,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富于时代特点的教育内容,广泛地宣传教育各族干部群众。通过长期扎实有效的工作和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为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所掌握,“三个离不开”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已蔚然成风,全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新形势下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民族语言文字。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自治地区,世界六大语系中有三大语系的语言汇集在这里。自治区政府为了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新疆普通中小学采用维、汉、哈、柯、蒙、锡、俄7种语言进行教学,大中专院校采用汉、维、哈、蒙4种语言授课。自治区召开人代会、政协全委会时,使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5种语言文字。自治区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均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播音。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5种语言广播,新疆电视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3种语言播出。《新疆日报》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4种文字出版;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等6种文字的图书和教材。少数民族文字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使用。建立了“新疆语言文字网”,在网上介绍我区语言文字的历史与现状,报道新疆语言文字工作各方面的最新动态。
民族节日。
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两大传统节日,即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回族过肉孜节较隆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其他民族过古尔邦节比较隆重。节日期间,民族群众要穿上盛装,准备丰富的食品,有的人家要宰羊,民族之间互相登门拜访,表示庆贺。肉孜节又叫“开斋节”,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每年必须封一个月斋,伊斯兰教历9月为“斋月”,封斋期间白天不吃不喝,太阳落山之后,才能吃喝。10月1日为开斋日。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是伊斯兰教历每年的12月10日,具体为肉孜节后的第70天,公历日期每年不固定。
此外,还有哈萨克族的“纳吾热孜节”、蒙古族的“麦德尔节”、锡伯族的“西迁节”(四一八节)、塔吉克族的“巴罗提节”(灯节)和“播种节”、俄罗斯族的“帕斯喀节”和满族的“颁金节”等等。
民族风俗。
在饮食方面,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以面粉、大米为主食,主要吃牛、羊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凡是有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居住的地方和单位,都专门设置了供他们进餐的清真餐厅,所用的炊具、餐具都和汉族餐厅的炊具、餐具严格分开;供清真餐厅食用的牛、羊肉均由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群众自己宰杀,并且严禁与猪肉一起存放、运输和买卖;清真餐厅的管理人员和炊事人员一般也由少数民族职工担任。
在待人接物方面,少数民族很重礼节。亲友见面,一般都要握手问候。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群众在遇到长辈或朋友时,习惯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把身体向前倾斜30°,并连声地说:“撒拉买里孔木(意为‘祝您平安’)!”这些民族的老年人到别人家里或者在进餐时,常常双手摸面做“都瓦”(一种祝福的宗教仪式),有时互相见面握手之后也做“都瓦”。
在称呼方面,各民族都有其尊卑辈序之称,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等民族,一般年轻人都称呼老年人“大大”(大爷)、“阿娜”(大娘),称呼比自己稍长的人为“阿卡”(阿哥)、“阿恰”(姐姐);称呼比自己年幼的男女为“吾康”(弟弟)和“森额尔”(妹妹);青年同性之间互称“阿达西”(朋友);对干部和军人称“尧尔达西”(同志);对小孩、少年人多称“巴郎”。但对青年人则不宜随便叫他们“巴郎”,否则会引起对方的不快。
在丧葬方面,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人死后一般都实行土葬,先由宗教人士给死者擦澡,然后以白布裹尸,用移尸木匣抬到事先挖好的墓穴入葬。出葬时不许妇女和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到墓地去。死后的第7天、第40天和1周年,家属均要举行悼念活动,请阿匐念经,请亲友吃饭,此项仪式叫“乃孜尔”。
民族服饰。
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种类繁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套坎肩。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连衣裙宽大,胸前多褶,而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连衣裙下端多皱褶,塔吉克族妇女喜欢在裙子上系围裙。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的男子多穿过膝、无领、对襟“袷袢”(长袍),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蒙古族、达斡尔族喜欢穿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民族还非常喜欢在衣服的领口、胸前、袖口、肩、裤脚等处用各种彩线绣上精美的花卉花纹图案,有时缀上彩珠和各色亮片等装饰品。戴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尤其喜欢戴花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别,其中维吾尔族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
民族歌舞。
新疆是著名的歌舞之乡,各民族的民歌浩如烟海,世代流传。如维吾尔族民歌《新疆是个好地方》、《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塔吉克族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乌孜别克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等。
新疆音乐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最负盛名,传统的音乐有木卡姆、库夏克、埃提西希、卖达等。其中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由大乃格曼、达斯但、麦西来甫等三大部分组成,集音乐、舞蹈、演唱、文学、生活习俗为一体,包括互不相同的36个曲调,要连续24小时方可演奏完毕。
维吾尔族民间乐器主要有都他尔、弹拨尔、扬琴、热瓦甫、唢呐、笛子、手鼓、萨巴依、纳合拉、艾杰克、卡龙、萨他尔、达甫等。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阔布兹、斯不兹厄等。
文体娱乐。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喜爱的“摔跤”;有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民族喜爱的“叼羊”和“赛马”;有维吾尔族民间体育运动“达瓦孜——高空走绳”;有哈萨克族青年喜爱的“姑娘追”;有锡伯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群众善长的“射箭”,有蒙古族传统节日盛会“那达慕”等。
“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最喜爱的由歌舞、各种民间娱乐和风俗习惯相结合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以喀什地区麦盖提县一带的“刀郎麦西来甫”最负胜名。
阿肯弹唱是深受哈萨克族群众喜爱的一项群众文化娱乐活动。阿肯是既能弹唱,又能即兴作诗的民间歌手和诗人,阿肯除平日在生产、生活中即兴弹唱外,还常常参加草原上举行的阿肯弹唱会。
赶巴扎。
“巴扎”,系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遍布新疆城乡。在维吾尔人聚居地区,差不多每个乡镇、交通路口,都有巴扎。经济的发展,给古老的巴扎注入了新活力,今日的巴扎已成为繁荣城乡市场、展示当地民族风俗和特产风味的重要场所。来新疆的中外游客也多喜爱到巴扎逛游、购物,体会西域巴扎的风情。
宗教信仰。
新疆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现在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萨满教在一些民族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伊斯兰教是新疆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共有10个少数民族,即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东乡族、撒拉族和保安族,信教群众占新疆总人口的58.3%。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信仰佛教。
新疆充分尊重和保护各种宗教信教群众进行正常宗教活动的权利,宗教界人士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目前,在全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担任职务的新疆宗教界人士1731人,他们代表信教群众积极参政议政,并对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进行监督。
新疆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39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0万人。依法保障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1982年以来,全疆共恢复建立各级宗教团体88个,其中自治区和地、县级伊斯兰教协会79个。
坚持把加强爱国宗教人士的思想和队伍建设作为做好宗教工作的关键,在政治上关心他们,把爱国宗教人士作为肩负着特殊历史使命的非党基层干部来对待,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计划;坚持工作上支持他们,团结和依靠爱国宗教人士协助党和政府管理宗教事务,支持爱国宗教人士依法开展工作;坚持生活上照顾他们,在自治区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资金,对爱国宗教人士给予生活补贴。目前,享受不定期生活补助的有5761人,年均补助2074万多元。建立了自治区、地、县三级培训体系,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全区现有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从开始,由自治区负责对全区重点清真寺的8000余名教职人员进行培训,每年培训人左右,目前已培训了7000多人;其余2.1万名宗教人士,由地县两级负责培训,目前已培训了2.16万人次。这是建国以来我区对宗教人士进行的规模最大、成效最为明显的培训。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参观粟裕心得体会怎么写(通用13篇)
- 最新心得体会森林消防及收获(优质9篇)
- 暑假旅游心得体会(实用8篇)
- 2023年风气监督心得体会和感想(通用8篇)
- 警察是心得体会如何写(实用10篇)
- 台球社心得体会(优秀20篇)
- 挑战99心得体会如何写(优秀14篇)
- 决战淮海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1篇)
- 2023年课堂心得体会简写及感悟(模板15篇)
- 最新参观粟裕心得体会范本(优秀1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