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母亲心得体会和方法 感受母亲河心得体会(7篇)

  • 上传日期:2023-01-06 18:52:44 |
  • ZTFB |
  • 9页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黄河母亲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古人云:“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今天,我们就要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去参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黄河游览区的基本情况。

郑州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约30公里处,北临黄河,南依岳山、广武山。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这里过云曾就是一片荒山秃岭和贫脊川原,经常就是风沙起时天上、地面、水里浑然一体的黄色景象,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一年之中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年可游的郑州黄河游览区了。

好了,黄河游览区到了。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源头就是一股清泉,但就是由于流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上最浑浊的河,每年经黄河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3-5厘米,所以,下游的河床高出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地面要高出7米。

在历史上,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也曾使黄河泛滥成灾,3000多年以来,黄河中下游决口泛滥达1600多次,它吞噬过无数的生命财产,因而成了害河,历代民众迫切希望根治黄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工作,40多年来,黄河再也没有泛滥过,而且,治理后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它又成了一条造福于人民的河流。

总之,黄河对人类社会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就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个主题。我舞来看这尊“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吨,用白色水泥塑成。母亲身着唐装,头挽魏髻,象征黄河,怀中健壮的婴儿象征中华民族,整个塑像形象地表达了黄河与中华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亲情。黄河流动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血液,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这就是一种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周围的山岭,这一带的山称为邙山,就是从洛阳绵延至些的,过去这里曾就是荒山秃岭,经过绿化,现已绿树成荫。山上的制高点那些亭台楼阁就是一些与黄河风光相匹配的建筑特,若登监最高处极目阁远眺,更能体会“登北邙居高瞰远气象万千广阔无垠伟伟乎神州大地,观黄河抚今追昔波涛澎湃奔流不息悠悠然华夏摇蓝”的意境。诸位请看右边的山头,那里有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大象雕塑唤起人们对河南远古历史的幽思。早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就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中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河南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河南古属豫州,豫即多象之意,因此“豫”这个字仍然用作河南的简称。山上的大象塑像反映了这个历史典故。

接下来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就是旅游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宇中的大禹塑像。大禹就是4000多前前的治水英雄,传说大禹的父亲鲧曾因治水失败而遭到惩处,大禹继承父志,终获成功,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午百看来激励着后人不懈奋斗。我们来看,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吨,大禹头戴斗笠,右手持耒,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号召人民治理洪水。他发明的疏水导流的科学治水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民谚有“治水者治天下”,正就是对治水重要性认识的真实写照。

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在这里突出地表现为现代黄河碑林,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砖雕和黄河澄泥砚民间艺术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黄河碑林就是正在筹建的一处当代石刻艺术宝库,目前已刻碑1500多块。作品有真、草、隶、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圆、尖、麻、光。黄河碑林以歌颂灿烂的黄河文化,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祖国的大河风光为主要内容。建成后将分书法艺术馆,名人书法馆、民族书法馆国际书法馆和五大部分,其中汇集了中国书法巨擘手泽东、舒同、启功、张大千、林散之、陈书亮等人的书法精品,石碑以古朴、多样、生动、浑厚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艺术形象必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就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设计高度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日破土动工。她的兴建对全球炎黄子孙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激情。目前,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前的广场上,已安置了钏鼓九鼎的主鼎“炎黄鼎”。鼎高6.6米,重20吨,内部铸有“炎黄始祖,万代景仰”八个篆文,鼎座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金文和国_、邓小平、陈去同志的题词,体现了亿万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敬仰。“炎黄鼎”文化内涵十分丰厚,工艺、铸造均属上乘,就是当代最具的青铜大鼎,就是炎黄子孙瞻仰子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礼器。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难行船。但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克服了道道难关,在20世纪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使千百年东游黄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郑州黄河气垫船就是高科技的结晶,它就是由般下的大型鼓风机向船身下充气,使船下产生一个强大的气流把船身向上抬升20-50厘米。船体借助船后两个巨型螺旋桨产生的推动力向前行进,几分钟内便可以飞抵黄河彼岸。大家可以乘坐黄河气垫船到母亲怀抱进行40分钟左右的黄河漫游,在40分钟的时间里自东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到达公元前发2_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时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将停船十几分钟,大家可以出船拍照留念。

今天的讲解就要结束了。黄河将我们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励我们踏上新的征程,愿我们将来再次相会,谢谢大家。

关于黄河母亲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黄河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意味着民族,意味着腾飞,意味着母亲。

我很不幸,因为在这十几年中,我未曾拜访过我的母亲,民族的母亲——黄河,对于一个华夏子孙来说,这是一种不孝,一种莫大的不幸。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让我对她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感。渐渐地,我明白了黄河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五千年来,孕育出灿烂的华夏礼貌。她积淀着礼貌印记和语言文化珍宝。随这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学历史。从历史中我明白了从旧石器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就在黄河的怀抱里繁衍生息。此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他们在黄河构成冲击的平原上,不断提高适应自然的本事……

从地理中,我明白了黄河是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黄河以她英雄的体魄出此刻亚洲的平原上。它是我国第二条长河,流经九个省市……,你也能够投稿

语文课本上,一次又一次的在我面前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黄河画卷。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气。那‘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豁达……无不使我心潮澎湃,胸怀坦荡。

而此刻呢黄河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生态遭受严重破坏。1995年6月下旬,断流四十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的河水,而是一股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浮着很多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

天哪!这是我心中的黄河吗

行动起来吧,拯救黄河!如果你是炎黄子孙,那么,请你投入到拯救黄河的运动中去吧,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黄河必须能焕日光彩;那么,今日的炎黄子孙,将无愧时代,无愧于后人!

关于黄河母亲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广大青少年朋友们:

生态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我们身边的母亲河——黄河,千百年来她无私奉献,给予了我们生命、尊严和热情,默默抚育着一代又一代金城儿女,孕育了独特、灿烂的金城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须臾不能离开的母亲河。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植被遭到破坏,水源遭到污染,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使我们深感心痛与不安。

今年的3月9日是全国第x个“保护母亲河”日,面对我们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黄河情结,面对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为唤起和激发广大青少年保护母亲河的环保意识和建设绿色新家园的热情,我们特向全市广大青少年发出如下倡议:

做保护母亲河的先行者。树立绿色文明理念,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不断提高绿色环保和低碳生活方式。

做保护母亲河的倡导者。强化生态环保意识,宣传生态环保知识,自觉关心生态环境,养成良好生态道德。

做保护母亲河的引领者。传承生态文明理念,参与生态环保实践活动,营造人人关爱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做保护母亲河的实践者。参与生态体验,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节能减排、植绿护绿,用青春和智慧装点新生活。

我们相信,在爱心的汇集下,我们的母亲河将更加清澈,我们的城市将更加美丽,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缔造一个绿色家园,打造一个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兰州。

关于黄河母亲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大家好!

自古至今,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母亲河”一直都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它们流过了许多省市,为我们提供水资源,电力。让我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我们却没有感谢它,保护它;反而破坏母亲河沿岸的绿色生态,害的长江白鳍豚灭绝,黄河大绝口,水土流失。让许多人失去了家园,让许多人失去了亲人,让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人们啊!难道你们还要继续这样下去,你们可知道,在这样下去,害的可是你们自己啊!如果你们还不醒悟,那就再看下去吧。

黄河,从约古宗列渠的一个小泉眼流出。小溪清澈见底,溪底的水草清晰可见。沿东南方向走,淙淙小溪经过几百千米的路程,折向西北,途中不断吸纳各地汇聚而来的支流,渐渐变成了一条大河。历史曾经美丽如画,树木茂盛,是祖先居住的地方,绿色的植被也使得黄河有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远远望去就像是两排威武的士兵。但是,气候的变化和无节制的开垦放牧使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到大量的破坏,土质疏松。据记载,每年黄河被带入下游的泥沙竟达16亿吨。泥沙被冲进河里,清清的河水失去最初的秀丽。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黄”河。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水,六斗泥”,而黄河之所以会成为这样,就是因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而长江,则是养育着许多动物的“野生博物馆”而的白鳍豚就是在长江的保护下才九死一生的逃离了死神的魔爪的。同时长江保护了许多濒临灭绝的生物。如大熊猫,扬子鳄,中华鲟,水杉等。它们都是在长江的庇护才躲过了地质突变这个大灾难的。而如今,它们却躲不过我们人类的残害。

人们啊!求求你们,就听我这一句话。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现在,长江和黄河都已经变得浑浊不清,要知道,那可是我们的日常饮用水啊!一旦细菌融入水中,人类的生命又该有谁来保障呢?

所以,我倡议,我们大家应该携手去保护母亲河的环境。以致母亲河不再遭到破坏。让两位“母亲”恢复以前的容貌。给河里的生物一个生存的权利。所以,让我们还它们一个崭新的生活环境吧!

谢谢大家!

关于黄河母亲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今年放寒假,我和爸爸、妈妈驱车回黄河边的农村老家过年了。

农村的年三十,老家的哥哥和嫂子们挂红灯笼、贴对联、包饺子,忙里忙外,筹备齐全,年货丰富,看来他们是要和我们过个团圆热闹的好年了。

除夕晚上,农村不禁响,刹时鞭炮齐鸣,红灯高挂,再加上升天的烟花,给除夕的夜色更增添了绚丽多彩的热闹气氛。年夜饭开始了:满桌的家乡凉拌菜和热气腾腾的各种扣碗肉,伴着袅袅炊烟扑鼻的香,让我大饱口福,真是“口水直下三千尺”啊!

吃着年夜饭,品着美酒,欣赏着春节晚会,全家人脸上都洋溢着祥和与幸福的满足感。不用多说,这顿年夜饭我们吃得多么快乐呀!

伴着春晚午夜的钟声,村里到处响起了鞭炮声,这一刻标志着新春佳节到了,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

新年的早上,人们陆陆续续走出了家门。

小伙们穿得更帅,姑娘们穿得更美,村里人走家串户兴高采烈,相互拜年,相互祝福,欢声笑语,真是快快活活过大年咧!

过大年时,妈妈给我的七个侄子和侄女发红包,他们都很高兴地接受了。我的大侄子说:“东东叔,走,我们到花棚看花去。”我跟着他们来到花棚,这里有玫瑰、百合、水仙、牡丹、仙人掌,真是绚丽多姿,百看不厌,又给过大年增添了更浓厚的色彩。

看完花,我们乘车到了黄河边,观赏黄河在春节里的风采。黄河又宽又长,一眼望不到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祖国的母亲河原来是这么宽阔美丽,令人神往。

这次在黄河边过新年,我才知道原来我的家乡是这么富饶,年味是这么浓。乡亲们淳朴善良,哥哥们和侄子们是那么热情,令我依依不舍,带着许多留恋回到了信阳。

黄河边上的年味,我永远难忘!

关于黄河母亲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去东流不复回

3、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5、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8、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1、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12、亘地黄河出,天开此一门

关于黄河母亲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懂得决都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个地点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个地点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敞的河床,以及这四周的风景。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来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长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紧密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特别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概磅礴的黄河,回想对照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吸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情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一定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xx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样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然而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批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一定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假如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个堤防能够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所以,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一定是洪水泛滥的缘由,也一定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软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缘由,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xx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党部队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兵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通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运用于都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培养”。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看着怀中的小孩,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四周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通过绿化,现已是浓阴笼罩。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儿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跑,妙趣横生。只是为啥在如此精美的地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答复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儿有游览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奇中的大禹的像。矗立在黄河岸边峭壁上的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吨。左手握一像锄头似的工具,右手高举,目光炯炯凝视着河的远方。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最后来失败。大禹治水时,总结教训,创造新方法,缍成功。并打下政治权利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王。”制黄河者治国家”一语或许就由此而来。为治理这条暴虐的河,过去的大众用尽了智慧和体力,而人类的智慧又在治水中发展。因此黄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国文化的源泉。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黄河文明,现如今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个地点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四周的山上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这样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登上高处,远眺黄河,更能懂得其气概。假如可能,今天我想领诸位一直登上那个最高的阁楼。

那样,在登山之前,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古象的答案吧。诸位猜到了吗?

看来答案各异,实际上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现如今的河南省属豫州,豫即象特别多之意。因此,”豫”这个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简称。山上的古象塑像显示了这个典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