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事态心得体会和感想 关于香港事件的心得(4篇)

  • 上传日期:2023-01-06 15:46:13 |
  • ZTFB |
  • 8页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香港事态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历史沿革

早于1970年代后期,由于兴建地铁荃湾线,荔枝角大桥(葵涌道)以内的荔枝角湾被填平,湾内的泳棚和划艇场消失。北端的荔枝角泳池和室内体育馆首先于1980年代落成。南端亦落实兴建荔枝角公园,第一期于1990年启用。

1990年代初期,西九龙填海工程使荔枝角大桥以及美孚新邨以南的海域变成陆地,荔枝角公园就再向该处扩展,以作为西九龙公路和美孚新邨之间的缓冲带。但有部分地段受到九广西铁工程所影响,在1998年-20xx年间,九广铁路公司负责重置荔枝角公园内所有受西铁工程影响的设施,第二及第三期发展亦作出相应修订,进行加建及改善设施工程,西铁美孚站上盖亦加建了花园。

相关景点

荔枝角公园分为三期建造,总面积达17.65公顷,园内提供多项康体设施,而邻近配套设施则有荔枝角公园游泳池、体育馆及图书馆。

岭南之风

岭南之风是一个中式公园,于20xx年11月11日正式开放给市民游览,每日的开放时间为上午7时正至下午11时正。由于公园位处九龙荔枝角的填海区,而荔枝又是岭南名果,故以传统岭南风格造园。全园面积达12500平方米,水景面积约为2600平方米,占全园面积约百分之二十。

整个公园分为十个景区,园内的建筑物皆环绕着中央水池向外伸延,以院落回廊为布局。其建筑艺术也是采用岭南风格,如陶塑、瓦作、灰塑、石雕和木砌等,而假山石则以英德太湖石为主。此外,园内挂有多副对联,撰联人有梁启超、刘华东、李文田、康有为等。公园由东门至桥廊屋檐,均缀以彩色光纤灯饰,令园景在月夜下更添妩媚。园的内外广植树木,绿树成荫;此外,更有精致的盆景摆设,供游人欣赏。

卵石径

花园内的一个景点为“健康去屣”。这是一条用卵石铺砌而成的小径,游人赤足或穿着布鞋,于卵石径上来回步行,便能刺激足底的神经反射区,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每天的不同时段,均见游人如鲫,可见卵石径甚受欢迎。

香港导游词相关文章:

有关香港事态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维多利亚港(英语:victoria harbour)简称维港,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世界第三大海港。由于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东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誉 。

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进出。早年已被英国人看中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后来从清政府手上夺得香港,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维多利亚港一直影响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主导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是香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之一。

维多利亚港是一个天然的深水海港。它的形成大概在7000多年前当海平面比现在还很低之时。当时的维多利亚港是太平山与九龙之间的一个山谷。后来随着海平面上升,原来的山谷被海水淹盖,成为了今日的海港。

维多利亚港的水位高度最高的纪录为3.96米,纪录于1962年台风温黛袭港期间产生。因全球气候暖化、大型填海、珠江口流出的淡水及沉积物,以及南中国海的海流等,在1954年至20__年共50年其间,维多利亚港的水位高度合共上升12厘米,平均每年上升2.3毫米。而且在1987年至1999年期间,维多利亚港的水位更以每年平均22毫米的速度上升,升幅是全球水位上升速度的10倍,不过,在1999年后,维多利亚港水位急速下跌。

维多利亚港在香港开埠之时颇为广阔,因为当时两岸都是天然的海岸线。在今日北角东部,直到1930年代还是一个海滩,而在1970年代时,即使在筲箕湾的码头,仍然会有人在岸边游泳。然而,随着都市的发展,使污水不断排入海港里,使海港受到极大的污染;加上维多利亚港两岸不断的填海取地,使海港内变得大浪和湍急。1980年代当香港政府草拟香港机场核心计划时,曾建议把海港从维多利亚港外迁到青衣的蓝巴勒海峡或南丫岛外的博寮海峡,但未有成事。

维多利亚港是国际上重要的港口之一,据政府纪录,维多利亚港20__年抵港的远洋轮船及内河商船分别有39,040和190,820航次,海上运输相当发达。早期,维多利亚港已被视为重要商港,直至后来海港西部的葵涌及青衣货柜码头的兴建,香港海运才逐渐离开维多利亚港中心地带,转而以旅游和交通为主。现时,维多利亚港仍有不少货船往来,中流作业及内河商船仍然十分频繁。香港现时处理的货物对整个华南地区极为重要,而且大部份货物大部份地区与华南地区有关。

维多利亚港是天然的深水港,港口水域广阔,平均水深达12米,海底泥层亦没有淤泥阻塞,可同时容纳上50艘万吨级的大型远洋轮船。另外,港口东面的鲤鱼门和西面的汲水门较窄,加上受九龙半岛和香港岛的群山所包围,形成港口四面环山,强风因而为山势所阻。港内又设有多个天然及人工的港湾与避风塘,足以让船只在平日甚至热带气旋来临时,免受风浪侵袭。此外,由于香港气候暖和,港口终年不结冰,船只可自由进出。基于各项优秀条件,香港因而成为优良转口港。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有关香港事态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香港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香港(简称:港,英语:hongkong,缩写:hk),目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位于南中国海沿岸,地处珠江口以东,北接广东深圳,南望万山群岛,西迎澳门和广东珠海,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所组成,共263个岛屿。香港华人普遍通行广府片粤语,当地惯称广东话。香港的英文名称hongkong是广府系香港原住民的语言蜑家话音译,并非广府片粤语的念法heongkong。

香港有“东方之珠”的美誉,人口约713万(20xx年),总面积1070平方公里,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香港可分为四个部份:香港岛、新界、九龙和离岛。九龙是位于北边港口的半岛,香港岛的面积78平方公里,是香港主要的金融商业区,但只占全香港陆地面积的7%,新界的面积约980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陆地面积的91%。离岛共包括262个岛屿,最大的离岛大屿山几乎是香港岛的两倍之大。

香港自中国秦朝起明确成为那时的中原王朝领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二十三年),中国秦朝派军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属番禺县管辖。从此时起直至清朝,随着中原文明向南播迁,香港地区得以逐渐发展起来。中国元朝时属江西行省,元朝时,在香港西南的屯门,在广州的外港的屯门又设巡检司,驻军,防止海盗入侵,拱卫广州地区。直至19世纪后期清朝战败后,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使其成为英殖民地。

香港位于东经114°15′,北纬22°15′,地处华南沿岸,在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离岛)组成。香港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香港与西边的澳门隔江相对,距离为61公里,北距广州。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积分别是,香港岛约81平方公里;九龙半岛约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个离岛约共976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香港管辖总面积2,755.0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104.3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650.64平方公里。

【地名来源】

关于香港的地名由来,有四种说法:

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息微,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说法二: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说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据说,香姑是一位海盗的妻子,海盗死后,她就占据了这个小岛。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小岛以她的名字为名,称之为“香港”了。

说法四:因为一名叫陈群(“阿群”)的渔民,带领英人从香港仔越山循此路至《粤大纪》上的香港

上环一带为英军开路,因而得名。她极有可能是一名疍家婆,因为路是阿群带的,所以就称之“阿群带路”了。英人即以疍音"hongkong"为记,便因而成为全岛的总称。这也成了香港名字由来的其中一说。

现仍有人把香港称作“香江”、“香海”、“香岛”、“香州”等。

香港的英文名称,是照广州语音,原译作heungkong,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读“香”为“康”(蜑家话),所以英文名称也就随着改拼为hongkong。

【资源物产】受到环境的限制,香港自然资源匮乏,香港最宝贵的天然资源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香港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广东省供给。矿藏有少量铁、铝、锌、钨、绿柱石、石墨等。香港邻近大陆架,洋面广阔,岛屿众多。有得天独厚的渔业生产的地理环境。香港有超过150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海鱼,主要是红衫、九棍、大眼鱼、黄花鱼、黄肚和鱿鱼。农业方面,香港主要出产少量的蔬菜、花卉 、水果和水稻,饲养猪、牛、家禽及淡水鱼,日常需要的农副产品近半数需中国内地供应。

【行政区划】

香港岛:中西区、湾仔区、东区、南区;

九龙:油尖旺区、深水埗区、九龙城区、黄大仙区、观塘区;

新界:北区、大埔区、沙田区、西贡区、荃湾区、屯门区、元朗区、葵青区、离岛区。

【历史沿革】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

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

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迁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

明朝万历年间从东莞县划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县,为后来的香港地区。香港岛自此由明神宗万历(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0xx年(公元1841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为止,该地区一直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

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只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气候概况

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全年的气温较高,年平均温度为22.8℃。夏天炎热且潮湿,温度约在26~30℃之间;冬天凉爽而干燥,但很少会降至5℃以下。

香港1月和2月云量较多,间有冷锋过境,带来干燥的北风;市区气温有时较低,并有结霜现象。3月和4月的天气极为潮湿,雾和小雨使能见度降低,有时更令到航空和渡轮服务中断。5月至8月的天气炎热潮湿,时有骤雨和雷暴来袭。7至9月是香港最有可能受台风影响的月份。当热带气旋集结在香港东南约700至1000公里时,天气通常晴朗酷热,但黄昏时却可能有局部地区性雷暴。若热带气旋中心移近,风力便会增强,大部地区可能会有大雨。11月和12月的香港天气晴朗,清凉干爽,是一年中天气最好的时节。

有关香港事态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荷李活道,有时亦称作荷里活道,位于香港中环至上环。荷李活道,深具香港中西文化合璧的特色,是香港开埠后兴建的第一条街道。游客主要都是来购买中国古董为主,其中有不少都是珍贵文物,

荷李活道东端连接著兰桂坊,旧中区警署(前香港警察总部)也位于此街,在旧中区警署侧中央广场的dragon-i酒吧,曾吸引多位足球明星访港时到此消遣。连接中环与半山区的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系统,亦途经荷李活道。 在上环一端荷李活道附近的摩罗上街和乐古道,则是著名的古董和怀旧物品集中地。

“荷李活道”的名字与美国电影业的好莱坞无关,却来自早年荷李活道一带的冬青树。

荷李活道最初是殖民地时期首条街道,早在1841年英国人登陆香港岛时便开始兴建。后在荷李活道中环部分的旧中区警署,于1864年落成,1919年进行扩建,今日亦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由于早年统治香港的英国人聚居荷李活道一带的半山区,中环荷李活道南边一段的苏豪区英文名字“soho”除了取源于英国伦敦苏豪区外,起初也是来自“荷李活道的南边”的英文缩写“south of hollywood road”。今天的苏豪区充斥著不少充满外国特色的餐厅和酒吧。

交通

1、于金钟太古广场外乘26线巴士,往荷李活道下车。

2、地铁中环站 d1出口右转至戏院里,沿皇后大道中往中环中心方向,再乘半山自动扶梯往荷李活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