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深心得体会实用 扎根于实践(五篇)

  • 上传日期:2023-01-06 10:13:27 |
  • ZTFB |
  • 11页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扎根深心得体会实用一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适者生存,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一切都感到不安,就是因为这些不安,所以我开始不断的对身边的人、事和物去思考,去寻找,去理解,去欣赏,去评价,去表达。充实自己,让自己热爱这份职业。

二、实习单位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年轻的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石狮市主要以服装产业为主,随之的电子商务也不断兴起。我认为在大公司每个人的职务分配比较细致,但我还是比较想多学点东西,所以来到了这里。

三、实习内容

1、 主要负责:根据店铺风格日常海报的制作,商品详情的制作,店铺活动的一些图片

处理及商品信息的更新。

2、 关于海报:现在公司还有另一个美工,在这段时间也教会了我很多,知道了做海报

要考虑很多因素:店铺风格、色调搭配、图案搭配、字的排版、字体的设置讲究,这些都很重要,不过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出来的,但可以从模仿中锻炼,他有一句说的很对:现在我们刚出社会,设计风格还不够成熟,如果只要自己的想法是做不好东西的,那种东西一看就没什么质量。如何借鉴运用别人的创意也是一门艺术。对于如何吸引顾客的眼球,表达商品的重要信息,在海报的体现上也是要不断的学习和认识。

3、 上架商品:这段时间他也教了我如何上架商品,现在我也掌握了天猫、一号店、阿

里巴巴、京东商品的上架。其实呢,这些操作不一定什么都要问别人,百度什么的都挺好用的,所以能自己解决的就先自己试着去解决。

4、 关于软件使用的熟练度:制图软件的熟悉对于图片处理的速度和图片效果是有很大

的相关的。在处理图片时,我们经常遇到图片的一些问题,比如模特背景颜色会影响模特身上衣服的颜色及模特的肤色,有时模特哪里受伤了也是要处理掉,还有整体肤色不能太黑,要在原有的图片上调整好,还有对衣服颜色真是感的处理也要调好等,这些都要你对软件的熟悉与熟练的运用。软件的熟悉与熟练的运用也体现在对一个海报制作过程的分析和制作的速度,对海报的制作分析可以充实脑袋里的制作灵感与素材,制作速度的加快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环,这些都是我现在必须要加强锻炼的。

5、 关于店铺风格:虽然我对店铺风格的定位还是不太清楚,现在我也是跟着另一个美

工的风格走,这是所有图片处理的总风格,所以自己也要清楚并配合好。

四、实习总结和体会

工作是人生活的重要部分,是我们毕业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不论是消极还是积极,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而精彩的生活源于有意义的工作中,所以我不会让自己因工作的烦恼、困难和压力困扰自己,学会适当的调节自己的心情。

这次的实习让我学了不少东西,对于工作的思考,不能一味的跟着自己的想法,而是要更能从适合的角度考虑。学无止尽,这点想法一定要在脑中扎根生长,积极的充实自己是很重要的。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本以为这些用不上,但现在深切感受到这是我所拥有的宝贵基础,没有书本知识的铺垫,哪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前进呢。今后的路还很长,这样的实习经验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

对于扎根深心得体会实用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增强党的宗旨意识。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知促行,切实增强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少数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差,利己主义严重,与民争利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有的工作消极懈怠,不思进取、不负责任、不敢担当,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重,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淡化甚至忘掉了党的宗旨。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根本宗旨,首先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紧密结合党员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和现实矛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解疑释惑,使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共产党宣言》)。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能不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检验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同时还要明确,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践自己的宗旨,总是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今天,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践行党的宗旨,必须处理好利益关系,做到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党的干部必须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宗旨,就要正确处理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个人利益同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群众利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带来利益格局变化的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坚决反对将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这是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领导机关的党员干部需要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衙门作风,防止和克服有的部门存在的权力、利益部门化倾向,使领导机关的工作切实从全党工作大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能从部门利益出发。指出,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不言而喻,我们党尊重并保护每一名党员的合法权益。通常情况下,党员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说,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我想的是大家都富才算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只想自己先富,忘记了群众,甚至与民争利、见利忘义,就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丢掉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丧失了做一名党员的起码条件。

切实把党的宗旨变为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贵在于行。把党的宗旨变为广大党员实实在在的行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真真切切的现实,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比如,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做到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领导机关的其他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县市和城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服务行业的广大党员应当把党的宗旨体现在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之中,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在利益群体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践行党的宗旨,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还要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掌握和精通做好工作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善于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用沟通、协商、教育、疏导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及时回应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践行党的宗旨,要求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20xx年1月在xx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强调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执行党章规定,必须认清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极端危害性和反对特权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实践证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必然会涉及掌握大大小小权力的党员干部的切身利益,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气,缺乏“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精神,就不可能立说立行。党员干部只有解决好自己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才能以公仆之心勤勤恳恳为民,才能像对待自己的生命那样捍卫党的宗旨,才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就是这样的优秀代表。杨善洲常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 他认为“滥用职权对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最大,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杨善洲之所以能够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权力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诚然,要求所有党员干部都能做到这一点,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必须以刚性的制度画出“红线”、标明“雷区”、架起“高压线”,使广大党员干部心有敬畏、言有顾忌、行有规矩。

      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优秀发言稿篇6

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 因此,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内在要求。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一天起,就公开声明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党的全部活动是为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彻底解放。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正因为我们党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奋斗的目标,才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拥护和支持,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有了这样坚实、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我们党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立于不败之地。

密切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抓住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清自己的根本利益,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党员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必须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为尺度,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真正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只有不断地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才有凝聚力,人民群众对党才有向心力,从而不断密切党群关系,进一步打牢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胜利,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不断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新时期改善党群关系的要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只有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才能推动我党的事业飞速发展,切实改善党群关系,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指针,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就能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好,党的事业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集中了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改革和建设的一切成就,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奋斗的结果,也是恢复和发扬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结果。曾指出:“为什么要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呢?因为这是保证我们决策的正确,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防止或减少工作失误的根本途径。举例来说,这样做好处很多:可以直接听到群众的要求和呼声,掌握第一手真实材料,而这是进行正确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的就地就能帮助解决,为群众排难解忧;可以具体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各种典型,便于进行分类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促使我们的领导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有成效;可以从群众中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利于自己丰富实践经验,增长才干;可以增强同群众的感情,只要同群众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就必能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任何歪风邪气也刮不倒。”在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优势

(一)党的群众路线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党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群众观点就是党对群众的基本态度,主要有四个基本观点:一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二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三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四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党的实践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党的宗旨的具体要求。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建党初期,经过井冈山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完备的科学形态和理论内容。1943年,他在为党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步骤,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并指出这个过程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明确载入了党章的总纲,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邓小平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邓小平同志在八大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时,结合执政党面临的新情况,对此作了系统和深刻的阐述。他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要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他还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等重要思想,强调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指出:党的三大作风的核心就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历史表明,党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取得民主革命胜利,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同志指出:“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是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人民那里汲取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的:“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这个历史性的经验总结说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就一事无成。

(二)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宗旨是统一的

从根本上说,党的群众路线同党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统一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与党的宗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近九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展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只有牢牢坚持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因此,群众路线既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又是实践党的宗旨的根本途径。

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正确的决策和方法,归根结底只能来源于无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科学知识,将各种分散的群众意见转化为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坚持“到群众中去”就是将领导者的决策转化为群众的认识和行动,并通过群众的实践得以检验、修正、充实和提高。这样一个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因此,坚持了群众路线,也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路线。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实施正确的领导。

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违背群众路线,我们就会在实践中走弯路,甚至遭到失败。党中央强调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其中最重大的问题,就是要通过走群众路线,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的各项事业就有了正确决策和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了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首先,强化服务意识,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最高准则。只有切实解决党同群众的关系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第一,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原则。周恩来、邓小平把自己看成是“党的儿子”、“人民的儿子”,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由谁评判的问题。第二,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基本的领导方法。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是领导干部实施正确决策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领导干部只有摆正位置,虚心向群众学习,不耻于当群众的学生,工作思路才能拓宽,决策水平才能提高。

其次,化解各种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摩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产生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化解各种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保持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善于分析各种矛盾及矛盾存在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为此,党员干部要把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二是要根据新形势下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办法,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三是对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及时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研究对策,防止矛盾激化。

最后,从严治党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从严治党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端正党风和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全体党员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当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密切党群关系。

三、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的公仆

(一)共产党人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把为人民谋利益当作自己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职责。马克思最早将掌握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巴黎公社权力的人称为“公仆”。恩格斯也曾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采取坚决措施,防止国家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毛泽东同志一再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他还说:“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目的,一切工作努力服务的对象,此外没有第二个目的,也没有第二个对象。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由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党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里讲的人民的公仆,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都应该符合人民的利益,都必须使劳动人民从中得到好处。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没有别的,就在于为人民服务,在于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如果离开这个根本宗旨,党就会变质、变色。共产党人如果不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一切言论和行动的准则,作为人生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尽心竭力为人民办事,而去追求个人的权力、地位,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上去,这就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就不配做一个共产党员。

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当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共产党员要毫不犹豫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体现,关键在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重大问题决策是否正确。因此,共产党员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甘做人民的公仆,从根本上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坚持党的宗旨,甘做人民的公仆

坚持党的宗旨就是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时刻想着人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终身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群众始终如一地拥护我们党,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现在,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时期,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国内社会矛盾特点更为突出,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加多样化,也就更需要我们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对全体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党的宗旨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行动指南,同时也依赖于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去实现。

甘做人民公仆,实践党的宗旨,关键在于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每一个党员要从党性原则出发,加强自身建设,严于律己,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做人民公仆,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送温暖,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党员干部要正确、认真地给予解释和答复;当有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时,要勇于保护群众的利益。甘做人民的公仆,要自觉接受监督,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网络,把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约束和规范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要加强日常监控,加大管理力度,从建章立制入手,要求党员为人民群众利益不懈怠,始终做到心怀公仆意识,形成为人民服务的客观环境。

对于扎根深心得体会实用三

他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他走了,留下一片赤诚、无限感动。

“卢永根……”追思中,一声轻唤,让人泪流滚烫、心潮难平。

有一种信仰,叫赤诚报国;有一种大爱,叫“布衣院士”。

唯物主义者“最后的贡献”

“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

20__年8月12日凌晨,87岁的卢永根院士因病辞世。按照他和家属意见,不举行任何遗体告别仪式;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

这是他作为院士的“最后一次科普”;这是他作为唯物主义者的“最后的一次贡献”。

卢永根去世后的第4天,他的老伴、华南农大离休教授徐雪宾将一个信封郑重交给华南农大原党委书记李大胜:“这是阿卢的特殊党费,希望组织能够接受。”

住院的日子,卢永根夫妇坚持着每天清晨收听广播、每晚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夫人每天为卢永根读报。

“20__年4月17日,卢永根希望学院把教育基金的管理实施办法制定好”;

“20__年9月27日,组织支部学习黄大年的先进事迹”;

“20__年10月20日。卢永根在病房全程观看了十九大开幕直播,他表示,总书记的报告让他这位老党员热血沸腾,备受鼓舞。”

……

这是卢永根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记录。

党的十九大召开当天,卢永根身体非常虚弱,躺在床上,插着氧气管,仍然坚持全程听完十九大报告,并参与随后的学习、讨论。

“卢永根诠释了党性的力量。”华南农大党委副书记钟仰进说。

“布衣院士”的“穷”与慷慨

“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卢永根

20__年3月,卢永根以夫妻的名义将毕生积蓄88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华南农大,成立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及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邀请农业领域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来校讲座。这是当时华南农大建校以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20__年,他还说服哥哥,将老家两间兄弟共有的祖屋,以他们父母的名义捐给了广州花都区罗洞村的小学。

在卢永根夫妇慷慨捐赠的背后,是无法想象的节俭。

退休后,夫妻俩出行坐公交,吃饭在食堂。平日里,人们总能见到这位老校长、老院士端着一个半旧饭盒,静静地与学生们一起排队打饭。

院士家中的摆设,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帐子用的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几张还在使用的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

华南农大农学院原党委书记张展基一直记得,一次,他打着雨伞走出校门,突然看到卢永根校长一手拎着包、一手提着皮鞋冒雨往学校里跑。后来才知道,卢永根的皮鞋是出国或特殊场合才穿的,那天他在省里开完会回校,正赶上下雨,他生怕皮鞋沾水弄坏,于是有了拎着鞋赤脚奔跑的一幕。

有一年,农学院给参加运动会的教工发了一套运动服和运动鞋,竟然成为卢永根日常生活的“标配”。那双运动鞋,他穿到脱胶、掉线,去修鞋摊补了几回,继续穿,实在不能再穿了才扔掉。他说:“没到用光用烂还能用,物要尽其用。”

“公家的钱,能省就省。”华南农大农学院教授刘向东回忆,卢永根特别严于律己。

20__年,卢永根参加在南昌举行的全国野生稻大会,会后继续去沈阳出差。为了节省住宿费和时间,已是70多岁的他选择坐夜行火车到北京,再换乘飞机到沈阳……

科学家的爱与奉献

“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要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卢永根

双休日和假期照常工作,早已成为卢永根实验室的不成文规矩。

卢永根表示,既然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就无怨无悔,从来没有想过改行。

曾经有一个时期,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生活待遇也较低,有些教师心情浮动。

卢永根说:“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是真正的科学家。”

1987年,上级拟将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的卢永根调到北京,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享受副部级待遇。但卢永根恳切推辞,因为他舍不得离开水稻研究事业。

卢永根是中国著名稻作科学家丁颖院士的学生。1961年,中央决定为老专家配备科研助手,丁颖院士选择了卢永根。直到1964年10月丁颖在北京逝世,卢永根一直在他身边工作,跟随老师跑遍了全国的稻区。

丁颖淡泊名利,勤恳敬业,生活俭朴,学农爱农。这些优秀的品质,深深地影响了卢永根。同时,年轻的卢永根身上共产党员的可贵品格也影响着丁颖,晚年的丁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卢永根一生从事稻种.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创新利用以及水稻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基础性研究工作, 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他曾协助中国科学院院士丁颖开展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研究,丁颖去世后,卢永根主持总结该项工作并参加撰写《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水稻遗传资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卢永根还带着学生,悉心保护着1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并加以研究。如今,华南农业大学已成为我国稻种资源的宝库。

20__年,听说在广东佛冈县的一处山顶上长有野生稻。卢永根不顾年迈,带学生去寻找。山上没有路,布满荆棘。到了半山腰,卢永根已经体力不支,但他坚持要去现场,学生们只好架着他爬到山顶。

直到70多岁,卢永根还带着学生翻山越岭,到处寻找野生稻种。

有一张当年拍的现场照片,卢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着树,在野生稻旁笑得格外灿烂。

近些年,卢永根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其中水稻25个,大豆5个,甜玉米3个;培育水稻不育系3个。这些品种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15亿多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香港仔”的“中国心”

“日本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使我觉醒到当亡国奴的悲惨。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复兴效力。”——卢永根

卢永根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仔”。1930年,他出生在香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西式教育。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攻占香港。他亲眼看到日本侵略者的凶残,体味到沦为亡国奴的苦楚,民族自尊心油然而生。因香港战乱,卢永根回到广东省花县老家避难。在家乡逃难的两年时间里,卢永根加深了对中国农村的了解和认识。

回到香港后,卢永根转入新开办的香港培侨中学。这是一所爱国的进步学校,爱国和民族思想活跃。3年培侨中学的学习,成为卢永根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

1949年8月,香港。卢永根举起右拳,面向北方,庄严宣誓加入中共地下党。

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刚入党的卢永根进入广州岭南大学读书,领导地下学联做好迎接广州解放的工作。1953年,卢永根从华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并留校工作,从此扎根内地,毕其一生研究水稻。

“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1994年,卢永根在一封公开信中这样说。他指出,连为养育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服务都不愿意,还奢谈什么为全人类服务?

卢永根曾3次赴美探亲访学,美国的亲人竭力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拒绝。

华南农大红满堂草坪,35年前的一个夜晚,卢永根曾在这里作过“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的主题演讲,让学生们终生难忘。

“我的发言,如果能像一束小火花一样,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迸发出热情,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正是我所热切期待的。”卢永根说。

对于扎根深心得体会实用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增强党的宗旨意识。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知促行,切实增强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少数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差,利己主义严重,与民争利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有的工作消极懈怠,不思进取、不负责任、不敢担当,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重,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淡化甚至忘掉了党的宗旨。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根本宗旨,首先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紧密结合党员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和现实矛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解疑释惑,使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共产党宣言》)。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能不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检验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同时还要明确,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践自己的宗旨,总是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今天,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践行党的宗旨,必须处理好利益关系,做到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党的干部必须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宗旨,就要正确处理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个人利益同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群众利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带来利益格局变化的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坚决反对将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这是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领导机关的党员干部需要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衙门作风,防止和克服有的部门存在的权力、利益部门化倾向,使领导机关的工作切实从全党工作大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能从部门利益出发。指出,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不言而喻,我们党尊重并保护每一名党员的合法权益。通常情况下,党员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说,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我想的是大家都富才算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只想自己先富,忘记了群众,甚至与民争利、见利忘义,就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丢掉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丧失了做一名党员的起码条件。

切实把党的宗旨变为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贵在于行。把党的宗旨变为广大党员实实在在的行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真真切切的现实,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比如,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做到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领导机关的其他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县市和城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服务行业的广大党员应当把党的宗旨体现在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之中,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在利益群体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践行党的宗旨,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还要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掌握和精通做好工作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善于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用沟通、协商、教育、疏导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及时回应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践行党的宗旨,要求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20xx年1月在xx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强调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执行党章规定,必须认清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极端危害性和反对特权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实践证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必然会涉及掌握大大小小权力的党员干部的切身利益,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气,缺乏“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精神,就不可能立说立行。党员干部只有解决好自己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才能以公仆之心勤勤恳恳为民,才能像对待自己的生命那样捍卫党的宗旨,才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就是这样的优秀代表。杨善洲常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 他认为“滥用职权对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最大,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杨善洲之所以能够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权力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诚然,要求所有党员干部都能做到这一点,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必须以刚性的制度画出“红线”、标明“雷区”、架起“高压线”,使广大党员干部心有敬畏、言有顾忌、行有规矩。

      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优秀发言稿篇6

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 因此,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内在要求。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一天起,就公开声明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党的全部活动是为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彻底解放。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正因为我们党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奋斗的目标,才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拥护和支持,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有了这样坚实、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我们党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立于不败之地。

密切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抓住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清自己的根本利益,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党员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必须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为尺度,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真正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只有不断地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才有凝聚力,人民群众对党才有向心力,从而不断密切党群关系,进一步打牢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胜利,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不断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新时期改善党群关系的要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只有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才能推动我党的事业飞速发展,切实改善党群关系,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指针,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就能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好,党的事业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集中了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改革和建设的一切成就,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奋斗的结果,也是恢复和发扬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结果。曾指出:“为什么要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呢?因为这是保证我们决策的正确,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防止或减少工作失误的根本途径。举例来说,这样做好处很多:可以直接听到群众的要求和呼声,掌握第一手真实材料,而这是进行正确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的就地就能帮助解决,为群众排难解忧;可以具体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各种典型,便于进行分类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促使我们的领导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有成效;可以从群众中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利于自己丰富实践经验,增长才干;可以增强同群众的感情,只要同群众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就必能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任何歪风邪气也刮不倒。”在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优势

(一)党的群众路线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党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群众观点就是党对群众的基本态度,主要有四个基本观点:一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二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三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四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党的实践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党的宗旨的具体要求。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建党初期,经过井冈山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完备的科学形态和理论内容。1943年,他在为党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步骤,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并指出这个过程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明确载入了党章的总纲,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邓小平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邓小平同志在八大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时,结合执政党面临的新情况,对此作了系统和深刻的阐述。他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要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他还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等重要思想,强调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指出:党的三大作风的核心就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历史表明,党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取得民主革命胜利,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同志指出:“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是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人民那里汲取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的:“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这个历史性的经验总结说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就一事无成。

(二)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宗旨是统一的

从根本上说,党的群众路线同党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统一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与党的宗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近九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展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只有牢牢坚持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因此,群众路线既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又是实践党的宗旨的根本途径。

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正确的决策和方法,归根结底只能来源于无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科学知识,将各种分散的群众意见转化为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坚持“到群众中去”就是将领导者的决策转化为群众的认识和行动,并通过群众的实践得以检验、修正、充实和提高。这样一个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因此,坚持了群众路线,也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路线。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实施正确的领导。

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违背群众路线,我们就会在实践中走弯路,甚至遭到失败。党中央强调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其中最重大的问题,就是要通过走群众路线,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的各项事业就有了正确决策和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了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首先,强化服务意识,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最高准则。只有切实解决党同群众的关系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第一,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原则。周恩来、邓小平把自己看成是“党的儿子”、“人民的儿子”,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由谁评判的问题。第二,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基本的领导方法。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是领导干部实施正确决策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领导干部只有摆正位置,虚心向群众学习,不耻于当群众的学生,工作思路才能拓宽,决策水平才能提高。

其次,化解各种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摩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产生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化解各种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保持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善于分析各种矛盾及矛盾存在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为此,党员干部要把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二是要根据新形势下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办法,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三是对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及时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研究对策,防止矛盾激化。

最后,从严治党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从严治党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端正党风和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全体党员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当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密切党群关系。

三、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的公仆

(一)共产党人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把为人民谋利益当作自己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职责。马克思最早将掌握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巴黎公社权力的人称为“公仆”。恩格斯也曾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采取坚决措施,防止国家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毛泽东同志一再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他还说:“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目的,一切工作努力服务的对象,此外没有第二个目的,也没有第二个对象。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由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党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里讲的人民的公仆,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都应该符合人民的利益,都必须使劳动人民从中得到好处。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没有别的,就在于为人民服务,在于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如果离开这个根本宗旨,党就会变质、变色。共产党人如果不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一切言论和行动的准则,作为人生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尽心竭力为人民办事,而去追求个人的权力、地位,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上去,这就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就不配做一个共产党员。

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当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共产党员要毫不犹豫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体现,关键在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重大问题决策是否正确。因此,共产党员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甘做人民的公仆,从根本上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坚持党的宗旨,甘做人民的公仆

坚持党的宗旨就是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时刻想着人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终身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群众始终如一地拥护我们党,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现在,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时期,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国内社会矛盾特点更为突出,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加多样化,也就更需要我们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对全体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党的宗旨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行动指南,同时也依赖于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去实现。

甘做人民公仆,实践党的宗旨,关键在于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每一个党员要从党性原则出发,加强自身建设,严于律己,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做人民公仆,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送温暖,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党员干部要正确、认真地给予解释和答复;当有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时,要勇于保护群众的利益。甘做人民的公仆,要自觉接受监督,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网络,把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约束和规范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要加强日常监控,加大管理力度,从建章立制入手,要求党员为人民群众利益不懈怠,始终做到心怀公仆意识,形成为人民服务的客观环境。

对于扎根深心得体会实用五

根据上级的安排,我要就“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与大家一起来探讨学习。我认为,开展这个活动正当其时。 就像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人们对爱国主义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甚至不同的人对爱国主义理解各不一样,比如:从社会性质来看,有奴隶封建社会的爱国主义、有资本主义的爱国主义,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从民族特性来看,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爱国主义传统和观念;从思想情感来看,存在着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理性的爱国主义观点和系统化的爱国主义思想;从历史发展来看,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也是不一样的。 

今天,利用这个机会,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我想从溯源、明理、晰义、践行四个层面与大家分享几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纵观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历史,爱国主义内涵之所以如此丰富,爱国主义传统之所以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脐带”,就在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独特的文化土壤。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朝代不断更迭,天下分分合合,但最后都归于一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延续至今而文化不断的,首先就源于爱国主义的“根”之深、“蒂”之固。 

中国,一个伟大而又多灾多难的文明古国,她之所以能屡仆而屡兴、愈挫而愈勇,千百年来淬炼的爱国主义传统作为重要的精神支柱,无疑发挥着巨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从王进喜、雷锋到焦裕禄、孔繁森;从邓稼先、郭永怀到黄大年、罗阳,一代代共产党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赴汤蹈火,他们以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高尚人格,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 

(一)时代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国家追求、民族向往、人民期盼的有机统一,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华夏儿女的共同期盼,成为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二)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今日之中国,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范畴,犹如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同香、瓣瓣同心。“同香”,同在都蕴含着一种爱国情怀;“同心”,同在都滚烫着一颗爱国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

(四)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福祉,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祖国统一大势所趋,民族团结来之不易,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祖国统一,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系统阐释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想内涵、历史传承和价值取向,在团结和凝聚中华儿女应对风云变幻的风险挑战中显示出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应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去参悟。 

(一)要遵循理论逻辑,领会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鲜明主题及“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本质。爱国主义在中国的内涵及表现随着中华民族的不同境遇而不断变迁。

在新时代,中华儿女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鲜明主题,才能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绽放出绚丽光芒。

(二)要遵循历史逻辑,领会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性和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中华儿女只有将国家核心利益、民族长远利益作为爱国言行的最高追求,把对祖国的无限热情转化为对国家忠诚、对民族热爱、对人民关切的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中发挥作用。

爱国不仅有感性的表达,更要有理性的行动。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中华儿女只有深植爱国情怀,保持爱国理性,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真正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增辉添彩。 

(三)遵循实践逻辑,领会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是凝聚和引领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纽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显示出非凡价值和巨大担当。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就要科学认识中国崛起、民族振兴和世界繁荣、人类进步的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世界大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不管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每位国人不管走得有多远,都要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如何让爱国主义传统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教育是永恒主题,践行是根本目的。要在教育中激发爱国热情,在践行中养成爱国自觉。 

(一)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撑 对祖国的热爱,源自一个人的自然情感,但也需要培育和滋养。如果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朴实的“爱”就可能失去温度、消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二)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个孩子的人生关键一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青少年做起,这方面工作是管长久的、管根本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与觉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体验和熏陶逐渐形成的。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获得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人生。

家长特别是父母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三)让爱国主义成为每名中国人的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主要不是听他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看他对社会是否有贡献,对国家、对人民是否做了有益的工作。

“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困难和压力,往往更能检验一个人的爱国情怀。

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不畏压力、攻坚克难,越压越勇、越压越强,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让爱国主义成为我们务实前行的不竭动力

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 

在新时代,践行爱国奋斗精神的最终落脚点即是在自身的本职岗位上踏实肯干,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任劳任怨。 摒弃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观心态。做到真正静下心来,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血,发光发热,从一点一滴做起,工作中不拉后腿,不满腹牢骚抱怨,不好高骛远,不斤斤计较,为国家的发展和荣辱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今天授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