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通用18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8 20:35:09    小编:ZTFB
古典声韵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通用1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20:35:09 |
  • ZTFB |
  • 13页

心得体会是对我们经历过的事情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方法。写心得体会时,要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的表现,不夸大也不贬低。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古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作为一名爱好古典的人,我在与古典文化的接触中,获得了很多感悟和体会。古典心得体会,既是对古代文化的思考,也是对生活的领悟和启示。以下将为大家分享我对古典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第一段:传承千年的智慧。

古典文化的精髓在于智慧,这种智慧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宝贵财富。古典文化的代表作品如《论语》、《大学》等充满了智慧的言辞。通过深入研读这些古籍,我发现古人对于人生、道德、礼仪等方面的思考和看法,并不亚于现代的理论。古人对于社会、家庭、个人等课题的深入思考和高度总结,让我深感古人的智慧之深。

第二段:情感的千古牵绊。

古典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智慧的思辨,更在于其蕴含的情感。古代文人墨客经常以自然景观、爱情、友情等话题为创作素材,表现出丰富的情感世界。这些古典文化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痴苦思念、对红颜的追思,都能牵动我心,让我有了更深的思考。正是这些情感,使得古典文化能够超越时空,与我们产生共鸣。

第三段:生活的启示和指引。

古代文化对于生活的启示和指引也是深远的。通过研读古代文化,我们能够从智慧和情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古人对于道德伦理、人际关系、家庭观念的思考和总结,对于我们解决当今社会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古代文人的为人处事之道、自我修养的意识,也给了我们积极正面的生活观。

第四段:延续古典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古典文化的爱好者,我们肩负着延续古典的责任与使命。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需要我们积极投入其中,通过教育推广、文化讲座、研究创作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古典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同时,我们也要承担起保护古典文化的责任,保护好那些古代文献和文物,维护古典文化独有的魅力和瑰宝。

作为一名古典文化爱好者,我的古典心得体会是多方面的。通过与古代文化的接触,我学会了如何心存敬畏与思考,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与困惑。古典文化为我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并校准自身价值观的机会,使我更加懂得怎样去爱与尊重他人。同时,古代文化的优雅之美也深深烙在我的心中,使我在现代生活中懂得如何保持内心的坦然与优雅。这些古典心得体会充实了我的内心世界,也丰富了我的人生旅程。

在与古典文化的接触中,我不仅获得了宝贵的智慧和情感,更得到了人生的指引和启示。通过传承和发扬古典文化,我将继续努力,为保护和传承古代智慧和情感的瑰宝贡献自己的力量。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古典舞剑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作为一名古典舞剑爱好者,我深受其熏陶与启发。在长期的学习与实践中,我逐渐领悟到古典舞剑的独特魅力与价值。本文将从古典舞剑的历史背景、培养品格、强化身体素质、提升舞台表演和激发创造力五个方面阐述我对古典舞剑的心得体会。

首先,古典舞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凝聚了千百年来的智慧与文明。在古代,剑被视为道德高尚和武艺精湛的象征,因此古典舞剑凭借其华美的动作和富有内涵的故事情节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学习古典舞剑,我了解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这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激发了我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其次,古典舞剑对于培养个人品格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舞剑过程中,需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仪态、仪表和修养。这样的要求使我学会了不断追求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培养了我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古典舞剑的修炼过程中,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使我能够在困难面前坚持下去,并不断超越自己。

第三,古典舞剑对于身体素质的强化有着显著的效果。古典舞剑动作要求高度协调的身体运动能力,需要全身的肌肉群配合并保持正确的姿势。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练习,我的身体得到了全面的锻炼,提高了我的灵敏度和协调能力,使我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并准确地表达出舞剑的美感。

第四,古典舞剑对于舞台表演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古典舞剑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表演形式,要求舞者在表演中兼具舞蹈和表演的技巧。学习古典舞剑让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舞蹈的手段表达情感和传达思想,提升了我在舞台上的自信和表演技巧。通过不断的排练和演出,我学会了如何与观众产生默契,将观众带入剧情之中,从而更好地传达出作品的艺术内涵。

最后,古典舞剑还能激发创造力。在学习古典舞剑的过程中,我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舞剑技巧,还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故事情节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活动让我思考剧情的构架和角色的塑造,从而培养了我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我可以将自己对舞剑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到作品之中,使每次表演都充满个人独特的风格和艺术表达。

综上所述,古典舞剑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够对个人品格、身体素质、舞台表演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古典舞剑,我不仅在艺术上得到了提升,也培养了自己的修养和品格,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律和优雅。我相信,古典舞剑将继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欣赏和感受。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舞蹈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通过优美而有节奏的动作,舞蹈可以传递出强烈的情感和意义。然而,舞蹈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静默的艺术形式,只依靠身体的动作来表达。然而,在我学习和实践舞蹈的过程中,我发现舞蹈声韵这一元素对于舞蹈的表达和传递是至关重要的。舞蹈声韵指的是身体在舞蹈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它可以增强舞蹈的表达力和感染力。通过声音与动作的结合,舞蹈声韵为观众呈现出一种更加立体且丰富的艺术体验。

第二段:声韵对于表达情感的作用(字数:240)。

在舞蹈中,动作是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然而,舞蹈声韵的存在使表达更为完整和细腻。比如,在舞蹈动作中加入一些装饰性的手指动作,可以通过触碰物体或者身体来发出细微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传达出舞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舞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此外,舞蹈声韵还可以与配乐相结合,通过一些有节奏或特殊音效的声音来突出舞蹈的气氛和情绪。声音的加入使得舞蹈更为生动、饱满,并且对于观众来说也更容易与舞者产生共鸣。

第三段:声韵对于节奏感的烘托(字数:240)。

舞蹈中的节奏感是舞蹈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声韵在增强舞蹈的节奏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身体的发声,可以调整舞蹈的节奏和速度,使整个舞蹈更具有节奏感和动感。例如,利用脚步声或者手掌声来强调舞蹈的节拍,使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舞蹈的节奏。此外,在一些现代舞蹈中,舞者可以利用身体与地面的接触来发出声音,使舞蹈更加有力和动感。声音的存在使舞蹈具备了更大的表现力,也使观众更容易对舞者的动作产生共鸣。

第四段:声韵对于舞蹈技巧的要求(字数:240)。

舞蹈声韵的实践要求舞者具备一定的技巧和训练。由于发声需要控制气息和身体的力度,舞者需要通过训练来使身体更加协调灵活,并且掌握发声的技巧。此外,舞者还需要对舞蹈的音乐和节奏有一定的理解,以便在舞蹈中能够准确地配合声音的出现。舞者的声音还需要与舞蹈动作完美地结合,以达到舞蹈声韵的最佳效果。因此,舞蹈声韵的实践不仅对舞者的技巧要求较高,也需要舞者在表演中具备一定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第五段:总结舞蹈声韵的重要性(字数:180)。

舞蹈声韵的存在使得舞蹈表达更为丰富、立体,增强了舞蹈的魅力。通过声音与动作的结合,舞蹈声韵不仅可以更好地传达舞者的情感和意义,还可以增强舞蹈表演的节奏感和动感。然而,舞蹈声韵的实践也对舞者的技巧和训练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在舞者通过训练和实践掌握了舞蹈声韵,才能真正达到舞蹈表演的最佳状态。对于观众来说,舞蹈声韵使得观赏舞蹈成为一种更加全面和丰富的艺术体验。在舞蹈声韵的指引下,舞者将声音融入于舞蹈的过程中,使舞蹈充满灵动与美感。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古典舞剑是一门独特而精妙的艺术,它结合了古典舞蹈和剑术的技巧,展现了舞者的力量、优雅和敏捷。我作为一位热爱舞蹈的人,一直都对古典舞剑深感兴趣。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古典舞剑的培训班,这给了我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古典舞剑中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技巧训练。

在古典舞剑的训练中,技巧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掌握基本的剑法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击剑姿势、刺剑和削剑等动作。通过反复的练习,我逐渐掌握了这些基础技巧。然而,古典舞剑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技巧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舞者的表现力。我学到了如何通过身体的姿势和剑的运动来表达情感,这需要舞者有很高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通过不断地训练和调整,我的舞姿和剑法逐渐变得更加流畅和自然。

第三段:身体力量与平衡。

古典舞剑需要舞者具备一定的身体力量和平衡能力。剑的运动需要舞者有足够的力量来掌握剑的方向和力度,而且剑的重量也不容小觑。在训练中,我通过一系列的力量训练,增强了自己的核心肌肉和肢体力量。此外,平衡也是古典舞剑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剑的运动需要舞者保持稳定的平衡,这对脚部和核心的平衡控制要求很高。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平衡训练,我的平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第四段:心境调整与情感表达。

在古典舞剑的表演中,除了技巧和身体的训练,舞者的心境调整和情感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剑术和舞蹈的有机结合,舞者可以通过剑的运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意境。在训练中,我的导师教导我如何调整自己的心境,以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我学到了如何通过把握剑的姿势、眼神和表情来传达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深刻地领悟到了艺术的内涵和力量。

第五段:舞台表演与成长。

作为古典舞剑的最终目标,舞台表演是我一直向往的。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场舞台表演,这是我在古典舞剑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在舞台上,我可以尽情展示我学到的技巧和表达能力,感受到观众们的掌声和鼓励。此外,舞台表演也是我成长和提高的一个机会。在舞台上,我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舒适区。通过与其他舞者的互动和合作,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舞技技巧,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结尾:

古典舞剑给了我深入理解和体会艺术的机会。通过技巧训练、身体力量与平衡的培养、心境调整与情感表达的学习以及舞台表演与成长的经历,我在古典舞剑中受益匪浅。我相信,只有不断努力和坚持,我才能在古典舞剑这门艺术中不断进步,以及不断挑战自己。我将继续探索古典舞剑的美妙世界,用我的舞姿和剑术向观众们传递无尽的艺术魅力。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古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和艺术成果。在我对古典文化的学习与体验中,我深深感受到古典之美的魅力。古代文人墨客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卓越的思想境界,让人流连忘返。下面是我在学习古典文化中,所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古典文学的深刻内涵。

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古代文人通过诗、词、曲、文等形式,表达出自己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他们以简洁而有力的文字,揭示了人性的善恶、生死的真相,展示了人类内心的复杂和丰富。读古文,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深情与思考,深入人心的句句词句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段:古代书画的韵味。

中国古代书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笔墨韵味和艺术风格,让人陶醉其中。古代书画以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动物花鸟为题材,通过线条的勾勒和笔墨的运用,表达了墨者情怀和文化内涵。中国书画不拘泥于形式,不追求完美,而是通过意境的抒发和笔墨的点睛,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美感。读古画,可以感受到笔墨间的灵气飞扬,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雅趣和墨韵。

第三段:古代音乐的艺术魅力。

古代音乐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曲调和动人的旋律,赢得了人们的赞美和喜爱。古代音乐融合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和卓越的音乐才华,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古代音乐以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表达了古人的情感和思想。演奏古乐,可以感受到古人的风韵和音乐旨趣,享受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和心灵的滋养。

第四段:古筝的音乐韵味。

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琴音和音乐韵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古筝的音色柔和甜美,琴音倩索悠扬,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弹古筝,可以感受到音乐与人的交流,感受到古筝带给人们的欢愉和舒缓。听古筝,可以陶冶情操,让人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体味古人的音乐情怀和审美境界。

第五段:古典文化的绵延。

古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瑰宝,在中国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力。古典文化不仅仅是古人的产物,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贯穿了千年的时间,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不论是诗词、书画、音乐还是古典乐器,都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典文化通过时间的淬炼,反映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总结:

在探寻古典文化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古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所感染。身临其境地欣赏古代文人的作品和艺术,让我深深体会到古典之美的魅力。古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正是这份瑰宝,让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我希望通过认真学习和体验,保护和传承古典文化,让这份瑰宝在我们手中永恒闪耀。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古代的文化历史博大精深,其文化产生的影响深远不可估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古典文化是古代文化的精华,是璀璨的文化瑰宝。在这个快节奏、浮躁的社会,我们不应该忘记古典文化的重要性,应该去颂扬古代文化。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学习,我不禁肃然起敬,深刻认识到了古典文化的魅力和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第二段:古典文化的学习。

古典文化的学习不仅汇聚了古代学者的智慧,更是对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与思考方式。在学习古典文化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诗词、书法、音乐、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底蕴和文化传承。特别是古典诗词,它具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人们在欣赏古典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和人文情怀的魅力。

第三段:古典文化的影响。

古典文化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稳固良好的人生态度。在古典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与自然是如此亲近,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深厚的情感。传统文化中的仁义道德、爱情友情等贵重的人文情感,在今日的社会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与弘扬,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精神纽带,为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文关怀。

第四段:古典文化的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才是一个民族强大的支柱和标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应该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传承古典文化。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传承和弘扬古典文化,如举行古典诗词比赛、古典音乐会、古风服装展示和古代舞蹈表演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古典文化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第五段:结语。

颂古典,古典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对我们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我们也应该让这种思想、这种理念继续传承下去。古典文化,包含了人类智慧和人类情感的精华,它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但也在我们的当代生活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不妨多关注古典文化,去了解,去学习,去颂扬。这是对我们自己,也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一种宝贵的贡献。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八 汉语有一个与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拼音文字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使用单音节字,字与字之间搭配组成词,由词再组成句,由句再组成文。因此,对中国文学来说,最基本的成分就是字。要想文章流畅、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首先就要考究字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声律,这在可以歌唱的诗词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诗词的语言要有乐感:诵唱时金声玉振,听读时抑扬悦耳、声调悠扬,这才是诗词的佳境。声律的重要性,首先是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作为文章的外在形式,声音的高下更迭非常重要,他就像物体外表的色彩一样,没有它就会黯然失色。刘宋时期著名的文章家和史学家范晔在给外甥的信中也谈到声律的重要性,他认为论文作诗,首先要“性别宫商,识清浊”,而“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上来”(《狱中与诸甥书》)。到了齐永明年间,诗歌声律上的要求首先被周颙和沈约提了出来:周颙的《四声切韵》,沈约的《四声谱》从理论上皆系统地对此加以阐述,诸如“四声”、“八病”等。谢朓、王融等名诗人则在创作上加以呼应,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永明体”。“永明体”在题材、用事上虽也有自己的要求,但最大的特点就是音律协调、对仗工整。到了唐代,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又在此基础上“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使律诗不仅在音韵对仗、起承转合方面形式更加缜密整齐、新巧工致,而且符合粘附的规则,使律诗完全定型。从此以后,律诗作为音韵协调、对仗工整的新体诗逐渐取代古体,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主要的体裁。

律诗定型后,唐以后的中国古典诗人更加讲究声律之美,杜甫说自己“老来渐于声律细”,又说自己“新诗改罢自长吟”,所谓“长吟”看看能否朗朗上口应当是其主要方面。王昌龄在《诗格》中强调了对仗的重要,并把诗歌的对仗分为五类:“一曰势对。二曰疏对。三曰意对。四曰句对。五曰偏对”。宋代的江西派,明代的前后七子,清代沈德潜的格律派对诗歌的格律声韵从理论到创作实践则提出更多、更为具体的要求。

至于诗歌格律方面的具体要求,各种谈诗歌作法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这里撮其要,讲两个方面:

一、构成诗歌格律的三要素

中国古典诗歌以格律来区分,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每首没有一定的句数,不讲对仗,也不拘平仄。虽要求押韵,但并不严格。近体诗又称律诗,是初唐以后才定型的新诗体,它对每首诗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皆有严格的要求。

律诗根据句数和字数的不同,大致又可以分为三种:律诗、排律和绝句。律诗八句,如每句五字称五言律诗,每句七字称七言律诗。排律又叫长律,至少十句以上,有时达一、二百句。排律一般是五言,很少有七言。绝句又称截句,即截取律诗的一半,为四句。每句五字称五绝,每句七字称七绝。无论是律诗、排律或绝句,都必须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其中平仄最为重要。

1、平仄

这在律诗作法中最为重要。平仄是根据古代汉语的声调来确定的。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其中平声属于“平”,上声、去声和入声皆属于“仄”。平声平坦,仄声短促,有高低变化。所谓“平声平调莫低昂,上声高呼猛力强。去声低回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样,平仄交错,就可以使声音发生多样变化,听起来波澜起伏,铿锵悦耳。

汉字一字一音,有几个字就有几个音节。但在律诗中一般都是两个字构成一个节奏或音组,所以又称之为双音节。由于律诗无论五言还是七言,每句的字数都是奇数,所以又总有一个单音节。这样:五言诗每句就有三个节奏,两个双音节、一个单音节;七言诗就有四个节奏,三个双音节,一个单音节。是“平”是“仄”即按音节的划分在一句中交错使用。另外律诗在结构上每两句相配,称为一联。第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一联的上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

律诗的押韵一般只押平声韵,所以对句的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字,出句的最后一字则可平可仄。一联之中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反的叫“对”,平仄相同的叫“粘”律诗对“粘”和“对”要求很严,该“对”不“对”,该“粘”不“粘”,就叫“失对”、“失粘”,是作律诗的大忌(如故意“失对”、“失粘”,叫“拗体”,是律诗另一种作法,在下面的“拗救之美”中专论)。

平仄在律诗中使用的规律是:在一句之中交错使用,在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中相对,在上下联之间则相粘,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其中上句“好雨知时节”与下句“当春乃发生”;上句“随风潜入夜”与下句“润物细无声”;上句“野径云俱黑”与下句“江船火独明”;上句“晓看红湿处”与下句“花重锦官城”之间为“对”。“当春乃发生”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与“晓看红湿处”之间为“粘”。

律诗的平仄格式是固定的,以第一句句末两字的平仄来划分,基本上有四种格式:平平脚、仄平脚、平仄脚、仄仄脚。

七绝的四种格式如下:(下面诗句中的黑体字为可平也可仄)

第一种:平平脚,如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仄平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平仄脚,如白居易《忆杨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四种:仄仄脚,如杜牧《念昔游》: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秋山春雨闲吟处,遍倚江南寺寺楼。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种格式中,第二种仄平脚最为常见,第三种平仄脚则少见。七绝的这四种格式是律诗中最基本格式,七律、五律、五绝的四种格式都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的。其中七律的`第一种格式就是七绝的第一种加第三种,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第二种格式即是七绝的第二种加第四种,如温庭筠的《题李处士旧居》:

水玉簪头白角巾,瑶草寂历拂轻尘。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浓荫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新。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隔竹见笼疑有鹤,卷帘看画静无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南窗自有忘机友,谷口佳称郑子真。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的第三种格式等于七绝的第三种格式两首相加,七律的第四种格式等于七绝第四种格式两首相加。这里不再例举。

五律也有四种格式,和七律的四种格式完全相同,只要把七律的每句开头两个字去掉即可。如七律第一种格式平平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去掉每句的前两个字,就变成五律的第一种类型: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律的第二、三、四种格式也分别是七律的二、三、四种格式去掉每句前两个字,不再例举。

五绝也有四种格式,也是将七绝的四种格式每句前面两个字去掉即是,如七绝第一种平平脚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去掉每句前面两个字,就变成五绝的第一种类型,如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绝的二、三、四种亦是如此,不再例举。

2、押韵

古典诗词的格律实际上包括格式和声律两个方面,而声律又包括平仄和押韵。汉字一般来说都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韵母相同的字就叫同韵字,如陈、晨、臣、尘的韵母都是en。律诗的对句即二、四、六、八句最后一个字的必须是同韵字,这就叫押韵。另外,律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允许换韵。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第二句“水面初平云脚低”的“低”,第四句“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泥”,第六句“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蹄”,第八句“绿杨阴里白沙堤”的“堤”的韵母皆是i。

中国由于幅员辽阔,特别是南北字的读音差别很大,所谓南腔北调。既然要押韵,字的读音就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于是产生了制定标准的“韵书”。中国最早的韵书叫《切韵》,是隋文帝开皇(公元581—600年)年间,经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这八个当时的著名学者在陆法言家讨论商定,并由陆法言执笔成书。《切韵》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其中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因陆法言是河北人,颜之推是山东人,所以《切韵》的声韵系统为北方音系,有人具体考订为洛阳音系。《切韵》在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所以又称《唐韵》。《切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现存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

《切韵》之后,有人又总结唐代诗人的用韵规则,编了本新的诗韵,这就是明清以后普遍使用的《平水韵》。《平水韵》分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五大类别,共106个韵部,每个韵部用一个字作代表,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古代诗人作诗或今人作古代律诗,就必须熟读乃至背诵《平水韵》,这样才能押韵而不至于乖违。对于写旧体诗的今人来说,押韵似乎不必如此严格,鲁迅说:“(写旧诗)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

3、对仗

上面说到诗词格律实际上包括格式和声律两个方面。平仄和押韵属于声律,对仗则属于诗歌格式。所谓对仗,就是在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中词性相同的词依次对应,如名词对应名词,动词对应动词等。对仗是律诗必备的条件,无论五律、七律或排律概莫能外。五言或七言律诗的四联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排律除首联、尾联外,中间不论多少句都必须对仗。如温庭筠的《题李处士幽居》:

水玉簪头白角巾,瑶琴寂历拂轻尘。

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春。

隔竹见笼疑有鹤,卷帘看画静无人。

南山自是忘年友,谷口徒称郑子真。

其中颔联“浓荫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新”中,出句“浓荫”和对句“细雨”对仗,且均为偏正词组;出句的“似帐”和对句的“如烟”相对,且皆为介词状语;出句的“红薇”和对句的“碧草”相对,且皆为偏正词组;出句“晚”和对句的“新”相对,且皆为形容词。

颈联“隔竹见笼疑有鹤,卷帘看画静无人”中,出句的动宾词组“隔竹”和对句的偏正词组“卷帘”相对;出句的动宾词组“见笼”和对句的动宾词组“看画”相对;出句的动词“疑”和对句的动词“静”相对;出句的动宾词组“有鹤”和对句的动宾词组“无人”相对。这就叫对仗。

再看一首五律,如王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其中颔联的“草枯鹰眼疾,雪净马蹄轻”和颈联“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均为工整的对仗:颔联出句的名词“草”和对句的名词“雪”相对;出句的不及物动词“枯”和对句的不及物动词“尽”相对;出句的主谓词组“眼疾”和对句的主谓词组“蹄轻”相对;颈联出句的偏正词组词“忽过”和对句的偏正词组词“还归”相对;出句的地名“新丰市”和对句的地名“细柳营”相对。

以上只是律诗对仗的一般情况。实际上例外的情况很多,就像名人的错别字叫“假借”一样,名诗人或名诗中不合平仄叫做“拗”,不合对仗者可以解释为“流水对”之类,如唐代山水诗人储光羲的五律《寒夜江口泊舟》:

寒潮信未起,出浦缆孤舟。

一夜苦风浪,自然增旅愁。

吴山迟海月,楚火照江流。

欲有知音者,异乡谁可求。

诗的颔联就不对仗,只有颈联“吴山迟海月,楚火照江流”对仗。

白居易的七律《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其中首联、颔联、颈联三联俱对仗。王维的七律《既蒙宥罪旋复拜官》除颔联、颈联对仗工整外,首联、尾联也俱对仗。其中“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闻道百城新佩印,还来双闕共鸣珂”等联对仗得还十分工巧。

对仗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

1、工对。

这是要求最为严格的一种对仗,即不但要同类词性相对,而且要同类词中的小类也相对,如名词就可以分成天文、地理、时令、人名、地名、动物、植物等许多小类。工对则要求他们全部或大部相对。如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其中“南”与“北”是方位对,“檐”与“户”是宫室对,“纳”与“迎”是动词对,“冬天”与“夏月”是时令对,“暖”与“凉”是形容词相对。但像杜甫的“星垂原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前四个字对的很工整,最后一字“阔”是形容词,“流”是动词,没有对仗,但也算是工对。

2、宽对。

与工对相反,只要出句与对句间同类词性相对即可,并不要求小类也相对。如元稹的“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早归》),其中“马”和“花”、“鱼”和“露”、“水”与“衣”虽皆是名词但都不属同一小类。

3、流水对。

工对和宽对都是并行的两件事物相对,出句和对句甚至可以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等。但流水对则出句和对句的意思是连贯的,有因果关系,两者位置不可互换,就像流水一样不能颠倒,如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益“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过五原胡儿饮马泉》)等。

对仗的形式自然不止上述三种,还有扇面对(即隔句对)、借对、就句对、错综对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诗歌声律美的表现

诗歌声律之美,主要表现在字与字、词与词之间的音节之美;各种句子之美和一个句子内的结构之美;整首诗歌谐律和拗就之美。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1、音节之美

如上所述,汉字的特点是每个字一个音节。诗的音节之美,不外乎同音字组成的重叠之美,异音字之间相续的错综之美以及同韵字相协的呼应美。诗家于此每多下功夫,“新诗改罢自长吟”,锤句锻律,下字调韵,于抑扬抗坠之间最为讲究。清代格律派诗论家沈德潜说:“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心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说诗晬语》)。其中异音字之间相续的错综之美以及同韵字相协的呼应美,前面押韵和对仗已作论述,这里着重讲重叠之美。

(1)重叠之美即两个字之间的双声和叠韵。双声即两个字中的声母相同,如故宫、家居、加紧、蒹葭、皎洁、尶尬、佳境 境界等;叠韵则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如凄厉、归位、济世、诡计、瑰丽、鸡啼、体制、诋毁等。双声和叠韵在诗歌中有以下五种表现:

第一,双声。如宋括云:“几家村草里,吹唱隔江闻”,其中的“几家”、“村草”、“吹唱”、“隔江”皆双声。李群玉“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桀声”,其中的“诘曲”、“崎岖”是双声;李颀《古从军行》“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中的“琵琶”;白居易《望月有感》:“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的“寥落”等。

第三:叠韵与叠韵相对者,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出句中的“潋滟”和对句中的“空蒙”;杜甫《古柏行》:“崔巍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中出句的“崔巍”与对句中的“窈窕”;《咏怀古迹之一》:“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中,出句中的“怅望”和对句中的“萧条”等。

第四:双声与叠韵互对,如王维《老将行》:“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出句中的“苍茫”为叠韵,对句中的“寥落”为双声;杜甫《宿府》:“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出句中的“荏苒”为双声,对句中的“萧条”为叠韵;罗隐《赠友》:“蹉跎岁月心仍切,迢递江山梦未通”出句中的“蹉跎”为叠韵,对句中的“迢递”为双声;长孙佐辅《别故友》:“淅沥篱下景,凄清阶上琴”,出句中的“淅沥”为叠韵,对句中的“凄清”为双声。

双声叠韵的音节之美首先是使声调抑扬顿挫、委婉动听。《文心雕龙?声律》,篇云:“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以此来形容双声叠韵的声律之美最为精当。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亦云:“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婉转”。

当然,双声叠韵的美感决不止于委婉动听,它的摹声拟物、顿挫抒情,可以渲染气氛、强化效果,借双声叠韵将各种抽象的或具体的情状捕捉下来,使声与情、声与物、声与事更好地结合,做到声情并茂,更好地突出主旨和诗人刻意强调之处。我们只要读一读《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咽噎泉流冰下难”一段,就可以深知双声叠韵在这段出色的音乐描绘,也是《琵琶行》获得如此声誉的关键段落中的作用:它将抽象的不可捉摸的音乐语汇变得形象具体、可视可摸、可听可感。比喻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双声叠韵则使声与情、声与物、声与事更好地结合。正因为如此,如一味玩弄技巧,为双声叠韵而双声叠韵,就变成毫无价值的文字游戏,即使名诗人也不例外,如唐代武功体的代表作家姚合的《葡萄架诗》:

萄藤洞庭头,引叶漾盈摇。

清秋青且垂,冬到冻都凋。

全诗四句全为双声叠韵,为了迁就双声叠韵,诗意搞得很晦涩,什么叫“引叶漾盈摇”让人很费解,至于“冬到冻都凋”诗意则很庸俗,看得出完全是为了凑成双声叠韵。就是从音韵上来说,像“引叶漾盈摇”、“清秋青且垂”、“冬到冻都凋”等,读起来也很别扭拗口,没有丝毫美感。

双声叠韵的使用也会促使诗人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就是由于大量采用双声、叠韵字,从而形成了独有的繁复、典丽的风格,这也是谢灵运山水诗的显着特征之一。例如:“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七里濑》,“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等名句皆使用了双声叠韵。李白诗中也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在《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一段中,竟然连用“眷然”、“孤屿”等近二十个双声、叠韵字。

(2)错综之美指异音字之间相续所产生的美感。其中包括平声字和仄声字之间参伍成句所形成的平仄错综之美,也包括仄声字中的上声、去声和入声字之间交替使用所产生的美感。关于平仄相间所产生的美感,俞弁在《逸老堂诗话》中称赞平仄相间抑扬参互所产生的影响时说:“若夫句分平仄,字关抑扬,近体之法备矣”。近体五言、七言诗平仄相间的规则,前面已列举了许多,这里不再赘言。即使是古风,也有平仄参伍的规则。一般说来,一首七言古风如是平韵到底,其出句的第二字多用平声,第五字多用仄声;落句第五字必平,第四字必仄,如白居易《长恨歌》前四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其出句第二字“皇”和“家”皆为平声,第五字“思”、“初”皆为仄声。落句第四字“年”和“女”为仄声,第五字“求”和“初”为平声。如果出句第五字兼用“平”,则第六字多用“仄”,目的在于避免掺杂律句。王渔洋在《古诗平仄论》中指出:七言古诗以第五字为关键,五言古诗以第三字为关键,可见古诗也要注意平仄的参伍。

仄声字中的上声、去声和入声字之间交替轮用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为单句的最后一字,上、去、入三声轮用,如杜甫《送韩十四江东省亲》: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其中“衣”为平声,“妹”为去声,“转”为上声,“力”为入声。四个出句,四声皆备,参伍拗折之间,不仅产生错综之美,也从声韵的角度表现了战乱之中思亲而无法寻亲的无奈和无家可归的伤感。

第二种情况是一句之中有三个仄声字,上、去、入三声参伍,如杜审言的《和晋宁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其中“独有宦游人”、“云霞出海曙”、“忽闻歌古调”三句,每句都有平、上、去、入四声皆备;“偏惊物候新”、“梅柳渡江春”、“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四句,则上、去、入三声交替使用,并不重复,以形成错综参伍之美。

(3)呼应之美主要指同韵字的互相协律,包括选韵、叠韵、转韵、逗韵等形式。

选韵所谓选韵,是指诗人用韵时对韵脚的选择下过一番功夫,读者在阅读时可欣赏他们的匠心。清代诗论家袁枚认为选韵应该选择一些响亮的韵脚,要避免暗哑晦僻,他说:“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其音涉哑滞者、晦僻者,便宜舍弃。葩,花也,但葩字不亮。芳,即香也,而芳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宋唐之分,亦从此起。李杜大家,不用僻,非不能用,不屑用也”(《随园诗话》)。袁枚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字音的响亮,用宽韵,固然有种廊庑阔大、波澜壮阔之美,但用窄韵,押险韵,可因难见巧、愈险愈奇,未尝不是一种美,似乎还更能显出才华。韩愈就是一个“力去陈言”,用窄韵、押险韵的高手,我们只要读一读他的《苦寒》、《郑群赠簟》、《陆浑山火》就可知其一斑,一代大家欧阳修对此就十分佩服,他说:“退之笔力,无施不可。余独爱其工于用韵也。盖其得宽韵,则波澜横溢;泛入旁韵,乍还乍离,出入回合,殆不可抱以常格,如‘此日足可惜’之类是也。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六一诗话》)。由此可知,选韵并不在于宽窄,而在于“工于用韵”。清代诗论家吴可也认为:“和平常韵,要奇特押之,则不与众人同;如险韵,为要稳顺押之,方妙”(《藏海诗话》)。选韵不在平常和奇险,关键在于创新,不同凡响。

叠韵即写诗叠用韵脚的问题。韵脚除了平常、奇险外,还有个疏和密的问题,何处用疏,何处用密,何处句句用韵,何处隔句用韵,这有个标准,就是为内容服务,由题旨和风格所决定。如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西征》,前面句句叠韵,但到了最后四句“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却隔句用韵。其原因就在于前面写出征和战斗,诗人以逐句用韵来夸张出征的声威和战斗气氛的紧张。后四句是想象战斗胜利后的功勋,意在渲染“紧张过去,神气舒驰”,以疏宕之气,配合颂扬战胜功成之情节。一句话,何处疏何处密,是由内容和题旨所决定的。苏轼的《腊日游孤山访慧勤惠思二僧》中叠用韵脚与诗意配合更加紧密: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诗的开头写孤山雪中景色,悠游之前从容不迫,因此叠韵中不用句句押韵的“促起式”,所以第一句的起句“雪“字不入韵,下面的“数”、“许”、“暖”、“合”等也都不入虞鱼韵。从第九、十句“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起,叠韵和隔句用韵交错进行,直至结束。前面似乎是随心所欲,后面又显示出整饬和规律,天地既很宽敞,让诗人随意挥洒;押韵又有规律,可看出诗人可以安排的匠心。清代大学者纪昀对这种忽叠韵、忽隔句韵的押韵方式就非常佩服,他说:“忽叠韵、忽隔句韵,音节之妙,动合天然”(《阅微草堂笔记》)。桐城派后期代表人物方东树也称之为“神妙”。

转韵转韵是指在长篇的五古、七古中转换韵脚。韵脚转换中轻重快慢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全诗音韵的抑扬顿挫,自然也就会对诗人情感的表达和诗意的彰显起到一定的作用。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转韵13次,而且每每奇句用韵,平仄交替,起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国”用逗韵(入声),与下面句子所押的“得、识、侧、色”属同一韵部,皆为仄声韵,又为叠韵。“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王国维《人间词话》),而使诗歌情节显示出沉郁色彩。接着描述玄宗对杨妃的宠爱,在声韵上以平仄交替的方式开始换韵,落“逗韵”于“池、摇、暇、人、土”等韵脚,渲染杨贵妃的美丽和“姐妹弟兄皆列土”的恩宠,唐玄宗得贵妃后的纵欲。

转韵并无一定的格式,清初格律派诗论家沈德潜说:“转韵初无定势,或二语一转,或四语一转,或连转几韵,或一韵叠下几语。大约前则舒徐,后则一滚而出,欲急其节拍以为乱也”(《说诗睟语》)。沈德潜所说的“前则舒徐”是指七古的前半段,可二语一转或四语一转不断换韵,后半段则一韵叠下产生节拍急促之感。至于五古,叶燮不太赞成转韵,他说:“五古,汉、魏无转韵者,至晋以后渐多,唐时五古长篇,大都转韵矣。惟杜甫五古,终集无转韵者。毕竟以不转韵者为得。韩愈亦然。如杜《北征》等篇,若一转韵,首尾便觉索然无味。且转韵便似另为一首,而气不属矣。”(《原诗》)。至于曲韵则是以一韵到底为美。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韵须一韵到底方妙;屡屡换韵,毕竟才短之故,不得以《琵琶》、《拜月》借口”。

七古的转韵不能太疏,也不能太密。如果二句一转,过于急促,但如通篇一韵,也缺少波澜。何处转韵,何处不转,要视诗中的情节和氛围而定。一般来说,诗意转折时配之换韵,诗意一气贯注时则少换韵或不换韵。叶燮说:“七古转韵,多寡长短,须行所不得不行,转所不得不转,方是匠心经营处”(《原诗》),这可谓不定之中的定则。下面举杜甫七古《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为例,看看其转韵是如何与诗意氛围配合的:

将军魏武之子孙(元韵起),于今为庶为清门(元)。

英雄割据今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元)。

学书初学卫夫人(逗韵),但恨无过王右军(转文韵)。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文)。

开元之中常引见(逗韵),承恩数上南熏殿(转仄声霰韵)。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线,广韵与“霰”同)。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线,广韵与“霰”同)。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线,广韵与“霰”同)。

先帝天马玉花骢(逗韵),画工如山貌不同(转平声东韵)。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东韵)。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东韵)。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东韵)。

玉花却在御榻上(逗韵),榻上庭前屹相向(转仄声漾韵)。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漾韵)。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漾韵)。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宕,广韵与“漾”同)。

将军画善盖有神(逗韵),必逢佳士亦写真(转平声真韵)。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真韵)。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真韵)。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真韵)。

全诗转韵五次,平转为仄,仄转为平,亦有平转为平。叶燮在《原诗》中分析了转韵与诗意氛围之间的关系:“起手‘将军魏武之子孙’四句,如天半奇峰,拔地而起;他人于此下便欲接丹青等语用转韵矣。忽接‘学书’二句,又接‘老至’‘浮云’二句,却不转韵,诵之殊觉缓而无谓。然一起奇峰高插,使又连一峰,将如何撒手?故即跌下陂陀,沙砾石确,使人蹇裳委步,无可盘桓。故作画蛇添足,拖沓迤逦。是遥望中锋地步,接‘开元’‘引见’二句,方转入曹将军正面。他人于此下,又便写御马玉花骢矣,接‘凌烟’、‘下笔’二句,盖将军丹青是主,先以学书作宾;转韵画马是主,又先以画功臣作宾。章法经营,极奇而整。此下似宜急转韵入画马,又不转韵,接‘良相’、‘猛将’四句,宾中之宾,益觉无谓,不知其层次养局,故迂折其途,以渐升极高极峻处令人目前忽划然天开也。至此方入画马正面,一韵八句,连峰互映,万笏凌霄,是中峰绝顶处。转韵接‘玉花’、‘御榻’四句,峰势稍平。蛇鱣游衍出之。忽接‘弟子韩干’四句,他人于此必转韵,更将韩干作排场,仍不转韵,以韩干作找足语。然后转韵咏叹将军善画,包罗收拾,以感慨系之。篇终焉。章法如此,极森严,极整暇”。叶燮分析此诗诗意和转韵的关系是意转韵不转,这不同于常人,因而章法奇特为他人所不及。一般来说,随着诗意的转换韵脚也随之转换,称为“韵意双转”。韵意双转虽可以使韵意配合得妥帖,但段落过渡明显,人为痕迹显露。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韵意双转处很少,大都意转而韵不转,韵转而意不转,有意泯灭双转的痕迹。这样,意虽曲折,韵虽多转,但仍如一气呵成。由此看来,转韵成功之关键亦在于创新!

逗韵逗韵是指换韵之前,预作韵脚呼应的一种技巧。这种技巧后来逐渐变成一项规则,即古诗转韵的首句,当以入韵为原则,与新转入的韵预先作前导式的准备,使新转入的韵像水到渠成一般承接下去。如上面例举的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从“承恩数上南熏殿”起要转韵,由前面的“文”韵转仄声“霰”韵,为了承接自然,在出句“开元之中常引见”中就预做准备,韵脚为“见”,这就叫逗韵。同样的,从“画工如山貌不同”起,由仄声“霰”韵转为平声“东”韵,其出句“先帝天马玉花骢”的韵脚就已转为“骢”,做好过渡准备。此诗的五次转韵皆在其出句逗韵,是极其严格的,也是逗韵中最为典型的一例。杜甫说他“老来渐于格律细”,确实如此!

2、句式之美

句式美一是表现在平仄协调,二是上下句之间对仗工整,三是句子的结构。前面两点上面已论,这里专论句子结构。古代诗歌的句型,唐以后以五、七言最为常见。

五言诗的结构有多种,其中以上二下三最为常见,称为“常格”;还有上三下二、上二下二、上四下一等句型,称为“变格”。

上三下二,如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上二下三,如元稹《酬乐天见忆,兼伤仲远》:

庾公楼——怅望,巴子国——生涯。

上一下四,如元稹《酬乐天见忆,兼伤仲远》:

河——任天然曲,江——随峡势斜;

孟郊《怀南岳隐士》:

饭——不煮石吃,眉——应似发长。

上二下二,如王维《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上四下一,如王维《山居即事》: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七言的句型上四下三为常格,上三下四为变格,又叫“折腰格”。另外还有上二下五、上五下二、七字一贯、上六下一等句型,但不多见。

上四下三格,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方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上三下四格,如白居易《日答客问杭州》:

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欧阳修《退居述怀寄北京韩侍中二首》:

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到溪桥。

卢赞元《雨诗》:

想行客——过溪桥滑,免老农——忧麦垄干。

上二下五格,如杜甫《秋尽》: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上五下二格,如杜甫《阁夜》: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七字一贯格,如杜甫《阆山歌》: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上六下一格,如陆游:

客从谢事归时——散,诗到无人爱处——工。

以上谈的是五言和七言各种句型,但无论是那种句型,他的美感皆在于结构上形成或舒缓、或紧凑的顿宕之美或飘逸之美,给人一种张弛有序、高下抗坠的音节上的享受。在诗歌实际创作中,以上各种句型往往会交错出现,如岑参《嘉州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

闻君寻野寺,便宿支公房。

溪月冷深殿,江云拥回廊。

燃灯松林静,煮茗柴门香。

胜事不可接,相思幽兴长。

首句“闻君寻野寺”为上三下二结构,下句“便宿支公房”则为上二下三结构;颔联二句皆为上三下二,颈联二句皆为上二下三。尾联同颈联结构,但用字的虚实又不尽相同。这样参伍变化,诵读起来自然磊落如贯珠。

3、谐律和拗救之美

音韵的和谐包括双声叠韵,异音字之间相续的错综之美,同韵字之间互相协律的呼应之美,这皆在前面已论及,下面着重谈谈拗救之美。

有正就有奇,有顺就有逆,拗救是近体律诗中的一种变格。即在平仄的组合搭配上,打破固定的常规模式而别创音节,显示出不同于常体的突兀变化之美。这就叫“拗”,这种诗歌就叫“拗体”。但中国古典诗歌必须平仄交错并呈现一定的规律,这样才能使声音发生多样变化,听起来波澜起伏,铿锵悦耳。因此在用仄声字拗折时,一句之中不能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律诗声韵中的大忌。因此,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要设法补救,这就叫做“救”。

诗体的拗救也有一定之规,清代论诗律著作,如王渔洋《诗律定体》、赵秋谷《声调谱》、翁方纲《五七言诗平仄举隅》,开列诸种拗救之法。王力的《汉语诗律学》条分更细,将拗救之法搜罗殆尽。拗就之法,分为单傲和双拗两大类。所谓单傲,就是出句拗,对句不拗;双拗就是出、对句皆拗。

拗救形成的拗句往往能增加句子的强度,形成一种劲直之气,对文气对声调都有帮助。宋代的范晞文曾谈到拗救对诗歌风格的影响,他说:“五言律诗,固要贴妥,然贴妥太过,必流于衰。苟时能出奇于第三中下一拗字,则妥帖中隐然有劲直之风”(《对床夜语》)。正因为拗句有如此作用,元代方回在编《瀛奎律髓》时专列“拗字类”,并说“老杜七言律一百五十九首,而此体凡十九出,不止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没,虽拗字甚多,而骨骼愈峻峭”。

单傲

(1)五言句

五言平起的常格是“平平平仄仄”,出现下面几种情况就叫“拗”和“就”:

第一种,五言平起的常格“平平平仄仄”,如第一字为仄声,就是拗句,如许浑《送南陵李少府》:“落帆秋水寺,驱马夕阳山”,出句第一字“落”为仄声;许浑《玩残雪寄江南尹刘大夫》:“艳阳无处避,皎洁不成容”,出句第一字“艳”为仄声,这就叫“拗”。五言平起的诗如出句第一字为仄声,那么第三字必须是“平“声,这就叫“就”。如上面例举的许浑两诗,第一首出句第三字“秋”,第二首出句第三字“无”皆为平声,这就是“就”,合在一起叫“拗就”。

第二种,五言平起的常格“平平平仄仄”,如第三字为仄声,虽仍算合律,下句可以不就,但第一字必须平,否则就犯了“孤平”(即一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如:李商隐《高松》“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第三字“出”拗作仄声,可以不救,但第一字“高”必须是平声,否则犯孤平。

(2)七言句

第一种,七言律诗的第一、第三两字,可以不论平仄,但仄起句的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就会成为孤平。如第三字不好改成平声,那么第五字本为仄声者必须改为平声,以来救转,如杜牧的《柳》“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对句“宋玉宅前斜带风”声韵为“仄仄仄平平仄平”。即第三字不好改成平声,那么第五字本为仄声者必须改为平声“斜”,以免犯孤平。

第二种,七言律诗仄起的出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的第五字如拗作仄声字,仍算合律,可以不救。但第六字如拗作平声,就必须救,即将第五字拗作仄声,不然就落调。如李商隐《无题》“直道相思了无益,未防惆怅是清狂”,出句拗作“仄仄平平仄平仄”,第六字“无”当仄用平,改第五字为“了”,当平用仄以相救。

双拗

(1)五言体。五言体平起出句为单傲,五言仄起出句“仄仄平平仄”才有双拗。

第三种,五言仄起出句“仄仄平平仄”中,出句第三、四两字本应平声,结果皆拗成仄声,成了“仄仄仄仄仄”或“平仄仄仄仄”,那么,下句第三字必须用平声救转。另外,出句如拗成五个仄声,其中须有入声调配,这样音调才美。诗例如孟浩然《广陵逢薛八》“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出句第三、四两字本应平声,结果皆拗成仄声“不得”,下句第三字本应仄声,就必须改成平声“吴”救转。

(2)七言体。七言体仄起出句为单拗,平起出句才有双拗。出句平起的标准格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三种,七言平起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中,如第六字拗成仄声,亦是将下句第五字需拗成平声救转。诗例如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出句第六字拗成仄声“鹤”字,下句第五字就拗改成平声“黄”字救转。

综上所述,拗救的方法虽多,但原则只有一个,就是避免“孤平”,使声调动听。这样,在拗救之中就出现与常格不一样的新的音调和节奏,使长期使用的已显得板滞的律诗形式发生变化,使句法变的灵活,笔力显得生新折拗,调新而韵美。可见创新是万物的生命,诗词格律也不例外。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声韵启蒙”是学前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通过音乐、歌唱等方式,开启孩子的语言学习之门。在我的学前教育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声韵启蒙”对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性,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发现孩子的音乐天赋。

在声韵启蒙的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音乐有着天然的感性,他们能够快速、准确地抓住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并通过歌唱、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和理解。因此,在发现孩子的音乐天赋的同时,我们还应该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设计相应的声韵游戏和活动,从而增强其音乐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段:激发孩子对语言的兴趣。

在声韵启蒙的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语言的学习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欣赏和兴趣。通过语言游戏和歌唱等方式,他们能够快速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技能,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此,我们在声韵启蒙的实践中,不仅要注重教授语言知识,还应该注重激发孩子对语言的兴趣。

第四段: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习惯。

在声韵启蒙的实践中,我认识到孩子的口腔习惯对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性。正确的口腔习惯可以帮助孩子正常地发音和表达,而不良的口腔习惯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在声韵启蒙的实践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习惯,例如正确的发音姿势、咀嚼食物等。

第五段:结语。

以上仅是我的一些个人心得和体会,当然,在实践中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我们注意。通过声韵启蒙,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希望每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都能够认真对待声韵启蒙工作,真正为孩子打造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九

语言是人类的主要交流方式,而声韵则是语言的基础。在孩子教育方面,声韵启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有幸亲身经历了教育孩子声韵启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声韵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孩子声韵启蒙,我发现许多家长、老师和孩子们都存在一些误区,下面我将就此谈谈我对于声韵启蒙的一些体会、认识和心得。

声韵在孩子语言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声韵启蒙是指从幼儿园开始针对幼儿的音韵教育,通过直观、感性和活泼的方式来让孩子对声音产生兴趣,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在声韵启蒙中,孩子能够认识和辨析常见的音韵,了解声韵对单词和句子的组织作用,对于孩子日后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段:常见的声韵误区。

在声韵启蒙中,很多家长和老师存在着一些误区。有的家长认为只要让孩子多读书就可以了,忽视了声韵启蒙的必要性;有的老师只注重针对押韵的唱歌学习,忽视了声母、韵母和音、调等基础知识的教授,从而影响了孩子的语言学习;还有一些老师在幼儿园里会让孩子照着字卡背诵,却只停留在记忆上,没有真正把声韵启蒙贯穿在整个学习中。这些误区都对孩子的声韵启蒙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第三段:如何正确的进行声韵启蒙。

正确的声韵启蒙教育应该是寓教于乐、轻松愉快地进行,注重孩子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训练,可以采用唱歌、快乐说、连连看等互动性强的游戏方式,对于声母、韵母、音调等基础知识要循序渐进、分类别完成。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在具体情景中体验声韵所表达的情感、信息等,使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第四段:声韵启蒙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声韵启蒙不仅对于孩子的语言学习有帮助,还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声韵启蒙过程中,孩子须进行听辨、区分、串联、构筑等诸多基本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孩子的感知、记忆、思维、判断、联想、表达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对于孩子的智力、认知、情感、社交、文化素质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五段:总结。

从我对声韵启蒙的体验和认识来看,声韵启蒙是孩子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环节,它不仅关系到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执行正确、合理的声韵启蒙教育方案,将会使孩子在无形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的责任是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声韵启蒙教育,为孩子初步拓展丰富的语言世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十

声韵启蒙是每个学汉语的学生都会经历的基础阶段,就像是建筑物的地基一样,如果基础不扎实,整个建筑物都会崩塌。声韵启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发音,更是教我们如何正确地表达和沟通。在我学习声韵启蒙的过程中,让我深刻体会到其重要性。

学习声韵启蒙需要不断的重复和模仿,经过反复练习,我才能正确的发出每个汉字的音节。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经常会给我们不同的练习,例如说出汉字的音节、识别拼音等。不仅如此,老师还会让我们看动画片、歌曲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获得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声韵启蒙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汉语中,每个字的发音和拼音都是固定的,因此,如果我们掌握了声韵启蒙的基础,就能够轻松地阅读、写作,梦想中的汉语也变得更加真实。

第三段:声韵启蒙对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学习汉语注重口语表达能力,不仅如此,声韵启蒙也强调口语表达。当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发音时,我们就可以用更加标准的汉语来交流。例如:我们要表达“我去上课了”这一句话时,假如我们发音不够标准,有可能被误解成别的意思,甚至在其他情况中也是类似的。学好声韵启蒙,我们就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我们的意思,让沟通更加顺畅。

第四段:声韵启蒙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是理解汉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也是声韵启蒙的重要方面之一。当我们掌握了基本的汉字拼音规律,就能够更快地识别出生词或不熟悉的词汇。这在阅读长文本或字数过多的文章时尤为重要,能够缩短我们的阅读时间,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段:总结。

学习声韵启蒙是汉语学习的重要一步,它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正确地发音,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表达和沟通。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重复、多模仿,多听、多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在未来的汉语学习生涯中,声韵启蒙也会一直对我们产生影响。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一

古典音乐作为西方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韵律与丰富的内涵吸引着无数音乐爱好者的目光。在古典音乐中,声韵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元素,它以其纯粹的美和丰沛的情感让人们沉浸其中。通过多年的聆听与体验,我深深感受到古典声韵的魅力和无尽的情感表达方式。

首先,古典音乐的声韵给人一种纯净的感受。与流行音乐相比,古典音乐往往注重典雅和平静的氛围,音符的跳动与旋律的铺陈都展示了这种纯净。每一个音符都是那样纯洁而明亮,如同一颗明珠般晶莹剔透。它并不复杂,却让人感到宁静和悠远。古典音乐的声韵常常通过缓慢的节奏和轻柔的音质来表达,让人耳目一新。

其次,古典音乐的声韵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升华。古典音乐以其多变的旋律和丰富的和声让人们能够深入感受到作曲家内心的情感体验。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那种悲壮和奋斗的情感,以及莫扎特的《安魂曲》中那种宁静和悲伤的情感,都让人们可以通过声韵的变化与作曲家共鸣,感受到深沉的情感世界。

再次,古典音乐的声韵是一种思想与意境的交流。在古典音乐中,作曲家常常通过声韵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哲学或者对自然美的领悟。正是这种音乐与思想之间的交流,让人们从中汲取智慧与灵感。例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不仅仅是一首美妙的音乐作品,更是对人类团结与和平的追求,使人们感到自己身处于一种美好而高尚的境界之中。通过聆听古典音乐的声韵,人们可以获得新的思想启迪与感悟,从而使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最后,古典音乐的声韵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陪伴。音乐是无国界的艺术,无论时间与空间如何变幻,古典音乐的声韵都能穿越时空,打动人的心灵。一首古典音乐作品的动人旋律和精彩演绎,可以使人置身于上世纪的欧洲大教堂,又或者感受到拥挤的现代都市里的孤独与无助。通过古典音乐的声韵,人们可以与过去的作曲家和其他听众建立起心灵的连接,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总体来说,古典音乐的声韵具有纯净、情感表达、思想与意境的交流以及跨越时空的艺术陪伴等特点。通过长期的聆听和思考,我对古典声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更是一种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及感受美的途径。当我们静静聆听古典音乐的声韵时,也在感悟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二

舞蹈声韵是一种能够表达情感和传达信息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动作的组合,更是情感和节奏的表达。通过舞蹈声韵,我们可以感受到身体的力量,情感的释放和精神的放松。以下是我在学习和实践舞蹈声韵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舞蹈是一种能够用身体语言表达情感和创造意境的艺术形式。而声韵则是舞蹈中的灵魂和核心。通过声韵的表达,舞者可以将内心的情感和感受转化为动作和节奏。在学习舞蹈声韵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自己有了更多表达的方式和技巧。通过合理运用声韵,我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使舞蹈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舞蹈是一种有着强烈节奏感的艺术形式。而声韵则是舞蹈中的节奏的灵魂。在学习舞蹈声韵的过程中,我开始更加注重力量和速度的配合。我发现,当动作与声韵完美地结合时,舞蹈的节奏感会更加明显,观众也会更容易被舞蹈所吸引。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调整,我对于舞蹈节奏的把握也越来越准确,在表演中我也能更好地驾驭舞蹈的韵律。

在学习舞蹈声韵的过程中,我开始有意识地去体验和探索自己的身体感觉和呼吸方式。通过深入感受自己的呼吸和身体的感觉,我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舞蹈的力量和力度,使舞蹈更有张力和魅力。尤其是在学习柔软的舞蹈形式时,我更加注重呼吸和身体的协调,使舞蹈充满了流动和舒展的美感。

舞蹈是一种需要团队合作的艺术形式。在学习舞蹈声韵的过程中,我发现与他人的配合和协作对于舞蹈的成功非常重要。通过和其他舞者的默契和配合,我们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舞蹈的动态和和谐。而声韵则是我们进行合作和沟通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舞蹈声韵,我发现与他人的配合和合作更加流畅和自然,舞蹈的效果也更加出色。

通过学习和实践舞蹈声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舞蹈的艺术魅力。舞蹈声韵让我体验到了身体和灵魂的完美结合。通过舞蹈声韵的表达,我能够将内心的感受和情感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声韵的发声表达出来。这种体验不仅仅让我感受到了身体的力量和魅力,还给了我一种平衡和宁静的感觉。舞蹈声韵无疑是一种让人心旷神怡、沉浸其中的艺术形式。

总结:

在学习和实践舞蹈声韵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舞蹈的表达力和节奏感。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探索,我逐渐在舞蹈中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舞蹈声韵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表达。通过舞蹈声韵,我们可以感受到身体的力量,释放情感和享受艺术带来的美妙体验。舞蹈声韵的学习和实践是一种对自己身体和灵魂的探索,也是一种对艺术力量和美学追求的体验。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三

古典乐器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也是最灵魂深处的艺术形式之一。在现代时代,它们从古老的文字中息息相关。从场合到场景,从文学到社会,从宗教到政治,它们都有自己的地位。对于爱好音乐的人来说,学习古典乐器是一个令人惊奇且可追溯的经历,因为它能够开启一个令人惊喜、深切而充实的音乐世界。本文将分享我对于古典乐器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看待兴趣。

我的音乐生涯始于成为古典吉他的爱好者。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解古典乐器的深度和广度。不久之后,我又开始学习古典钢琴和小提琴。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兴趣的重要性。当我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些乐器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幸福。这使我想到在其他方面也有类似经历。当我们充分投入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更丰富多彩。

第三段:刻苦坚持。

但是,音乐教育往往与刻苦捱嗓,长时间的专注和不断的重复联系相关。古典乐器的学习也不例外。无论是练习弦乐器还是键盘乐器,细节是最终决定因素。当你感觉无法跨越这一障碍时,继续秉持着一个志向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相信自己,也是相信会有一天你会能够完成它,甚至可能是超越自己想象中的那个目标。在学习古典乐器时,你需要拥抱这些挑战和困难,并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

第四段:群体合作。

尽管古典音乐会听起来很孤独和个性化,但文化的底层是可以推动合作。在古典乐器中,这种团队合作变得尤为重要。乐团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在紧密配合的基础上达到共同的目标。这意味着你必须听和感受其他人的演奏技巧、音乐风格和意图,而不是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身上。在这种类型的音乐中,没有个人的光芒可以独自散发,而是依靠整个组合中的全部元素协作而成。

第五段:个人表现。

即使你要将所有普通的考试、实验、练习的基础打好,但在古典音乐中仍需要通过表现来达到更高的水平。虽然音乐符号和技巧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演奏时,人们还需要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投射到乐曲中。在创造演出的时候,你需要对整个乐曲进行比较、分析、演绎,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新的创作。无论是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还是实现对原作中情感的理解,这些都能使你的演奏出彩。

总结:

在探索古典乐器领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努力学习、推动合作并通过表现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无论是自我成长还是对音乐的欣赏,如此丰富多样的经历总是值得一试!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四

古典舞剑,作为一种优雅高贵的舞蹈形式,深受众多舞者的喜爱。在我多年的舞蹈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古典舞剑给予我的快乐和成长。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同样喜欢古典舞剑的舞者们一些启示和思考。

古典舞剑的魅力源自于它的独特性。首先,它融合了古典舞和剑术的元素,既展示了舞者的柔美身姿,又展现了剑术的力量和线条感。对于舞者来说,学习古典舞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艺术形式,提高舞蹈技巧和表演水平。我在学习古典舞剑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舞蹈的美感,还深刻体验到了舞剑所带来的力量和自信。

其次,古典舞剑的实践对于身体的锻炼也具有很大的益处。在学习古典舞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舞蹈动作和剑术动作的训练,这对于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着很大的要求。通过不断地跳跃、旋转和挥剑动作,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变得更灵活,力量也得到了增强。古典舞剑实践让我意识到,通过舞蹈运动可以保持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体态。

除了身体上的益处,古典舞剑的学习还培养了我坚持不懈的毅力和自律性。舞蹈需要不断地反复练习与修正,而舞剑更是需要持之以恒的磨砺。在面对复杂而困难的舞蹈动作时,我时常感到疲惫和挫败。然而,我也体会到了舞蹈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每当我能够完成一段华丽的剑舞,或是自由自在地展示出柔美的舞步,都会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付出的价值。正是这种对古典舞剑的热爱和坚持,让我能够时刻保持我的动力和激情。

而在古典舞剑的实践中,我也从中收获了很多的人生经验和智慧。首先,舞蹈教给了我如何与他人协作和合作。在古典舞剑的演出过程中,我们需要与舞蹈伙伴默契地配合,互相倾听和互动。通过多次的排练和表演,我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共同努力,以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此外,古典舞剑也教会了我如何处理和克服困难。舞蹈中难免会遇到技巧上的挑战和难题,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坚持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更大的进步。

通过多年的古典舞剑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魅力和意义。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古典舞剑给予了我自信和自豪,让我感受到身体和精神的满足。舞蹈教会了我如何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以及如何处理和克服困难。古典舞剑,就像一位导师,引导我走向更高的舞台,带领我探索艺术的边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古典舞剑,用舞蹈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五

古典音乐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它以其独特的韵律与音调征服了无数的听众。作为一位爱好古典音乐的人,我深深感受到古典音乐所带来的启迪和感动。在长期的欣赏和学习过程中,我对古典声韵有了一些体会与感悟。本文将从音乐欣赏、音乐解读、音乐表达、音乐创作和音乐传承五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古典声韵的内涵。

首先,古典音乐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欣赏之感。在古典音乐的旋律和和声中,每一个音符都犹如一个独特的声音画笔,在无声的画布上绘出了丰富多彩的图景。从巴赫的《C小调赋格》到莫扎特的《多尔匹奈前奏曲》,每一首曲子都展示了作曲家对音乐的独到见解和表达方式。当我沉浸在这些美妙的音符中时,我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魅力,仿佛置身于一个完全陶醉于音乐中的世界。

其次,古典音乐使我对音乐的解读能力有了深刻的提高。古典音乐作品非常注重对音乐形式与结构的构建,每一个音符的安放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通过仔细分析音乐的旋律、和声以及节奏等要素,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作曲家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例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主题,让我深刻领悟到了作曲家对幸福和团结的向往。古典音乐的解读使我学会了通过音乐去感知世界的内在逻辑和美好。

再次,古典音乐是我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每当我心情低落或兴奋时,我会选择一首适合的古典乐曲来倾诉内心的情绪。音乐的力量能够让我的情感得到宣泄和抒发,让我从音乐中找到了一种更高的精神寄托。《舒伯特的《冬之旅》》中的深情,梁祝对人之间的感动,《莫扎特的《D小调弦乐小夜曲》》中的柔和静谧,每一首古典音乐都给我了情感上的撒娇和慰藉。

古典音乐还影响着我的音乐创作。通过研究古典音乐,我学会了欣赏和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技巧,这为我在音乐创作上提供了灵感和启发。我开始尝试着创作一些古典风格的作品,尽管很难达到大师们的水平,但我依然能够从中感受到音乐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通过自己的创作,我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到作曲家在古典音乐作品中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和技巧。

最后,我意识到古典音乐的传承和发扬是我们每一个爱好者的责任。作为一门艺术,古典音乐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古典音乐的美妙。作为爱好者,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传播和推广古典音乐,例如举办音乐会、开设音乐课程等。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古典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总之,古典音乐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欣赏、解读、表达、创作和传承的体会。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古典音乐,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将这种美妙的艺术传递下去。古典声韵在今天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将延续下去,陪伴我们的人生旅程。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时尚和潮流,追求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然而,在这些追求中,很多人却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存在,忘记了我们的根与魂所在。作为一名年轻人,我认为,颂古典是需要重新被我们重视和探究的,下面,我将分享我对颂古典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古典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古典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在古代,人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于是便有了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形态,比如诗词、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等。这些文化不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且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个性和精神气质。因此,颂古典也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第二段:颂古典可以启迪人们的情操。

颂古典文化是一种高尚的文化,它可以启迪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古典文化是通过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它具有独特的美感和高雅的气质,可以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同时,颂古典也可以让人们逐渐培养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识,从而更加懂得欣赏和创造美。

第三段:颂古典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包容性。

古典文化是非常包容的,它可以融合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在其中发扬光大。颂古典,可以让人们更深刻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到文化的包容性和魅力。同时,在颂古典的过程中,人们也可以更加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也是古典文化所鼓励的。

第四段:颂古典是一个寻求内心平衡的过程。

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内心和精神世界。颂古典,是为了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平衡和慰藉,让自己更加充满能量和活力。同时,颂古典也可以让人们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帮助自己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态度。

第五段:颂古典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颂古典,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是一个五千年的文化古国,我们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沉淀。在现代社会,年轻人往往因为生活的节奏及文化观念的转变而产生隔离。然而,我们应该记住文化的重要性,我们的责任就在于传承和发扬好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文化基因。

总之,颂古典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的使命。古典文化作为我们的精神支柱、精神文化世界的光芒之一,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我们应该本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承的责任,加强对古典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共同弘扬和传承我们的文化精神。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七

舞蹈声韵是一种将声音与舞蹈结合的艺术形式。在这种舞蹈中,舞者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表情,将声音中的情感和意义传达给观众。舞蹈声韵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音乐感和舞蹈技巧,同时要能够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表情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近些年来,舞蹈声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了舞蹈创作的一种新形式。

我曾有幸亲身体验舞蹈声韵的美妙。在一场演出中,一位身着白色长裙的舞者翩然起舞。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声,她的身体舞动起来,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当音乐高亢时,她翻滚着,旋转着,仿佛在跳动的音符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而当音乐柔和时,她悄然地走出舞台,以极其细腻的动作和表情向观众传递一种深情。

舞蹈声韵给观众的感受,不仅仅是欣赏到了舞者的精湛技艺,更是从舞者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情感的传递。当舞者用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演绎出音乐所传递的忧愁、喜悦等情感时,观众也会在心中找到共鸣。当观众看到舞者表现出悲伤和痛苦时,他们也会在这份情感中流泪。舞蹈声韵将观众和舞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了共同感受情感的氛围。

对我个人来说,舞蹈声韵是一种极大的启发。在观看舞者们的演出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舞蹈是一门需要刻苦训练、全身心投入的艺术。舞者们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和修炼,才能将自己的情感和技艺融合在一起,将音乐所传递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观众。这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告诉我只有不断地努力和专注才能取得进步。

舞蹈声韵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舞者们的演出,舞蹈声韵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和启发。这不仅能够增加观众对舞蹈的接触和了解,也能够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舞蹈创作中。舞蹈声韵也能够帮助舞者们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从而引起社会上一些话题的关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舞蹈声韵是一种将声音与舞蹈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给观众带来了美妙的感受和情感的传递。通过观看舞者们的演出,我们能够体验到舞蹈声韵对观众和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舞蹈声韵也给了我们自身一种启发,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全身心投入才能取得进步。舞蹈声韵是一门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欣赏的艺术形式。

古典声韵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八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断地发生着改变。然而,无论是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文化遗产领域,我们都应该认真领会古代文化的魅力,颂扬它那永恒的精神内涵。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如何颂古典以及古典文化的价值。

第一段: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传承中华文化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而这也是颂古典的最先要义。中华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是独具特色的。想要有效地传承中华文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于文化创新鼓励、教育成就与宣传推广的有效实施。我们应该让这个文化拥有自己的声音,这将有助于我们有效地传承中华文化,让它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段:严谨的史学风范。

史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鼓励年轻一代学习古代文献、研究历史史料和遗物等,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留下的文化底蕴,发掘出更多关于古代文明的细节。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终将以史为鉴,这也是在颂古典过程中绝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重史学的严谨性,遵守历史事实、还原历史真相,做到尽可能地保证历史真实性,避免歪曲历史的风险。

第三段:传承古典文学。

传承古典文学也是颂古典的重要方面。古典文学代表了中华文化入世之早期的文化精神,从文化上讲是表现了一个民族包容与继承之美。因此,我们需要在古典文学的传承中为它注入新的力量,例如将一些与周围环境相关或者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写进文章,将古典文学更好地与当前社会联系起来,使它对于年轻一代有更好的吸引力,同时也让年轻一代能更好地领会它所代表的文化精神。

第四段:推广传承中华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是中华文化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有很多在逐渐消失。推广传承中华传统技艺可以让古代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鼓励年轻人去学习更多具有中华特色的传统技艺,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记录并传承它们。

第五段:结语。

通过对颂古典的各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传承中华文化、史学精神、传承古典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技艺都是颂古典必备的元素。它们共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奥内涵和广阔魅力,代表了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当我们认真地去颂扬古代文化时,古代文化的思想、理念、价值观等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也才能让古代文化在当代得到更好的发扬光大,持久绵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