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鲁迅心得体会总结 读鲁迅风波读后感(8篇)

  • 上传日期:2023-01-06 05:38:04 |
  • ZTFB |
  • 10页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风波鲁迅心得体会总结一

一、课前准备阶段

根据创新教育观的指导思想,在课前我借鉴了杜朗口中学的导学案来指导学生预习。这样既可以对整个课堂进行一种“宏观调控”,也可以避免学生没有做好预习准备工作,以致在短短一节课内无法完成相应学习目标。在课前我把学生的这份导学案收上来看,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认真地根据这份导学案完成预习,但也存在三个问题:一,网络查找答案,缺少个人见解;二,懒惰应付——有抄袭现象;三,学生还缺乏一种自主学习意识,更缺乏一种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表现在导学案中,在“字词积累”一栏,除了给出的重点字词外,我还留了一块空地标明“自主归纳补充”,但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写上几个。不过当我发现问题时,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也没有提醒学生来重视这堂公开课。这是课前的一个疏忽。

二、课堂互动环节

“借班上课”意味着课堂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由于考虑不足,我没让学生有一种上公开课的心理准备,以致学生课后反映“很紧张”;但作为老师,我也没有在课堂的前几分钟先舒缓学生的情绪,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而是直入教学主题,以致后面要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时,才发现教室有点“冷清”。以致出现了“包办课堂”的现象,更谈不上“创新”。总之学习目标达到了,但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未能让学生广泛参与课堂交流与讨论。

三、问题设计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时也跟老师的问题设计有关。比如,在这堂课上,我自认为,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问学生“如果这些人物出现在我们班级里,你会比较喜欢跟谁交朋友?为什么?”会比较符合学生的交友心理。而问学生“你如何理解人生是多滋味的,谁都不是天生的伯乐”则比较抽象,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四、作业设计

课后写作《这使我想起》,是想让学生从《选举风波》中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说说自己的成长滋味,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人生,就应该勇敢面对。这个作业的设置是比较理想的。但课后反思了一下,也许这个作业可以在课上先设计为“拓展延伸”式的问题讨论。先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类似经历与感受,形成一种共鸣,最后再反馈到写作上。这样子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也许,就课文内容而言《选举风波》是有限的,但就如何成功教学而言它则是说不尽的。通过这次的“借班上课”,我受益匪浅。 两年以来,我个人认为自己在教学基本功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若从现在的“创新教育

观”角度来讲,自己的教学方法却有待转变。通过这次的“教学创新比赛”,我深深地意识到,要有创新,首先就要在意识上转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直接影响结果。如果你还坚守在老传统中,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那么学生最后便会失去“飞”的能力。

接下来则是行动,即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供学生去讨论,从而在合作交流中激出知识的火花——

1、 让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自学

课堂目标的顺利完成取决于学生课前的预习准备。

老师根据学习目标预设导学案,或者先罗列出课堂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实际上是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从中也锻炼了他们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总结能力等。这个环节比课堂展示环节来得重要。

2、让学生在激发中思考

学习目标转化为问题要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以最终实现有所发现的预期结果。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的引导、点拨,使课堂活动始终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通过“追问”实现“有效学习”。在课堂上我始终做到:既不将知识和盘托出、全盘授予,也没有简单地设置学习目标用指令性的任务去驱动学生,而是努力将一定的教学内容问题化,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思索,从而实现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对文章主题的挖掘。

3、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有益信息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来谈谈自己最喜欢或最讨厌的小说中的人物。这样同学之间就可以互相启发,深化了对人物的认识,增强了主动探究的能力;大胆交流,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大家集思广益,形成了小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4、让学生在联想中感悟

本文题材符合学生这特定年龄的心理特点。本文作者想告诉读者的是“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当今中学生相对来说比较脆弱,总认为自己的路很不平坦,然后怨天尤人,通过本文的学习应该会有所认识。在课堂上就针对此设计作业《这使我想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遭遇,以产生与作者的共鸣,达到教学的目标。

5、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参与课堂

总之,在这次的教学比赛中,我感觉自己能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分析课文并理解课文。然而,在教学环节中,我还是有点越俎代疱,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时空让学生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再进行全班交流,因而这节课的互动体现还不够。

最新风波鲁迅心得体会总结二

同志们:

按照相关要求,今天我为大家讲一节廉政党课。我所讲的主题是“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主要讲四风方面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要充分意识到中央反腐力度持续增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制度笼子越扎越紧、党的纪律严于国法的决心不会变。

(一)我党反腐的相关历史背景

1.当今社会,腐败常常成为一些国家政权更替、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因其危害之巨而被成为“政治之癌”。凡致力于政局稳定、民族强盛、社会发展的国家和政府,均把消除这一“度瘤”、将其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视为追求的目标。

2.1998年政治风波后,党的威信、党的形象,乃至党的执政都受到比较严峻的挑战时,邓小平就曾反复向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体现出我们是真正反腐败,不是假的”,“要做几件让群众满意的事情,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更大胆地改革开放,另一个是抓紧惩治腐败。”

3.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制定一部《党内监督条例》。

4.2004年2月17日和18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继颁布实施。《监督条例》明确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以2004年为标志,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在战略上出现了“三个转向”,即:由被动防御为主转向主动进攻为主;由全力反腐为主转向制度反腐为主;由事后监督为主转向事前监督为主。

5.2007年5月,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正式印发,加大了对涉及权钱交易的违纪违法行为惩处力度。

6.2010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正式发布实施。《廉政准则》在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等8个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52个“不准”,规范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并充实完善了响应的实施与监督制度,是一部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的基础性法规。

7.2015年10月,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后的《条例》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把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中的纪律和要求,整合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去除与国家法律重复的内容,实现纪法分开;把政治纪律细化、具体化,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要求转化为纪律规范,体现作风建设最新成果,使党的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和全体党员的行为底线。

8.2015年《条例》印发后,党中央先后制定、修订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重要党内法规,党的十九大将党的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修改党章时充实完善了纪律建设相关内容。

9.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监察法除了对监察工作总则、职责、范围和管辖、权限、程序、法律责任等规定外,还明确了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中的督导地位,特别是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作了新的规定和调整。

10.2018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党的十八大以来,要根据新形势把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成果,新修订的《条例》就是以党规党纪形式固化下来。

(二)腐败现象剖析

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也要看到,腐败因子还在滋生并未绝迹,甚至有个别领导干部“甘于被围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思想意识这个内在因素出了问题。

如果领导干部的初心和公仆意识趋于淡薄,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倾向逐渐占领了他们的思想高地,意志不断受到蚕食、心理防线不断放松直至完全失守,就会形成以下7种极易导致腐败的错误心理,值得警惕!

1.享乐心理:在当下商业环境活跃开放的时代,“收入—消费”成为被商业环境塑造出来的个体生活方式。有充分的能力投身于消费活动,被标榜为“自我成就”“自我实现”乃至“个人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某些领导干部为了填补一己私欲,用公款开豪车、住别墅,生活奢靡。近年来在对贪腐案件的查处中,一些落马官员腐败行为的次数极少是只有一次的,往往是屡犯多次,这表明贪图享乐的欲望像是无底洞,欲壑难填的心理倾向会诱发一次比一次更为严重的腐败行为。

2.异化心理:经济学上用“寻租”来解释对稀缺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导致非生产性利益的产生。领导干部手中握有的公权力也是“稀缺资源”,它会吸引各方资本热切追逐,以谋求公权力为自身资本的增殖提供便利。在这一过程中,有些领导干部却产生了自我膨胀心理,这种心理与权力的异化有关。

一些领导干部身居高位、掌握权力的时间久了,就把资本对公权力的追逐当成了对个人的追捧,违背了公权力的本质,使权力发生异化。在这种异化心理的作用下,他们把“权由民所赋”抛在脑后,罔顾公仆意识,不以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心态对待和使用权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对待权力的错位心理。

3.失衡心理:有些领导干部在位时本来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但当与他人的对比中可能会产生失衡心理,认为自己身居高位,得到的物质财富却比身处机关之外的人少,由此滋生出一种被“剥夺”的感受,这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相对剥夺感”。出现相对剥夺感的官员没有把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看作人民公仆的荣誉和职责,反而因此产生埋怨、不满的心理。

4.投机心理:在反腐高压态势下,一些官员明知贪腐的严重后果却仍然顶风作案,很大程度都归因于其潜意识中的投机侥幸心理。投机侥幸心理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腐败成本的算计。腐败的成本涉及到两方面因素,一是腐败的检举揭发风险,二是腐败的道德损失风险。当腐败分子自认为能将这两方面成本降到最低时,腐败就极有可能发生。某些领导干部的投机侥幸心理占了上风,认为腐败的检举难度大,揭发力度小,就一再纵容自己的腐败行为。

5.服从心理:在体系严密的科层制中,拥有权威的上级往往可以对下级官员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上级的作风和作为对下级官员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某些地方出现的情节恶劣的“塌方式腐败”就是服从心理的良好诠释。甚至,在一些政治生态相对较差的地方或单位,下级官员易于产生一种群体趋同心态,他们将腐败行为的产生视为行政系统的常态,或是融入群体的必要手段,从而忘却了法律的威严和党纪党规的严肃,形成一种“上行下效”的趋同腐败态势。

6.责任扩散心理:“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某些大规模群体事件时,其他人的在场会分担每个个体的责任,使个体产生“罪不在己”的责任不明确心理。简而言之就是“法不责众”。

某些领导干部在周围有腐败行为发生时,更易发生腐败,他们认为不只是自己一人腐败,当东窗事发之时,法律无法将每一个干部都量刑定罪,这些领导干部就通过这种心理暗示来为自己的腐败行为开脱。

7.放松心理:出现这种心理的根源在于对党纪法规缺乏明确的认知,不清楚自己的行为边界。有些领导干部在一开始还能做到规规矩矩、谨言慎行,但遇到偶然机会收受小恩小惠却未被揭发时,便认为这些小节不属于贪污腐败的范围,或者认为这些“零碎钱”是自己应得的辛苦费,从而放松警惕。时间越长,“零碎钱”越敛越多,这些领导干部的心理接受能力就越大,心理防线反之越来越往后溃退,久之便不知不觉深陷于腐败的泥淖之中。

总之,“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干部群体廉洁从政要恪守“一念之诚”,即保持当初入党的初心,不以追求个人名利作为从政的内在驱动力。同时要保持“一念之纯”,即在成长为党政干部后,时刻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认真负责态度与纯正感情。惟其如此,才能从心理上筑起反腐的第一道高墙,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滋生。

对我们每个人自身来说,管好自己、身正影直,不贪不腐,是一件切实可行,且受益终身的事。下面,我给各位同志算算,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到底是受益还是吃亏这笔“账”。

算好政治账,不要自毁前程。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各项工作业绩和荣誉的取得,虽离不开个人的不懈努力,但都是组织精心培养的结果。如果把握不住自己,误入歧途,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葬送自己的政治生涯,多年辛勤努力瞬间灰飞烟灭、化为泡影,也给党和政府的威信带来严重损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倍加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注重加强政治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守“四个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自身的清正廉洁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在政治舞台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算好经济账,不要贪敛“不义”。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客观地讲,国家给予党员干部的工资、福利等各项待遇足以实现衣食无忧。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手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和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在种种“围猎”中被“拿下”,待东窗事发,束手就擒,后锒铛入狱,不仅合法收入、正常待遇会随之而去,非法所得也要全部“吐出来”,最后落个人财两空。因此,党员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常思贪欲之害,自觉约束自己,时刻警省自己,慎初、慎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一尘不染,永葆清白。

算好名誉账,不要身败名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的拼搏奋斗十几年甚至数十年,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赢得了荣誉,获得了尊重,自己也有一些成就感。如果不思珍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不但给组织抹黑,自己也毁了名声。因此,要时刻想到名誉是人格魅力,就是用生命也无法挽回,一旦失去人格,就很难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所以要像对待生命一样珍惜名誉,视名节大如天,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算好亲友账,不要众叛亲离。家庭是事业的基础,也是完整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都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丈夫或妻子,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家。一旦违法乱纪走上犯罪道路,迟早会失去人身自由,家里也就塌了天,失去“顶梁柱”。不仅众多亲人坠入痛苦深渊,也给朋友带来精神上的巨大伤害。因此,党员干部要算好“家庭账”,本着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公事与私事的关系,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为官,促使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把群众的敬佩、下属的爱戴及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支持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的动力,激励自己廉洁从政。

算好健康账,不要心力交瘁。常言道:人生在世,身心快乐十分重要。健康是立身之本,心胸坦荡,无私奉献,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必能心旷神怡,身强体健。如贪赃枉法,必提心吊胆,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山大”,饭不香,觉不稳,节奏紊乱,“超载”度日,久而久之,由心而身,一起垮掉。因此,要始终心存敬畏,把党章党规记挂于心、践于点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廉为官、问心无愧,心胸坦荡、阳光做人,气定神闲、心静身安,积好“本钱”、服务人民,确保自己的事业、人生永远是一片艳阳天。

在反腐高压态势下,心存侥幸、我行我素,甚至顶风违纪,最终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广大党员干部都应从这些典型案件中汲取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自觉抵御各种诱惑,算好“五笔账”,走好人生路。

陈毅同志曾经讲过一段话,“一个空军飞行员,如果开不好飞机,那总不好吧;然而,飞机开得好,开过敌人那边去,反过来打自己的同志,那就更糟了。”这话告诉我们,无才固然不好,无德就更不行,才高而德缺是灾难。那么怎样才能加强自身的官德修养呢,我想,主要是做到“五个谨慎从事”。

(一)慎始。就是要迈好人生第一步。《左传》说:“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就慎重小心,才能走得远,走得好。慎始,顾名思义,不论工作、学习、做事、创业,都要小心翼翼地开始,循规蹈矩地推进,开一个好头,然后形成习惯,坚持下去。在作风的培养上,也是如此,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苟且放纵,不向消极丑恶妥协。看看那些身陷囹圄的贪官,都是一开始没有把握好自己,吃了不该吃的饭,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拿了不该拿的红包,结果一路滑了下去,最后堕入深渊,万劫不复。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慎始,是走下坡路的起点,把握好了开头,则奠定了善终的基础。

(二)慎独。在独处中谨慎不苟,是古人特别看重的道德修养方法,是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礼记·大学》云:“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说的是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从事,不越雷池,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大庭广众之下,面对众目睽睽,人人都会遵纪守法,谨慎行事,这叫“慎众”,要做到不难。难的是,一个人独处时,还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地小心谨慎,规规矩矩,做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大学》说:“小人闲居为不善。”虽然“慎独”不易,但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有坚定不移的信仰、信念,有是非分明的荣辱感、羞耻心,有不肯苟且的决心和毅力,有管住自己的自制力,就能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作风优良,品行高尚,让党和人民放心。

(三)慎微。意为认真重视和正确处置细小的事情。表现在作风养成上,就要做到三点:一要认清慎微的意义。古人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慎微的重要性、必要性,而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领导干部因小节不慎而导致大节翻船的沉痛教训。二要防微杜渐,努力做到慎微。刘备有一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其实就是做到慎微的基本方法。对于小毛病、小陋习、小错误,固然不必大惊小怪,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坚决改正,自觉抵制不良作风与贪腐文化的侵蚀,免得“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恶”将来发展成“大恶”。再就是胸怀做大事的志向,着手从小事做起,耐心、细心加恒心,一点一滴做好本职工作,从细微之处培养优良作风。这样,就会积小胜为大胜,为实现强军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慎好。嗜好之心,人皆有之。一个人有点爱好是正常的,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是,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不能过度放纵,而应与官德的修养联系起来,对有利于官德修养的就保持,不利于官德修养的就放弃,介于有利与不利之间的就节制。如果对自己的爱好不节制,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成为不法分子服饰领导干部的缺口。赖昌星有一句话:“不怕什么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就怕领导干部没有兴趣爱好”,厦门远华走私案,涉及大小官员的堕落,正是被赖昌星从这些人身上的爱好打开缺口的。

(五)慎友。《论语》中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为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表里不一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朋友交往要注意把握分寸,党员干部交友必须讲原则。不要把个人交往与行使公权混在一起,感情用事。少数党员干部在交友中不善于把握分寸,讲关系、不讲原则,讲交情、不讲纪律,讲老乡、不讲法度,甚至在“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面前,丧失党性原则,突破应当坚守的道德和法律底线。做合格党员,要“慎友择交””,做到交友有数、交友有度,多交一些益友、诤友、基层群众朋友,做到见贤思齐、择善而交、择益而交。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基本方针。反腐败是关系执政基础和人心向背的重大问题,只会越抓越紧,丝毫不会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发出了“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号召,提出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句句斩钉截铁、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直抵人心,让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起了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必胜信心。

(一)强学习,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一要强化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精神境界和政治素质,自觉用党规政纪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二要强化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学习现代金融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国际经济知识、法律法规和现代管理知识等,力求成为行家里手,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三要强化履职素质,努力提高实践能力。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按照既定的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各项工作。

(二)提高认识,严格执行规定管住小节。少数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往往都是以生活上的小节开始的。所以说,小节不小,“毛毛细雨湿衣裳”,不抓小节就会毁掉大节。一些党员干部由小节问题演变,走向大节上的失衡、失规、失纪、失法,这往往是一个不清醒、不自觉的过程,是缺乏忧患意识、自警意识所致,他们被身边形形色色的名、利、财、色等细菌侵袭,直到在各种诱惑之下失去理想、信念、斗志、党性、原则。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认识到放纵小节的危害性,理智地管住自己的小节,严格执行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做到防微杜渐,竖不攀,横不比,扎扎实实管好自己。

(三)淡泊名利,正确看待并具有满足感。党员干部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让心灵超脱一些。我们党一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干部应该有更高的觉悟和追求,以豁达的精神和超然的态度对待名利,用高尚的品德和境界约束自己的名利之心,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想想那些英雄先烈,比比那些先进模范人物,看看那些生活困难的群众,我们应该为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感到满足。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作风养成和能力建设,真正做到在名利上和待遇上不计较、不攀比、不失衡,倍加严于律己,多动手,不伸手,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身正”才能“垂范”,要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敬畏之心对“权”,以淡泊之心对“位”,以律己之心对“利”,扛得住艰苦,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

同志们,“贪”字和“贫”字只有一点之差,“婪”字和“焚”字只有一步之遥。关于廉洁和做官的道理,是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实践来回答的,希望大家都倍加珍惜这个新时代,倍加珍惜工作岗位,激情干事、干净干事,不辱使命、无愧人生。

谢谢!

最新风波鲁迅心得体会总结三

《选举风波》是说不尽的,尽管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学生是在赏析着其中的精华,但学生认识的只是冰山一角。反复审视着本节课的视频,内心也总有一点儿找不着感觉。

本课为了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主线,我努力“删繁就简,避熟就新”,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使学生学得乐,学得深。可是教学的过程当中,却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本课是有关中学生生活的文章,本想学生一定喜欢学习这样的课文,因为课文里的人物、事例同他们都非常的相似,应该是他们感兴趣的、想了解的,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何抓住这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阅读,把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被课文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这是我设计本节课的初衷。

虽然本节课有点遗憾,但还是有所感受的:

1、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前后桌),选择最喜欢或最讨厌的小说中的人物并谈谈理由(提示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用课文相关的叙述的句子来谈谈),读一读,论一论。这样同学之间就可以互相启发,深化了对人物的认识,增强了主动探究的能力;大胆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大家集思广益,形成了小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让学生在创作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而后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遭受过的挫折和困难,及自己当时的心理,并试着用几句话表达自己学习这一课以后的感受或感悟。”则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个人生活又都不一样,这时就没太大的必要合作交流了,当然要给一定的时间考虑。学生有思想的欲望,并且能够思考,善于思考。他们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灌装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有些学生虽然谈得不是那么的完整,但他们已经把心理话说出来了,此时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至关重要,而此时我就对学生的表达给予进一步的完整的复述了一遍。

2、让学生在激发中思考

在教学当中运用开放式的问题,开放式的点拔,以至开放式的评价结果。开放,可以使学生拥有一个选择的空间。一定的学习目标转化为问题要通过创设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以最终实现有所发现的预期结果。在多变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行为的引导、点拨,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使课堂活动始终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通过“追问”实现“有效学习”。在课堂上我始终做到:既不将知识和盘托出、全盘授予,也没有简单地设置学习目标用指令性的任务去驱动学生,而是努力将一定的教学内容问题化,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思索,从而实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复述、人物形象的分析、生活内容的联系等环环相扣,使学生始终在思考当中。

3、让学生在联系中感悟

布卢姆说得好: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都不是从零开始的,也不应从零开始,作者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情感,总能唤起学生在生活中的似曾相识之感。本篇课文正是这种似曾相识,仅靠一个课时在教室这样狭小空间的阅读教学,是无法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的。只有生活才是语文学习永远取之不竭的源泉。本文作者想告诉读者的是“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不总是晴空万里,不总是一帆风顺,但不管头顶的是怎样的天空,面临的是怎样的航程,你都要勇敢地往前走!当今的中学生也总是认为自己的路很不平坦,然后怨天尤人,通过本文的学习应该会有所认识。在课堂上就针对此设计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遭遇,以产生与作者的共鸣,达到教学的目标。而这一环节同学也都能畅所欲言,基本上已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补充对课文的理解。

我感觉自己能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组织教学,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师生互动效果较好,但是老师还是有点越俎代疱,放得不够开,如:没有提供足够的时空,扩大学生参与的面,让学生在同桌或小组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再进行全班交流,因而这节课生生互动体现还不够。

最新风波鲁迅心得体会总结四

 同志们:

按照相关要求,今天我为大家讲一节廉政党课。我所讲的主题是“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主要讲四风方面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要充分意识到中央反腐力度持续增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制度笼子越扎越紧、党的纪律严于国法的决心不会变。

1.当今社会,腐败常常成为一些国家政权更替、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因其危害之巨而被成为“政治之癌”。凡致力于政局稳定、民族强盛、社会发展的国家和政府,均把消除这一“度瘤”、将其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视为追求的目标。

2.1998年政治风波后,党的威信、党的形象,乃至党的执政都受到比较严峻的挑战时,邓小平就曾反复向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体现出我们是真正反腐败,不是假的”,“要做几件让群众满意的事情,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更大胆地改革开放,另一个是抓紧惩治腐败。”

3.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制定一部《党内监督条例》。

4.2004年2月17日和18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继颁布实施。《监督条例》明确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以2004年为标志,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在战略上出现了“三个转向”,即:由被动防御为主转向主动进攻为主;由全力反腐为主转向制度反腐为主;由事后监督为主转向事前监督为主。

5.2007年5月,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正式印发,加大了对涉及权钱交易的违纪违法行为惩处力度。

6.2010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正式发布实施。《廉政准则》在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等8个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52个“不准”,规范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并充实完善了响应的实施与监督制度,是一部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的基础性法规。

7.2015年10月,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后的《条例》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把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中的纪律和要求,整合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去除与国家法律重复的内容,实现纪法分开;把政治纪律细化、具体化,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要求转化为纪律规范,体现作风建设最新成果,使党的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和全体党员的行为底线。

8.2015年《条例》印发后,党中央先后制定、修订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重要党内法规,党的十九大将党的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修改党章时充实完善了纪律建设相关内容。

9.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监察法除了对监察工作总则、职责、范围和管辖、权限、程序、法律责任等规定外,还明确了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中的督导地位,特别是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作了新的规定和调整。

10.2018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党的十八大以来,要根据新形势把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成果,新修订的《条例》就是以党规党纪形式固化下来。

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也要看到,腐败因子还在滋生并未绝迹,甚至有个别领导干部“甘于被围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思想意识这个内在因素出了问题。

如果领导干部的初心和公仆意识趋于淡薄,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倾向逐渐占领了他们的思想高地,意志不断受到蚕食、心理防线不断放松直至完全失守,就会形成以下7种极易导致腐败的错误心理,值得警惕!

1.享乐心理:在当下商业环境活跃开放的时代,“收入—消费”成为被商业环境塑造出来的个体生活方式。有充分的能力投身于消费活动,被标榜为“自我成就”“自我实现”乃至“个人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某些领导干部为了填补一己私欲,用公款开豪车、住别墅,生活奢靡。近年来在对贪腐案件的查处中,一些落马官员腐败行为的次数极少是只有一次的,往往是屡犯多次,这表明贪图享乐的欲望像是无底洞,欲壑难填的心理倾向会诱发一次比一次更为严重的腐败行为。

2.异化心理:经济学上用“寻租”来解释对稀缺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导致非生产性利益的产生。领导干部手中握有的公权力也是“稀缺资源”,它会吸引各方资本热切追逐,以谋求公权力为自身资本的增殖提供便利。在这一过程中,有些领导干部却产生了自我膨胀心理,这种心理与权力的异化有关。

一些领导干部身居高位、掌握权力的时间久了,就把资本对公权力的追逐当成了对个人的追捧,违背了公权力的本质,使权力发生异化。在这种异化心理的作用下,他们把“权由民所赋”抛在脑后,罔顾公仆意识,不以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心态对待和使用权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对待权力的错位心理。

3.失衡心理:有些领导干部在位时本来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但当与他人的对比中可能会产生失衡心理,认为自己身居高位,得到的物质财富却比身处机关之外的人少,由此滋生出一种被“剥夺”的感受,这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相对剥夺感”。出现相对剥夺感的官员没有把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看作人民公仆的荣誉和职责,反而因此产生埋怨、不满的心理。

4.投机心理:在反腐高压态势下,一些官员明知贪腐的严重后果却仍然顶风作案,很大程度都归因于其潜意识中的投机侥幸心理。投机侥幸心理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腐败成本的算计。腐败的成本涉及到两方面因素,一是腐败的检举揭发风险,二是腐败的道德损失风险。当腐败分子自认为能将这两方面成本降到最低时,腐败就极有可能发生。某些领导干部的投机侥幸心理占了上风,认为腐败的检举难度大,揭发力度小,就一再纵容自己的腐败行为。

5.服从心理:在体系严密的科层制中,拥有权威的上级往往可以对下级官员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上级的作风和作为对下级官员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某些地方出现的情节恶劣的“塌方式腐败”就是服从心理的良好诠释。甚至,在一些政治生态相对较差的地方或单位,下级官员易于产生一种群体趋同心态,他们将腐败行为的产生视为行政系统的常态,或是融入群体的必要手段,从而忘却了法律的威严和党纪党规的严肃,形成一种“上行下效”的趋同腐败态势。

6.责任扩散心理:“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某些大规模群体事件时,其他人的在场会分担每个个体的责任,使个体产生“罪不在己”的责任不明确心理。简而言之就是“法不责众”。

某些领导干部在周围有腐败行为发生时,更易发生腐败,他们认为不只是自己一人腐败,当东窗事发之时,法律无法将每一个干部都量刑定罪,这些领导干部就通过这种心理暗示来为自己的腐败行为开脱。

7.放松心理:出现这种心理的根源在于对党纪法规缺乏明确的认知,不清楚自己的行为边界。有些领导干部在一开始还能做到规规矩矩、谨言慎行,但遇到偶然机会收受小恩小惠却未被揭发时,便认为这些小节不属于贪污腐败的范围,或者认为这些“零碎钱”是自己应得的辛苦费,从而放松警惕。时间越长,“零碎钱”越敛越多,这些领导干部的心理接受能力就越大,心理防线反之越来越往后溃退,久之便不知不觉深陷于腐败的泥淖之中。

总之,“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干部群体廉洁从政要恪守“一念之诚”,即保持当初入党的初心,不以追求个人名利作为从政的内在驱动力。同时要保持“一念之纯”,即在成长为党政干部后,时刻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认真负责态度与纯正感情。惟其如此,才能从心理上筑起反腐的第一道高墙,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滋生。

对我们每个人自身来说,管好自己、身正影直,不贪不腐,是一件切实可行,且受益终身的事。下面,我给各位同志算算,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到底是受益还是吃亏这笔“账”。

算好政治账,不要自毁前程。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各项工作业绩和荣誉的取得,虽离不开个人的不懈努力,但都是组织精心培养的结果。如果把握不住自己,误入歧途,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葬送自己的政治生涯,多年辛勤努力瞬间灰飞烟灭、化为泡影,也给党和政府的威信带来严重损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倍加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注重加强政治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守“四个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自身的清正廉洁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在政治舞台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算好经济账,不要贪敛“不义”。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客观地讲,国家给予党员干部的工资、福利等各项待遇足以实现衣食无忧。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手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和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在种种“围猎”中被“拿下”,待东窗事发,束手就擒,后锒铛入狱,不仅合法收入、正常待遇会随之而去,非法所得也要全部“吐出来”,最后落个人财两空。因此,党员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常思贪欲之害,自觉约束自己,时刻警省自己,慎初、慎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一尘不染,永葆清白。

算好名誉账,不要身败名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的拼搏奋斗十几年甚至数十年,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赢得了荣誉,获得了尊重,自己也有一些成就感。如果不思珍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不但给组织抹黑,自己也毁了名声。因此,要时刻想到名誉是人格魅力,就是用生命也无法挽回,一旦失去人格,就很难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所以要像对待生命一样珍惜名誉,视名节大如天,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算好亲友账,不要众叛亲离。家庭是事业的基础,也是完整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都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丈夫或妻子,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家。一旦违法乱纪走上犯罪道路,迟早会失去人身自由,家里也就塌了天,失去“顶梁柱”。不仅众多亲人坠入痛苦深渊,也给朋友带来精神上的巨大伤害。因此,党员干部要算好“家庭账”,本着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公事与私事的关系,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为官,促使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把群众的敬佩、下属的爱戴及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支持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的动力,激励自己廉洁从政。

算好健康账,不要心力交瘁。常言道:人生在世,身心快乐十分重要。健康是立身之本,心胸坦荡,无私奉献,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必能心旷神怡,身强体健。如贪赃枉法,必提心吊胆,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山大”,饭不香,觉不稳,节奏紊乱,“超载”度日,久而久之,由心而身,一起垮掉。因此,要始终心存敬畏,把党章党规记挂于心、践于点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廉为官、问心无愧,心胸坦荡、阳光做人,气定神闲、心静身安,积好“本钱”、服务人民,确保自己的事业、人生永远是一片艳阳天。

在反腐高压态势下,心存侥幸、我行我素,甚至顶风违纪,最终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广大党员干部都应从这些典型案件中汲取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自觉抵御各种诱惑,算好“五笔账”,走好人生路。

陈毅同志曾经讲过一段话,“一个空军飞行员,如果开不好飞机,那总不好吧;然而,飞机开得好,开过敌人那边去,反过来打自己的同志,那就更糟了。”这话告诉我们,无才固然不好,无德就更不行,才高而德缺是灾难。那么怎样才能加强自身的官德修养呢,我想,主要是做到“五个谨慎从事”。

(一)慎始。就是要迈好人生第一步。《左传》说:“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就慎重小心,才能走得远,走得好。慎始,顾名思义,不论工作、学习、做事、创业,都要小心翼翼地开始,循规蹈矩地推进,开一个好头,然后形成习惯,坚持下去。在作风的培养上,也是如此,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苟且放纵,不向消极丑恶妥协。看看那些身陷囹圄的贪官,都是一开始没有把握好自己,吃了不该吃的饭,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拿了不该拿的红包,结果一路滑了下去,最后堕入深渊,万劫不复。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慎始,是走下坡路的起点,把握好了开头,则奠定了善终的基础。

(二)慎独。在独处中谨慎不苟,是古人特别看重的道德修养方法,是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礼记·大学》云:“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说的是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从事,不越雷池,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大庭广众之下,面对众目睽睽,人人都会遵纪守法,谨慎行事,这叫“慎众”,要做到不难。难的是,一个人独处时,还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地小心谨慎,规规矩矩,做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大学》说:“小人闲居为不善。”虽然“慎独”不易,但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有坚定不移的信仰、信念,有是非分明的荣辱感、羞耻心,有不肯苟且的决心和毅力,有管住自己的自制力,就能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作风优良,品行高尚,让党和人民放心。

(三)慎微。意为认真重视和正确处置细小的事情。表现在作风养成上,就要做到三点:一要认清慎微的意义。古人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慎微的重要性、必要性,而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领导干部因小节不慎而导致大节翻船的沉痛教训。二要防微杜渐,努力做到慎微。刘备有一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其实就是做到慎微的基本方法。对于小毛病、小陋习、小错误,固然不必大惊小怪,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坚决改正,自觉抵制不良作风与贪腐文化的侵蚀,免得“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恶”将来发展成“大恶”。再就是胸怀做大事的志向,着手从小事做起,耐心、细心加恒心,一点一滴做好本职工作,从细微之处培养优良作风。这样,就会积小胜为大胜,为实现强军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慎好。嗜好之心,人皆有之。一个人有点爱好是正常的,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是,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不能过度放纵,而应与官德的修养联系起来,对有利于官德修养的就保持,不利于官德修养的就放弃,介于有利与不利之间的就节制。如果对自己的爱好不节制,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成为不法分子服饰领导干部的缺口。赖昌星有一句话:“不怕什么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就怕领导干部没有兴趣爱好”,厦门远华走私案,涉及大小官员的堕落,正是被赖昌星从这些人身上的爱好打开缺口的。

(五)慎友。《论语》中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为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表里不一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朋友交往要注意把握分寸,党员干部交友必须讲原则。不要把个人交往与行使公权混在一起,感情用事。少数党员干部在交友中不善于把握分寸,讲关系、不讲原则,讲交情、不讲纪律,讲老乡、不讲法度,甚至在“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面前,丧失党性原则,突破应当坚守的道德和法律底线。做合格党员,要“慎友择交””,做到交友有数、交友有度,多交一些益友、诤友、基层群众朋友,做到见贤思齐、择善而交、择益而交。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基本方针。反腐败是关系执政基础和人心向背的重大问题,只会越抓越紧,丝毫不会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发出了“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号召,提出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句句斩钉截铁、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直抵人心,让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起了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必胜信心。

一要强化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精神境界和政治素质,自觉用党规政纪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二要强化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学习现代金融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国际经济知识、法律法规和现代管理知识等,力求成为行家里手,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三要强化履职素质,努力提高实践能力。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按照既定的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各项工作。

少数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往往都是以生活上的小节开始的。所以说,小节不小,“毛毛细雨湿衣裳”,不抓小节就会毁掉大节。一些党员干部由小节问题演变,走向大节上的失衡、失规、失纪、失法,这往往是一个不清醒、不自觉的过程,是缺乏忧患意识、自警意识所致,他们被身边形形色色的名、利、财、色等细菌侵袭,直到在各种诱惑之下失去理想、信念、斗志、党性、原则。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认识到放纵小节的危害性,理智地管住自己的小节,严格执行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做到防微杜渐,竖不攀,横不比,扎扎实实管好自己。

党员干部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让心灵超脱一些。我们党一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干部应该有更高的觉悟和追求,以豁达的精神和超然的态度对待名利,用高尚的品德和境界约束自己的名利之心,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想想那些英雄先烈,比比那些先进模范人物,看看那些生活困难的群众,我们应该为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感到满足。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作风养成和能力建设,真正做到在名利上和待遇上不计较、不攀比、不失衡,倍加严于律己,多动手,不伸手,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身正”才能“垂范”,要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敬畏之心对“权”,以淡泊之心对“位”,以律己之心对“利”,扛得住艰苦,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

同志们,“贪”字和“贫”字只有一点之差,“婪”字和“焚”字只有一步之遥。关于廉洁和做官的道理,是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实践来回答的,希望大家都倍加珍惜这个新时代,倍加珍惜工作岗位,激情干事、干净干事,不辱使命、无愧人生。

最新风波鲁迅心得体会总结五

1、雨顺风调,雨丝风片,雨宿风餐,雨蓑风笠,雨卧风餐

2、扯顺风旗,叱嗟风云,叱咤风云,春风风人,踔厉风发

3、口角风情,雷动风行,雷厉风飞,雷厉风行,雷令风行

4、日丽风和,日丽风清,日暖风和,日暖风恬,日炙风吹

5、阵马风樯,止谈风月,栉沐风雨,日和风暖,际会风云

6、大家风范,大杀风景,大煞风景,大煞风趣,砥砺风节

7、仆仆风尘,骑驴风雪中,饶有风趣,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8、言论风生,一代风流,一帆风顺,一路风尘,一路风清

9、谈吐风生,谈笑风生,谈议风生,铁窗风味,听见风就是雨

10、别有风趣,别有风味,草靡风行,草偃风从,草偃风行

11、雨栋风帘,雨巾风帽,雨霾风障,雨沐风餐,雨散风流

12、八方风雨,霸王风月,饱经风霜,饱经风雨,弊绝风清

13、满座风生,名士风流,翩翩风度,平地风波,平地风雷

14、对床风雨,雪虐风饕,雪月风花,放诞风流,肺石风清

15、颐指风使,旖旎风光,议论风发,议论风生,意气风发

16、烟花风月,时殊风异,水佩风裳,水宿风餐,谈论风生

17、林下风度,林下风范,林下风气,林下风韵,林下风致

18、虎啸风生,宦海风波,急惊风撞,着慢郎中,急如风火

19、沦落风尘,论辩风生,论议风生,满城风雨,满坐风生

20、日炙风筛,儒雅风流,诗酒风流,石火风灯,石火风烛

21、月露风云,云淡风轻,云龙风虎,云散风流,云涌风飞

22、电掣风驰,电照风行,跌宕风流,跌荡风流,断线风筝

23、风言风语,附庸风雅,骨化风成,鹤唳风声,弘奖风流

24、雨僽风僝,渊涌风厉,月白风清,月黑风高,月朗风清

25、蔚成风气,文采风流,无边风月,雾鬓风鬟,想望风采

26、流落风尘,流言风语,龙虎风云,露餐风宿,露宿风餐

27、咏嘲风月,有伤风化,雨鬓风鬟,雨僝风僽,雨打风吹

28、际遇风云,见事风生,惊才风逸,久经风霜,久历风尘

29、想望风褱,潇洒风流,笑傲风月,啸傲风月,啸吒风云

最新风波鲁迅心得体会总结六

1、雨顺风调,雨丝风片,雨宿风餐,雨蓑风笠,雨卧风餐

2、扯顺风旗,叱嗟风云,叱咤风云,春风风人,踔厉风发

3、口角风情,雷动风行,雷厉风飞,雷厉风行,雷令风行

4、日丽风和,日丽风清,日暖风和,日暖风恬,日炙风吹

5、阵马风樯,止谈风月,栉沐风雨,日和风暖,际会风云

6、大家风范,大杀风景,大煞风景,大煞风趣,砥砺风节

7、仆仆风尘,骑驴风雪中,饶有风趣,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8、言论风生,一代风流,一帆风顺,一路风尘,一路风清

9、谈吐风生,谈笑风生,谈议风生,铁窗风味,听见风就是雨

10、别有风趣,别有风味,草靡风行,草偃风从,草偃风行

11、雨栋风帘,雨巾风帽,雨霾风障,雨沐风餐,雨散风流

12、八方风雨,霸王风月,饱经风霜,饱经风雨,弊绝风清

13、满座风生,名士风流,翩翩风度,平地风波,平地风雷

14、对床风雨,耳边风,耳旁风,放诞风流,肺石风清

15、颐指风使,旖旎风光,议论风发,议论风生,意气风发

16、石尤风,时殊风异,水佩风裳,水宿风餐,谈论风生

17、林下风度,林下风范,林下风气,林下风韵,林下风致

18、虎啸风生,宦海风波,急惊风撞着慢郎中,急如风火

19、沦落风尘,论辩风生,论议风生,满城风雨,满坐风生

20、日炙风筛,儒雅风流,诗酒风流,石火风灯,石火风烛

21、月露风云,云淡风轻,云龙风虎,云散风流,云涌风飞

22、电掣风驰,电照风行,跌宕风流,跌荡风流,断线风筝

23、风言风语,附庸风雅,骨化风成,鹤唳风声,弘奖风流

24、雨僽风僝,渊涌风厉,月白风清,月黑风高,月朗风清

25、蔚成风气,文采风流,无边风月,雾鬓风鬟,想望风采

26、流落风尘,流言风语,龙虎风云,露餐风宿,露宿风餐

27、咏嘲风月,有伤风化,雨鬓风鬟,雨僝风僽,雨打风吹

28、际遇风云,见事风生,惊才风逸,久经风霜,久历风尘

29、想望风褱,潇洒风流,笑傲风月,啸傲风月,啸吒风云

30、啸咤风云,雪虐风饕,雪月风花,迅雷风烈,烟花风月

最新风波鲁迅心得体会总结七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定风波》。

下面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这三个维度来分享我的教学设想。

《定风波》选自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的词作,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一件小事儿,传达出作者豁达、乐观的精神,奇妙的感觉跃然纸上,洒脱的人生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宋词,在诵读中丰富学生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计算机应用水平较强,可轻松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但他们自我意识强,深层次理解文学作品内涵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需要将诵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合作探究,体会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朗读诗词,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感受作品旷达的意境,体会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所以说,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是感受作品旷达的意境,体会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苏联教育家指出: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听音频);朗读法(指名读、分组读);合作探究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将创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导入环节我采用的是温故知新法,以接龙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苏轼的诗词。学生会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苏轼的一首诗词,看看这首诗词苏轼又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这时板书:定风波—苏轼。这样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对诗词的回顾,产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初步营造较为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播放伴乐,进行有感情地范读;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让学生谈感受,“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能够在大声诵读中,感受作者的积极与乐观。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对诗歌有整体的把握,为后面环节做铺垫。

(三)深入研读

接下来我将引领学生沿着品读、体会、探究、思索的思路进一步解析课文。

1.学生自读小序,我会设置这样的问题:从小序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能够知道小序中写了作者遇雨的小事,时间—三月七日,地点—沙湖道中,人物:拿着雨具的仆人和苏轼。

2.接着,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我出示写作背景。《定风波》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三年所作。

3.然后通过品析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苏轼积极、旷达的人生态度的?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时书写板书:旷达。

讨论之后请小组代表来进行分享交流,同学们能够找到相应的语句:

①“沙道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我会顺势提问:作者和同行人遭遇了怎样的雨呢?明确:“同行皆狼狈”“穿林打叶声”能感受到雨很大。

②“莫听”“何妨”这两个词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乐观,途中遇雨,作者仍安然处之,“我行我素”。顺势书写板书:莫听,何妨。

③“竹杖芒鞋轻胜马。”穿着草鞋、杵着拐杖在大雨中行走,仍比骑马觉得轻松。并不是作者身轻,而是心轻,体现了作者超然外物的精神。书写板书:轻。

④“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雨过天晴,回去吧,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4.最后,我会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从表现手法上鉴赏诗歌。“看来同学们都已经体会到作者的旷达的人生态度,同桌交流: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呢?”

得出诗词中运用了“双关”和“以小见大”的手法。“双关”——“风雨”指的是途中所遇到的风雨,也是人生当中遇到的挫折。“以小见大”:一件小事却传达出独到的人生感悟。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这一学科延伸到其他学科,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手绘苏轼遇雨的情景,进行展示,感受作品旷达的意境,体会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小结为全班齐读诗词,结束课堂。作业为背诵诗歌;完成手绘图,下节课分享。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

最新风波鲁迅心得体会总结八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定风波》。

下面,我将会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定风波》选自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本篇课文是一首宋词,作者苏轼通过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通过路上遇雨这一件小事,展现了其乐观、旷达,超脱、释然的心境。当从字词句意出发,结合意境,反复吟咏,体会旷达、乐观面对人生风雨的人生哲理。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本文是一首宋词,因而重心在诵读上。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以及新大纲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结合知识储备,反复朗读,理解作品的内容与意境。

3、把握词中作者的豁达胸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风雨。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教师若在处理教材上面面俱到,则会显得浅而乱,所以有相对明确的教学重点就尤为重要。我的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内容,体会意境,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词人淡定洒脱的形象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导入新课

导入应该简洁,既要贴近学生,又要贴近文本,所以我采用的导入是通过回顾苏轼的诗句来导入:“十年生死两茫茫”,他是执着专情的丈夫,“老发聊发少年狂”,他是意气风发的猎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是思乡思亲的游子。那他是谁呢?他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苏轼。面对遭遇的狂风骤雨,他又展现出怎样的人生态度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定风波》。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让其在听教师范读后,出声诵读课文,同时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其次,我会引导学生根据ppt展示,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然遭遇风雨。然后让全班学生读序,结合注释理解序的内容与作用。综合学生回答得出:序交代了词的主要内容,即诗人和朋友沙湖道中遇雨的情景和写作缘由。

接着,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本中难以理解的词句。比如:“定风波”是词牌名,“已而是”不一会儿的意思,“芒鞋”是指草鞋,“吟啸”是吟咏长啸的含义。

最后,让学生听课文音频,并顺势提问:词分为上下两片,每片写的是什么内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归纳出上片写雨中情景和感受,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景象和感受。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首先我会让学生大声朗读上片,小组合作探究出重点词的含义与表达效果。明确:上片“穿林打叶声”是指风吹雨落声,这是当时天气。“莫听”是不要听,苏轼对同行人的劝告。“何妨”:不妨,二字突出了表现了词人此时从容淡定的神情,任风雨袭来。“吟啸徐行”:体现苏轼在风雨中的洒脱、从容、闲适。“竹杖芒鞋”,这是当时的装扮,比“马”还要轻,是一种轻松的心态。“任”:任凭,体现出诗人面对自然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的超然情怀。

接着让学生齐读下片,再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重点词的含义与表达效果。由小组代表展示重点探讨结果:“斜照”突出雨过天晴。“无风雨”“无晴”这是作者的心理感受,是超然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对全词中重点的地方梳理之后,小组讨论“从词的下片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经过讨论之后,由学生代表发言,得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的结论。

最后组织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本词,之后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本词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在综合学生发言之后得出以小见大的手法,以平常生活中的旅途遇雨这一件小事,写出了面对人生困境路途中的风雨和被贬失意的人生风雨的洒脱与旷达。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组织朗读比赛,由小组各派一个代表,由学生做评委,比一比谁读得更好,注意字音、停顿、重音、情感等。

(五)小结作业

我会总结如下:本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谈及人生的哲理,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最后我的作业为:搜集关于苏轼的事迹,下课同学们互相交流分享。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