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白读书心得体会和感想(大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18:50:02 |
  • ZTFB |
  • 14页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梳理自己的思路,更好地理清思维。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要注意结构和层次,将自己的思路清晰地呈现给读者。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李白读书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

《论语》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是人类语言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古代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多少年来文化知识的沉淀,这些充满智慧、魅力的妙语将让我们现在都受益匪浅。

读完《论语》,它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智慧。其中讲了很多关于孝敬、仁义、礼记、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这里我着重拜读了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这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方法的几则中,我们要时常复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学习与思考二者必须结合起来,不可顾此失彼。光思不学,会变成空想、妄想;光学不思,又会成为书呆子。在学习知识时,既要学又要思考;与别人在一起时,要学习他的长处,他做的不好的地方,譬如短处,则要避免。思索贵于勤,凡事都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生活中也是这样的,面对一个问题我们都要想想,不能仅仅知道结果就行了。

在学习态度的方面,我们在学习时,不要不懂装懂,要聪明好学,知识是永远无法满足的;还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为耻。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有些同学们也许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从不向其他同学和老师请教,既使是自己不懂的地方也不吭声,不懂还装懂。这样则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各方面得不到发挥和发展。

至于思想品德修养,我们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通过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得自己的人格能够不断得到修善、完美。

通过这次读书年活动,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更新了我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我的个人素养和教书育人水平,引导我慢慢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让我从《论语》中吸取了前进的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用自己的良知和尊严感动和关爱学生,我坚信,读书能使我在顺境时不骄不躁,挫折时奋勇前进。我以后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为自己走向成功搭一座坚固的桥。《论语》的深奥,里面的很多东西并不是我所能完全体会的,但我想,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地学习,让良知与尊严的思想深入我的内心,这一切也将是我今后待人接物、服务社会的准则。

李白读书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追求知识和智慧的行为。李白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对诗歌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教育。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他特地远赴长安向当时闻名于世的诗人房玄龄请教,并且从中领悟到了许多读书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勤奋是高尚的品质。

李白求师之前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却有着极强的学习欲望和毅力。他不辞辛劳地跋山涉水,穿越数百里的长途,只为了请教房玄龄。他时常彻夜未眠,把白天学到的知识整理和消化,这样的勤奋不仅仅使他掌握了颇丰的文学知识,更加塑造了他为人谦逊、不怕艰险的品质。

第三段:虚心使人进步。

李白向房玄龄请教的初衷是表达他对房玄龄人生经验的仰慕。他不仅仅因为自己没有受过教育而求教,更主要的是他的虚心使他能够从房玄龄的丰富知识和经验中汲取养分。他在请教的过程中虚心听从房玄龄的教导,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写作风格,从而使他的诗歌作品更加精妙动人。

第四段:锻炼自己的思维。

李白经过长时间的读书和请教后不再满足于接受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开始自己思考和分析。他善于观察和体察生活,而且尝试用自己的诗歌作品去表达所感所悟。通过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思维,他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歌和文学的真谛,并将这一理解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诗歌作品。

第五段:读书的意义。

通过李白的求师经历,我们可以看到读书对个人的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性。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和学习,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拓宽眼界,提升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同时,读书也能够培养我们的道德修养,提高我们的情商和智商。李白通过读书,不仅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更重要的是成就了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格,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总结:

李白求师的读书心得体会告诉我们,勤奋、虚心、锻炼思维等是读书的重要要素。通过努力的去求教他人,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们能够在生活中不断进步和成长。读书不仅能为个人带来无穷的智慧和知识,也能够成就一个更加优秀和卓越的个体。读书是一种让自己更加完善的过程,我们应该像李白一样,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通过读书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白读书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提高自我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读书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各种知识,还能够感悟到生命中的各种道理和智慧。因此,读书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的好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有了很多的感想和体会,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读书感想心得体会。

第二段:阅读对人生的启示。

读书是我们通向知识的大门,可以让我们了解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同时,它也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很多启示。例如,当我读到《活着》这本书的时候,我通过主人公福贵的艰难经历,深刻领悟到了生命的可贵和生命的意义。又例如我阅读到《故事的解释》这本书时,通过作者的深入解读将最日常的故事变成了有意义的人生智慧。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现实与人生的道理,让我自我认识更深刻。

第三段:阅读对思想的提升。

读书不仅可以让我们学到知识和获取启示,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时,需要经过全面的理解和深入的分析。阅读过程中所涉及的语文知识和逻辑思维,都是我们人生不可或缺的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们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思想,避免被局限在成见之中。这样就能够提升自己的思想能力和智慧水平。

第四段:阅读对性格的培养。

借助阅读,我们可以学会更好地处理情感和社交关系,培养出良好的个性。一些小说、散文、寓言等文字,经常以某个人的生活事件或某种想法为主要线索,用语言构建出故事背景、人物形象等情节,以极富激情和感染力的手法展现出人性的美好和丑陋。而这些美好或丑陋的人性特点,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教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包容、理解和关心他人,同时也要有自律、坚韧和勇气的品质。

第五段:结论。

总之,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自己、丰富自己、启迪自己、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的过程。它可以拓宽我们的认知,提高我们的见解,增强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文字的阅读,也有助于磨炼我们的意志品质,培养出我们的人格魅力。因此,我会继续坚持读书的好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人生品质。

李白读书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第一段:引言、背景介绍(200字)。

在中国文化史上,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堪称经典,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除了他的诗歌才华,我们很少谈及他的读书经历和心得。据史书记载,李白在读书方面颇有心得,今天我将谈论李白的读书心得体会。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期,李白生活在这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时代背景下,这无疑对他的读书造就起了积极作用。

第二段:读书的价值和意义(200字)。

首先,读书对于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是巨大的。读书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让人对世界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取各种知识,丰富自己的智力储备。而李白正是通过广泛的阅读,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智慧和积淀。其次,读书培养了李白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他的诗歌中蕴含着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这无疑得益于他广阅书籍,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读书还提升了他的写作能力,使他具备了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第三段:李白的读书方法和经验(300字)。

那么,李白是如何读书的呢?据史书记载,李白喜欢边读书边写字。他曾说过:“书法既是写人心的书,也写世界的书。”李白在读书的过程中,通过亲自书写,将自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印刻在纸上,使书籍与自己的思想亲密连接。李白还常常选择在自然环境中读书,他相信大自然的美能够激发他内心的灵感。在山水之间,他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书中的知识和智慧。这种独特的读书方法和经验使李白的作品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读书的心得和体会可谓丰富多彩。首先,他认为读书是一种修养,一种内心境界的提升。通过读书,他能够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其次,他认为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与文学作品对话的过程。他热爱读书,享受着书中文字所带来的情感和意义。再次,他认为读书是一种获取智慧的途径。他相信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获得不同领域的智慧和见解,进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才智。最后,他认为读书是一种启迪,一种对心灵的滋养。他通过读书,感悟到自然的美和人生的真谛,从而使自己更加充实和充满力量。

第五段:结尾、总结、点题(200字)。

通过对李白读书心得的了解,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读书不仅可以开拓人的眼界,丰富人的知识,还可以提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李白借助读书的力量,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仙,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读书能力,从各种各样的书籍中汲取智慧和灵感,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和修养,将读书的力量带入我们的生活中。

李白读书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有一本书,如山涧清澈的泉水,净化人们的心灵;有一本书,如林间徐徐的清风,抚平人们的贪婪;有一本书,如蓝天上朵朵白云,如浪花里颗颗水滴,质朴无华。

没错,这部举世无双的经典就是——《论语》。

让我们怎样为人的是它,教会我们处事的也是它;在我们遇到瓶颈时,给予我们方向和帮助的,或许也是它。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论语》的作用及影响对中国乃至世界是多么的大。

可我们大家真正的了解过它吗?

是的,在科技日趋发达的这个时代,许多人越来越繁忙,崇洋媚外的人也日益增长,当好不容易有休闲娱乐之时,大多数人便也成为了“低头族”。他们的世界仿佛只有那部手机,他们的目光所停留的原因,仿佛只为那那块冰冷的屏幕。他们殊不知书中的美妙,可是甚多啊!

传统文化的流失,固然是一种沉痛的悲哀!

当然,既然科技已经越来越发达,《论语》中知识的传播,不只看书这一种方法。收看影视剧也是一个极好的途径。

影视剧的播出不仅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也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了解《论语》。

但影视剧难边有掺假的现象。比如:为了收视率,不惜篡改历史情节或人物形象等等。这些变动肯定会造成大众对《论语》的看法有较大偏差。

可也不能一口咬定这种传播方式是不行的,中华的文化渊远流长,几千年的“颗颗宝石”亦不能全部为我们发光发亮,总有那么一些沉淀着。所以说,影视剧难以把握到实质,这也再正常不过了。

在这个传播传统文化的热潮,现在的人们“看山是山,见水是水”。可待传统文化及《论语》的普及,通过我们的齐心协力,共同改正,修订,共同为这个美丽的祖国贡献。通过我们为这个伟大“工作”的共同努力,将沉淀着宝石都挖掘出,并变得晶莹剔透之时,大家对论语的看法,也将被我们刷新。

《论语》的存在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象征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它需要流传,不论影视剧的利与弊,最好的方法应是我们主动阅读《论语》,让经典永世不竭!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越来越灿烂!

李白读书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几乎涵盖了各个方面的题材,其中不乏关于读书的主题。通过阅读李白的诗作,我们可以得知他在读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李白在读书中的研究、思考和感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读书的态度和理解。下面将从李白的文字中分别探讨他对读书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李白在《将进酒》中描写了自己读书时的豪情与豪放的心态。他通过饮酒与读书相结合,使读书更加愉悦和畅快。在他的诗中,我们能看到他对读书的向往和渴望。他写道:“银字笙调新,珠箭电熊熊。我醉欲眠卧,山低人尽清”。李白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但也表达了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通过这种豪放的心态,李白让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更加专注和投入。

其次,李白在《静夜思》中表达了自己在读书中寻找灵感和内心的宁静。他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在安静的夜晚中通过读书来获取启发和思考的情景。李白通过观赏明月,回忆故乡,引发他内心深处的思考和灵感。这种静谧的环境让他更好地专注于读书,从中汲取养分。

第三,李白在《赠汪伦》中表达了他对读书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他写道:“李白乘舟将向天,可怜夜半虚前村。云山雾绕山河发,出处江湖是为君。”这首诗中,李白通过描述自己乘舟向天空飞翔,展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读书的渴望。他认为读书可以让人超越现实的约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最后,李白在《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写道:“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首诗中,李白表达了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对酒与书相结合的追求。他认为读书和饮酒可以一起享受,互相补充,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李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愿意为了追求知识,为了享受读书的过程和乐趣,不愿意苏醒。

通过对李白诗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李白的读书心得和体会。他以豪情壮志的态度对待读书,通过读书寻找灵感和内心的宁静,追求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同时喜欢将读书与饮酒结合,享受读书的乐趣。这些心得和体会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启发作用。我们应该学习李白的热爱读书的态度,并将读书作为一种娱乐和知识获取的方式。同时我们也应该在读书时保持宁静和专注,寻找灵感,不断追求知识,享受读书的乐趣。通过学习李白的心得和体会,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文化素养,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李白读书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我读过不少的书,其中浪喜欢的,是一篇肴拟荒磨的故事——卡夫卡的《变形记》。这篇小说,我前前后后看过许多遮,时它的认识也在不停地改交。

起初,我认为这是一个荒店的故事。故事中,小小的推悄员格里高尔一觉妞来,发现自己丈成了一只大甲虫……小小的我也叮得不敢入睡,怕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慢慢地,它变成了一个沉重的故事。可怜的格s高尔,由于生活和职业的重压,变成了一只大甲女,终日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小房问中,父毋和妹妹先后对他失去了时心,他痛苦、无助、迷惑、孤独……他被世界抛弃。于是,他也抛弃了份界。在一个灿烂的早展,当一丝阳光透入他的房间,照在他干搜的外亮上时,他死了……这样沉重的故事下面,藏若多少现代人因为生活的巨大压力发出的痛苦呼喊啊!我每次清完,都会呆望肴阳光,看灰尘飞舜。这是怎样沉重的一个故事呀!这是怎样被卡夫卡嵌在白纸里的呀!我无声呼喊……是的,生活负担重已成为砚代人的通病,而这,正是一个关于沉重的沉重的故事。

后来,我发现,我又错了。这是一个关于善良,关于同情的故事。在喧理的20世纪中,善良似乎已成了一裸无人理眯的狗尾草,而在卡夫卡,这位因为父亲的一句责写扰去自杀的心灵脆弱的奥地利人的笔下,我终于重拾了善良—这一种甘日情怀,在格里高尔痛苦的时候,他得到了妹妹的同情;而后来,又在失去了这种善良的同情的'时候,他死去了。但是,如果人们给予他善良的同情,知果他一直得到家人和其他人善良的同情和关怀,或许他又会成为他,,,一我不否认,虽然在这个关于善良的故事里,我们无法更多地找到善良的人和善良的事,但是,连过字里行间,我们看见的,足对善良的呼唤,是对善良的称赞,是对善良价值的认可!

落幕了。格里高尔在那样灿烂的一个早晨死去,或许他已经死了很久,只是没有人发现:总之,他死了,但他的家人“得救”了,他们的生活终于因为那个阳光灿烂的早展而灿烂。—但甲虫死了。

记下吧,记下这样一个看似荒.唐而又沉重的关于善良的故事吧。朋友,当你在这咬双而搔动的世界中忙碌的时侯,想一想那一只死去的甲虫吧,去养育一株善良的构尾苹吧。

真的,感谢卡夫卡,感谢他为善良作证。

人们啊,我们祈求善良!

李白读书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大家明白,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孔夫子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与感悟。

这句话,我们能够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必须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做到学与思的结合,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反思性的教师,才能不断进步。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能够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学习要听别人讲解,也要自己思考,不要一味听信别人。

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为了学习而学习,缺少必要的思考,只是一味地学习,大脑却一片空白,学习只为了追求数量,而不在乎质量,结果那就可想而知了。学习在思考,也在于吸收。

也有不少人,为了思考而思考,缺少必要的学习。只是一味地思考,没有必须的学习指导,结果思考钻进了死胡同,就难免是非不分。

因学习而思考,而感到充实。因思考而学习,而感到明智。可见,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缺一不可。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李白读书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九

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读书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思考和成长。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读书的经历,不管是读小说,诗歌还是科学书籍,每本书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我在读书过程中的感想,心得和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

一、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在我看来,通过读书培养阅读习惯是一生受益的事情。作为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我发现我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理性地思考和感性地表达。但是,阅读并不意味着独自学习。通过阅读,我们还能够与社会沟通,与作家的思想互动,从而不断地发掘新的视角和理解。此外,阅读也是一种思考的方式,通过思考和总结,我们可以理清自己的想法并更好地表达它们。

二、用心品读。

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通过文字理解和理性思辨,更是需要情感上的理解和思考感性。在我看来,我们需要充分理解作家想要表达给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并且与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思考相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并且从中得到启示。因此,我常常在读书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反复阅读和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及给我的启示。在读完以后,我也会跟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感想,来深化我的思考和理解。

三、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虽然我们常常对自己有固定的喜好,但我们应该让自己保持多元化的阅读体验。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题材、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往往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我常常尝试阅读不同题材的书籍,并不断寻找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作品,从而拓宽我的视野。这种多元的阅读体验也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理解和接纳多元文化,更好地拥抱这个世界。

四、把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

除了享受阅读本身带来的快乐和启示,我们也可以尝试把阅读和日常生活紧密关联起来。我常常从书中学到新知识和想法,尝试去应用它们来解决现实的问题。比如,我曾经在读《复杂》这本书时,发现书中对于复杂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我理解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尝试去应用抽象的思考来慢慢解决它们。这种使用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来实践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我们的理解,也能够更好地把读书的体验留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阅读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在我看来,阅读也是一种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方式。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也许可以看到作家对于世界和人物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往往也能为我们自己的思考和成长带来启示。因为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新思想的启示和开拓,更是让我们明白了自己看待世界和人性的理解,从而不断成长和改善。

总而言之,阅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和把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再加上理解作家的情感及思想和与自身的联系,都是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启示。我希望大家也能够尝试这些方法,并且享受到阅读带来的无穷的乐趣和收获。

李白读书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

李白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不容置疑。然而,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学者,李白并非一开始就自负其才,他曾经求师学艺,虚心向他人请教。这一求师心态正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也是他的读书心得的体现。本文将结合李白求师的经历,探讨一下读书心得体会。

第二段:虚心向学。

李白年轻时曾广泛学习,当时就有机会接触到很多才华横溢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就像学习笔记上写道:“昼翻天书夜茶灯,戏穷万卷诗无能。”他善于虚心向别人请教,向他人学习。无论是在诗文写作、音乐艺术还是政治军事方面,他都激发了好奇心,积极探究他人的经验,并从中汲取营养。这种求师心态使他不断进步,最终成为杰出的文学家。

第三段:挑战传统。

李白的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在于虚心向学,更体现在他在学习中挑战传统观念的勇气。他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许多新颖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他畅游于诗坛,向前辈学习,但却不受其约束。他凭借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才能,创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为后世树立了榜样。正如他在《将进酒》中所写:“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第四段:志向远大。

李白的心胸宽广,他的读书心得体会中还体现了他的志向远大。他认为学习不应该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是要多方面涉猎,开拓视野。他不仅对诗词歌赋感兴趣,还涉猎历史、地理、军事等方面的知识。他在《江上吟》中写道:“江上番封事,南华岂偶然。”表达了他希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远大志向。他以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鼓励人们勇于拓展知识领域,追求卓越。

第五段:坚持追求。

李白的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在于虚心向学、挑战传统和志向远大,更体现在他坚持追求的精神。他不畏困难,白天翻读天书,晚上灯熄不息。他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成功的追求相结合,使他在学术道路上获得了巨大的成果。即使遭到挫折和困厄,他也从不放弃,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的精神,达到了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境界。

总结:

通过李白求师的读书心得体会,我们可以看到虚心向学、挑战传统、志向远大和坚持追求是他成功的关键。他的学习态度和勤奋努力成为了他取得成就的动力。读书心得是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总结和体验,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努力,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无论是在李白的时代还是在现代社会,积极的求师心态都是我们学习成功的关键。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像李白一样,追求卓越,取得辉煌的成就。

李白读书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一

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少年时代自由奔放,志在追求诗歌艺术的完美。他对于文学的热爱与向往,一直驱使着他向许多大师请教,寻找属于自己的创作方法和艺术灵感。其中,他求师之路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读书心得和体会。

李白求师之路,是他读书人生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他曾跋涉千里,穿越山河,拜访名师,向他们请教,以期得到更深的学问和更广的视野。这一过程向他展示了诸多学问,拓宽了他的思维,从而使他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学问来创作诗歌。与名师的交流与启迪,使李白的思想和文化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白从求师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读书心得与体会。首先,他明白了刻苦学习的重要性。李白苦心向名师请教的精神,反映了他对学识的渴望和对艺术的追求,也展现了他毅力坚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其次,他懂得了倾听与尊重的重要性。每一次拜访大师,他都虚心向对方请教,尽力理解与消化。他不仅是个好学生,更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最后,他体会到了知识的广博和用途的多样性。通过拜访不同的名师,他接触了各种知识和不同领域的学问,这使他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丰富自己的诗歌创作,同时也让他的诗歌更加深入人心。

李白求师的读书心得,对于他自己的成长和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我们现代人以启示。首先,我们应该珍惜学习机会,明白刻苦学习和勤于总结的重要性。与李白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和求教名师,提升自己的见识和能力。其次,我们需要倾听和尊重他人。在交流学问的过程中,做到虚心请教、倾听他人的意见。最后,我们应该了解知识的广博性和用途的多样化。只有广泛涉猎各个领域,学习多样的知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用它们。

第五段:结尾总结。

回顾李白求师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他通过拜访名师、学习各种知识,获得了丰富的读书心得与体会。这些观念对于他自己的成长和诗歌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李白求师的读书心得也充满了启示,提醒我们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他人,广泛涉猎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通过这样的学习和实践,我们也能成为像李白那样的卓越人才,并在自己的领域成就辉煌。

李白读书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二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娱乐至死》这本书是从媒介(印刷术、电视)的角度来分析当今“娱乐化”社会的现象,并认为电视这一传播媒介的出现和发展形成了一种娱乐文化,这种娱乐文化一直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以至于给教育、政治和宗教等各个社会领域打上了“娱乐”的烙印,使得文化成为了娱乐的附庸。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尼尔•波兹曼告诉我们《美丽新世界》里的预言:“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和“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将成为现实。未来会正如赫胥黎担心的那样,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尼尔波兹曼所说的“娱乐至死”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他根本不在乎娱乐节目的泛滥或媒体的娱乐化倾向。他写这本书是写给自己的知识分子同行的,他呼吁他们回到书籍中去,认真地写作和思考,而不要贪恋在电台、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一夜之间曝得大名。“娱乐至死”是他对媒体知识分子的警告。他认为,印刷机更适宜于理性思考,电台电视只会沦为大众娱乐,任何有志于知识工作的人都应该清醒,回到书面写作,那才是他们该呆的地方。波兹曼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观点可能被扭曲,他还特别做了如下的解释:

“为了避免我的分析被理解成对电视上的‘垃圾’的司空见惯的抱怨,我必须解释一下,我的焦点是放在认识论上,而不是放在美学或文学批评上,说实话,我对这些所谓‘垃圾’的喜爱绝不亚于其他任何人,我也非常清楚地知道,印刷机产生的垃圾可以让大峡谷满溢出来。而在生产垃圾这一点上,电视的资历还远远比不上印刷机。

因此,我对电视上的‘垃圾’绝无异议。电视上最好的东西正是这些‘垃圾’,它们不会严重威胁到任何人或任何东西。而且,我们衡量一种文化,是要看其中自认为重要的东西,而不是看那些毫无伪装的琐碎小事。这正是我们的问题所在。电视本是无足轻重的,所以,如果它强加于自己很高的使命,或者把自己表现成重要文化对话的载体,那么危险就出现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样危险的事情正是知识分子和批评家一直不断鼓励电视去做的。”

综括全书,波兹曼主要提出了两个观点:

二、电视新闻报道的强势覆盖,大规模轰炸,使得原本多元情绪的新闻事件都变得淡化和娱乐化,主持人机械的"来看下一条",就轻巧地将观众注意力转移,而包含在每条新闻中的应有情感正在丧失,无论观众还是传媒都在变得冷漠。

以上两者,是对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描述,也可看作是对今天中国的预测。

波兹曼举了一个例子,在今日的社会中,任何所谓的信息,在一个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无法存在的,他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用来宣传它们的技术,人们就无法了解,无法把这一切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简言之,这些信息就不能作为文化的内容而存在。

电视本是无足轻重的,但是,如果它强加于自己很高的使命,或者把自己表现成重要文化对话的载体,那么,危险就出现了,再者,更危险的或许是它的这种想法甚至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或者是鼓励。

波兹曼是麦克卢汉的信徒,他相信的是“媒体即信息”。他认为,媒体本身限制了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和图像革命,使得“我们对于真理的看法和对智力的定义随着新旧媒体的更替发生了很大变化。”波兹曼也不愿意自己的观点被曲解为“攻击电视”,他说“虽然电视削弱了人们的理性话语,但它的情感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他坚守的“电视认识论”是,不要让电视带来的情感刺激,一劳永逸地取代了印刷品带来的理性思考,这会对严肃的知识是巨大的伤害。“电视的思维方式与印刷术的思维方式是格格不入的;电视对话会助长语无伦次和无聊琐碎;‘严肃的电视’这种表达方式是自相矛盾的;电视只有一种不变的声音——娱乐的声音。”

某种程度上,波兹曼的技术决定论甚至削弱了这份警告的份量。他太关心知识分子的使命和利益,以至于失去了观察现实的耐心,连文明与野蛮的标准都有些把持不住了。例如他说,“各种各样的专制者们都深谙通过提供给民众娱乐来安抚民心的重要性,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认为民众会忽视那些不能带给他们娱乐的东西,所以他们还是常常要依靠审查制度,而且会在意这种差别,因为审查制度就是他们对付某些严肃话语的方式。现在的情况却大不相同了,所有的政治话语都采用了娱乐的形式,审查制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那些过去的国王、沙皇和元首如果知道了这一点,会感到多么高兴啊。”

显然,这段貌似深刻的话也只对了前半部分。以我们正在经历的反低俗运动来说,并没有谁相信娱乐可以取代审查,也没有人因为娱乐而暂缓审查。恰恰相反,“反娱乐”成为了“对付某些严肃话语”的口实,而“娱乐至死”的告示牌上画着骷髅标志,正把我们驱赶到一条全新的乌托邦之路上。这条道路,正如我们看到的,其实和地狱之路一样,都是由鲜花和良好的愿望铺就的。

和波普尔一样,波兹曼提醒人们要警惕电视这个二十世纪的宠物,有所不同的是,波普尔焦虑的是电视中暴力、色情等内容对儿童的腐蚀,为此,他甚至建议政府牺牲言论自由立法对电视制片商进行管制,而波兹曼瞩目的则是电视造就了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令人恐慌的不是所有严肃话题都以娱乐的形式在公共话语空间狂舞,而是娱乐本身就成了严肃话题的一部分。

就当下文化而言,“娱乐”已赢取我们这个时代“元媒介”的地位。尤其在大众文化语境中,由印刷机开创并延续经年的所谓“阐释时代”已然让位于由电视机开创的“娱乐业时代”。电视及其文化如今既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为此,波兹曼说:“电视在安排我们交流环境方面的能力是其他媒介根本无法企及的”。而罗兰.巴特则说:“电视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

波兹曼的忧心绝望之至,感人之至:“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他看来,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以下是摘抄自《娱乐至死》每章节中比较经典的语句:

第一章媒介即隐喻。

1.你根本不可能用烟雾表现哲学,它的形式已经排除了它的内容。

2.电视无法表示政治哲学,电视的形式注定了它同政治哲学是水火不相容的。

3.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

4.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

5.分分秒秒的存在不是上帝的意图,也不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人类运用自己创造出来的机械和自己对话的结果。

6.书写会带来一次知觉的革命:眼睛代替耳朵而成为语言加工的器官。

7.隐喻是一种通过把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作比较来揭示该事物实质的方法。

8.理解一个事物必须引入另一事物。

9.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媒介即认识论。

1.通过共鸣,某种特定语境中的某个特定说法获得了普遍意义。

2.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的存在。他必须穿着某种合适的外衣出现,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承认,这也正说明了“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

3.尼采说过,任何哲学都是某个阶段生活的哲学。我们还应该加一句,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真理,和时间一样,是人通过他自己发明的交流技术同自己进行对话的产物。

4.印刷术树立了个体的现代意识,却毁灭了中世纪的集体感和统一感;印刷术创造了散文,却把诗歌变成了一种奇异的表达形式;印刷术使现代科学成为可能,却把宗教变成了迷信;印刷术帮助了国家民族的成长,却把爱国主义变成了一种近乎致命的狭隘情感。

第三章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1.不可记录汝等之教义,更不可将其印刷成文,否则汝等将永远受其束缚。

2.韦伯斯特《美国拼写读本》。

3.理查德霍夫斯塔特认为,在美国历史中一再反映出来的杰弗逊民主主义的平等、民众的思想,使许多美国人产生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反知识分子的偏见。

4.印刷机不仅是一种机器,更是一种话语结构,它排除或选择某种类型的内容,然后更不可避免地选择某一类型的受众。

第四章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1.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当然也是一项理性的活动。

2.因为写作了《理性时代》,潘恩失去了他在开国元勋神殿中的位置。

3.广告成为一种半是心理学、半是美学的学问,理性思维只好移师其他领域了。

4.印刷术统治的时代称为“阐释时代”,新时代为“娱乐业时代”。

第五章躲躲猫的世界。

1.电报使脱离语境的信息合法化,也就是说,信息的价值不再取决于其在社会中和政治对策和行动中所起的作用而是取决于它是否新奇有趣。

2电报的传统:通过生产大量无关的信息,它完全改变了我们所称的“信息——行动比”。

写书是作者试图使思想永恒并以此为人类对话做出贡献的一种努力。所以,无论什么地方的文明人都会视焚书为反文化的罪恶行为。

对于电报来说,智力就是知道很多事情,而不是理解它们。

照片把世界表现为一个物体,而语言则把世界表现为一个概念。

过去人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搜寻信息,现在是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

电视已经取得了“元媒介”的地位,一种不仅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且决定我们怎样认识世界的工具。

第六章娱乐业时代。

1.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没有理由为电视上的不幸哭泣。

2.思考无法在电视上得到很好地表现,电视导演很久以前就发现了。他们关心的是给观众留下印象,而不是给观众留下观点,而这正是电视所擅长的。

第七章好。。。。现在。

1.掩藏在电视新闻节目外壳下的是反交流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以一种抛弃逻辑、理性和秩序的话语为特点。在美学中,被称为“达达主义”;在哲学中,被称为“虚无主义”,在精神病学中,被称为“精神分裂症”。

2.只有通过语境我们才能判断出一个表述是否自相矛盾。自相矛盾的存在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只有在一个前后连贯的语境中,观点和事件彼此相关,自相矛盾才能成立。

第八章走向伯利恒。

1.从来没有哪个伟大的宗教领袖会给人们想要的东西,他们给的是人们应该具备的东西。

第九章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1.电视广告的对象不是产品的品质,而是那些产品消费者的品质。

第十章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1.约翰杜威曾经说过,课程的内容是学习过程中最不重要的东西。

2.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拜托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竭力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

3.从电视上获得的意义往往是一些具体的片段,不具备推论性,而从阅读中获得的意义往往和我们原来储备的知识相关,所以具有较强的推论性。

第十一章赫胥黎的警告。

1.只要人们虔诚的相信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它就可以长久地存在下去。

在我看来,"娱乐至死"更多地表达的是在这个消费时代大众审美的趋势,至于能不能到"死"的地步,还值得商榷。毕竟,人是矛盾体,崇高卑微、冷漠同情、自私牺牲、类似的太多矛盾情感都能附身在同一人身上,这就仿佛人体内的调节反馈机制。所以我相信人不会一味满足娱乐,乃至"死"。迟早,人天生的对崇高的追求会激发,引领正确的道路。比如文革巨大的精神荒芜后那批大学生,他们的阅读高度,也许数十年内都没有哪代人能够超越。这就是对此最好的佐证。

当然,还是感谢波兹曼,感谢他对这个时代的忠告。但是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个有着铁一般事实的忠告。

每一种媒介都会对文化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要说明的是,信息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明确具体的说明,但是我们的媒介,包括那些使会话得以实现的符号,却没有这个功能。用尼尔波兹曼的话说,它们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不管我们是通过言语还是印刷的文字或是电视摄影机来感受这个世界,这种媒介—隐喻的关系为我们将这个世界进行着分类、排序、构建、放大、缩小、着色,并且证明一切存在的理由。我们习惯将电视以及几乎一切技术——视为“中性”的东西,电视既然作为一种传播手段,我们就想当然地认为它天然就适于传播一切内容。然而和大脑一样,每种技术也有自己内在的偏向。在它的物质外壳下,它常常表现出要派何种用场的倾向。

对于媒介来说,不同的媒介由于其自身结构、传播形式和范围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媒介具有各自的倾向,对传播的内容会有不同的效果,经过物竟天择,优胜劣汰最后迎合此媒介的内容会成为其传播内容的主体。就以电视为例,由其视觉、听觉和虚拟化的特征和单向传递,受众被动接受的缺陷使然,娱乐内容和娱乐化的文化和政治内容越来越成为电视传播内容的主体。所以我们说电视技术的倾向就是将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现在,波兹曼明确指出电视并不适于传播某些内容,因为诸如政治、哲学等严肃内容是不应以娱乐的方式表现的。这确实对我们富有启发和警示意义。因而今后在媒介的运用和发展上,我们应该研究其倾向性问题,利用这个特性来实现人们的目的,操控媒介的作用方向而不是被媒介“娱乐化”了。

波兹曼精准地剖析了娱乐的篡位过程。在印刷术统治世界的时代,报纸和图书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当时的人们通过阅读报纸获得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行动与信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切随着电报的发明而改变,电报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即时性,全球各地的新闻穿越时空距离被罗列到人们眼前,这迫使人们在无形中修正了信息的定义:它不再是对人们生活工作有着巨大影响的要素,而只是一大堆看上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实际却毫无意义的文字符码;而接下来的这次“图像革命”则是如精确制导炸弹般击中了印刷术时代的七寸,随着摄影技术的发明和大规模应用,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开始统治人们的眼睛,从这个时候起,工具不再是中性的,照片重塑了语法体系。

与字词句子不同,照片无法提供给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观点和概念,除非我们自己把照片文字化,所以文字展现的世界是一个概念,照片展现的世界则是一个物体,它失去了被记录内容在真实世界中的语境,任何一段文字或者另外一张照片与它配合都可以奇妙地衍生出一段新的信息姻缘,从这个意义上讲,图像革命之后的信息已经毫无诚信可言,它可以被制作者和阐释者任意歪曲,信息接受者们不再需要如同对文字一样通过自己的抽象思考来获取知识、价值和观念,在自由世界的商业社会里,信息制作者们为了取悦大众获得不菲利润,一场盛大的娱乐盛宴必然开幕。而在铁幕之背后,它就必然成为独裁者们心爱的玩具;电视的出现终于引爆了信息原子弹,电报和照片以动态的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娱乐不再遮遮掩掩,它名正言顺地处死了严肃话题,大众甚至津津乐道这次弑君行动,人类臣服于电视机前,心安理得地慢慢退化。波兹曼指出:只有深刻而持久地意识到信息的结构和效应,消除对媒介的神秘感,我们才有可能对电视,或电脑,或任何其他媒介获得某种程度的控制。而人类不可能不去使用媒介,因而要通过教育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对西方媒体的娱乐倾向持一种批判的倾向,但是在展开批判的过程中,他也道出了媒介发展的大势所趋:一切都在朝着娱乐化的方向迈进。娱乐化并没有错,关键是如何能把娱乐和电视的其他功能结合起来,这是目前电视最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