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德育心得体会范本(大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5 21:08:07 |
  • ZTFB |
  • 13页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思考和总结。学习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写学习总结的时候,要注意逻辑清晰、语言简练,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体会,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改进。在从事心得体会写作之前,不妨先看看以下小编整理的一些经典案例,或许会有所启发。

音乐德育心得体会范本篇一

摘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教师在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以德为先&。。以上内容为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简单说明以。

相。

说,思想作怪,是受电视电影中江湖义气的。更有甚者,有同学在《记一件趣事》中,记叙了偷东西,欺侮同学等,学生不德育教育,不教会为人,的作文永远也写不好。要想写好作文必先育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醒目地雕刻在岳阳楼上。为?不只《岳阳楼记》生动地描写了“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色,更主要是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之脍炙人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深深地感动每读者。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耳熟能详,是文中的忧患意识能激励勇敢地肩负起振兴和民族的重任。是第五册的三篇文言文,还有许多优秀的文章,像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阿累的《一面》等,它们之优秀是作者将个人的痛苦融入的社会中,将个人的得失与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起来,变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也的文章中渗透了德。说作文教学要渗透德育。

了“以德治国”的方针,湖南省了关于。

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初中毕业会考《考试标准》规定:在遵循《大纲》要求的前提下,要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状物、抒情、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要求学生写作时思想感情、健康,内容,中心,条理清楚,文字通顺。

条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条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生活的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考试,中考、高考有好分数,做人,做正直有用的人,、民族的利益,老师都应该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把作文和育人起来。

学生读千年古文,做时代新人。司马光“以俭为荣,以奢为耻”,在仍需发扬光大;诸葛。

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仍堪为楷模,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壮举令人肃然起敬;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忧国忧民值得后人仿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爱国精神可歌可泣;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引人深思„„要求学生背诵名诗名词、名人名言,李白的“黄河之水天”“天生我才必有用”;苏轼的“大江东去”“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举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学生心中充满豪壮之气,潜移默化之下,学生作文时“大气”就会自然流露。

学生阅读的“大气”文章,学生世界大事、大事、社会风云、。要求学生每天看报,收看一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世界格局、巴以和谈、伊拉克的战火、奥运会、“”、国企改革、黄河断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对感兴趣的事发表看法,写成短文或日记。

中学生的作文就不至于一味地沉溺于个人得失的小天地里,心中自然会装有世界,的作文自然会“大气”起来。

学生观察人生,分析社会。

先认识它们,它们,这惟有下功夫观察”。观察和分析是写作的功,不会观察的人,对客观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到写作,冥思苦想,腹内空空,当然写不出东西。不会分析的人,不会将观察的材料,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炼;不会透过,看到事物的本质,当然写不好文章。“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是的基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作文“有米可炊”。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平淡无奇的学生生活使学生对周围的事情熟视无睹。要让学生明白:观察一时性起,心血来潮,而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在学校观察老师和同学,在路上观察社会,在家观察家人。

多彩的,但观察生活不一览无余,面面俱到。观察时,要有选择、有侧重、有主攻。比如在学校观察同学,就可以选择试卷发下之后,早自习到校时„„的眼睛,伸长的耳朵,留心周围的一切,学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的精神,从生活中新事物,新感受。

学生感悟生活。

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即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内在的价值。从“从校门家门起,母亲的烧饭做菜,晚上一宿的唠叨,到天走出家门时的千叮咛万嘱咐”中,悟出“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德是不悟出的。从“学业上的互相竞争,生活上的互相帮助,的互相交流”中,悟出“友情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生活无处不亮色,而要挖掘亮色,以“德”为先。

学生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能和哲理。

应启发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说实话。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用笔来说话,要说实在的话,说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提倡学生说真话,写真情实感有两个意义:,作文和做人上分不开的。和做人一样,要真诚、质朴,不要弄虚作假、言不由衷、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提倡写真情实感,是文风问题,关系到做人的问题。,学生敞开心扉,写真情实感,就能真正窥探到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从而到的心灵深处,放矢地做渗透、诱导工作。

学生写文章、写观察笔记,要求说的话,写的思想,许多学生在习作中向老师敞开思想,倾心交谈,地反应了许多思想问题。暴露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学生心扉紧锁,专写假话、空话、大话来敷衍老师。暴露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也简单粗暴,压制。而要分清主次、轻重,有地、艺术的。

负载思想的泪或笑,承托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情感愈是的,就愈动人;愈是濡染了感情的思想,就愈是鲜活的。

现在有那么多学生不愿敞开心扉,说真话、说实话,教师是有责任的。教师的责任是教师自。

家,妻子儿子,将生命献给了煤矿;父亲倒下了,母亲只好撑起家的经济杠杆,在外劳碌奔波,孩子,多想想母亲的不易,丈夫倒下了,儿子要长大,要读书。要家明天更美好,发奋读书,孝顺母亲。文章写得情真意切,让老师看到了你一颗纯真而多情的心。老师非常感动,无情未必真豪杰,你在老师心中是永不言败的真正的男子汉,老师相信你有能力好这件事。”

写作,仅了写作,也了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从而健全的人格,使精神升到更高一层的境界,高尚品格的人。德育求实效的一项措施,已引起越来越多教师的,事实上作文评语应是对学生客观地地评价。

相的思想认识上的问题,除了写上有性的评语外,还应找同学谈心。放矢的评语是必要的,但光靠评语是解决问题的。

学生不评语,往往一看了之;虽看了评语,但领会不深;还对老师的评语不以为然,的看法。诸于此类,不作的谈话,诱导,问题得解决,是那些家庭缺陷的学生。我在涌泉山中学任教八年,学生因家庭贫困而的极度自卑,我就从经济上尽量地帮助,更是教人穷志不短,现在的努力,成就将来的辉煌。我到大成桥中学之后,又了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单亲家庭或组合家庭的孩子的思想问题,父母离婚,而是小煤窑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心灵闭塞,娇惯,缺少家庭的温馨,缺少父母的真爱,解决问题,我多写评语,多找学生谈心,给以真爱。训练,帮助健康成长。

学生写作,仅是消遣,写作,也。

个人素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有德才能得天下,有德才能治天下,有德才能。

对、对民族、对真正有用的人。有才有德才是真正大写的人,新世纪合格的中学生。

音乐德育心得体会范本篇二

这是一堂以赈灾歌曲为主题的音乐课上令我铭记于心的一幕,也让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不断地在思考,这滴泪水也许在别人看来觉得很平常,但在我内心却觉得弥足珍贵,这是久违了的感动,是真诚的情感碰撞,美好的心灵洗礼。此时此刻,歌声是一条纽带,把一颗颗心连在一起。无需更多的语言,也不用去过多谈论音乐的知识和技能。过去当我们把重点都放在想方设法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上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的培育,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首先,我们的职业是教师,应以育人为本,其次作为音乐教师,在。

教学。

中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要充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就是说使人们学会做人,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学习——内在的财富》。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该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该具备发展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这也是教学的三维目标。历来的教育都把“传道”放在培育人才的首位,即所谓德育,表明了培育品德的重大意义。而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情感的艺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更为培育人的品德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培育品德应贯穿和渗透于整个音乐课程教学中,并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发挥音乐特有的作用。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展开的,还包括爱家乡、爱劳动、爱科学,尊敬师长、互助友爱等。同时,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时,要寓德育于美育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

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让爱国主义情怀和美好的音符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二、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作用。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要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好作品介绍给学生,如周杰伦的中国风的歌曲《千里之外》、《青花瓷》等。另外在弘扬我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也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地区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把古典交响乐与现代电子合成技术很好结合的雅尼的音乐,他的音乐中洋溢着浪漫的诗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教学中保持开放的姿态,通过音乐为学生打开另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音乐的魅力,并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音乐更生活化,提高学习的兴趣,令学生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

三、

发挥榜样的力量。榜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熟悉的歌手韩红,不仅用歌声打动我们,还资助收养了不少孤儿,她演唱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主题曲《感动中国》,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还有在今年的雪灾和地震这些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很多明星如刘欢、成龙、刘德华等踊跃捐款,并深情演绎了《爱的奉献》、《生死不离》、《承诺》等歌曲,用行动表现出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明星的号召力。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听妈妈的话》编入了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本,很多学生都喜爱这两首歌。这两首歌里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这些明星是很多学生的偶像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老师,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在现在这个物欲与权欲充斥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榜样,尤其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们。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努力实现幸福的人生。在学校里教师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教师自身言行举止要得体,严于律己、爱校爱生,具有爱心、责任心,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使学生在教师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有一定的规范。在音乐的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如正确的演唱姿态,良好的心态等。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音乐课虽然希望学生能活跃课堂,但没有纪律的约束是不行的,无视纪律,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建立有序的课堂才能保证德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

“学艺先学做人。”这句话让我多年仍记忆犹新,作为音乐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德育素质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要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更要把情感融入教学中,用真情实意打动学生。在这次四川的地震中,我们为许多80、90后少年的优异表现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使我们教师有信心更好地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音乐德育心得体会范本篇三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娱乐的一种方式,更是对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在学校教育中,音乐德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懂得情感的表达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在我多年的音乐教育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音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不同于其他学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创造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我经常引导学生通过演唱、合唱、器乐演奏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我还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解读音乐作品,尝试创造出自己的音乐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还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成为有思想、有创意的人。

其次,音乐能增强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同理心。音乐有着神奇的力量,它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有快乐的,也有悲伤的,还有紧张的。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表演,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进而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此外,在音乐课堂上,我还经常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周围的声音,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他人的同理心。通过理解和表达音乐的情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交往和沟通能力。

再者,音乐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音乐演出中,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努力,才能够让整个演出更加和谐。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和乐器合奏等团队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关心。我鼓励他们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完成音乐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和理解他人的声音,学会了互相支持和协作,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最后,音乐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渗透着人类的智慧和文化。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了解到音乐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通过音乐作品的鉴赏和解读,学生能够培养出对美的感知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情境,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拓宽自己的眼界。

总之,音乐德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学生不仅能培养感知力、想象力、情绪调节能力和同理心,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音乐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音乐德育心得体会范本篇四

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力和审美效果。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音乐德育在学校课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最近,我参加了一堂音乐德育听课活动,让我对音乐德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收获了许多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活动内容与感受。

这堂音乐德育听课活动以学生主导的方式展开,老师在给予指导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他们通过合作演奏、合唱和即兴创作等形式,展示了音乐对于个体和集体的统一力量。我看到了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和创造力的释放,每个人都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体验到了音乐对情绪的调节和激发的能力。

第三段:思考与启示。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思考了音乐德育的意义。音乐德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合唱和合作演奏,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和配合,培养了他们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情感共鸣的能力。音乐德育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让他们通过音乐与心灵对话,与世界亲密接触。

第四段:与生活的联系。

在课堂上,学生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释放也会延伸到他们的生活中。音乐德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和富有活力。同时,音乐德育还能给予学生美的享受,让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感受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这些能力和认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次音乐德育听课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音乐德育的重要性和价值。音乐德育不仅仅关乎音乐本身,更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通过音乐德育,学生能够获得情感的抒发和共鸣的机会,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情商。同时,音乐德育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育美的理解和追求。我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能够更加注重音乐德育的开展,让更多学生受益于音乐德育的独特魅力。

音乐德育心得体会范本篇五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美妙的听觉享受,更是能够通过音符的组合与节奏的变化,塑造人们的品格与素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音乐德育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音乐德育的体会与思考。

首先,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音乐是通过和声、旋律以及音乐元素的结合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通过学习音乐,学生有机会去感受、理解并表达他们自己的情感。例如,在学习一首激动人心的乐曲时,学生可以通过演奏或歌唱来传达音乐所表达的喜悦、悲伤或愤怒。这样的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并在表达中找到一种方式,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其次,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音乐是一种集体艺术形式,需要多个乐器或嗓音的协同配合才能演奏出完美的乐曲。在进行音乐表演时,学生必须与其他成员密切合作,互相配合以达到整体的和谐。通过合奏或合唱,学生学会了倾听与观察,学会了在团队中扮演自己的角色。这样的经历有助于他们培养合作意识、团队协作的能力,丰富了他们人际交往的技巧。

第三,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品味。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听觉上的享受,更是对美的感知与鉴赏。通过音乐的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风俗,从而培养和拓展他们的审美能力。学生能够通过欣赏与分析不同音乐作品中的和声、旋律以及表达方式来发展自己的品味,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

再者,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信心。学习音乐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自律,因为音乐表演的质量高低与学生个人的练习时间和态度直接相关。通过规律的练习和努力,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或歌唱水平,从而培养出坚毅和耐心,并增加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通过音乐的演出和表演,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果,从而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最后,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给予了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通过学习音乐理论和技巧,学生能够创作属于自己的乐曲或歌曲,并自由地演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的体验帮助学生培养了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激发了他们对艺术和创造的热情,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模式更加多元化。

综上所述,音乐德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和品味,自我管理以及创造力和想象力。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音乐这一宝贵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学习机会,并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音乐中品味生活,感受美的力量,从而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心态和品质。

音乐德育心得体会范本篇六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达力和情感传递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情商和审美能力方面,音乐德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堂关于音乐德育的听课,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感悟。

首先,在这堂课中,老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老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通过播放音乐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音乐的美。同时,老师还设置了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让学生带着音乐节奏进行舞蹈动作,或者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打击乐演奏。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其次,通过这堂课,我意识到音乐德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意识。在课堂上,老师安排了学生们组成小组进行合唱创作,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发挥自己的才能,齐心协力完成一首合唱作品。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在合作中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团结和协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不仅对于音乐活动是必要的,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极大的帮助。

第三,音乐德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表达能力。在这堂课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通过音乐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达对家人的思念等。同时,老师还组织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分享,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人的情感。这样的练习既有利于学生增强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商。

第四,音乐德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堂课中,老师让学生欣赏了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间音乐等。通过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欣赏,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不同风格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对音乐德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音乐德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更是在培养学生的情商和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正确认识音乐德育的价值,加强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音乐教育机会,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感受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

通过参加这堂音乐德育的听课,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音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音乐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因此,我相信音乐德育将在未来的教育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音乐德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培养他们的情商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更加成功和幸福。

音乐德育心得体会范本篇七

引言:历史学科是一个教育功能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就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然而,要实现这个教育任务和目标,我认为教师需要进一步挖掘蕴藏在历史过程和历史知识中的巨大精神财富,采取一切可行手段,使其变成有效的教育资源。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上,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亲自体验与感受的权利。

初中世界史教材向学生介绍了许许多多鲜活的历史人物,丰富震撼的历史事件,耐人寻味的历史现象和发人深省的历史哲理。二十世纪既是人类高速发展的时代,令人欢呼雀跃备受鼓舞,同时又是人类一个大破坏大恐怖的世纪,其中两次世界大战就爆发在这个时候,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民族矛盾,种族屠杀更是层出不穷。我们应当怎样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历史事件,如何正确认识人类自己身上出现的问题,如何正确分析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以及对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是我们历史课堂当中值得关注和探究的问题。下面我以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一课为例,就德育教育在历史课堂中的渗透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过程:

一、体验历史真实,抨击反动统治。

1.历史图片再现历史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形成正确的认识。

本节课在导入时用到“勃兰特惊世一跪”和“东史郎鞠躬道歉”两幅图片,学生由观察生兴趣,由兴趣生疑问:前西德总理为何要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馆前?日本老兵又为何要对中国人忏悔谢罪呢?他们的这种做法有什么现实意义呢?由此导入课题“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既顺理成章,又牢牢吸引住学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接下来的正课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勃兰特和东史郎这种勇于改过的作风还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对同学们以后的为人处事起到良性影响。

在讲述“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燃烧中的德国国会大厦”、“德国法西斯焚毁进步书籍”、“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法西斯党徒从毒气室里向外运送尸体”、“巨大的焚尸炉”等图片,再现当时的历史场面。这些真实血腥的历史图片让学生震惊不已,不少同学皱紧眉头,满脸悲愤。不用我过多解释,学生从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很快理解了法西斯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本质,深切体会到法西斯的惨无人道,其罪行真是罄竹难书、令人发指!2.历史视频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体验历史、感受历史、认识历史。

接着我还用到了视频文件,给学生播出“奥斯威信辛中营犹太人惨遭屠杀”、“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录像片断,让学生更为深切的体验那段历史。德日法西斯对于犹太人和中国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被虐杀者虽然肤色、民族、年龄、性别不尽相同,却有着人类面临死亡和非人折磨所共同的本能的惊恐绝望和惨烈哀号。教室里一片肃静,同学们群情激愤。很多男生攥紧拳头咬牙切齿,不少女生低下头去不忍目睹,甚至有的女生泪眼模糊。这时候任何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才最具有说服力。同学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法西斯无与伦比的邪恶残暴和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认识到法西斯的做法是对人类生命权的蔑视,对民主自由和正义真理的践踏,法西斯的统治是极其反动的,从而反对法西斯、追求正义真理的健康情感。

二、给予科学方法,匡正偏差认识。

学生中尤其是个别男生,很是崇拜希特勒,喜欢希特勒能呼风唤雨,不可一世,把希特勒巨大的破坏能力认为是骄傲的壮举,将希特勒遗臭万年、千夫所指的形象认为是英雄的榜样。学生的这种认识偏差和盲目崇拜,是因为他们年龄尚幼,还未形成科学客观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尚未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观其个别,不看其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告诉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要用客观辨证的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历史人物是否值得肯定,关键是看他是促进还是阻碍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然后,请一位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的男生扮演希特勒,以演讲的形式进行自我介绍。这样,希特勒通过欺骗、谎言和蛊惑人心的宣传,由一个不名一文的流浪汉一跃成为不可一世的国家元首。希特勒这种盗世奸雄的丑恶嘴脸形象被这位同学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之后,“希特勒”又得意洋洋地描述他是如何剿杀共产党人、如何进行文化专制、如何打破国际和约、如何实行种族灭绝以及如何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位同学表演得滑稽可笑却又入木三分,同学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和确切的史实重新评价希特勒,匡正了原先错误的认识。对于希特勒,有的同学说他是不折不扣的疯子和邪恶的魔鬼,有的说他是战争狂人和历史的罪人,有的说他是乱世枭雄„„总之,希特勒带领纳粹党破坏民主和平、践踏人类文明,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是不值得肯定的反面人物。最后大家形成统一认识:一个人的本事和能力再大,但如果用于邪道,带来的只能是灾难,而且能力越强,破坏力越大,破坏程度越深。

三、纠正狭隘民族观念,尊重人类普世价值。

德日法西斯分子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叫嚣犹太人和中国人是劣等民族,理应消灭,而德意志民族和大和民族才是优等民族,理应统治犹太人和中国人。这种荒谬言论其实反映了德日法西斯分子狭隘的民族观念,他们不懂得尊重人类的普世价值。对于这一点,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大家找出实例去驳斥种族优劣论的荒谬,从而证明不同民族之间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该友好相处。同学们经过激烈讨论,纷纷举例:有的小组说,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都是犹太人,而他们对整个人类社会科学的进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小组说,被德国纳粹关在集中营里、受尽折磨的犹太少女安妮写出了著名的《安妮日记》,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还有许多像莫泰尔、阿莱娜这样的处于战乱时期的犹太少年也都留下了美丽的文章和诗歌,他们非常的优秀顽强,与其他孩子一样追求美好,向往自由与和平;还有的小组说,前西德总理勃兰特向犹太人下跪谢罪,以及东史郎、小山一郎、吉田勇雄等日本侵华老兵向中国人赔礼道歉,都说明他们已经承认了民族之间的平等性,当年法西斯分子的种族优劣论只是他们为侵略扩张寻找的借口而已。通过同学们的集思广益,大家明白了民族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大家都是国际大家庭的一分子,应该和平共处,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权利凭借其势力去侵略和奴役其他民族。

四、联系现实生活,呼唤世界和平。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胜利63周年,法西斯的反动统治已经成为历史,成为过去。但是,直到现在,日本的右翼组织还矢口否认侵略中国,叫嚣“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他们甚至篡改教科书,抹杀侵华罪行,迷惑日本的中小学生,让他们不能了解历史的真相。另外,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每年都要参拜供奉战争罪犯灵位的靖国神社。历史的悲剧已然发生,不能重新再来,我们现代人须要做的是正视历史,反省历史,思考如何才能防止法西斯势力的东山再起?如果大家都像日本某些领导阶层那样对历史不负责任,甚至否认历史,那么人类就不能获得真正、彻底的和平与安宁。在当今世界,类似法西斯反人类、反和平、反自由的恐怖主义正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和平与安全的一块毒瘤。我们如何才能消除恐怖主义呢?这两个问题大同小异,但解决起来比较困难。我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提醒他们从政治、经济、宗教、思想文化和种族矛盾等多方面思考,给他们两周时间去查阅资料,加以完成。两周后作业返回,同学们从多个角度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我加以归纳有如下五点认识:第一,正视并反省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悲剧,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第二,加强对和平自由与民族平等的倡导宣传,让大家都热爱和平,求同存异,友好相处;第三,缩小贫富差距,加快贫困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第四,发展中国家要自强不息,努力增强综合国力,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不变真理。第五,大家团结一致、坚持不懈地与恐怖主义做斗争。

新课最后,我缓和了一下沉重、压抑的气氛,在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的背景画面下,在《友谊地久天长》的优美旋律中,我做了如下小结:同学们,新课到这儿就结束了,但是,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要正视更要反省这段历史,吸取教训,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生命、坚持正义,自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携起手来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美好的人类大家园!

反思:《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是一节比较沉重的历史课,但最终在同学们的若有所悟中比较完满的结束了,由此可见这节课还是较为成功的,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德育效果。通过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我得出一些认识。

在历史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新时代,他们更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而历史学科的内容却有着明显的“过去时”和“既往性”特征,因此,必须用“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才能使德育有机渗透在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中。

那么,怎样才能用“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优化思想教育?我想,除了对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之外,还要做到三个结合:

第一,历史与时事热点的结合。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历史教学,从本质上讲,体现了唯物史观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时事热点构成了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不仅公众关注,青少年也感兴趣。每当教材内容与某个时事热点有某种内在联系时,有些学生总希望能发表自己的“高论”。作为一名教师,这不正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契机吗?例如,1999年5月,“北约”用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举国上下,群情激奋。我在上课时讲述了“北约”成立的背景目的、“北约”东扩的过程、“北约”嚣张的原因,又让学生展开讨论,课堂教学已经演化为对“北约”罪行的声讨。这样的思想教育效果,一定会使学生铭心刻骨、终生难忘。

第二,历史与生活的结合。学生对什么知识最感兴趣?不是考试要背的死知识,而是与他们生活有关的“活知识”。因此,要以教材为依托,广泛联系学生的课外生活,并且要使“联系”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环节。例如,在讲授“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时,我问学生:大家看过香港电视剧《新龙门客栈》吗?其中的“东厂”干了多少坏事呀!学了这一节,大家都知道了,原来所谓的东厂、西厂都不是生产经营的工厂,而是明朝君主专制下用来杀人的“工厂”。学生在学习中使自己在影视剧中得到的历史表象上升为对历史理性的认识,加深了对明朝“厂卫特务机构”这个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最后,要强调的是,历史与现实总是有着巨大的差异,即使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会因其时空的不同、形成条件的不同,导致其发展趋势和结果的不同。因此,在利用三个“结合”的方法建立“联系”时,也要注意其“区别”,不能牵强附会、简单类比。

南京沙洲中学陆斌琴。

2008-5-15。

音乐德育心得体会范本篇八

李新蕊。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任何社会都是如此。如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深挖教材,科学使用。

小学语文课文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有的渗透着先人的高贵品质,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还有科普的、渗透生态环境和环境卫生的等。其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品德因素,要看老师如何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地、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等,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不论是选修课本还是必修课本,其中有许多作品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又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要本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原则,抓住每一个德育渗透的契机,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做到育人无声。

质疑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爱发问”的好奇阶段,有很强的可塑性,要使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有趣、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文预定的情景,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寻求正确的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以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

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德育渗透的途径也是丰富多彩的。在过去的五年多的教学中,我还尝试以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来促进德育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利用假期时间开展读书活动,给学生开适量的书目,《徐志摩诗歌集》《论语》《史记故事》《家》《巴黎圣母院》《瓦尔登湖》等等作品,每个假期选择一两本让孩子们回去看,并写心得体会,在开学的时候专门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大家积极踊跃、畅所欲言,或谈对作品中人物的看法,或对某一细节深入挖掘,气氛热烈、浓厚,在交流的过程中开阔了孩子们的视界,拓展了孩子们的思维,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促进了孩子们心智的提高,完善了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把人比作一部汽车智力和能力如同发动机,而个人品德如同刹车和方向盘,没有良好的发动机就不是好汽车,没有良好的方向盘和刹车,发动机越好越可怕。”因此,每一位教师均应担负起“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的方法是灵活多变的,要做到“活水”长流,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独到的眼光、睿智的思想、丰富的心灵、全新的理念,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美好、和谐的氛围中,让他们去尽情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画廊里一幅幅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美丽图画,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悄然滋养学生心灵的土壤。

音乐德育心得体会范本篇九

音乐是一门优美的艺术,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力量,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情感、审美和社会的责任感。音乐德育是培养青少年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听讲是学习音乐德育的基础。我曾参加过一堂音乐德育听课,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德育的价值,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首先,在音乐德育听课中,我被老师所讲的音乐历史和名曲打动。老师生动地讲述了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课堂上,我们还欣赏了许多经典的名曲,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莫扎特的《小夜曲》等。这些音乐作品不仅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美,也让我体会到了音乐所能传达的情感和意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我对音乐的历史和名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我对音乐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其次,我在音乐德育听课中感受到了音乐对情感的疗愈作用。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让我们闭上眼睛,专心倾听音乐来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放松和冥想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感受到了音乐对情感的影响和疗愈作用。音乐可以让人心情愉悦,也可以激发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来放松心情,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更加积极向上。

再次,音乐德育听课让我体会到了音乐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重要性。音乐是一门艺术,它既需要我们的感官去感受,也需要我们的思想去理解。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让我们欣赏和分析不同种类的音乐作品,培养了我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我们学会了如何欣赏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和情感表达等,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意见。这些培养对我们未来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音乐德育听课使我认识到音乐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传递情感和思想,也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一些具有社会意义的音乐作品,如《国际歌》和《和谐世界》等。这些音乐作品鼓励我们关心社会发展,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提醒我们要热爱和平,珍惜生活。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未来的社会参与和发展做好了准备。

综上所述,音乐德育听课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的魅力和德育的价值。通过这次听课,我不仅学到了音乐的历史和名曲,还感受到了音乐对情感、审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用。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在音乐德育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和进步,为自己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音乐德育心得体会范本篇十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借助中国数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矛盾转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能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又能使学生掌握处理数学问题的转化思想和技能,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借助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不仅要善于把教材作为数学知识来传授,而且要善于把教材作为德育内容来渗透。但教学时,不能不顾及教材的体系和特点,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而是要将德育内容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随风潜入,育人无声,使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方程及方程组的应用时,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尤其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三、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多规律和性质都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而归纳总结出来的。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及创新探究等能力。就教学方法而言,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学会与人交流,尝受成功的乐趣。

探究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有利于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增强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主动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到求知的欢愉和成功的快乐,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社会责任感,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认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通过用量角器亲手度量同位角的度数,从而得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把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还可引导学生讨论:”如果内错角相等怎样得到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等,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按照说点儿理—说理—推理—符号说理等不同层次,分段安排,逐步让学生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如何转化为数学问题产生好奇心,从探索规律中增加数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学会倾听、交流、反思,发展科学思维,增强科学精神。

事实上,数学教学形成的推理意识对于形成正直、诚实、不轻率盲从的道德品质,形成尊重真理的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都有积极的作用。解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纠正错误的勇气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坚强的毅力,数学审美;又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价值观念和对美的追求。通过数学教育,还可培养责任感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爱国精神,数学教育的德育价值甚至胜过空洞的政治说教。

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学习目的是学习的动力。只有目的明确的人,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学习目的教育放在首位。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意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学习目的教育放在首位。

在教学中,还应当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七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如注意力的培养、长期反复思考同一问题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等。使学生形成不怕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五、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音乐德育心得体会范本篇十一

摘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不管是什么学科的教师都应坚持这条原则。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呢?本文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身作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体育德育教育学生为主体以身作则。

当前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智育不行是次品,体育不行是废品,德育不行是危险品”。这话的意思十分明确,那就是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智育和体育。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在体育中有机对学生渗透德育。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贯彻这一原则呢?笔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多年,我们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是:

一、以教材为蓝本,以学生为主体。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司空见惯。体育课本身,就是一个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或典型。孟子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就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成就一番大事,老师就要对他们的个性心理、思想品质进行有计划、有目地地磨炼,让他们在磨炼中克服困难,积累经验,树立自信,战胜心理和外部环境的一切障碍。

如在长跑教学中,有些学生怕困难,不敢坚持到底,想打退堂鼓,这时,教师就可用刘翔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故事来鼓舞他们,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熏陶他们的情感意志,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勇敢、果断、顽强的拼搏精神。对一些个性心理比较活跃、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对他们进行一些特殊练习,如用口令指挥他们迅速后转,要求他们反复坚持1?d2分钟后再立正站好,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二)巧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每个中学生都有对成功的追求。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懈地努力进取,才有可能成功。体育课有强烈的竞争性,而每个人都想要成功,都希望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这是一件好事。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或教学环节,给学生打气,激发学生的斗志,成全学生的成功愿望。

如在短跑教学中,由于学生间的体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训练过程中,老师可采取不同起点、同终点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奋力争先、永争第一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感到只要努力,都有成功的希望,尝到成功的甜头;在跳高、跳远、铁姘等训练中,可采取设置困难提高质量标准的方法,如适当增加高度、远度、重量、适当改变动作节奏、幅度和重心,增加动作的障碍和对抗因素。在教师的保护帮助和同学们的激励下,学生就能面对困难,勇于拼搏,勇于挑战,战胜自我,从而形成顽强的斗争意志和坚强品质。

(三)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都需要团结协作精神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接力跑、球类竞赛等项目就是如此。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特点,向学生强调全局的观念和集体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教学中,还可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及时指出、认真引导,讲清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同时,还大力提倡互相帮助、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作风;鼓励技术好的同学要积极帮助技术差的同学,共同进步和提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学会理解他人、关爱他人、与他人和谐共处,让集体主义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根植在学生的脑海里。

教学中,老师还可用中国女排从1984年起连续四次勇夺世界冠军;中国乒乓球运动健儿在世界大赛中长盛不衰;国家跳水队被世人称为“跳水梦支队”等的团队先进事迹为榜样,指出这些冠军的由来就是集体力量的结晶,也是民族凝聚力的表现,从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熏陶他们的情感意志,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

二、教师以身作则,发挥师德示范作用。

有道是,一个光辉的榜样胜于十“打”教科书。教师应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道德观,并能应用这种优秀的思想品质渗透到学生心里,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参照,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用自身的良好行为和形象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作学生的表率。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地学习、总结和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以身作则。

教师要用良好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和习性去感染学生,让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学生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长跑练习中,为了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锻练环境,教师可主动为学生清理跑道、整理器材,使学生在毫无意识中培养起爱护场地、器材、学校公物的良好品质;冬天的体育课,寒风刺骨,黄沙弥漫,教师要以笔挺的身姿、宏亮的声音去感召那些稚嫩的心灵;夏天的体育课,老师要勇于迎着烈日,头顶骄阳,认真向学生讲解动作要领,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学生进行练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良意志和品质。

(二)关爱学生。

学生间的体质,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教学中,也要因材施教,对不同体质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的方法和手段,以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如果学生因身体原因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异常,教师要挺身而出,亲身救护,送学生看医生;有些女生因生理的问题要请假不参加某项活动,要理解宽容,不能无故否定学生的意愿。

音乐德育心得体会范本篇十二

音乐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对于我来说,参与音乐德育活动带给我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感悟。音乐德育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社交能力、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通过参与合唱团和乐器演奏,我深刻理解到了音乐的魅力和音乐德育的重要性。本文将从音乐的情感表达力、社交能力培养、自信心的增强和团队合作的培养几个方面,谈谈我的音乐德育心得体会。

首先,音乐德育让我深刻体会到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方式的魅力。在合唱团的演唱过程中,我经历了数不清的音符与情感的碰撞。每一个音符都可以成为我情感的表达媒介,让我能够将内心的喜怒哀乐通过音乐传达出去。音乐给予我极大的心灵宽慰和情感释放的空间,让我变得更加开放和积极。音乐德育的这种情感表达能力培养,使我更好地懂得倾听他人的感受,培养了我对他人情感的敏感度。

其次,音乐德育为我提供了一个培养社交能力的平台。在乐器演奏过程中,与他人合作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共同创作音乐、交流意见、进行合作演出,需要我们互相理解、宽容和尊重。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我不仅学会了语言沟通,还学会了合作与分享。音乐德育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团队中的一员,如何协调与他人合作,这对于提升我与他人的关系、培养我的社交能力有着巨大的帮助。

另外,音乐德育也为我的自信心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合唱团的排练中,每个人都需要用自己的声音发出音乐的美妙。一开始,我对自己的声音没有信心,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够好听。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我愈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逐渐地,我对自己的音乐才华和表演能力有了更大的自信。音乐的德育培养了我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的勇气和自信心,让我更加坚定地追求我的音乐梦想。

最后,音乐德育教会了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音乐活动中,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只有当我们齐心协力、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场成功的音乐演出。学会倾听、谦虚、互相帮助和支持是成为一个优秀团队成员的基本素质。在参与合唱团和乐团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综上所述,音乐德育对我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让我懂得音乐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培养了我的社交能力,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同时也教会了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音乐德育不仅仅是教会我音乐技巧,更是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有爱心、勇于追求梦想的人。我将继续努力在音乐德育的道路上前行,用音乐的力量感染他人,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音乐德育心得体会范本篇十三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千克的认识这节数学课,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带领学生到超市去调查数据,买来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豆子、棉花等;上课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等,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比如:教学《论语》一则时,将文言文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启发学会在朗读中了解古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文中的道理,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悠久文化的伟大,懂得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学习他人的优点,改掉自己存在的不足。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