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维护心得体会及收获 桥梁的心得体会(9篇)

  • 上传日期:2023-01-05 19:18:39 |
  • ZTFB |
  • 7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桥梁维护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性的群众基础机构,是广大居民群众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沟通的桥梁。石鼓区内已有社区54个,社区管理人员516人,区委、区政府对社区建设一直非常重视,并在逐年加大社区投入,完善社区功能,如为了完善社区的保障功能、救助和保护社区中弱势群体,专门在黄沙湾社区成立“法律援助中心”等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社区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健全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再完善和改进,如:如何提升社区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卫生保健服务,以及在教育功能上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可做。

建议:

一、整合现有的资源,适当调整区划,如现有的望城坳社区设施设备完善,而管辖的居民仅仅只有100多人,象这样的社区可以调整与别的社区合并。

二、在政府财力缺乏、不能为社区建设太多的社区用房和居民的活动场所的情况下,社区则可以就近联系大的开发楼盘,与物业公司合作利用物业用房(按政府相关规定开发楼盘需配比一定数量的物业用房),社区可利用物业公司的场所,把这一现成的物质条件利用起来;同样物业公司也可以借着社区这个功能性平台,加强对业主(居民)的管理,双方互为条件,各取所长,相得益彰。

三、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据了解,目前我们区社区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只有1400元/月左右,且没有住房公积金,这在目前的社会工资来说是明显偏低,不利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他们目前已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的政府职能工作。如计划生育、城建城管、社会劳动保障等,要马儿好就得给马儿吃好草,所以从政府出资向社区购买服务的角度,也应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社区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层组织,社区工作做细了,做扎实了,既能为政府减压,又能更好为民谋福祉。相信区委、区政府一定会更加重视社区工作,使社区工作一年比一年好。

审查意见:请区民政局办理

描写桥梁维护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在北京附近,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整座桥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只有16米,长的有21.6米。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卢沟桥叫做连拱石桥。永定河发大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自从建成卢沟桥,再没有出过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设计很科学。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抵,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检阅桥上的车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于世界。那时候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在游记里赞扬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特别欣赏柱子上的狮子,说它是“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赞。

在我国人民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卢沟桥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爱-民奋起抗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桥面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北侧有望柱140根,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一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卢沟桥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决定修建的。不过当时尚未动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桥身跨越卢沟,人们都称它卢沟桥。早在战国时代,卢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道,兵必争之地。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区西)之后,这座浮桥更成了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门户。

卢沟桥公元1444年重修。由于清康熙年间永定河洪水,桥受损严重, 不能再用,大量古迹在洪水中销声匿迹。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事。桥东头则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公元1920xx年,清光绪帝死后,葬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须通过卢沟桥。由于桥面窄,只得将桥边石栏拆除,添搭木桥。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发生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展开全国对日八年抗战的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桥面加铺柏油,并加宽了步道,同时对石狮碑亭作了修缮。1961年卢沟桥和附近的宛平县城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为保护卢沟桥减少其运输量而建立的卢沟新桥完工,但卢沟桥仍然继续承担交通运输任务。1986年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成立,目的在于恢复卢沟桥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后铺设的柏油和1967年加宽的步道,恢复了古桥的原貌,同时将机动车的通行移至紧邻的卢沟新桥与之后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建桥历史

明代自永乐十年(1420xx年)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共修桥6次。6次均无大工程。

清代自康熙元年(1662年)至光绪年间,共修桥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两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20xx年,清光绪帝死后,殡葬于河北省易县西陵,须通过此桥。由于桥面窄,只好将桥两旁石栏临时拆除,在两侧添搭木桥,以便顺利通过棺椁。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历史上有两个卢沟桥

最初的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这才有了卢沟桥。因此,通常所说的卢沟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把新旧两个桥的时间算在一起,我们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卢沟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文革期间的修缮工程

1967年8月,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命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市政府)解决卢沟桥交通不畅问题。在这加宽400余米步道、建立59道混凝土挑梁的修缮工程中,由于正值"文革",原工区主任和老工程师都在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参加劳动),由一名青年工人任施工队队长,施工队中有一名贫农出身的老石工,自己做主大胆地更换望柱91根、栏板9块。在91根望柱上共雕出石狮164只。比原有91根望柱上的狮子总数多出5只。使全桥望柱上的狮子总数达到491只。

新建"卢沟新桥"

1971年,北京市在距卢沟古桥约一公里远处又新建了"卢沟新桥"。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桥,全长54.99米,宽15.5米。

1985年又在旁边建了一座新桥,旧卢沟桥从此成为文物,不再通车。

全面修缮古桥

1986年,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全面修缮了古桥。工程筹资355万元,拆除了1967年加宽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并清除沥青,中间空出印心,完全恢复了古桥原貌。

1988年9月3日是一雷雨天,一个霹雷将卢沟桥北侧东起第68根栏杆望柱击坏,望柱上的石狮也同时坏损。1997年又对部分被雷电击坏的石狮和望柱进行了补救。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民间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之谓,各方说法不一,此处据卢沟桥文物部门数据。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而最有特色的,则是桥墩的造法。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则在于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缭乱,最后只有作罢。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共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迷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

石狮子姿态各不相同

卢沟桥的石狮子姿态各不相同。狮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戏小狮,雄的弄绣球。有的大狮子身上,雕刻了许多小狮,最小的只有几厘米长,有的只露半个头,一张嘴。因此,长期以来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说法。据统计,望柱上有大石狮281个,小石狮211个,桥上石狮共492只,桥东端还有顶着栏杆的石狮,左右各1只。桥两头有华表各1对,华表顶部石兽各1对(东边为一对狮子,西边为一对大象)。总计石狮496个,两畔还各有石碑一座:一座碑上记载清康熙二十七年(1698)重修卢沟桥的经过。另一座是乾隆所写金章宗所题"卢沟晓月"四字。碑高4.52米,宽1.27米,厚84厘米,卢沟桥为燕京八景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就发生在此。望柱上当年日军的弹痕犹斑斑可见。1981年建立卢沟桥史料陈列馆,1987年在桥南另建一座新公路桥,叫京石公路桥,全长1120米。卢沟古桥只准许行人步行通过。卢沟桥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坐落在桥西头的石碑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建成此城。城东西长640米,南北长320米,城门分东西两座,东门为"顺治"西门为"永昌",清代改为"威严"。东西城门建有城楼、瓮城和闸楼。原来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南北城墙正中有马道并在台上盖有楼和兵房。城墙周围有垛口、望孔,下有射眼,每个垛口都有盖板,古称"崇墉百雉,严若雄关"。

三狮齐吼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性的抗战。

桥东端伏地大石狮

抗战雕塑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是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兴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艺术和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观光胜地。她于1995年7月7日奠基,20xx年7月竣工,8月16日正式对社会开放。

抗战雕塑园位于丰台区宛平城与京港澳高速公路之间的三角地带,西临永定水,南望京港澳高速,北倚宛平城,占地二十公顷。园内有前亲笔题写碑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有以《国歌》为主题反映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雕塑群区以及下沉式中心广场、历史悠久的宛平城墙等主要景区。园中还种植了雪松、合欢、珍珠梅等十余种乔灌木和名贵草坪,林草相映成趣。置身于雕塑园中,举目眺望,纪念碑巍然高耸,雕塑群凝重悲壮,宛平城墙岁月沧桑,不禁令观众浮想联翩,万千感受油然而生。

雕塑群区由日寇侵凌、奋起救亡、抗日烽火和正义必胜四个部分共计三十八尊铜铸雕塑。

描写桥梁维护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断桥,今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断桥残雪有几种解释,较通行的说法是,每当雪后初晴,来至断桥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上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有一种冷艳之美。

又有人认为,大雪初霁,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日出映照,断桥向日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故以“残雪”名之。

明末的张岱却别立一说,他在《西湖梦寻》是写道:白堤上沿堤植桃柳,“树皆合抱,行其下者,枝叶扶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言月影也。

还有一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冬日雪霁,伫立断桥举目四望,但见残雪似银,,冻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动人心魄。 断桥享誉天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白蛇传》几段重要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这里。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历来催人泪下。

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年前曾经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 ——断桥春望》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

描写桥梁维护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到2019年末,我来公司已有三年的时间了。这三年是公司飞速发展的时期,对于个人,也是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在这期间,学习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感谢公司,感谢领导!通过今年的工作与学习,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在2019年,公司的发展日新月异,公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公司的各个部门也陆续完善,设立了经营部、总工办、办公室、4个设计室、出版室等。这一切都显示出了整个公司的活力。我们的公司,是一个可以让我们不断进步、超越自己、勇创辉煌的舞台

现在的桥梁设计室中,除了和我一同进公司的xx、xx外,其他同事都是这两年陆陆续续加入公司的,设计室的人员数量、结构、层次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提升,总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xxx所长的加入,让整个设计室变成了一个团结紧密的集体,使设计室散发出新的活力。我为我们室良好的工作环境感到骄傲。

今年是我工作中比较有挑战性的一年,由于工作时间比较短,自己的能力还不够高,只做过一些小的桥梁、市政项目,而我今年工作的重点是xx工程。这是一条城市ⅰ级主干道,x公里的桥梁,一座xx,设计难度较大,前期规划资料缺少,设计室内部及和业主协调等等对我来讲都是较大的挑战,在领导的支持、同事的配合下终于圆满完成了整个桥梁专业的设计任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自己也犯了不少错误,让我认识到了自己能力上的不足及专业上的欠缺,也使我明确了20xx年奋斗的目标,在新的一年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工作,和公司一起再创辉煌。

①专业知识的提高:现阶段桥梁室的设计水平还不是很高,需要我们定期不定期的总结和学习。

②专业配合方面:现阶段我们桥梁室已经具备了同事开展多个桥梁项目的能力,但是在个别分项上力量还要加强,努力在20xx年使我们室不需要外协人员就能完成所有设计。

③外业测量:今年下半年,桥梁室处理了几条以前设计桥梁的后期服务工作,主要问题多是出在导线点上面,所以建议在20xx年我们新设计的桥梁在外业测量方面要预留时间、花费成本来埋设高质量的导线点。

④仪器设备:桥梁室的复印打印机,下半年开始出现不少问题,特别是复印速度和质量跟不上,经常到电力室复印,导致另外三个设计室出图时间被挤占,随着公司业务的增加,这个矛盾将更加突出,建议添置新的复印打印机。

⑤健康卫生:建议公司定期组织为我们进行体检。

描写桥梁维护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赵州桥》一课着重介绍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和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为了切实落实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渗透到每科的教学中去,配合我校开展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讨活动,我一改往日传统的逐段分析、讲授的教学模式,在《赵州桥》一课上大胆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到达多方位训练的目的。

一、收集资料,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让全班同学经过各种渠道收集赵州桥或其它一些桥梁的资料。可查找课外书籍,上网查询等,并将自我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以待上课教学时用。

这一次的课前预习,我一改往日的让学生做单调的查字、组词等练习,而是尽可能地去收集自我所需的材料。看科普书、上网等都是孩子们喜欢做的事,于是,我就投其所好,经过这些渠道将资料收集好,并加以整理、归纳,无形中就给了他们课外阅读、分析归纳本事的锻炼。

二、质疑解疑,轻简便松学习课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教学时,一开课,我就说要带他们到赵州桥去玩玩,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赵州桥的全景,这样立刻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完课文后,都明白了什么?待学生七嘴八舌把自我明白的说出来后,我又提了一个问题:“你还想明白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一提出,顿时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同学们纷纷把自我想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归纳。随后,我就让同学们分成小组,将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看看能用自我现有的资料解决哪些问题。在学习小组中,同学们相互发表自我的意见,相互交流,经过自我的努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同时也领略到了成功的喜悦。给予充足的时间讨论后,之后学生在班级进行交流。经过小组进行合作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明白赵州桥的建筑特点和设计上的最大特点——拱上加拱,这样的构造既坚固,又节省石料。

课堂上的教学要求,以及重难点,就在同学们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轻简便松地完成了。当然,这样的教学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和应变本事,来及时帮忙学生解答难题和纠正学生在问答中不对的地方。

三、激发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在教学赵州桥的一个特点——美观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几幅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并让学生用自我的话给我们描述一番,当他们感到的确很美时,再问:这么美的图案,我们该怎样读出来呢?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后,一个个是读得有滋有味,连教师也被他们所感染。又如,当介绍完赵州桥的概貌和特点时,我要求学生谈谈自我听完后的感受。当学生都表示从内心中涌出一种自豪、骄傲的感情时,“水到渠成”,我便要求学生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感情去朗读课文最终一段。

四、新闻发布,让学生增长课外知识。

我把《赵州桥》一课的教学延伸到了课后,在第二课堂时间里,我专门开展了一个“桥梁新闻发布会”,由同学向大家介绍有关赵州桥和其它桥梁的知识。大家把收集到的各方面资料,都在“发布会”上向班上同学发布,有关赵州桥的由来,赵州桥的传说,卢沟桥等等。有些资料是我闻所未闻的,在同学们面前,我也只得承认自我孤陋寡闻了。看到他们一个个得意的模样,我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他们。

以上就是我对《赵州桥》一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它主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在学习中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对问题主动地去进行探究,去领略自行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习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描写桥梁维护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梁,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18米,设4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2.25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线,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撤走了全部专家,最后的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

武汉长江大桥西北始于汉阳龟山南坡,东南止于武昌蛇山入江的山头。由于龟蛇锁江,江面狭窄,缩短大桥的长度。江底为两山余脉,除7号墩地质条件较差外,正桥的7个桥墩都立在坚固岩石上。利用两岸山势,桥下净空高,可满足通航需要。大桥为公路铁路双层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长1156米。

正桥8墩9孔,每孔桥跨128米。桥墩基础施工采用“管柱钻孔法”,开创了中国建桥史上的新工艺。正桥钢梁由平弦菱形连续梁组成,钢梁设计三联,每联三孔。钢梁制作精确,由两岸平衡悬臂向江心拼接合拢。连续梁由一组绞式固定支座和三组辊轴式支座所支撑。在最高洪水位时,桥下净高18米,可满足上行大型轮船的通航要求。

汉阳岸引桥长303米,有17孔;武昌岸引桥长211米,12孔。每孔跨度不超过17.2米,均为钢筋混凝土门式拱桥。连接正桥与两岸引桥的桥台为8层楼式桥头堡,第8层在公路桥桥面两侧各设一对仿古双檐小角亭,成为桥头附近黄鹤楼与晴川阁之间的连结点。桥面上下两层。下层设铁路双轨,南北列车可同时对开。两侧有2.25米宽小道,专供大桥养护人员行走。上层为公路桥桥面,车行道宽18米,可并行6辆汽车,设计荷载汽—18、挂—100,其两侧人行道宽2.25米。正桥人行道外缘为铸铁雕花栏杆,图案有丹凤朝阳、孔雀开屏、雄鸡报晓、鸟语花香、菊黄蟹肥、石榴结籽、猕猴摘桃、鱼跃荷香等。

武汉长江大桥人行道内缘后来增设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撞护栏。每隔32米矗立一对灯柱,兼作无轨电车供电线路的支架。入夜成串的桥灯远望如过江银龙,壮丽奇绝。大桥管柱基础、墩台、梁体及铁路联络线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施工,公路桥桥面及两岸引道由武汉市建设局协同施工。大桥工程耗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12.63万立方米;安装钢梁24 372吨;打入钢筋混凝土管桩3 000根,总长62.5公里;直径1.55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柱224根,总长3 752米。总结算投资1.38亿元,大桥主体工程投资7 189万元。公路桥桥面由武汉市建设局负责维修管理,其余均由郑州铁路局武汉长江大桥桥工处维修管理。

经过30多年运行检验,虽因航运事故大桥钢梁严重受撞两次,桥墩受船舶撞击多达50次,正桥的稳定性仍然良好,在交通量逐年增长、负荷已趋饱和的状况下,仍能保证火车和机动车的正常通行。桥梁的常年维护内容为:钢梁油漆翻新,桥面易损件翻修和桥头堡装饰层的维修。汉阳岸引桥发生过严重的病害,经维修加固后趋于稳定。大桥通车前,一列铁路货车车厢经轮渡过江,需往返多次,最快也需5个多小时。

大桥通车后头5年,铁路通过货运量800多万吨,缩短运输时间约2400万车小时,货运费用的节约已超过大桥造价。公路桥部分,30多年中过桥车流量逐年增长,1988年昼夜行车在3万辆次以上。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修建为以后长江各处修建大桥积累了成功经验,培养造就了大批建桥骨干。

描写桥梁维护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断桥,今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断桥残雪有几种解释,较通行的说法是,每当雪后初晴,来至断桥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上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有一种冷艳之美。

又有人认为,大雪初霁,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日出映照,断桥向日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故以“残雪”名之。

明末的张岱却别立一说,他在《西湖梦寻》是写道:白堤上沿堤植桃柳,“树皆合抱,行其下者,枝叶扶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言月影也。

还有一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冬日雪霁,伫立断桥举目四望,但见残雪似银,冻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动人心魄。断桥享誉天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白蛇传》几段重要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这里。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历来催人泪下。

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年前曾经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断桥春望》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

初次来到断桥,只不过是感受这里曾经的盛衰,你的降临打乱了我翩飞的思绪,将我从幻想的世界拉回到你的身边,我静静地望着你,被你不凡的气质和及不动声色的表情所痴醉,不能自拔,不知不觉中竟衍出几分怜爱,我心中已认定你就是我今生的知己。也许是我的情所感染,我们在相互的默契中相逢了。随着交往的深入,我越发感到不安,因为你不能别人质疑你,这使我进退两难。终于在那个凛冽的雪花狂舞的下午,你我走到了缘分的尽头。望着你离去的背影,我的心竟然如释重负,难道这是天意?

再一次来到断桥,想找回往昔的回忆,但不知为何断桥的雪花却如此轻逸,这更加剧了我的失落,加剧了我的伤痛,伤痛在渐渐蔓延,也许我本不应该来到这里,但我却难以忘记往昔那神话的世界。那曾带来的欢笑画面在慢慢割据心灵的伤痛。为什么会是这样?,难道只因这是神话,不我相信,我要知道你内心深处的答语,只可惜这一切已不能去知晓,只留下脑海中的浮想联翩,想着,泪颊中的泪水不觉滴然而下,伤痛也一点点的加深。曾试着去忘记这一切,忘记她留下的童话般的回忆,忘记她的回眸一笑。但记忆早已埋藏在脑海中,消散不去。

断桥留给我的只有伤痛,雪花肆意地飘落,飘散我了我的回忆。

描写桥梁维护心得体会及收获八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在北京附近,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整座桥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只有16米,长的有21.6米。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卢沟桥叫做连拱石桥。永定河发大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自从建成卢沟桥,再没有出过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设计很科学。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抵,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检阅桥上的车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于世界。那时候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在游记里赞扬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特别欣赏柱子上的狮子,说它是“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赞。

在我国人民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卢沟桥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爱-民奋起抗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桥面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北侧有望柱140根,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一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卢沟桥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决定修建的。不过当时尚未动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桥身跨越卢沟,人们都称它卢沟桥。早在战国时代,卢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道,兵必争之地。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区西)之后,这座浮桥更成了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门户。

卢沟桥公元1444年重修。由于清康熙年间永定河洪水,桥受损严重, 不能再用,大量古迹在洪水中销声匿迹。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事。桥东头则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公元1920xx年,清光绪帝死后,葬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须通过卢沟桥。由于桥面窄,只得将桥边石栏拆除,添搭木桥。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发生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展开全国对日八年抗战的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桥面加铺柏油,并加宽了步道,同时对石狮碑亭作了修缮。1961年卢沟桥和附近的宛平县城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为保护卢沟桥减少其运输量而建立的卢沟新桥完工,但卢沟桥仍然继续承担交通运输任务。1986年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成立,目的在于恢复卢沟桥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后铺设的柏油和1967年加宽的步道,恢复了古桥的原貌,同时将机动车的通行移至紧邻的卢沟新桥与之后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建桥历史

明代自永乐十年(1420xx年)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共修桥6次。6次均无大工程。

清代自康熙元年(1662年)至光绪年间,共修桥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两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20xx年,清光绪帝死后,殡葬于河北省易县西陵,须通过此桥。由于桥面窄,只好将桥两旁石栏临时拆除,在两侧添搭木桥,以便顺利通过棺椁。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历史上有两个卢沟桥

最初的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这才有了卢沟桥。因此,通常所说的卢沟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把新旧两个桥的时间算在一起,我们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卢沟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文革期间的修缮工程

1967年8月,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命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市政府)解决卢沟桥交通不畅问题。在这加宽400余米步道、建立59道混凝土挑梁的修缮工程中,由于正值"文革",原工区主任和老工程师都在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参加劳动),由一名青年工人任施工队队长,施工队中有一名贫农出身的老石工,自己做主大胆地更换望柱91根、栏板9块。在91根望柱上共雕出石狮164只。比原有91根望柱上的狮子总数多出5只。使全桥望柱上的狮子总数达到491只。

新建"卢沟新桥"

1971年,北京市在距卢沟古桥约一公里远处又新建了"卢沟新桥"。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桥,全长54.99米,宽15.5米。

1985年又在旁边建了一座新桥,旧卢沟桥从此成为文物,不再通车。

全面修缮古桥

1986年,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全面修缮了古桥。工程筹资355万元,拆除了1967年加宽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并清除沥青,中间空出印心,完全恢复了古桥原貌。

1988年9月3日是一雷雨天,一个霹雷将卢沟桥北侧东起第68根栏杆望柱击坏,望柱上的石狮也同时坏损。1997年又对部分被雷电击坏的石狮和望柱进行了补救。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民间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之谓,各方说法不一,此处据卢沟桥文物部门数据。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而最有特色的,则是桥墩的造法。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则在于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缭乱,最后只有作罢。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共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迷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

石狮子姿态各不相同

卢沟桥的石狮子姿态各不相同。狮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戏小狮,雄的弄绣球。有的大狮子身上,雕刻了许多小狮,最小的只有几厘米长,有的只露半个头,一张嘴。因此,长期以来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说法。据统计,望柱上有大石狮281个,小石狮211个,桥上石狮共492只,桥东端还有顶着栏杆的石狮,左右各1只。桥两头有华表各1对,华表顶部石兽各1对(东边为一对狮子,西边为一对大象)。总计石狮496个,两畔还各有石碑一座:一座碑上记载清康熙二十七年(1698)重修卢沟桥的经过。另一座是乾隆所写金章宗所题"卢沟晓月"四字。碑高4.52米,宽1.27米,厚84厘米,卢沟桥为燕京八景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就发生在此。望柱上当年日军的弹痕犹斑斑可见。1981年建立卢沟桥史料陈列馆,1987年在桥南另建一座新公路桥,叫京石公路桥,全长1120米。卢沟古桥只准许行人步行通过。卢沟桥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坐落在桥西头的石碑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建成此城。城东西长640米,南北长320米,城门分东西两座,东门为"顺治"西门为"永昌",清代改为"威严"。东西城门建有城楼、瓮城和闸楼。原来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南北城墙正中有马道并在台上盖有楼和兵房。城墙周围有垛口、望孔,下有射眼,每个垛口都有盖板,古称"崇墉百雉,严若雄关"。

三狮齐吼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性的抗战。

桥东端伏地大石狮

抗战雕塑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是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兴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艺术和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观光胜地。她于1995年7月7日奠基,20xx年7月竣工,8月16日正式对社会开放。

抗战雕塑园位于丰台区宛平城与京港澳高速公路之间的三角地带,西临永定水,南望京港澳高速,北倚宛平城,占地二十公顷。园内有前亲笔题写碑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有以《国歌》为主题反映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雕塑群区以及下沉式中心广场、历史悠久的宛平城墙等主要景区。园中还种植了雪松、合欢、珍珠梅等十余种乔灌木和名贵草坪,林草相映成趣。置身于雕塑园中,举目眺望,纪念碑巍然高耸,雕塑群凝重悲壮,宛平城墙岁月沧桑,不禁令观众浮想联翩,万千感受油然而生。

雕塑群区由日寇侵凌、奋起救亡、抗日烽火和正义必胜四个部分共计三十八尊铜铸雕塑。

描写桥梁维护心得体会及收获九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世界自然遗产——重庆武隆天生三硚风景区游览参观,我是来自重庆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员。非常荣幸今天能陪伴各位在此地观光游览。接下来我们的游览线路全长约4500米,正常游览时间为两个半小时左右。希望在我的服务和大家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度过一段轻松愉快的旅程。

首先,大家可以在观景台俯瞰三桥的幽深秀美,我先在这里将天生三桥的概况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它位于重庆市的武隆县城东南20千米处,距主城约160公里左右。景区内有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石拱桥,三座桥桥平均高200米以上,桥面宽约100米,且出现在距离仅1.2公里的范围内,是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串珠式天生桥群,分布在长度为10千米三叠纪下统的碳酸盐河段,由峡谷干谷、伏流、天生桥、天坑、洞穴、喀斯特泉组成,峡谷深200-400米,尤以其中的羊水峡和龙水峡地缝式喀斯特峡谷最为壮观。景区内山、水、瀑、峡、桥共同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其中天生三桥,飞崖走壁、擎天一柱、绿茵生辉、翁妪送归,仙女洞等景点引人入胜,使人留连忘返。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书有“龙桥三洞,信水三潮”的诗句,故有龙桥之称。2007年6月27日,由重庆武隆、贵州荔波、云南石林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全票通过,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六处世界自然遗产。景区周边还有芙蓉洞、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

好了,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再去谷底大饱眼福吧!首先我们要乘坐观光电梯下到谷底,游览第一个桥——天龙硚。从山顶到谷底的落差大约为200米,电梯每秒运行5到6米,很快就到谷底。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天龙桥。天龙桥又称天生一桥、头道桥,因其位居第一,顶天立地、气势磅礴而得名。它在三个桥中形态最逼真,因为桥洞呈规则的长方形而最像人工桥梁。桥高235米,厚150米,宽147米,平均拱高96米,平均跨度34米。我们的停车场就建在桥面上。桥内有两个穿洞,南穿洞内坑洞相连,如同迷宫,又称迷魂洞。北穿洞为天生桥的通道。大家请看前方就是“天福官邸”,是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唯一外景拍摄地。相传这里古代确曾建有一处官方的驿站,最初始建于唐代武德二年(619年),位置处在“钻天铺”和“白果铺”之间,承担着贵州、重庆和北方的联系,是古涪州和黔州之间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环节。后来毁于何时已无人知晓。直到导演张艺谋在拍摄《满城尽戴黄金甲》时相中了此地,于是投资了200多万元,重建了天福官驿。

好了,参观完天福官邸,请大家继续跟着我往前走。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第二座桥青龙桥。

青龙桥又名天生二桥、中龙桥是三座硚中最雄险的一座。桥孔就如洞开的天门,每当雨过天晴,在阳光照耀下,天门中便有彩虹出现,变化万千,犹如直上青龙,因而得名。青龙桥的桥高281米,厚168米,桥宽124米,平均拱高103米,平均跨度31米。为世界喀斯特天生桥高度之最。从桥下仰视,拱孔高旷,壁立千仞;洞顶逐次崩塌断面呈弧形平行分布,展示着青龙天坑、天生桥的形成、演化过程。洞口两侧悬崖绝壁,飞鸟徘徊。若遇云雾,便给人一种山在虚无缥缈间,云深不知处的感觉。

大家请看,那里像不像龙头呢?中国有句俗话“神龙见首不见尾”,见过芙蓉洞的朋友,肯定看到了辉煌大厅中的那条巨龙,也只见其首不见其尾,这里的龙头也是浑然天成的大自然的杰作,它的嘴微微张开,龙吟之声还隐约可闻,它在这里欢迎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祝福大家旅途愉快。

请大家注意安全,跟着我继续往前走。

大家刚才在上面已经看到了那座孤峰吧。我们称之为擎天一柱,远看其上部酷似一个

人头,所以我们把她称之为“武隆的阿诗玛”。请大家往下看,这叫龙泉洞,传说是一条神龙触犯了天条被贬凡间,正好压在擎天一柱之下。龙泉洞中流出的泉水就是神龙悔恨的泪水,常年不息,仿佛在告诫世人:浪子回头金不换,悔恨的泪水却是流不完。据说用神龙的眼泪洗手会带来好运的,大家不妨去洗一洗,感受一下神泉的魅力。

游客朋友们,刚才我们穿过的是青龙桥和四周的石崖所构成的“神鹰天坑”。现在我们来到了最秀丽的黑龙桥下,又名天生三桥,因桥洞内幽深阴暗,顶部岩石如一条黑龙藏身于此,令人胆战心惊而得名。黑龙桥高223米,桥厚107m,桥面宽达193米,平均拱孔高116米,为三桥中最高的,平均跨度28米。它的特点是桥洞高且狭长,洞内光线昏暗。洞中有四泉,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大家请看,三叠泉:顺壁而下,一波三折;一线泉:涓流细出,水流一线;那里雾泉宛若轻烟、似雾非雾;那边珍珠泉当空高挂,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晶莹剔透。洞壁长年累积的碳酸钙沉积物如远古社会的图腾雕刻,为洞中一绝。

大家请看人行道左边的“神鹰奇峡”四个字,大家有没有发现那展翅的雄鹰呢?在那边的山崖上,顶上突兀的山峰就像神鹰的头部,两边的岩石就像它的双翅,我们正前方的岩石就好像它的尾部,甚至连他尾巴上的毛我们都能看得很清楚。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仙女洞。顾名思义,这里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有个仙女下凡来到了这里,被这里的美景和善良的人民深深吸引,便住了下来。那时还没有天生三桥。当时,有一条巨莽修炼成妖魔,经常危害人民,仙女为了为民出害,与妖魔苦战九天九夜,终于战胜了妖魔。而妖魔在垂死挣扎时穿山而过,后来其尸体腐烂后有些地方就塌陷下去了,于是形成了三硚二坑,也就是今天大家所看到的世界奇观。仙女打败妖魔后,也受了重伤,便在此山洞中修炼,后来升天而去。

游客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天生三硚之行就要到此结束了,想必大家也很累了,那现在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坐索道回到山顶。希望大家旅途愉快!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会在回去的途中一一为大家解答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