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论坛心得体会和方法 天山我的感受(6篇)

  • 上传日期:2023-01-05 14:38:14 |
  • ZTFB |
  • 10页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天山论坛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天池风景区,它以天池为中心,融森林、草原、雪山、人文景观为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风光特色。它北起石门,南到雪线,西达马牙山,东至大东沟,总面积达160平方公里。立足高处,举目远望,一片绿色的海浪,此起彼伏,那一泓碧波高悬半山,就像一只玉盏被岩山的巨手高高擎起。沿岸苍松翠柏,怪石嶙峋,含烟蓄罩;环山绿草如茵,羊群游移;更有千年冰峰,银装素裹,神峻异常,整个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天池共有三处水面,除主湖外,在东西两侧还有两处水面,东侧为东小天池,古名黑龙潭,位于天池东500米处,传说是西王母沐浴梳洗的地方,故又有"梳洗涧"、"浴仙盆"之称。潭下为百丈悬崖,有瀑布飞流直下,恰似一道长虹依天而降,煞是壮观,帮成一景日"悬泉瑶虹"。西侧为西小天池,又称玉女潭,相传为西王母洗脚处,位于天池西北两公里处。西小天池状如圆月,池水清澈幽深,塔松环抱四周。如遇皓月当空,静影沉壁,清景无限,因而也得一景日:"龙潭碧月"。池侧也飞挂一道瀑布,高数十米,如银河落地,吐珠溅玉,景称"玉带银帘"。池上有闻涛亭,登亭观 瀑别有情趣。眼可见帘卷池涛,松翠水碧;耳可闻水击岩穿、声震裂谷。

天池以西三公里处是灯杆山,海拔2718米,山体长3公里许。老君庙、东岳庙就建于此。当年道士在山顶立一松杆,上挂天灯,昼夜不灭,当年乌鲁木齐的百姓都以天灯为神喻,只要灯长明不灭就预示世道太平,故该灯又称太平灯。由灯杆山西眺,乌鲁木齐可尽收眼底,尤其在华灯初上之际,远看乌鲁木齐万家灯火,其乐无穷。

天池西南两公里处,有马牙山,海拔3056米,山体长5公里,山顶断崖崖嵬,巨石林立,形似一排巨大的马牙,因而得名。马牙山石林是天池景区的一绝,那些巨石在风的剥蚀下,形成厅特的马牙景观,其石厅形怪状,形态各异,或巨齿獠牙,如同猛兽血口,或层层翻卷如大海波涛。其中有一石极像古代牧人,头着毡帽,神态安然。走进石林总让你遐想联翩。在马牙山顶,北望天池,满目锦绣;东看博格达,雪海三峰尽收眼底;西眺乌鲁木齐,庐舍田庄,历历在目。

大天池北坡游览区

1.“天池石门”

(景名为 “石门一线”) 1783年,乾隆皇帝的侄女婿枣乌鲁木齐第三任都统明亮疏凿了天池水渠。第二年春天水渠断流,“渠口高出水面数十尺”,被认为"该处水渠实于屯田无益”,因此被乾隆皇帝下令“停止开挖,其用过银两,著于明亮名下,赔缴还项”。后来 明亮著碑文时,只对“疏凿水渠”点到题目而碑文中只字不提: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阜康之阳,灵山屏列,峰势出没云雾中,上有天池在焉。俗传此水为蛟龙窟宅,雪淹冰封,莫穷所自。人欲探其胜者,至山麓辄为风雨所阻。(1783年)余饬骑从,自南山口取道而入。溪流曲折,山径纡回,林木交荫,蔚然深秀,穿岩越壑,盘旋于松云蓊郁之间,其不减蚕丛(指‘蜀道’)百折也。”都统明亮这里所言的不亚于蜀道的纡回山径,就在现在的石门以下。

石门是进入天池风景区的天然山口,两侧宽约百米,最窄处仅10来米。石门两峰夹峙,一线中通,是河道切割形成的峡谷,故又称“石峡”。石壁巍峨,高达数十米,长约100米,天巧奇绝,犹如打开的两扇门板。石色赭暗,如同铁 铸,又称“铁门关”。石门内三工河穿流,水旋路转,河水湍急,浪花飞溅,崖耸谷深,声震幽谷,有诗曰:“巍峨石峡瑶池门,峭壁悬天险断魂。 鬼斧神工刀劈就, 一线通途上青天。”

2. “五十盘天”

(地名为“五十盘”)《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继续写到:“再登再憩, 渐就平岗。” 明亮所言的平岗就是石门以上的“又一村”。过石门后,顿觉“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又一村”开始,就是上天池顶的盘山公路,约五十盘。“五十盘”的大湾子处,今新建有“闻涛亭”(旧亭“观瀑亭”已坍塌)。

3.“王母脚盆”

(又名“西小天池”,景名为“龙潭碧月”)《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继续写到:“闻水声潺潺,喷薄于断岩之上者,小龙潭也。潭水深碧,其源弗长,然虽流细力微,亦足以占溉近郭。” 此处的“小龙潭”即为“王母脚盆”,位于“五十盘天”的第三盘的右下方,海拔1660米,由天池湖水从地下渗漏入池,水似玉汁,犹如王母的冰肌玉体,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洗脚盆”。池周围塔松竞秀,披绿挂翠,倒映湖中,墨染幽深;到了夜晚,碧月当空,静影沉壁,月影微颤,与粼波成趣,有诗曰:

“一泓碧流成龙潭, 青松白雪镶翠盘。

金秋桂月沉壁底, 疑是嫦娥出广寒。”

“冰潭银帘”(地名为“西小天池瀑布”)

过了西小天池不远,路右侧的瀑布即为“西小天池瀑布”,瀑布凌空,垂帘数 十米,犹如一卷垂落的银帘,银帘的后面,隐现着王母娘娘梳洗的倩影。

4. “西小天池瀑布”

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淋浴水”,“洗澡水”下泻 即成“西小天池”。“西小天池瀑布”对面,光绪年间建有六角、尖顶的“观瀑亭”,已毁,但有王树楠的诗为证:

“半亭飞瀑挂瑶虹, 万仞层冰镂玉龙。

晴霭断桥笼弱柳, 怒涛深涧响寒松。

洪波泻地倾星海, 仙掌擎天峙雪峰。

与子谈山过夜半, 乱云深处忽闻钟。”

今于原址重建“闻涛亭”:八角、两层、红柱、黄琉璃瓦,亦十分魁伟。

5. “醴泉隐乳”

(地名为“西小天池瀑布源头”)

“西小天池瀑布”的源头为“醴泉洞”,此处,似洞非洞,隐蔽难寻,又称“隐乳洞”。泉乳从地下涌出,清净甘甜似醴,传说是“王母娘娘的醴泉”。汉代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公元前86年)的《史记》卷一百二十三曰:“《禹本记》言:‘河山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这里说“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古代的一里约合今0.75 里),即昆仑高约937500米,约为当今最高峰珠穆拉玛峰(海拔8848米)的106倍,由此可见,“昆仑”是中华民族心目中的最高山,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昆仑”所指的山也发生变化,《禹本记》中的“昆仑”指现在的博格达峰,现在的“昆仑”为西从帕米尔高原起,分三支向东分布的中国的最大山脉。

6. “仙女泳池”

(地名为“东小天池”)

东小天池,位于“五十盘”的最后一盘的左侧半公里处,方圆数百米,海拔1860米。 此处环境幽静,水清透底,原是“天上仙女的游泳池”,后被黑龙霸占,故又名“黑龙 潭”。池水碧绿,深幽莫测,池周松柏密匝,清泉阴森,令人心惊目弦,毛骨寒立,犹入龙潭虎穴。为此纪晓岚作诗曰:

“乱山倒影碧沉沉, 十里龙湫万丈深。

一自沉牛答云雨, 飞流不断到如今。”

7.“悬泉飞瀑”

(地名为“东小天池泻水瀑布”)

东小天池北岸断崖峭壁,高近百米,故称“百米崖”。每逢春末夏初,冰雪消融,池水上涨并由北岸泻漏下跌,形成近百米高的瀑布,流银泻玉,飞溅直下,水声如雷;若逢阳光折射,则彩练当空,气象万千,有诗云:

“珍珠数泉悬半空, 银链高挂雾蒙蒙。

烟水漂渺娇阳艳, 长虹飞架青峦中。”

8. “鳄鱼吐珠”

(地名为“东小天池源头瀑布”)

翻过东小天池南面的山头,即达大天池北岸。天池北岸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堤坝,由古冰川终碛垄及山体崩落物迭加堆积而成,高289米,整个大坝似一条鳄鱼尾巴,故称“鳄 鱼坝”。大坝东首建有人工水闸,名“鳄鱼闸”。天池水下泻,形成一条10来米高的瀑布,称“鳄鱼吐珠”,水溅“黑龙峡谷地”,汇成山涧溪流,北流不远形成一潭, 即东小天池。“鳄鱼吐珠”、“冰潭银帘”和“悬泉飞瀑”合称“天池三瀑”。

大天池游览区

1. “天镜浮空”

(即大天池湖面)

过了西小天池,明亮继续写到:“从此(指“西小天池”)越崇岭数层,始臻绝顶(指“鳄 鱼坝”)。见神池浩淼,如天镜浮空,沃日荡云。洵造物之奥区也!”大天 池湖面,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梳妆镜”,“天镜”海拔1910米,呈半月形,酷似一个头南身北的葫芦,其南段的三工河就是葫芦的把。天池南北长3.4公里,最宽处1.5公里,平均宽度1公里,湖周长9.7公里;最大湖深102米(位于东北处),平均湖深40米; 湖面最大面积4.9平方公里,一般为3.5平方公里;最大容水量2亿吨,一般为1.6亿吨;湖水冰凉清澈,内有人工养殖的冷水型无鳞鱼。

2. “镇海古榆”

(又名“定海神针”)

在鳄鱼坝上,将目光从“大天池湖面”收回来向湖边看,您可看到一颗孤零零的大树,那就是驰名中外的“镇海古榆”。天池北岸的这颗古榆树,相传是西王母的神簪化成。传说王母娘娘在瑶池举办蟠桃会,各路神仙应邀赴宴,唯独瑶池水怪未被邀情,它便兴妖作怪,翻池倒海,搅得周天寒彻,蟠桃会无法畅饮欢歌。西王母盛怒之下,顺手从头上拔下一枚宝簪,插在瑶池北岸,镇锁水怪,平息怒涛。后来,在插宝簪的地方,长出了一颗榆树。实际上,这颗古榆是后人或西王母为纪念穆天子所栽的槐树,而在天池北岸池边栽的适于该地水文土壤的榆树的后代。生长在海拔1910米高处的这棵古榆,独生独长,树冠大如伞,状如帝王金舆华盖,面海向南,孤芳傲立。特殊的自然环境,给这一枝独秀的古榆,添神增奥。即使丰水年,湖水再涨,也只能漫到其根部。长期以来,人们将古榆根部与湖水水面的距离,当朝北尾朝南,龙脊9曲呈9座起伏的缓峰,龙脊西侧的龙爪变为5条支脉,伸入池内。

3.“东岸靓女”

传说,每当夕阳西下,就有一个妙龄少女与东岸卧龙幽会。说来也巧,每当日薄西山,夕阳的余辉就沿着卧龙山勾勒出一位屈曲双腿、仰面而卧的少女侧影,她头枕高山,长长的睫毛化为山头的几株松树,丰满的胸脯化为两座圆圆隆起的山峰,梦幻迷人。要观此景,则需小住或包车前往。

4.“西岸鳄鱼”

天池西岸的长垄山体,传说是一条鳄鱼所变,故名“鳄鱼山”。鳄鱼头朝南身朝北,鳄鱼背呈弧状缓峰隆起,鳄鱼足插于湖中,鳄鱼尾即为前述的“鳄鱼坝”。

5. “南湖黄龙”

博格达山区,夏季降水较多,在天池常暴雨盆泼。三工河上游集水面积有168平方公里。每当大雨,河水汹涌北泻,黄色的洪水,浩浩淼淼。从池北南望,如一条黄色巨龙入池,使池水翻腾不息,涛长里许,涛声如雷,成扇状散去,似“孔雀开屏”。要观此景,则需小住或包车前往。

6.“大湾倒影”

大天池湖面西南部即“大湾子”处,风平浪静,峰林映湖,是观赏倒影的好地方。在大湾子观倒影,一定要掌握时间,天池白天刮上山风,夜晚刮下山风,换风时间一般在每天上午的九、十点钟,这时,天池风平浪静,倒影如画,此景乃成。要观此景,也需小住或包车前往。

7. “瑶池风帆”

天池南岸,一片松海。夏季运送枯木,从南至北无路可行,只得将木捆扎成排,放入池中顺水而下,此时须小扬风帆。放木排的最好时机,是在夜间刮下山风时进行,乘风破浪,顷刻即到,而且在风帆上点盏小灯,一为照明指航,二为图个吉利。放木工站立于排上,掌舵扯帆。此时,人去鸟归巢,山睡林酣,万空皆寂。

娘娘庙游览区

一到大天池,左侧就有一条路向东延伸。循路向前数百米,可见一个船坞。从这里沿大天池东岸小路向南徒步半小时许,便可到娘娘庙游览区。

1. “达摩险径”

从天池北岸沿大天池东岸小路徒步去娘娘庙游览区的途中,左侧有一条非常危险、很少有人涉足的路也通娘娘庙。传说,此路由达摩所开辟。

2.“西王母庙”

(又称“娘娘庙”)

道教将西王母视为玉皇大帝的太太,因此称西王母为王母娘娘。据史料记载,娘娘庙当年建筑规模宏大,香火旺盛,1932年毁于战火。80年代末90年代初,海内外华人多次受到西王母的梦托,因此来中国大西北寻找梦中仙境的人络绎不绝,当他们来到天 池后发现天池之景与梦中非常相似。

1990年11月29日,中国台湾“西王母朝圣团”一行219人,专程来天池朝拜。自此以后,海内外“西王母朝圣团”络绎不绝。1992年,中国台湾道教“慈惠堂”在原娘娘庙遗址兴建了这座庙宇。现庙内有王母娘娘全身像及原娘娘庙部分遗物,如古钟、瓦当、壁画等。

3. “居仙故洞”

居仙故洞位于西王母庙右上方50米处,传说为群仙居住的地方,洞内壁画残存,隐约可辨。

4. “达摩禅洞”

达摩禅洞在居仙故洞的右上方。

5.“观音阁址” 观音阁遗址在达摩禅洞的上方,建筑年代不详,曾有道士2人,民国末年被毁。

6. “会仙平台”

会仙平台在西王母庙左前方的天池边上,今为一块平坦的圆 形草地。

7.“老子故洞”

《史记》卷六十三云:

“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西 出函谷关),莫知其所终。”据传说,老子来到了“西王母之山”

并与西王母等一起在天池里畅游,没想到差一点犯了戒念,因此在天池东岸即今“老子故洞” 进一步修炼。

8.“观佛光亭”

(又名“观海亭”)

观佛光亭位于天池东岸的池边上,此处很少有人光临,非常幽静。日出时,如果天空布满碎云,那么就有佛光在西王母庙上空忽隐忽现,不知缘由者认为它是“海峰晨曦”,并作诗曰:

“云遮雾绕万仞隐, 晨曦初露景色新。

五彩霞光呼日出, 博峰含笑看盛景。”

有关天山论坛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性,展开精致的描写,精心地运用了比喻、映衬、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教学中,遵循略读课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读为主。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方位转换的句子,弄清楚作者游览的顺序,了解作者笔下的天山是怎样一番景象,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其次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进行自主研读和交流。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风景的优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最后,着重引导学生欣赏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对身边熟悉的景物进行仿写练笔。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程序上似乎顺理成章,从整体到部分,从读到写;方法上似乎合情合理,有自主阅读,有品读赏析,有课后练笔,做到了读写结合。

但总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跳出教材这个圈子,对文本的分析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练笔也只是比葫芦画瓢,没有拓展,没有创新,总之,觉得语文课上读写结合的效果不怎么明显。经赵老师指点,我觉得受益匪浅:

语文课要上得简单,课文中训练点很多,老师不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面面俱到。每节语文课上,学生能学到一点就算有收获了。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联系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显然这里的“举一”就是凭“例子”示范;“反三”就是让学生仿照“例子”练习,形成灵活运用的技能。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让学生仿照“例子”练习的好材料,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仿写之“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除了仿写句式表达、段落构成以外,还可以仿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写的片段,必须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段。因此,要超越教材,首先要跳出语文圈子来看语文,用一种大语文观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避免眼中“只有树木,没有森林”,“只有课文,没有学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因此,教师平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启用生活素材,让他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生活的真善美,并将自己的情感融注其中。诸如课外活动、周末晚会、体育活动、诗歌朗诵乃至上一节生动的班会课或阅读一本有意义的课外书等等,都是活生生的写作素材。开始时,不要硬性规定是什么内容,只要学生写出来,哪怕是一个字,都应该给与肯定。只要学生一开始时由不会写,不愿意写,到了能写,有东西可写时,再适当地给学生提一些他们能办到的要求,循序渐进,就会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因此,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有效地防止学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因此,在教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时,要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训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借助语言情境和语言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使理解与表达紧密结合,达到“知其意而得其用”的教学目的。最终,让“读写结合”更有效服务地于语文教育教学。

有关天山论坛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飞天峡谷)

再次弃舟从岸,我们穿越的是一段神奇的峡谷,叫飞天大峡谷。亿万年来,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水流的冲蚀,飞天山形成了许多的沟沟壑壑,峡谷纵横,飞天峡谷就是其中一段。大家看峡谷两边,悬崖峭壁,山势险峻,山顶灌木葱茏,谷底水流潺潺,鱼翔浅底。人行其中仿佛穿行时空隧道幽明相隔。

(老虎山)

山道弯弯,峰回路转,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凿在岩石上的石级古道,仿佛是登天云梯。“老虎山”几个红色大字就刻在古道旁的石壁上。老虎山之所称为老虎山,一则是因为此处当年曾有老虎出没。据说,五、六十年代人们还在此发现有老虎,后来就逐渐绝迹了。再则,站在山顶,可以看出我们脚下的山体的那么象一只老虎,有狭长平整的老虎背,还有摸不得的老虎屁股,以及长长的坚实有力的老虎尾巴。

(聚仙台)

爬上老虎山,穿过杨梅林,顿觉雄风四起,白云端坐,瑞气浮动,纵横万里,劳草连天,千山万水尽收眼底,好一派人间仙境,神仙故园。“美人山上看美人,聚仙台里聚神仙”,漫步聚仙台,飞天上无限美景在眼中,远看睡美人,近观神仙指。相传当年八仙前往东海时,途经此处,迷恋于飞天山的美景,曾在台上豪饮美酒,聚会一番,“聚仙台”因之得名。

(飞天睡美人)

站在聚仙台,远看飞天峰,整个山峰就象一个巨大的侧卧着的佛像,所以此山又叫卧佛山。不过,不知什么年代,有好事者发现,山峰更像一个仰卧着的美女。你们看,美女头枕南方,脚朝北方,梳着古典的女髻,小巧挺拔的鼻子,高耸的双乳,平坦而又有一丝起伏的腹部,修长的双腿,构成一幅线条优美的睡美人图像。睡美人神奇的自然景观,为飞天山平添了无限生命的色彩,渗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爱情谷)

来到飞天山古亭之一的“情台”,凭栏处,“爱情谷”中飘来阵阵花香,令人不觉生出浪漫的情怀。相传,一仙女在山花灿烂的三用,腾驾一片彩云,溜出南天门,来到飞天山,不禁被人间仙境般的奇山秀水所吸引。仙女在山光水色之中流连忘返,不觉太阳偏西,山道上走来一位唱着山歌的担柴郎。她循声尾随,左听右瞧,对这年轻、健壮且活泼的打柴郎,由好奇而生好感,再由好感萌生爱意,便摇身腾云驾雾,跌落在打柴郎眼皮底下,谎称是爬路旁的一棵树梢摘野果,不慎摔下。挑柴郎掀去肩目柴芊,扶起这位从天而降的女子。仙女的品貌非凡尘所有,震撼青春年少的打柴郎的心,两人由此一见钟情,订下终身,在爱情谷上演了一幕仙女嫁凡人的人间喜剧。现在“情台”、“爱情谷”己成为年轻恋人们来飞天山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寿高台)

穿过纵马驰骋的高山草原,爬上飞天峰108级石阶,大家缍站在了“寿高台”上。相传寿佛老爷就是在此得道升天,位列仙班的。站在寿高台,犹如立马苍海,气势峥嵘,油然而生一种岁月沧桑的静穆氛围和征服一切的超凡气度。据说,常常登临寿高台的人,必将多福多寿,一生平安。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常来寿高台,汲取天地之灵气,沐浴自然之精华。

(赛莲莱)

下了寿高台,沿着通幽之曲径,我们到了另一处蓬莱仙境——蓬莱洞。在蓬莱洞的洞壁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手书的“赛蓬莱”、“昌黎书”几个字,苍劲有力,流传千古。可见千百年来,飞天山早己不愧为郴州名胜,江南福地,正所谓“江山如些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各位朋友,飞天山这个藏在深闺的佳丽,正日益露出她那灿烂的笑颜,展示她不凡的姿容。非常高兴与各位共同渡过这快乐的飞天山之旅。欢迎您下次再游飞天山,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有关天山论坛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七月的天山》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文字优美,脉络清晰,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作者紧扣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以学生自学、合作学习为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我认为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这节课中得到了体现。

1、注重讲读训练,达到从感悟到积累。

本节课的设计紧扣新课程的观念,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在教学中予以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把课文从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们的快乐、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达到对语言的感知,感悟和积累。

2、强化语言积累,凸出课堂语文味。

本文篇幅短,却把天山的美丽、神奇形象地再现出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欣赏这美丽的天山。背诵是积累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并熟读成诵,从中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好处,全面积累语言。在理解课文时,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适时的强化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凸显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3、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学讨论法去读书、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并注意保护学生的发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

4、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习体验。

这节课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沟通,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识情感、经验,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激发兴趣,诱发体验;师生互动,感悟体验;多元评价,升华体验,使语文教学中人文内涵具有教育意义,使语言表达富有真情实感。

1、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强朗读训练,注重语感训练,课余时间让学生多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2、这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训练尚欠到位,小组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训练。

3、教学时对过程的评价较少,特别是小组的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单一,要适当地增加一些学生的互评,小组之间的互评的话,可更好地促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

有关天山论坛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巍巍天山,口衔天池,东西横亘2500余公里,南北宽度250至350公里。西起中哈边境,东至星星峡,在我国境内绵延1700公里。整个天山山系由3列山脉组成,由北往南分别称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 天池即位于北天山中段的博格多山北坡。 博格多山向西,山势逐渐高峻。2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将广袤、深远的新疆奇丽、险峭的另一面打开。而回首东望,山势逐渐低矮。突然,博格达峰以海拔5445米的挺拔身姿陡起于群山丛中。与另外两座海拔分别为5287米和5213米的山峰构成了著名的“雪海三峰”,成为新疆的象征。天池也是因为陡然升起的高度而显得高峻异常。其实它的海拔为1943米,严格来说还不到“半山腰”。 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众多的山系――天山作为新疆“生命的摇篮”,占新疆全区面积三分之一强(57万多平方公里)。其山体由山地、山间盆地和山前平原三部分组成。

天池风景区,它以天池为中心,融森林、草原、雪山、人文景观为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风光特色。它北起石门,南到雪线,西达马牙山,东至大东沟,总面积达160平方公里。立足高处,举目远望,一片绿色的海浪,此起彼伏,那一泓碧波高悬半山,就像一只玉盏被岩山的巨手高高擎起。沿岸苍松翠柏,怪石嶙峋,含烟蓄罩;环山绿草如茵,羊群游移;更有千年冰峰,银装素裹,神峻异常,整个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天池共有三处水面,除主湖外,在东西两侧还有两处水面,东侧为东小天池,古名黑龙潭,位于天池东500米处,传说是西王母沐浴梳洗的地方,故又有"梳洗涧"、"浴仙盆"之称。潭下为百丈悬崖,有瀑布飞流直下,恰似一道长虹依天而降,煞是壮观,帮成一景日"悬泉瑶虹"。西侧为西小天池,又称玉女潭,相传为西王母洗脚处,位于天池西北两公里处。西小天池状如圆月,池水清澈幽深,塔松环抱四周。如遇皓月当空,静影沉壁,清景无限,因而也得一景日:"龙潭碧月"。池侧也飞挂一道瀑布,高数十米,如银河落地,吐珠溅玉,景称"玉带银帘"。池上有闻涛亭,登亭观 瀑别有情趣。眼可见帘卷池涛,松翠水碧;耳可闻水击岩穿、声震裂谷。

天池以西三公里处是灯杆山,海拔2718米,山体长3公里许。老君庙、东岳庙就建于此。当年道士在山顶立一松杆,上挂天灯,昼夜不灭,当年乌鲁木齐的百姓都以天灯为神喻,只要灯长明不灭就预示世道太平,故该灯又称太平灯。由灯杆山西眺,乌鲁木齐可尽收眼底,尤其在华灯初上之际,远看乌鲁木齐万家灯火,其乐无穷。

天池西南两公里处,有马牙山,海拔3056米,山体长5公里,山顶断崖崖嵬,巨石林立,形似一排巨大的马牙,因而得名。马牙山石林是天池景区的一绝,那些巨石在风的剥蚀下,形成厅特的马牙景观,其石厅形怪状,形态各异,或巨齿獠牙,如同猛兽血口,或层层翻卷如大海波涛。其中有一石极像古代牧人,头着毡帽,神态安然。走进石林总让你遐想联翩。在马牙山顶,北望天池,满目锦绣;东看博格达,雪海三峰尽收眼底;西眺乌鲁木齐,庐舍田庄,历历在目。

大天池北坡游览区

1.“天池石门”

(景名为 “石门一线”) 1783年,乾隆皇帝的侄女婿枣乌鲁木齐第三任都统明亮疏凿了天池水渠。第二年春天水渠断流,“渠口高出水面数十尺”,被认为"该处水渠实于屯田无益”,因此被乾隆皇帝下令“停止开挖,其用过银两,著于明亮名下,赔缴还项”。后来 明亮著碑文时,只对“疏凿水渠”点到题目而碑文中只字不提: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阜康之阳,灵山屏列,峰势出没云雾中,上有天池在焉。俗传此水为蛟龙窟宅,雪淹冰封,莫穷所自。人欲探其胜者,至山麓辄为风雨所阻。(1783年)余饬骑从,自南山口取道而入。溪流曲折,山径纡回,林木交荫,蔚然深秀,穿岩越壑,盘旋于松云蓊郁之间,其不减蚕丛(指‘蜀道’)百折也。”都统明亮这里所言的不亚于蜀道的纡回山径,就在现在的石门以下。

石门是进入天池风景区的天然山口,两侧宽约百米,最窄处仅10来米。石门两峰夹峙,一线中通,是河道切割形成的峡谷,故又称“石峡”。石壁巍峨,高达数十米,长约100米,天巧奇绝,犹如打开的两扇门板。石色赭暗,如同铁 铸,又称“铁门关”。石门内三工河穿流,水旋路转,河水湍急,浪花飞溅,崖耸谷深,声震幽谷,有诗曰:“巍峨石峡瑶池门,峭壁悬天险断魂。 鬼斧神工刀劈就, 一线通途上青天。”

2. “五十盘天”

(地名为“五十盘”)《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继续写到:“再登再憩, 渐就平岗。” 明亮所言的平岗就是石门以上的“又一村”。过石门后,顿觉“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又一村”开始,就是上天池顶的盘山公路,约五十盘。“五十盘”的大湾子处,今新建有“闻涛亭”(旧亭“观瀑亭”已坍塌)。

3.“王母脚盆”

(又名“西小天池”,景名为“龙潭碧月”)《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继续写到:“闻水声潺潺,喷薄于断岩之上者,小龙潭也。潭水深碧,其源弗长,然虽流细力微,亦足以占溉近郭。” 此处的“小龙潭”即为“王母脚盆”,位于“五十盘天”的第三盘的右下方,海拔1660米,由天池湖水从地下渗漏入池,水似玉汁,犹如王母的冰肌玉体,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洗脚盆”。池周围塔松竞秀,披绿挂翠,倒映湖中,墨染幽深;到了夜晚,碧月当空,静影沉壁,月影微颤,与粼波成趣,有诗曰:

“一泓碧流成龙潭, 青松白雪镶翠盘。

金秋桂月沉壁底, 疑是嫦娥出广寒。”

“冰潭银帘”(地名为“西小天池瀑布”)

过了西小天池不远,路右侧的瀑布即为“西小天池瀑布”,瀑布凌空,垂帘数 十米,犹如一卷垂落的银帘,银帘的后面,隐现着王母娘娘梳洗的倩影。

4. “西小天池瀑布”

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淋浴水”,“洗澡水”下泻 即成“西小天池”。“西小天池瀑布”对面,光绪年间建有六角、尖顶的“观瀑亭”,已毁,但有王树楠的诗为证:

“半亭飞瀑挂瑶虹, 万仞层冰镂玉龙。

晴霭断桥笼弱柳, 怒涛深涧响寒松。

洪波泻地倾星海, 仙掌擎天峙雪峰。

与子谈山过夜半, 乱云深处忽闻钟。”

今于原址重建“闻涛亭”:八角、两层、红柱、黄琉璃瓦,亦十分魁伟。

5. “醴泉隐乳”

(地名为“西小天池瀑布源头”)

“西小天池瀑布”的源头为“醴泉洞”,此处,似洞非洞,隐蔽难寻,又称“隐乳洞”。泉乳从地下涌出,清净甘甜似醴,传说是“王母娘娘的醴泉”。汉代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公元前86年)的《史记》卷一百二十三曰:“《禹本记》言:‘河山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这里说“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古代的一里约合今0.75 里),即昆仑高约937500米,约为当今最高峰珠穆拉玛峰(海拔8848米)的106倍,由此可见,“昆仑”是中华民族心目中的最高山,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昆仑”所指的山也发生变化,《禹本记》中的“昆仑”指现在的博格达峰,现在的“昆仑”为西从帕米尔高原起,分三支向东分布的中国的最大山脉。

6. “仙女泳池”

(地名为“东小天池”)

东小天池,位于“五十盘”的最后一盘的左侧半公里处,方圆数百米,海拔1860米。 此处环境幽静,水清透底,原是“天上仙女的游泳池”,后被黑龙霸占,故又名“黑龙 潭”。池水碧绿,深幽莫测,池周松柏密匝,清泉阴森,令人心惊目弦,毛骨寒立,犹入龙潭虎穴。为此纪晓岚作诗曰:

“乱山倒影碧沉沉, 十里龙湫万丈深。

一自沉牛答云雨, 飞流不断到如今。”

7.“悬泉飞瀑”

(地名为“东小天池泻水瀑布”)

东小天池北岸断崖峭壁,高近百米,故称“百米崖”。每逢春末夏初,冰雪消融,池水上涨并由北岸泻漏下跌,形成近百米高的瀑布,流银泻玉,飞溅直下,水声如雷;若逢阳光折射,则彩练当空,气象万千,有诗云:

“珍珠数泉悬半空, 银链高挂雾蒙蒙。

烟水漂渺娇阳艳, 长虹飞架青峦中。”

8. “鳄鱼吐珠”

(地名为“东小天池源头瀑布”)

翻过东小天池南面的山头,即达大天池北岸。天池北岸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堤坝,由古冰川终碛垄及山体崩落物迭加堆积而成,高289米,整个大坝似一条鳄鱼尾巴,故称“鳄 鱼坝”。大坝东首建有人工水闸,名“鳄鱼闸”。天池水下泻,形成一条10来米高的瀑布,称“鳄鱼吐珠”,水溅“黑龙峡谷地”,汇成山涧溪流,北流不远形成一潭, 即东小天池。“鳄鱼吐珠”、“冰潭银帘”和“悬泉飞瀑”合称“天池三瀑”。

大天池游览区

1. “天镜浮空”

(即大天池湖面)

过了西小天池,明亮继续写到:“从此(指“西小天池”)越崇岭数层,始臻绝顶(指“鳄 鱼坝”)。见神池浩淼,如天镜浮空,沃日荡云。洵造物之奥区也!”大天 池湖面,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梳妆镜”,“天镜”海拔1910米,呈半月形,酷似一个头南身北的葫芦,其南段的三工河就是葫芦的把。天池南北长3.4公里,最宽处1.5公里,平均宽度1公里,湖周长9.7公里;最大湖深102米(位于东北处),平均湖深40米; 湖面最大面积4.9平方公里,一般为3.5平方公里;最大容水量2亿吨,一般为1.6亿吨;湖水冰凉清澈,内有人工养殖的冷水型无鳞鱼。

2. “镇海古榆”

(又名“定海神针”)

在鳄鱼坝上,将目光从“大天池湖面”收回来向湖边看,您可看到一颗孤零零的大树,那就是驰名中外的“镇海古榆”。天池北岸的这颗古榆树,相传是西王母的神簪化成。传说王母娘娘在瑶池举办蟠桃会,各路神仙应邀赴宴,唯独瑶池水怪未被邀情,它便兴妖作怪,翻池倒海,搅得周天寒彻,蟠桃会无法畅饮欢歌。西王母盛怒之下,顺手从头上拔下一枚宝簪,插在瑶池北岸,镇锁水怪,平息怒涛。后来,在插宝簪的地方,长出了一颗榆树。实际上,这颗古榆是后人或西王母为纪念穆天子所栽的槐树,而在天池北岸池边栽的适于该地水文土壤的榆树的后代。生长在海拔1910米高处的这棵古榆,独生独长,树冠大如伞,状如帝王金舆华盖,面海向南,孤芳傲立。特殊的自然环境,给这一枝独秀的古榆,添神增奥。即使丰水年,湖水再涨,也只能漫到其根部。长期以来,人们将古榆根部与湖水水面的距离,当朝北尾朝南,龙脊9曲呈9座起伏的缓峰,龙脊西侧的龙爪变为5条支脉,伸入池内。

3.“东岸靓女”

传说,每当夕阳西下,就有一个妙龄少女与东岸卧龙幽会。说来也巧,每当日薄西山,夕阳的余辉就沿着卧龙山勾勒出一位屈曲双腿、仰面而卧的少女侧影,她头枕高山,长长的睫毛化为山头的几株松树,丰满的胸脯化为两座圆圆隆起的山峰,梦幻迷人。要观此景,则需小住或包车前往。

4.“西岸鳄鱼”

天池西岸的长垄山体,传说是一条鳄鱼所变,故名“鳄鱼山”。鳄鱼头朝南身朝北,鳄鱼背呈弧状缓峰隆起,鳄鱼足插于湖中,鳄鱼尾即为前述的“鳄鱼坝”。

5. “南湖黄龙”

博格达山区,夏季降水较多,在天池常暴雨盆泼。三工河上游集水面积有168平方公里。每当大雨,河水汹涌北泻,黄色的洪水,浩浩淼淼。从池北南望,如一条黄色巨龙入池,使池水翻腾不息,涛长里许,涛声如雷,成扇状散去,似“孔雀开屏”。要观此景,则需小住或包车前往。

6.“大湾倒影”

大天池湖面西南部即“大湾子”处,风平浪静,峰林映湖,是观赏倒影的好地方。在大湾子观倒影,一定要掌握时间,天池白天刮上山风,夜晚刮下山风,换风时间一般在每天上午的九、十点钟,这时,天池风平浪静,倒影如画,此景乃成。要观此景,也需小住或包车前往。

7. “瑶池风帆”

天池南岸,一片松海。夏季运送枯木,从南至北无路可行,只得将木捆扎成排,放入池中顺水而下,此时须小扬风帆。放木排的最好时机,是在夜间刮下山风时进行,乘风破浪,顷刻即到,而且在风帆上点盏小灯,一为照明指航,二为图个吉利。放木工站立于排上,掌舵扯帆。此时,人去鸟归巢,山睡林酣,万空皆寂。

娘娘庙游览区

一到大天池,左侧就有一条路向东延伸。循路向前数百米,可见一个船坞。从这里沿大天池东岸小路向南徒步半小时许,便可到娘娘庙游览区。

1. “达摩险径”

从天池北岸沿大天池东岸小路徒步去娘娘庙游览区的途中,左侧有一条非常危险、很少有人涉足的路也通娘娘庙。传说,此路由达摩所开辟。

2.“西王母庙”

(又称“娘娘庙”)

道教将西王母视为玉皇大帝的太太,因此称西王母为王母娘娘。据史料记载,娘娘庙当年建筑规模宏大,香火旺盛,1932年毁于战火。80年代末90年代初,海内外华人多次受到西王母的梦托,因此来中国大西北寻找梦中仙境的人络绎不绝,当他们来到天 池后发现天池之景与梦中非常相似。

1990年11月29日,中国台湾“西王母朝圣团”一行219人,专程来天池朝拜。自此以后,海内外“西王母朝圣团”络绎不绝。1992年,中国台湾道教“慈惠堂”在原娘娘庙遗址兴建了这座庙宇。现庙内有王母娘娘全身像及原娘娘庙部分遗物,如古钟、瓦当、壁画等。

3. “居仙故洞”

居仙故洞位于西王母庙右上方50米处,传说为群仙居住的地方,洞内壁画残存,隐约可辨。

4. “达摩禅洞”

达摩禅洞在居仙故洞的右上方。

5.“观音阁址” 观音阁遗址在达摩禅洞的上方,建筑年代不详,曾有道士2人,民国末年被毁。

6. “会仙平台”

会仙平台在西王母庙左前方的天池边上,今为一块平坦的圆 形草地。

7.“老子故洞”

《史记》卷六十三云:

“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西 出函谷关),莫知其所终。”据传说,老子来到了“西王母之山”

并与西王母等一起在天池里畅游,没想到差一点犯了戒念,因此在天池东岸即今“老子故洞” 进一步修炼。

8.“观佛光亭”

(又名“观海亭”)

观佛光亭位于天池东岸的池边上,此处很少有人光临,非常幽静。日出时,如果天空布满碎云,那么就有佛光在西王母庙上空忽隐忽现,不知缘由者认为它是“海峰晨曦”,并作诗曰:

“云遮雾绕万仞隐, 晨曦初露景色新。

五彩霞光呼日出, 博峰含笑看盛景。”

有关天山论坛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一提起天山,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在那片古老的雪峰上,盛开着千年不遇的天山雪莲。 “天山”二字,已经足以让人浮想联翩。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越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自然之花就绽放得越为浓烈。

文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字词比比皆是,可谓字字珠玑,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对于这样的一篇美文,如何按照自读课文的要求只在一课时的时间内既解决大量的生字词,又让孩子们赏读品位文字,对于孩子们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能完成,还是要试试看。

首先,我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将孩子们带入既定的教学情境: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既有高耸入云的山峰,也有波澜壮阔的大海,既有一马平川的草原,也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上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老人到金华的双龙洞走了一遭,这节课,我们将来到西部,新疆的天山。

接下来,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对照拼音,将生字读准,将句子读通,较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读后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这篇课文的生字词颇多,如:矫健、断壁悬崖、饮马、绚烂、白皑皑,自由读,提读,教师带读,分组读。总算将生字词障碍扫清了。

这篇课文的插图很小,而且不能充分地展现天山的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会,我进行了范读,要求学生心到、眼到、手到,边听边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把它们划下来。

四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不太强,读完后我问学生作者在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举手的人竟然寥寥可数,无奈,我还是带领学生逐段找了一下。可能是我没有充分将学生带领到课文的意境中,大部分学生无精打采,个别学生孩子做小动作。现场气氛实在糟糕,令我十分沮丧。或许,还因为是下午的原因,孩子们都累了。

想像教参上的教学预计那样带领孩子们赏析诸如“抛起水花”“银白的水链”之类的佳词妙句是不可能的了,教室里一时间成了我的独言堂。我自己也感到十分棘手,十分困惑,是不是好词好句一定要赏析一番才能内化到学生的脑子中去呢?我们的散文教学中有好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难道一定要把它表达出来吗?这样生硬地解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硬着头皮终于把课文从头到尾过了一遍,让孩子们再读,边读边划下自己喜爱的语句。好了,读完了,全班进行交流,这时班级里的气氛突然活了起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唯恐老师忽视了自己。趁热打铁,我问孩子们天山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有的说野花,它五彩斑斓,满山遍野;有的说塔松,密密麻麻的枝叶之间只能漏下斑斑点点的日光;有的说小溪,它清澈见底,藏有活泼可爱的小鱼……

我再浓缩了一下,要求大家用一个字来形容七月的天山,孩子们异口同声:“美!”我说:“是啊,这单元里我们跟随作者们来到了风景旧曾谙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白银一般的————洞庭湖,有着奇异的石钟乳和石笋—————双龙洞,我们发现,我们的祖国可真是 ————美!”

此时,下课的铃声响了。为了进一步学习文章中的佳词妙句,我要求学生们在课后摘抄《七月的天山》的好词好句,做一篇读书笔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