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六中全会心得体会报告 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检察机关(三篇)

  • 上传日期:2023-01-05 06:03:32 |
  • ZTFB |
  • 12页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检察机关六中全会心得体会报告一

总之,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体制上。眼下检察机关的后勤管理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纵向封闭型”,存在着“小而全”的编制模式。在管理方法上,采取的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法;在分配制度上,仍然是“铁饭碗”;在效率上,仍存在低效率等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严重制约和影响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进而难以适应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对检察事业的要求。

四、对加强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的思考

在深化改革、公正高效、全面加强检察机关业务建设的形势下,如何加强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充分发挥和强化后勤部门的“参谋助手、协调枢纽、管理服务、后勤保障”的职能作用,真正实现全面、高效的优质服务,已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务必从实际出发,以改革体制为重点,以搞好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用心探索,大胆实践。

(一)改革后勤管理体制

我国近三十年的改革使我们认识到:改革是出路,体制出效益。因此,体现改革是提升后勤管理潜力的重点。一是将检察机关的后勤行政人员从检察官系列中分离开来,建立检察系统“分类管理”下的独立的司法行政官序列,为长期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从根本上另辟独立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是从体制上使后勤部门能“容”人,能“留”人。二是将“物质”服务保障业务从原办公室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后勤管理部门。如基层院设置计划财务管理科,专门负责对经费、物质保障、后勤管理工作实施统筹规划并组织实施。随着实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基建招投标、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措施的出台,“科技强检”战略的实施,检察改革进一步深入,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责也越来越重。基层院设置计划财务装备科,能改变“倒金字塔式”的机构设置中“一对四”的“针鼻”现象,也就是使后勤工作更好地为新时期检察工作带给高效服务保障。三是建立检察后勤职业标准。结合检察业务的特点,构建其后勤职业化规范,应包括职业准入条件(选拔)、职业管理制度(考核、培训、升降、奖惩、工资待遇),职业保障规定和职业奉献精神等。建立检察机关后勤保障系统职业标准与检察官职业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是检察事业发展对检察后勤保障工作的必然

要求,也是检察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变革后勤服务机制。现阶段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机制构成了“小而全”的封闭格局,已严重滞后于其它行业的改革。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这天,改革检察服务机制,更新服务理念,是提升后勤管理潜力的保证。一是要科学规范后勤工作管理职能,将管理职能与服务职务分开,实行行政管理向科学的经济管理,实现由“办后勤”向“管后勤”的根本转变。二是要健全完善后勤工作机制,创新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实现由“封闭后勤”向“开放后勤”的根本转变。三是要建立后勤工作保障体系,将以市场为导向,法制为保障建立起检察后勤保障体系,使经费的预算、分配、支出、物资的采购、供应、资产的管理、干警的医疗、住房、工伤、养老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坚持会计委派制,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实行公务用车、公务旅行、公务接待改革,执行住房、医疗、通信、就餐、交通等货币化,实现由“行政后勤”向“经济后勤”的根本转变。后勤管理工作要做到卫生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职责具体化、管理法制化、制度人性化、花样品种多样化、就餐快捷方便化,征求意见经常化,资源配置科学化的“十化”要求,以全新的服务理念、先进的服务机制、优良的服务作风,保障新时期检察业务中心的开展。

(三)着力维护人力资源。人才资源是信息时代的第一资源,然而,目前检察后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具有宏观思维和现代司法理念、政治过硬、思想敏锐、办事干练、廉洁勤政、甘于奉献”的高检院要求相关甚远。因此,善待干警、培养干警、提高综合素质是提升后勤管理潜力的关键。一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拘一格的选拔后勤人员,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合理搭配,分工负责。二是要关心爱护后勤人员。后勤工作的特点注定了后勤人员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这本身就是对后勤干警思想、心身和家庭的严竣考验。领导干部要加倍地珍惜和爱护后勤人员,从政治、生活、身体、家庭等方面从优待警,抓好队伍建设,做好“留人”的工作,努力培养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后勤保障人才。三是要提高综合素质。采劝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手段,制定和实施近期和长远规划,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组织潜力、管理潜力、参谋助手、服务保障潜力,努力打造一支“懂经济,会管理,能协调,肯吃苦,洁自身”的复合型后勤管理队伍。四是要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后勤管理工作是属于承上启下、左右互动的工作性质,这就要求每位工作人员认真、仔细、耐心地做好每件事情,在细中求精,精中务实,实中求细,努力

养成稳重、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最终到达领导满意,大家满意。

(四)构成科学制度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何况检察后勤管理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制度就是路线、方针、政策的体现,也是提升后勤管理潜力的前提。一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后勤管理工作,从战略高度谋划后勤保障的未来发展,横向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向集约型发展;纵向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结合上级院的战略性构想,制定出本院后勤管理工作的长远规划,为充分发挥后勤保障功能和作用奠定基矗二是建立健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各项规章。在新时期,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部门职责、规章制度、工作规程、考核标准等一系列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长效性的检务保障工作制度,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三是要强化制度的落实。制度定得再多,如不抓落实也是一纸空文,后勤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抓制度的落实。这就要求在自我管理、自觉管理的基础上,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要有不抓出成效决不罢休,认“死理”的精神,以致使各项规章制度都落到实处,推动检察事业的整体发展。(五)强化后勤管理责职。一个部门少不了职责,一个机构少不了管理。正确处理“管”与“理”的关系,是提升后勤管理潜力的基矗一

是要有大胆管理的意识。后勤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续,大至钱财物管理、安全保卫,小至一张纸、一个信封的使用等。这就要求后勤人员树立常抓不懈的“管理意识”,一在“管”,二在“理”,以制度落实为抓手,实现有效管理。二是要有超前意识。后勤工作太具体,我们不能沉溺在纷杂的具体事务中而迷失方向。这就要求后勤人员每一天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还具有超前意识,有目标、有办法、有特色地去完成每一项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更成熟地履行岗位职责。三是要有经营理念。市场经济下的后勤管理如没有经营理念,那将是不完备的,这就要求其运用经济规律抓管理。要以最小的投入,最低的物质消耗,获得的效益。四是要有节约品质。后勤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对物的管理,要当好“家”、理好“财”,做好“主人翁”,如没有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那将是不称职的后勤管理者。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爱护设备公物,节约一切消耗,不浪费、不奢侈、不盲目追求豪华高档、不讲排尝不搞花架子,坚决克服资产管理中“重购置轻处置、重使用轻保养、重占有轻管理”的突出问题,实现“财尽其用,物尽其用”,以现有的条件,限度地满足检察机关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需要。五是加强个性修养。后勤管理工作复

杂深奥,又易得罪人,还不易出成绩。这就要求广大的后勤干警不断陶冶个人情操,注重个性修养。归纳起来要做到“五要*要”:要勤奋学习,爱岗敬业,不要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要淡泊名利,甘为奉献,不要追逐名利,患得患失;要清正廉明,作风正派,不要阳奉阴违,两面三刀;要细致高效,严守纪律,不要粗疏拖拉,跑风漏气;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不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只有这样的“铺路石”,我们的检察事业才能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轨道上不断前进。

描写检察机关六中全会心得体会报告二

1998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以来,各级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到中央明令禁止的12个风景名胜区开会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违规到上述风景名胜区开会问题仍未完全杜绝,到其他热点风景名胜区开会以及在风景名胜区外开会到区内旅游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单位还巧立名目组织公款旅游,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坚决杜绝以会议名义到风景名胜区公款旅游等违规行为,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到八达岭-十三陵、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五台山、太湖、普陀山、黄山、九华山、武夷山、庐山、泰山、嵩山、武当山、武陵源(张家界)、白云山、桂林漓江、三亚热带海滨、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黄果树、西双版纳、华山21个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禁止召开会议的区域范围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的核心景区地域范围为准。

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的会议一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召开,不得到其他地区召开;因工作需要确需跨行政区域召开会议的,必须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与地方政府主要行政区域高度重合的,当地党政机关应当在机关内部会议场所或定点饭店召开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到京外召开会议的,必须严格执行会议费管理有关规定。

会议主办单位要合理安排会议日程,严格遵守报到、离会时限,严禁超出规定时限为参会人员提供食宿,严禁组织与会议无关的参观、考察等活动。

三、党政机关召开涉及旅游、宗教、林业、地震、气象、生态环保、国土资源以及景区规划等工作的专业性会议,确需到禁止名单中的风景名胜区召开的,应当完善管理制度,从严控制、严格审批。垂直管理单位应当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其他单位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

四、严禁各级党政机关以召开会议等名义组织公款旅游。严禁在会议费、培训费、接待费中列支风景名胜区等各类旅游景点门票费、导游费、景区内设施使用费、往返景区交通费等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严禁向下级单位以及旅游景区管理部门、接待服务场所、旅游中介公司等单位转嫁上述费用。严禁违反规定要求旅游景区管理部门、有关企业等单位免除上述费用。

五、财政部门要建立会议经费定期或不定期财政监督检查制度,审计机关要建立会议费经常性审计监督制度,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必要时对旅游景区管理部门、接待服务场所、会议培训中介机构等单位开展延伸监督检查和审计,防止转嫁费用,并及时将违规违纪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

六、本通知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七、此前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描写检察机关六中全会心得体会报告三

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确保全省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发生,根据《森林防火条例》发布如下命令:

一、201*年全省春季森林防火期为3月15日至6月15日,其中4月20日至5月31日为森林高火险期;秋季森林防火期为9月15日至11月30日,其中10月1日至10月31日为森林高火险期。

二、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实行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和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的部门、单位领导负责制。各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和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森林防火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承担其管理经营范围内的森林防火责任。

三、严格林区用火管制措施。森林防火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部门批准,不得在林区野外用火。对在森林防火区内上坟烧纸和野外吸烟者,公职人员一律开除公职;非公职人员一律从重给予经济处罚;对在场不予制止或制止不力的领导干部一律给予行政处分;对引起森林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加强林区入山管理。森林防火期内,各级政府、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和村社基层组织要严格实施森林防火巡护和入山检查,设置森林防火警示标志,建立森林防火检查站,对进入其管理范围的人员进行森林防火宣传,严控火源入山。进入林区人员要自觉接受检查和教育,履行森林防火义务,遵守森林防火规定。对妨碍森林防火检查和拒不执行森林防火规定的人员,依法追究责任。各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景区及中俄、中朝边境等重点区域在高火险时段要对进入林区人员实行全程管控 。

五、强化预警响应措施。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要与当地气象部门定期进行火险形势会商,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火险预警信息。各乡镇、林场等基层单位要严格执行森林火险预警响应预案的规定,采取悬挂防火旗、设置森林防火警示物等方法发布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各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和宣传媒体要向社会公布和广泛宣传“12119”森林火警电话,充分利用宣传单、禁火通告、手机短信等形式关注森林防火,全面提高林区公民的森林防火意识。

六、做好森林火灾扑救准备。森林防火期内,地方森林消防队伍、森林部队以及驻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等森林消防应急队伍要根据森林火险等级,进入相应的预防和战备状态。要积极开展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培训和战术配合演练,确保遇有火情能够按照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实施快速出动、重兵扑救、迅速控制,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要确保扑火人员的安全,特别是严禁组织残疾人、孕妇和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扑火。

七、实行森林火灾应急联动机制。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森林防火联防制度。林区毗邻单位要签订联防协议、制定联防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各乡镇、林场等基层单位要实行区域联防、十户联防等制度。遇有紧急火情,要按照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做好森林火灾扑救的有关工作。

八、加大依法治火力度。各级政府和森林防火相关单位要大力普及和宣传森林防火法规和基本知识,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火。各级林业公安、检察、法院机关要依法高效查处、审理森林火灾案件,严厉打击非法用火、故意纵火和破坏森林防火设施设备等违法犯罪行为。

九、做好森林防火值班工作。各级森林防火机构和责任单位在森林防火期内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各类森林防火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要严格执行热点核查规定,坚持有火必报、报扑同步,确保遇有火情处置及时。对瞒报、谎报或者故意拖延报告森林火灾和存在玩忽职守、弄虚作假、擅离岗位等行为的责任人要依法严肃查处。

十、本命令由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及村民基层组织、各基层林场、林业工作站负责人向公众宣读,并广为宣传。

关于消防的相关文章:

特此命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