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国学第二章心得体会总结 国学与人生修养读后感(四篇)

  • 上传日期:2023-01-05 05:11:17 |
  • ZTFB |
  • 12页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描写一起读国学第二章心得体会总结一

宁德被称为习近平扶贫思想策源地之一。2018年春,我们第一次探访宁德,为的是溯源“滴水穿石”精神。彼时,中国刚刚迎来党的十九大之后的开局之年,三大攻坚战打响。2020年12月,我们第二次探访宁德,为的是聆听新篇章里的闽东故事。此时,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贫困县已全部摘帽。

8年的持续奋斗、一个亿的脱贫人口,关于脱贫,党的十八大之后的中国有成千上万的传奇:有城镇从无到有,有新村破土而生;全球最高桥梁从黔滇交界拔地而起、世界最大高速公路网络贯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老人的毡房里有了水,孩子们上学路上有了光,网友发帖感慨,“在中国,你将再也找不到一个不通电的村庄。”无数中国故事等待讲述,为什么要不断回望宁德,宁德回答了什么?

宁德回答了何谓人民情怀。

1988年至1990年,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留下了“滴水穿石”精神,开启了宁德30年“摆脱贫困”的历程。论贫困,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有无数个闽东,脱贫不是硬任务;要成绩,闽东有无数种出政绩的可能,脱贫反而是最需要久久为功的选择。但正是这个选择,关乎每一个“闽东父老”的生存,改变每一个闽东孩子的命运。写于宁德的《摆脱贫困》一书中引用了西汉刘向的一句话,“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笔墨之中意味深沉。党的十八大后,面对数量超过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地区)的人口的贫困人口,党中央坚持全党促扶贫、五级书记抓扶贫,坚持用8年时间啃下最硬的骨头,务必要实现一个都不能少,持守的是同样的信念。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为人民谋幸福”,是责任也是情感;“以人民为中心”,是使命更是本分。

宁德回答了何谓战略定力。

闽东发展中的几个时间点值得注意。20世纪80年代末主政宁德,习近平坚持不搞大项目、不烧三把火;90年代初离开宁德,他叮嘱“面对闽东的实际,消除一切超现实的幻想”;直到2010年赴宁德调研,他终于指示:“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加快跨越式发展”;2019年给宁德父老回信,他充满鼓励:“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正是依靠这种战略判断、继承这种历史耐力,宁德不但率先脱贫,而且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地基,培养了长滋久养的文化精神,历练出坚韧务实的干部队伍,形成了接地气、谋长远的决策习惯。只有时间长久、越是时间长久,才越能感受到“滴水穿石”的历史逻辑、摆脱贫困的长久回馈。可以宁德视角观察一下十八大之后党中央的战略安排:先有精准脱贫,才有高质量发展;有了“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的扎实地基,才有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底气,从生存到发展、从兜底到共富,有序衔接。以战略思维谋事、以战略定力成事,正是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质。

宁德回答了何谓系统观念。

20世纪80年代末的闽东百业待兴,哪个才是先手棋,什么才能牵一发动全身?是摆脱贫困。脱贫对干部队伍产生了诉求,才能形成“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脱贫对发展目标形成了倒逼,才能激发“弱鸟先飞”的改革意识。因此,30多年后的宁德,不仅仅是脱贫的宁德,也是创新的宁德、产业的宁德,在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上呈现出了系统性的成果。同一个角度看全国:紧密伴随党的十八大后中国脱贫攻坚历程的,是新发展理念的推出、是“反四风”的贯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推进。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因为有这种系统观念指导下的实践,全面小康的“全面”才能真正落地,精准脱贫的效应才远远超出脱贫。

我们总是回望宁德,因为“滴水穿石三十年”是历史事实更是历史眼光,使我们更能读懂新时代的实践与思想。“从根本、全局、长远来考虑问题”,是逻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情怀,有这样的逻辑,必有这样的情怀,反过来也一样。先夯基垒土、再积厚成势力、最终实现协同高效,是实践的规律;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形成“一块整钢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有这样的实践必有这样的理论,反过来也一样。如何读深读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理解脱贫治理背后的思想、脱贫攻坚贯穿的精神——宁德,提供了极其具体的例子和独一无二的视角。

《摆脱贫困》成书三十多年,中国摆脱绝对贫困。把起点和结果放在一起看,就是一节最好的历史课。读宁德而知中国,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应该有更深沉的自信和更笃定的信念。

描写一起读国学第二章心得体会总结二

毕业二十三年,弹指一挥间,那时的莽撞少年,如今已中年扑面!忘不了校园内嬉戏笑闹;忘不了香樟树荫下漫步,忘不了梅陂河坝上玩耍;忘不了教室里秉烛夜读,忘不了家属区里的串门嬉闹;我们曾经共同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成长,我们曾经共同在象牙塔内寻找青春的辉煌!二十三年,磨灭不了同窗的记忆,二十三年,更加深了同学的情义!感谢所有的同学,因为彼此组成来了我们青春时代的美好记忆!

人生难得几个二十三年,在这悄然逝去的二十三年间,有多少曾经的同学从未谋面?有多少同学的面孔已然陌生?还有多少同学的名字叫不上来?前世的五百次擦肩而过才换来今世的一次回眸,那要多少次擦肩而过才换来二十三年前的数载同窗啊!,青春时代的伙伴重相见,当年来不及叙说的情感、当年来不及表达的内心世界、当年来不及倾诉的衷肠,在相聚的时光里,一齐碰撞溅出火花。818的山山水水彰显我们相聚的热情、井冈山见证我们的同学之间的亲密、山庄的晚餐和锦泰ktv突兀了我们彼此年轻的心态和一串串欢快的笑声。

相聚的每一秒时光都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同学们变了,岁月在每个人的脸上多少留下了印记,女同学比以前更美了,不仅是当年那种青涩的美丽,更增加了知性女人的品味和风韵,男同学更成熟了,稳重里充满睿智和幽默;同学们又没有变,依然是当年的清纯、依旧是当年青春跃动的心态!在这里见不到地位的悬殊!有的只是同学情义,如亲人一般的感情,如兄弟姐妹一般融洽的氛围。还有一种同学情义叫默默关注!不一定身临其境,但却从未离开!无论身在何处,始终在心里有着最温馨、最难忘的记忆。

这次聚会由上海的同学发起,陈贤冲同学事无巨细,从进山实施、聚会横幅标题、井冈山旅游报价、 井冈山旅游注意事项、井冈山游玩事项、到聚会收费注意事项及泰和和井冈山的最新报价等等做了全面的安排;赖心斌同学负责安排818的经济午餐;以及泰和同学蒋小军、陈伟英、刘军峰等的友情接车和热情招待;部分同学如王榕为了818的聚会,不顾旅途劳累飞来飞去;最难得的是年逾花甲的雷杰鳞老师和今年教高三、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的刘开凡老师,他们的青春热血润育818一届又一届,桃李满天下。

有些同学开始还答应来的,但是最后还是没有来,让人觉得遗憾。真的很想,所有的同学都能来,但有些事、有些情、有些景,错过了也就错过了,心里有着淡淡的忧伤、些许的遗憾,甚至隐隐的痛。

写到这里的时候,耳边响起吴奇隆的歌曲《祝你一路顺风》,“那一天知道你要走,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当午夜的钟声敲痛离别的心门,却打不开你深深的沉默……我知道你有千言你有万语却不肯说出口,你知道我好担心我好难过却不敢说出口,当你背上行囊卸下那份荣耀,我只能让眼泪留在心底,面带着微微笑用力的挥挥手,祝你一路顺风!”落幕也意味着新的开始,让我们期待来年更精彩的重逢!

亲爱的同学,也许,我们留不住岁月,但是我们可以保持年轻的心态,我们留不住红唇皓齿,但我们可以留住美丽,我们留不住年轻的容貌,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精彩!让我们共同相约,在毕业的二十八年再聚,我们相信,那时我们的女同学的美丽一定更有内涵,男同学的成熟一定别有风味!

让我们一起祝福我们共同的青春家园--818-90届同学万岁!

描写一起读国学第二章心得体会总结三

鲁滨逊的故事被无数人传说,在这个不缺少明星的年代,为什么他会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带着疑问,在中秋假期,我阅读了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小说讲的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英国资产阶级青年,不听家人劝阻,出国航海经历了重重苦难。第一次被摩尔人抓住成了奴隶,第二次被困荒岛,他展开了长达28年的艰难回国之路。面对苦境,他善于思考,乐于交友;他热爱劳动,永不疲倦;他敢于挑战、敢于面对;这就是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克罗索。

读,思,收获。通过阅读,我走进鲁滨逊的心灵世界,我终于了解到了鲁滨逊亿万人传颂的理由。他与天争与地斗,与自然环境拼搏,与懦弱和失败作斗争,彰显的是不屈的精神与向上的毅力,在失败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鲁滨逊刚到荒岛建立根据地和与食人生番交战。他刚被冲到荒岛上,几乎算是一无所有,但幸运的是他从搁浅的大船上获取了许多食品、工具,但这远远不能满足他的生活需求,于是,他就开始种大麦、驯养山羊以满足食物需求;又盖木屋、做陶罐、兽皮衣等满足生活需求。一开始,由于他是位绅士,不会干任何事情,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一点点探索。他拿着斧子一点点摸索,为了自己,他不断开拓,面临失败他从头再来,世不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他的信仰。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奋斗才能拯救自我。由此,我想想了学生誓词上的话:“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

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与食人族交战的场景。一天,鲁滨逊在岛的西南角发现了人体残骸,他马上就下的惊慌失措、目瞪口呆,这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教训教训这些可恶的食人生番!为此他等了一年多,终于等到了食人族的再次聚会——吃人肉,于是他准备好枪械,给了食人生番当头一棒,并且救下了他后来的奴仆——星期五,并和他一起瓦解了食人族的多次进攻。他不管干什么事一下定了决心,不成功决不罢休,时间与环境不能改变初衷,困难与危险激励他战斗,我们也要学习他这种精神!

鲁滨逊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他不是一个人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而是想怎么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他对现实没有过多的抱怨,只是思考如何改变生活的空间,不抱怨缺少什么,要思考现在自己有什么,应该去争取什么!他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八年,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思考活下来所需要的努力方向,为实现目标所坚定的信念,为敢于挑战严峻困难所凝聚的智慧!一个人,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成

就自己,我们人人是不是都应该成为一个思考者。

同学们,鲁滨逊是一个凡人,但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他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超越了自我。从他的经历中感受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不但要有勇气和毅力,更要有克服困难的方法和信心。

同学们,我们都是一个凡人,我们也可以成长为一个伟大的人。

成功路上有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们要勇于克服困难,知难而上,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善思明行,不断反思,即使失败了。成就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善于动脑,广纳善言;成功是一天天的积累,双手的在摸索,双脚的丈量,去一步步迈向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坚信,自己的故事自己谱写!

描写一起读国学第二章心得体会总结四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就是教育的光辉。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万千桃李竞相开放;师德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看吧!一位位优秀的教师在茁壮成长;听吧!一首首师爱的赞歌在这里唱响。

他是大山深处的一棵树,盘根展枝,为的是给脚下的土地撑起一片希望的绿荫;他是大山深处的一块石,风雨不动,为的是给土家寨里的孩子铺出一条成才的路;他就是泸溪县白羊溪乡报木坨教学点的杨__老师。

土家寨子报木坨四周群山环绕,山路崎岖不平,正如山歌所唱:“报木坨上坑连坑,两脚难踩半脚平,篱笆桩桩连田坎,只见茅草不见人。”我无法想象,杨老师是以怎样的毅力在这里驻守了35年。35年来,他既当校长,又当教师,还当炊事员。雨雪天,他总在危险路段接送学生;教室里,他耐心辅导学生;操场上,与孩子们一起游戏。他热饭烧水、自制乡土教具优化课堂教学……他把心思全部放在山区孩子们身上,他爱那三尺讲台,爱这份带给他幸福和快乐的工作!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他白了双鬓,驼了腰脊,老了青春。用情编织孩子的未来,用爱书写“师德”的辉煌。

长年累月的辛劳,杨老师积劳成疾。20__年4月的一天,杨老师因胸腺瘤压迫神经,眼前一黑就倒在了讲台上,他被送到州医院,医生告知必须马上送到省级医院手术治疗,需要十万元的治疗费。十万元哪!对于一生两袖清风的杨老师该是多大一笔开销啊!看着杨老师日渐消瘦的脸庞,他的爱人急了,家里哪有这么多钱给他治病?她很怕,很怕自己的老伴就这样撒手人寰,很怕家里的顶梁柱就这样倒下了,很怕孩子们就这样失去一位慈祥的父亲,那时,她感觉自己的整个世界都要崩溃了。得知杨老师缺钱治病,学区老师们、乡亲们主动地为杨老师募捐,86岁的李阿婆把自己卖野葱花和鸡蛋赚来的200多元钱也掏了出来,她颤抖着嘴唇说:“杨老师这病是为我们报木坨累出来的,他白天教书,晚上还要辅导学生,杨老师如果有事,我们可不得安心哪。”在大家帮助下,很快凑齐了10万元。杨老师被送到省城医院治疗。在手术时,他曾一度呼吸困难,医院曾下达了两次病危通知。可病情稍有好转,他便马上办了出院手续。出院的第一件事,杨老师就是去学校看看孩子们,他担心因为自己的病情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他不听家人的劝告,拖着虚弱的身子,义无反顾的站在讲台上,因为他只要看着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脸,听着孩子们温馨动人的话语,就已经满足了。

学区领导考虑到杨老师的身体情况,将他调到中心完小。可杨老师在调离这7天里,他就像丢了魂似的,整宿整宿的睡不着,天天在爱人面前叹气!想着报木坨的孩子们,他心里猫抓似的不安。他找到学区校长,要求回报木坨教书。别人都说他傻,校长更是发动了其他领导做他的思想工作,却也没能留住他,他铁了心要回去。因为他自己知道,他舍不得那里的学生,他离不开那里的乡亲们。在他的书柜里,用红布精心包着一本帐本,密密麻麻写了5页,上面记着92710欠款的详细清单。在帐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账本上的钱我可以一笔一笔还,我这辈子还不完,我儿子接着还!但账本上的情,我这辈子都还不尽,只有把乡亲们的孩子都教好,都教成才,我心里才舒坦”。这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那是他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那是对乡亲们最坚定的,那是一位老师对学生一辈子的责任啊。

从教35年,他一直信奉着“只只蚂蚁都能上树”的信念。他为小山村苦心培育出20多位大中专生,用爱和心血浇灌着小山村的未来与希望。此时,我匮乏的学识里寻不出一句诗来形容他的伟大和坚守。也许,他就是那山涧甘甜的清泉,滋润孩子的心田;也许,他就是春雨,润物而无声;也许,他是一颗松,守得一片绿荫·····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赞美他的伟大;然而,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大声唱出心中最动人的颂歌,青春不悔,师爱无疆。

在我们身边,像杨__老师这样忠情教育,默默无闻的老师太多太多。身患重病,年过半百的李__老师还主动担任毕业班教学任务兼当班主任;不畏条件艰苦、主动请缨去偏僻村小支教的崔艳华、杨芳等五朵金花,她们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育人精神带到了村小,为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默默奉献;身患鼻癌的邓兴龙老师却依然坚守着工作岗位,悉心尽力把踏虎凿花技术传授给学生……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这一位位优秀的教师,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教育着我。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在脚踏实地苦干;没有望洋兴叹的感慨,却用滴水石穿的信念在前行;没有身为人师的骄傲自负,却在收获着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硕果满园。他们才是这个舞台真正的灵魂力量,真正的幕后英雄。

让我们用爱去耕耘一生,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