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历史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优秀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10:21:07 |
- ZTFB |
- 8页
撰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自我反思和客观评价的平衡,不偏激也不偏庸。写心得体会时,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给予一定的个人化色彩。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对于心得体会的独到见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四川历史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朱德是四川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凭借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气,带领着红军在长征途中峥嵘前行。朱德的事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坚守初心,在困难和艰险面前毫不畏惧。他敢于领导和指挥战斗,在他的带领下,红军全军覆没,但朱德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带领幸存者继续战斗。这种顽强的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毅力让我深受启发。
二、身负重任的四川巨子——邓小平。
邓小平作为四川的一位杰出人物,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导者之一。邓小平的事迹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他担负起改革的重大责任,敢于挑战困难和不可能。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勇敢和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照亮中国乡村的青年领袖——李白。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以其才华横出,成为了历代文人追捧的对象。他的事迹让我深受启发。他的诗作不仅独具风格,而且思想深厚,充满了力量和智慧。李白以自己的诗歌讴歌了生活的真谛和美好的境界,同时也通过诗歌呼吁人们,特别是青年人,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通过李白的事迹,我深刻体会到文化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
四、科技创新的倡导者——李四光。
李四光是四川的一位科技创新家,他凭借着杰出的科技成就和创新精神,成为了四川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四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他的科研成果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深感身负使命,要为科技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传承家国情怀的文化名人——李治。
李治是四川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文化名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事迹让我深受启发。他通过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在四川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佩和感动的历史人物。他们坚守初心、勇往直前,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通过了解和学习他们的事迹,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让我们牢记他们的事迹,继承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川历史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三十位英雄的壮举。
奔赴火场。
四川凉山森林火灾。
救火如救烈焰之红唇。
80后90后00后。
一个又一个小伙子们。
青春的活力尚待展翅翱翔。
人生的旅途才刚刚绽放蓓蕾。
可你们。
为着共和国大厦的森林。
碧绿如绸的海洋哟。
它们一一。
被火焰淹没。
是你们。
也正是你们。
不畏火海。
为的是中华儿女的脊梁。
顶天立地。
亘久地长存。
凝望一一。
那蔚蓝的天幕之下。
朵朵姹紫嫣红花儿。
为你们的笑脸。
花丛中永生。
我在泪奔,祖国为你们泪垂。
四川历史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27月底,飞行部重庆直属中队组织参加了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先进事迹报告会,中队认真总结领会刘传健机长先进事迹的精神和启示,结合当前飞行部飞行作风整顿研讨活动“三个论坛”:大中队长谈管理作风、基层书记谈队伍建设、飞行作风大家谈,进行了心得撰写。中队整理筛选一批好的文章供分享交流,从而进一步锤炼飞行作风,夯实安全基础。
20xx年5月14日,3u8633次航班从重庆前往拉萨的途中,突遇前挡风玻璃脱落。在这飞机已经失控的危难之际,机长刘传健凭借自己的过硬本领和丰富经验,采用全手动操作完成飞机迫降任务,安全着陆于成都双流机场。此次成功迫降创造了世界航空史的奇迹,我们必须感谢这位飞行英雄刘传健,正是他在关键时刻的冷静、沉着和高度的责任感挽救了机上100多乘客的生命。
我有幸参加了刘传健机长先进事迹报告会,见到了英雄本人,说实话跟照片上区别不大,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在电视上看到英雄的那种激动的感觉,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做了一件让世界都感动的英雄事迹,将全机100余人平安送回地面。让我意识到这样一个道理,所有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普通人都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军旅生涯塑造坚强意志。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刘传健机长在成为民航飞行员之前曾经是我国空军第二飞行学院的一名教官,他早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成为了一名空军的飞行战士。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常年进行军事化锻炼使得刘传健具有钢铁般的军人气节。而在此次飞行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刘传健的军人作风恰恰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当在9000多米高的高空中飞机的挡风玻璃脱落意味着驾驶舱所有人将处于零下40摄氏度的高速行驶过程中。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人会严重缺氧,正常人不到两分钟就会晕厥甚至休克。而刘传健却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体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圆满完成各项手动的飞行操作,成功迫降安全着陆。可以说军旅生涯让刘传健得到人生最好的洗礼和磨练,坚强的意志让刘传健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此次紧急迫降任务。
勤学苦练做到精益求精。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刘传健机长一直以来坚持不断地训练,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不断地改进并提高。他在以前的学习中就多次对高空出现紧急故障情况下的操作进行过多次的训练。一次次的特殊训练,让刘传健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他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坚持学习不断地总结,在工作上真正做到精益求精。据他的妻子讲,他每次飞行结束回到家中,都还要回想下自己在飞行过程中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缺陷。在一次次地飞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他一生对飞行事业情有独钟,因此他离开部队后踏上了民航飞机,成为了一名民航机长。但他仍然不断进取,正是他的勤学苦练掌握了过人的本领,在高空飞行飞机出现故障的时候,凭着自己的经验,冷静从容应对,成就了此次世界奇迹。
高度负责成就英雄壮举。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成功迫降双流机场之后,刘传健机长并没有闲着,他很快召集了此次航班的机组人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此次会上,他一再感谢机组其他人员的支持和配合,他也感谢机上的乘客对他的信任。当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他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发生紧急情况时,他感到害怕吗?首先想到什么?平时训练时候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吗?他说,他并没有来得及害怕,仅仅想的是如何手动操作,如何安全降落,保障乘客的安全。平时虽然也进行过类似的训练,但是像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当然自己心里并没有慌乱,而且非常有信心有能力处理好这样的事故。他自己说,这条航线他已经飞了上百次了,对于航线的情况已经了然于胸。这些话看似非常的平凡,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在危难之际能够如此镇静沉着,心里想的是乘客的安危。正是有了这样的机长,正是有这样默默付出的乘务人员,才能让我们的航空飞行安全有保障,让我们的乘客放心乘坐方便快捷的飞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得不让人觉得刘传健配得上飞行英雄。
作为航空公司的一员,保障飞行安全是整个民航业一致的追求,我们要向刘机长学习。
一是要学习他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刘机长视乘客为家人,为了避免乘客和机组成员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在听觉完全失灵的情况下,靠自己的毅力操控飞机,将全机100余人平安送回地面。
二是要学习他刻苦训练、业务精湛的“工匠精神”。刘机长平时严格模拟训练,培养出高超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在千钧一发的死亡线上,凭借娴熟的飞机操作技能以及丰富的飞行经验让飞机紧急备降,成功挽救了全机人员。
三是要学习他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战斗精神”。在极端的条件下,刘机长沉着冷静、处变不惊、处理妥当,与机组人员和地面保障单位密切配合,凭着超人的胆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驾驶飞机成功备降,转危为安。
四川历史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四川历史上涌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独特的个性、卓越的能力和坚定的信念塑造了四川的历史和文化。通过了解这些人物的事迹,我们可以深刻认识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从而汲取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段:李冰的坚持与担当。
作为古代四川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李冰的事迹令人深感敬佩。他作为一名地方官员,不仅忠于职守,努力为人民谋福祉,还主导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极大地改善了当时的灌溉和防洪条件。李冰对于细节的精益求精和权谋策略的运用不仅展示了他的才能,更让我们明白一个人能否在历史上留下足迹,往往取决于他的才华和勇敢面对困难的态度。
第三段:曹雪芹的笔耕不辍。
四川历史上还有一位文学巨匠——曹雪芹。《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曹雪芹以他的才情、意志力和毅力令人钦佩。曹雪芹在创作这部巨著的过程中历经艰辛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下去。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们不仅能体会到曹雪芹对于文字的爱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更能从他的坚持和奉献精神中汲取到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第四段: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对于四川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勇于改变旧有的观念和体制,并执政后大力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走上了现代化之路。邓小平的事迹表明,一个人的心胸和智慧对于时代的发展至关重要。他的思想和领导力不仅改变了四川,也改变了整个中国,我们应该从中学习他的智慧、决心和远见。
通过了解四川历史人物的事迹,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背后的坚持、勇气和智慧。无论是李冰坚决为民的信念,曹雪芹笔耕不辍的创作精神,还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决心,他们都在不同的领域和时期展现出卓越的个性和品格。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给予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示,让我明白只有勇往直前,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才能在充满挑战的时代中取得成功。
总结。
四川历史人物的事迹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他们的坚持、担当、智慧和勇气在历史中闪光。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品格和价值观,我们能够在生活中获得启迪和指导。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明白只有不断努力,勇敢面对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川历史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由于患胰腺癌晚期,王娅不能正常进食,只能靠输营养液维持。家用爬梯绑上一根竹竿,成了向来节俭的王娅自制的输液杆。
而就在不久前,她却慷慨地将这套仅有的一室一厅住房,捐赠给了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用于资助西部贫困学子完成高中学业。王娅开玩笑说:“现在是住在别人的房子里了,但这也还是自己的家。因为基金会就像是自己的亲人,资助的那些孩子也都是自己的孩子。”
王娅是谁?
王娅生于1952年,今年66岁,是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16岁时曾到内蒙古五原县插队,后来在河北省的一个县城当了一年民办教师,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给王娅留下深刻印象。
1989年,希望工程正式设立,王娅立刻捐出100元,而当时她的工资还不足200元,捐出的是她月工资的一大部分。
此后,她的爱心捐赠从未间断:汶川地震、南方水灾她各捐款20__元、甘肃舟曲地质灾害她又拿出4800元……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天津市慈善基金会,也都留下来她持续的爱心捐赠足迹。
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钱,王娅自己也说不清,而她现在每个月的退休金也才4000元。“我就是个普通人,做的这些事实际上很普通,没有什么。”王娅说,“当你看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有大的能力就多帮点儿,小的能力就少帮点儿,反正是尽力去帮。”
四川历史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20的3月3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四川凉山森林大火灾,让30条鲜活的生命就此化为乌有。为了让我们科学地知道四川凉山森林大火灾的危害,以敬佩的心态面对那30个救火英雄,吴老师在班上举行了一次重要的班级讨论会,要大家就“森林火灾”这个问题发表看法。
赵一成说:“以前有人在森林里烧纸,有时忘了扑灭火苗,这样很容易引起森林火灾。”
这时,张中宇说:“很多人喜欢在野外露营烧烤,烧烤架冒出的火苗,这样会点燃周围的小草。”
刘乔雨站起来说:“我要给消防队员献花,我十分钦佩他们。”
魏欣茹说:“我长大了要当医生,要全力以赴地救助消防队员。”
白紫燕说:“在家里不要吸烟,我们不可以玩火,煤气别忘关上。”
……。
吴老师说:“大家谈的很好,我们可以写下来,让人们了解我们同学们的心声。”
四川历史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秋意渐浓,群山环抱的山城村,山头层林尽染,田间金黄一片。
“山城一队北部湾,当年就是烂泥滩。一遇水涝就不收,如今变成米粮川。”山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邱大鹏感慨地说,这首流传下来的顺口溜,是乡亲们对孙景坤带领大伙改天换地最好的感念。
1955年,复员的孙景坤放弃到城里工作的机会,选择回乡务农。“咱没多少文化,还是回家本本分分做个农民。”孙景坤回忆。
回乡后,孙景坤把各种奖章奖状精心包好放到箱底,扛起锄头下地种田。很快,正直能干的他被选为生产一队队长,带领村民们向着贫困这个“敌人”发起新的冲锋。
村里有条河,经常泛滥引发水灾。孙景坤的倔劲上来了:“还能让条小河欺负了?”他带领村民开山碎石、肩扛手提,筑起一座堤坝,自此河水安澜。
“他是军人出身,身上有一股威严劲儿,从不强迫乡亲们干这干那。”86岁的村民刘振山回忆,“他在前边干,我们在后边学,大家心服口服。”
山城村是有名的蔬菜村,市里曾划分一片公厕供村里挑粪施肥用,村民都不愿意去挑粪。正犯胃病的孙景坤第一个站出来:“没有好的肥,菜怎么能长好,我来挑。”挑着100多斤粪,走七八里的山路,他硬是挑了回来。看他忍着胃痛满头大汗颤巍巍的样子,村民们纷纷挑起了粪桶。
靠着孙景坤的带动引领,山城村把上百亩烂泥滩改造成良田,在数百亩荒山上种植板栗、落叶松等经济林,一跃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
村民刘玉慧说:“我们现在过上好日子,都得感谢这个老爷子。”
四川历史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要么胜利晋级,要么失败回家。
北京时间8月17日,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1/4决赛结束最后一场比赛,中国女排苦战五局,终于在“别人家的主场”击败了卫冕冠军巴西女排。
其实,当第一场中国队以15-25的大比分落败给巴西队的时候,相信已经有很多体育评论员、记者打好了“里约奥运,中国三大球全军覆没”的腹稿。但是,中国女排没有放弃,1980年代就成为国人偶像的郎平也没有放弃——战斗到最后一刻。那一扣球的风情,那漂亮的绝地反击,一分分地咬,一分分把对手逼向死角,最终拼出胜利,这让每个观战的国人热血沸腾。
在这届中国队表现略显平淡的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进入半决赛,甚至比一些项目的夺金更能引爆国人的情绪。
不管结局如何,我们一直都坚信:女排是打不倒的。这种信念,基于女排的传统,也基于“女排精神”的激励。跌倒了,女排会爬起来;赢了,还会争取下一次胜利。
说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两次胜利,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就能证明的,它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我们先从被广泛定义的“女排精神”看看: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这些,每一个都指向平时环节的训练,一点一滴做起,它是一种动态的、持续性的状态,而非唯结果论。
进一步看,“女排精神”缘起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上个世纪80年代,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的崛起,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在经历了五连冠的同时,“女排精神”慢慢被确定、推广,被全民接受,这个过程,是从1981年到1986年的跨度。可以说,它和国家一起慢慢地走向世界,用自己的实力让别人知道、认识、了解我们;它也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同步同轨,并非一蹴而就。
并非是女排变弱了,而是对手变得更强了,比赛有了更大的变数。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对手的变化。当我们察觉的时候,差距可能就出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也在于此,更快、更高、更强,赛场上充满变化。
同样尴尬的是,虽然作为三大球唯一达到世界巅峰的项目,但中国排球联赛水平、排球普及、商业化等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中国的篮球和足球,虽然没有站在世界之巅,它却很好地拥抱了商业,走到了普通民众身边。
这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与其他人的竞争,不只是在赛场上,更多的竞争是在场下;不是单个项目、几场比赛的竞争,而是一个赛事、系统性的竞争。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空喊“女排精神”只能是“唯金牌”论的变种。
今天,不论是体育还是整个国家其他层面,我们已经告别了“从零到一”的窘境;作为竞技体育强国,不必急于用中国女排的一两块奖牌来证明什么。然而,我们也应有居安思危、奋起直追的拼搏精神,不仅在体育,还有经济、科技等方面,我们都有需要追赶的对象。所以,我们依旧需要“女排精神”的鼓舞,只是这种鼓舞,不应该是结果论、唯金牌论的,而应该是过程、系统性的。
第一未必重要,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不放弃争取第一的毅力。说到底,“女排精神”并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精神,也是一种社会的精神面貌,只是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女排精神”。
四川历史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九
李桓英,1921年生,山西襄垣人,1978年至今任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品学兼优的她被霍普金斯大学推荐,来到日内瓦刚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工作。作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她被派往亚洲、美洲等许多国家,做防治性病等疾病的工作。
有了如此成绩的李桓英,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1958年,李桓英全家早已移居美国,但是只有她婉言谢绝了提出续签5年合同的聘请,瞒着家人回到了祖国。
1970年,由于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李桓英被下放江苏泰州麻风村工作,那是她第一次接触麻风病的防治工作。
大家可能对麻风病并不了解,不知道有多严重,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疾病,影响外周神经系统、皮肤和其他组织,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本病潜伏期很长,难以早期诊断,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感觉麻木、肌无力等症状。麻风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接触传播等。
她们用帐篷搭起手术室,竹片架成工作台。李桓英在简陋且艰苦的条件下悉心摸索,苦苦追求,工作起来不要命,她曾四次遇险,身上已是伤痕累累。研究到傍晚已成为常态,终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西南麻防基地,经她治愈的病人已达1万多人,复发率仅为0.03%,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
经过两年的治疗,十年的观察,有近万名麻风病病人完全治愈。于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广李桓英的做法!
有患者感激道:"麻风病把我们从人变成了鬼,是李教授把我们从鬼变回了人。"。
以一己之力撼动整个国际医学界。小编愿称之为"神",就是这样一个人,85岁高龄的李桓英依然矢志麻防工作。
李桓英说:无惧征程艰难多唯愿此生报祖国!
李桓英奶奶也是一位慈祥乐观的奶奶,有网友发出李桓英奶奶的节目的表情包,简直不要太可爱!
这是我们祖国最可爱的人,站在前线与病魔做抗争,病魔终究会被击破,这份精神也会被新一代的年轻人继续传承下去!
四川历史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
冬奥会超级新秀苏翊鸣与亚洲飞人苏炳添的互动,近几天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令人欣喜的是,在苏翊鸣登顶之时,他的偶像也迎来运动生涯的高光时刻: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确认,英国田径运动员乌贾违反了兴奋剂规定,他所在的英国队在东京奥运会获得的男子4x100米接力银牌将被没收,加拿大队、中国队分别被递补为亚军、季军。
有必要提醒的是,这枚奖牌,不仅是苏炳添运动生涯的第1枚奥运会奖牌,也是中国接力队乃至中国短跑队在奥运赛场奖牌零的突破。
天生条件的差异,让黄种人的短跑能力不及白种人,更是大大地落后于黑种人。
我们不妨翻开历史资料做一番对比:1982年男子100米世界纪录为9秒95秒,当时的全国纪录仅为10秒52,差距真的不小。
田径是拥有40多个奥运项目的一个大家庭,绝大多数项目是“单打独斗”,比赛中运动员必须依靠个人的能力与对手拼争。
相比之下,接力比赛称得上田径赛场的一朵“奇葩”,参赛的4名运动员需要通过接力棒的传接来完成比赛,要想在赛场上克敌制胜,除了一流的速度,还需要一流的交接棒流畅度,接力项目的这一特点给中国队带给了不小的上升空间。
事实上,40年来中国男子接力队屡屡在亚洲赛场甚至世界赛场演绎不可思议的“东方极速”,为中国田径乃至中国体坛增添了不少荣光。
对于资深体育迷来说,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应该记忆犹新,那是中国男子接力队的成名之战。
当时,由蔡建明、余壮辉、何宝栋、袁国强组成的中国队,跑出了39秒82的亚运会新纪录,并摘取冠军,为中国亚运代表团夺得历史上的第一个接力项目金牌。
4年后的汉城奥运会,到最后一个比赛日开始时,中国和韩国代表团均夺得93枚金牌,最后举行的男子4x100米决赛便成为决定双方金牌榜位次的终极对决。
关键时刻,中国队四将携手创造了39秒17的亚洲新纪录,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奠定胜局的1枚金牌,中国代表团因此连续第2次坐上亚运会金牌榜头把交椅。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堪称中国男子接力队的第一王朝期,那段时间中国接力队不仅称雄亚洲赛场,还频频在世界大赛露脸。
198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x100米决赛,当时由李涛、蔡建明、李丰、郑晨组成的中国队,跑出了39秒05秒的亚洲新纪录,以小组第四的身份晋级决赛,最终获得第7名。
三年后在家门口举行的1990年北京亚运会,中国男子接力队再创佳绩,国手以敲开39秒大关的优异成绩实现亚运会三连冠,创造了中国男子接力队的第一个辉煌期。
时隔20年,第16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激情上演。
广州亚运盛会的田径赛场,沉寂20年的中国男子4x100米接力再度发威,陆斌、梁嘉鸿、苏炳添、劳义4位中国飞人奉献出38秒78的亚运会新纪录,击败老对手日本,赢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决战。
这场胜利,标志着中国男子接力队第二王朝的开启。
随着张培萌、苏炳添、谢震业等亚洲顶尖飞人的先后崛起,此后几年中国男子4x100米接力队的竞争力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2014年仁川亚运会,由陈世伟、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以37秒99的成绩再次打破亚洲纪录,并成功卫冕。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队的37秒99夺冠成绩排在当年的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牙买加、英国和美国队,即便放在任何一届奥运会上,这个成绩都可以获得奖牌。
颇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男子接力队,在不断突破自我的奔跑中,逐渐从亚洲顶尖层面跃升到世界一流水平。
2015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和张培萌四将在接力赛连续发力,他们先后两次跑出惊人成绩。
中国接力队先是在预赛以37秒92的成绩刷新我们自己保持的37秒99的亚洲纪录,当晚又以38秒01夺得世锦赛银牌,创造了亚洲队伍在世锦赛百米接力的历史最高名次。
更令人骄傲的是,这也是有史以来亚洲运动员在世界大赛该项目的历史最佳战绩。
客观的说,这段时间属于男子接力队的亚洲荣光,不仅仅来自于中国队,还有同样优秀的日本队。
五六年前,新星辈出的日本接力队也上升到世界一流水平,这支团队在2016年奥运会、2017年世锦赛、2019年世锦赛分别夺得银牌、铜牌、铜牌,并将原写在中国队名下的亚洲纪录提升到37秒43的惊人高度。
当然,苏炳添领衔的中国接力队,这期间仍然是中国田径队的主要亮点,他们仍然保持在世界一流强队之列,先后获得16年里约奥运会第4名、17年世锦赛第4名、19年世锦赛第6名。
和中国田径队其他径赛类项目比较,这些都是令人惊叹的闪光业绩。
日本接力队的崛起,意味着男子4x100米接力的中日斗法,其影响力不再局限于亚洲赛场,已经成为世锦赛乃至奥运会的一道风景线。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属于亚洲体坛新的荣耀和光彩。
当然,苏炳添和他的队友们,他们的最高目标不仅仅是中日之间的斗法,而是力争在世界更高赛场以干干净净的一流成绩击败强劲的对手,为中国田径乃至中国体育赢得更高的荣誉。
半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他们在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跑出37秒79,又一次显示出这支团队的世界一流水平。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昨天的裁决,让中国男子接力队终于获得半年前就该属于自己的1枚奥运奖牌。
虽然这份荣誉来的有些迟,但终究是真实战胜了虚假。
祝贺中国男子接力队迈上新的台阶!他们今后必将带来更多的荣誉!
四川历史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一
又一场酣畅淋漓的3比0。在本届女排世界杯的第十轮比赛中,中国女排战胜了塞尔维亚女排,以10连胜的骄人战绩,提前一轮卫冕。这是中国女排赢得的第十个世界大赛冠军,也是她们为新中国70华诞送上的最美生日礼物。
作为唯一一个在世界上拿过集体项目冠军,而且曾经实现过世界大赛五连冠霸业的运动队,中国女排不只是中国体育的骄傲,是其他运动队学习的对象,更是一个激励国人自强的精神符号。在“中国人玩不来大球”“中国人集体意识差”等观点直到现在还甚嚣尘上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女排站上世界之巅的成功之路,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集体体育项目的胜利原因,主观上包括个体的能力、整体的实力、求胜的欲望、教练的水平,客观上包括其他球队的水平、场内场外的干扰因素甚至运气的成分。但这只足以解释一场比赛顶多一届大赛上的表现,但若用来解释一支球队几十年处于世界前列,即便低潮期也没有哪支球队可以低估,就显得牵强了。
技战术层面的东西只适合技术性的分析,战略层面的东西则需要以战略眼光来分析。中国女排胜在战术,但更胜在战略,这个战略,就是走自己的路。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真正的强者之路无不是走自己的路。几十年来,中国女排教练队员轮番更迭,世界排球的发展趋势也几经变幻,然而中国女排没有被他人带乱节奏,更没有丧失以我为主的自信和自觉,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女子排球发展的道路。
走自己的路,绝不是守着老东西骄傲自满、因袭不变,更不是关起门来向壁虚构、闭门造车。恰恰相反,在中国女排的起步阶段,我们就虚心向其他国家的主教练和队员请教技战术、体能训练等各个方面的先进经验。直到现在,学习意识和学习精神仍是中国女排赖以不断进步的源源动力,中国队的教练和队员经常说的“向对手学习”,绝非面子上的客套话,也不是故意释放“烟幕弹”,因为就算是手下败将依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只是我们没有把先进经验看做僵死的教条,没有陷入对先进经验的盲目崇拜,所以不是什么都学,没有今天学欧洲明天学美洲,更绝非照抄照搬。真理再往前迈出一步,就有可能变成谬误,别人的成功经验硬生生地套在自己身上就可能是枷锁。没有人家的身体,也没有人家的技术,却非要打人家的战术;要成为另一个谁,却忘了自己是谁,如此削足适履,焉有成功可期?中国女排在几代人的努力下,结合中国人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独特的身体条件以及一支队伍人员构成上的长处和短板,磨合打造出中国女排自己的强者之路。
中国女排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冲出亚洲到到站在世界之巅,虽然每个时代、每一届大赛、每一场比赛的特点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相同却自始至终,那就是鲜明的中国特色。去年,郎平荣膺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这是对郎平也是对中国女排的高度褒奖。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女排的擎天柱,到现在中国女排的主教练,郎平和中国女排一起阔步走在改革开放的大路上,女排精神已超越了体育本身,对各行各业起到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让中国人感受到自尊、自强、自豪,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中国女排的强者之路走得并不容易,越是这样,越要坚定自信地走下去,在自己开辟的路上继续演绎强者恒强的道理。
四川历史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二
每次寒假结束都会在学校里观看《感动中国》,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一个个的感动的品质,让我感动。也让我们热泪盈眶!
十位品质鲜明的人物,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为祖国,为人民,扶助贫困人。每一次的影片中的重点,遇到危险也让我们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位是王继才,他来到了荒凉的孤岛,没有电没有水,他还孤岛上插了一片国旗,国歌再次响起,他和的妻子严肃的神情刚劲有力的身躯,他们看着祖国的国旗冉冉升起,他说:“这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就要有人来守护!”在这个荒岛,就像贫困上区,甚至比贫困山区更要贫困,只有他们可以慢慢的改造让这里变得好起来。那时候连一棵树都种植不了,经过他们的坚持不懈,3年后终于种植了一个棵树,一个个绽放了鲜艳的花朵,整个岛都是一片绿色。而因为天气情况王继才和妻子满身都是疹子,妻子让他回城看病,而换来了一句:“没事”,20_年7月27日,王继才突然因病去世,享年58岁。他的妻子决定留下来,来完成丈夫的心愿!一共守护了32年,从这段视频中他最遗憾的就是错过了大女儿的婚礼和母亲的大寿,还有父亲的逝世!
我看到了影片,王继才突然因病去世的时候,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是啊!也是有这样无畏的人在这里坚守,他明明可以在大城市中吃山珍海味,也不会错过大女儿的婚礼,母亲的大寿和父亲的逝世!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卫家园!
看完以后我就想起了,我们六年级上册学的《彩色的翅膀》也写了战士们保护海岛,热爱海岛等精神,我想就是这种精神,才使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越来越繁华,越来越强大,才能使一次次的实验成功!
是啊!就是这样的坚持不懈,才能收获最后的成功。田老师也说过: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懒惰的人能成功,能拥有现在的美好!
四川历史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三
在学习了李恒英教授的事迹后,不禁惊喜地发现李桓英教授与我是上海同济大学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双重校友,更深深的被李教授的事迹所感动。
我们要学习李桓英教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正是由于李桓英教授对祖国与人民极其深厚的感情,才会在海外事业有成时放弃世卫组织的优厚待遇,只身辗转回国,参与到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中来,并为之奋斗终生。
我们要学习李桓英教授持之以恒的精神。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能够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李桓英教授从事的麻风病研究曾经让人闻之色变、避之不及,往来的村落与世隔绝,条件艰苦。但四十多年来,李桓英教授始终如一,直到如今百岁高龄依然奋战在麻风病课题研究的一线。李恒英教授的这种精神,来自于深深根植于内心的责任、使命与担当,而这莫过于一种巨大的勇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学习李恒英教授一心向党的政治品格。李恒英教授在95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说“我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麻风事业奋斗终生!”李恒英教授践行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将个人梦想与伟大的中国梦紧紧相连。身处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都应向时代楷模李桓英学习,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和前途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国家改革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不悔此生。
四川历史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四
彭士禄是英烈彭湃之子,中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在20世纪60年代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__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动的全过程、研__成功的耐高温高压全密封主泵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人们称彭士禄院士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的里科弗”。然而站在当时科技领域高端的彭士禄却有着不幸的童年。
1925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彭士禄出生于广东海丰。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蔡素屏遭反动军阀杀害。入党志愿书第二年,时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父亲彭湃在上海牺牲。童年时期,他几经入狱和逃难。小时候的彭士禄历经了无数坎坷与磨难。1940年,周恩来派人把彭士禄接到延安。在延安中学,他学习刻苦,劳动积极,成为模范生,后到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
1949年,彭士禄被派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后又转到大连大学应用化学系学习。1951年彭士禄被选派留学苏联,1956年以全优成绩毕业,获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____。当时正在苏联访问的国防部副部长陈赓找到他对他说:“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彭士禄坚定地回答到:”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从此,彭士禄与“核动力”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9年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毛泽东主席在当时豪迈地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彭士禄和他的同事们深受鼓舞,心得体会范文决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尽早将核潜艇研制出来。
1965年3月,彭士禄告别北京的妻子儿女,只身入川,参与筹建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经历了6年的艰苦奋斗,我们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终于造出了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71年,因为工作需要,彭士禄再一次搬到武汉任核潜艇总体设计研究所(现719所)副所长兼副总工程师,任职到1973年5月。上世纪80年代,彭士禄主持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工作时期,他更是常驻广州,几个月才能借回京汇报工作之机回家探望一下。彭士禄80高龄时还在视察核电站的建设工作,经常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年事已高的他并没有在家享受生活,依然每天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出差,很少能见到家人。
1978年,当他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时,他正在工地上,有人通知他去参加国家科学大会,他根本不知自己是受奖者。在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时,他还惊讶地说:我也可以得奖?其实什么时候调级,什么时候评职称,什么时候涨工资,他一概不知,也不打听。别人的房子是越调越大,而他却从七间的将军楼搬到四室一厅的单元房里,把大房子让给别人,他总说,国家给我的太多了。他担任过不少单位的顾问,从不拿报酬。他说,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比拿点小钱更有价值。
彭士禄在199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自述》中,用四点总结自己:其一,一家与百家;其二,主义与精神;其三,明白和糊涂;其四,拍板与改错。
短短的2000字自述,对于“一家与百家”“主义与精神”的解读,切实地反映了彭士禄所经历的非同一般的童年生活以及经历磨难之后所展现的精神和气节。“明白与糊涂”“拍板与改错”更加诠释了彭士禄对待生活、工作和研究的态度以及敢于承担责任、敢担当的为人品格。
对于担任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一职,彭士禄有这样的描述:“由于历史的误会,我有幸参加了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全过程。
对于对党的回报,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到:“我坚信共产主义必胜无疑,作为______员,我将为之奋斗终身!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群体团结,是合力,至关重要,最怕‘窝里斗’,分力抵消,越使劲越糟糕,最后变成负力,悲矣!尽自己的力气去做正功,没有白活。”
纵观彭老一生,他作为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拥有饱受磨难的童年,劫后余生奋发图强的少年,学成归国后开拓核动能领域,为国家默默奉献的壮年,功成名就后仍然谦虚低调,不慕名利的晚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出苦寒来”,饱经生活磨难考验的彭老,形成了百折不挠、坚韧不屈、知恩图报、爱党爱国爱民、淡泊名利的科学家可贵品质。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让他成为夜空中最闪亮的星,他是最值得当代年轻人去追逐的科学家明星。
四川历史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五
近些年,医患矛盾频发,事件不断升级。其中不乏个别医生丧失医德,难当白衣天使之名。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百岁老人,却是将自己的人生都献给了医学。她一生救人无数,治愈了上万名麻风病人,被称为麻风战士。
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
悬壶轻己利,德品胜黄金。
8月20日,百岁老人李桓英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她从医近80年,95岁入党,是世界著名的麻风病防治专家。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位悬壶济世,医者仁心,浑身充满正能量的白衣天使的故事。
李桓英1921年出生于北京。祖父是第一代留日的大学生,父亲是第一代留英的大学生,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之下,李桓英学识渊博,涉猎广泛。
在祖父的建议下,她选择了学医,从而开启了作为一位白衣天使的人生旅程。
1945年,她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由于成绩优秀,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录取,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
29岁时,李桓英因在校表现出色,被教授推荐进入日内瓦刚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工作,由此成为该组织的首批官员及性病专家。
她去了亚洲、美洲等许多国家,帮助了许许多多贫穷而又受到疾病困扰的人们。
1958年,36岁的她决定回国。
“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回到祖国的怀抱,报效国家。”
就这样,她拒绝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薪以及在美国的优渥生活,回到了国内。
一回国,她就投入到了祖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去了。
1978年,她进入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从此就将自己的余生都交给了防治麻风病这个任务。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曾经困扰人类3000多年。生病的人大多脸部被毁、手脚畸形,形如枯槁,让人谈麻风而色变。
所以,在古代,一旦有人犯病就会被隔离起来,然后等死。即便在近现代,得了麻风病的人也依然会被大家所排斥。
直到李桓英的出现,这个难关才终于被攻克,将那些患病的人从“鬼”又变回了人。
1979年的时候,云南勐腊县有一个麻风寨。这里的人们都是来自各地的麻风患者,他们不容于之前生活的地方,陆陆续续来到了这里。
大家同命相连,惺惺相惜,在这里,他们才能感受到一丝为人的感觉。但即便如此,等待他们的也只有死亡。
他们的眼里永远有着对生活的茫然和对未来的绝望。
一天,他们听说寨里要来一个医生,帮他们治病。对此,他们的脸上没有任何兴奋的表情,这已经不是第一个来到这里的医生了。
这天,只见一个长得胖胖的,年近花甲的老人一步一步走进了寨子里。她身上穿着便衣,眼神温暖而坚定。
“竟然没穿隔离衣?!”
这是村长见到她以后,心里蹦出来的第一个想法。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对方就一把握住他的手,询问起了他的身体状况。
他愣住了,从来没有哪个寨子以外的人敢这么赤手空拳地接近他,接触他,哪怕是医生。
这让他心里有了一丝异样,似乎黑暗的天空上终于透过来一束光,这束光穿破了厚厚的云层,照到了他的身上。
是那么地温暖又给人以希望。
这个胖胖的,年近花甲的老人就是李桓英。她只身一人来到了让人望而却步的、著名的麻风寨。
她不仅没有穿隔离服,她还徒手和寨里每一个患者握手、拥抱,在他们的皮肤上摸来摸去,甚至,她还和他们一个桌子吃饭,彷佛他们患上得根本不是传染病一样。
她对待病人的态度以及表现给大家传递了一个信号:这个病没有那么可怕。
人们从绝望中挣脱了出来,从心底提起了求生的欲望,一个个变得精神焕发了起来。
1990年4月13日是云南当地的泼水节。麻风寨的人们在这一天尤为开心,他们尽情地将纯净的水泼洒到各自的身上,那些水流经他们身体的每一寸肌肤,洗礼着他们的身体和灵魂。
这一天,麻风村摘掉了麻风的帽子,有了一个美丽的新名字——曼喃醒村。“曼喃醒”,傣语意为新生。
李桓英用了11年,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终于用“短期联合疗法”治愈了这些麻风病人,复发率只有0.03%,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
麻风寨的成功给所有身患麻风的人带去了福音。李桓英跑遍了云、贵、川等地每一个麻风村。她不怕苦,不怕累,治愈每一个麻风病人是她毕生的追求。
逐渐老去不会让她停下脚步,就连数次遭遇车祸、翻窗,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依然不能让她有丝毫松懈。直到94岁,她仍然奔赴在云南一线。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则消息:中国麻风病专家李桓英,运用一种名为“短期联合化疗”的方法,治愈了近万名麻风病病人。此消息一出,震惊中外。
这才是真正的白衣天使,她降临到人间,免去人类因疾病所受到的痛苦,受到万民拥戴。她为人类防治麻风病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堪称时代楷模。
“人不在乎多大,在于心情不老,我要干到100岁。”如今,这位百岁老人仍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了国家发展而鞠躬尽瘁。
斯人如此,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积极、勇敢地面对人生,充分发挥自我价值,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心得体会和感想 手机是把双刃剑的句子(七篇)
- 教师读一本党史书心得体会报告 读一本党史书的心得体会(3篇)
- 高中生生性教育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优质20篇)
- 实施十大战略的心得体会及收获(精选9篇)
- 最新二年级公益直播心得体会范本(汇总12篇)
- 上班前一天的心得体会范本(大全8篇)
- 大学生做手抄报的心得体会 手抄报的心得感悟(3篇)
- 2023年云南省十种表现的心得体会范本(模板15篇)
- 对于百年奋斗大学生心得体会怎么写(精选9篇)
- 对七一讲话的心得体会简段如何写 七一讲话内容及心得(3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