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二十六讲心得体会如何写 道德经二十五章心得体会(3篇)

  • 上传日期:2023-01-13 14:59:28 |
  • ZTFB |
  • 14页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道德经二十六讲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主持人点评】观看了《郭明义》视频,聆听了他的故事,我想,大家的内心一定会有所触动。郭明义同志讲道:有人说,雷锋是傻子,我就是要做雷锋这样的傻子,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郭明义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体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内化郭明义精神。学习明义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坚定信念的品质;学习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自己的一切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学习他做好事不求回报,二十余载从不间断的毅力。这些都是我们平常人身上所缺少的,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郭明义把雷锋精神作为人生追求,不愧为雷锋精神的传人、优秀代表和“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先锋”。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的精神。

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岗敬业精神。无论他身处什么职位都会把工作当成事业,把职责当成使命,立足本职、勇挑重担、任劳任怨、追求卓越,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

还要学习他乐于奉献的精神。直到现在,郭明义一家三口还挤在市郊不到40平米的房子里,矿上先后几次福利分房,符合条件的郭明义全部让给了其他同事。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奉献、真奉献的奉献意识和精神,在奉献中让党徽闪光,让人生无悔。

郭明义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一个党员的先进性,展现了一个党员创先争优的人生示范,让我们从平凡中看到了崇高,从平常中看到了真诚,从平淡中看到了炽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立足实际,深入学习,弘扬其精神,积极争当各项工作创先争优的表率。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时代,需要更多象郭明义同志那样的平民英雄、道德楷模。

【主持词二】“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接下来,请看我校《拾金不昧模范--李魁平》。

【主持人点评】看了这段视频,大家一定感触很深。类似的事例,我校还有许多,如:20xx年7月14日下午,史彦军老师去涉县工商银行自动取款机上取钱,正当他准备插入自己银行卡时,发现取款机上插着一张银行卡且没有退出,他急忙向周边人打听,当得知刚才好像有一位身穿军装的人取过钱。当时又正赶上银行下班关门时间,史彦军赶忙和银行保安说明情况,与银行值班经理取得联系进行了失主信息查询。由于没有有效证件,只能查到信息卡的主人叫朱庆涛。银行值班经理建议史老师到公安局进行报案,请求警察帮忙寻找失主。随后赶到的涉县巡警大队民警根据史彦军提供的情况判断失主可能是驻涉官兵,急忙和各驻涉部队联系,最后得知失主是驻涉武警中队战士朱庆涛。原来这天朱庆涛往老家汇钱,由于急着赶回中队,忘记了取回银行卡就匆忙走了,卡里是他当兵所有的积蓄两万多元。此时,他正在为丢失银行卡的事情着急不已。一个小时以后,朱庆涛赶到巡警大队,从史彦军手里拿回了自己的银行卡,他坚持要拿出部分现金感谢史彦军,可被他婉言谢绝了。

再如:牛永芬老师,今年10月14日下午召开家长会时,秦彩霞老师由于急于到教室帮助班主任老师接待家长,把自行车放在车棚里,转身离开,却忘记了车篓里放着提包儿,里面放着刚从银行取的三千多元钱,那是准备还房贷的钱。一下午秦彩霞老师都没有想起来。到家长会结束时候牛永芬老师给彩霞打电话,让她去认领。原来,牛永芬老师放自行车时发现了钱包,看到了放在钱包里面的照片,找到了失主。那一天家长众多,两千多家长人来人往,若不是牛永芬老师发现及时,钱包很可能就永远找不到了。众所周知,牛老师这几年由于治病,经济很窘迫,但是她却能拾金不昧,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学习。

也正因为这群可亲可爱的老师们,在金钱面前不忘自己的本色,筑起一道永固的道德长城,为我们,为学生做出了良好的榜样。

我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必定能使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成为风尚,汇聚起向善向美的强大精神力量。

【主持词三】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诵经典。(请大家观看大屏幕)

第一句“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这句经典出自《尚书·周官》,意思是做善事,就会心气和平,而且一天天显示出美好;行欺诈,就会费尽心机,反而一天天显示出笨拙。

第二句“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这句经典同样出自《尚书·周官》,意思是说,财富可以修饰房屋,使房屋华丽;道德可以修养人的身心,使人思想高尚。心胸宽广开朗,身体自然安适舒坦,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第三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经典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第四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音不博,博者不知。”这句话出自《老子·八十一章》,意思是诚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诚实。善良的人不能说,能说的人不善良。有智慧的人不广博,广博的人没有智慧。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几句道德经典。首先,请大家跟着我读,我读一句,大家跟着读一句: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谢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齐声诵读这几句道德经典:

………………

【主持人点评】看了一部短片,听了一个感人故事,诵读了一段经典语录,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感想,在大家心里李魁平、郭明义的精神和雷锋精神是统一的。

【主持词四】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再次重温经典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

【主持人点评】大家唱得很好,雷锋的高尚品德凝缩成一个词就是“奉献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生活才能充满阳关和欢乐。郭明义、李魁平、史彦军、牛永芬正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的典型代表。

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郭明义等人的所作所为,让我们感到了平凡中的伟大!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做一个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主持词五】下面让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发善心。请老师们敞开心扉,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

【主持人点评】很好,大家谈的都很好!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把雷锋精神、郭明义精神发扬光大、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做一个有道德、讲奉献、对社会有用的人。

【主持词六】最后,我来为大家送上美好祝愿与吉祥礼物。

…………

【结束语】本期道德讲堂到这里就结束了,衷心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下期的道德讲堂,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向学校领导小组提出,大家集思广益,来共同办好我们学校的“道德讲堂”!

谢谢大家!

关于道德经二十六讲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群笨偷——小蚂蚁不请自来,住进了我家新装修没多久的墙壁里,它们不仅偷吃我的蜂蜜,搬走我的白糖,还沾污我的餐具、红酒。不仅如此,当我们一家人就餐时,它竟然也爬上了餐桌,当我在房间里度步思考时,有时竟然也看到它在地上晃荡,面对此景,何止是火冒三丈啊。

其实,这些小东西是很笨的,更谈不上思考了。比如当它们偷吃蜂蜜时,竟然不知道蜂蜜是液体会沉,以至我的蜂蜜罐里浸满了它们同类的尸体,当它们侵入我的白糖罐搬白糖时竟会迷失了方向,在那迷宫般的糖堆里打转。我就奇了怪了,这么笨的小东西是怎么在这充满了智慧的世界上生存下去的?

不过要消灭它们却也有一定难度,由于它们住在墙壁里,要找出它们巢穴的准确位置比较难,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即使找到了,碍于装修好不足二年的墙壁和家俱,却显得有些无可奈何。这里我突然想到了我小时候玩的一个叫“诱蚂蚁”的游戏,小时候在农村,闲着没事时,我们一群小伙伴就用小动物(如蜻蜓、苍蝇之类)的尸体去引诱蚂蚁倾巢出动来搬,然后就用水或火来杀死,这是当时我和小伙伴们玩得最起劲的游戏之一。

在一个星期天,我决定如法炮制。由于没有小动物的尸体,我决定提高档次,用它们最喜欢的冰糖,我从密封的罐里找出一小块冰糖,看准了一只正在找食物的蚂蚁,突然把冰糖放在它的面前。一开始时它还吓了一跳,以为突然来了一个什么大怪物,不一会,发现这怪物不会动,对它没有威胁,它就试着用触角去碰了碰,没反应,再进一步用嘴去添一添,发觉正是它喜欢的美味,它似乎一下了来了精神,它快速围着小冰糖块转了一圈多,然后又倒着转了转,又用嘴添了添,确认这正是它们的美食后,似乎更有点兴高采烈了。它快速地往回跑,从墙壁踢脚线和地钢砖间的一个小缝隙中钻了进去。我不竟暗自得意:小东西,连这么简单的引诱你都看不出来,我看你怎么活。

不一会,原地又钻出二只小蚂蚁,快速来到冰糖处,绕着糖块正着反着转了几圈,其中一只还用触角去碰了碰,再用嘴去添了添,然后它们就分开了,其中一只留在原地,另一只则又快速返回巢穴,不一会,踢脚线和地钢砖间的小缝隙中又钻出蚂蚁来,一只、二只、三只……成群结队地出来了,直奔糖块处而去,这次它们也不再用触角去碰,就直接用嘴去啃了,它们有的站在地钢砖上吃,挤不下的、够不着的就直接爬上冰糖块,从上往下吃,把这块冰糖围得严严实实,而更多的蚂蚁正源源不断地赶来,路上形成一条浩浩荡荡的蚂蚁队伍。不一会有的开始往家里走了,似乎是吃饱了又似乎是去通知更多的蚂蚁来一起享用。奇怪的是这次它们只拼命地吃并没有要往家搬的意思,记得小时候蚂蚁是把小动物往家搬的,现在怎么不搬了?进化了还是习性改变了?

这时我突然想,它们既然不往家里搬,那第一个发现冰糖的蚂蚁要是不回去告诉别的蚂蚁,那这块冰糖就是它一个的了,别的蚂蚁也不一定会刚好找到这里来呀,那就足够它躺在冰糖块上享用一二个月的了,它怎么还要傻乎乎的回去告诉其它蚂蚁呢?这时,我又突发奇想,现在要是有一个人类突然发现这么个宝藏(冰糖对于蚂蚁就好像宝藏之与人类),他(或她)会怎么办呢?他(或她)会去告诉同事吗?会去告诉小区的邻居吗?会去告诉他或她的国家吗?以现实情况看,我猜99.9%是不会的了,不仅不会,我估计他(或她)还会把它隐蔽起来或设置陷阱以防被其它人看到拿去。实际上,从现实社会的情况看,不要说这些意外的无主财物,有些已有主即已明确是别人家的财物,却还总有那么一些人在挖空心思地想要把它占为己有,君不见,为了占有别人的财物,有杀人抢劫的、有偷窃的、有行骗的、有以权谋私的、有以次充好的、有不顾别人死活乱排污的等等;往细里说,比如各种各样的电话诈骗、短信诈骗以及地沟油、毒奶粉、毒淀粉、毒生姜、毒韭菜、毒豆芽、染色馒头、塑化剂、瘦肉精、苏丹红鸭蛋、老鼠肉做的羊肉……总之一句话为了抢占别人的财物而不顾别人的死活,什么事都干得出。

老子曾说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可看看现实社会,奢侈品、富翁及排行榜都听得耳朵生茧,现在是污染环境越多、掠夺资源越多、挣的钱越多、得到的头衔和荣誉就越多,只要钱多其它的错误几乎可以不论,即使偶而有批评富翁或“富二代”、“官二代”生活奢靡的,可那口吻却分明是羡慕,巴不得那被批评者就是自己,活生生的一个笑贫不笑娼。在这样的社会里,道德还会在人的脑子里被想起吗?再看教育,现在强调的从小孩开始就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然后整个社会向他(她)们灌输的就是竞争、排名、考试,可曾教育过要友爱、团结、互助?这样一来,本来应是亲如兄弟的同学活生生地成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为了排名可以不择手段。呜呼,这样的“智慧”又有多大意思呢?团结、友爱、亲情、道德这一切都已成了真正的奢侈品了……

这时,我再回过头看了看在地上正吃得欢的一群没有“智慧”的小动物,不竟悲从中来:难道人类真的不应该拥有“智慧”吗?蚂蚁,蚂蚁,我怎么忍心杀你啊,我多么希望我是你的同类啊。

关于道德经二十六讲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这一段作为《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老子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老认为坚持按规律办事,一切都会顺利,而违背规律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第三十九章中,他是这样阐述的:“昔之得一者”古来大凡按规律办事的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这句话承接上句举了很多例证明尊重规律的好处。上天尊重规律可以清澈,大地尊重规律可以安宁,神灵尊重规律可以带来安宁,河流尊重规律可以水满,自然界万事万物尊重规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规律就可以得到天下。“其致之”推而言之。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说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会爆裂,大地不安宁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失,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君王不能统治天下就可能颠覆。“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富贵以穷贱作为根本,高贵以低下作为基础。“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x,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这局是举例说明上面一句,意思是所以说侯王都用孤、寡、不x这类贬义词自称。这难道不是以贱为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故致数舆与舆。世故不欲如玉,如石。”这是对上面的申论与例证的总结,说的是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于是不要要求像美玉那样美丽,像石头那样坚硬。

由此可见,以老位代表人物的道家学派对规律是十分尊重的,这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是很难能可贵的,这种辩证法虽然很不健全,但却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这对现在我们的唯物论十分有帮助,为后来人们对唯物论的更深一步的研究奠定了一个十分坚实且广泛的基础。而且,从这一段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老对无为的崇拜。

在现实和一些文艺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云游四方的道人,他们虚幻而飘渺,空灵且高傲。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飘逸,感受到的都是那种无为。

老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智。”所以说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谦虚,让人博学,减弱人的志向,增强人的体魄,让百姓没有知识和欲望,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治理天下便没有做不好的事。

关于无为老在《道德经》第七篇里举了一个例。“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