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十大忌讳心得体会精选 关于小学教育的感悟(2篇)

  • 上传日期:2023-01-13 12:37:49 |
  • ZTFB |
  • 14页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小学教育十大忌讳心得体会精选一

记得我复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老师那刻薄的语言和令人不寒而栗的眼神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里,让人难以忘怀。

在班上,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特别是数学,每次测验,分数都翻不过30 分的栏杠;且上课还经常搞小动作,打架、旷课、逃学是家常便饭。我成了班主任的眼中钉,肉中刺。 每次他都不愿意拿正眼瞧我。上课的时候,有时拿题去问他,他总是爱理不理,极不情愿地敷衍我。在他眼中,我是个十足的差生,一个彻头彻尾不思进取的家伙。而其他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拿题去向他请教,他总是一遍又一遍极有耐心地讲解,眼神是多么亲切、和蔼。那情形叫人看了,妒忌得直想哭。于是,我便从心底滋生出怨恨班主任的藤蔓,再也不认真听他讲课,行为也变得更加玩劣。开始他还严厉地骂过我几次,可到后来,索性就不理我,随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任我自由发展。后来,升学考试的时候,我以全班倒数第三名的成绩还是升不了初中。第二年,我不得不又补习,才勉强考上初中。

初中毕业以后,我在我们村小学当起了一名代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遇到过如当年的我一样不济事甚至比我还不如的学生。因为他们,有时我气得直想骂娘,恨不得狠揍他们一顿,让他们立刻在眼前消失。可是,每次,我都按捺住心中的怒火,我想起了在小学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对待我时的情景,我的气顿时全消散了。我不能重蹈我班主任老师的前辙,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对待我的学生。

静下心来之后,我将他们叫到办公室,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将我的经历讲给他们听,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相信他们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我努力摒去我的班主任老师的那些我认为不妥当的教育方法,对任何一个学生都努力做到一视同仁,不偏见,不歧视;对犯错的、调皮捣蛋的学生,加以引导,跟他们讲道理,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经常跟他们谈心、交流,努力使自己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跟他们一起玩,一起游戏。

渐渐地,我发觉,我的这种教育方法挺奏效,我教过的差生在学习和品行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最让我高兴的是,我教三年级的时候,被全校老师称之为调皮大王的屡教不改的姜水才同学居然奇迹般地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考试破天荒得了第四名,很多老师都认为这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有一次,我生病了,是水才同学号召全班同学拿鸡蛋和白砂糖到我家来看望我。那一次,我感动得哭了,自己的辛勤付出终于换来了学生们的真情回报,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对这句话我深信不疑。作为老师,只要真心为学生付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每一个学生着想,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你就会为你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而感到骄傲。

2022小学教育十大忌讳心得体会精选二

案例描述:

我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2个教学班我都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324+198 5968-3999 396+498 2、324+200 5968-4000 400+500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 “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加减整百、整千当然简单一些……

课的发展如设计一样顺畅,但是 “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是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

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老师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

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使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网友讲的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农贸市场去买菜,遇到当年他教的一名做小生意发了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的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您教育我的情形相比,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老师对待差生教学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胜了也不敢“声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差生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生都会享用它的利息。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输”掉后哭泣不已。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大的挫折。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回想前一教学片断,教师对自己忽视尊重学生人格的无意识行为表示歉疚。但心理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靠说教是无法达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