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尝百草心得体会和感想 读神农尝百草的感受(7篇)

  • 上传日期:2023-01-13 11:20:34 |
  • ZTFB |
  • 8页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主题神农尝百草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前面那个洞叫张家寨洞。相传古代一姓张的山民曾经在这里居住过,故名张家寨洞。它分上、中、下三层,洞洞相通,现在已淹没了下面的两个洞,里面有多种生活器皿遗迹可考。外边有小石干垒的墙壁,亦有泥土堆积的痕迹。对此有两种说法:一是巴人祖先居住过的洞穴遗址;二是山民躲避散兵游勇的栖身之所,两种说法兼而有之。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溶洞就是燕子阡大溶洞。在神农溪的峡谷岩壁间,有大小溶洞60余处,尤以燕子阡溶洞最为壮观。它洞高百余米,宽40余米,深16华里,洞内常年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短嘴金丝燕,故名燕子阡。进洞约百米,有一片高20余米、宽50余米的岩溶堆积物,状如升斗,形似山区水田,故名“千丘田”。地质学上称碥石坝,蔚为壮观。

栖息在这里的短嘴金丝燕,方名叫岩燕,体型较小,羽毛呈麻色或黑褐色,有金属光泽,它们常年群体栖息于岩穴中,哪怕在一片漆黑深远的燕洞里,飞时也不会碰壁,不互相碰撞,能准确找到自己的巢。每当天气变化或夕阳西照,它们在成群漫谷飞舞,击波冲天,惹人心醉,给神农溪增添了无穷魅力。每当冬末春初,燕群飞向溪口淤沙壁上,凿沙洞为巢,密密麻麻一大片,进洞出洞另有一番景象。春水上涨冲刷沙壁,燕群又飞回岩洞筑巢。

各位嘉宾,在龙昌峡、鹦鹉峡和神农溪的岩壁上,有断断续续一排六寸见方深约一尺的方孔,这便是神农溪上的又一特色景观——古栈道遗迹。这里的栈道是单排孔,断断续续百来个,它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现在龙昌、鹦鹉两个峡段的栈道已全部沉入水下。开凿此栈道,始于何时,用于何事,众说纷云。古人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说。有的说是通往罗坪故州所建,也有的说是夔东十三家的刘体纯恳战神农溪上,为引用盐场河盐水而凿,无一定论,对栈道遗迹,郭沫若有诗赞曰:

滔滔溪水万古流,

巍巍栈道何人修?

古栈虽毁石孔在,

留得伟迹壮神州。

请大家注意,我们现在已过鹦鹉峡,到了叶子坝。

叶子坝,又名落叶潭,因神农溪水穿过神农峡谷,至此河面陡然变宽,水流变缓,上游漂流的树叶,多在这里停留而得名。叶子坝是神农峡与鹦鹉峡之间不足一公里的一个土家村落,原来这里居住着近百人的土家山民,他们憨厚淳朴,尚义好客,以背薪垂钓为乐;农舍土彻瓦盖,傍山为屋,竹林芭蕉簇拥,山水蓝天一色,一派水乡情趣。他们为了支援三峡大坝建设,放弃了美好的故土,多已迁往荆沙。今天的叶子坝已非夕日的村乡袅烟,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廊!

在这叶子坝的左岸,是在1991年,当神农溪正式批量接待海内外游客时,为了祈求龙王菩萨保佑游客一路平安而迁建的龙王庙,并扩大了庙的建筑规模,里面供奉着高达两米五的龙王大佛像,左右各有一尊“千里眼”和“顺风耳”佛像。另在两侧还有一间供奉着观世音菩萨,整座庙宇座落在一个神仙福地的山岗上,不仅风景秀丽,两侧还建有为游客供应香烛纸帛的商店,敬奉菩萨以求保佑,一路旅途平安。这龙王庙原于清乾隆年间修建在叶子坝渡口上300米半岩上一个巨大的岩洞中。

这条支流就是绵竹峡,原是神农溪漂流的起始峡。绵竹峡可航行河段5公里,两岸景观奇特,它以“险”著称。绵竹峡因绵竹生长繁茂而得名,发源于神农架余脉海拔2400米的仙女山,全长17公里,沿途接纳了四条溪涧,在这里汇入神农溪主流。峡谷蓊郁幽深,两岸峰岩夹峙,层次分明,绝壁千仞,有土家先民居住过的洞穴遗址;岩壁间的石笋、石幔有的似从天而降,千奇百怪;有的宽达二、三百米,两岸山峰依偎,溪流最窄处不及五米,天开一线,滩潭连接,宽窄不一;5公里深邃大峡谷,溪流坡降度达0.5%;两岸植被葱茏,猴群嬉戏,鸟语花香。“碗豆角”扁舟依山而过,这“一里十三湾,湾湾滩连潭”。船尾出滩,船头又过滩,船行其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意境之中。绵竹峡漂流,为古老的神农溪增添了异彩。

主题神农尝百草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各位嘉宾,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华中第一峰——神农顶的脚下。

神农顶横空出世,傲立华中。海拔3105。4米,超出武当山1493。4米,峨眉山6。4米,华山1027。4米。1942年,原国民党政府房县县长神农架探察团团队长贾文治赋诗云:“苦竹成林杉蔽空,龙盘虎踞势豪雄,登临方知群山小,此是华中第一峰”,“华中第一峰”之称就沿用下来。198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林区人民政府将其定名为“神农顶”。

神农顶为“金字塔”形山峰,是长江支流香溪河、神农溪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汉水支流南河、堵河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深藏铁矿,山顶生长铺地柏、高山杜鹃,香柏、蕨类、苔藓、小丛红景天等。怪石参差,难以行走。山体由白云质灰岩、砂岩、页岩及穿插其间的基性火山岩,角砾岩等组成,位于神农架背斜东翼,定型于燕山运动,从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至今,仍在不断抬升。

神农顶年平均气温7。9°c ,年均降水2500毫米。9月至次年4月为冰雪期。冬春寒风凛冽,白雪皑皑;夏秋雨雾蒙蒙,凉风习习,难见神农真面目。雨后新晴,举目远眺,群山俱俯,唯我独尊,依稀可见长江汉水之缥缈雾带,山头似炊烟袅袅,令人心旷神怡。

神农顶还分布着众多珍稀动植物,箭竹丛里多次发现野人的足迹,冷杉林间不时可见白熊的踪影,苏门羚在草甸上觅食,麝獐在幽径上疾行,金丝猴成群结队,毛冠鹿奔逐嬉戏,匍地柏散发着阵阵幽香,红景天点缀着茫茫山野……这儿是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西片的中心点,也是神农架高山风光和原始植被游览区的中心点。

如果您带上帐篷,夜宿神农顶。早晨可看到彤彤日出,白天可以望见云海翻腾,傍晚可以欣赏晚霞绮丽,夜间可以以星月为伴,也许金丝猴、白熊、苏门羚、毛冠鹿及奇异动物“棺材兽”来与您作伴。

如果各位下次再来神农架,也许有机会乘坐旅游观光索道登上神农顶去体验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吧!

现在车已转过来了,我们再看看右面,瞧瞧神农顶的山腰吧!无论是陡峭的南坡还是略缓的北坡,在那翠绿而又松软的草甸上,都分出三个鲜明的层次:下层是葱绿的箭竹林带。箭竹环山而生,成块连片,排列有序,随风起涛,有如护卫山寨的一围坚实的城墙。中层是墨绿的冷杉林带。棵棵冷杉,耸天傲立,顶风冒雪,苍翠欲滴,显示着英雄好汉的气魄。上层是艳丽的杜鹃林带,一蔸蔸一丛丛的高山杜鹃,依偎在挺拔的冷杉怀抱里,花色夺目,娇态媚人。这儿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曾在此搭架采药。一天他正在著书的时候,忽听崖上传来一声惨叫,接着就见两人跳了下来。急忙赶上前一看,原来是一对青年男女已经气息奄奄了。他们本是青梅竹马,有着磐石般的忠贞爱情,不料山霸看中了那位姑娘,姑娘不愿意,就约了她的心上人一同逃跑。跑到这里,前面没有路了,后面还有追兵,万般无奈,只好双双跳崖。神农氏见状,怜悯之心涌上心头,崖头恶奴的斥骂,更激起了他心头的怒火,他抓起一把竹米撒向崖头,崖头立刻长出了一堵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围墙,将山霸和他的家奴活活困死在山巅。而今,那些嶙峋的怪石便是他们的尸身,备受风雨的鞭笞。神农氏又点化了那对恋人。小伙子变成了挺拔伟岸的冷杉树,姑娘变成了美丽的杜鹃,有情人化为大自然中的美景长相厮守。神农氏由此领悟到:歹毒凶狠的坏心肠是比绝症更厉害的病症,为人用药治病,首先要培养崇高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他精心研制出了“美心精”和“崇德液”,把它们洒入香溪源头,顺流而下,育养万众心灵,陶冶黎民情操。

主题神农尝百草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神农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基金组织a级优先保护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省级科普基地,它位于沁阳市城区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共有八大景区136个景点 ,占地总面积为96平方公里。主峰紫金顶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气势雄浑;三大天门比泰山早154年。这里曾是炎帝神农辨百谷,尝百草,登坛祭天的圣地 ;也是道教创始人老子筑炉炼丹、成道仙升之所 ,古往今来,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不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到此游览,唐明皇李隆基、韩愈、李商隐等历代名家曾在此留下许多传世佳作。这里有雄奇险峻的紫金坛,更有天下一绝的白松岭。15600余株白鹤松姿态万千 、风情万种、婀娜多姿地生长于悬崖绝岭之巅,居世界五大美人松之首。 神农山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春赏桃花烂漫、夏看流泉飞瀑、秋观满山红叶、冬览冰霜玉龙,游走其间,移步换景,恍若人间仙境,令人魄悸魂动,陡然升华。其山势之雄险奇绝,树型之屈曲优美,景层之深奥神秀,当推全国之最。

神农山还素有“天然植物园”的美称,有珍稀植物1912种 、中草药300余种、名贵中草药近百种之多,神农谷里至今还留传着“神农谷里走一遭,有病不治自己消”的俗语;有动物216种,其中仅国家级保护动物太行猕猴就3000余只,它们在这方乐土攀枝登崖,嬉戏逗玩,平添无限野趣。神农山景区是休闲渡假、探险揽胜、科学考察、回归自然的绝好去处。

神农山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焦克公路、焦柳铁路横贯其下,晋洛公路纵行其间,餐饮游乐服务舒适周到,民风淳朴,民俗特浓,我们热情地欢迎四海宾朋光临景区,一览太行大观——神农山,壮游天下一绝——白松岭!

第一景段:云阳寨—锣鼓亭

观光游览车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马上就要开始今天的登山旅程了,为了减轻您的登山强度,景区为您准备了环保型电动观光游览车,您可以选择乘坐游览车直达神农步道。在此,我提醒大家在登山途中要注意三件事:一要注意安全,要按照景区规定线路游览,而且景区内是特级防火区,请将随身携带火种留下;二要注意环保,请您将废弃物丢到垃圾箱内;三要注意保护动植物。谢谢大家合作。

云阳寨各位游客,进入景区首先要经过的就是云阳寨,它始建于隋唐时期,历代多有整修。寨门用青石砌成,顶端有石垛和了望孔。古时云阳寨是沟通豫晋两省的雄关险隘,因此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明皇李隆基在游览神农山的时候,留下了《早登太行山言志》的名篇,他在诗中写道:“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这句诗的意境,给人以“白云”和“朝阳”之恋的无限遐想,于是后人就把这里命名为“云阳寨”。大书法家王铎在《怀州吊古》中赞道:“北面峰峦拱孟门,野王形胜沁河混”。这两句诗的含义是:北面起伏的山峦与巍峨的云阳寨门参拱相向,远眺怀川大地,就象是沁河水一样处在一片混沌迷蒙之中。其中“孟门”指的就是云阳寨门。

炎黄子孙祭祖坛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炎黄子孙祭祖坛,端座在中央的高大塑像是我们人类的始祖——炎帝神农。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树木葱茏,云阳河象一条玉带从祭祖坛左侧穿过,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整个祭祖坛共分三层,寓意天、地、人三界,主坛有4个登坛步道,寓意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登坛步道之间分置三块浮雕,寓意每季有三个月,12块浮雕寓意一年有12个月。祭坛底层的环坛路共24圈,寓意24节气,每圈由365块青石铺成,寓意一年有365天。登坛步道设九级台阶,“九”为至数,代表神农氏至尊至上的始祖地位。炎帝神农同伏羲、女娲一起被尊为三皇,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受到历代人民的祭祀、朝拜。下面,我们通过浮雕形象地去了解一下炎帝神农的生平事迹。

在我们面前的这尊神农塑像,高9.9米,重29吨,为青铜铸造,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青铜铸造的神农塑像,堪称中华第一神农塑像。是由我国著名雕塑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春生先生指导设计,北京希象环境艺术设计公司承揽制作。这尊塑像展现了炎帝神农头生双角,手捧五谷,表情庄重、威严慈祥,稳如泰山,顶天立地的帝王之相。

常言道:摸摸神农脚,一辈不吃药;抱抱神农腿,一生不怕鬼,有兴趣的朋友不防试一试……

站在炎帝神农面前,让我们一同上柱香吧:一来是对炎帝神农表示崇敬,二来是对我们华夏民族子孙后代的祝福,同时也祝愿大家工作顺利,生活安康,心想事成。

各位朋友,在炎黄子孙祭祖坛祭拜了先祖之后,我们景区极顶还有神农祭天坛,在那里你看到的将不是浮雕艺术,而是活灵活现的神农祭天表演。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块进行我们的登山之旅吧

云阳寺各位游客,经过云阳寨,我们现在来到了体现佛道合流的云阳寺和清静宫了。为什么说它体现佛道合流呢,因为云阳寺(佛教)和清静宫(道教)仅一墙之隔,这在我国宗教建筑中相当罕见。自古名山出名刹,神农山也不例外。云阳寺始建于唐代,原名叫寿圣寺,元中统元年,也就是公元1260年增建了圣果寺。云阳寺依山傍水,借助山势逐层而上,四组建筑群依次排列在高差5米的四级平台上,在鼎盛时期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0xx0多平方米。可惜的是古老的云阳寺多处已毁于战火,只留下一些颓垣残壁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不过从遗址上仍能看出当时规模的庞大,香火的鼎盛。

清静宫 大家看,在云阳寺东临就是清静宫了,它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内有玉皇阁、三皇阁、王母殿等。其最特别的地方是在建筑风格上打破了轴线对称的佛寺道观建筑格局,把窑洞和楼阁结合在一起,且取材全部为石材,堪称中原古建筑一绝。最珍贵的是,在目前我国保留下来3处无梁建筑群中,清静宫是唯一一处清代保留下来的无梁建筑群。

神农步道 各位游客,眼前这条全部用青石铺就的步道就是神农步道,神农步道从云阳寺过西贝涧达紫金顶,是专门供游客登山的步道。该步道全长3000米,总台阶4321个。入口处台阶为99级,这是因为相传炎帝神农是通过99盘山路来往于天地之间,中华民族自古又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九是最为吉祥的数字。

神农步道从20xx年5月开始修建,计划工期为1年时间,由于沁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大力投资和全民动员,整条步道仅用了5个月时间便已经全部竣工了。神农步道总共用去了16万块青石,为了不破坏神农山的自然风貌,全部石料都从外地购买。由于神农山地势比较陡峭,所用的石块等原材料不能直接用机械设备运输,全部靠人工背扛,所以仅运输费就比原材料费高出3倍,总投资达800万元人民币。因此,神农步道不是一条普通的青石道,而是一条由沁阳市44万人民的希望和汗水铺成的“黄金道”。走在神农步道上面,每走一级,您都会感受到沁阳人民对你的美好祝愿,那就是高兴而来,平安而归。来吧,朋友们,加把油,我们开始新的征程了!

八仙峰 各位游客,在这个位置上,大家向我手指的方向看,在云阳河东南山坡,云阳寨门右上方,有八座错落有致的山峰在暮然回转,呈叩拜状面向东北、其山势独特,令人遐想不已,它就是“八仙峰”。相传这八座山峰就是传说中的“八仙”所化。传说“八仙”曾在紫金顶寻访太上老君李耳,因李耳云游未归不能相见,当他们就要离开云阳河的时候,发现东山之巅有老君的仙踪,旋即折身回拜,所以这八座山峰就形成了“八仙拜祖”的景观。尤其日出前后,东山云雾缭绕,紫气升滕,八仙峰更显道气仙风,活灵活现。那么,八仙们叩拜的太上老君又在哪里呢?不要着急,让我们再往前行,锣鼓亭下再见分晓。

锣鼓亭 俗话说:锣鼓亭下听锣鼓,理所当然。这里就是听锣鼓之声的最佳所在。现在,我们从这儿往东山崖下看,所看到的山洞就是锣鼓洞,锣鼓声就是从那个山洞里传出来的。相传每年除夕之夜,随着鞭炮声声,从这里过往的人们就可以听到从洞中传出锣鼓的声音,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山洞称为锣鼓洞。

老君峰 刚才我们看了“八仙峰”,听了一段“八仙拜祖”的故事,现在从这里就可以看到老君峰了。东山之下,那座似人非人、似仙非仙的孤峰, 就是“老君峰”。

虎头山 各位游客,八仙峰的南侧,云阳寨的右上方,一块巨石酷似一只半蹲姿势的老虎,威风凛凛,虎视耽耽,好象是云阳寨的天然“守门神”,又好象一只威猛的“镇山 虎”, 日夜守护着山口道路和云阳寨门,当地人们把它叫做“虎头山”。

第二景段:锣鼓亭——伏羲殿

合婚石在云阳河拐弯处的河道里,有块特别的石头,当地的人们叫它“合婚石”。本是一块看似平淡无奇的石头,却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故事:相传在上古时期,世间洪荒遍野,万户灭绝,天地之间只剩下伏羲和女娲兄妹二人。为繁衍后代,缔造人类,伏羲提出要和女娲成亲,女娲说什么也不同意:“哪有兄妹成婚的道理”,但仔细想想,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说道 “只要上合天意,下顺地理,咱们就结婚”。可怎样才算上合天意呢?女娲提出在东西山头上各点燃两堆山火,若冒起的青烟能结合在一起,就算合了天意。于是,伏羲上了西山顶,女娲上了东山顶,各自捡了一堆山柴点了起来,只见两股青烟,袅袅升起,突然刮来一股旋风把两股烟搅到了一起,在云阳河谷上方互相缠绕,直冲云霄。天意已明,该轮到下顺地理了。女娲又提出了从山顶往山下滚石头,若滚下的石头能结合在一起,就算下顺地理。两人又登上山顶,同时将两块大石往山下推。山石踏坡飞岩,在河底相撞,发出轰隆隆的巨响,牢牢地合在一起,于是,伏羲对女娲说: “这次顺了地理,咱们该结合了吧?”伏羲、女娲便就此结合,拜为夫妻。为纪念这件事,人们就把他们滚下山谷的那块巨石称为“合婚石”。据当地老人讲,未婚的男女只要手拉手,肩并肩地登上那块石头,并从上面走过,那么将来俩人一定会婚姻美满、白头到老。这块石头至今仍保存在云阳河谷底,中间有一道青纹,一边是龙纹,一边是蛇纹,分别代表伏羲和女娲。

伏羲峰走过锣鼓亭之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巍峨挺拔的山峰就是伏羲峰。朋友们看,这伏羲峰既象一块巨石,又是一座山峰,平地拔起,巍然屹立,伟岸壮硕,挺拔威武,展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相传伏羲是人类的始祖,因此又称为始祖峰。据史书记载,玄宗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帝王和李商隐、韩愈、何塘等名人雅士都曾经来这里拜谒过我们的祖先,并留下诸多千古绝句。

女娲洞俗话说:无独有偶,在阳刚威武的伏羲峰旁边果真有一个阴柔秀美的女娲洞相依相伴。女娲洞是女娲峰半山腰的一个天然洞穴,洞体为蛇形,从外到里,越来越小,越来越细,婉蜒深入山体,其洞深无人可测。如果说伏羲峰展现的是一种男性之美,那么女娲洞展现给人们的恰似一种女性之美。阴阳之形,天然成趣,象征着人类的生命之源,激起人们无限遐想。女娲洞还有一个传说,据说神话中人首蛇身的女娲就是诞生和居住在这里。源于人们对生命延续的崇敬和怀想,当地一些多年不孕男女常来这里求拜起子,心诚则灵、多有应验。

分身石平台下面这块长、宽、高约1米见方的石头,表面上比较光滑平整,却又纵横分布着无数道条状裂纹,就象是用刀剁过的痕迹,当地人叫它“分身石”。相传伏羲和女娲好不容易成婚之后,满指望生儿育女,繁衍人类,可曾想女娲怀胎十月,一朝分娩,竟生下一个肉蛋。女娲伤心至极,把肉蛋扔到这块石头上,抡起石刀将其剁成了肉沫,随后,把刀一撂转身回洞大哭起来。这时候,从远处突然飞来了两只金凤凰,把那些肉沫一一叨走。这两只金凤凰飞到东,将肉沫丢下一些,然后在飞到西再丢下一些……就这样,过了整整九九八十一天,这些肉沫聚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一下子都变成了人。自此,天下人丁兴旺,处处充满了生机。原来,这一凤一凰是老天爷派下来的,那只雄凤凰撒下的肉沫都变成了男人,个个长的高大健壮,顶天立地;那只雌凤凰撒下的肉沫都变成了女人,个个长得美丽、秀美,心灵手巧。女娲看后非常高兴。后来,人们就把女娲剁肉蛋的用的这块石头取名叫“分身石”。

娃娃场朋友们,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娃娃场”。关于它的来历,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传说伏羲和女娲成婚后一心想让人类成为万物的主宰,可光凭女娲一个人能生多少孩子呢?俩人陷入了深深的忧愁之中。忽然,有一天夜里,女娲做了个梦,梦见老天爷对她说:“你不用发愁,你可以挖些黄土,用云阳河水和成泥,捏土造人。”第二天,女娲就叫伏羲在山前整了一块平地,挖了些黄土,舀了些云阳河水和成泥,动手捏泥人。女娲按照自己和伏羲的样子捏了许多泥人,她把捏好的泥人放到伏羲整好的土地上晾晒。过了七七四十九,所有的泥人居然都活了,于是,女娲将男女分开,还按照各自的模样,俏丽配英俊,高个配高个,为他们配双结对。老天爷得知女娲将人按俊丑配对,急派风雨雷电诸神下凡找女娲论理,没想到他们把“论理”听成“淋雨”,就一路电闪雷鸣,带着狂风暴雨一路奔来。女娲见天气骤变,就赶紧往洞里收泥人,慌乱中把俊丑、高矮、胖瘦不一的泥人混到了一起,还有的泥人被碰断了胳膊,跌坏了腿,弄歪了鼻,自此世上便有了先天残疾之人,世上的婚姻也从此改变了以貌结缘的习惯。为纪念女娲捏土造人之功,于是人们便把这里称为娃娃场。

中华母亲石大家看,伏羲峰下的平台上有一块五彩斑澜的巨石,上面形成的图案是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怀抱着中国区域图,因此人们都称它为中华母亲石。关于它的来历,也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传说,女蜗造人后,人类慢慢地繁衍开来,他们采摘野果,追猎猛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忽然有一天,一道晴天霹雳闪过,接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天空突然裂开一道大口子,大雨倾盆而下、淹没了田野和村庄,转眼间地上变成了一片汪洋。女娲看到人们哭喊着四处逃命,就决心要把天空的裂缝补起来。女蜗背着砍山斧,从东山采来红砂石,从西山采来白玉石,又从南山、北山,中山采来其他三种颜色的石头,把他们一起放进熔炉里。过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炼成了与天空颜色一模一样的五彩石,女蜗就用这些五彩石补住了天空的裂缝。大雨停歇,洪水消退,人们又过上了自在的生活。相传这块色彩奇异的巨石就是当年女娲补天后剩下的一块五彩石。

伏羲殿伏羲峰下的这座殿宇是专门供奉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的,叫做“伏羲殿”。原伏羲殿始建于元朝,为全石材构造。20xx年,景区投资100余万元建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规模宏大的伏羲大殿,将原来的伏羲殿包容在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殿中殿。关于这伏羲殿的来历,这里还有一段故事。传说伏羲峰下原有伏羲洞,伏羲和女娲在洞中结合,才有了人类息息相传。据说没有子嗣的夫妻,只要到伏羲洞里住上一段时间,就会感地气而怀孕。元朝至正年间,有一对夫妇结婚二十多年还没有子女,就从老家河阳搬到伏羲洞旁居住,一年之后他们真的生了一个胖小子。为感恩还愿,他们就凿岩开洞,建造了全石材结构的伏羲殿,以表纪念。

清歌台朋友们,在女娲洞的旁边有三间廊台,相传女娲曾在此放声高歌,故得名:清歌台。站在清歌台上引吭歌唱,锣鼓洞里会传出伴奏的锣鼓声声,四面青山发出阵阵和鸣,歌声在山谷间回旋,久久不绝。有兴趣地朋友可以一展歌喉,试试有没有这种效果。

猕猴苑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猴子在伏羲峰旁追逐打闹,这就是太行猕猴居住的猕猴苑。神农山景区是河南省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猕猴是我国二类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在我们神农山景区一共生活着20xx余只猕猴,分属9个猕猴群,它们就像是大山里的9个原始部落一样,在断崖石壁间腾挪跳跃,在树林里采摘野果,过着悠然自乐的生活。由于它们是生长在地球最北界的猕猴群落,所以更加显得珍贵。并且,关于它们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猴王的故事俗话说:不是猴王,不翘尾巴。在这群猴子中间,有一只翘尾巴的猴子非常引人注目,其身材魁梧,体格健壮,威风凛凛,霸气十足。他就是这个猴群里的首领——猴王。猴王不是推选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靠力量打出来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动物界的规则就是优胜劣汰。某一只猴子如果打败了所有想要同他争王的猴子,他就当上了猴王。猴王对外号召带领猴群抵抗侵略,划地为营,对内维持群体长幼尊卑次序,保护幼弱母猴利益。由于猴王劳苦功高,所以它也享有三妻四妾的特殊待遇。大家可以看到,猴王觅食时,只有它的爱妃才能与之嬉戏争抢,其他猴子是不敢近前的。

孤猴的故事几乎所有的孤猴都是前任的猴王。铁笼子里圈的这只孤猴,就是先前的猴王。他被猴王打败之后,在猴群中已经没有立足之地,只得离群索居。望着先前属于自己的爱妃和

臣民现在全部背叛自己,投到了新猴王的门下,它愤愤然又无可奈何,于是一有机会就搞破坏,经常干些诸如从高处往下面扔石块,偷袭小猴子等勾当,自然激起公愤,招致群起而攻之。为了避免打斗,伤害游人,看猴人才把它圈在笼里。

神农山客运索道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神农山客运索道。在沁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该索道共计投资1200余万元,于20xx年5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它的建成,开辟了从伏羲殿到一天门的空中通道,拓展了游览空间。它不仅是建设者们智慧的结晶,更是打造山水旅游品牌、强力开发旅游资源的又一成果。

神农山客运索道的上站位于一天门南侧的山坡处,下站位于伏羲殿右侧的山腰上,两站间线路总长度为1028米,高差为528米。在直径为46mm的钢丝绳上,抱挂着80个封闭式双人吊厢。该索道正常运行速度为1.05米/秒,采用了变频调速系统,速度可实现1-1.19米/秒的无级调速,双人吊厢,造型美观,乘坐安全,视野开阔,便于观览。该索道由全国权威设计单位——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负责设计,由具有数十年施工经验的辽宁省葫芦岛索道安装制造总公司负责具体施工。在安全配套设施上,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施工”的原则,索道系统装备了近二十种安全措施,驱动机设有主驱动机和备用驱动机,配备有两套独立的供电电源,安装了越位保护和双制动装置,并在全国首家采用了触摸屏故障显示监控系统;另外,还配备了先进的通讯设施和无线电广播系统,使上、下站及线路间的运行情况均能获得完整的信息反馈,确保了索道的安全运营。因设计工艺复杂,设备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该索道被专家们誉为“中华第一索”。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吧!

第三景段:伏羲殿—一天门(桃花溪)

桃花溪朋友们,从伏羲峰到一天门之间的一条长约1.5公里的峡谷名叫桃花溪,又名西贝涧。每逢阳春三月,满溪桃花盛开,就象是天然的长轴画卷。阴雨季节,桃花溪流水滴瀑,雾气茫茫,登山之行犹如仙境。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当年经此登紫金顶探险揽胜,就被这里的优美风光所吸引,挥毫赋诗《题西贝涧》一首,诗中写到“千峰万壑不可数,异草幽花几曾见。幽泉间复逗石侧,喷珠漱玉相交喧”,对桃花溪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写。

风雨石各位游客,大家一看就知道,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块饱经风雨、历经沧桑的孤石,石头上布满了横竖条纹,就象是被风吹裂的皮肤一样,石头上的斑斑点点又像是凝固了的雨点,或是冰雹砸出的痕迹,朋友们,这就是风雨石。据当地老人讲这是一块知风知雨、预报天气的奇石。据说,如果风雨石表面干燥,神农山就是晴好天气;如果石头表面光滑湿润,则必是大雾或阴雨天气。因此,当地还流传这样一个谚语:“上山不上山,摸摸湿和干,它干就敢上,它湿往回转。”

吻兽石 站在桃花溪旁边的石阶上向南面望去,有一个窄窄的山崖把巨石和山峰从中分开,有人说像是一只独角兽吻别它的恋人,所以,人们就把这块石头叫做“吻兽石”。还因为这块石头的上方有一座神母峰,故此还有人把这块石头叫做“海豹认母”。

神雕峰勾状的嘴,静立在岩石之上,似乎伺机要捕猎什么,人们把他叫做“神雕峰”。

猿人峰 在神雕峰的身旁,屹立着一形似猿人的山峰,凝目远方,好象在回想什么,形象逼真,人们都叫它“猿人峰”。

天狗望月那坐孤立的山峰,形似二郎神的啸天犬,由于其张着大嘴,且双目直望西天,于是人们把他叫做天狗望月,又叫“吠天石”。

神母峰这是桃花溪南侧的一座神奇山峰,它似人非人,似仙非仙,呈仰卧姿势,头部朝向东北,面部轮廓隐约可见,最为醒目的是突兀的乳峰。她安详而卧,面天呢喃,犹如梦中还在为幼儿唱着摇篮曲的母亲。于是这里的人们就把它叫做“神母峰”。

神农峰朋友们,这就是神农峰,你看,它就象一尊站立的古人雕塑,高大伟岸,笔直挺立,髻发长须,神态泰然,据说这便是传说中的神农形象。相传神农在此采药,不小心误服了断肠草,从此化为山峰,留在了人间。

尾萁峰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看到了吗?那座孤立的山峰就是尾萁峰。相传尾箕是一位龙头鸟身的山神。唐代诗人姚合在《紫金坛》诗中写道:“壁立三千仞,坛高接尾箕”,这里的“尾箕”指的就是尾箕峰。

桃花亭朋友们,前面有座亭子,那就是桃花亭,是专为游人修建的观景亭。怎么样,咱们加把油到桃花亭中边休息,边观景。好了,朋友们,我们所在的桃花亭还是观赏桃花溪美景的最佳之处,而阳春三月又是桃花溪景色最美的时节。各位游客,咱们从这里可以回望一下桃花溪。大家看,崎岖的山径没入林间,奇峰异石尽收眼底,但闻足音不见路,只听笑语不见人,被游人称为桃花溪一绝。阳春三月,满溪桃花盛开,一簇簇,一团团,溢香流彩,蝶恋蜂舞,如织如绣,如诗如画,难怪唐代大文豪韩愈经过这里诗兴大发,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去年桃花盛开的时候,北京一位旅游界专家来此考察,看到这里琼树玉立,花枝招展,也即兴出口成章,发出了“三千粉黛桃花溪,疑是皇家后花园”的感慨。

三仙洞三仙洞分别指的是王母洞、水母洞和灵官洞,这三个石洞都是天然洞穴。王母洞传说是王母娘娘的行宫,洞内原有明代琉璃造像,民国时期被盗;水母洞供桌下有池,池中有暗泉,耳贴石壁,可闻山泉如琴瑟之声;灵宫洞是道徒清心修炼达上界仙宫的地方,洞口上方有石刻“灵官洞”和“宣明宗室”字样,是明代书法珍品。

第四景段:一天门——南天门

一天门各位游客朋友们,你们知道“天门”的含义吗?原来,这“天门”指的是通往天宫之门。自古天下名山都要建造天门,而天门最多只能有一、中、南三重。这里的三重天门分别是明代万历皇帝和清代乾隆皇帝等敕建的。可见早在明清时期,神农坛就已名扬天下了。一天门位于99盘之颠,是登临紫金顶的咽喉要道。此门建造于明嘉靖42年,比泰山的一天门还要早154年。

仙神河景区各位游客,从一天门向西这条长3500米的步道是通往仙神河景区的,包括二仙庙、真谷寺、沐涧寺等 几个景点。仙神河景区山丽水秀,猕猴成群,古老的庙宇建筑气势庞大,神话传奇,典故著述,将人化、美化、神化融为一体。每年三月庙会,山西、陕西、湖北、湖南及山东、河北等地的商贩、香客蜂拥而至,从古到今都是热点,是集中体现道教文化的景区,在这里您可以逛庙会、避暑休养,也可作生态探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此体会一下。

临川寺景区各位游客,从一天门向南这条步道全长20xx米,是通向临川寺的,该景区内寺庙洞观密布,佛释道三教合,山奇路险,泉涌川绕,有“崖奇、石怪、寺幽、泉清”四绝之称。喜好探险的朋友不妨去挑战一回。

拜客松站在步道上向山顶仰望,中天门西边悬崖上的一棵松树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游人登山途中见到的第一棵白皮松。这棵松树告诉我们已经越过了700米的海拔高度,而且距紫金顶已经近在咫足了。这棵松树的躯干是前倾姿势,树冠伸向游人,仿佛热情的东道主正向游人行揖拜之礼,向游人表示欢迎、问候辛苦和庆贺到达顶峰。正是因为松树的灵性,同时也有别于黄山的迎客松,我们称这棵松为“拜客松”。 来源

主题神农尝百草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时光飞逝旅行社的导游员,在这里我对大家参加我社的旅游团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览神农顶和神农坛两大景区。

神农架地处长江和汉水间的川鄂交界地带,1970年建立行政区划,面积约为3253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盖率达67%,区内居住有汉、土家、回等民族,人口约7.9万。

另外神农架还有个十分气派的称号——华中屋脊,这是因为神农架中的最高峰——神农顶海拔高达3105.4米,为华中第一高峰,故而有此称号。

神农架最初只是指一座山峰,即今天的大小神农架,到现在则指整个神农架林区。

神农架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有原始人类在此活动,相传炎帝神农氏曾率众在此搭架采药,教人们耕种,故将这里称做神农架。神农架也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在神农架发现了一部民间唱本《黑暗传》,以解释宇宙和人类社会的起源、叙说中国古代历史为主要内容,其特征近似神话史诗,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也填补了华中地区没有发现过长篇神话史诗的空白。

大家都知道神农架是一片原始森林,其中有种类繁多的鸟兽虫鱼,很多濒临灭绝,在别的地方见不到的物种在神农架却可以见到,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神农架凭借其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的优越性,在第三、第四纪冰川时期充当了生物界的避难所,至今尚较好的保存着原始森林的特有风貌,其中有金丝猴、金钱豹、华南虎等极为珍稀的动物。因此,神农架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接纳为成员。

神农架也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天然药材库,有中草药两千多种,包括麝香、熊胆、金钗等名贵药物和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支笔、江边一碗水等珍惜草药。其中有60多种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现在神农架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旅游资源,在作为观光度假旅游区的基础上,还开展了森林浴行和自行车、攀岩、漂流、淡水垂钓等颇受旅游者喜爱的旅游活动。

好,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的旅游车呢已经进入了神农坛景区,请大家稍作准备,我们马上就要下车去游览。

现在我们所在的神农坛风景区位于神农架旅游区的南部,是神农架旅游的南大门。虽然面积很小,只有0.7平方公里,但整个景区层次分明,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神农架是神农坛风景区的核心部分,是专供炎黄子孙在此缅怀先祖,祭祀神灵的场所,祭坛内神农塑像高达21米,高大雄伟,庄严肃穆,它以大地为身躯,立于群山之中,向上望去,炎帝双目微启,似在洞察世间万物。头上两只牛角是根据传说中的“牛首人身”设计的,中间的草坪和两边的台阶也是根据过去皇宫的格局所布置,中间为天子所走,左右则是大臣的通道。因为9在古时候被人们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故两边的台阶全是9的倍数。台阶下即是祭坛,置有九鼎八簋、香炉、编钟、大鼓等器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可以在此祭拜先祖。

炎帝神农氏首创牛耕,采药救民,光照千秋,不仅因遍尝百草,搭架采药而使神农架得此名称,更为子孙后代繁荣昌盛、继续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离开神农坛,我们现在就要去神农架的至高点——神农顶风景区。神农顶风景区位于神农架的西部,我们今天主要是要去游览风景垭和板壁岩。请各位游客朋友往车窗左边看(讲解时伴有手势,因面对游客,故出右手指自己身体右方),这就是被称作“华中屋脊的华中第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4米。

走过了神农顶,现在我们就到达了风景垭,风景垭原名巴东垭,号称“神农第一绝”,海拔2800米,风景垭下的板桥河谷深万丈,满底琅岈,风姿各异,四周岩壁如切似削。遍布冷杉如裘(qiu)似衾(qin),更加上气象瞬变,神韵竞奇,将这风景垭的风光齐聚一体。

从风景垭出发,大约二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就到达了板壁岩,这里因为有野人出没和奇妙的石林而倍受游人注目。

那么现在我们就下车去板壁岩的石林和树丛中走走,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看到野人呢。板壁岩上下箭竹漫山遍野,密不透风,这一带是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箭竹林中曾多次发现野人的踪迹,毛发、脚印以及野人用箭竹做成的窝。野人的毛发无论是从表面还是细胞结构,均优于高等灵长动物。野人的脚印长约25厘米,步幅约2.7米,可以想象野人的身材是很高大的。最令人惊叹的还要算是野人的窝,窝是用20根箭竹扭曲而成,人躺在上面,视野开阔,舒适如同靠椅,经验证,这绝非猎人所做,更非猿类、熊类所为,它的制造和使用者当然是那种介于人和高等灵长类之间的奇特动物了。

好了,游览完板壁岩以后,我们现在就要返回饭店了,这一路上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相信游览了一天的时间大家都会有些疲惫,那么大家就可以在这个时间里稍作休息。

主题神农尝百草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在宝鸡渭水流域,有寄居、生活着一支以农耕生产为主的氏族——姜炎族。其首领炎帝,号神农氏,为开创中华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统一奠定了基础。虽然岁月的风蚀使遗留在这里的炎帝踪迹一部分已经消失了,但是,还有一些历史足迹和传说至今留存。

一湾姜水千古炎帝

姜水今“清姜河”。《国语·晋语四》载 :“炎帝以姜水成。”这是最早记载炎帝的史料,说明炎帝是从宝鸡渭水流域起源的。“姜水”,在历史文献中有两处记载:一是郦道元在《水经注·渭水》里所说:“吱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即姜水在今岐山、扶风境内,为今渭河北边的湋水。

而第二种说法出现在明嘉靖《陕西通志》、清顺治年间到民国十一年所修的《宝鸡县志》上:“姜水”和“姜氏城”在今宝鸡市区渭河南边。“姜水”即今“清姜河”,“姜氏城”即今“姜城堡”。明嘉靖《陕西通志》载:“姜氏城:在宝鸡县南七里,城南有姜水。《帝王世纪》载:神农氏母有娇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感神龙首而生炎帝,长于姜水。”

姜炎部落 昌于“宝”地

民国《宝鸡县志》引《一统志》:“凤翔府宝鸡县南五里,有姜氏城,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这两处地方,均有渊源,都曾是姜炎族定居、生活的地方。

考古学界研究,姜炎族最早是以宝鸡市区为中心而活动的。随后,姜炎族从宝鸡一带向东推进,因而,岐山、扶风境内亦出现了姜炎文化(刘家文化)的遗址。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中说:“姜城堡附近都有很好的彩陶遗址,在我国历史的黎明时期就有人居住,毫无疑问,姜城堡和清姜河的名字以及很特别的神农庙,全是渊源有自,并非后人的臆造。虽说《宝鸡县志》牵强附会的说法靠不住,可是两地相距并不太远,全像是姜姓所居旧地,可能性也很大。”徐先生所说的“全是姜姓所居旧地”是以考古学文化为依据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渭水河畔 耕医琴织

在宝鸡这块古老而肥沃的黄土地上,自五六千年以来,就一直就传颂着人文始祖炎帝的千秋功德。炎帝修火之利、以火德王,教民稼耕,遍尝百草、始作衣裳,融合华夏、凝聚四方。为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开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统一奠定了基础。炎帝的发明和创造,表现了敢为人先、百折不挠、造福于民、自强不息的创业和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已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之魂。千百年来激励着中华民族与时俱进、开拓奋发。

主题神农尝百草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离开燕子洞,沿环行步游道继续前行,我们将又回到燕子垭口的上方。崖边的一座塑像,就是打豹英雄陈传香的塑像。1975年3月29日,在里燕子垭不远的水沟坡上,陈传香和柯正玉正在选土豆种,突然山谷里传来一阵“咩咩”的惊叫声,她俩抬头望去,只见从树林里窜出一只七尺多长的金钱豹,正在追捕一只小羊。受惊的小养没命地想她俩的方向本来,跑到了柯正玉不满3岁的小孩跟前,金钱豹于是丢下小羊向小孩子扑去,陈传香为了抢救孩子,捡起一块石头,双手举过头顶,竭尽全力地想金钱豹砸去。金钱豹立即一跃而起向陈传香扑来,陈传香机灵地一闪,豹子擦身而过,扑了个空。豹子反剪过来猛的窜出一人多高,将柯正玉扑倒在地,张开血盆大口,直朝头部咬去。陈传香一个箭步跨上去,非身一跃,骑在豹子的背上,趁豹子昂首怒视她时,她左手迅速抓住豹子的耳朵和腮部,有胳膊顺势勒住它的脖子,把豹子的饿头想右方扭了个90度,迫使豹子伤不着柯正玉。金钱豹用铁鞭似的尾巴猛击陈传香的腰部。这时陈传香猛然想到父亲讲过的豹子是“铜头铁尾麻杆腰”,立即用左手抓住豹子的头顶皮,右手把豹子的脖子勒起向后扳,两脚死死夹住它的肚子,坐在豹子背上猛蹲三下,只听豹子脊梁骨咔的一声折

它的两只前抓腾了起来,全身无力地乱扑着,被闻讯赶来的人打死。

陈传香当时因赤手空拳打死金钱豹的英雄主义精神而红遍全国,如今陈传香在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工会工作。现在,大家和这为打豹英雄照个像留做纪念吧。

观景桥

继续往前走我们就来到被称作云天飞渡的观景桥,这座钢桥悬空高,跨度大,是亚洲海拔高度最高的桥。站在观景桥上,整个燕子垭一览无余,紫竹河谷的森林植被尽收眼底。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

会仙台

通过观景桥,我们就上了会仙台。会仙台相传是炎帝神农氏和太上老君以及其他神仙观赏风景和下棋、聊天的地方。会仙台矗立于危崖石壁之上,簇拥在绿树云雾之中,立身台上,极目西北,群山列翠,塔坪村田连阡陌,农舍俨然。放眼西南,悬崖峭壁,石峰林立,天门垭直通南天。台边古柏迎风摇曳,台下苍松身披海藤(即还风藤、云雾草),潇洒飘逸。每当清晨傍晚,有云雾浮动如海,若山雨欲来,金丝燕迎风飞舞,期待风雨来临。雨过天晴,金丝燕穿云破雾,裁剪云霞,蔚为壮观。

龟头岩

沿步游道继续往前走,不久我们就回来到龟头岩。传说此山中有一只神龟,是镇山只宝,把包塔坪一方百姓平安,一旦神龟离走,这一带便有灾难降临。有一天一位风水先生察觉神龟有离山出走的迹象,就号召塔坪百姓捐资,修建六棱九级的宝塔一座,以便镇住神龟。当宝塔建到第八级时,神龟已从山中露出头。当地百姓摆酒设席,焚香上供,顶礼膜拜,并要求修塔的工匠在一个晚上把第九级塔建起。第二天一早六棱九级搭全部竣工,在看神龟的头已经变成了岩石,就这样神龟永远地留在了山中,保佑着塔坪一方百姓的平安。据说,塔坪除了神农塔的遗址,还有许多塔的遗址,估计与这个传说有关。

山神

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叫牛鼻子洞,因洞的石梁形似牛鼻,故名“牛鼻子洞”。

牛鼻子洞边有一悬崖绝壁,绝壁上有一岩龛,供奉着山神。岩龛下凿有石级,攀铁链可上岩龛敬奉山神。

净山神是神农架的一种特有的民俗现象,表现了山民们对大山的敬畏。先前,神农架多姿多态的山水,在当地人眼里,其态度远不是欣赏的,而是夹杂这欲望和渴求;人们的感情也不是愉悦的,而是饱含着虔诚和畏惧。由于人们对山水、树木、动物充满着敬畏和恐怖感,所以认为山林有神灵,山谷有妖魔,进山狩猎前都要祷告。传说山神在深山密林中变化无常,时儿变为美女,时而变作巨怪,时而又变作三尺小儿,胸佩红肚兜,白胖赤足,活泼可爱,它可以做好事,又可以使坏。猎人、采药人不仅进山前都要祷告烧香,获得成果后,还要来像山神致谢。

观鸟区

敬罢山神,继续前行,我们就到了新辟的观鸟区。在这里我们可以聆听百鸟鸣叫,观看它们漂亮的身姿。

神农架现已查名有鸟类250多种,而且珍稀品种较多,仅属于我国1、2级保护动物的鸟类就有白鹤、金雕、灰腹角雉、绿尾虹雉等30多种。而且鸟类区系丰富,既有古北界鸟类,又有东洋界鸟类,还有广布种鸟类;主要是留鸟、夏候鸟,也有少数冬候鸟和旅鸟。

神龙架鸟类中个体最大的是白鹤,最凶猛的鸟类是金雕。还有金鸡美艳绝伦,它全身五彩斑斓,闪烁着金属般光辉。虹雉在神龙架被称为“十样锦”、“林中舞女”,它的羽毛由像10种不同色彩的锦线组成,它在林间曼舞徜徉时,的确像想女一样婀娜多姿,像彩虹一样灿烂夺目。

20世纪七八十年带,由于乱砍乱伐森林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神农架鸟类资源曾遭到很大破坏。近几年来,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加强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鸟类又重新获得了繁衍生息的良好生态环境,许多飞走的鸟儿又飞回到神农架,这里又成了鸟的天堂。

93巧遇“野人”处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燕子垭西侧209国道边,也就是93巧遇“野人”处。1993年9月3日一个游人团在此巧遇野人,如果您幸运的话,说不要定也会在此巧遇“野人”呢!洞天塔群——天宝洞就位于燕子垭西北侧的一个山坳里,是典型的石灰岩溶洞。主要道分为门厅、葡萄厅、莲花厅和后厅四大比分。洞内景观奇异,目不暇接。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进去看一看。

古盐道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就进入了被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神农架古盐道。

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曾些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脍炙人口的诗句,神农架就有这样的“蜀道”,这就是被学者们誉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神农架古盐道。

清朝中叶以来,不少游民进入川鄂边界谋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从四川烦运“私盐”来湖北进行交易,为了避开官方的缉私,盐商多从神农架往返,于是这里就形成了一条沟通川东、鄂西的神农架川鄂古盐道。

神农架古盐道沿途穿越密林深谷、旷野平坝,宽敞之处可以行车,险峻之处则“心频惊而畏缩,足将进而趑趄”、“雾从人面起,云自马头生”。天池垭海拔2100米,顶有积水,下有深潭,登百步梯而过,惊险之状如上九天。神农架的古盐道曾给神农架的经济带来繁荣。据有关资料记载:清至民国初,阳日湾还有40余只木船,上百匹骡马,往来运输山货,镇居民约600户,地摊商50余个,有商号的货点数家。如今神农架古盐道对我们来说,所重要的再不是作为一条经济纽带,而是它所展示的神农架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轨迹。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古人的足迹,前往塔坪吧。

神农塔

来到塔坪村,首先让我们参观一下神农古塔的遗址。塔坪村也是因为古代建有一座宝塔得名的。相传公园684年,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迁至房县后,为纪念采药尝百草的神农氏,在神农架深山修建了这座古塔。古塔历经数白年风雨一直保存大到1966年,不幸遭毁。古塔遗址处有古塔石碑,并有碑文记载,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估计的一些情况。

兰英寨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步行,我们来到了兰英寨。

相传薛刚反唐时,为逃避官府,携侄儿薛蛟直奔大九湖而来。谁知行至官封口,竟被一位女将拿下,这就是早已在此落草的山寨女王纪兰英。纪兰英见薛刚年轻英俊,武艺不凡,求薛刚留居山寨,后来二人结为夫妻。故得名“兰英寨”。

兰英寨海拔898米,地势非常险要。进入山口,可见山岩壁立,仰望天空,成窄长一片。山上的小径正对寨门,两旁悬崖峭壁,中间寨堡高筑,好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寨内有一个大洞,是驻兵守寨的好地方,洞口筑有一高台,是守寨的了望台,登高远眺,可观数十里之外。寨洞左侧有一天然石柱,上下与岩壁相连,中间呈圆柱状,传说当年薛刚和纪兰英常在次栓马,故称“栓马桩”。兰英寨是神农架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最为壮观的古寨。

考古专家认为,兰英寨的历史并没有传说的那样久远,应该是在明末清初白莲教起义时留下的遗迹。

封官鱼洞

现在我们来到封官鱼洞,封官鱼洞掩隐在神农架的绿树草丛之中,不易被人们发现。洞内的水流量很大,历年不竭。不知从什么年代什么时候起,封官鱼洞在第一声春雷响过之后,就开始出鱼。

当人们发现洞口的水开始有清变黄进而变浑浊不久,鱼群就出现了。封官鱼洞每年出鱼的时间最少两天,最长七天七夜,年产量1000多公斤。山民们吃不了,就晒成鱼片,腌制、成咸鱼,也免不了腐烂许多。更奇怪的饿是,封官鱼洞流出的鱼不仅一般大小,无鳞无甲,而且每条鱼腹里都生有一只小鱼虱,是治疗噎食病(现已知是食道癌)的良药。

相传眼底神农氏曾在距鱼洞不远处的黑龙洞斩杀了一条毒妖化成的孽龙。神农氏把龙骨碾碎化为鱼子,冬天放在地下河里养育,春荒时节,成千上万的鱼子已长成成千上万尾小鱼,小鱼游出洞来为、百姓解荒。

主题神农尝百草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各位嘉宾,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华中第一峰——神农顶的脚下。

神农顶横空出世,傲立华中。海拔3105。4米,超出武当山1493。4米,峨眉山6。4米,华山1027。4米。1942年,原国民党政府房县县长神农架探察团团队长贾文治赋诗云:“苦竹成林杉蔽空,龙盘虎踞势豪雄,登临方知群山小,此是华中第一峰”,“华中第一峰”之称就沿用下来。198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林区人民政府将其定名为“神农顶”。

神农顶为“金字塔”形山峰,是长江支流香溪河、神农溪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汉水支流南河、堵河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深藏铁矿,山顶生长铺地柏、高山杜鹃,香柏、蕨类、苔藓、小丛红景天等。怪石参差,难以行走。山体由白云质灰岩、砂岩、页岩及穿插其间的基性火山岩,角砾岩等组成,位于神农架背斜东翼,定型于燕山运动,从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至今,仍在不断抬升。

神农顶年平均气温7。9°c ,年均降水2500毫米。9月至次年4月为冰雪期。冬春寒风凛冽,白雪皑皑;夏秋雨雾蒙蒙,凉风习习,难见神农真面目。雨后新晴,举目远眺,群山俱俯,唯我独尊,依稀可见长江汉水之缥缈雾带,山头似炊烟袅袅,令人心旷神怡。

神农顶还分布着众多珍稀动植物,箭竹丛里多次发现野人的足迹,冷杉林间不时可见白熊的踪影,苏门羚在草甸上觅食,麝獐在幽径上疾行,金丝猴成群结队,毛冠鹿奔逐嬉戏,匍地柏散发着阵阵幽香,红景天点缀着茫茫山野……这儿是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西片的中心点,也是神农架高山风光和原始植被游览区的中心点。

如果您带上帐篷,夜宿神农顶。早晨可看到彤彤日出,白天可以望见云海翻腾,傍晚可以欣赏晚霞绮丽,夜间可以以星月为伴,也许金丝猴、白熊、苏门羚、毛冠鹿及奇异动物“棺材兽”来与您作伴。

如果各位下次再来神农架,也许有机会乘坐旅游观光索道登上神农顶去体验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吧!

现在车已转过来了,我们再看看右面,瞧瞧神农顶的山腰吧!无论是陡峭的南坡还是略缓的北坡,在那翠绿而又松软的草甸上,都分出三个鲜明的层次:下层是葱绿的箭竹林带。箭竹环山而生,成块连片,排列有序,随风起涛,有如护卫山寨的一围坚实的城墙。中层是墨绿的冷杉林带。棵棵冷杉,耸天傲立,顶风冒雪,苍翠欲滴,显示着英雄好汉的气魄。上层是艳丽的杜鹃林带,一蔸蔸一丛丛的高山杜鹃,依偎在挺拔的冷杉怀抱里,花色夺目,娇态媚人。这儿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曾在此搭架采药。一天他正在著书的时候,忽听崖上传来一声惨叫,接着就见两人跳了下来。急忙赶上前一看,原来是一对青年男女已经气息奄奄了。他们本是青梅竹马,有着磐石般的忠贞爱情,不料山霸看中了那位姑娘,姑娘不愿意,就约了她的心上人一同逃跑。跑到这里,前面没有路了,后面还有追兵,万般无奈,只好双双跳崖。神农氏见状,怜悯之心涌上心头,崖头恶奴的斥骂,更激起了他心头的怒火,他抓起一把竹米撒向崖头,崖头立刻长出了一堵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围墙,将山霸和他的家奴活活困死在山巅。而今,那些嶙峋的怪石便是他们的尸身,备受风雨的鞭笞。神农氏又点化了那对恋人。小伙子变成了挺拔伟岸的冷杉树,姑娘变成了美丽的杜鹃,有情人化为大自然中的美景长相厮守。神农氏由此领悟到:歹毒凶狠的坏心肠是比绝症更厉害的病症,为人用药治病,首先要培养崇高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他精心研制出了“美心精”和“崇德液”,把它们洒入香溪源头,顺流而下,育养万众心灵,陶冶黎民情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