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高阅读后心得体会 九日登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篇)

  • 上传日期:2023-01-13 09:15:11 |
  • ZTFB |
  • 9页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九日登高阅读后心得体会一

九日山在泉州市区西郊南安境内丰州镇西面,距泉州市区约七公里,为我国著名海外交通史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日山,一说因晋代南迁者,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此登山高瞻远望,故称之;另说曾有一道人,从德化戴云山走九日至此,故名。该山历史悠久,自唐以来,文人墨客曾先后登临或隐居于此。山势叠叠奔腾,高在百米左右,岩石悬崖,岩峣峥嵘,绿树掩映摇翠,山前晋江流水蜿蜒荡漾,真是“溪流湾漾,峰峦映发,奥街明秀,隐为一区“,风景优美,文物荟萃,成为泉州著名的游览区之一。

山有东西北三峰,其形如钳。西峰因唐代名诗人秦系在此隐居,放称高士峰,或称西台。顶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称石佛山。石佛为五代陈洪进所倡刻,高 4.5米,宽1.5米,袒胸盘坐于莲座上,衣纹流畅对称,为泉州最早的石雕造像,外筑石亭,以保护石像,全系石构,硬山式屋顶,面阔进深,均具一间,呈方形。东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辅贬谪隶泉,寄迹山中,卒后葬此,故名姜相峰,或称东台,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称麒麟山。北峰连接东西两峰,叫北台,三峰环抱成一坞,曰白云坞。坞中白云出岫,碧谭幽间,出峡南注,为菩萨泉胜迹。

山麓原有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20xx年)乃泉州最早佛教寺院。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此翻译金刚经,学习汉语,山上还留有翻经石古迹。

山中古迹遍布,目前仅留八十余处,多数集中于西峰东坡和东峰南麓,最珍贵的为宋元祈风石刻,包括明代摩崖石刻有七十余处。因宋元时间,泉州海外交通相当发达,亚非人民每年往来于泉州很多。当时来泉州经营海外贸易的番舶,要靠风驾船。来泉的番舶要在春夏东南风而来,秋间则顺西北风而去。由于当时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视外宾的友好关系,每年番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和市舶(海关)有关官员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庙,在通远王祠为番舶祈风,并刻石留记。来代石刻有十方记载有关海交职事和海交交渲活动情况,“有郡守倪思正甫,提舶全茂实腾,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大守贰卿颜颐仲,祷回舶南风,遵齐曲也,提舶寺丞刘克逊俱祷焉……”,“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刘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等。《泉州府志》记载 “神永春乐山山隐士也,居台峰,后仙去,著灵响,人饲之,呼嗡爹。唐咸通中,山僧欲建寺,求材乐山,遇一翁白须指其处,得杞、楠、梦许护送,一夕材乘涨下,众神之。作灵乐祠,名殿神色,宋封神通远王,赐额照事。嘉祐中,泉州大旱,宋蔡忠惠求雨辄应,奏加封善利王,寻加号广福,显济。”

北宋泉州已设市舶司,祈风是他的职责之一。九日山这些祈风石刻和祭祥神明之记载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绩,为宋时我国人民和亚非人民之间的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山中几乎无石不刻字。历代名人题刻甚多,从书法价值应首推蔡襄、苏才翁等人。山枯平坦宽敞,眺望万壑而来,晋江东去,令人心旷神怡。

九日山林木滋蔚,山岩生色,风景迷人,旧称有三十六奇,如神远殿、灵乐祠、肉身佛、檀越林、石佛岩、菩萨泉、仙人桥、东峰道场、秦君亭、姜相台、天等岩、水陵堂、放生池、御书阁、墨妙堂、乱峰轩、聚秀阁、廓然亭、思古台、一眺石、钓台、翻经石、碧玉峡、水清凉石、自然嗓、白云堂、惠泉、翠光堂、晋朝松、无名木、醉石、百级石、砌石庭、石龟、石碾、石盆、石砚、皆为秦君遗物也。

有关九日登高阅读后心得体会二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3、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王维《画》

7、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8、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9、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故山下》

10、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1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1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14、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15、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1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7、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1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19、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

20、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3、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寇准《咏华山》

24、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25、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26、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27、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2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29、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30、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31、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陆游《自咏示客》

32、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3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3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37、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38、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39、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李白《游泰山六首》

40、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41、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4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3、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44、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4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47、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垓下歌》

4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4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5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52、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社日》

5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54、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5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5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5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8、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5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0、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6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6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63、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6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66、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67、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高衢《和三乡诗》

68、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69、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山行留客》

70、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苏轼《江神子·江景》

有关九日登高阅读后心得体会三

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生平及写作背景。

技能与方法: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丰富的感情。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多媒体课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字子美,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生活疾苦。

背景: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居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泊,写这首诗时作者已经55岁了,漂泊了第八个年头,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国运的艰难,身

世的悲苦,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这些都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1、 同学个别朗读

2、 教师范读

3、 集体朗读

4、 听朗读录音

1、听过录音,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诗中流露出杜甫怎样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悲

2、同学融入感情朗读

3、仔细品味感情:人们称杜甫这首诗歌是“古今七()律第一”。律诗书写规律先写景后抒情,品味颈联所蕴含的感情。

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竟然有八种悲,同学们踊跃回答,可以指出任意一种或几种。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鹤林玉露》 明确:

(1)“万里”: 联系课下注释,指离家万里。很远的地方,诗人作此诗地点

在夔州,他把长安当做自己的家乡,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第一层悲,远隔万里之悲。

(2)“秋”:古诗伤春悲秋的主题,一片萧索之景,可联想到人的暮年。

(3)“作客”:和现在的“做客”是否相同?

不同。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在外漂泊,当时杜甫正是漂泊西南的时期。

(4)“常作客”:长期的漂泊在外,羁旅之久。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泊,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作客是客居他乡,漂泊在外因为当时杜甫正是漂泊西南的时期。所以如果你到朋友家去做客远隔万里可能还不那么悲,但如果你是长期的漂泊在外,那这个悲就很大了。

(5)“百年”:联系课下注释,指到了晚年。

(6)“多病”:杜甫疾病缠身。

(7) “独登台”:重阳节登高,只身一人没有亲朋。联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台”: 高迥处也。高和感情有什么关系?

联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它能够感受到宇宙时空是那么的宽广,而我渺小的孤独的一个人在这样大的一种时空当中,更突显落寞和孤寂。

4.品味尾联所蕴含的感情

(1)“艰难苦恨繁霜鬓”: 既指杜甫个人的命运又指国家的命运,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具有博大的胸怀。

(2)“潦倒新停浊酒杯”:古人认为酒能浇愁,无奈多病连酒也不能喝了。这种忧愁怎么排解呢?

5、融入感情,同学再读颈联和尾联,指导朗读颈联是他的身世之苦,读“万里”的时候就要想象出浩淼的感觉,巨大的空间感。“悲秋”重点突出悲字,这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常作客”突出“常”。

1、诗歌中的景跟情有关系吗?诗歌当中的景跟大自然的景有什么区别。找同学回答。

明确:诗歌中的景蕴含了作者的感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的景象我们叫做意象。

2、首联写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天、猿啸、渚、沙、鸟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身体冷,心里冷。

高天:高远的天空下感觉人很渺小。

猿啸哀: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3、颔联写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中国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生命的陨落之感,韶光易逝。 不尽长江:时间的永恒之感。

对比之下,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越显得短暂。

4、分析意境

刚才同学们说初步感觉这首诗是“悲”的,当我们整体的体会这首诗给我们的境界感的时候,你觉得你会用得很么词来表达呢?悲哀,悲沉还是其他的什么?

明确:悲壮

小结:作者在写景时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萧瑟、凄凉、开阔的景象,而他所表达的感情有羁旅愁,有身世苦,同时还有非常高远的家国忧。景象与感情融合到一起就是这首诗的意境“悲壮”。

1、背诵本诗

2、比较阅读:《望岳》

《望岳》杜甫24岁在齐鲁大地壮游时所写。早年作品和晚年的《登高》作品不同在哪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