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习孙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和方法(通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4 22:54:49 |
  • ZTFB |
  • 13页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写心得体会可以使用举例和比喻,做到更生动形象。借助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得体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学习孙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一

一、陈式太极拳的本质要领--缠丝劲太极拳是一种十分深奥并且很难练成的'拳种.现今流传下来的各派太极拳大都以陈式太极拳为基础发展演化而来.各种事物都是万法归一、万变不离其宗的,只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就能很容易并快速地体悟到事物发展的各个方面.

作者:刘书纯吕强作者单位:刊名:少林与太极英文刊名:shaolinwithtaiji年,卷(期):“”(12)分类号:g85关键词:

学习孙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二

早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公园里有一些人练太级拳,它对于人们的身体有很大好处,但对于太级的招式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就目前而言,24式太极拳是爱好者最多、实践的人也最多的一种太极拳。陈式养生24式太极拳是24式太极拳中的一种,简单易学又益于养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通过陈式太极拳养生24式教学,来学学看这套拳法吧。

练习步骤。

熟练套路、明确姿势。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现分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陈氏太级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清静,排除一切内外干扰。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

2、注意身法。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和初学写字一样,能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划,组合成方块就行。初学练拳,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但运行方位、角度、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随。

熟练套路其实需要花费的时间并不多,如果你能够保持每天练习十遍以上的状态,那么最多只需要两个月就可以了。熟练套路之后就要开始考虑具体动作要求了,应该从头至尾放慢速度演练与思考,然后才能纠正动作中的错误。这一段的练习同样需要坚持每天十遍,看到效果后才嫩刚进行下一段学习。

调整身法、周身放松。

所谓“身法”,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要求的原则。要调整身法,首先必须在放松上下功夫。为了使骨节松开,伸筋拔骨,可选练些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摆脚跌叉”等,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这一阶段练习出现的主要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产生这些毛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含意理解不够;二是腿的支撑力不足,难以放松。《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所说的“端正”,也有两种含意:一是指躯干四肢及头的位置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另一种是身体在歪斜情况下,保持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引下进动作。所谓“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气沉丹田。初学时由于对这些问题没有理解和注意,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上述毛病。可通过增加练拳遍数放低身法,加大运动量,并且做一些单腿或双腿下蹲运动及站桩功来克服上述毛病。同时注意松胯、曲膝、圆裆,保持立身中正。随着腿部力量的增长,身法的放松,可使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强,其毛病就会消除。

这一阶段的练习,需有3至4个月时间。届时,身法已得到调整,姿势已基本正确,并且随着练习质量的提高,已有内气活动的感觉。

疏通经络、引动内气。

经络遍布周身,内联脏腑,外系肌表,从而沟通人体上下表里,是调节机体和内气运行的通道。“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极其微小的物质微粒,很难直观察觉,只能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根据事物的各种变化而体现它的存在。人体的气,来源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禀赋于先天父母之精气,二是饮食物化生的水谷之精气,以及存在于人体内的精气,通过脾、肺、肾三脏的生理功能综合作用而生成。《拳论》说:“气者,生之本,经者,气之路,经不通则气不行。”又说:“以吾本身自有之元气,运行吾身”,“以气运形,一气贯通”。说明气是本身固有的本元物质,只有在经络畅通无阻的情况下,才能引动与鼓荡,达到一气贯通,从而产生防病健身和技击效果。

其实在上一个环节的结尾时候,如果你对太极拳的掌握达到了标准,应该就能够感知到身体中的内气流动。不过这个气可能若隐若现,有时可以感知有时不行,甚至可能完全消失,这就是因为体内经络不通畅,导致内气难以流动的缘故。因此达到引动内气阶段的练习后必须注意意念的作用,用大脑对内气运行进行指挥,不通之处则自行对身法进行调整,以得劲为准。

另外,这个阶段的练习速度宜慢不宜快。同时一招一式要精力专注,活泼无滞。外形尽量与内气意识保持一致。这样进一步练习一段时间,内气就会自然畅通,僵劲拙力也会慢慢克服,逐渐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内气会按拳势要求,产生有规律的鼓荡,达到一气贯通。

形气结合、如环无端。

所谓“形”,是指形体,也就是拳式动作的外在表现。“气”即指内气。从医学角度讲,“形”、“气”是统一的,是相互依附,相互为用的。《拳论》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及能收敛入骨”。又说:“以气运身,务令顺随。”就是要求每招每势,都要注意以意引气,以气运身,顺其自然,催动外形。通过形气结合的反复练习,使内气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在体内运行。努力做到,周身一致,内外合一,外形在内气的催动下,一动则周身全动,一静则周身全静,动静开合,起落旋转,无不顺其自然。在练习过程中,身与手、内与外某一部位不够协调,某一部位即产生矛盾,就会影响内气的贯通,从而使意气与形体难以结合。如动作运行速度的快慢,以及身法位置角度掌握不够,难以适得其中,在套路架式的练习中,就会产生身慢、手快、眼不随等散乱现象,不能身手一家,动作协调。谚云:“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也到,击敌如摧草”。说明形气结合,身肢顺随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的练习,要注重于意念与形体姿势的结合,也就是心到、意到、气到、形到,使内气一气贯通。同时应当理解,某一部的开合,是全身整体开合的局部表现,全身总的毛病,也可以从局部反应出来。因此,凡是调整局部姿势时,务必注意整体的调整,从而达到意气合一。这一阶段的具体表现为:肌肤发胀,手指发麻,足跟发重,丹田有发沉之感。

周身相随、内外一致。

“周身相随,内外一到”的意思,是指全身形成一完整的运动体系。陈长兴在《十大要论》云:“太级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此段论述,具体阐明了周身相随、内外一致,以及一气贯通的整体表现。

在周身内外相随一致这一阶段,内气虽已贯通,但很薄弱。在练拳时,稍不注意或运动不当(如疲劳过度或精神欠佳),都会影响内气的贯通和运行。在前一阶段,如身、手、内、外产生了矛盾,可以用调整身法的办法去解决,使姿势顺随,内气贯通。而在这一阶段,就不许用调整身法的办法去解决。这一阶段,要求周身相随,以内气催外形。气不到,外形寂然不动;气一到,外形随气而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每招每势,气由丹田发起,内走五脏百骸,外行肌肤毫毛,运行周身而复归丹田,缠绕往来,圆转自如。动作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气为统驭,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缠丝劲”发源于肾,起于丹田,遍布全身,处处有之,无时不然,衍溢于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间,达四梢通九窍,增长内气无穷,使内劲收敛入骨。伸筋壮骨、气血流通,消化饮食,祛病延年,皆缠丝内劲之功效。“缠丝系劲”为陈氏太极拳之精华。

达到这个阶段之后,就能够考虑同时进行推手的练习了,因为此时你的太极拳已经基本掌握熟练,能够自如运用了。另外,每天还可以每天练习一会炮捶和器械,来增加你对太极拳的理解与运用,最终达到不加思索,不犯疑意,不期而然,内外一致,周身相随的程度。

通过这一阶段练习,已经有了自我纠正的能力,可以脱离老师的指导,不走弯路。继续深入研究,就可逐步进入奥妙境界。陈鑫说:“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清,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到。”

稳固根基、充实内气。

所谓“稳固根基,充实内气”,意思是指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扎稳下盘,以促使内气的充实和饱满。《拳论》云:“根本固而枝叶荣。”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练习拳架,就是培根润源的方法。这里所指的“根”,具有根其之意,也就是下盘。《拳论》云:“下盘稳固,上肢自然轻灵”。所说的“下盘”,就是指体的下半部分“腿”而言,靠腿的支撑力,以两足为基础,裆劲圆活自然、沉稳。另一咱说潮“根本”指元气。元气藏于肾、肾气足则精力充沛,即为“根本固”。所谓“润其源”,源指根源,即本源。元气为诸气之本,根源于肾通于丹田,禀赋于先天,又称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肾藏元阴元阳,元阴以养五脏之阴,元阳以养五脏之阳,周身之阳得以温、阴得以养,故生机旺盛,则又反过来益助肾气,充盈丹田。这样相互资益,周而复始,从而使根本固,源流润。

学习孙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三

陈式太极拳的学习要领是盘架的学习,因为学习盘架能提高身体的稳定性,以便于更高境界的学习。

学习要领一、注重盘架练习,规范动作结构。

盘架是传统太极拳综合训练的一种方式,把太极拳单练的各种功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犹如书法中的笔画练习,通过盘架子,把一笔一画组合成一个个完美的字体。

太极盘架中的每一式乃至每一个细微动作都渗透着太极阴阳哲理。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盘架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

陈式太极拳技击性非常强,陈式太极拳内功修炼能聚集很多能量,在实战中有很强的爆发力。

学习要领二、注重身法调整,讲求周身放松。

初练太极拳,要注意身法,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首先必须在放松上下功夫。“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开,气沉丹田。为了使骨节松开,抻筋拔骨,可选单式动作反复练习、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要掌握每一招每一式的来龙去脉,明确每式在身法调整运动中的虚实、开合、方位、角度和手足的运行路线等等;掌握动作虚实的变化、松紧的转换、运行的轨迹,让动作时刻处在圆弧形运动之中,力争做到姿势柔软,舒展顺随。

学习孙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四

孙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特点是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拳术之真髓,一以贯之,纯以神行。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九要”以求阴阳互济、内外中和,在身体运作的变化过程中,通过“先后天八卦相合之理”,顺中用逆,逆中行顺,以求动中之静之妙和起钻落翻之势。在身体运作的每一时刻,通过形意之桩步以求内外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从而蕴寓至大至刚、一触即发之本能。

因此,身体运作要松柔协调之至。所^谓极尽柔顺,非如此,不能得中和之妙。身体移动之水平方向,要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无此一“跟”、一“撤”,则难以极尽动中求静之灵。身体移动之垂直方向,要卜.下无起伏,如水漂落叶,即不偏不倚、不上不下,迈步如槐虫,跟步如扛物,非如此,不能将形意之桩步寓于动步之中,极尽一触即发之本能。此外,转身必以开合相接,于体言之,由此可启发各式中圆研开合之理,从中体验内气之上升下降,劲意之起落鼓荡。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周身无处不开合;于用言之,则由转身之始,内气下行,在外为合,合中寓开,蓄势待机,不予敌可乘之机,并又于圆研之中,开中寓合,蕴太极之阴阳互济,变化无方之妙,故转身以开合相接,其意深焉。

孙式太极行拳之内意要不尚血气,纯任白然,重在养神、练气专注于一,以求神气合一,内劲中生。先父孙禄堂云:“拳术一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无元妙也。”故以上所述各项特点及要求,其核心不过是“屮和”二字而已,此即孙式太极拳之基本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内劲者生于中和,而中和源于身体内外系统之和合。于内,则生于五脏之相和,行于经络之畅通;于外,则生于身体运作之中而不倚,动而若静,协调一家,行于起钴落翻之循环鼓荡。然而内外和合,则须得其契,不得其契则内外不能相合,内外不合,则内劲难成。其契为何?内外八卦(即先后天八卦)相合之理耳。故内外相合方可称拳,练拳即修为内劲,孙式太极拳乃是依易学,参丹经,基于先后天卦相合之理所创之拳,故能使人内外和合于一,培养一派中和之气——至纯至善之内劲,此即孙式太极拳特点之基础。

学习孙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五

太极拳的产生及发展,是前辈们智慧的结晶和传承,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和发扬。

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老先生以他终生习练研究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的心得体会,提取其精华,将三拳融会贯通,合冶于一炉而创编的,并自成一家。成为我国目前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

孙式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拳术,它把修心养性、促进身体健康、提高防身技巧三者结合在一起,所以习练此拳日久,自有意想不到的妙处。

由此可见,孙式太极拳的学习,对我们是有很多作用的,我们应好好学习。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迈步必跟,退步必撤,每转身必以开合动作相承接,因此有人叫它开合活步太极拳。

练习时要舒展圆活,进退相随、上下一致,无左右歪斜的形体,全套练之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全身放松,不僵不滞,进行中无起伏,要各式相连贯,要一气哈成。无论动作的虚实变化,速度要均匀,不可忽快忽慢,更不可有停顿的地方。

在练拳过程中始终要保持自然,要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万不可努气(拙力),由于中正平稳,所以才能不前俯不后仰,不左歪不右斜,这些在练拳以前,从思想上就应该注意。

孙式太极拳的练习,讲究自然协调,协调就要求我们周身各部位达到统一。

孙式太极拳的练拳要求。

1、要集中精力,就是精神内受,不可心猿意马、左顾右盼,呼吸自然,即呼吸不要着意,舌顶上鄂,口要虚合。

2、要求精神与肢体放松要轻柔(柔与软不同,软疲塌无力,而柔中有刚),就是要用自然之力,不是用拙力而是要用活力。

3、孙式太极拳要严格遵守规矩,古人云:“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必须按照基础动作,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习练,俟整套动作熟练日久,自然随心所欲了。

4、要有毅力、有恒心、切不可一日爆之十日寒之,要日日练习,要相古人说的那样终朝每日常缠手,更不可贪多求快,或躐等以进,要按步就班,一式不对不学下式。务求姿势正确。

5、不可好高鹜远,攀比先习者的进度或已取得的成绩。

前面说过练拳时要严格遵守拳中对各个部位的要领,现将主要部位的要求写于下面:

头:练拳时,对头部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头要上顶,但不可用力,下颌自然回收,头也自然正直,精神贯注,即所谓虚领顶劲,不可自由晃动,东歪西斜,头劲动作应随顺身体转动方向的变换及上下要协调一致,神态自然。

胸:要含胸,这一动作与拔背有一定的联系,在练拳时不要挺胸,但也不可着意内缩应顺其自然,要有含的意思,但应注意不可作出驼背的体形。胸不可挺、挺胸气往上涌,含胸气可下沉至丹田,可免上重下轻,足底无根重心不稳的弊病。

肩:两肩要松开下沉、如此两肩才能向外伸展,切记耸肩,以免气向上涌,同时两肘也往下坠住,这样两臂自然弯曲,即所谓蓄而后发。同时两腕塌住,单不可僵硬,腕部要活,五指自然张开,虎口撑圆,手心内含,不可外腆。坠肘时,两臂不可夹住两肋,但也不可乍开而离肋部太远,暴露两肋,而为敌人所乘。

腰:腰为主宰,所以有“刻刻留意在腰际”的说法。因为人体的行止坐卧和正确姿势,腰要起主要作用。腰要直便能防止身体晃动或前俯后仰,腰为车轴,气如车轮,腰似中军大旗,腰不直便有臀部突出的现象,所以拳经中有命意源头在腰际。腰力运用得当,可以使用周身力量集中于一点,像肘、肩、胯、膝、脚等关节的劲,都要以腰中发。

腿: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腿的动作是非常重要的,两腿要弯曲,但不可有死弯子,其形如半月。进退的移动、虚实的转换、发劲的根源等,主要在腿部,所谓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因此腿部动作的正确与否,关系着全身的稳定,以及转动的轻灵皆赖两腿运动的得当。

其他如眼神的问题,练拳时,眼光应随着主要的动作转动。定式时,目光应视前方,但忌呆视。眼光要照顾上下左右,作到眼随手转,光兼四射。假如你意欲何方,则眼神先去,身手腿的动作也立即随之而去。

练拳时,要由松入柔。要化刚为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终至刚柔相济的最高境界。放松是消除拙力,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刚柔相济才是目的。特别要精神集中,用意识来引导动作,方能作到姿势圆满无亏,才能作到动作轻缓,灵活、气敛神专,才能动作匀稳。不丢不散、不僵不滞。

学习孙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六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而孙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三大家族之一,其轻盈流畅、柔和中正的风格备受赞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开始学习孙式太极拳,这是一场在身体和心灵上的旅程,我在其中获得了很多收获和体会。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传承与精神。

孙式太极拳有悠久的历史和精深的文化传承。我在课堂上了解到,孙式太极拳是孙中山先生因为患病和锻炼身体而开创的一种太极拳,其特点是爽快大胆、快速灵敏,减少了太极拳中的沉闷和局限。而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也同样精深。他强调个人自由和主权,提倡革命和民主。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在丰富自己的武术技能,更是接触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第二段:身体的变化。

在孙式太极拳的练习中,身体状态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包括身体姿态、呼吸方式、精神状态等方面。仔细想来,这些变化很可能和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不太相关。在练习中,我开始感受到身体的放松和柔韧,腰部也逐渐变得灵活,形成了一个统一、连贯的整体。同时,深呼吸也使得心态逐渐平和,减少心理上的焦虑和紧张。这些变化的影响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普通的行走和坐卧都变得更为自在。

第三段:耳濡目染的感悟。

说到学习太极拳,自然离不开老师和同学。我非常幸运能够有一位非常负责任且有经验的教练。在她的指导下,我的动作逐渐流畅,身体的柔韧和耐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即使同堂的朋友们动作各异,视野宽阔、阅历丰富,也形成了相互学习、帮助和鼓舞的良好氛围。在练习中,不只是技巧和姿势的学习,更是收获了生活中的感悟,一起勇敢面对困难和奋斗的精神气质。

第四段:不断挑战与进步。

学习孙式太极拳开始是出于对健康和武术的兴趣,但在学习中,我渐渐发现,学习太极拳是一项从身体到精神全面而深入的挑战。它需要对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精雕细琢,同时需要对自我精神层面进行改善。而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持续的改进和提升才有可能不断进步。我开始有了对健康的重视,并逐渐认识到生活中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必须性。

第五段:生活的转变。

学习孙式太极拳是一段非常值得回味的经历,不仅是从武术技术学习中收获,更是从身心层面的变化中体悟。这个过程让我看待自己和周围事物的角度发生了微妙但实质的变化。我开始花时间更多地在锻炼身体和思考个人成长、修炼身心平衡上,这些新生的经历对我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让我更好地感受到健康、快乐、成长的真正关键在于自我意识发展。

总结。

在学习孙式太极拳中,我看到了成长、修炼和自我意识发展,也领悟到了这种文化传承的精神。这是一条漫长而愉悦的道路,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更能同时增强内心强大的坚持和无畏精神。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自我处理同样面对的人生困惑和挑战也有了更深入的认知,让我更加坚定追求健康、快乐、成长的方向。

学习孙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七

这里推荐一种备受好评的“日清-周结-月考”循环式学习方法,建议学生的学习重点应放在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知识综合能力上,及时复习,反思总结,这样才能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什么是“日清-周结-月考”循环式学习法呢?

“日清”就是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做到“三不”——“不等”、“不靠”、“不拖”,严格按教学进度复习。

“周结”就是利用周末时间,把一周内复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把典型习题分类整理,力求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也要把一周来落下的学习任务补上。

“月结”是对自己每月学习情况的总结和反思。

二:为什么提倡这样的学习方法?

(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24小时内复习所学的知识容易记牢,8小时之内及时复习效果最佳。心理学家也分析,一个英语单词只有在大脑里停留7-12次才能被记住,所以知识不要希望背诵一次就能记住,只有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时间重复复习,才能达到真正的记忆。

(二)现代教育论认为:方法来自对学习行为过程的不断总结,不会总结和不会做计划都是不会学习的表现,总结的过程本身就是完善的过程,是提高的过程,学习需要总结,需要反思,在总结中完善,在反思中提高。

三:具体怎么做?

1、每天三个时段分别拿出至少十五分钟的时间及时复习:早上用15分钟的时间翻看教材,强化复习前一天学习的内容不看书,仅通过想像就能够回忆起来的知识,才是真正记忆牢固了的知识;午休或者午饭后上课前利用15分钟时间,复习完善上午学习的知识;晚上6点到8点是大脑记忆的高潮期,在这个时间段把当天各科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梳理一遍,看还有哪些学习任务没有完成,赶紧利用睡前时间补上。最后合上书,回忆一天所复习的基本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回顾与之相关的典型例题、习题,增强记忆效果。

2、搞好学情周总结。建议同学们采取“知识强化记忆”的方法:看着课本目录回忆基本知识,确实想不起来的内容可以翻看课本,重新记忆。

3、重视月考。进入复习阶段,大部分学校会一个月安排一次“月考”,检测一个月的教学情况。因此,月考后,同学们要认真总结和存在的问题。对一个月来的学习要进行“查缺补漏”,属于反思这一个月的学习情况,找出阶段学习和考试技能方面知识没有掌握牢固的,要制定计划,再“回头看”;属于考试技能技巧的要汲取教训,防止下一次重蹈覆辙。考试技能技巧的培养要从平时做起,而不能仅靠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训练。

四:效果如何。

“日清-周结-月考”循环式学习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学习过程,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益。最大幅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常规真正落到了实处,教学成绩稳步提高,高考上线人数连年攀升。

抛弃以下两种最无效的学习方式:

1.连续学习一门功课3小时以上。

2.脑子里在想着数学,眼睛却看着英语。

学习孙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八

孙式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也是这些人之一,开始学习孙式太极拳已有数月,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感悟,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开始学习孙式太极拳并非出于个人兴趣,而是身体上的需要。我是一名从事IT行业的白领,长期久坐导致肩颈酸疼、腰酸背痛等现象屡见不鲜,虽然曾尝试多种缓解方法,却收效甚微。偶然的机会下,我了解到了孙式太极拳的“以柔克刚、顺势而为、动静相成”等特点,觉得很符合自己的需求,便决定尝试学习。

刚开始学习孙式太极拳时,我的身体并不协调,很难做到要求的姿势和动作,甚至还会引发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但是,我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坚持每天练习,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纠正自己的动作错误。渐渐地,我的身体开始变得更加柔韧灵活,实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动作。同时,我也明白了太极拳注重内功的理念,学习了如何调整呼吸、用意和用力等要点。

第四段:受益和收获。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发现学习孙式太极拳给我带来的益处远不止于缓解肌肉疼痛这么简单。太极拳能够调整身体和心态,提高人体运转的效率,减少大脑中的杂念和压力,调整身体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等,从而达到健身、养生的效果。同时,学习孙式太极拳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使我对生活和世界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第五段:结语。

总之,学习孙式太极拳让我从某种程度上找回了自己的健康和自信。在这里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太极拳的益处,积极学习并实践,维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学习孙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九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孙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华人遗产数字档案馆也将孙式太极拳列为首批文化遗产之一。在这个快节奏、高压的社会中,学习孙式太极拳成为了许多人的选择,包括我自己。在学习孙式太极拳期间,我有了很多感悟和领悟。以下我将分享我的经历和心得体会。

段二:入门难,但值得坚持。

初学孙式太极拳时,我发现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并不好。每个动作都需要老师反复示范,我才慢慢理解,然后在练习中尝试。初时的练习会让人有一种“孤独感”,但是慢慢的,随着对太极拳理念和技巧的掌握,我开始愈加热爱这项运动。

以上学习经历,实际上也是许多孙式太极拳初学者的经历。要想学好孙式太极拳,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值得坚持,因为这是一项让人在身心健康中获得平衡、内心深层气质不断提高的综合性运动。

段三:内外合一,全身参与。

我发现,在练习孙式太极拳的过程中,内外相贯通,全身参与,没有任何偏重。比如,打“十字手”时,右手随机旋转、左手随手心转动,整个身体像一根线一样贯通。将力通过身体的轴心传递,形成一种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放松身体、调节呼吸的效果。当我完全投入于练习中时,会有一种无间的快感,让我愉悦和平静。

段四:和谐的内心和身体。

学习孙式太极拳有助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实现身心合一的和谐状态。通过定期地练习,让我们通过太极拳的冥想效应,在追求健康的同时,不断完善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当我在太极拳练习中心心地做出每个连贯动作,就会感到这样的平衡和和谐,这种平静的感觉让我深深爱上了这一项运动。

段五:总结。

通过学习孙式太极拳,我深刻了解到身心健康和内在修养的重要性。所以,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都能够随时随地向太极拳所提供的谦逊和平和感受挑战。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习孙式太极拳并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某一项技术,而是为了感受健康生活的乐趣,养成健康和有益的生活方式。

学习孙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即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预备。

身体自然直立。

起势。

1.左脚开立2.两手第一文库网前平举3.屈腿下蹲。

一、白鹤亮翅。

1.收脚抱手2.向后退步3.坐腿转腰分手4.虚步分掌??????

二、左搂膝拗步。

1.右手前摆2.转腰摆臂收脚3.屈臂上步4.弓步搂手推掌??????

三、左单鞭。

(2)1.扣脚穿掌2.3.4.5.6.7.8.??同上????

三六、退步穿掌。

1.坐腿向前摆掌2.收脚翻掌3.退步向前穿掌左脚扭直。

三七、虚步压掌。

1.转身扣脚上摆手2.虚步下压掌。

三八、独立托掌。

右手前托左手侧撑左腿独立??????

三九、马步靠。

1.落脚抬手2.收脚摆臂3.上步握拳4.绊马步靠。

四十、转身大捋。

1.回身旋臂2.转身摆掌3.丁步撩掌4.坐腿摆掌勾手提脚5.屈臂开步。

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抱球3.向前上步4.弓步分手5.转腰送手。

6.坐腿转腰后捋7.转身搭手8.弓步前挤9.分手坐腿后引10.弓步前按。

四八、十字手。

1.转身分手撇脚2.回身合手3.并步开立十字抱掌。

收势。

1.分手平举2.两手垂落3.并步还原。

该文章转自[中国太极拳网]。

原文地址:/taijiquanpu/。

学习孙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一

自开始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以来,对太极拳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特别是奚桂忠先生的《杨式太极拳答问》一书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尽管此书的印刷错误实在太多,看书之时让人感到极其不爽,但是我还是反复翻阅过很多次。对于拳架部分,为了加深印象,边看边抄录,收益匪浅。

现在已将此书的第一章拳架部分上传到网上供对传统杨式太极拳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由于插图部分试了几次,在自己的文档中都没问题,但一上传到网上就没有了,真有点不好意思。

最近又在开始自学《木兰出征》这套剑,由于人老了,记忆力太差,又没有人指点,因此学起不相当难。也正为这样,才更觉得有趣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将分解教学视频中的解说词转换成mp3播放器可以播放的语音格式,戴上耳机边听边练,觉得效果还不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