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县大名府古城心得体会总结 游大名府古城感受(2篇)

  • 上传日期:2023-01-13 05:47:17 |
  • ZTFB |
  • 13页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大名县大名府古城心得体会总结一

新疆的吐鲁番有两座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高昌故城和河故城,被称为吐鲁番盆地中一对风格不同的“姐妹城”。它们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后,如今虽然只留下断壁残垣,然而当年高耸的城墙依然气势恢弘,深陷的护城河轮廓仍历历在目。下面让我们带着访古探胜的心情,先去参观一下高故城吧:

高昌故城的得名→高昌王国的历史

游客们,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以东45公里处的火焰山南麓,即木头沟河的三角洲地段,这座驰名中外的西域古都,曾先后为麴氏高昌王国和回鹘高昌王国的都城,历尽繁华,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门户。在前往故城的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它的得名和历史。

高昌故城,维吾尔语中称为“亦都护城”,也就是“王城”的意思。《北史•高昌传》中称它因“地势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

据历史记载,高昌故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当时称为“高昌壁”或“高昌垒”,汉、魏、晋历代都曾在此设立“戊己校尉”,管理屯田,抵御匈奴,故又名“戊己校尉城”。公元320xx年,前凉张骏在此设置高昌郡,开创了西域郡县制的先河。高昌建国是在公元460年(北魏和平元年),车师国灭亡,柔然立阐氏伯周为王,称其国为高昌国,从而掀开了高昌王国的序幕。南北朝时期,这里诸王争霸,但国号仍为“高昌”。公元620xx年,唐贞观年间,高昌王勾结西突厥截断丝绸之路,唐太宗派人平定了高昌王国,将高昌改称“西州”。公元9世纪末,由漠北西迁到此的回鹘人建立了回鹘高昌国,仍臣属中原王朝,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1220xx年,高昌回鹘则顺成吉思汗,称“畏兀儿王国”。1283年,高昌城毁于战火,高昌回鹘王国灭亡,至此,高昌城被废。 纵观高昌故城的历史演变,历经1500多年,其间由盛及衰,演绎了一部西域部族的兴亡史。

高昌故城遗址→高昌的对外交流→高昌文化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高昌故城遗址。只见残破的城墙全用黄土夯成,倘若登高展望,全城平面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布局似唐代的长安城。外城呈正方形,周长5.4公里,城墙最高处达11.5米,城基宽12米。内城居于外城正中,周长3600米,现仅存西墙980米,南墙850米。宫城居于外城城北。请看,前方那数座高3米至4米的土台称为“可汗堡”,就是原回鹊高昌的宫廷所在地。这里发掘出的绿色琉璃瓦、纹饰华丽的石柱础和巨幅的奏乐图精美壁画,记录了故都昔日的繁华。据史书记载,鼎盛时期的能城有12个门,市内房屋鳞次栉比,有作坊、市场、庙宇和居民区等建筑,总面积为200万平方米。密集的民居和市井坊肆建筑群,风格与交河故城相似,下挖为院,掏洞为室,不用木料,为吐鲁番一奇。

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它既是经贸活动的集散地,又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荟萃地。当时波斯等 地的商人,从他们国家带来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宝石和骏马来到高昌城,又从这里带走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造纸、火药、印刷术。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经高昌传入内地。当时的居民先后信奉佛教、景教和摩尼教,高昌成了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

高昌王国鼎盛时期;还孕育了丰富的高昌文化,成为高昌的珍贵遗产。麴氏高昌王国十任国王都是汉人,因此汉文化对高昌的影响显而易见。但高昌毕竟属于杂胡地带,车师、回鹘、突厥以至后来的吐蕃、蒙古等多民族杂居,因此当地人会数种语言,语种形态丰富而有趣。此外,高昌人的服饰也十分讲究,并擅长制作美食。驰名中外的高昌古乐,更是高昌人的骄傲,它以浓烈的异域风情和丰富的艺术语汇在汉唐时流行,被列入唐朝十部大乐之中,成为中西融合的文化瑰宝。可以这样理解,高昌故城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体底蕴,使之成为代表西域历史的典范和标本。

讲经堂遗址→唐僧玄奘与高昌

游客们,高昌故城废弃以后,被开垦为耕地,大部分地面建筑荡然无存,遗址保存较好的除城墙外,还有外城西南角的一座寺院,下面就让我们乘着“驴的”前往参观。

各位游客,请看这座大佛寺遗址,占地近1万平方米。仔细观察,这座佛寺的山门、讲经堂、大殿、藏经楼、僧舍等建筑布局,仍历历在目。从建筑特征和残存壁画上的联珠纹图分析,其建筑年代属麴氏高昌中期,约为隋代所建。

说起这座佛寺,鼎鼎大名的唐代高僧玄奘还曾到此讲过经。相传公元620xx年(唐贞观三年),玄奘29岁时,为了提高佛学水平,不畏艰险,从长安出发西行,沿丝绸之路到佛国印度游学取经,历时20xx年。由于玄类取经起初并未得到唐朝政府的支持,他只能夹在西域商人中出行,因为没有政府发给的公文,路上还曾受到缉拿。然而玄类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后,不仅从印度取得了佛经,而且返回故土,著书立说,纠正了国内僧侣对佛经种种不正确的解释,成为最具声望的一代高僧。

回国后,玄奘的境遇与出国前迥然不同,他受到了唐朝政府的高度重视,唐高宗李治在为纪念母亲而建的慈恩寺内造了一座大雁塔,专门用来供放玄奘带回来的历7部佛经。玄奘在西行路上,途经伊吾(今哈密),当高昌王麴文泰得知东土大唐不远万里来了一位求法的高僧时,便派人把玄类请来,专门安排在王宫内居住,与玄奘结为兄弟。他还苦口婆心地劝说玄奘留在高昌当“国师”,但不能动摇玄类西行探求真经的坚志大愿。高昌王无奈,只好请玄类讲经一月后再走。

临行前,高昌王为玄奘写了24封致西域各国的通行文书,还赠送了马匹和25名仆役。出发那天,全城夹道相送,高昌王鞠义泰抱住大师失声励哭,亲自送至100公里外的交河城,才依依惜别。唐僧玄奘和高昌王麴文泰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段舌古佳话,以致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就有以火焰山等为场景而衍化出的美丽传奇。

各位游客,高昌故城的参观即将结束了。望着这屡经岁月剥蚀的故城,在领略它的古老、苍茫和凝重之余,您还将作何观感呢?“曾经的辉煌将永远让人铭记”,或许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迪吧!

描写大名县大名府古城心得体会总结二

各位游客:

新疆的吐鲁番有两座中国现存最完全的古城遗址,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分辨是高昌故城和河故城,被称为吐鲁番盆地中一对作风不同的“姐妹城”。它们在阅历了多少千年的风风雨雨后,现在固然只留下断壁残垣,然而当年巍峨的城墙仍然气概恢弘,深陷的护城河轮廓仍历历在目。下面让我们带着访古探胜的心境,先去参观一下高故城吧:

高昌故城的得名→高昌王国的历史

游客们,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以东45公里处的火焰山南麓,即木头沟河的三角洲地段,这座驰誉中外的西域古都,曾先后为麴氏高昌王国和回鹘高昌王国的都城,历尽繁荣,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主要门户。在前往故城的途中,我先来先容一下它的得名跟历史。

高昌故城,维吾尔语中称为“亦都护城”,也就是“王城”的意思。《北史高昌传》中称它因“地势高敞,人嫡鼎盛”而得名高昌。

据历史记录,高昌故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当时称为“高昌壁”或“高昌垒”,汉、魏、晋历代都曾在此设立“戊己校尉”,治理屯田,抵抗匈奴,故又名“戊己校尉城”。公元327年,前凉张骏在此设置高昌郡,首创了西域郡县制的先河。高昌建国事在公元460年(北魏和平元年),车师国消亡,柔然破阐氏伯周为王,称其国为高昌国,从而掀开了高昌王国的序幕。南北朝时代,这里诸王争霸,但国号仍为“高昌”。公元604年,唐贞观年间,高昌王勾搭西突厥截断丝绸之路,唐太宗派人平定了高昌王国,将高昌改称“西州”。公元9世纪末,由漠北西迁到此的回鹘人树立了回鹘高昌国,仍臣属中原王朝,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1208年,高昌回鹘则顺成吉思汗,称“畏兀儿王国”。1283年,高昌城毁于战火,高昌回鹘王国灭亡,至此,高昌城被废。纵观高昌故城的历史演化,历经1500多年,其间由盛及衰,演绎了一部西域部族的兴亡史。

高昌故城遗址→ 高昌的对外交换→ 高昌文化

游客们,当初我们来到了高昌故城遗址。只见残破的城墙全用黄土夯成,假使登高瞻望,全城平面略呈不规矩的正方形;分内城、内城、宫城三部门。布局似唐代的长安城。外城呈正方形,周长5.4公里,城墙最高处达11.5米,城基宽12米。内城居于外城正中,周长3600米,现仅存西墙980米,南墙850米。宫城居于外城城北。请看,前方那数座高3米至4米的土台称为“可汗堡”,就是原回鹊高昌的宫廷所在地。这里挖掘出的绿色琉璃瓦、纹饰富丽的石柱础和巨幅的吹打图优美壁画,记载了故都昔日的繁华。据史书记载,鼎盛时期的能城有12个门,市内屋宇星罗棋布,有作坊、市场、庙宇和居民区等建筑,总面积为200万平方米。密集的民居和街市坊肆建筑群,风格与交河故城类似,下挖为院,掏洞为室,不必木料,为吐鲁番一奇。

汉唐以来,高昌是衔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它既是经贸运动的集散地,又是世界宗教文明的荟萃地。当时波斯等地的商人,从他们国度带来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宝石和骏马来到高昌城,又从这里带走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造纸、炸药、印刷术。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经高昌传入内地。当时的居民先后信仰佛教、景教和摩尼教,高昌成了世界古代宗教最活泼、最发达的处所。

高昌王国壮盛时期;还孕育了丰盛的高昌文化,成为高昌的可贵遗产。麴氏高昌王国十任国王都是汉人,因此汉文化对高昌的影响不言而喻。但高昌究竟属于杂胡地带,车师、回鹘、突厥甚至后来的吐蕃、蒙古等多民族杂居,因而当地人会数种语言,语种状态丰富而有趣。此外,高昌人的衣饰也非常讲求,并善于制造美食。闻名中外的高昌古乐,更是高昌人的自豪,它以浓郁的异域风情和丰硕的艺术语汇在汉唐时风行,被列入唐朝十部大乐之中,成为中西融会的文化珍宝。能够这样懂得,高昌故城的魅力,在于其深沉的体裁底蕴,使之成为代表西域历史的典型和标本。

讲经堂遗迹→ 唐僧玄奘与高昌

游客们,高昌故城放弃当前,被开垦为耕地,大局部地面建筑无影无踪,遗址保留较好的除城墙外,还有外城西南角的一座寺院,下面就让咱们乘着“驴的”前往参观。

各位游客,请看这座大佛寺遗址,占地近1万平方米。细心察看,这座佛寺的山门、讲经堂、大殿、藏经楼、僧舍等建造布局,仍历历在目。从修建特点和残存壁画上的联珠纹图剖析,其修筑年代属麴氏高昌中期,约为隋代所建。

说起这座佛寺,鼎鼎大名的唐代高僧玄奘还曾到此讲过经。相传公元629年(唐贞观三年),玄奘29岁时,为了进步佛学程度,不畏艰险,从长安动身西行,沿丝绸之路到佛国印度游学取经,历时17年。因为玄类取经起初并未得到唐朝政府的支撑,他只能夹在西域商人中出行,由于不政府发给的公文,路上还曾受到缉捕。然而玄类在战胜了重重艰苦以后,不仅从印度获得了佛经,而且返回故乡,著书立说,改正了海内僧侣对佛经种.种不准确的说明,成为最具名誉的一代高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