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三纠三促心得体会如何写 公安三谈三促心得体会(2篇)

  • 上传日期:2023-01-13 05:02:27 |
  • ZTFB |
  • 8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公安局三纠三促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治警要求,以“三年打基础、五年争优先”为工作目标,以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通过分类定级晋位升级,对不同层级党支部实行“阶梯式”管理,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提升“标准化党支部”,着力建设“最强党支部”,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到2020年底,旗局“最强党支部”比例达到60%以上,基本消除“软弱涣散党支部”;到2023年,旗局“最强党支部”比例达到100%以上。

——坚持突出政治功能,着力提升组织力。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党支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结合各党支部实际,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党支部工作与公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得到坚决贯彻落实。

——坚持固本强基,突出领域重点。在落实基本要求、完成基本任务、达到基本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各党支部公安中心工作,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力求高点。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有机统一。明确“最强党支部”建设标准,以目标引领建设方向,深入对标查找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成效作为检验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

——坚持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注重培育和选树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扩大先进党支部增量,提升中间党支部水平,整顿后进党支部,整体提升旗局党支部建设水平。

“最强党支部”要达到以下建设标准。

(一)政治功能强。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学习党的政治理论。

(二)队伍建设强。党支部工作机制健全,党支部班子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职责分工明确并履责到位,团结干事氛围好。党支部书记政治素质好,政治理论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和群众工作本领强,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发展党员工作规范,党员教育经常,党员管理严格,不合格党员处置及时,队伍纯洁,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

(三)组织生活强。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经常、认真、严肃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会一课”形式多样、氛围庄重,主题党日“党味”浓、主题突出,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程序规范、评议结果运用好,及时开展谈心谈话,党内关怀帮扶工作到位。

(四)作用发挥强。党支部组织设置规范、隶属明确、运行顺畅,支部委员会开展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业绩突出、成效明显,认真完成党支部的八项基本任务和不同部门的重点任务,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

(五)群众工作强。坚定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遵守群众纪律,认真落实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群众对党支部工作支持度高、评价好。

“最强党支部”评定工作,实行分领域评分定级、分类别晋位升级办法,重点对政治建设、组织设置、党员管理、制度建设、党群服务、基层基础等6个方面进行评分(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评分实行百分制逐项扣分法,每个项目分值扣完为止。党支部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直接定为“软弱涣散党支部”:即支委班子成员有重大违纪违法行为的,党支部长期不换届或1年以上不开展组织生活的,党支部所在单位出现严重群访事件的。党支部存在以下情形的可酌情加分:即党支部和支委班子成员获得市级以上表彰的,相应加2—4分;党支部典型经验案例获得上级表彰或推广的,加2分。加分项取最高分值,加分一次,不累计加分。得90分以上纳入“最强党支部”评定范围,60—89分纳入“标准化党支部”评定范围,60分以下纳入“软弱涣散党支部”评定范围。

分类定级按照党支部自评、党员群众测评、党委评定、旗委组织部审定、公示等五个步骤进行。

(一)党支部自评。党支部根据分类定级参考标准,对支部自身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形成自评台账,上报至党委。

(二)党员群众测评。党支部完成自评后,由党委结合党支部实际合理确定民主评议指标项目,组织召开党员群众测评会进行测评。测评会可结合党支部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一并开展。党支部自评为“最强党支部”的,党委还要在服务半径内通过访谈、民意调查等方式,扩大群众评价的参与范围,综合评价优秀等次比例未达到参加测评总人数90%以上的,不得评定为“最强党支部”。

(三)党委评定。党委根据日常了解、党支部自评和党员群众测评情况,召开党委会议,确定党支部的评定总分,上报至旗委组织部。

(四)旗委组织部审定。旗委组织部根据党委评定结果,采取抽查相关材料和会议记录、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党委的评定结果进行评估。

(五)公示。旗委组织部审定名单后,在旗局范围内进行公示,党支部对公示结果如有异议,应在公示期内向所属党委提供相关情况,党委要及时核查并提出结论意见上报旗委组织部。

党支部分类定级晋位升级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年评定一次,一般每年年底组织开展。被评为“最强党支部”的,如未出现不符合建设标准情形的,可到任期届满后再重新评定;被评为“标准化党支部”和“软弱涣散党支部”的,每年评定达到上一级评定标准的可以升级,对工作下滑、达不到评定标准的可以降级。新组建不满一年的党支部一般不得评定为“最强党支部”,“软弱涣散党支部”一般不能直接越级评定为“最强党支部”。

旗局党委要把分类定级晋位升级工作作为加强党支部建设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一)党内表彰优先推荐。所在党支部被旗级以上党委评定为“最强党支部”的,党员、党务工作者、党支部参评上级党组织开展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组织等党内表彰时,予以优先推荐。党支部及所属党员参评市委以上党内表彰项目,党支部至少应当被旗级以上党委评定为“最强党支部”。

(二)晋位升级分类指导。被评为“软弱涣散党支部”的,各党支部要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逐个制定整顿提升计划,各分管领导进行包联整顿,党支部书记当年不得评先评优。被评为“标准化党支部”的,要制定党支部提质晋级工作计划,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压实责任,确保每年都有一批“标准化党支部”晋升“最强党支部”。

(一)强化责任落实。做好党支部分类定级晋位升级工作,是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有力抓手,是落实“五化协同、大抓基层”工作的重要载体,各党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着力扩大“最强党支部”增量,提升“标准化党支部”水平,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

(二)加强督促指导。各党支部书记要将党支部分类定级晋位升级工作要列入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研究讨论,不定期督查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各支部每年至少专题研究2次党支部建设工作。

(三)防止形式主义。要坚持以好的作风开展党支部分类定级晋位升级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注重深入基层了解,注重实际效果,注重党员群众评价,不简单以档案材料等作为各项工作落实的标准。

描写公安局三纠三促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面对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内部挖掘潜力,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摆在全州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巴州公安机关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是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派出所和治安、国保、巡警、交警、刑警等警种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基础,以加强人口管理和建设“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为依托,构建转群结合、动静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

近年来,巴州公安机关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目标,按照防控严密、控制有力、全面设防的要求,建立多警种分工协作、有机衔接、整体作战的打防控一体化工作机制,全面建设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点线面结合,全时空、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突出抓好防控网格、防控力量、防控手段和防控保障工作重点,创新社会防控体系建设。

(一)调整警力布局,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防控网络

一是社区防控网格。狠抓以社区民警为主、专职治安辅助力量和义务群防群治力量为辅的社区防范力量建设。按照公安部规定的每个警务区民警管辖1000户或3000人的基本标准,制定《巴州公安机关警务区分类建设标准和方法》,划分一类警务区37个,二类警务区59个,三类警务区223个,采取“一区双警、一区多警、新老搭配、维汉搭配”等多种模式,配齐、配强社会民警。经调整充实,目前全州82个派出所警力达到911人,占总警力的49.35%,警务区民警增加24人,净增加5.7%,派出所民警增加44人,净增加4.8%。全州配备警务区民警318人,联防队员9184人,保安2181人,义务治安志愿者6797人,红袖标人员4715人,建成了一批“智能化居民小区”、“门禁+视频系统”等有特色的区域性技防网络,全州69个社区、村组均实现“零发案”。

二是街面巡逻防控网络。建立分级巡逻防控勤务和警情发布制度,以“点、线、面”贯通,“条、块、域”结合位为基本模式,根据辖区敌社情、地域特点、治安和交通状况等情况以及实现快速反应的最低时限要求,巡逻防范以巡逻巡区为基本单位,推行网格化布警。以巡逻警区(巡区)为基本单位,全州划定35个重点巡区和67个一般巡区,配备巡逻民警92人,巡逻人员914人,巡逻力量配备和装备配备率均达到100%,在常态巡逻下保证街面巡逻力量不少于385人,一级勤务模式下达到1500人。全州25个城市、城镇派出所建成视频监控室,大胆推行网上巡逻。

三是单位内部防控网络。突出抓好重点要害单位安全保卫,指导单位内部建立健全治安保卫机构,配备治安保卫人员,制定完善治安保卫制度,落实治安防范措施。共成立保卫机构2632个,落实保卫人员9184名,指导、监督重点单位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党政首脑机关和重点单位重要部位技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并确保发挥作用。

四是视频监控网络。按照区厅的统一部署,投资6千万元,依托“全球眼”建成全州视频监控信息系统,在主要路口、交通要道、重点单位和复杂场所设置摄像头1926个。全州181家重点单位报警系统与公安机关指挥中心联网,重点单位技防安装率达90%,视频接入率达59%。根据交通状况和治安特点,进一步合理调整、科学布建道路治安卡点近年来共建成6个区际治安卡点、15个县市出入口检查站,建立有线和无线图传设备,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州交通要道的堵控网络,有效增强了对动态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现、控制和打击能力。

(二)整合防控资源,最大限度充实社会治安防控力量

一是充实基层实战警力。按照《巴州公安机关警务区分类建设标准和方法》,划分一、二、三类警务区(一类37个,二类59个,三类223个),采取“一区双警、一区多警、新老搭配、维汉搭配”等多种模式,通过精简机关、内勤岗位压缩、文职置换等措施,近三年增加警务区民警183名,机关警力占总警力的比重由原来的21%降至9.7%。派出所警力占总警力的比重由原来的39%提高到49.8%,警务区民警占派出所警力的比重由原来的36.6%提高到46%。

二是发展专职治安辅助力量。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由政府出资、社会资助公安机关管理使用的保安辅警队伍。按照派出所民警与协勤1:1的配备标准,由政府出资解决公益性岗位3907个,派出所协勤达914名,有效缓解了基层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巡逻防范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积极探索建立新时期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快“红、黄袖标”队伍建设,制定《巴州公安机关红袖标看护区划分标准和方法》,按照“科学划分、以户定岗、定岗不定人、就近安排”的原则和每人看护楼房30—50户,看护平房25—40户的标准,规划4830个“红袖标”看护区,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标准补助,由政府解决报酬3907人。建立护厂队护校队、护村队、护寺队、护店队和护院队为主的护卫队3770支,落实“黄袖标”人员28587人。

(三)利用信息平台,有效提升和扩延社会治安防控手段

一是完善重点人口管控。巴州公安局在全疆率先建成旅店业和客运业信息系统,实现了流动人口流入流出动态预测和重点人口动态管控,形成了重点人员衣食住行完整的活动轨迹链。研发“一刷通”身份信息核查系统,通过读卡器读取身份证、护照、军官证、驾照等证件信息,实现于公安部八大库实时碰撞比对,快速核查人员身份,利用信息化手段布控七类重点人员462人,布控关注对象4267人。

二是完善行业场所管控。依据娱乐场所治安秩序状况进行评价,划分类别,通过分级管理实现精确管控。全州357家娱乐场所安装娱乐场所信息系统,办理人员上岗证3681人,自运行以来,共排查出有卖淫嫖娼违法记录人员59名,有赌博违法记录人员8名,吸毒前科人员20名,清理25名法定的不得从事娱乐行业人员,74人列为关注对象。

三是完善虚拟社会管控。制定《巴州公安机关“网上警务室”建设标准》,全州48个派出所建成105个网上警务室。建立民警微博,收集社情民意,拓展公安业务网服务14项,建立网上信息员队伍195人。召开网上警民恳淡会50次,群众留言148条,通过公布的电子邮箱收到群众建议76条,为群众解疑释惑225次,点击量达11538次。

(三)科学预警研判,建立和完善高效运行的防控保障机制

一是健全情报信息预警机制。州局机关及各部门、县市、基层所队层层成立情报机构,全州情报信息研判分析人员达200余人,其中专业研判人员达46人。依托“大情报”平台,各警种各部门及时就社会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刑事犯罪开展综合性、专业性研判,及时提出打防控建议,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完善实战指挥协调机制。按照防控体系“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要求,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警救援水平为目标,建立完善统一、权威、高效的实战指挥机制。“110”、“122”、“119”三台合一,赋予指挥中心根据治安情况调整防控力量布局、统一指挥调度社会面警力的职权,提高了应急处警救援能力。

三是改革勤务运作机制。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警力跟着警务走”的原则,实行弹性工作制、两班制、夜班制和错时制等勤务模式,把巡逻执勤入户调查作为巡逻民警和派出所民警的主要勤务方式,保证巡逻民警每周至少巡逻32个小时,社区民警每周有30个小时在警务区工作,制定警务区民警勤务工作八条刚性措施,从制度时间和机制上保证警务区民警有足够时间沉入社区,破解了“沉不下、摸不清、控不住”的难题,提高了派出所打防控一体化水平。

四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积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机制,按照统一外观标识、同意制度台账、统一工作流程、统一办公设备、统一考核奖惩的“五统一”要求,规范调解室建设,全州82各派出所全部设立起规范的人民调解工作室。聘请103名退休的公、检、法、司等人员担任调解员,按照每案20—60元标准落实“一案一补”政策。20-年调解各类案件2279起,调解率达98.4%,调解覆约率达95%。

全州未发生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严重政治事件和因公安机关处置不当而引发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刑事案件、治安事件发案趋于平稳,多发性、系列性和危害严重的刑事案件得到遏制,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得到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得到及时预防和妥善处置。20-年全州两类案件发案总量分别下降3.1%、7.7%;三类可防性案件分别下降5.7%、8.2%和14.7%;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到95%以上。

近三年,全州公安机关利用信息化手段共查处治安案件1347起,破获刑事案件64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68人,布控七类人员重点人员923人,布控关注对象1090人,核查吸毒人员1056名,法轮功人员112人,上访人员85人,抓获吸毒人员76人,抓获网上逃犯216人。

(一)党委政府强力支持是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根本。要紧紧依靠党委和政府将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日程,上升为政府行为,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保障条件,为治安防控工作提供经费和技术保障。

(二)完善防控工作机制是延伸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基础。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于全面加强各项防控工作乃至整个公安工作,只有从总体上统筹规划,从机制上改革创新,才能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三)加快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手段。以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推动治安防控最有效的手段和载体,紧紧抓住完善防控网络、落实防控责任突出防控实效等环节,才能加快公安勤务机制改革,建设务实高效的“信息警务”推动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