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国合个影活动心得体会和感想 我和我的祖国观影活动总结(三篇)

  • 上传日期:2023-01-13 01:57:28 |
  • ZTFB |
  • 9页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与祖国合个影活动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崭新的金轮冉冉升起,仔细感觉,每一缕阳光,都是祖国母亲殷切的期望。

像一只欢乐的小鸟,背上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祖国是我们的背景,我们是祖国大地最亮丽的风景。坐在教室,教师的教诲擦亮我们的目光,开拓我们的思维,纠正我们的错误,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沃土,我们将成为祖国原野上的参天大树。

在没有风的日子里,想想祖国,便感到春风拂面;在不顺心的时刻,想想祖国,便会心地开阔。当朗朗书声飘起时,当嘹亮的歌声飘起时,我们正在与21世纪的祖国同行。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妈妈体弱多病,所以遭到国内外反动派的摧残。但许多到国外留学的莘莘学子,依然历尽万苦回国,把祖国妈妈扶起来,并把她装扮得年轻漂亮。他们一旦学有所成,首先想到的不是优越的生活条件、工作待遇,而是祖国和人民。他们放弃了荣华富贵,也不嫌弃祖国的贫穷、落后,而回国为祖国奉献,与祖国同行。

那时又有多少革命先烈为结束祖国妈妈半封建、殖民地的历史而抛头颅、洒热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迎来了祖国妈妈的新生。尤其是航天事业上,我们的妈妈又跨进了另一个新纪元。1999年11月21日,是一个值得中华人民骄傲的日子,在中国独自研制的“神舟”号载人实验飞船,首航的完满成功顺利飞行21小时后安全着陆,首航的完美成功意味着,中国将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载人航天的历史性大突破。“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爷爷对此是功不可没的。他当年是留学的科学家,美国众多研究所竞相邀请他留下,他凭一颗爱国的心,与1995年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由他提议的中国国防第五研究所,导弹研究机构在1956年10月成立,从而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82年10月,我国首次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去年,我国

首次载人在“神舟五号”火箭太空绕地球飞行一圈……这些例子充分证明中国人完全有本事靠自我的力量发展高科技的空间技术,中国已经开始走向富强,走向繁荣。

祖国已欣欣向荣,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必须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母亲添光彩。

与祖国同行,使我们有个辉煌的人生!

描写与祖国合个影活动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中华民族,一个以礼仪著称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说起中国,首先要说中华民族的象征——万里长城。人言常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里。”它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说起故宫,使人不自然的想起紫禁城,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象征。古代帝王把家就安在那里。对于黎民百姓来说,望洋兴叹。那似乎已成为权利的象征,代表着富贵与繁华。

不仅如此,还有中国大运河工程,李冰父子主持的都江堰…

我爱我的中国,爱她的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爱她形如雄鸟的土地,爱她挺如脊梁的巍峨昆仑;爱她的广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也爱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畔…

五千年,风风雨雨,几世纪、浴血奋战;多少朝代,兴衰进退;多少智慧,成就了文明的深远。我曾赏略秦始皇兵马俑的大气磅礴、饱揽气魄,聆听长江三峡的嘹亮赞咏。

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到电灯、电话、网络信息的应用;从李白豪迈的“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不论他曾经贫穷落后,也不算他曾饱经屈辱压迫与折磨,我都深深爱着她。从清朝的闭关锁国到现在的和平外交;从古代的“主权至上”的专政,到今天的人人平等,人命当家长做主…中华民族无时无刻不在向前迈进,发展。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酒入豪肠,十分酿成月光,余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李商隐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钦佩前人的不朽诗篇,钦佩他们的爱国情怀,司马迁坚持不懈不顾虫蚁的百般叮咬,粗茶淡饭,食物而无味,严刑拷问,铁索萦绕,为的是记录历史的公平与正义,司马迁你为祖国付出一生的心血,成就了历史的大作《史记》。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可饮匈奴血”的岳飞,你用那一刻铮铮铁骨的爱国心,换来的是天下无比的称赞,更成就,撼山易,撼岳家难的不朽传奇;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而今一大批出色的文学作品,也响彻文坛.冰心奶奶的《寄小读者》;鲁迅爷爷的《社戏》;郭沫若爷爷的《山茶花》……

我骄傲我的祖国叫中国,我自豪我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浓浓中华情,割不断我与祖国的血脉亲情。

描写与祖国合个影活动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1、了解中国新诗朦胧诗的特点;

2、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1、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对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方法;

2、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朦胧诗的写作特点。

课型:讲读课。

课件:powerpoint课件《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学生配乐诗朗诵:《我爱这土地》(刘李立)。

师:感谢刘李立同学的倾情朗诵。从艾青的诗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将个人与祖国深深结合在一起,生死相依的浓浓爱国情意。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画面:祖国的苦难岁月、新中国的成立、神六上天等共六幅。看了这一幅幅画面,我们不禁感慨万千,让我们先把感触埋藏在心里。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诗人舒婷的情感世界里,去感悟她伟大的情怀。

二、文学常识:朦胧诗&作者简介:舒婷

a、朦胧诗的定义: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六七十年代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

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b、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舒婷: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初中毕业以后曾去福建插队,后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三、朗诵与品读:

㈠flash示范朗读。

㈡学生自由朗读

㈢学生选择一节汇报朗读,读完后其他同学评价。教师指导每一节应该读出什么感情。朗读注意事项:

⑴语速:舒缓;音调:低沉;

⑵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方法:声音高、声音重、语速慢。

⑶注意节拍、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诗歌的每一节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节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也要停顿。

⑷态度要放开,感情要投入。

(四)速读全诗,结合预习的内容,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赏析一两句诗歌,或者提出疑问的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例如:为什么说是“痛苦的希望”、每一节分别表达了什么内容、“飞天”是什么意思、本诗出现哪些意象、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五)分组讨论:

每一节最后一句“祖国啊”,是对祖国的真情告白,满腹的心里话欲言又止,请结合每一节诗句的内容,补充作者的“真情”。

(六)集体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分为男单a、女单b、男齐、女齐、全班齐。

四、创作尝试训练:

1、展示学生诗作:

以“家乡赞歌”为主题的诗:陈倩倩、

曹美玲、李华容、刘平双、夏梦玲、裴德华、刘阳等。

2、课堂练笔(播放音乐《妈妈的吻》)

回忆父母感动着你的瞬间,用诗的形式表达你的感触。(好的诗句即时交流。)

五、小结:

感谢我们正在腾飞的祖国给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感谢我们含辛茹苦的父母给了我们健康的体魄。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诗朗诵中结束我们的学习,相信我们在聆听中会明白一个道理:感谢与报答不用用嘴去说。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何必为年龄发愁?

只要在秋霜里结好你的果子,

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

有时候我也着急,

那是因为工作的不顺利,

有时候我也发愁,

那是因为我的祖国还很落后。

我曾踏遍人生的旅途,

最后才知道,

这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

人民的事业与世长久,

谁的生命与它结合,

白发就上不了他的头。

我不再有什么别的希望,

只希望人民不再受苦难;

我不再有什么别的要求,

我的要求就在大家的要求里头。

啊,朋友,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何必为年龄发愁!

附:板书: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内容感情语调

第一小节:贫困、落后的祖国深沉、悲痛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痛苦、追求的祖国痛苦、希望舒缓

第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希望、欣喜高昂

第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深情、强烈

伴随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与九(2)班学生一起走进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成诗于我国进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同是一个花开的季节,我再次捧着书本,细细伴读(陪伴学生)。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往往是朗诵者的首选。在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通过诵读感悟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去品味诗的妙处,并带领学生尝试用意象创造简单的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对家乡、对父母的崇敬之情、热爱之情、赞美之情。

与过去的课堂教学,有了一点成熟和自信。“寻不到北”的感觉好多了!先说说自我感觉的良好之处:

一、让学生充分预习,细细品味,走进作品,与诗人靠近。

课前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作品,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在课本上写好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标出自己不能弄懂的诗句。仔细咀嚼诗

歌的味道,了解诗歌的内容与结构。真正地走进作品,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大胆尝试,写出的诗还真有诗味。

让学生读诗论诗再写诗,不要求学生写出惊世之作,骇世之文,只要学生有一定的意象,有集中的思想内容。讲究了一些诗歌基本的技巧(如押韵),就是理想的效果。当然,在写作中缺乏指导,那是很危险的——作文中都去写诗了,简单啊!可只是语言的“横七竖八”的诗是毫无价值的。课堂上学生的一些诗句真有一点诗味。当然也有仿写的痕迹,我认为是好的。

试想,自己能写出像模像样的诗的学生何愁不会赏析诗歌,何愁不会写作,何愁不会阅读分析?

三、课外延伸,营造氛围。

1、优美诗歌的熏陶。在课前,让一学生配音乐朗读芍青的《我爱这土地》,让学生在激情的朗诵中受到诗歌它独特魅力的感染,同时也是对本课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调。结尾处,何其芳的《春的后面不是秋》,也是如此。它与开课时相互辉映,余间缭缭。

2、诗化的课堂语言

课堂中,老师引导的语言言简意赅,哲理性语言、诗味的语言贯穿始终。给学生及整个课堂以美的享受。

有所得必有所失:

一、课堂安排过紧,教学预案只有舍本逐末。

“此事古难全”,课堂中顾及了时间的搭配,故舍弃了一些地方,如:让学生说说每节中“祖国啊”这一句话的真情告白。使得学生对全诗内容的理解上大打折扣。在诗歌的朗读上似乎也较薄弱。

语文课堂中对文本的阅读太重要了!记得李研主任说过:任何脱离文本的教学都是纸上谈兵。学生的思维不凭借具体的文本又何谈内化呢?所以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牢牢把握这个方向不放松。

二、朗读的指导欠加强。

本文曾是优质课的选择,听说优质课的执教者让全场的师生以泪洗面,作者将个人与祖国的命运相偎相依,教者却让读者与作品相偎相依。我佩服不已!在本文的朗读中,也只有让读者(学生)充分将自己融进作品中,才可能体会作者对祖国真挚的情感。

我在教学中,在这一点上还做得很不够。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在此方面多下工夫,练好自己的基本功,才能做学生的领头雁。“隔山观虎斗”、“岸上指导游泳”的效果总会大打折扣。

很高兴,通过这节课,我又有了一定的进步。我一定会听取其它老师的指导意见,更深一层的反思自己。我相信,一年一次的“三课”活动我会逐渐成长,逐渐成熟,逐渐成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