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优质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22 12:31:31 |
  • ZTFB |
  • 8页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培养我们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在写心得体会时,应该坦诚叙述个人真实的感受与体验。心得体会是在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一

201xx年8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当得知修改决定审议通过时,作为基层检察院的一名民行干警,还是有些激动的,毕竟我们见证了民诉法从200xx年修改到20xx年修改草案的出台直至今日修改决定的通过,并且在去年修改草案征求意见时,因为草案内容对检察机关工作不利,在市院的带领下,全市民行干警联名提出二十条意见上报全国人大法工委。这期间,我们不仅仅是关注,而是一直以实际的工作、不断的创新实践来为民诉法修改提供基层经验,尽一点力所能及的力量。当看到曾经举步维艰的创新工作如今被以法律的形式“正名”后,心中无疑是自豪的,但对此我们并不盲目乐观,反而有着更大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因为今后面对的民行检察工作将是一个全新的无法预知的形势,从高检院到基层院都将严阵以待,来迎接民诉法修改后带来的种种挑战和难题。

9月27日至29日,在市院某副检察长及民行处领导的带领下,我同各县区院的民行干警们一起到该地参加了全省民行检察人员新修改民事诉讼法理解与适用学习班,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行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授课,收获颇丰。同高层领导与专家学者的交流,能够更深入理解民诉法修改的原意与目的,对指导今后基层检察院民行检察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共60条,对原民事诉讼法修改和增加80多处,与民行检察监督有关的8项,内容涉及民事案件管辖、证据规定、案件送达、立案、审理、执行、审判监督等,范围很广。扈纪华主任授课时说:

“此次民诉法修改是检察院的一次全面胜利。

”对于这种评价,虽然很多民行干警持保留态度,但这也表明了民行检察监督工作是此次民诉法修改的重中之重。

一、修改后民诉法拓展了民行检察监督范围民事诉讼法修改强化了对民事诉讼活动的全面监督,加强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以达到维护司法公平、公正的目的。

(一)从总则上为监督范围的扩大提供明确的依据。民诉法将第14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修改为“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该条的争议点在于审判活动是否包括执行,检法两院从91年开始就对该问题争论不止,面对法院执行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将民事诉讼从受理、立案、调解、庭审到执行一整个诉讼程序纳入检察监督范畴是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一直在坚持实践的,也是势在必行的,因此该条修改确保了检察机关的全面监督,成为民诉法修改的一大亮点。从此,各级检察机关探索的立案监督、调解监督、执行监督等工作就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不再属于创新案件,而是实实在在的常规案件。

在具体条款中也进一步明确了各项监督权力,如民诉法第208条规定,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提出抗诉。修改民诉法第23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法律首次对调解和执行监督作了具体明确规定,这对强化调解、执行的监督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监督方式的增加与丰富。原民诉法仅将抗诉规定为民事监督措施,而抗诉因上级抗诉、时间长、法院难以接受,改判率不高等问题而影响监督效果。多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均探索实施再审检察建议与检察建议制度,并有大量的成功案例与规范性文件出台。再审检察建议具有时间短、法院易于接受、可实现同级监督的优点而大力推广,但因在法律上无名分,影响了监督效果。修改民事诉讼法第208条、209条规定了检察机关可以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从而明确将检察建议纳入了监督措施。检察建议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再审检察建议、纠正违法检察建议等,方式更加灵活柔和,这也推动检察机关大力开展同级监督工作,以提高监督效果。

(三)强化监督手段。原民诉法对民行监督的保障措施没有规定,致使民行监督乏力,修改民诉法则强化了监督的保障措施。一是明确规定调查取证权。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权一直是一个争议的问题,其证据效力因没有法律规定而受到臵疑,已严重影响了民行监督正常开展。

修改民诉法第210条规定:

“人民检察院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这有利于检察机关把握事实、核实证据、做出判定。

二是规定了对审判中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修改民事诉讼法第208条规定:

“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检察机关可以明正言顺地对审判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实施监督,以强化监督力度。

(四)增加公益诉讼制度。随着食品安全事故与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在民事诉讼中增加公益诉讼制度得到了人大代表与专家学者的支持。对于检察机关,已经有部分检察院开始尝试提起公益诉讼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修改民诉法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扈纪华主任指出社会团体无疑是提起公益诉讼最有力的力量,法律规定的机关也需要有待于其他法律进一步明确规定,但是她并没有提到检察机关是否可以提起公益诉讼,但是汤维建厅长明确指出了检察机关是提起公益诉讼的天然代表,看来对于检察机关能否提起公益诉讼仍旧在理论界意见不一。全国人大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胜明在答记者问的时候说到,公益诉讼主体可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然后总结经验。因此说,该条规定给检察机关提供了一条公益诉讼道路的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法律明确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地位,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检察机关能够实现公益诉讼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那么在下次民诉法修改中或许就能将检察机关的主体资格写入民诉法中了。

二、修改后民诉法对民行检察监督工作提出的难题(一)申诉前置性规定带来的影响。修改民诉法第209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的;(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该条规定为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诉设臵了前臵程序,即必须先向法院申请再审,等法院作出判定后,才能向检察机关申诉。换句话说就是法院能够自己救济的,自己救济,不能救济的,由检察院救济。这样的规定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领导的看法认为当事人先向法院申诉是法院给检察院挡了一刀,也能解决再审没完没了的问题。通过市院岗位练兵活动,大家一起讨论的结果,还是认为该条规定前途莫测。

我们假设了两种结果,一个是案件数量骤减,本来像该地区申诉案件数量就少,让法院理过一遍后,能抗诉的案件数量更少了。该条规定第一项“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当事人可以向检察院申诉,法院都不同意再审的这种情况下,检察院即使发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法院改判的可能性有多少?该条规定第二项“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检察院申诉,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检察院可以发出检察建议要求法院作出裁定,法院5裁定再审了,就法院自己去审了,法院裁定不审就又回到了第一项的规定。

检察院也可以不管法院如何裁定,只要逾期,检察院就抗诉,但这种情况实践中也较少。第三项“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随着法官队伍素质的提高、执法的严谨性,能够看出明显错误的判决、裁定毕竟是少数。因此,上述三项规定将检察机关的监督限定在了后臵的位臵上,案源大幅度减少,似乎成为必然。

我们假设的第二种结果是,案件数量的剧增,这其中主要是指息诉案件,大量的法院难以消化的缠访缠诉的案件转移到了检察院。在经历过法院的两审终审、审监程序后到达检察院的案件,都将是极难的社会影响大、耗时长、难调、难和、难判的案件,检察机关应当有心理准备来应对巨大的息诉压力。

总的来讲,该条规定还是反映了高检院对于民行工作近年来的指导性意见,即办案结构要发生转变,增加对于程序的监督,通过诉讼活动监督、违法调查等形式强化对同级法院监督。两年前,市院提出抗诉案件收回市院办理,基层院作创新工作,包含执行监督、调解监督、督促起诉、行政执法监督等工作。当时,各县区院还是不理解的,那么现在看来,在市院的带领下,这两年的转型,办案结构的调整,是符合实际变化与法律规定的趋势的,为全市民行检察工作适应明年新民诉法正式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办案期限缩短带来的影响。修改民诉法第209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中规定的审查期限是自调卷后三个月内审查终结,现民诉法规定为自当事人申请后三个月内作出决定,无形中缩减了办案期限。调卷问题一直是检察机关民行工作瓶颈,全国各地情况不一,有的只让阅卷,不让调卷,有的则需各级领导批示,承办人查看之后才让调卷,所以耗费的时间不短,这促使我们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高质量完成审查工作。同时,申诉人申诉期限也由原来的两年变为六个月,期限大为缩短,需要引起当事人的高度重视。

(三)概括性规定对具体操作带来的影响。执行难、执行乱是执行的现实问题,这次民事讼诉法修改从总则、分则条文规定了检察机关可以对执行进行监督,但如何监督却无明确依据,仍需要各级检察院的工作实践来形成规范性的工作制度。目前,调解已成为法院结案的主要方式,能够占到70%的结案率。调解中出现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调解的现实问题是存在大量的强制性调解,强迫权利人作出让步的调解,利用调解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第三人利益的虚假调解。修改民诉法规定检察机关能对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调解案件进行监督,那么实践中大量的强调、诱调、违法调解及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案件如何监督呢?我们可以根据两高会签文件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符合本意见第五条、第六条规定情形的判决、裁定、调解,经检察委员会决定,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将新民诉法与两高会签文件结合起来办案,更具有实际意义。

三、准确把握检察机关的工作重点修改后民诉法确立了多元化民事检察监督格局,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按照修改后民诉法要求做好各项监督工作。一是强化职权意识,以修改后民诉法实施为契机,转变工作思路,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等案上门为主动出击。重点应该是加强对程序违法案件、渎职审判行为、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判决、裁定、调解等三类案件的抗诉。程序违法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司法腐败,造成司法不公,程序违法侵害的不仅仅是私权,而且还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应当成为检察监督的重点。二是积极受理当事人抗诉申请,要严格把好受理关。只有符合法律的三种情形,检察机关才能受理其申请。对于检察机关已经抗诉过的案件,当事人也不能再申请抗诉。检察机关应当及时审查,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对于不符合抗诉条件的,应当在不抗诉决定中详细阐明不抗诉的理由,并做好息诉工作。同时,灵活运用其他监督手段,除抗诉外,民事检察监督还可以通过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等方式进行。

对于新民事诉讼法的学习讨论还在不断进行,现有知识的掌握远不能满足办案的需要,下步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强化交流探讨,为20xx年新民事诉讼法的正式实施做好各项准备,确保民行检察工作实现平稳发展。

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20xx年4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xx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

制定《行政诉讼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该法的受案范围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而对行政机关提起诉讼的。具体地说,就是民告官。民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官是指政府机关和有执法权力的执法部门。也就是说,政府的执法部门如果在执法过程中,没有做到严格依法办事,或者工作中有失误,就会被当事人告上法庭。

我局作为价格行政的执法机关,其执法过程直接与被检查单位和个人打交道,其行为、举止,业务水平,工作经验等各方面素质都要求较高,随着全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维权水平的提高,对执政部门的执法人员也是考验。通过这次重新学习《行政诉讼法》,我深深地感到了责任、压力、和危机意识,特别是在对个人检查当中,一定要依法办事,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案,在查处每一起案件中,都应该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手续完备、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的原则,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的提高,秉公执法,不询私情,绝不能在工作中出现差错,因为一旦有什么被检查对象质疑的地方,就会走上被告席,所以,应该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本领,为自己和单位负责,特别是为单位领导负责,因为如果发生诉讼案件,单位领导是法人,就要首先坐到被告席上,到那时候,不仅是自己个人的损失,更是单位的耻辱,所以我认为不断加强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三

20xx年1月23日至25日,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全省中级人民法院及基层人民法院从事行政审判的法官在太原集中学习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学习期间邀请了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全国人大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处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对新《行政诉讼法》的审判实务、立法、理论解读进行了讲解。

新《行政诉讼法》于20xx年11月1日表决通过,并将于20xx年5月1日起实施,条款由原来的75条增加为103条。《行政诉讼法》作为一部“民告官”的法律,实施20xx年来第一次修改,此次修改的内容,被学者誉为“依法治国的抓手和试金石”,堪称一部可以有效地把“行政权力关进笼子”的法律。通过学习,有如下体会:新《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可以说是变化大、亮点多、影响广,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三是独立审判得到进一步保证,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六是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在法律上终于确立,可以有效化解行政争议;。

七是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有重大改革,集中管辖制度从“试点”走向全面运行;。

八是复议案件被告范围扩大,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十是审判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立案、审理、执行环节均可进行有效监督。

《行政诉讼法》修改不止上述十个方面,对《行政诉讼法》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应对照原文进行逐条、逐句、逐字的认真学习,并在行政审判实践过程中,认真履行好新《行政诉讼法》。

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四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具有效力的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司法机关予以撤销、变更、确认或赔偿等法律保护的诉讼活动。而作为行政诉讼案件的文书则是起到诉讼主体和司法机关之间沟通桥梁作用的重要文书。本文就我在行政诉讼案件文书起草和处理中的体会和心得,作为一份总结和分享。

行政诉讼的主体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需要提交书面诉状和相关证明材料,而书面诉状是行政诉讼案件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起草书面诉状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详细描述被告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和影响,既要有理有据,又要突出主题;二是充分陈述原告的权利诉求和事实依据,同时要强调权利的合法性;三是诉状初审是人民法院对诉状形式合规的简单审查,因此书写应当注意规范化、简洁明了。在撰写行政诉讼案件的文书时,准确、严谨、简练、合乎诉讼法律格式的文书是极为重要的。

在审理阶段中,人民法院会依次开庭、举行听证、进行质证、出示证据等过程。此时的文书起到一个备案、记录、确权等作用,因此要清晰明了。在开庭审理中,书记员采集开庭笔录,这就要求书记员的笔录技能应当娴熟,笔录内容应当详实,专业化,准确。在庭审中,行政法官要准确贯彻审判监督程序,重视审判程序的公正、公平,及时记录或撰写裁判文书,保障司法权的行使。

第四段:裁判文书中的要素和要求。

行政诉讼案件审理结束后,人民法院需要书面表达出法院对行政诉讼案件的处理意见,即裁判文书。而合法的裁判文书,应当具备四个要素:一是满足文字规格和法律形式要求;二是准确描述案件的事实、条列、理由和结论;三是有具体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四是权威性,即裁判文书既有事实性,也有规范性,并能体现法律的尊严。因此,起草、审查、修改和签发裁判文书时,都应当注意规范化、质量化要求。

第五段:结论。

总体而言,在行政诉讼案件文书的起草、审理以及裁判文书的整理方面,对于提高行政诉讼案件文书质量的重要性举足轻重。同时,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行政诉讼法律知识和判断能力,严谨细致地处理案件。最后,行政诉讼文书的专业性、规范性、实用性、权威性、说服力等都是提高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是我们应当重视的。

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五

法律专业是个知识繁杂的学科,有着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学法律有有刻苦耐劳的精神,细致谨慎的思维。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我学习了《民事诉讼法》这门课程,第一次接触民诉法这门课程,一开始,我翻了几页,觉得不过如此,我一看就会。

可是,当老师给我们上课时,对该课程进行解读,我觉得我很迷茫,很无知,我不知从何学起,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我才有了些许眉目。学习民诉法,如果没有雄厚的民法积累和对民事权利司法保护方法、手段、途径多样化的洞悉和感悟,就不可能学好。学习民诉法关键在于运用,多参与实践,积累经验。一、学习民诉法的问题民诉法内容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作为学生的我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总感觉民诉法就像一串杂色的项链,是由五颜六色的珠子的串连起来的,住不住要点,也理不出各个制度、规则之间的联系,比如,受案范围和管辖之间的联系。

受案范围,又称民事审判权的作用范围或民事裁判权的范围,在以往的教科书中通常被称为“法院主管”,即确定人民法院和奇谈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分工和职权范围。而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它是在人民法院内部具体落实民事审判权的一项制度。两者都是司法的职权分工问题,但是却又完全不一样,他们之间有何联系,如何联系,我们常为之苦恼;再比如,民诉法的基本原则,民诉法的基本原则,是在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中或在重要的诉讼阶段起指导作用的准则。它有5个原则,那么这五个原则是入耳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有着怎样的实际意义;我们对这些问题有一股大海捞针的感觉。我们认为民诉法的操作性很强,课堂讲授繁琐,我们许多人都误以为只要进入实践,到那个时候就无师自通了。例如前不久。

我班同学到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审观摩当中涉及了许多民诉法知识所以许多同学对民诉法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不过我们在“无师自通”的感觉中有体悟到民诉法的重要性在解决案件时法官律师不掌握民诉法那他们如何做出公平的判决为当事人维护合法利益。所以对于学习民诉法我有几个问题;(1)民诉法从何处入手怎样才能击中要害打牢基础:

(2)民诉法的各个内容是如何联系,环环相扣的;(3)学习民诉法有何意义。二、如何学习民事诉讼法学习民诉法单纯的记忆程序规则是不能体会到民诉法背后的丰富内涵,民诉法的关键在于理解运用。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打牢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必要的理论,通过研读专著,去学习著名法学家的思维,掌握他们思考的方向。法学家是有着丰富的法学知识的一个知识群体,他们思维缜密,对待一个法律问题能全面客观地辩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该学习民诉法法学家的著作,充实自己。

在课堂上,老师是最好的引路人,我们要认真对待老师讲授的知识。老师在讲课中会经常穿插一些新的观点,会教会我们一些在课本上找不到的知识。老师从不同角度讲解,与实际结合,这样的效果应该很好。

不仅如此,我们要靠自己去努力,我们要多读,多思考,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对民诉法的某个内容进行思考,比如,一宗合同纠纷案件,它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上诉,上诉后它要走什么程序,当法官对它进行审理,判决,需要哪些程序。我们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思考后,我们就能掌握它的概念,它们之间的联系。三、对老师教学的看法(1)结合实际。我觉得老师讲课经常拿现实生活的事例讲与我们了解。我们在听老师的讲解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对证据的重要性掌握,一个律师想打赢官司,他就得寻找更多的合法证据,法官要对犯罪分子进行判决,也得掌握大量证据。

(2)教会我们做法律人的道理。

“不能自己做自己的法官”“心中存有正义,、目光游走于发条与事实之间”等等,这是老师教与我们的。作为法律人就得有法律巅峰约束,有法律的概念,不能知法犯法,在法律的天平下,从事合法活动。

同时,老师也告诫我们在参与司法活动要防范风险,自我保护,“一入法律,深似海”。

(3)要有案例结合教学。我觉得老师这点不够好,民诉法本来是一门较理论的课程,在教学中很难一言两语解释清楚。所以,老师要多讲一些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梳理出民诉法中的概念,要点。四、自我小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关于对民诉法的学习,要从根本上立足,掌握理论知识,扎根实践活动。找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就要对问题进行解决。我们要培养法律思维,这一点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我们作为法律人就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思维。学习民诉法,就要从程序法律思维和实体法律思维进行思考,研究。

在所有的法律部门中,民诉法是与社会发生碰撞最为直接、显性的法律之一,通过对民事诉讼过程份追踪、扫描和透视,一个从未接触法律的人也会近距离地感受到法律的存在,甚至由此产生对法律的敬畏。重视司法实践、推崇案例描述,还可使我们精确地丈量法律的表达与实践、书本中的法律与行动中的法律之间距离,生动的展示法律实施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发掘法律背后的逻辑和法律实践过程中的“隐秘”。不惧艰难,多参与实践,多研读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六

根据县师培办的工作安排于5月10日前往县委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临高县教师教育法律法规暨师德师风培训讲座,主讲人韩小鱼博士,她详细得我们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等,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处处做到“身正为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以这些法律法规来鞭策自己,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经久不息,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关于此次学习的感受和体会,总结观点如下:

在《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指出了作为教师所不应去做的言行,以及对学生要平等对待的原则。品读条文,对照自己,觉得自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自己的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了既宽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与幸福中得到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牢记法律法规的条文,充分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习或平行存在问题的学生多方想办法树立其信心,但有时也有耐心不够的时候,今后要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显微镜看其不足,我们彼此一定都会多得许多快乐。

人者德为先,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染别人,影响别人。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用德引领,以灵魂塑造灵魂。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暂行办法》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我都努力践行,严格要求自己。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爱字当先,心中有爱,就会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就是一面镜子,照不到自己,却照着学生。在与学生相处中能够站起来,也能够蹲下去去,让学生进而亲之,素而敬之。在与家长的相处中,努力做到在沟通中相互了解,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在我们教育行列之中,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楷模和先进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感人的篇章。虽然许多楷模与先进的事迹我并非熟知,比如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支玉恒,他的那种执着与坚持,敢于挑战与自信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我觉得自己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去寻找这种精神,让自己在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七

最近,在一次参观中,我有幸亲身参观了一些行政诉讼案件,并对这一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

第二段:背景介绍。

为了更好地理解法律,我参观了一些行政诉讼案件。在这些案件中,有一些非常普通,例如争夺道路斜坡的使用权,也有一些非常复杂,例如针对国家教育机构的申诉。在观摩这些案件时,我认识到了行政诉讼案件对司法系统和公民的重要性。

在观摩行政诉讼案件中,我认识到了几个重要的方面。首先,这些案件是司法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行政诉讼程序确保政府部门遵守法律和规定,同时使公民有一种受保护的方式来诉讼政府。此外,观摩案件也让我认识到了国家机构是如何处理纠纷的,这些机构在处理案件时应该采用公正和透明的方式。

第四段:案例分析。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个案例,这个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行政诉讼的重要性。这个案例涉及一个人对市政工人在修建道路时掏空他家门前的排水渠的抗议。在此案例中,公民和政府部门之间产生了争执。通过行政诉讼程序,公民最终获得了他应该得到的赔偿,同时,政府也改变了他们的建设计划,改善了道路的排水情况。

第五段:结论。

通过观摩行政诉讼案件,我意识到司法系统对于公民和政府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行政诉讼程序确保政府部门遵守法律和规定,同时使公民有一种受保护的方式来诉讼政府。此外,对于公民来说,观摩这些案件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如何更好地运用法律和诉讼程序保护我们的权益。因此,行政诉讼案件在我们的社会中确实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八

在现今社会中,行政事务处理的复杂性越来越高,更多的人们在办理行政事务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时候,办理行政诉讼案件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行政诉讼途径在处理行政事务的时候具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性,本文将谈论办理行政诉讼案件的心得体会。

在进行行政诉讼之前,需要了解行政诉讼的基本概念。行政诉讼是当公民、组织或者其他单位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办理行政诉讼案件需要根据特定的法律程序来开展,需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

办理行政诉讼案件需要了解其办理流程,包括起诉、庭审、判决等环节。起诉环节是指公民、组织或者其他单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程序,需要认真准备有关证据,向法院提出具体诉讼请求。庭审环节是指人民法院根据诉讼请求和证据,组织开展公开审理,并听取双方的意见,最终作出判决。在办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法律程序,并根据具体的案情进行实际操作,始终坚持法律原则,确保案件顺利处理。

第四段: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办理行政诉讼案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其中包括起诉状书写的规范性、证据的准备和提交方式、庭审中与法官沟通的方式等。在起诉状书写中,必须仔细审查,确保内容清晰、准确,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证据准备过程中,需要搜集相关证人证言和调取各种有关资料,必须在合适的时间提交给法院。在庭审中,需要与法官建立良好的沟通,遵循法律程序,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五段:总结。

办理行政诉讼案件需要认真对待,遵守法律程序,注意细节问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条款,并针对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从而取得良好的办案效果。最终,办理行政诉讼案件需要坚持法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原则,秉承合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诉讼,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九

行政诉讼案件文书可能是管理机关制定的、行政法院判决的、或者都有参与的结论性文书,是行政诉讼中最为重要的证据之一。身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经常接触到行政诉讼案件文书。在实践中,我不断总结经验,不仅加深了我对行政法规的理解,还提高了我在书写上的技能。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在行政诉讼案件文书书写过程中的体会。

第二段:注意行文风格。

在起草行政诉讼文书之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明确要点并准确理解案件事实。起草文书前,在心中对案情有一个清晰、具体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其次,行政诉讼坚持法定程序的原则,文书的格式和内容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因此,起草行政诉讼文书不仅需要文辞精炼、切合实际问题,还需符合法律规定,这便对起草者的素养、文笔和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段:注重事实具体性。

在行政诉讼文书书写过程中,具体、真实、客观的事实是最重要的。表述事实最好采用简短、清晰、有逻辑的句式,需要注意符号表达大小写及标点符号是否恰当。此外,对于涉及到具体人物、地点或事件时,应当准确且不泄漏隐私,以免引起法律纷争。

第四段:准确表达思想。

随着案情的发展和法律环境的变化,行政诉讼案件文书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适应。为了表达清晰而准确地思想,书写者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在书写过程中,可以采用“引经据典”的方式,注重引用法律案例、法条和相关规定、经典文章等,以突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第五段:总结感悟。

在实践中,我逐渐发现良好的行政诉讼文书起草习惯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一是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法律素养。二是增强文书起草技能,加强法律写作素质。三是提高法律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行政诉讼案件文书的质量和效果。以此结果,我意识到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我必须不断自我提高,积极学习,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行实践能力,为祖国的法治建设发挥更大的贡献。

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

民诉法是重要的基本法之一,不仅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民事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规则,而且对于及时解决民事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民行科组织本科干警认真学习新修改的民诉法,逐条解读、相互交流、充分探讨、热烈讨论。本次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共60条,对原民事诉讼法修改和增加80多处,与民行检察监督有关的8项,内容涉及民事案件管辖、证据规定、案件送达、立案、审理、执行、审判监督等,范围很广。民行检察监督工作是此次民诉法修改的重中之重。

一、修改后民诉法拓展了民行检察监督范围民事诉讼法修改强化了对民事诉讼活动的全面监督,加强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以达到维护司法公平、公正的目的。

(一)从总则上为监督范围的扩大提供明确的依据。民诉法将第14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修改为“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该条的争议点在于审判活动是否包括执行,检法两院从91年开始就对该问题争论不止,面对法院执行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将民事诉讼从受理、立案、调解、庭审到执行整个诉讼程序纳入检察监督范畴是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一直在坚持实践的,也是势在必行的,因此该条修改确保了检察机关的全面监督,成为民诉法修改的一大亮点。从此,各级检察机关探索的立案监督、调解监督、执行监督等工作就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不再属于1创新案件,而是实实在在的常规案件。在具体条款中也进一步明确了各项监督权力,如民诉法第208条规定,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提出抗诉。修改民诉法第23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法律首次对调解和执行监督作了具体明确规定,这对强化调解、执行的监督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监督方式的增加与丰富。原民诉法仅将抗诉规定为民事监督措施,而抗诉因上级抗诉、时间长、法院难以接受,改判率不高等问题而影响监督效果。多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均探索实施再审检察建议与检察建议制度,并有大量的成功案例与规范性文件出台。再审检察建议具有时间短、法院易于接受、可实现同级监督的优点而大力推广,但因在法律上无名分,影响了监督效果。修改民事诉讼法第208条、209条规定了检察机关可以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从而明确将检察建议纳入了监督措施。

检察建议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再审检察建议、纠正违法检察建议等,方式更加灵活柔和,这也推动检察机关大力开展同级监督工作,以提高监督效果。

(三)强化监督手段。

原民诉法对民行监督的保障措施没有规定,致使民行监督乏力,修改民诉法则强化了监督的保障措施。一是明确规定调查取证权。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权一直是一个争议的问题,其证据效力因没有法律规定而受到置疑,已严重影响了民行监督正常开展。修改民诉法第210条规定:

“人民检察院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这有利于检察机关把握事实、核实证据、做出判定。二是规2定了对审判中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修改民事诉讼法第208条规定:

“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检察机关可以明正言顺地对审判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实施监督,以强化监督力度。

(四)增加公益诉讼制度。随着食品安全事故与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在民事诉讼中增加公益诉讼制度得到了人大代表与专家学者的支持。对于检察机关,已经有部分检察院开始尝试提起公益诉讼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修改民诉法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该条规定给检察机关提供了一条公益诉讼道路的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法律明确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地位,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检察机关能够实现公益诉讼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那么在下次民诉法修改中或许就能将检察机关的主体资格写入民诉法中了。

二、准确把握检察机关的工作重点修改后民诉法确立了多元化民事检察监督格局,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按照修改后民诉法要求做好各项监督工作。

一是强化职权意识,以修改后民诉法实施为契机,转变工作思路,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等案上门为主动出击。重点应该是加强对程序违法案件、渎职审判行为、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判决、裁定、调解等三类案件的抗诉。程序违法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司法腐败,造成司法不公,程序违法侵害的不仅仅是私权,3而且还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应当成为检察监督的重点。二是积极受理当事人抗诉申请,要严格把好受理关。只有符合法律的三种情形,检察机关才能受理其申请。对于检察机关已经抗诉过的案件,当事人也不能再申请抗诉。检察机关应当及时审查,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对于不符合抗诉条件的,应当在不抗诉决定中详细阐明不抗诉的理由,并做好息诉工作。同时,灵活运用其他监督手段,除抗诉外,民事检察监督还可以通过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等方式进行。

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一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行政诉讼案件的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诉讼程序的复杂性和司法实践的现实性。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从多个角度探讨我在观摩行政诉讼案件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诉讼程序的复杂性。

在这次观摩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诉讼程序的复杂性。在庭审中,双方律师通过严密的审问和辩论,展开了一场所谓的“拉锯战”。他们针对法庭披露的事实、证据和法律条文进行交锋,从而争取最终的胜利。在这个过程中,律师们需要熟练掌握各项程序规定,严格遵守审理的程序要求。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的技能,以便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段:司法实践的现实性。

在观摩这次行政诉讼案件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司法实践的现实性。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需要依据客观事实和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找合理的判断和处理。有时候,法官还需要考虑到案件的社会影响和公众的利益,以便更好地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作为法律的执行者,法官们必须始终保持客观公正和独立自主,保证司法裁决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第三段:法律文书的重要性。

在这次观摩中,我还注意到了法律文书的重要性。在庭审结束后,法官需要根据庭审过程中所披露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撰写一份详细的裁判文书,明确判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裁判文书不仅是当事人合法权益受到保护的有力证明,而且还是司法实践中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经验的重要总结。因此,法官在撰写裁判文书时,必须保证内容详实,表达清楚,以便更好地维护法律权威和司法尊严。

第四段: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在这个复杂的司法现实中,理性思考和科学判断显得尤为重要。在庭审中,双方当事人和律师都需要全面掌握案件事实,针对证据和法律条文进行精密辩论。当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和突发事件时,他们需要冷静思考,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理性思考和科学判断成为了关键的因素,决定了案件最终的胜负。

第五段:提升自身素质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观摩行政诉讼案件带给了我深刻的体验和启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加强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提升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群众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坚信,在法治社会中,公正合理的司法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保障,我们每个法律工作者都应该为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二

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政府机关部门的违法行为提起诉讼的一种民事诉讼程序。在行政诉讼案件中,文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探讨我在参与行政诉讼案件中的文书撰写心得体会。

二、撰写行政诉讼答辩状。

在行政诉讼中,答辩状是被诉方向法院提供的唯一无可厚非的沟通工具。因此,在撰写答辩状时,应该准确案情,有理有据地驳斥对方的诉讼请求。同时,还应该重点突出本方观点和证据,尽可能地证明本方无违法处置的依据。

三、写行政复议决定书。

行政复议决定是行政复议决定机关对申请人提起法律复议后,作出的对案件的处理结果。撰写行政复议决定书的应该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权力要文明有序,程序越规范,容易争取到法院的支持,也更容易让申请人信服决定的正确性。因此,在撰写行政复议决定时,应该遵循公正法律的要求,不受外部压力和影响。

行政诉讼起诉书是在行政义务主体行使诉讼主体的权利时向法院提出的。在书写行政诉讼起诉书时,应该注意逻辑结构的清晰和严密,内容简明扼要,并且要突出案件的核心问题,使法院能够明确行政的违法和不当以及行政主体的违法责任。同时,起诉书的词句清晰明确,不应使用难度较大的专业术语,以免影响法院的理解。

五、结语。

在行政诉讼案件的文书撰写中,合理的逻辑结构、严密的论证和清晰的表述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着重动态掌握法律政策和理念,切实做到根据法书、依据法律、严格公正地处理每一项行政诉讼案件,为实现理法统一、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尽一份力。

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三

最近我有幸进入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实习,参与了该所一个行政诉讼案件的观摩。这次观摩让我对国家司法体系的运作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段:案件回顾。

本次观摩的诉讼案件是一起市政府和一家房地产公司之间的纠纷。房地产公司在市区内购买了一块土地后,市政府出台了新规定,禁止该块土地建设商业用地,导致该公司无法开展商业用地开发项目。公司因此起诉市政府,并要求获得赔偿。在审理过程中,听到了双方各自的陈述和证据提交,法院依据相关法律条款做出了最终的辩解。

通过参与观摩此案件,我得到了一些新的感悟和启示。首先,法治是当代社会的中流砥柱,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公正的重要保证。然而,法律不是魔法,法律的执行、实施还需要依靠相关的人员和机构。例如,律师、法官等都是国家司法体系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职责就是根据法律的规定,维护公平、公正的司法制度。

其次,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们要时刻保持敬畏和谨慎,尊重法律,尊重事实,尊重客观。并且需要持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面对复杂的案件和法律问题,要有足够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本次观摩的诉讼案件,除了对当事人个体而言,也具有更深远、更重要的社会意义。这起案件的背后,是市政府的行政权力是否合法合规,是两个法律主体之间的公平公正,更涉及到市民生产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这件案件对于维护公正、公正、公开的司法制度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第五段:总结。

此次观摩行政诉讼案件,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国家司法体系的运作和我们作为法律从业者的责任和使命。通过这次的学习和观摩,我将更加认真地对待法律,尊重法律,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希望自己可以像身边的长辈一样,成为维护公正、公正、公开的司法制度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颗闪亮之星。

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四

办理行政诉讼案件是律师的常规工作之一,但是真正从案件的受理到最终审理结束,往往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和精力。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行政诉讼案件办理的心得,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段:备案和调查。

在办理行政诉讼案件时,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当事人的情况,了解案件的主要事实和相关证据。为此,律师需要在受理案件后,对案件进行立案备案,并进行详细调查。调查包括与当事人进行沟通、查阅相关文件、寻找相关证据等。只有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诉讼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点,为后续的诉讼质询和答辩做好准备。

第三段:起诉和答辩。

在完成备案和调查后,律师需要准备起诉书并向法院递交。起诉书是整个诉讼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满足法律规定的内容和形式要求,论点要有逻辑性和说服力,事实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撑。对于被告提出的答辩意见,律师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复盘,寻找矛盾点和漏洞,为后续的诉讼质询获得主动权。

第四段:诉讼质询和举证。

在行政诉讼的庭审过程中,律师需要全面掌握对方的主张和论点,尤其是针对关键事实和证据,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质询。在诉讼质询过程中,律师还需要通过从容的表现、精准的回答、规避对方陷阱等方式进行引导和掌控全局。同时,律师还需要明确举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案情、证据的性质和来源,及时申请举证。在举证的过程中,律师要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时间节点和证据的数量和品质,以期在重要时间节点上占据更多的诉讼主动权。

第五段:判决和执行。

在庭审完毕后,法院将依据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并宣判。对于判决中存在的争议点或不合理之处,律师可提出上诉或再次申请执行。在案件的执行过程中,律师需要协调、沟通、协助当事人充分履行义务,并督促法院妥善、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期在诉讼的最后阶段顺利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办理行政诉讼案件需要律师全面准确地掌握案件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以实现最终胜利。在整个案件过程中,律师需要注重策略和技巧,并始终注重法律和职业道德的规范约束,以不断提升执业水平和声誉。只有凭借对职业的热爱和技能的精湛掌控,才能更好地完成从案件的受理到最终判决的诉讼过程。

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五

第一段:引言(字数:100)。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行为产生的争议,依照法定程序经过司法部门解决的诉讼活动。最近我成功办理了一起行政诉讼案件,本着分享经验的原则,我写下了这篇文章,希望对需要办理行政诉讼案件的人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第二段:前期准备(字数:200)。

办理行政诉讼案件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首先是收集证据,收集紧凑,数据可信的证据是打赢官司的关键。其次是准备好相关文件,包括起诉状和证据清单等。如果不熟悉法律法规或者没有相关经验,还需要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法院的通知和界定好自己的貌似,避免因疏忽导致诉讼失败。

第三段:诉讼过程(字数:300)。

诉讼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守法律法规规定和司法程序,持有客观、平和、认真、负责任的态度,与对方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达成和解协议。如果达成和解协议无法解决争议,就需要在诉讼期限之内进入庭审程序。庭审的基本要求是依法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剖析各种证据,概述本案调查取证,进筹考察经济、政治和民间情况等。庭审结束,由法院制作裁判书,并且宣布判决。如果有异议,可以在诉期限之内提出上诉。

第四段:感受体会(字数:300)。

办理一起行政诉讼案件是一份难得的学习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秉承诚信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满怀信心、尊重法律,进行诉讼保障自己的权益,即使结果不一定符合自己的期望,也是一份宝贵的经验。新时代快速发展,每个人的社会地位都会发生变化,如果遇到类似问题,要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以公平公正为依归,方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第五段:总结(字数:200)。

总而言之,办理行政诉讼案件是一个繁琐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也需要执着的态度和奋斗精神去面对。在整个诉讼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在推动司法公正和依法治国。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一起诉讼案件,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相信只要理解并贯彻法律法规,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也不再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

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六

在学习教师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又一次让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得到提升,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我们从教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努力实现的目标。在学习中认真对照,自我反思;在寻找差距与不足中正视自己。

一、在十七大的引领中正视教育。

十七大报告中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一项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天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层次,提高质量,精心教书,潜心育人。回顾自己十几年的教书时间,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当好一名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天职,做到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丰厚自己的底蕴,提升自己的品味,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今后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来充实自己,以便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在《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指出了作为教师所不应去做的言行,以及对学生要平等对待的原则。品读条文,对照自己,觉得自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自己的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了既宽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与幸福中得到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牢记法律法规的条文,充分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习或平行存在问题的学生多方想办法树立其信心,但有时也有耐心不够的时候,今后要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显微镜看其不足,我们彼此一定都会多得许多快乐。

三、以德为先,率先垂范。

人者德为先,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染别人,影响别人。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用德引领,以灵魂塑造灵魂。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暂行办法》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我都努力践行,严格要求自己。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爱字当先,心中有爱,就会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就是一面镜子,照不到自己,却照着学生。在与学生相处中能够站起来,也能够蹲下去去,让学生进而亲之,素而敬之。在与家长的相处中,努力做到在沟通中相互了解,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四、学典型找差距。

在我们教育行列之中,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楷模和先进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感人的篇章。虽然许多楷模与先进的事迹我并非熟知,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支玉恒,他的那种执着与坚持,敢于挑战与自信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我觉得自己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去寻找这种精神,让自己在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是在对我国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指导和保障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与准则。法律将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并重点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义务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问题作出了规定。新法律着力建立和完善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各项制度,在很多方面有创新、有突破,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真正以人为本,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这是我读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条到最后一条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新《义务教育法》立法的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新的《义务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还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这三个基本支点,虽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行为,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却非常关键。”

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这些内容必然影响到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在实施新《义务教育法》过程中,我有这样的思考。

总之,新《义务教育法》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

我们应该熟读新的《义务教育法》,在不断的理解和应用中,为学生们真正的发展和成长尽一份心,效一份力。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践中,一是注意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分层次施教。小学阶段侧重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使其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常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行为;初中阶段重点学习与日常行为有关的重要法律法规,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高中阶段主要学习法律基本理论和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宪法权威的意识和依法享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指导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在小学,结合思想品德课、社会课和语文等学科教学,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在中学,结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渗透《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知识。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居委会、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并协助家长做好监护工作,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学习后进的学生,往往思想品行、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也是后进的,我们要求学校加强领导,成立转化后进生工作指导小组,排出转化后进生工作计划,排出后进生名单,分析后进生现状、原因、家庭情况、在校外交往人员,填写后进生情况登记表,确定负责帮教的教师。

总之,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都寄希望于广大青少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学习行政诉讼案例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七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是检察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司法公正和完善行政诉讼立法的需要。

实践中,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判决难”的问题普遍存在,行政诉讼解决行政纠纷、保护公民权利和监督依法行政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这与地方存在行政干预有关。通过强化法律监督,可以更好地支持人民法院公正独立地处理行政诉讼案件,确保司法公正。

现行行政诉讼法颁布于1989年,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有关检察监督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具体内容和操作程序,目前检察机关办理行政抗诉案件大多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执行。

因此,强化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最重要的是抓紧启动对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对其中有关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进行完善。为此建议:

一是畅通行政申诉案件受理渠道。检察机关受理行政案件,应当体现审查程序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排除一切干扰。对于符合立案、抗诉条件的,依法作出立案、提请抗诉和抗诉决定。当作出不立案、不提请抗诉和不抗诉决定的,应当及时将决定送达当事人。

二是完善行政抗诉条件。现行行政诉讼法关于抗诉条件的规定过于笼统,虽然民事诉讼法经过两次修改细化了抗诉事由,能够为检察机关办理行政抗诉案件提供一定参考,但是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诉讼制度,行政抗诉工作有其自身规律。

三是完善对人民法院违法行为的监督途径和措施。在行政诉讼中,针对人民法院应当作出判决、裁定而不做出的情形,检察机关是否应当对其进行监督以及如何监督,这一问题存在争议。笔者认为,人民法院的上述行为应当属于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活动实施法律监督的范围。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应当扩大检察监督的范围,增加行政检察监督的方式,赋予检察机关调查核实的权力。

四是加强对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监督与支持。行政诉讼中有些违法裁判的产生可能不完全是法院自身原因,而是行政干预的结果。因此,检察机关也要加强对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支持,帮助人民法院共同克服来自某些行政机关或个人对行政诉讼的不良干预和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