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吴正宪心得体会简短 比的意义课堂实录吴正宪(9篇)

  • 上传日期:2023-01-12 19:41:36 |
  • ZTFB |
  • 9页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比的意义吴正宪心得体会简短一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在学习比例的意义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要求亲自动手写人以两个数的比,并求出比值。然后,分析这些比的比值,看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在此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时组成比例的核心,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为强化理解在这时我安排了两种形式的练习:

1、判断。

2、组比例。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比与比例的联系与区别,并揭示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二)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三步进行的:

第一步,先由老师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提示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并由学生自己标出所写的内项、外项。

第二步,通过学生自己计算内项的积和外项的积,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加以概括。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我精心设计了由易到难得三种类型练习。

(三)为了充分体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在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一个在今后工作中会遇到、学生又很感兴趣的问题:某罪犯作案后逃离现场,只留下一只长25厘米的脚印。已知脚的长度与人体身高之比是1:7,你能推测罪犯身高大约是多少吗?这样渗透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思想,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文化知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意识。

主题比的意义吴正宪心得体会简短二

我们每个人都来到这个世界,为什么有些人有良好的职业生涯,他们是不朽的,为什么有些人会安静地走,但没有任何东西能给后代和社会带来宝贵的价值。那些不希望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那么什么样的生活对于这个问题来说是一个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生活……歌德说:“如果你想要爱自己的价值,就必须为世界创造价值。””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基于他的贡献,而不是他所得到的。” ”

共产党战士雷锋说:“我活着让别人变得更好。” ”

马克思是历史上伟大而伟大的人物。他创立了科学而光荣的共产主义学说,并为完全解放人类指明了前进的道路。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能选择最适合人类工作的事业,那么我们就不会因为它的重量而变得沮丧,因为我们正在为人类做出牺牲,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入无意义的,狭隘的个人主义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属于成千上万的人。虽然我们的事业是沉默的,但它会永远存在。在我们死后,善良的人会在我们的骨灰上流下眼泪。当他这样说时,马克思只有17岁,在他晚年的生活中,他用实际行动完成了他所说的话。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仍然没有深深地想念他并哀悼他。因为马克思已经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对人类的贡献,他的生命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他的人生价值。它是如此无法估量。

鲁迅先生也是一个伟大的人。如果他没有“十字架”的崇高精神和冷面,和蝎子牛弓,“如果他没有尽全力为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他会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会那么大。

事实上,那些不朽的人,光明的历史和伟大的人类并没有为人类的共同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当然,我们可以不是马克思和鲁迅的第二个人,但真正的有志之士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巨大的成就,并在人生中尽最大努力造福人类。

一个人离开人类离开社会是不可能独立生活的。为了让生活变得有价值,他必须造福人类并为社会做出贡献。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青年,为了让生活变得有价值,你必须将自己的生活融入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中。

生命的价值只能与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量和成绩相称。

许多革命烈士在年轻时就为人民献出了生命。他们不爱生活,他们充满了爱,充满了对生活的渴望。然而,为了更多的人,他们决心面对死亡。他们的辉煌形象永远站在人们的心中!他们光荣地死去,死得很厉害,他们的生命价值对于那些不活跃和无穷无尽的人来说是无与伦比的。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生活是无止境的,解决问题,为中国科学事业而奋斗到江珠英的最后一刻;美丽而富丽堂皇的青年,谱写了挽救了共产主义之歌的张华;用生命来履行公民的责任;面对艰难的生活道路,顽固而勤奋,顽固的学习,当代保罗张海迪仍然勇敢。在生命之旅中,他们都是坚强的人。他们的人生价值是宝贵的。

朋友,这一生有多美妙!

贝多芬曾经说过:“我必须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我永远不会屈服于命运。”能够一百次生活一千次真是太美了! ”

然而,生活只有一次,paul·kochakin的名言,每个年轻人都应该牢记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不要成为一个语言的巨人,一个行动的矮人,比如在turgenev的笔中旋转!

亲爱的朋友们,盲目,狡猾,悲伤和担忧并不等于思考,探索,推进,甚至是成熟的标志。我们不能让生命在卡片中消失,我们不能让青春融化成酒精,我们不能让战斗精神在幻想中崩溃,但我们应该为祖国的贡献创造自己的价值。人民!生命可能腐烂,可能燃烧,我们不想腐烂,让我们烧掉它!把它烧掉!把它烧掉!

主题比的意义吴正宪心得体会简短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和比的概念,以及用分数和比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又是后续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折扣、利率、税率、统计与概率等实际问题的基础。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1、学生的基础资源。生活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已接触过很多的百分数,并且学生有学习分数和比的知识基础,以及利用分数和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一切都是学生学习本课时非常宝贵的基础资源。

2、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对百分数意义的表述、关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以及百分数的正确写法这些问题都是我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究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具体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学具准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具准备:课件

本节课我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联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学生自主建构;二是注重小组合作和集体交流;三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师生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都找到了吗?说说你是在哪儿找到的?

师:老师从我们的班级中也收集了一些信息,找找看其中有没有百分数。

(课件出示):

(1)我们班男生人数占59,女生人数占49。

(2)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7.76厘米,平均体重是40920千克。

(3)喜欢乐器的同学约占全班人数的37%,喜欢绘画的约占24.1%,喜欢舞蹈的约占20.4%,喜欢体育的约占18.5%。

2、揭示课题

师指出:像37%、24.1%、20.4%、18.5%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

3、确立研究目标

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班级信息入手引出百分数,目的是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自己确立研究目标,是帮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我是学习的主人,要学我的数学。另外提供的信息中特别涉及到不同的分数和百分数,是为后面探究埋下伏笔。】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展开对新知的探究。

活动一: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建构。

课件出示方法提示:

1、找出书中小学生、初中生近视率的例子,任选一个想一想:在这个例子中,有几个量,分别是什么,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照着例子说一说自己找到的、班级信息中的百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3、举例说明如何读写百分数。

4、试比较百分数与分数、比的异同。

5、根据班级信息比较班内喜欢哪项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哪项活动的人数最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活动就是充分让学生主动、独立地学习,让全员参与学习过程。但自主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放手,我设计了方法提示来帮助理清知识的脉络,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二:班内展示交流。

学生依照研究目标逐个汇报,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倾听、评价,肯定正确,纠正错误,补充遗漏,强调重点。例如:

1、百分数的意义。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百分数表示的含义,重在感受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从具体事例中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的读写。

明确百分数的读写方法,特别是百分数的书写顺序。

3、与分数的不同。

除了读法、写法表面形式的不同外,结合实例对比,着重理解意义上的不同。

4、百分数的好处。

体验到百分数分母相同,易于比较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班内交流是一个较大范围的交流,汇聚了更多人的智慧。它将个人的内部建构汇成了群体资源作为共享,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态势获得对问题较全面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看信息,说意义,谈想法。

(1)勤劳智慧的中国人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2)在某市学校附近小摊中,合格的食品仅占30%。

2、写出成语中的百分数。

百里挑一 一箭双雕 百发百中 十拿九稳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此理念我设计了知识性练习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的第1题。第2题,看成语写百分数,不仅增加练习的兴趣,落实的训练目标,也与语文学科相互渗透,增添了本节课的文化氛围。】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1、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是如何取得这些收获的?

最后教师送大家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主题比的意义吴正宪心得体会简短四

同比一般情景下是今年第n月与去年第n月比。

本期2月比去年2月,本期6月比去年6月等。

其计算公式为:同比发展速度=本期发展水平去年同期水平乘100%;同比增长速度=(本期发展水平-去年同期水平)去年发展水平乘100%。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这个指标,如某年、某季、某月与上年同期比较计算的发展速度,就是同比发展速度。

环比,表示连续2个统计周期(比如连续两月)内的量的变化比。

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100%。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长了多少;环比发展速度,一般是指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证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

1、同比的涵义

同比指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如将今年一月与去年一月相比,今年第三季度与去年第三季度相比。广义的同比还包括将报告期内某时段与上一时期同一时段比较,如将第八个五年计划的第二年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第二年比较。

其计算公式为“同比发展速度=(本期发展水平一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去年同期发展水平乘100%”。建立同比发展速度的概念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上一年同期发展水平比较而到达的相对发展速度。

2、环比的涵义

环比是将某一时期内相邻的两个等长时段相比,如将去年五月同去年四月相比,将今年第三季度同今年第二季度相比。广义的环比还包括时间跨度较大的相邻两个时段比较,如将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与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比较。

环比发展速度一般指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证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为“环比=(本统计周期数据上统计周期数据)x100%”。

同比和环比的区别

同比和环比,这两者所反映的虽然都是变化速度,但由于采用基期的不一样,其反映的内涵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环比能够与环比相比较,而不能拿同比与环比相比较;而对于同一个地方,研究时间纵向上发展趋势的反映,则往往要把同比与环比放在一齐进行对照。

根据统计学知识,统计指标按其具体资料、实际作用和表现形式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由于采用基期的不一样,发展速度可分为同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简单地说,就是同比、环比与定基比,都能够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定基比发展速度,也简称总速度,一般是指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证明这种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同比发展速度,一般是指本期发展水平与上年同期发展水平比较而到达的`相对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一般是指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证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

同比和环比所反映的虽然都是变化速度,但由于采用基期的不一样,其反映的内涵完全不一样。一般来说,环比能够与环比相比较,而不能拿同比与环比相比较;而对于同一个地方,研究时间纵向上发展趋势的反映,则往往要把同比与环比放在一齐进行对照。

实例说明

同比,就是跟去年同期比,是指在相邻时段中的某一相同时间点进行比较。

例如,去年3月的价格指数是100,今年3月的价格指数是105,那么今年3月价格同比增长5%;

如13年和14年是相邻时段,13年3月和14年3月是这两个相邻时段的同一个时间点,都是3月,这两个时段进行数据比较,就是同比。

环比,就是跟上一个周期比,是指相邻时间段的比较。

例如,今年2月的价格指数是105,今年3月的价格指数是105,那么今年3月价格环比增长为0。

如14年4月和14年3月是相邻时间段,这两个时间段的数据都比,就是环比;当然我们也能够把13年全年的数据和14年全年的数据进行比较,这个数据也能够看成是环比。

计算方法

同比增长

和上一时期、上一年度或历史相比的增长(幅度)。

同比增长计算公式

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同期数)÷同期数

例子

比如说去年3月的产值100万,今年3月的产值300万,同比增长是怎样算的是同比增长200%还是同比增长300%

本题=(300-100)÷100=200%

同比增长率,一般是指和去年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

某个指标的同期比=(本年的某个指标的值-去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去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

环比增长

与历史同时期比较,例如2005年7月份与2004年7月份相比称其为同比;与上一统计段比较,例如2005年7月份与2005年6月份相比较称其为环比。

环比有环比增长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两种方法。

环比即与上期的数量作比较。

环比增长速度=(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100%

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长了多少

环比发展速度=本期数上期数*100%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反映现象在前后两期的发展变化情景

如:本期销售额为500万,上期销售额为350万

环比增长速度=(500-350)350*100%=42.86%

环比发展速度=500350*100%=142.86%

主题比的意义吴正宪心得体会简短五

从整堂课来看,把握住了整个流程,抓住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从孩子们的反馈可以看出达到了本节的教学目标,对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掌握都很好,并能运用它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在教学过程中尊重了孩子是课堂主体这一理念,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在探索中得出结论并能学以致用。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亮点是在学习比例的时候从学生熟悉的比入手教学,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比例基本性质的学习中,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索,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将学习内容“大板块”交给学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共同探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了充分体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一个在今后工作中会遇到、学生又很感兴趣的问题:某罪犯作案后逃离现场,只留下一只长25厘米的脚印。已知脚的长度与人体身高之比是1:7,你能推测罪犯身高大约是多少吗?这样渗透了学数学和用数学的教学思想,同时也告诉孩子们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从而激励孩子们热爱数学并能学好数学。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是在时间上掌握不是很好,在前面复习导入部分用时过多,加上练习题偏多、偏难,以至于学生思考时间较长,所以整堂课看起来前松后紧。

其次,在课堂形式上显得比较单一,和孩子们的互动不是很多,替孩子们回答的较多,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够灵活处理,给学困生的鼓励较少。并且在整堂课中的语速都偏快。

再次,在知识的讲解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不够灵活,在分数比例里应该读成比的形式,但一部分同学读成了分数形式,而没有给予纠正。在练习题中孩子们耗时较多,这也恰恰说明了前面的环节没有教扎实。在最后思考题的摄入中给孩子们的启发较少,没能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让我和孩子们都能有更大的进步!

主题比的意义吴正宪心得体会简短六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问题。

通过复习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为教学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工作,然后再通过例题,得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再利用比例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们安排了让学生写出比值相等的比,再组成比例,目的在于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让学生联系以前的内容对应找出比和比例的区别,使学生不仅能明确比和比例的不同之处,更能对比例的意义产生更进一步的理解。而正因为比例和比不同,所以具有着不同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自学进行了解各部分名称,用一组前面用过的练习题让学生找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同时用启发性的问题“你能找出比例中乘积相等的数吗”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发现外项积等于内项积,从而得到并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由此可得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最后进行小结。

上完课后,我们首先的感觉是虽然有学生自主的探究,但还没能完全放的开,思路还不够开阔。

我的复习提问是问一句学生回答一句的,问了三个问题“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在教学例1的时候本来感觉挺简单的,学生回答的甚至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好,因为我们课前一再强调要回答完整,其实这节课我们学生回答问题我们自己挺满意的,因为什么所以什么都说的很完整。课后我们反思,可以在这里渗透正比例的意义,因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而它们的比值是什么呢?就是工作效率。如果耕地的时间增多,相应的耕地的公顷数也就是工作总量也会随之增多。这是我们当时没想到的,我们没能想到这个深度。要反省。

在比较比和比例的区别的时候,学生说的挺多,什么比例有四个数比有两个数,比是一个比比例是两个比,比没有等号比例有等号。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挺对,当时还挺高兴的。后来想想,这都是表面上的区别,而意义上的区别其实才更重要。比是两个数相除,而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从意义上来说就完全不一样,这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比例的意义就很有帮助。在上课时我们有些操之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说,有些包办代替,应当多找些学生说一说,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比和比例的不同。

在这节课中,我感到成功的地方在于教学重点突出,练习有层次,能够在不断的变化形式上加强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但是忽视了学生的情感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应当起指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学生探究数学的味道还不浓,我们给学生探究的时间不多,我们在学生探究活动中的指导稍弱一些,还应当大胆的让学生进行探究。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重视从下列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充分做好新知识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学好新知识,我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了一组“比”,由这组比,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比的知识,如:什么叫做比,比各部分的名称,什么叫做比值,求比值的方法是什么?为后边学习比例意义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形成勇于创新的意识。

为了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我在新授前将设计这样一段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将拳头滚动一周的长度和脚的长度的比是1:1,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去买袜子只需要把它绕圈一周就知道合适不合适了,而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三、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得出新的知识。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在学习比例的意义 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要求亲自动手写人以两个数的比,并求出比值。然后,分析这些比的比值,看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在此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时组成比例的核心,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为强化理解在这时我安排了两种形式的练习:1、判断。2、组比例。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比与比例的联系与区别,并揭示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二)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三步进行的:

第一步,先由老师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提示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并由学生自己标出所写的内项、外项。

第二步,通过学生自己计算内项的积和外项的积,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加以概括。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我精心设计了由易到难得三种类型练习。

(三)为了充分体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在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一个在今后工作中会遇到、学生又很感兴趣的问题:某罪犯作案后逃离现场,只留下一只长25厘米的脚印。已知脚的长度与人体身高之比是1:7,你能推测罪犯身高大约是多少吗?这样渗透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思想,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文化知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意识。

主题比的意义吴正宪心得体会简短七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生活是一首歌,一首五彩缤纷的歌,一首低沉而又高昂的歌,一首令人无法捉摸的歌。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就是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由于这些音符的加入才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妙。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他们各自弹着不同调调的歌。平凡普通的人总是喜欢寂静安宁的夜曲,因为他们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喜欢中规中矩的生活。伟大的人总是喜欢演奏慷慨激昂的进行曲,因为他们向往富有创造性的生活,喜欢新的景象出现在各自的视线里。

无论是平凡的人还是伟大的人,他们的开始都是一段上坡路,就相当于一首歌的开端,音调逐渐提高,慢慢升向中部,忽而急促,忽而缓慢,声音此起彼伏。当然,平凡人则是一组平滑音,虽然显得有些枯燥,不过也别有一番韵味。这便是验证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说法。

在生活的这首歌中,有的人因不小心弹错了一个音符获指法错误或忘了乐谱而被“红牌”罚下场了;有的人选用了比较简单的曲子,勉勉强强过了关;有的人勇于探索、钻研,又弹奏出了新的乐章,获得了无与伦比的荣誉。无论是哪一种人,无论他是否获得了成功,他都奏响了人生的第一个音符。

每首歌的结尾方式是不同的。平凡人所弹奏的寂静安宁的夜曲是平和低沉地消失于无形之中,伟大的人所弹奏的前进曲则是以一个振奋人心的高音做了收尾。这就是两种歌曲的收尾,两种人的命运。

这就是生活,歌一般的生活,不论你选择了哪一种歌曲,哪一种调调只要你心满意足,觉得有意义,认为值得,那就勇敢去做,放开心胸去弹奏,要越过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竭尽自己所能,弹奏出最美的生活。

谢谢大家!

主题比的意义吴正宪心得体会简短八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和比的概念,以及用分数和比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又是后续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折扣、利率、税率、统计与概率等实际问题的基础。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1、学生的基础资源。生活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已接触过很多的百分数,并且学生有学习分数和比的知识基础,以及利用分数和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一切都是学生学习本课时非常宝贵的基础资源。

2、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对百分数意义的表述、关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以及百分数的正确写法这些问题都是我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究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具体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学具准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具准备:课件

本节课我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联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学生自主建构;二是注重小组合作和集体交流;三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师生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都找到了吗?说说你是在哪儿找到的?

师:老师从我们的班级中也收集了一些信息,找找看其中有没有百分数。

(课件出示):

(1)我们班男生人数占59,女生人数占49。

(2)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7.76厘米,平均体重是40920千克。

(3)喜欢乐器的同学约占全班人数的37%,喜欢绘画的约占24.1%,喜欢舞蹈的约占20.4%,喜欢体育的约占18.5%。

2、揭示课题

师指出:像37%、24.1%、20.4%、18.5%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

3、确立研究目标

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班级信息入手引出百分数,目的是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自己确立研究目标,是帮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我是学习的主人,要学我的数学。另外提供的信息中特别涉及到不同的分数和百分数,是为后面探究埋下伏笔。】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展开对新知的探究。

活动一: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建构。

课件出示方法提示:

1、找出书中小学生、初中生近视率的例子,任选一个想一想:在这个例子中,有几个量,分别是什么,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照着例子说一说自己找到的、班级信息中的百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3、举例说明如何读写百分数。

4、试比较百分数与分数、比的异同。

5、根据班级信息比较班内喜欢哪项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哪项活动的人数最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活动就是充分让学生主动、独立地学习,让全员参与学习过程。但自主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放手,我设计了方法提示来帮助理清知识的脉络,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二:班内展示交流。

学生依照研究目标逐个汇报,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倾听、评价,肯定正确,纠正错误,补充遗漏,强调重点。例如:

1、百分数的意义。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百分数表示的含义,重在感受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从具体事例中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的`读写。

明确百分数的读写方法,特别是百分数的书写顺序。

3、与分数的不同。

除了读法、写法表面形式的不同外,结合实例对比,着重理解意义上的不同。

4、百分数的好处。

体验到百分数分母相同,易于比较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班内交流是一个较大范围的交流,汇聚了更多人的智慧。它将个人的内部建构汇成了群体资源作为共享,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态势获得对问题较全面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看信息,说意义,谈想法。

(1)勤劳智慧的中国人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2)在某市学校附近小摊中,合格的食品仅占30%。

2、写出成语中的百分数。

百里挑一 一箭双雕 百发百中 十拿九稳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此理念我设计了知识性练习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的第1题。第2题,看成语写百分数,不仅增加练习的兴趣,落实的训练目标,也与语文学科相互渗透,增添了本节课的文化氛围。】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1、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是如何取得这些收获的?

最后教师送大家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主题比的意义吴正宪心得体会简短九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p32—34页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六第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能力目标: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主动构建新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今天能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上课我感到非常高兴,听说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爱动脑筋,课上积极回答问题。今天,我和在座的领导老师们想看一看同学们的表现如何,这节课同学们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p32页四幅图。

1、比例的意义

师问:

①这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事物?(齐说)

②这四面国旗出现在什么场合或什么地点?(指生回答)

③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指生回答)

④这四面国旗的大小相同吗?

说明:虽然国旗的大小不同,但是,这四面国旗都是按一定的比制作的,那么,我国的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呢?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从国旗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⑤请同学们分别写出这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指生回答师板书)

⑥请同学们看我们写出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求出的比值,谁发现了我国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是3/2也可以说成国旗长与宽的比是3:2)

师问:

①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两个比,如:2、4:1、6和60:40。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3/2相等。那么这两个比是什么关系?生:相等。

那么我们能用什么符号可以把它们连接成等式?生:等号

谁来用等号把这两个比写成等式?师板书:2、4:1、6=60:40

②如果用比的分数形式来表示这个式子也可写成:或2、4/1、6=60/40

③根据我们写出的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比值,你还能找出这样的两个比并用“=”连接成等式吗?(指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

师小结:请同学们观察板书的等式,揭示: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师: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比例吗?(找3名同学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出示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板书:比例的意义

问题:

①从比例的意义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板书重点符号)

②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③看大屏幕,刚才我们找出的比都是长与宽的比,现在你能找出这四面国旗宽与长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吗?(指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

我们已经了解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来考一考大家:

课件出示p33页做一做1题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

2、比例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都知道比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那么比例各部分名称叫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p34页前两行及例题。同时思考(课件出示)什么是比例的项?什么是比例的外项?什么是比例的内项?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课件演示。

做一做:指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课件出示)

4、5∶2、7=10∶6240/160=144/96

3、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

观察:2、4∶1、6=60∶40

思考: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可以相互讨论)

用下面的比例验证你的发现:

6∶10=9∶158∶2=20∶5

你能用一句话把发现的规律说出来吗?(找3名同学回答)

下面我们计算2、4:1、6=60:40的两个內项积与两个外项积,共同验证一下这三位同学发现的规律对不对?集体计算后师问:这三位同学发现的规律对不对?你们发现这个规律了吗?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计算、验证发现了数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同学们真了不起,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师出示板书,指生读)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看大屏幕(课件出示)2、4/1、6=60/40

问题: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应该怎样计算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指生回答师小结: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师课件

演示2、4/1、6=60/40→2、4x40=1、6x60

4、我们已经理解了比例的基本性质,那么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吗?

课件出示: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10:2与2、5:0、5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讲解时可启发:如果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哪两个数是內项,,哪两个数是外项,那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否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因为10x0、5=52x2、5=5,所以假设成立,10:2与2、5:0、5能组成比例,即10:2=2、5:0、5

5、你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吗?课件出示p34页做一做题目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

6、师:学习到这里,我们学习了几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生:两种。一种是根据比例的意义,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另一种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看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是否相等。

做一做,相信你能行!

1、判断

①10∶5=2是比例。()

②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內项的积的差是o、()

2、填空

①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內项是1/9,则另一个內项是()

②2:9=8:()

3、用你喜欢的方法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p37页5题,逐一出示各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

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4:1、6=3/260:40=3/2

2、4:1、6=60:40或2、4/1、6=60/40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1、6=5:10/32、4;1、6=15:10

5:10/3=15:105:10/3=60:40

60:40=15:10

2、4x40=96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

1、6x60=96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比例的意义中,我通过出示课本图先了解图意,再写出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比值,根据比值相等进行国旗法教育。然后根据学校里两面国旗的比,得出两个比相等。最后通过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写出多个等式,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其后通过四面国旗宽与长的比巩固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新知不知不觉被学生掌握理解。

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比例各部分名称我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学习。设计意图是通过重视自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内容非常容易理解,采用自学的方式,通过两个问题检验,培养学生会看书的习惯。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先观察比例式,在思考讨论两个內项和两个外项之间的关系,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计算、观察、验证、交流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获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习题设计时,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巩固新知,开阔视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知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处理,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探究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于简单的谈话间,简单的提问中,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通过自己分析思考,总结出了“比例”这一数学概念。于不经意的诱导,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计算、观察、比较、验证让学生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一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

本节课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放在一起学习觉得内容较多,完成教学有些困难,同时比例的灵活应用题目没有达到预先的效果有些遗憾,同时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再多一些题目就好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