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生产实习心得体会 十堰事故心得体会(5篇)

  • 上传日期:2023-01-12 19:23:46 |
  • ZTFB |
  • 7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湖北十堰生产实习心得体会一

今天我们将参观著名的荆州古城。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一提起荆州,您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鲁肃讨荆州、吕蒙袭荆州、关羽失荆州那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就有七十二回的内容涉及荆州。千百年来,到荆州古城探询三国历史烟云陈迹的凭吊者、访古者、探幽者络绎不绝。作为大家的实地导游,我很荣幸能够借这样一个机会把荆州古城逾两千年来演变和发展的历史画卷展现给大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荆州城东门外,大家面前的这条几十米宽的河流就是护城河,在打仗之时,它是抵御敌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这条河上,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国际龙舟邀请赛。入城之前,首先请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荆州古城的历史背景。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时,以荆州古城为中心的荆州市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回顾荆州的历史,可以说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紧密相连。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部落合并统一华夏后,“割地布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荆州即为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荆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典籍《尚书?禹贡》中的“荆及衡阳惟荆州”,当时荆州的区域面积是很大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便是兴起于荆州域内。据史料记载,周庄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将都城迁往今天荆州城北五公里处的纪南城,楚国在此建都长达420xx年,前后经历了二十个国王,创造了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辉映 并重,并可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传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0xx年)在位时,为了毕览长江胜景,在荆州城区营建了“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娥眉”的诸宫和宫船码头,这诸宫和宫船码头就是今天荆州城的雏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兵攻打楚国,占领了江汉之间的地域,秦随即在楚都设南郡,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之一。后来,秦又在今天荆州城的地方设立江陵县,“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称“江陵”。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建立荆州刺史部,为全国为十三州之一,从此,荆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自秦汉以后,荆州成为历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镇,一直是州、郡一级治所,有的朝代还曾在此建都立国。三国时,这里是争霸的要津,孙刘联合在赤壁一战大破曹军,刘备遂于次年向孙权借得荆州,并以此为根基迅速发展蜀国势力。此后,东晋末年的安帝,南朝时的齐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时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国时的南平国王等,先后有11个纷争王侯在此称帝(王)建都,长达100余年。唐代的荆州是陪都,称“南郡”,与长安城南北呼应。宋朝建立后,于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明初又改设荆州府。清代则沿用明朝制度。民国时,荆州属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荆州城是湖北省荆州地区专员公署和江陵县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1994年,原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成立荆沙市,1997年更名为荆州市,荆州城为荆州市六县市二区的荆州区所在地。

荆州城地处天下之中,江湖之会,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曾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汉代以耿直忠烈闻名的宰相李固,三国名将关羽、周瑜、吕蒙、陆逊,晋代文武双全的大司马陶侃都曾镇守过荆州;晋代诗人谢灵运、鲍照,唐代开明宰相张九龄、张柬之,大文学家韩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等著名历史人物,也都曾在荆州担任过大小不同的职务。此外,历代的许多次重大农民起义,也都把荆州作为重要的攻夺目标,如西汉末年的王匡、王凤,唐末的黄巢,元末的陈友谅,明末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都曾攻占过荆州城。

除了是军事要地,古代荆州城的经济与文化也是非常活跃和繁荣的。由于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早在西汉时期,它已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时,便成为“长江中游第一城”,与下游著名的商业城市扬州齐名,史称“江左大镇莫过荆、扬”。虽然在西魏时期曾一度毁于战难,但到中唐又逐渐恢复繁华且其规模约十倍于以前,所以荆州城在当时被定位“陪都”,与长安、洛阳并称。

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钟鸣楚天”的音乐、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誉。千百年来,这里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孕育有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宋代“小万卷”朱昴等一大批江陵才子。在政坛,从荆州走出的宰相有唐代刘洎、段文昌和“一门三相”的岑之本、岑长清、岑羲祖孙三代,最为著名的是明代宰相张居正,他力主革除弊政,发展经济,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后人所崇敬。同时,荆州城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吸引了历代众多知名文人志士前来观光游览、咏诗会友,汉代的司马迁,魏晋南北朝的王粲、陶渊明,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杜牧,宋代的苏轼、陆游及明清的袁宏道、王士祯等都曾游历过荆州城,并留下大量的诗文佳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李白《下江陵》一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绝句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对荆州古城的过去一定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来看看现在的荆州城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请大家紧跟着我沿着右边的人行道上城,左边是马道,如果您留意的话,就会发现砌成马道的砖上刻有文字,这就是荆州古城墙上极为珍贵的铭文砖,又叫文字砖,它们记载了历代修建荆州城墙的漫长历史过程,反映了荆州所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变迁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相传在汉代荆州就筑有正规的城墙,后经蜀将关羽、东吴守将朱然和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及梁元帝等12次维修扩建,使荆州城更加坚实壮阔,但这都是土城墙。据史料记载,荆州最初的砖城墙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出于割据荆州自立为王的目的,于公元920xx年动用十几万军民大修荆州砖城墙,筑城的砖不够,就下令四处挖取墓砖,方圆五十里内的坟墓尽遭挖掘。据说城墙筑成后,每到深夜,墙上便游荡出无数的磷光,看上去像“鬼火”,令人毛骨悚然。北宋末年,因“靖康”战火焚烧,城墙大毁。到了南宋时,荆州安抚史赵雄为了加强荆州防御,上奏淳熙皇帝准许,于公元1187年大兴土木,在11个月的时间内重修起砖城墙,还在城墙上建造战楼一千余间,这次筑城的砖为政府下令烧制的“专用城砖”,砖上有责任铭文,但没有年号记载。后来,元兵攻占荆州城,忽必烈下令将城墙全部拆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再次依旧基修复,并在城周开掘护城河。明末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荆州城后,城墙又被愤怒的义军所拆除。直至清顺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第三次在旧基上筑起城墙,这就是留存至今的荆州古城墙。城池构筑十分坚牢,为了防止城墙因水侵腐蚀而下陷,城墙基脚全部用条石垒砌,墙面均用石灰糯米浆灌缝,尽管曾遭三毁三建,且历经三百多个春秋寒暑,该城墙依然保存完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和当地政府对荆州古城进行了重点保护,对荆州城及周边环境加以改造、整治、修缮和扩建,修建了内环道和外环道,疏通治理了护城河,在东门外和新北门分别建起了凤凰广场和天问广场,使荆州古城更加美丽、雄伟、壮观,这就是各位今天看到的荆州城古老而新鲜的面孔。

另外,据专家考证指出,到目前为止,荆州城墙上发现最早的、有年号的文字砖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此砖比新华社报道的、在万里长城上发现的万历年间的文字砖要早220xx年。更令人称奇的是,从文字砖上记载得知,这些砖不仅仅出自江汉平原,还有的来自省内其他地方及省外的湖南、陕西、江西等地,由此可见当时筑城工程之巨大。古代筑城,还体现出一种质量管理的思想,历代建筑或维修城墙所留下的或详或简的责任铭文,实际上都是一种公开的责任状。从城砖上文字记载的内容看,是十分细致严格的,除了记录有制砖的时间和地点外,还有关于监造人、制砖人、烧窑人、制砖费用、承担者姓名和具体负责的地方官员的详细铭文。可见在当时修筑荆州城墙时采取了“全民动员、上下动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做法。荆州之所以在古代一直被誉为“铁打的荆州”,与这种“责任制”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从先贤那里学习和借鉴的。

大家仔细的观察这些文字砖,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在文字刻法上,既有阴刻,也有阳刻,还有阴阳兼刻;在书法字体上,既有行书,也有楷书;在字的写法上,则既有繁体字,又有简化字。因此,这些文字砖还有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现在,我们登上了东门城楼,凭栏远眺,遥想关羽当年,朱颜长髯,手握青龙偃月刀,您是否也壮心勃发,能够体验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情呢?

从空中鸟瞰,荆州城墙就像一条游龙绵亘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整个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周长10.5公里,城内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高8.83米,顶面宽3至5米不等,底座宽10米左右。城墙上建有城垛4567个,炮台26个以及藏兵洞4个。这些都是古代战争防御进攻的工具。

荆州古城共建有六座城门,东北各两座,西南各一座。东门名叫寅宾门,小东门名叫公安门,大北门名叫拱极门,又名柳门,小北门名叫远安门,南门名叫南纪门,西门名叫安澜门。每座城门的名称都与荆州的地理、历史和习俗有关,如小东门,当年刘备把油江口改为公安,迎娶孙夫人后乘船回荆州,在此门下舟登岸进荆州城,故名公安名;又如大北门,古时候城北有通往京都的大道,仕宦迁官调职时,皆出此门,官员友朋送行时,在此折柳相赠,故又称柳门。为什么古人不折桃李,却偏要折柳相赠呢?这可是有来由的,据史书记载,我国自汉代起,亲友临别时折柳相赠渐成习俗,是因“柳”是“留”的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留恋”之意。除小东门之外,其他五座城门均有闾门,为二重门,二门之间有瓮城,二重门各设一个木质对开门,木门内还有一道10厘米厚的闸板,以防水患。此外,六座城门上原来都建有城门楼,东门城楼叫宾阳楼,小东门城楼叫望江楼,大北门城楼叫景龙楼,小北门城楼叫朝宗楼,南门城楼叫曲江楼,西门城楼叫九阳楼,由于朝代更替,历史变迁,加上战火的破坏,原有的城楼除大北门上的景龙楼为清朝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重修保存至今外,都已不复存在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东门宾阳楼,是国家为了发展荆州旅游事业,修缮和保护荆州古城于20世纪80年代拨款仿古重建的。

荆州城内外还零星散落着一些历史遗迹,也是值得大家前往一游的地方,如城内的开元观、玄妙观、铁女寺、文庙、关帝庙,城外的太晖观、关公点将台、张飞一担土等,除了城墙和这些历史遗迹外,在荆州城内再难看到古老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随着时间的推进,昔日荆州城内的小街小巷也有宽阔的马路代替,形成纵横交错、井然有序的公路网。为了适应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在东、南、北三面的城墙上又开凿了适合公交车辆通行的三座新城门,使今天荆州城的城门变为了9座。荆州古城内四处透射着现代气息,商业氛围非常浓郁,大型的商场有荆州商场、荆州百货大楼、荆州华联商厦、荆州楚天大楼等,在这些商场里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如果您想购买一些荆州的土特产品带回家作为纪念或馈赠亲朋,我在此可以如数家珍地把荆州风物介绍给大家,请大家用心听好喽:在聚珍园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饭店里可以买到正宗的江陵八宝饭,在荆州百货大楼里可以买到香酥可口的江陵九黄饼,在荆州丝绸厂里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织锦缎、仿古绸等丝绸产品,在荆州工艺美术厂还可以买到品种各异的仿古漆器……

好了,荆州古城的有关情况就给大家介绍到这儿了。现在给大家一刻钟的时间自由活动,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描写湖北十堰生产实习心得体会二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恩施利川!我们今天将要去游览的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溶洞——腾龙洞!

恩施

恩施全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的西南端,是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这里生活着土家族、苗族、汉族、侗族等27个民族。恩施州是西部大开发中三大州之一,地形属云贵高原的东延部,由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四大山脉穿境而过,地形奇异复杂,地貌千姿百态,形成了“八山半水分半田”的独特环境。由于被崇山峻岭所包围,恩施州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得以保存完好。

恩施州辖二市六县,州府恩施市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这里硒土含量世界最高,又被称作中国的“硒都”。在市城郊有一座“民族大观园”,他集土家吊脚楼、九进堂、侗族风雨桥、苗族六角亭、土司城墙等十大景点于一体,占地240亩,反映了居住在恩施各少数民族的生活风情。

恩施的美就在于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旅游者不必拘泥于线路,可以兴之所至地游玩,这样往往能随时发现好风景。

恩施州风景以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和光怪陆离的奇洞异穴为主,主要景点有清江、腾龙洞、鱼木寨、大水井宗祠、星斗山原始森林、土司王城、土家摆手堂、梭步垭石林等。除此以外,土家族的吊脚楼、侗乡的风雨桥、七月的女儿会、耕耘时的薅草锣鼓、葬礼时跳的撒尔荷、吉庆时跳的摆手舞,都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恩施风情。

由于恩施地区的喀什特地貌形成了许多造型殊异的溶洞,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位于利川市城郊的亚洲第一洞——腾龙洞。洞内干洞水洞相连,总长近52公里,内有16大天窗,47条瀑布。水洞吸尽了清江水,在此跌落形成“卧龙吞江”瀑布,清江水在此变成长近17公里地下伏流。神奇的是,水、干两洞仅一壁之隔。现在已确认腾龙洞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溶洞,也是世界特级洞穴之一,进洞票价35元。一般从恩施市乘车前往利川市需3小时,车价30元左右。然后可乘中巴车或打的到腾龙洞需10元左右。利川市是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的故乡,这里还有鱼木寨、星斗山原始森林等众多景点。

利川地处鄂西南,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龙船调的故乡,也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这里山清水秀,如诗如画,山歌回荡在青山坡,笑声洋溢在吊脚楼旁。

当地特色:土家风貌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外在四川等地也有分布,现有人口570多万人,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思是“土生土长的人”。20xx多年前,他们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与当地的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宋以后,土家族单独被称为“土丁”。建国后,正式定名为土家族。土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长期与汉族人杂居,他们很早就会使用汉族的语言和文字了。

土家族人在服饰方面崇尚俭朴,以前,土家人多用自织自染的土布做衣料。男子多穿黑色或蓝色,女子衣服上则有“鹿子闹莲”、“喜鹊闹梅”和“双凤朝阳”等喜气的图案。

鄂西土家族以大米、包谷为主食,以小麦、红薯、洋芋为副食,菜食多样,蔬菜和鸡鸭鱼肉都很丰富,普遍喜好酸辣。

鄂西土家族的节日主要有赶年、牛王节、清明节、六月六(晒龙袍)、女儿会、社日、端午、月半、中秋、小年。

女儿会

女儿会是鄂西少数民族独特的节日,每年举办一次,不同地方举办的日期也不同,有的是农历五月初三,有的是七月十二,有的是八月十五。其中,石窑乡每年农历七月十二的“女儿会”从古至今一直保留了下来。

“女儿会”一般伴有乡场,也就是土家人的大集,各种风土人情集于一体。每当此时,姑娘们为了等待意中人的到来,便会在“女儿会”上摆摊出售各种土产,小伙儿们则假装买东西,一旦看到中意的姑娘,小伙儿便上前问价购物,双方开始讨价还价,如果小伙儿也被姑娘看中了,价格就会越来越低,最后双方就相约到乡城附近的丛林中互表爱慕之情。如果小伙儿未被相中,价格则越来越高,他便会知趣地离开,再重新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特有的民间舞蹈形式,土语称“舍日巴”表演时,由几十成百甚至上千人聚集在“八郎庙”或“摆手堂”内外,围着挂有灯笼的高大桂花树或柏树底下,由土老师带领,随着有规律的锣鼓节奏,跳着“单摆”、“双摆”、“回旋摆”等舞。表演内容为“拖野鸡尾巴”、“跳蛤蟆”、“木鹰闪翅”、“犀牛望月”等狩猎动作和“砍火渣”、“挖土”、“烧灰积肥”、“种包谷”、“薅草”、“插秧”、“割谷”、“织布”、“挖麻陀”、“打蚊虫”、“捉蚤子”等生产生活动作,在古代还有车前舞,宴会舞等。主要特点是双手在不超过眉头的部位摆动,膝盖随之屈伸,节奏鲜明,有锣鼓伴奏。

摆手舞是一个古老舞种,鄂西是古巴国地,古代已有灿烂的巴文化,歌舞是其中之一。《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王伐纣时,巴师锐勇,歌舞以凌殷人”、“阆中有渝水,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今所谓:巴渝舞也。”杜佑《通典》卷154中说:“巴渝舞飞舞曲有‘予渝’、‘安古’、‘弩渝’、‘行辞’四篇”,可能是四段舞组合。近代土家族的(摆手舞)军事动作有“披甲”、“卸竿”、“队比”,表演者挥竿、矛、戈等,与(巴渝舞)表演者披盔甲飞持弩箭颇相似。出土文物上“巴蜀图语”有双角带剑跳着摆手舞的。由此看来,(摆手舞)可能沿袭(巴渝舞)演变而成。

摆手舞是土家人喜爱的传统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而生,舞随歌而名。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一村一寨的男女老幼齐集摆手堂或土王祠,先由土老司手举扫帚,唱起扫邪歌,然后摆手队伍举着龙凤大旗,打着镏子、围鼓,吹着牛角、土号、唢呐,燃放三眼炮和鞭炮,身着“西蓝卡谱”,头包花巾,扛着神棍,在一声“喂嗬”中入场,翩翩起舞,热闹非凡。舞姿有单摆、双摆、回旋摆,粗犷豪放,生活气息浓烈。 摆手舞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在摆手堂进行,规模大,时间长。一般从正月初九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摆手队伍一般以村寨为单位,参加者众多。表演的具体内容主要有闯堂进驾、开头辟地、人类起源、迁徙定居、耕作劳动、自卫抗敌、扫堂关架等八个部分,穿插打镏子、唱山歌、吹冬冬喹、打花鼓、唱薅草锣鼓歌,表现土家先民跋山涉水、迁徙繁衍、农事活动、日常生活、战争场面等。小摆手规模较小,时间较短,正月初九至十一日在各村寨所在的土王祠举行。其内容为祭彭公爵王、打蚊子、牛打架、塞冰口、挖地、下种、插田、除草、收割,表示劳动丰收的喜悦欢乐之情。 摆手舞有独唱、领唱众和、众人齐唱等形式,曲调随舞的内容而变换。竹枝词记曰:“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腾龙洞

腾龙洞位于清江上游利川市的近郊,离市区仅6公里,是由干洞和水洞两大洞穴系统组成的洞群,海拔1090米。腾龙洞风景区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险、奇、幽、秀于一身,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连,主洞支洞互通。洞口高74米,宽64米,主洞已探明长52.8公里,洞穴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是由水洞、旱洞和洞外景观三部分组成。经考察论证,腾龙洞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溶洞。主洞前段平坦,宽可容15辆卡车并行,平均高度为60米。洞内空气流通,终年气温12°c—18°c,无毒气,无污染,无蝎蛟。洞庭湖内石炭岩地貌发育完好,石柱、石笋、石花、石幔、石人、石猴等奇观随处可见。洞中多暗流,时隐时现,时急时缓,并常有鱼虾游,为其它溶洞所罕见。

国内有关洞穴专家确认,腾龙洞群不仅是国内目前已知的最大岩溶洞穴,而且是世界特级洞穴之一,旅游、科研价值十分珍贵。

素有“山东第一洞”之美誉的博山开元溶洞大气磅礴、瑰丽雄奇,是一个廊道厅堂式洞穴,因洞内发现有唐朝开元年间的钟乳石刻而得名,全长744.9米,最高和最宽的地方达30米。沂源溶洞群包含九天洞、灵芝洞、千人洞、石佛洞、盘龙洞等多个天然石灰岩溶洞。其中,以九天洞和灵芝洞最为显著。九天洞1994 年中科院陈诗才教授鉴定九天洞是“中国最大的石花洞穴”;20xx 年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经过科学考察后认为,“九天洞石花,类型之多样,面积之广大,国内外无与伦比”,并称之为“天下第一石花洞”。九天洞洞腔长518米,高5—18 米,比起“腾龙洞”的大小那是小巫见大巫。

还有位于宜良县城西北九乡彝族、回族乡境内的九乡溶洞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溶洞,风景区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也是不及腾龙洞的雄伟壮观!还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洞”的织金洞,其总面积307平方公里,也是远远不及腾龙洞之大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腾龙洞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当之无愧的!

水洞

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是雷声吗?是雄狮怒吼吗?猜猜看。天空如此晴朗哪有闪电雷鸣?这里并非动物园哪来的雄狮怒吼?请大家随我一起来看个究竟。哇!黄河虎口瀑布怎么搬到这儿来了?您看着汹涌澎湃的清江水咆哮着跳下20多米的深涧,蜂涌而入溶洞之中,这个幽深而高大的洞穴犹如一条张着血盆大口的巨龙,把一条江河吞入了腹中。声响的谜解开了吧,原来是江水撞击较高落差的河床发出的声音。多么磅礴的气势,多么壮阔的场面,难怪古人把这情景称之为“卧龙吞江”了。改革开放了,巨龙不能沉睡必须腾飞,腾龙洞因此而得名。它是我们山里人,土家儿女拼搏奋斗、勇往直前的象征。

这里就是水洞,又名落水洞,洞口高20米,宽10米,洞内可泛舟游览。水洞中的钟乳石,玲珑剔透,形态万千。水声时如蛟龙咆哮,听了惊心动魄;时如深夜鸣琴,令人心旷神怡。清江伏流16.8公里,是腾龙洞群的一大奇观。八百里清江从大巴山余脉的都亭山起,形成了“三明三暗”的著名景观。它经第一暗洞檀香洞由齐跃山东麓冒出的地表之后,浩浩荡荡,接纳沿途诸水,流经58公里乎川,以气吞山岳之势奔入卧龙口,形成冰岩转石、余末成雾、吼声小震天的“卧龙吞江”奇观。站在洞口,头顶如白云飞奔,脚下似春雷滚动,仿佛身临仙境。清江由卧龙口进入地下后,几经周折,左冲有突,形成无数个地下平湖和急滩险瀑。

山中有洞不足为奇,洞中有山堪称一绝。腾龙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内有小溪,溪中有盲鱼。洞内5座山峰,把洞分隔成了10个大厅,这第一个大厅的名字就叫做“孔雀迎宾”大厅,它是根据洞顶密集的钟乳石构成的一只栩栩如生的孔雀图案而命名的。

腾龙洞的神奇景观为众多的文人墨客所感叹、所倾倒,他们有感而发,即兴挥毫。你们看,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任重为它题写了洞名;你们瞧,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的亲笔题辞:“登山当攀珠峰,揽胜应探腾龙”冯老把腾龙洞与珠穆朗玛峰相提并论,难道不是对腾龙洞世界之最宝座的肯定吗?冯老曾站在这里感慨万千:“祖国的风景名胜我差不多都去了,就觉得不得了,没想到到利川来看了腾龙洞,才知道天外还有天”。

这里是观景池,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电视系列剧《西游记》的片头剧照:孙悟空在前招手探路,唐僧骑马紧随其后,沙僧在后注视着左右,而牛魔王探头探脑蠢蠢欲动,垂涎三尺想吃唐僧肉。这就是一幅腾龙洞洞顶的平面图。大家可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观景池,它利用景观的倒影,把腾龙洞的雄伟神奇渲染得似乎更加引人入胜,仿佛一个个电视特写镜头。

请大家顺着洞口直视,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尊惟妙惟肖的人头肖像,你们看她像谁?是不是很像维纳斯啊?她可不是人为的雕塑,而是岩石的错落有致自然而成。是不是很神奇啊?

大家游览过许多溶洞,没见过洞内还有这么大的篝火舞厅的吧?多少作家、专家和游人喜欢在这里,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欣赏世界优秀民歌之一利川的家乡民歌龙船调,观看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表演,肉连响、摆手舞、车车灯,并且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表演队伍中手舞足蹈,自我陶醉,品味民族风情。

这长约千余米的第二大厅,被人喻为古战场遗址。你看那左边的点将台,右边的石锣、石鼓,偌大的石钟、石旗,再仰望顶部高若云天,细看地面脚印混杂不清。看到这些,我们可以想象血雨腥风、鱼死网破的厮杀场面,传说美丽善良的牟慧仙姑在这里为民除害,降服了兴风作浪给利川屡屡造成水患灾害的一条孽龙,使利川从此变成了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的富丽平川。

洞中之洞最绝妙的莫过于这个仙女洞了,您看在墩墩雪白的钟乳石中间一个倩女亭亭玉立、纤丽俊俏、楚楚动人。传说她是盐神的化身。因当年痴情于巴国首领,却被潜心开发“南夷”心切、无意谈情说爱的首领毒箭射中,霎时,盐神变成了这尊仙女石。人们常说英雄难过美女关,而巴国首领为了千秋大业不为美女色相而动情丧志,大家是否为之肃然起敬呢?

那是妖雾山,人们说它是神秘的山,恐怖的山。山边那道峡是舍身峡,它是骇人听闻的峡、悲壮的峡。据利川县志记载:“采硝者,秉烛而入数十里,惧而返。”意思是说过去有几个采硝的人,打着火把进入洞中,当走到妖雾山的时候,妖雾迷漫吹灭了火把,因无法出动二葬身于此地。以致古县志记载腾龙洞总长度为3公里,因为垂直高度150余米的妖雾山使人们误认为到了洞的尽头。1984年,腾龙洞问世以后,当地组织的考察探险队行至这里时,发现了3具骷髓及烟袋、铜钱等遗物,人们为纪念这几位勇士的精神,便将这里命名为舍身峡。

现在大家请看眼前这片波光粼粼的水,请看岸边这逼真的龙身,这夸张的龙角,这成堆的龙蛋,这特号的龙袍,不正是神话传说中龙宫的遗址吗?

这称为千佛殿,您看那些高低不一、粗细不等的钟乳石足足48根,它们的形态端庄似威严虔诚的大大小小的菩萨。它们在期待着,恭候着游人们的顶礼膜拜。

这不是金屋藏娇吗?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769级台阶的攀越大家都累得腰酸腿痛、汗流夹背吧?但是看到这壮观的白玉峰感受如何呢?疲劳是否烟消云散而顿觉精神振作心旷神怡呢?巨大的钟乳石不同的形态,您是否感觉这是动物界的联欢活动呢?您看那一双青蛙在合唱,那一对海狮在热恋,是哪一个动物把神话故事中的“宝莲灯”也借来当道具了?难怪人们说“到了利川不到腾龙洞等于没到过利川,进了腾龙洞没上白玉峰等于没进腾龙洞”。

我们乘小舟在地下平湖游览,拐过石钟乳屏障,只见碧波荡漾、一片泽国。碧水中倒映着千万条凌空而降的瀑布、千万层玉白色的塔林、千万朵亭亭玉立的莲花和千万根破土而出的竹笋。伏流由观彩霞再次冒出地表。观彩霞适晴日方见五彩降雨,故名。

从峡底仰望,只见一线天光。清江水与清江伏流共涨落,向西透过三座“龙门”可遥见天光一点,回头我们就可以看到“金童照水”和“玉女迎峰”两峰。水流底部为白色或浅灰色大理石古河床。清江由观彩霞又潜入地下,最后由48道望江门的黑洞流出。

抬眼看,那是一艘借着卧龙吞江的惊涛骇浪而乘风破浪航行的大船,它就是远近闻名的“船头山”。曾有古人叹曰:“山顶船头山,脚踏卧龙滩,某君能识破,不做皇帝做大官。”后来人认识到腾龙洞的开发价值,便将后两句改为“有君能识破,石头变金砖。”腾龙洞果真迎来了开发建设的朝阳,美好的愿望已经变成了现实。

旱洞

过了水洞,我们就来到了旱洞。

旱洞原称“落水洞”、“干洞”或“硝洞”,是清江伏流的故道。由于洞口水流呈腾龙欲飞之势,故名“腾龙洞”。旱洞洞口高达84米,宽64米,洞口最高处则达110米,最宽处达1020千米,主洞长22公里,总面积100万平方米,可摆下90—250个足球场,比国外最大的溶洞(美国卡尔斯巴德溶洞)还要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整个旱洞全长52.8公里,洞内已探明的面积达149万平方米,这还只是全洞的一部分。洞内终年处在13—18°c的恒温状态。“腾龙洞”之所以被称为“国宝”,是因为该洞规模宏伟,奥妙无穷。

腾龙洞洞内现已分为鱼泉、龙门、龙洞、白玉、龙湖等15个景观区,有卧龙口、三龙门、观彩霞、银河、望江门等63个景观段,以及仙女、鲢鱼、水帘、百龙、凉风洞等150个洞厅。洞内溶具有多格局、多阶段和多类型的特点,保持了不同时期发育完整的岩溶地貌,包括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形态类别。洞中高深处雾气缭绕,如茫茫夜海。洞壁景色奇丽壮观,又高大的“金字塔”、蘑菇石、钟乳石、珍珠滩,还有玲珑小巧的石花、石蛋等。地下河水潺面,由石笋、石乳组成的千姿百态的奇特景致更是不计其数。洞中有山,山上有洞,洞洞相连。洞中还有硝鼠、飞虎等珍稀动物,洞内溪流中有色虾,鱼体透明,可见内脏。

洞外景观

我们现在已经出了腾龙洞,可以看见洞外景观也很迷人。

出口处悬崖绝壁,幽谷深潭。进口处奇山水秀,清江蜿蜒西来,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两岸桑竹掩映,山峰对峙,泛舟期间,如入画廊。整个腾龙洞风景区的自然景观有卧龙吞江、腾龙欲飞、孔雀迎宾、一线天险、地湖泛舟、峡口观彩、洞中云雾、金玉龙潭、高山架笔、眺望日出等。山、水、洞融为一体,具有雄、险、奇、秀、幽的独特风光。

参观完洞外景观,我们今天的腾龙洞之旅就到此结束了。不知道大家在参观完后有何感想?香港和日本旅行社的同仁们游览了腾龙洞后深有体会地说:“看了利川的腾龙洞,不需要再看中国大陆其他的洞穴,雄、险、奇、幽、秀它是总代表。”你们是否有同感呢?是不是也和《北京日报》李晓敏、李凌云、陈先三位记者采写的新闻报道的标题一样:“腾龙归来不看洞”呢?

谢谢大家在旅游过程中对我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请大家对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和多多包涵。最后,衷心的祝福大家开心快乐每一天!再见!

描写湖北十堰生产实习心得体会三

我们今天游览的是被称其为湖北的“呼伦贝尔”的大九湖风景区,大九湖并非湖,而是一片沼泽地,属山涧盆地,也是一处高山湿地。高山湿地在我国不多见。这里海拔1700米,面积为36平方公里,中间却是17平方公里的平川,四周高山重围,若是在平原地区,这块平地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抬头见高山,地无三尺平”的神农架群山之中,出现这样的大面积的平地,却是少见的,大九湖因而享有“高山平原”的美称。

大九湖位于神农架的西麓,紧邻四川,靠近陕西,与重庆的巫溪、巫山县交界,是神农架通向重庆的西大门,古来便有“一脚踏三省六县”之说,也是神农架的四个乡之一的——大九湖乡政府所在地。到了大九湖之后,最有趣的还是扎向平川中的那些山头,仔细数一下,您会发现有九座山峰,有的人看着觉得是九条苍龙,在争饮甘醇,龙头、龙颈、龙身、龙尾无不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又有人说那是倒拖在湖中的九条牛尾,山头依稀为牛腿、牛屁股。还有四句歌谣“四川过来九条牛,走到九湖未回头,何时识得其中味,不出天子出诸侯”。

两种说法不仅有形象依据,而且还有历史依据,九龙争饮说源出神农氏采药酿药酒时,引来了九龙争饮,造就了“四周山纵横,中间一地坪,绿树满坡生,水接天坑渗”的神妙景观。相传,当年的大九湖却是一片水乡,一溜排开的九个湖泊,黑水河贯通着彼此,不过湖中盛的并不是水,而是神农氏泡制的抗寒药酒,因而大九湖又叫大酒湖,酒香四溢,召来了九条苍龙全喝醉了,整个身子也就永远留在这了。

九牛说印证着“薛刚反唐”的故事,薛刚既是从大九湖跃出的诸侯,唐中宗被母后武则天贬为卢陵王驻守房州,却心系长安,做梦都想重返京城,再登帝位。李显得神农老祖指点,特命薛刚为帅,在大九湖屯兵、练兵,待时机成熟便起兵直捣长安城,一举推翻武周王朝,恢复唐号,李显再次登上中宗皇帝的宝座。

大九湖确实堪作这段历史的见证,平原周围,分布着10个屯兵点,分别叫做一字号、二字号、三字号直到九字号、帅字号,他们即为当年各营将士营地和元帅大帐的所在地,帅字号位置居中,最为险要,是薛刚元帅的大帐,千百年来,这的农民换了一代又一代,地名却始终未改。

平原西面山坡上至今保留着鸾英寨、擂鼓台等遗址,山槽间至今保留着卸甲套、九灯河的古名。鸾英寨即薛刚夫人纪鸾英的寨堡,它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擂鼓台即薛刚点将演阵的故址,场面开阔,可容万人。卸甲套流传着薛刚兵败,丢盔卸甲的故事。最便游赏的还是那座“娘娘坟”,它位于平原中部的南侧,是一个大土堆,堆上原生有两棵栎树,须三人合抱,前些年,才被雷电劈倒。娘娘指花月姑,她是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的爱妾,才貌兼备,文武双全,随武三思征讨薛刚,却与阵前唐将调情,被夫君碎尸万段,抛尸荒野,一群神蚁,不忍目睹惨状,衔回尸体,终成一座土坟,这便是娘娘坟的来由。

大九湖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了新的飞跃,继酒九公路修通后,林区政府就制定了开发大九湖的宏伟计划,包括三大工程:1、首先修渠排水,变沼泽为田园,井格形的排水渠网已经建成,梅花鹿、巴山黄牛、马头羊在此得到迅速发展;2、同时进行的是草场建设工程,已种植红三叶、白三叶等优质牧草近万亩;3、还有药园建设工程,这盛产独活、党参、三七、杜仲、当归等多种药材,还可以种植粮食、山果等,这些都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财源。

·天门导游词 ·大水井导游词 红楼导游词 ·木兰天池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大九湖还有两个游人必到的场所,一是梅花鹿圈养场,梅花鹿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体态玲珑清秀,十分招人喜爱。我们所见到的梅花鹿原本不是神农架的,1986年,由国家科委和湖北省科委联合立项,由国家拨款22万元,在这里修建起5万平方米的梅花鹿圈养场。1987 年10 月10日,神农架在宜昌市接受由吉林省双阳鹿场赠送的22只黑龙江省左家实验动物研究所赠送的10只良种梅花鹿,这些梅花鹿经过精心喂养,一直在大九湖繁育后代。

二是“枯木逢春”。与梅花鹿场东西相望的一棵400多岁的老栎树本已在50年代枯死,80年代却爆出新芽,长出新枝,重新焕发了青春,当地百姓把这称为大九湖腾飞的吉兆。

我们祝愿大九湖变得更美!

描写湖北十堰生产实习心得体会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叫,就好人们常说的那样,相逢就是缘分。能和大家相逢在美丽的江城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今天就由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尽管提出来,我们将尽力为您解决。希望能用我们的热心、耐心和细心换来你的放心、开心。

今天我将带大家起游览武当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里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道教文化。

武当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境内。面临碧波荡漾的丹江口水库,背依苍莽千里的神农架林区,连绵400多公里。这里风景秀丽,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天繁花似锦,夏季高山耸翠,秋天金桂飘香,冬季白雪皑皑。不管我们什么时候来,都能欣赏它美的一面。有一句俗话说“天下名山佛占尽”,而在武当山却是道教一统天下。传说武当山金顶原来被无量佛占着,后来真武大帝修仙得道,出外云游到此,看到这里群峰林立,主峰天柱峰高耸入云,周围七十二峰俯首相向,形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观。真武大帝相中了这块宝地,便到天柱峰找无量佛商量借地,并提出只借八步即可。无量佛见他所要不多就答应了,没想到真武大帝法力无边,他从天柱峰顶走了八步,一步100里,八步竟占走了整个武当,从而赢得了永久居住权,武当山也因此成为道家的场地。

武当道观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修建,到明永乐年间达到高峰。这里的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采用皇家的建筑方式统一布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之列,成为全世界的瑰宝。明成祖朱棣大力推崇武当道教,调集军民工匠30余万在此大兴土木,按照道教中“玄天上帝”真武修炼的故事,用十余年的时间建起了三十三个大型建筑群落。建筑线自古均州城至天柱峰顶,连绵四十华里,面积一百六十万平方米,宫观庵堂两万余间。他在这里祀奉北方神真武大帝,以佑护他这个北方起兵夺位的皇帝。据说真武大帝高大的身材,圆圆的脸庞,批发赤足的形象就是按永乐皇帝的模样塑造出来的。所以民间流传有“真武神,永乐相”的说法。皇家的大力推崇是武当山名声大震,成为我国的道教名山,吸引着各地的游人香客到处观光朝拜。

另外,这里不仅是道教的香火胜地,还是武当拳的故乡。中国武林历来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许多人都是未识武当山而先知武当拳。武当拳的创始人相传是名带著名道士张三丰,这点我想喜欢武侠的朋友可能通过小说了解了一些。据说他在这里修炼的时候看到鹤与蛇争斗的情景,受到启发,领悟出了太极十三式,他也因此被尊为武当派的开山祖师。

说了怎么多,我看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武当山脚下,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开始我们的朝圣之旅。……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绿琉璃瓦大殿就是紫霄宫。因为这块地方周围的冈峦天然形成了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永乐皇帝封它为“紫霄福地”。殿内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中供奉的是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时的塑像和文武仙人的坐象。他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明代的艺术珍品。我右手边放着的这根几丈长的杉木传说是从远方突然飞来的,因此叫做飞来杉。据说在杉木的一端轻轻敲击,另一端就可以听到清脆的响声,因此又叫“响灵杉”。至于它为什么要飞来这里,我想可能也是为这里的美景盛名所吸引吧。……

武当山有36岩,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被认为三十六岩中最美的南岩。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与精美的建筑是融为一体的,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座雄居于悬崖上的石殿建于元朝,悬崖旁边有一个雕龙石梁。石梁悬空深出2。9米,宽只有30厘米。上雕盘龙,龙头顶端雕有一个香炉,这便是著名的“龙头香”。过去有些香客冒着生命危险去烧龙头香,以示虔诚,可见他们对道教的信仰之深。安全起见,我们大家想许愿祈祷的话可以到别的地方,心诚则灵嘛。……

经过一翻努力,我们终于登上了主峰天柱峰。天柱峰海拔有1612米,素称“一柱擎天”。站在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壮观景象。而天柱峰之巅的这座金壁辉煌的殿堂就是金殿了。金殿是我国最大的钢铸金鎏大殿,修建于永乐十四年。整个金殿没用一根钉子,全是铸好各个部件后运上山搭建而成,卯和的非常严密,看起来好象是浑然一体的。大家看,这边的长明灯相传是从来不灭的,那么山顶空旷多风,为什么它不会被风吹灭呢?据说是因为有了藻井上的这颗“避风仙珠”的缘故。相传这颗仙珠能镇住山风,使风不能吹进殿内,从而保证了神灯的长明。其实神灯长明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殿门的各个铸件都非常严密精确,可以改变风吹来的方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艺的高抄。金殿从修建到如今已经历了500多年的风吹雨打,仍然辉煌如初,不能不说是我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一件稀世珍宝。

好了,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大家自己安排,您可以细细的品味这里绝妙的建筑和美丽的风光。我们四点钟的时候再见。

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我们的武当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批评指正。希望以后能有缘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再见。

描写湖北十堰生产实习心得体会五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车城——十堰!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是道教圣地——武当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相传为上古玄武得道飞升之地,有“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谓,故名,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当山位于湖北十堰市丹江口市,它最早的寺观为唐代所建,明永乐年间,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宫后,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马,浩浩荡荡开进武当山,共建造7宫,2观,36庵和72崖庙等建筑群。

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名山。它在湖北省北部,北通秦岭,南接巴山,连绵起伏,纵横400多公里,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其余各峰均倾向天柱,蔚为奇观。宋代书法家米芾曾为武当山写下了刚劲有力的“第一山”三个大字。作为旅游胜地,武当山主要有三方面的特色。

武当山上有宏伟的古建筑。据说,在建筑的规模上,超过了五岳。早在1300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武当山即兴建五龙祠,宣扬道教。以后道教逐渐增多,武当山便成了道教名山。历代以来,许多著名道家如周之尹喜、汉之阴长生、晋之谢允、唐之吕纯阳、五代陈抟、宋之寂然子、元之张守清、明之张三丰等均在武当山修炼过。其中,张三丰把道家的太极阴阳与武功相结合,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创立武当拳派,一时名振天下。

元朝末年,武当山上的古建筑大部分毁于兵乱。目前山上的宫观多为明代所建。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成祖朱棣派侍郎郭瑾等,役使30多万军民工匠,在武当山大兴士木,用了将近十年时间,建成了净乐宫、迎恩宫、玉虚宫、紫霄宫、南岩宫、玉龙宫、遇真宫、太和宫、复真观、元和观等33处大建筑群。此外,还建了39座桥染,12座台,铺砌了全山的石磴道,整个武当山成为一座“真武道场”。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地形特点,布局巧妙,座宫观都建筑在峰、峦、坡、岩、涧之间,建筑精美,各具特点又互相联系,整个建筑群体疏密相宜,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现存的主要建筑有金殿、紫霄宫、遇真宫、复真宫、玉虚宫等。

武当山北通秦岭,南接巴山,号称“八百里武当”。整个武当山包括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九井、九泉、十池、三潭等自然景点,“七十二峰朝至尊”,即七十二峰都朝向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的天柱峰,形成武当山独特的奇丽山色。

就在这山色如画之地,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12年,派工部侍郎郭琎率军民三十余万人,大肆营造宫、观,历时十四年之久,终于在绵延几十里的山旁、岩边和天柱峰山顶建造了一座座宫、观、堂共三十余处。其中天柱峰山顶的鎏金铜殿,金光闪烁,耸立在三面都是陡峭的悬崖之上。金殿建于1614年,高五点五米,宽五点八米,深四点二米。除殿基是花岗岩铺垫外,其余殿体包括门、窗、瓦、椽、梁、柱等都是铜铸的,殿内供有五尊铜像,最大一尊是真武披发跣足像。

此外,展旗峰下的紫宵宫,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殿内有玉帝塑像,殿前有座巨型龟碑。石龟高三米,长四米,宽二米,龟背上的石碑六米多高。坐落在悬岩峭壁之上的南岩,其建筑物全嵌在陡峭的绝壁之上。太子坡、老君堂、元和观、朝天宫、磨针井等,都是有名的去处。

武当山风景兼泰山之伟、黄山之奇、雁荡之幽,北宋大书画家米芾将之誉为“天下第一山”,虽有夸张之嫌,却也可见得这里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在进入武当山前,我首先要提醒各位几点:1.进入道观后不要以手指点神像,无论其造型多么令人惊叹;也不要背对着神像;进殿时不要踏在门坎上,也不要高声喧哗;2.俗话说:“僧不言名,道不言寿”,道人修炼是为长寿,所以最好不要问道人的年龄。入道门的原因很多,如果没有深交,也不要问其身世;3.进山朝贡步入武当神道后,就要静默清心,不说污秽不净的话。供品中不能有石榴、李子、红艳花及鸡、犬等,不吃雁、鳗、龟、鳖、牛、犬、猪肉及生葱、韭、蒜、姜等荤腥刺激食物,不饮酒。这些都是武当主神真武大帝所忌讳的;4.武当山上许多地段都没有人烟,如果你对地形不熟悉,或没有足够的准备,请勿贸然进入。最好请个当地向导。

武当山地区有“朝武当”的习俗,含有上山祭拜山神的意思,其实这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又一种方式,就像扫墓总是与踏青郊游连在一起的,“朝武当”也成为一种爬山的乐趣。每年农历三月份春光明媚和八月份秋高气爽的时节,武当山里总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好了,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景区内参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