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高凤林的心得体会精选(优秀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4 18:56:01 |
- ZTFB |
- 9页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一段经历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个主题的深入思考和展望。写心得体会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使文章更丰富有深度。接下来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优秀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大国工匠高凤林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彭祥华(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在软若豆腐般的岩层间精准爆破,误差控制远小于规定的最小误差,被同事公认为“爆破王”。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八起八伏。川藏铁路属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铺设难度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仅一条雅鲁藏布江,就要被这条铁路横渡16次;它更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总长1800多公里的路基,累计爬坡高度超过14000米,台阶式八起八伏,被外媒称为巨大的过山车。2015年6月,川藏铁路的拉萨至林芝段全面开工,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和工友们开凿的是拉林段地质最复杂的东噶山隧道,川藏铁路的地质基础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缝合带,属地震多发区,在这样的地质构造带上挖隧道,几乎等于在掏潘多拉的盒子。
彭祥华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铁路工人,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开工的成昆铁路,那是上世纪的世界铁路建设奇迹。彭祥华所在的中铁二局二公司,拥有出色的隧道爆破团队,承担过很多重大隧道的施工任务,彭祥华是这个团队的翘楚,被同事们公认为“爆破王”。
决定精准爆破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装药量,为此彭祥华一直是自己分装炸药,凭借多年分装炸药的经验,彭祥华能够把装填药量的误差控制得远远小于规定的最小误差。
隧道内爆破面上通常有几十个炮孔,每个炮孔中的引爆雷管都要按照设计顺序爆炸,不同炮孔之间的起爆时差,在十几至一百毫秒间,还不到一眨眼的功夫。每个炮孔的相对位置精准装药量引爆时间等因素,必须作为相互密切关联的系统来考虑,让它们以最佳效果相互作用,以求得严格控制下的合适爆破力度,那些在外人看来狂烈的爆破,在彭祥华的耳中是旋律清晰有序的弹奏。
巨大的爆破声冲破隧道,浓烟冒出洞口,随后最危险的工作就是走入爆破现场,检查效果和排除可能存在的哑炮,彭祥华阻止了其他工友近前,独自一人走进了隧道……这就是大工匠的担当,如山崖伫立,如长松挺身。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徒手雕琢高能炸药,精度误差不超过0.2毫米,安全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徐立平所在的工厂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工厂之一,地处中国秦岭大山深处,国家一些战略战术导弹和宇航发射用火箭发动机都出自这里。
29年来,徐立平进入厂房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工作间的每一道门,挂好每一个风钩,对他来说这里的每一道门都是危险时刻的紧急出口。
徐立平的工作是给火箭的固体燃料施行微整形雕刻,这也是固体发动机制造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引燃火箭发动机所用的固体推进剂以火药为主,混合几十种特殊组分灌模浇筑而成,固化脱模后在表面精度和药量方面与实际需求总是会有些差距,需要修整。但固体火药极其敏感,而且燃面精度要求非常高,雕刻整形过程如果摩擦过力产生静电,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因此,这个雕刻过程绝不允许反复打磨刮削,不可逆的操作就全靠技师手上的经验感觉,0.5毫米是这种固体火药表面精度所允许的最大误差。但徐立平仅凭手上触摸一次就能准确测度出需要切削部分的尺寸,精度误差不超过0.2毫米。
这种火药有很强的韧性,再加上里面含有粗糙的颗粒,这让手工雕刻的行刀轨迹不容易把握。所以这种火药的微整形处理无法用机器操作,只能通过人手的轻柔细致雕刻来完成,这种火药的雕刻者自然必须是超凡心理素质与高超技艺的合体人。
雕刻过程中,徐立平一呼一吸都与手和刀的节奏高度一致,以保持用力均匀。根据设计要求,徐立平需要削除环口接近5厘米厚的火药,但他每一刀切下的火药却要控制在3毫米以内,一点一点为火药微整形。对于每个部位所用的刀具,刀具之间摆放的距离都有严格的规定。在配合徐立平整形的过程中,助手必须时刻称量残药的重量,一旦达到一定数量极有可能发生爆炸。徐立平要求每次切除500克火药后,必须装进预先准备的防静电袋里。对徐立平而言,为了自己更为了他的工友和工厂,安全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从青春岁月到年近半百,一个人偶然间能够镇定地面临一次致命危险并不难,29年里天天面对致命危险,而能够守恒如常,那实在是太难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国工匠高凤林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高凤林,国家级大师级工艺美术师,是中国大国工匠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他出色的工匠技艺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中,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艺术品的制作上,更蕴含了他对于工匠精神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第二段: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强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是对待工作的投入和对技术的追求,在高凤林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示。他注重细节,追求精益求精的工艺;他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使得作品更富生命力;他对传统技艺和创新表现的完美结合,使作品更具艺术价值。工匠精神体现了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对工艺的细腻感知和不断创新,对于实现工匠技艺的自我超越和追求卓越。工匠精神是我们追求卓越的榜样与目标。
高凤林坦言,自己从事工匠艺术多年,最大的收获就是从中汲取了无穷的艺术灵感。他说,每一次制作一件作品,都是心灵与手的交流,不仅是技术的实践,更是灵感的迸发。他通过工匠技艺局限于创新,通过传统继承与融合形成独特的风格,每一个作品都是他思想和灵感的流露。他说,工匠艺术是辛勤与智慧的结晶,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磨炼,只有摆脱对工具与材料的依赖,才能真正融进其中,成为艺术的延伸。
高凤林的成功不仅是他本人的努力,更是中国工匠精神的体现。在当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速成和效益,只注重结果,忽略了工作的过程和细节。而工匠精神强调对工艺和产品的用心,强调技术和创新的结合,以及寓意的表达。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更是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引领和提升。
第五段:总结并展望。
高凤林的心得体会,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当代价值。我们应该从他身上汲取力量,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注重细节,追求卓越。无论是从事哪个行业,都要以高凤林为榜样,注重工艺,弘扬精神,让工艺更具生命力和艺术价值。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动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培养更多的工匠人才,让工匠精神成为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我们实现国家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大国工匠高凤林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大国工匠高凤林是中国制造业的骄傲,他以其出色的匠心和扎实的技艺赢得了世界的赞誉。高凤林深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他的心得体会不仅对于工匠们有启发和指导意义,也对于整个社会有重要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凤林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初识工匠精神(200字)。
在高凤林的眼中,工匠精神首先体现在对技艺的追求上。高凤林从小对木工艺术充满了兴趣,在继承父辈的技艺的同时,他一直追求创新和提高。他常说,匠人乃创造者,应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完美。他坚持在每个作品上都为其注入独特之处,使得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灵魂。这种对技艺的追求使他获得了众多奖项和荣誉。
第三段:追求卓越的态度(200字)。
高凤林追求卓越的态度也反映在他对细节的严格要求上。他相信,一个精湛的作品在细节上坚持到底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没有一个有细节问题的作品会被他看作是完美的。他常常说,细节决定成败,高质量的作品需要经得起细致观察。因此,他要求他的徒弟们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要精益求精。这种态度也培养了他的徒弟们的细致和严谨。
第四段:追求工匠精神的传承(200字)。
高凤林深知工匠精神的宝贵,他坚持传承和培养年轻一代的工匠。他开办了木工学院,并招收年轻人学习木工技艺。他不仅教授他们手艺,还传授他们工匠精神。他经常与学生们分享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体会,教导他们要始终保持学徒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和素养。他希望他的学生能够继承并发扬他的工匠精神,走上自己的成功之路。
第五段:结论(200字)。
高凤林的心得体会是工匠精神的珍贵总结和宝贵财富。他对于技艺的追求、对于细节的严格要求以及对于传承和培养年轻一代的热心,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制造业,也贯穿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应该珍视这种精神,以高凤林为榜样,不断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更多的赞誉,实现个人的成功,同时也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大国工匠高凤林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高凤林,一个名字让人敬佩的工匠。他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拥有千年古技“剪纸”制作的独特技艺。他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执着的精神,成为了工匠精神的代表。在高凤林的工作室里,我深刻感受到他的工匠精神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启示和影响。
第二段:高凤林的专注与执着(约250字)。
在高凤林的工作室里,我看到了他专注于剪纸制作的全神贯注。无论是细长的剪刀还是纤细的纸片,他都将所有注意力投入其中。高凤林告诉我,只有专注才能做到心无旁骛,才能将心血注入到每一件作品中。他认为,专注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也是创造卓越的必备条件。
第三段:高凤林的追求完美(约250字)。
高凤林向我展示了一件他刚刚完成的作品,我被它的精致和美丽所震撼。然而,他却说:“这还不够完美。”他再次取出纸片,反复剪裁,在每一处他认为不够精细的地方进行修整。经过数次的调整和修饰,最终他满意地递给我一件完美无缺的作品。他告诉我,追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追求。每一个细微的差错都可能成为不完美的瑕疵,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创造出近乎完美的作品。
第四段:高凤林的传承与创新(约250字)。
在高凤林的工作室里,我看到许多的剪纸作品,有古典的花鸟,也有现代的风景。他告诉我,传承并不意味着一味的复制,而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他尝试在剪纸技艺中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得剪纸作品更加有生命力和时尚感。他希望能够让剪纸这一古老的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五段:工匠精神的价值与启示(约250字)。
在与高凤林的交流和观察中,我深深感受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和启示。工匠精神并不仅仅是在工匠行业中发扬光大的者所具备的品质,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精神力量。在工作和生活中,只有专注、追求完美并不断创新,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加卓越的成绩。工匠精神告诉我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付出心血和努力,都能够成为自己的“工匠”,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卓越和完美。这是高凤林的工匠精神给予我的最重要的启示。
总结:高凤林的工匠精神,以其专注与执着、追求完美、传承与创新的特征,让我深受震撼。它不仅是一种品质和态度,更是一种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追求卓越和完美。在今天这个追逐速度的时代,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凸显。让我们向高凤林学习,用工匠精神点亮人生的每个角落。
大国工匠高凤林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大国工匠高凤林是中国制造业中的一位耀眼明星,他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执着的追求,在众多领域里树立了崇高的声誉。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秉持着自己的一系列心得体会,这些心得体会不仅关乎技术,更是深入到人生的各个层面。
第二段:技术的追求。
高凤林的技术追求一直以来都是他的核心价值观。他认为技术是工匠的立身之本,也是成就工匠的重要因素。因此,高凤林从未停止对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他参观各类展览,与同行交流,积极参与各种技术培训和考证,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他说:“技术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竞争力。”
第三段:对产品的热爱。
除了技术,高凤林对于产品的热爱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他相信只有真正热爱自己做的产品,才能做到极致。他始终保持对产品的追求,并为此不惜付出额外的时间和努力,不仅仅追求工艺的精湛,还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功能的完善。他的产品不仅便于使用和维修,还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他说:“产品是与用户直接接触的载体,只有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赢得市场。”
第四段:品质至上。
高凤林始终坚信,品质是产品的命脉。他在每个环节都注重品质的提升,不断优化生产过程,加强质量控制,力求达到百分之百的零缺陷。他说:“我们制造的每一个产品都代表了我们的信誉和口碑,只有品质过硬,才能赢得用户的信赖。”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品质至上的重要性,也赢得了用户和市场的尊重。
第五段:传承与创新。
作为一位大国工匠,高凤林既重视传统的精神和技艺,又积极拥抱创新和时代的变革。他致力于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承给后辈,并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以培养一支更加专业化、多样化和创新化的工匠队伍。他说:“传承是保持行业活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高凤林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结尾:总结。
大国工匠高凤林以其技术追求、对产品的热爱、品质至上的理念以及传承与创新的思想,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的心得体会不仅仅适用于制造业,更是可以在各行各业中借鉴和应用。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追求技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追求品质并不断创新,我们也能成为自己领域的工匠,并为行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大国工匠高凤林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高凤林,一个久负盛名的工匠,以他的卓越手艺和执着精神在业界享有盛誉。他对待每一件作品都如同待亲生子女般,一丝不苟地追求完美。这种工匠精神赢得了无数客户的信任和赞誉。经过与高凤林的交流和学习,我深受启发和感动,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第二段:专注细节。
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专注细节。高凤林对待每一件作品都全神贯注,他追求的是内外兼修的完美。无论是制作一件普通的椅子还是雕刻一件艺术品,他都会经过周密的设计,用心雕琢每个细节。他坚信,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产生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第三段:追求卓越。
高凤林从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他始终追求更卓越的作品。无论是技艺还是材料的选择,他总是精挑细选,力求达到最好的效果。他相信,只有能够超越自己,不断进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第四段:精益求精。
高凤林的工匠精神还表现在他对质量的追求上。他不仅注重作品的外观,更注重内在的品质。他使用最好的材料,采用最优秀的工艺,确保每一件作品都具有出色的品质。同时,他还极其注重细节和手工的精致,只有每一个过程都做到尽善尽美,才能得到顾客们的一致好评。
第五段:传承与发展。
工匠精神不仅是高凤林个人的追求,更是他希望传承下去的宝贵财富。他积极培养学徒,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艺传给他们,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匠。同时,他也不断开拓创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为工艺美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高凤林的工匠精神令人钦佩和敬仰,他的执着和追求完美的态度是每位工匠应该学习和借鉴的。他的坚持和努力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告诉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地追求卓越,才能取得成功。他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一种职业的敬畏和热爱,更是对生活的态度。无论在什么领域,只有拥有工匠精神,我们才能取得突破和进步。
大国工匠高凤林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2016年11月9日,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到东高地第四小学为全体四年级学生讲了一堂生动的课。
首先,大队辅导员杨蕊老师介绍高凤林的优秀事迹,这些常人无法做到的技术激发了学生对高老师的敬佩。接着,高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为我们诠释了何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实际是一种敬业精神,就是对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锲而不舍,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放松;另外,创新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延伸。小到对每一个工作环节的高质高效的创造,大到一个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也是“工匠精神”。绝活不是凭空得,功夫还得练中出。
高凤林的焊接功夫全在于平常:“吃饭时拿筷子练送丝,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他热爱航天、勤奋实践、立足本岗、刻苦钻研,在焊接方面怀揣超人的独特技能,在型号生产的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方法等大型攻关项目,特别是在新型大推力发动机的研制生产、科技攻关中,他多次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以非凡的胆识,严谨的推理,娴熟的技艺攻克难关,并结合自己对焊接过程的特殊感悟,深刻理解,灵活而又创造性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动化生产、智能控制等柔式加工中,为国防和航天科技现代化,为型号的更新换代做出了杰出贡献,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
那一个个动人心弦的亲身经历让孩子们感受到那光芒的背后是一次次艰辛的付出,是一次次不懈的努力。
最后,杨蕊老师请队员们谈听后的感受并号召队员们弘扬“工匠精神”,坚定信念,努力学习,持之以恒,做一名有所做为的少年。长大后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发光发热,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国工匠高凤林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高凤林,男,汉族,1962年3月生人,199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部分人对他可能比较陌生,而熟悉他的人称他为“中国焊接第一人”。
那么他究竟有多大的能为,以至于可以被称为“第一人”呢?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6年中国质量奖唯一个人奖、全国十大能工巧匠、中华技能大奖等等。如果这些奖项光环听起来太过虚幻,那么让我们看看高凤林参加过的项目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探月、长征5号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他先后为90多发火箭焊接过“心脏”,占我国火箭发射总数近四成,先后攻克了航天焊接200多项难关,包括为1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国际项目攻坚;2014年底他携3项成果参加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全部摘得金奖;著有论文30多篇,每年授课120多课时以上,听众上千人次。
30多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为火箭焊“心脏”(焊接发动机喷管)。航天工程中的长江二号、长江三号由他负责,他在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展示了超高的焊接技术之后,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了5倍工资加2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但都被他拒绝了。高凤林说,每每看到自己参与生产的火箭发动机把卫星发射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之后的自豪感,一种民族认可的满足感,这种自豪和满足,引领他一路前行,成就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也见证了中国走向航天强国的辉煌历程。
火箭作为国之重器,其构造的精密程度远超常人所想。火箭发动机上的焊接点宽度仅有0。16毫米,而每次焊接时间的允许误差仅仅是0。1秒,高凤林常年就是在这种极度苛刻的工作环境下进行作业的。目前,高凤林已经接手了上百种高精尖材料的焊接,从未失手。不仅如此,他发明的多种用于发动机焊接的实践技术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经典案例和主要操作手段。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
还有一个细节是,高凤林每天晚上离开厂房时,都要回眸看看,这有安全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在欣赏,高凤林觉得他们手上诞生的作品就像金娃娃,每一个都是他精心雕琢出来的。尽管高凤林是一名工匠,但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像艺术家对待艺术品一样,令人动容。
2006年由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共同开展的反物质探测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因为低温超导磁铁的制造困难,而一度陷入停滞状态。昔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正是此次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一番绞尽脑汁之后他想起了高凤林。就这样,高凤林在丁肇中的邀请下正式加入了团队,成为了nasa的特聘专员。最终,高凤林带领团队解决了项目中的症结,其高超技艺在国际社会上也得到了认可。
“事业为天,技能是地”,高凤林参加工作30多年来,默默奋战在火箭发动机系统焊接第一线,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所从事的事业,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刻苦钻研的精神、无私奉献的态度,走出了一条成才之路,成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楷模。在他身上劳模精神得以发扬光大,散发出更多的光和热,汇聚成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国工匠高凤林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九
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的一名普通熔融焊接工也是一名党员,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实践、勇于攻坚,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从业37年来,130多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国宝级”顶级技工,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就是这样一名普通又不平凡的人,攻克了无数技术的难关,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全国职工职业道德标兵,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为国防和航天科技现代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匠心筑梦,大国精神”,高凤林的事迹深深触动了我,鞭策着我,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医务人员要转变观念,加强工作的主动性,不等不靠,勤学勤思,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才是干好工作的硬道理。要敢于担当,无私奉献,在工作需要的时候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挥聪明才智,在工作岗位上真干、实干、巧干,不负一名医务人员的使命。要不忘初心,立足本职,恪尽职守,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积极做好各项工作,为单位的发展作出自己最大贡献,真正实现一名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
大国工匠高凤林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十
近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大国工匠20xx年度人物”已经开播了,小编看完深受感动,下面小编就来分享马荣和高凤林的人物事迹吧,赶紧来看看吧!
手工凹版雕刻二十世纪初引进中国,以马荣为代表的第四代雕刻师是印钞行业手工雕刻技艺的传人,也是第五套人民币原版雕刻创作的主力。手工凹版雕刻作品讲究以小观大,重在精美,即便是细如发丝的线条也能清晰可辨,雕刻师在一刀一线中显现功力。人民币人像的雕刻,是凹版雕刻中的极致,必须做到百分之百的精准传神。为了在凹版雕刻上刻划出传神的眼睛,马荣磨练了20xx年。因为怕浪费贵重的雕刻钢版,马荣便用纸笔代替刻刀练习人像的塑造。复杂的光影和色彩在她心中翻译、转化,成为凹版雕刻特有的精美图案。苦练的积累成就了马荣炉火纯青的雕刻技艺。她的作品逐步应用在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5元和1元票面之上。就在马荣的手工雕刻技艺进入巅峰期的时候,计算机技术迅捷切入印钞行业,数字化技术改进了印刷、制版等各个工艺流程,而传统手工原版雕刻忽然间成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心理的震撼是巨大的。不能在时代的发展面前逃避,更不能让人民币雕刻水平的国际声誉受损,这是马荣和同事们达成的共识。他们最终下定决心,从零开始。
马荣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细致入微观察的习惯,一枝一叶、一花一木,在点线的积累排列中幻化而成独特的“点线艺术”,这是她师父传授给她的心法,更是凹版雕刻的精髓所在,技艺的精华并非依附在工具之上。学习手工凹版雕刻,马荣用了十年。学习计算机凹版雕刻,从零开始的马荣和同事们仅仅用了不到两年,就让一幅幅媲美传统雕刻的数字化作品在雕刻室的机房里诞生了。当掌握了计算机制版的规律后,马荣的功力开始显现,“点线艺术”的精髓融入屏幕之中。数字化雕刻,更让马荣找到了手工雕版时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创作空间,工具的改变事实上是为雕刻师的创作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解放和激发。20xx年11月,第一张全数字化雕刻技术的百元钞票从凹版印钞机中诞生,并随后投入使用。
人们说,货币是国家的名片。它是一个国家技艺文化与艺术文化的融汇结晶。如今,马荣已经可以带着数字化时代的中国凹版雕刻技艺成就,远涉重洋,为世界同行讲述中国工匠超越自己,融入世界技术浪潮的故事。
一代代中国工匠在勤学苦练中成就自己的技艺,以“中国制造”来共同“制造中国”。同时以永不懈怠的跨越精神,超越自己,创新事业,既追随时代,也推进时代,以新意永续的“中国创造”来创造锐意进取的中国。
新一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目前我国设计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是我国火箭程碑式的产品,也是我国未来天宫空间站建设的主力运载工具。大火箭需要大发动机,而大发动机得制造需要大科学家、大工程师,同样也需要一线动手的大工匠,高凤林就是这样的工匠。他参与焊接发动机的火箭有140多发,占中国火箭发射的一半之多,是火箭关键部位焊接的中国第一人。
对高凤林来说,“长征五号”大运力火箭发动机每一个焊接点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而难度最大的就是喷管的焊接。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有数百根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这些细如发丝的焊缝加起来,长度达到了1600多米。而最“要劲儿”的是,每个焊点只有0.16毫米宽,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是0.1秒。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一小点焊接瑕疵都可能导致一场灾难。为保证一条细窄而“漫长”的焊缝在技术指标上首尾一致,整个操作过程中高凤林必须发力精准,心平手稳,保持住焊条与母件的恰当角度,这样才能让焊液在焊缝里均匀分布,不出现气孔沙眼。在国际上,火箭发动机头部稳定装置连接的最佳方案是采用胶粘技术。但这种技术会产生老化,因此高凤林选择了用焊接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发动机头部稳定装置的焊接必须一次成功,高凤林的技艺和他研制的焊丝决定着焊接的成败。由于铜合金的熔点较低,高凤林必须将焊接停留的时间从0.1秒缩短到0.01秒,如果有一点焊漏就会造成稳定装置的失效。最终,高凤林还是成功地解决了这一焊接难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推荐总账系统管理实验心得体会实用(四篇)
- 煤矿工人井下心得体会怎么写 煤矿工人井下心得体会怎么写范文(4篇)
- 小学教学策略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精选9篇)
- 学前教育美术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大全11篇)
- 最新学习心得体会三千字(优质9篇)
- 最新牛羊肉市场调查心得体会报告(优秀8篇)
- 2023年红色影视作品及心得体会(通用12篇)
- 国企改革培训心得体会个人精选(通用19篇)
- 大队赋能干部培养心得体会怎么写 干部赋能培训心得(四篇)
- 最新对养殖场现状的心得体会范本(通用17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