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亲子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亲子活动做饭感受(9篇)

  • 上传日期:2023-01-12 14:22:43 |
  • ZTFB |
  • 12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餐桌上的亲子教育心得体会总结一

完整的西餐礼仪要从入场开始,虽然繁复,但却很有多能勾起你兴趣的细节。

无论天气如何炎热,在社交场合用餐,都是不能当众解开钮扣脱下衣服的;小型便宴,如果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宾才可以脱下外衣搭在椅背上。

就座之后,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能跷二郎腿,身体与餐桌间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宜,然后将餐巾对折放在膝上。

繁复的餐具使用规则

“左手持刀,右手持叉”这基本的西餐规则其实也不是全程适用:欧洲人使用时不换手——从切割到送食均以左手持叉;而美国人则切割后,把刀放下,要用右手叉食物送入口中。

就餐时,取用刀叉的顺序由外向里的。

每道菜吃完后,将刀叉并拢排放在盘内,表示已经吃完;如果还要继续进餐,则摆成八字形或交叉摆,刀口向内。

吃鸡或者龙虾时,向主人示意后可以用手撕开吃;或者可以用刀叉把肉割下,切成小块。切带骨头或硬壳的肉食,叉子一定要把肉叉牢,刀紧贴叉边下切,以免滑开,同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而撞击盘子发出声音。

喝汤时的基本原则是右手持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而舀汤的方式是从里向外舀。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会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再吃。

用手拿着吃西餐

西餐中也有需要用手来拿的食物,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该不该用手拿着吃,就跟着主人做。

可以用手拿着吃的食物有:带芯的玉米、肋骨、带壳的蛤蚌和牡蛎、龙虾,其次是三明治、干蛋糕、小甜饼,还有一些水果;脆熏肉、蛙腿、鸡翅和排骨、土豆条或炸薯片、小萝卜、橄榄和芹菜等也可以视情况而用手来拿。

吃三明治时要记住,小的三明治和烤面包是用手拿着吃的;稍大的在吃之前可以先切开;配卤汁吃的热三明治则需要用刀和叉。

通过拿面包的方式,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修养:在吃面包或蛋卷时,在抹黄油之前先把其切成两半或小块的话,就说明这个人很有修养。小饼干用不着弄碎。使用盘中的黄油刀将黄油抹上就可以。黄油应在盘子里或盘子上部的位置,黄油刀稍靠右边放,刀柄要放在盘子外面以保持清洁。热土司和小面包是需要马上抹油的,不必把面包条掰碎,可在其一面抹黄油;丹麦糕点(甜蛋卷)需要切成两半或四半,随吃随抹。

熏肉吃法很简单,吃带肥肉的熏肉要使用刀和叉,如果熏肉很脆,则先用叉子将肉叉碎,再用手拿着吃。

餐前面包的吃法

先两手将面包撕成小块,再用左手拿来吃是原则。但是吃硬面包时,用手撕会很费力,而且面包屑会掉得满地都是,可以先用到将面包切成两半,再用手撕成块来吃。切面包的时候应先把刀刺入中央部分,往靠近自己身体的部分切下,再将面包转过来切断另一半。切时可用手将面包固定,避免发出声响。

如何取食带骨食物

禽类:先切下翅膀和腿,然后借助刀和叉来吃身体部分。可以用手拿着吃翅膀和腿,但不能拿身体部分。

肉排:用叉子或尖刀插入牛肉,猪肉或羊肉排的`中心。如果排骨上有纸袖,就可以用手抓住来切骨头上的肉,这样不会使手上沾满油腻。不过在正式场合或者在饭店就餐时,包的纸袖基本上是用来作装饰的,最好不要翻动。

鱼:先用刀叉把鱼头和鱼尾割下,放在盘边。然后用刀尖顺着鱼骨把鱼从头到尾劈开。这时你有三种选择:

1、将鱼骨滑出;

2、将鱼平着分开,取出鱼骨;

3、揭去上面一片,吃完后再去骨。

如果嘴里吃进了小骨头,可以用姆指和食指捏出,爱吃鱼的人会连小鱼头吃掉,而吃到鱼的脸颊是很幸运的事。

甜点的吃法

冰淇淋:吃冰淇淋一般使用小勺。当和蛋糕或馅饼一起吃或作为主餐的一部分时,要使用一把甜点叉和一把甜点勺。

馅饼:吃水果馅饼通常要使用叉子。但如果主人为你提供一把叉子和一把甜点勺的话,那么就用叉子固定馅饼,用勺挖着吃。吃馅饼是要用叉子的,除非馅饼是带冰淇淋的,这种情况下,叉、勺都要使用。如果吃的是奶油馅饼,最好用叉而不要用手,以防止馅料从另一头漏出。

煮梨:使用勺和叉。用叉竖直把梨固定,用勺把梨挖成方便食用的小块,叉子还可用来旋转煮梨,以使挖食梨肉。如果只有一把勺子,就用手旋转盘子,把梨核留在盘里,用勺把糖汁舀出。

果汁冰糕:如果作为肉食的配餐食用可以用叉,如果是作为甜点食用,使用勺子。

炖制水果:吃炖制水果要使用勺子,不过你可以用叉子来稳住大块水果。把樱桃、梅干、李脯的核体面地吐到勺里,放在盘边。

对于餐桌上的亲子教育心得体会总结二

一、它们源自于西方国家。

二、它们必须以刀、叉取食。久而久之,凡符合以上的两个特点者,在中国皆可以以西餐相称。

(一)西餐的菜序

品尝西餐,少不了首先要弄明白西餐的菜序问题。西餐的菜序,在此是指西餐用餐的先后顺序问题。

1、正餐的菜序

在大多数情况下,西餐正餐的菜序由下列八道菜肴依次构成。一顿完整的正餐,一般要吃上一两个小时。

(1)开胃菜

所谓开胃菜,即用来打开胃口之物,它亦称西餐的头盆。在西餐里,它往往不被例入正式的菜序。

一般由蔬菜、水果、海鲜、肉食所组成的拼盘,多以各种调味汁凉拌而成,其色彩悦目、口味宜人。

(2)面包

在西餐正餐里吃的面包,一般都是切片面包,或是需要当时从整个大面包上切片而食。通常可根据个人嗜好,涂上各种果酱、黄油或奶酪。

(3)汤

西餐之中的汤,大都是口感芬芳浓郁,具有很好的开胃作用。按照传统说法,汤是西餐的“开路先锋”,开始喝汤时,才算正式开始吃西餐了。常见的汤类有白汤、红汤、清汤等等。

(4)主菜

西餐里的主菜有冷有热,但应以热餐为主角。在比较正规的正餐上,通常要上一个冷菜、两个热菜。在两个热菜之中,还应有一个是鱼类,另一个则是肉菜。有时,还会再上一个海味菜。其中的肉菜必不可少,而且往往代表着此次用餐的档次和水平。

(5)点心

吃过主菜后,一般要上一些诸如蛋糕、饼干、吐司、三明治之类的小点心,供没有吃饱的人借以填饱肚子。

(6)甜点

吃毕点心,接着上甜品。最常见的甜品有补丁、冰淇淋,等等。

(7)果品

接下来用餐者还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酌情享用干、鲜果品。常用的干果有核桃、腰果、杏仁、开心果,等等。草莓、菠萝、苹果、香蕉、橙子等等,则是西餐桌上最常见的鲜果。

(8)热饮

在用餐结束之前,应为用餐者提供热饮,以此作为“压轴戏”。最正规的热饮是红茶或什么都不添加的黑咖啡。其作用主要是帮助消化。西餐的热饮,可以在餐桌上,也可以换个地方喝。

(二)西餐的座次

在西餐用餐时,人们对于座次的问题十分关注。

座次排列的规则

1、女士优先

在西餐礼仪里,女士处处受尊重。在排定用餐为次时,尤其是安排家宴时,主位往往请女主人就座,而男主人则须退居第二主位。

2、恭敬主宾

在西餐之中,主宾极受尊重。即使用餐的来宾之中有人在地位、身份、年级方面高于主宾,但主宾仍是主人关注的中心。在排定位次时,应请男、女主宾分别紧挨着女主人和男主人就座,以便进一步受到照顾。

3、以右为尊

在排定位次时,以右为尊依旧是基本原则。例如,应安排男主宾坐在女主人右侧,安排女主宾坐在男主人右侧。

4、距离定位

一般来说,西餐餐桌上位次的尊卑,往往与其距离主位的远近密切相关。

5、面门为上

面门为上,有时又叫迎门为上。它所指的是,面对餐厅正门的位子,通常在序列上要高于背对餐厅正门的位子。

6、交叉排列

在正式一些的西餐宴会上,男女应当交叉排列,生人与熟人也应当交叉排列。因此,一位用餐者的对面和两侧,往往是异性,而且还很有可能与其不熟悉。不过这也要求用餐人数最好是双数,并且男女人数应当各半。

座次排列的详情

在西餐用餐时,人们所用的餐桌有圆桌、方桌和长桌。

1、长桌

以长桌排位,一般有以下两个主要办法:

第一,男女主人在长桌中央对面而坐。餐桌两端可以坐人,也可以不坐人。

第二,男女主人分别就座于长桌两端。某些时候,如用餐者较多,还可以参照以上办法,以长桌拼成其他图案,以便安排大家一道用餐。

2、圆桌

在西餐里,使用圆桌排位具体情况并不多见。在隆重而正式的宴会里,则尤为罕见。

3、方桌

以方桌排列位次时,就座于餐桌四面的人数应当相等。在一般情况下,一桌可共做八人,每侧各做两个人的情况比较多见。在进行排列时,应使男、女主人与男、女主宾对面而坐,所有人均各自与自己的恋人或配偶坐成斜对角。

对于餐桌上的亲子教育心得体会总结三

“开饭了,”听到这个洪亮的声音,便迈着大步回家,乖乖地坐在餐桌前,等待佳肴。

高手们端着自己的拿手菜,摆放在桌子上,蒸蒸日上的香气,直扑扑的往脸上冒,虽说比不上那些山珍海味,却都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宝贝,比那些不知加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营养多了。

红烧肉、糖醋排骨、野葱酱豆、鱼香肉丝、凉菜、白菜汤、虾片、土豆丝,真是应有尽有的农家菜,光看着都觉得赏心悦目,更何况吃呢?它们散发着无语论比的香味,可得把人迷得神魂巅倒。“大厨们”见此表情,脸上便是神气飞杨,似乎脸上多了几道光彩。

眼看肉就只剩这几块了,外婆便不紧不慢地提起筷子给母亲挑了一块肉,说道:“你要照顾两个孩子,不容易,应该吃点肉补补身子”母亲摆了摆头,“谢谢妈,但现在是孩子长身体的时候,应该把肉给孩子们吃,”于是,肉被传到我们碗里,我见此情景,便也效仿了起来,毕竟尊老爱幼是中华传承美德,可不能让它躺在经书里睡觉啊!

我挑起肉,说道:“外婆身体不好,还劳顾店里的生意,应该第一个吃,妈妈照顾我们也不容易,没日没夜的,应该第二个吃,弟弟长得慢,怕营养不良,多吃点儿才能长身体,应第三个吃,我呢,就不吃肉了,应该多吃点鸡蛋,争取变聪明一点儿。”大家心里都得到了各自的满足,于是都默不作声,表示认同。

可是,弟弟却开口说话了:“我不想吃肥肉,”并把肉挑在了母亲的碗里,“哈哈哈哈,你个小笨蛋,肥肉也很好吃的嘛,怎么能挑食呢?”外婆也接着说道:“你这个孩子,有东西都不吃,在我们那个年代,想吃还吃不到呢,你要是挑食,以后怎么能长高呢?”

就这样,这个爱的话题会永远延续下去。

对于餐桌上的亲子教育心得体会总结四

我们家的餐桌是一张谈判桌。

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可桌边的的每一个人都无心享用这美食。坐在我面前的高大男人是我的父亲,他的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盯着我的试卷。他皱着眉头,神情严肃。我低着头,默不作声,他庞大身躯旁的我,显得是那样的渺小。母亲看看父亲,又看看我,眼中带着柔情与无奈。

我们就这样,僵持了十分钟。气氛仍然紧张,屋子里没有一点声音,静的让人害怕。我咽了口口水,想说些什么。但母亲先开口了:“咱吃饭吧。”父亲没说什么,只是点点头,把我的试卷放在一旁,拿起筷子,吃起饭来。他的依旧眉头紧锁,神情严肃。我有些不知所措。我看着盘中的饭菜,却丝毫没有胃口,我的筷子仍然躺在那里。

父亲指了指我的筷子冷冷地说了一声:“吃。”我用颤抖的手拿起筷子,平日里最爱吃的豆角,这时怎么吃也不觉得香。

“爸……”我再也忍不住了,那颤巍巍的声音,小到我自己都听不见。

“嗯?”他抬起头,目光缓和了许多。

“我想和你谈谈……”

我看着他,他看着我,他的眼中射出犀利的光,我已经做好迎接风雨的准备了。低下头,摆出一副知错的样子,准备听他讲人生的大道理。

“你看这个题……”

太意外了,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吵我,而是给我讲了错题的正确解法,他的思路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无懈可击。讲着讲着,他脸上原有的怒气消失了。当他讲完的时候,当他看到我把盲点都逐个击破的时候,当我自信地告诉他我懂了的时候,他笑了,我也笑了。“餐桌前的谈判”从未如此成功,如此快乐!

桌上的饭菜已经凉了,可我却吃的津津有味,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餐。

对于餐桌上的亲子教育心得体会总结五

今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老天爷板着面孔。正如我的父母两人板着面孔一样。

本来今天应该是快乐地吃饭,可硬生生地变得不愉快。餐桌前一度沉默。

“今天真是个倒霉日!”父亲率先发话,还不忘轻拍一下桌子。母亲也是一样板着脸:“真不愉快!”又是一阵沉默,只有咀嚼的声音。

我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打破沉默:“呃……别只板着脸,说说到底怎么一回事。”父母相互对视了一下,讲起了不愉快的事。

“早上我们一起去逛街,看着快国庆了,买点东西回来,可好巧不巧,商店是开的,里面东西乱七八糟,营业员还爱理不理的,气得我们啥也没买了。东西没买成这就算了,我们停车停了3分钟不到,就被交警贴了牌,你说烦不烦!”

爸爸一口气把事情经过全说了出来,我最后吐出四个字:“先消消气。”“消不掉!车被贴了,可能罚钱呢!”听到这回答,我又语塞了,脑海中飞速寻找词汇形容,但获取失败,尴尬地定在那。“爸,妈,这事呢,呃……营业员可能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心情不太好,也体谅体谅人家吧!”妈妈听后没出声,“爸爸,被贴了牌也是交通规则,不然交通就乱了呀!”爸爸听了也没出声。“唉——”妈妈,长叹一口气:“不知会不会罚钱啊!”这……我语塞了。“爸……”他只是看我,也没说话。

又是一阵沉默。“爸,妈,不要为了这几件事烦心,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要老缠着,下次注意一点就好了。”“可……”妈妈还没说完,爸爸就打断了她:“也对呀,女儿说得对,我们何必为这点小事唉声叹气,吃饭吧,吃饭吧!”

“呼——”我长舒一口气,终于可以安心吃饭了。

对于餐桌上的亲子教育心得体会总结六

全市餐饮服务单位、市民朋友们:

作为一名x人、一家x企业,我们有责任从点滴中塑造城市的文明形象。民以食为天,餐桌文明是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体现之一,体现着中华民族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体现着我们广大市民谦和礼让的风尚。为倡导文明消费新风,市经贸信息委、市教育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全市开展了“文明餐桌”行动,现向广大餐饮服务单位和市民朋友们发出倡议:

一、践行美德,争做文明先锋。每位市民朋友和广大餐饮服务单位从自我做起,积极参与文明餐桌行动,争做“俭以养德、文明用餐”的宣传者、实践者、监督者,共同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

二、绿色消费,大兴节俭之风。养成节俭用餐习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按需点餐,理性消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树立科学饮食新理念,荤素合理搭配,摒弃不良饮食陋习。提倡少油、少盐、少糖、低脂食品,养成安全、理性、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文明礼貌,创造舒适用餐环境。不在餐饮场所肆意喧哗、不在禁烟场所吸烟;杜绝随地吐痰等不文明陋习;不劝酒,不酗酒。开车不喝酒,酒后不驾车。餐饮服务企业推广文明用语,注意仪表整洁,坚持优质服务,做到以礼待人、以诚待人。

四、温馨提示,彰显文明细节。餐饮服务企业在餐桌上摆放“文明用餐”标示牌,做到“三个提醒”:“请注意适量点餐,不够再加”、“为了避免浪费,本店提供打包餐盒”、“请注意不要酒后驾车。”

五、绿色环保,注重饮食安全。餐饮服务企业自觉遵守企业规范,保障食品安全,使用合格餐具、食用油,诚信经营。

尊敬的餐饮服务企业、亲爱的市民朋友们,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与文明握手、与陋习告别,将环保、低碳进行到底,在文明优美的环境中品尝佳肴,在公众场合里体现修养!

对于餐桌上的亲子教育心得体会总结七

摘 要:在中国和英国的餐桌上,食物和餐具有很大的不同,人们所崇尚的仪态与餐桌的氛围也不一样。本文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给以建议。

关键词:中英;餐桌;礼仪文化

礼仪根植于文化中,与人群相连,它的基础在于尊重,就是说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到自己,还要顾及别人的感受。但是有时将心比心未必会产生好的效果,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如果不考虑外国的礼仪而草率地使用本国礼仪对待外国友人,就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儒家推崇礼乐教化,虽然有道教的调解,但在中国人的脑海里,“礼仪”几乎和“人品”是等同的。《诗经》有云,“人而无仪,不死何为[1]”。即使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懂礼貌,做事不合礼仪,也会被说成是“不会做人”。英国是一个看重绅士风度[2]和淑女作风的国家,毫不夸张地说,英国人对礼仪的重视并不低于中国人。但两个同样重视礼仪的国家所重视的礼仪却是有所区别的,这就产生了矛盾。矛盾的解决不是放弃自己来迎合对方,因为礼仪没有高下之分,而是在彼此接触的时候,用对方的生活方式去考虑对方的感受。礼仪并非约束,恰当的礼仪会使彼此关系融洽,双方都会感到舒适。

餐桌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很好地加进彼此的了解,增进双方的关系,但是在双方初次见面或者半熟不熟的情况下,礼仪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正式的场合中。在中国和英国的餐桌上,首先食物和餐具就有很大的不同;其次不一样的是人们的仪态与餐桌的氛围。笔者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使读者对中英餐桌礼仪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

一、食物与餐具

餐具是由食物决定的,食物是由地理决定的。中国食物多以五谷杂粮为主,牲畜多以劳动力的形式而存在,因为中国人口比较密集,地理上不适合放牧业,而五谷没有肉食鲜美,所以中国人在烹调上下功夫来满足味蕾。烹调过后的食物因为发烫和柔软不适合手抓,所以中国人发明了筷子。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中记载道“纣为象箸”,可以推导出远在商朝,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筷子了。

英国有发达的畜牧业,这是因为当地的海洋气候适宜牧草的生长。作为典型的西方国家,西餐以肉食为主,肉食需要切割,所以英国人多使用刀叉。无论中国还是英国,正确地使用餐具都是餐桌礼仪的第一步。

中国人看重人伦,在餐桌上表现为对老人的敬重上。如果餐桌上有一道鱼,那么鱼头就应该对着老人摆放,表示老年人是德高望重的。在座次方面,老人是坐在上座的,老人的对面则由地位最低的人坐。在老人动筷子之前,大家都是不能夹菜的,食物的第一口由老年人来品尝,这是中国人的尊老敬老的表现。如果餐桌上没有老人,则推崇主人,尊重主人,这是中国人的为客之道。而主人一般会殷勤地招待客人,亲手为客人加食物,这是彼此关系好的表现,也是身为朋友的荣耀。

英国的餐具使用方法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3],因为一般人右手有力,方便切割。刀叉分放两侧表示正在进餐,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正规的西餐会配备整套的刀叉,这时每吃完一道菜就应该换一副刀叉,顺序由外向内使用。英国文化中有崇尚贵族的倾向,繁复的餐具本身就是一种优越感的象征,同时不同的食物使用不同的刀叉也保持了食物味道的纯正。

二、仪态与氛围

与中国人相比,英国人更注重餐桌上仪态的优雅。他们就坐时,身体会坐直,绝不会跷二郎腿或将胳膊肘放在桌面上。在吐鱼刺或骨头的时候,英国人不会直接往外吐,而是用餐巾捂住嘴先吐在餐巾上。英国人在就餐的时候是非常安静的,如果需要交谈,也是悄悄地说话,必要的时候轻轻微笑,绝不会在餐桌上哈哈大笑。而且在喝汤的时候,英国人不会发出声音,咀嚼食物的时候一定会闭上嘴巴,直到嘴里没有食物的时候,才会开口说话。

英国人去高档的西餐厅一定会注重仪表,穿着得体是英国人的常识。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并且化浓妆,因为西餐厅的光线较暗,淡妆或素颜会让人显得很没有精神。至于男士则必须要打领带,注重整洁。当男女同行的时候,男士要有绅士风度,比如为女士打开餐厅门,让女士走在前面,入座和点酒都以女士为先。

在英国餐厅里不会有人大声吆喝“服务员”,而是耐心地坐在那里等待服务员上来点餐。在就餐的时候,如果需要服务员的帮助,则会用眼神或挥手对服务员示意。而且,英国人即便是就餐时,“对不起”和“谢谢”也是不离口的。

而中国人的餐桌氛围与英国正好相反,中国人认为安静地用餐是主客双方过于拘谨的表现。大家喜欢互相劝酒劝菜,说两句俏皮话,笑声不断,越是放得开,越显得关系好,餐桌上的气氛热闹而亲切。中国人认为真正的朋友之间是不该有太多讲究的,所以中国人在就餐时不怎么注重仪态,只要别出丑态就行。

不同于英国的aa制,中国人喜欢请客,今天你请,明天我请,请来请去就会有一种“人情”在其中。主人在餐厅里会特别热情地招待客人,而客人一般也不会太见外。因为中国的餐桌是崇尚热闹的,所以在吃饭之余,大家还喜欢做游戏,正如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与众人一起喝酒行令,是典型中国传统餐桌的写照。现代的餐桌游戏有许多种类,猜拳是比较接地气的一种,其他还有数数字,成语接龙,老虎棒子鸡等等。

如果中英两国都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去看对方,中国人可能会认为英国人吃饭时好拘谨,而英国人则认为中国人在餐桌上吵吵闹闹没礼貌。其实,中国人并不是不会在餐厅里安静下来,只是中国人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种热烈的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人与人之间开放、包容,带着无限热情的生命力。所以,不是说中国人不懂礼仪,而是按照中国的礼仪,餐桌上本该如此。

三、原因与建议

中国和英国之所以在餐桌礼仪上有这么大的差别,其实是因为两者的价值取向不同。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和分享,认为彼此心无芥蒂是最好的相处状态。中国人的人格中有一种坦荡的霸气,不怕外人猜,也没有什么秘密,谁都活得有理。中国人害怕冷清,不喜欢独处,这是因为中国人一向很多,从来都没有独处的必要和机会。这种性格多少有点孩子气,但中国人到老也还是小孩。中年人稍成熟一些,但没有多少成熟的快乐,只有对中年人生的抱怨,中国人是不喜欢成熟的。

英国人没有美国人那么开放,其实整个欧洲人都有一种欧洲气质。这种欧洲气质既进取,又保守。英国崇尚个人价值,但这种个人价值却先被包裹在优雅的生活艺术之中,所以没有显示出一种肆意酣畅的畅快。英国人在餐桌上选择安静地进餐,对朋友的尊重,是出于对私有化的尊重。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贵族,礼貌而节制,即使是对待服务员也会给予礼貌的尊重。优雅本身是带有疏离的,英国人却不觉得彼此疏离了,反而认为人与人的相处就该是这样。

笔者所讨论的中国人和英国人只是一般意义上具有某种共性的族群,人和人的差别其实很大,也有喜欢清静的中国人和爱好热闹的英国人。餐桌礼仪是相对的,一般来说在家里吃饭就没有在外面那么讲究,在小餐馆里吃饭和在高档餐厅又很不一样。而就餐者的亲疏远近也决定了礼仪的繁复简约。礼仪是死的,人是活的,虽然文化传统根植于人的血脉,但绝不可以由此而过度保守。所以笔者认为,在中英两国的人就餐时,应该在注重礼仪的基础上学会察言观色。

在餐桌上,不是说对方是哪一国的人就该以哪一国的礼仪去对应,而是你要看对方的态度,他喜欢热闹的时候,你就多说笑,他一声不响了,你安静地吃饭就好。不管是在哪里,识趣又知变通的人总是受欢迎的。

总的来说,中国和英国的餐桌礼仪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从食物和餐具到仪态和氛围。背后是两种价值取向的根本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参照着来看,两个国家的餐桌礼仪就显得更清晰分明了。你可以选择入乡随俗迎合对方,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独一无二,让对方感受异国的文化气韵。只要餐桌上的气氛和谐舒畅,选择哪一种礼仪方式都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 张明辉主编.诗经赏析[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xx,(7):47.

[2] 蔡颖.浅议英国的绅士文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6)

[3] table manners in uk[j].英语画刊,20xx.(5)

对于餐桌上的亲子教育心得体会总结八

餐桌旁的身姿

完整的西餐礼仪要从入场开始,虽然繁复,但却很有多能勾起你兴趣的细节。

无论天气如何炎热,在社交场合用餐,都是不能当众解开钮扣脱下衣服的;小型便宴,如果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宾才可以脱下外衣搭在椅背上。

就座之后,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能跷二郎腿,身体与餐桌间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宜,然后将餐巾对折放在膝上。

繁复的餐具使用规则

“左手持刀,右手持叉”这基本的西餐规则其实也不是全程适用:欧洲人使用时不换手——从切割到送食均以左手持叉;而美国人则切割后,把刀放下,要用右手叉食物送入口中。

就餐时,取用刀叉的顺序由外向里的。

每道菜吃完后,将刀叉并拢排放在盘内,表示已经吃完;如果还要继续进餐,则摆成八字形或交叉摆,刀口向内。

吃鸡或者龙虾时,向主人示意后可以用手撕开吃;或者可以用刀叉把肉割下,切成小块。切带骨头或硬壳的肉食,叉子一定要把肉叉牢,刀紧贴叉边下切,以免滑开,同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而撞击盘子发出声音。

喝汤时的基本原则是右手持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而舀汤的方式是从里向外舀。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会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再吃。

用手拿着吃西餐

西餐中也有需要用手来拿的食物,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该不该用手拿着吃,就跟着主人做。

可以用手拿着吃的食物有:带芯的玉米、肋骨、带壳的蛤蚌和牡蛎、龙虾,其次是三明治、干蛋糕、小甜饼,还有一些水果;脆熏肉、蛙腿、鸡翅和排骨、土豆条或炸薯片、小萝卜、橄榄和芹菜等也可以视情况而用手来拿。

吃三明治时要记住,小的三明治和烤面包是用手拿着吃的;稍大的在吃之前可以先切开;配卤汁吃的热三明治则需要用刀和叉。

通过拿面包的方式,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修养:在吃面包或蛋卷时,在抹黄油之前先把其切成两半或小块的话,就说明这个人很有修养。小饼干用不着弄碎。使用盘中的黄油刀将黄油抹上就可以。黄油应在盘子里或盘子上部的位置,黄油刀稍靠右边放,刀柄要放在盘子外面以保持清洁。热土司和小面包是需要马上抹油的,不必把面包条掰碎,可在其一面抹黄油;丹麦糕点(甜蛋卷)需要切成两半或四半,随吃随抹。

熏肉吃法很简单,吃带肥肉的熏肉要使用刀和叉,如果熏肉很脆,则先用叉子将肉叉碎,再用手拿着吃。

餐前面包的吃法

先两手将面包撕成小块,再用左手拿来吃是原则。但是吃硬面包时,用手撕会很费力,而且面包屑会掉得满地都是,可以先用到将面包切成两半,再用手撕成块来吃。切面包的时候应先把刀刺入中央部分,往靠近自己身体的部分切下,再将面包转过来切断另一半。切时可用手将面包固定,避免发出声响。

对于餐桌上的亲子教育心得体会总结九

人们总是以为,家居讲的只是装饰、家具等家居的元素而已。其实,我们的家就是我们的生活,家居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的改变缘于生活态度与观念的转变,体现国人素质。同样,餐桌上的礼仪也能体现出个人的素质与品位。而且中国人一定要对中国人繁杂的餐桌礼仪了解一二,才能不愧对我们数千年的历史与文明,才不至于贻笑大方。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叉,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