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语乡党篇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汇总8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22:37:53 |
  • ZTFB |
  • 10页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撰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和实践,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内容。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论语乡党篇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

 

论语乡党篇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教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请教为羞耻。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齐出自20xx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日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说教师对自我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样敢当!我只可是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能够这样说的。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经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

文档为doc格式。

论语乡党篇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留下了许多睿智的言论,这些言论被总结为《论语》。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经久不衰,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读《论语》不仅仅是一件愉悦和有趣的事情,同样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和自我提升的方式。今天,我想谈一下我读《论语》先进篇后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首先,在读完《论语》先进篇后,我认为孔子的思想是十分崇高的。在《论语》中,孔子表现出了他高瞻远瞩和睿智的智慧,他的思想引领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他强调人性的善良,因此他的思想鼓舞着人们去追求真理、积极向上,以及发扬自己的精神。

其次,《论语》先进篇让我认识到在生活中,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有素养的人。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们被塑造为勤奋、正直、自律、有家教的理想人物,他们的做法和行为不仅仅表现出他们的良好素养,而且在人际交往和自我发展方面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后,《论语》不仅仅是一本传统文化经典,同时也是一份智慧和灵感。在读完《论语》先进篇后,我意识到一个人的智慧和管理能力不仅来自于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来自内心深处的道德、品格和行动。另外,孔子的论语充满了很多启示和建议,对于人们做事看问题的方式产生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论语》先进篇激发了我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并帮助我了解了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读完《论语》后,我开始懂得到在获得和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总之,《论语》先进篇是一本既充满古代智慧又充满珍贵的人文精神的书籍。它不仅启迪了我的思维,同时也让我认识和尊重历史和文化。在我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这本书对于我的发展和变化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阅读《论语》是一次与先贤们的思想和高品位交往的过程,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中,这本书还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成长与启迪。

论语乡党篇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逐渐深入人心。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党员干部开始关注起农村发展的课题。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我也通过学习乡党论语,对乡村振兴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感悟。乡党论语是中共中央对农村问题研究的一系列论述的总称,它对于引导党员干部深入了解农村、研究农村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就是我对乡党论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乡党论语强调人民立场。在农村工作中,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是我们党的宗旨。乡党论语告诉我们,党员干部要始终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真正关心农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农村发展既要关注经济发展,也要关心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党员干部要常常走访农户、了解农民的需求,发挥“先知先觉”作用,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争取更多实惠政策,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

其次,乡党论语指出农村发展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原则。农村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解决好农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乡党论语告诉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的特殊性和农民的基础地位,发展好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解决好人民的温饱问题。同时,要积极发展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实践中,我们要科学制定农村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农村的比较优势,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目标。

第三,乡党论语强调农村党组织的重要作用。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乡党论语告诉我们,农村党组织是引领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要提高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水平,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完善班子成员选拔机制,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干部要做到马上行动、立即行动,走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和完善的工作制度,使农村党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后,乡党论语呼吁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农村振兴的根本任务是人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升是农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乡党论语告诉我们,农民素质教育要从小抓起,关键是要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律知识教育,增强他们依法维权、防范风险的能力。通过加强农民的素质教育,促使他们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结起来,乡党论语是关于农村问题的重要理论文献,对于指导党员干部进行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乡党论语,我深刻体会到农村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农业优先发展的原则,以及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和农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将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生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党员干部能够深入贯彻乡党论语的精神,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论语乡党篇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第一段: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著作,不仅记录了古代先贤的智慧和道德观,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借鉴的方向。乡党论语是论语中的一篇,内容丰富,探讨了家庭、乡村以及道德修养等问题。通过对乡党论语的学习与思考,我深感其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二段:乡党论语中关于家庭的部分,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论语中提到“射有似乎吴钩。”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像射箭一样生活,顺应规律,动作准确,迅捷有力。这其实是一种家教理念,告诉我们在家庭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要懂得尊敬父母和长辈,懂得孝顺敬重。而乡党论语中提到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则教导我们要谦虚谨慎地学习,不要把自己的知识当作傲人的资本,要虚心向他人请教,并且对于他人给予的意见要以学习的态度接受。

第三段:乡党论语中对于乡村的讨论,让我对农村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论语中提到“无生焉,有条以死。”这句话教导我们必须珍惜农业生产这项基础性工作,农村不过农而已,没有农村的发展,国家的繁荣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乡党论语中提到的“无妻祸,有和以溺。”告诉我们,农村要加强家庭伦理建设,注重家庭和睦和婚姻的平等和谐。只有农村的家庭和睦,农民的心情才会舒畅,他们才会更加专注于农业生产,进而推动乡村的繁荣。

第四段:乡党论语中关于道德修养的部分,让我深感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论语中提到“君子不器。”这句话教导我们要以道德为标准来评判一个人,重视人的内在素质,而不是仅仅看重其外在的物质财富。乡党论语中提到的“壹迪以正,能以放赣。”则提醒我们做人要端正、坦诚,要能够放下个人欲望,着力推动社会发展和谐。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被论语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中,这种道德精神对于当今世界那些因为道德失范而身败名裂的事情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

第五段:乡党论语不仅对于个人的修养有着深入的思考,也鼓励人们对社会发展有着更深的参与和贡献。论语中提到“乡人于其善者其贵乎人乎?”这句话教导我们要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更要关注乡村的繁荣。只有当一个人不仅能够关心他人,还能为他人做出贡献,才能被社会所赞誉和崇敬。乡党论语中提到的“人为善,轻土。者为善,轻赋。”则鼓励我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无私地为乡村的发展做出贡献,关注农民的权益和农村的改革。

通过对乡党论语的学习与思考,我意识到古代圣人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乡党论语中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乡村的发展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这些思想观念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对于促进社会进步、人们的和谐相处和国家的发展都大有裨益。我们应该从乡党论语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为我们的家庭、乡村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论语乡党篇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几句话出自春秋时期的孔子及其弟子之手的流传千古的一本著作——《论语》。这本书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这本书是家喻户晓的,还被尊称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这本书中的道理被后人延用至今。孔子的学说也流传出中国,传播到国外。

“谦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别人的言行举止,必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无论你是多么学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万人敬仰的科学家,你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你可知《程门立雪》的故事,故事中的学生为了请教老师一些问题,在老师门外,冒着大雪,冷得哆嗦,依然等着,我们要虚心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大名鼎鼎的皇帝唐太宗,他虚心接纳魏征的建议,居安思危,戒骄戒奢。没有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可向下臣学习,而是向魏征学习。最后,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

读了孔子的言论,我知道了一个人无论是有多少成就,你都要虚心请教别人,做到谦虚为人,谦虚好学,这样,你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反省”

《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坚持反省自己在为人,与朋友交往和复习知识等方面的做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得到升华。这是人有所成就的重点—坚持反省自己的行为。

《子张》篇中记载的,子夏所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这就是一个人修身的根本,不断反省,做得更好,不断升华自己!

“孝顺”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言道:“百善孝为先。”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夫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君子专注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这就是‘仁’的基础!

子曰:“弟子,凡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你可听过《扇枕温衾》的事呢?东汉江夏安陆入黄香,他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在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父亲十分感动,邻居们都夸赞他孝顺。

传承中华美德,做好仁德之人。

“仁德”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所以,我们要做个仁德之人。

书中有许许多多的道理,久久回味,仔细咀嚼,像是亲自聆听了孔子的教导,品味《论语》,对话圣贤,“仁德”之道,显于其中。《论语》中的道理不仅指导着当前人们的行为,而且引领人们走向更文明的生活。它使我们终生受益。

论语乡党篇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近年来,“乡土”这个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乡土精神”,作为乡土文化的内涵之一,又何尝不是我们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论语》中的《乡党篇》就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乡土精神的含义,令人深感启发。以下是笔者对此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关于乡土精神。

乡土精神是指在个体社会性和个体存在的基础上,形成的固有文化理念、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包括对故土的热爱、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对家庭和社区的认同等方面。而这种精神的存在和传承,具有维系社会稳定、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第二段:乡土精神与文化传承。

俗话说:“根在乡村,文化在城市。”但是,城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支撑和汲取。乡土精神的传承,不仅有利于保持和弘扬乡村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也能够为城市文化提供源头活水,使之更具创造力和文化底蕴。

第三段:《乡党篇》的启示。

《乡党篇》中提出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要从最基层身边的人做起,从自己做起,通过个人行为的守规矩、遵信义,形成利人利己的良好风气,推动社会文明建设。同时,还有“臧文仲以防疫为名,篡公益以成家”,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发展家庭经济的同时,更不能忘记社会公益和个人道德的履行。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遏制贪腐等不良行为。

第四段:乡土精神的时代发展。

在全球化时代,乡土精神虽然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但其对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性不可忽视。随着科技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各地乡村的经济特色也在不断崛起,因此我们需要加大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更好地塑造地方特色的文化形象,并用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第五段:结语。

在乡土精神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给予其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悉心守护和发展这种珍贵的文化宝藏。正如《乡党篇》中所说:“乡愿,好改口贪。”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想要改变,才会有改变的希望,同时也暗示着我们面对问题时,应该有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毫不犹豫地迈出行动的第一步。通过我们的努力,乡土精神的灵魂就会在未来更加璀璨,更加精彩的时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论语乡党篇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月亮出来了,我在灯光下,伴着月光,又一次游入了《论语》的海洋。

《论语》是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论的一本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儒家中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在《论语》这本书中,“仁”字出现过104次,它能够统率全书,也统率了我的思想。然而很多人会问,什么是“仁”?在《论语》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而是将:“仁”字融入到了全文的不同阐述中。而总的来说,就是提倡人们用礼让与克制的态度去对待与调和社会矛盾。

在平常的生活中,“仁”字更是不可缺少。而因为“仁”字引发的事也是屡见不鲜。

“仁”的第一点,便是以个体自学的道德修养去达到“仁”。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一此人,他们会路踩到别人的脚时,自觉地弯腰并说出对不起;他们会在人满为患的公交车上,自觉地让座位给老人;他们会在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自觉地帮助别人,舍己为人。他们便是做到了“仁”的人。然而也会有一些人,他们会在旁人没有注意时,伸手偷走别人的钱包;他们会在众目睽睽的街上,公然地碰瓷;他们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冲进金店里抢劫。这些人则是没有做到“仁”的人。“为仁由已而由乎哉?”“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的没错,只有不断反省,循礼而行,才能达到自我的“仁”的境界。

而“仁”的第二点。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仁”。也就是“仁者爱人”的思想。有我们铁生活中,你一定会接收或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而你又会怎么做呢?有的人会自己收下这个棘手的事情,以自己的努力,一点点一点点地将这个事情化解,不求外人帮助或不让外人知道这件事;有的人会求助于身边的一切力量,以团结的力量,以自己与帮助者的人力物力,将这件棘手的事情化解,在这过程中学习做事又加深了友谊;有的人则会在求助他人之后,在大家齐心解决问题时,自己却躲到了一边,让别人做事,自己跑路;还有的人会将这件棘手的事情强加给别人,直接让别人完成自己本应完成的事。相比之下,前两种做法是对人“仁”,后两种做法则是对人不“仁”。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别人,我们才能达到这种对人“仁”。

“仁”的最后一点,是为政者与君王对臣民的“仁”,也是理想的充满仁爱的社会的当权者“仁”。大家应该还记得李世民曾提出的观: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行舟,亦能覆舟。正是有了这种观点,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体贴百姓团结各民族,不仅形成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又赢得了“天可汗”的美誉。相比之下,历史上的商纣王、秦始皇、秦二世等等君王,正是因为为政不“仁”,才让朝代走向衰弱与毁灭。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也是当权者行政的基础-----为政“仁”。

在《论语》之中,还有很多很多让人受益匪浅的话语,这些话语也深深种到了我心里,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

月亮不见了,只剩我在灯光下,在《论语》中,在一次次心灵的感悟里,慢慢成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