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习孔繁生的事迹心得体会及收获(实用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22 02:16:45 |
  • ZTFB |
  • 7页

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内心感受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写心得体会之前,我们可以先进行一些相关的调研和资料收集,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和了解。以下是一些经过编辑和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学习孔繁生的事迹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一

通过这篇文章,让我们对孔繁盛的事迹有了大致的了解,的确让人感动,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从孔繁森同志身上学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学到了那种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孔繁森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他上有老母,下有子女,把全部的家庭重任交给了患病的妻子,然而他不顾个人利益的得失,舍小家顾大家,毅然三次进藏工作。他每到一个地方,都深入群众,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他用自己的财务救济困难群众,收养三个藏族孤儿,自己购买药品给群众看病,而他自己却生活俭朴,只有常换洗的几件衣物和简单的生活和办公用品。他的这种艰苦朴素、克勤克俭、无私奉献的精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和平易近人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孔繁森同志时刻不忘自己是共产党的人,一切听从党安排。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他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了西藏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塑造起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

在于他牢固地树立并忠诚地实践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他才能够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始终保持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焕发出一种顽强拚搏的奋斗精神。

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努力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孔繁森同志心里总是牵挂着人民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为人民而活着,为人民而奋斗,为人民而献身。他认为,“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我们学习孔繁森,要学习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和组织观念,始终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习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学习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学习他廉洁勤政、克己奉公的高尚品格,像他那样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团结同志,谦虚谨慎,在群众中树立和保持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学习孔繁森,更贵在行动,重在实效。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在实践中对待有利于人民群众事,不但要积极主动地去做,而且还要充满感情地去做、全力以赴地去做;要把孔繁森精神作为思想上、工作上的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经常照一照、量一量,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发扬他热爱党、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继承他艰苦朴素、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高尚品质,做一个爱人民的共产党员。

雪域之歌。

——电影《孔繁森》观后感。

有一种精神,感动了亿万人。

有一个名字,曾经响彻大地。

放弃本来优越的工作和生活,两进西藏,在那物广人稀、空气稀薄的高原,你带上“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时时心系百姓。第一次赴藏,在岗巴3年,你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二次赴藏,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你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

1993年春天,在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你去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在忘我的工作下,阿里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每次下乡,你把药箱背在肩上,治好了百姓的病,还带去了治愈贫困的希望。为了养活收养的孤儿,你化名“洛珠”去卖血。你把汗水洒在阿里,你把心血倾注阿里。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你知道这条路满是荆棘,却义无反顾。两进西藏,你心里牵挂的是百姓,在你心里,爱他们,胜过爱自己的亲人。为了阿里的百姓,你舍小家顾大家。顾不上吐血的妻子,顾不上未成年的儿女,在你的心里,更重要的是阿里的百姓!以普通的标准来衡量,你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你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共产党员!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涣散,没有希望。偏远,不可怕,可怕的是柔弱的百姓被遗忘。你为西藏人民带去爱与希望,你的勤奋使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善。

你尽自己所能,甚至不惜卖血来救助孤儿,你以实际行动诠释人间大爱,你把一生献给西藏!生前不知身后事,但蓝天白云见证你的大爱,高原深处留有你的足迹,阿里的子孙后代会铭记你的事迹。

我没有机会踏着你走过的路,寻找你的足迹,只好透过书籍、影片,一次次想象你的容貌、你的微笑,还有你望着百姓时眼神里流露出来的爱恋和心痛。

中学时读你,立志要做大爱之人,爱民如家人。

大学时读你,我毕业后奔赴基层,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广阔的农村做一名乡村老师,为了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如今读你,我不断反思自己:心中还有没有爱?少年时的梦想还在不在?我不停的回味电影中的那一幕幕,感悟你流传下来的真情和精神。我感觉我的双手被你握住,我听见你说:“来吧,去追回少年时的理想,做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坚持做你自己!”

十几年前,我就记住了你的名字——孔繁森。一直到今天,你再次敲打我麻木的灵魂,唤醒我沉睡的记忆。

你是时代的先锋!你是时代的楷模!你本是一个平凡的人,却谱写了一首壮美的歌,这歌声,动天地、泣鬼神。

徐增双。

二〇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孔繁森精神是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是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在新时期的自然延续和时代折射。

孔繁森同志用堂堂男儿血肉之躯,干出了既轰轰烈烈、又平平凡凡的感人事迹,实现了由一个平常人到高尚人,大写的“人”的超越;实现了由一名普通党员到优秀党员,模范党员的超越;实现了由一个普通干部到人民公仆,领导干部楷模的超越。学习孔繁森,就是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时刻表现出爱人和助人的优秀品质。

孔繁森的情感世界向普通人一样富有,既有对母亲的拳拳孝心,也有对妻子的温温爱心,还有对子女的片片慈心,更有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忠心。他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它深知“忠孝两难全”。人伦之爱,家庭之情,应当服从民族之情,祖国之爱。他摆正了家庭与国家,个人与人民的关系。把爱的范围扩展到民族之爱,祖国之爱。为西藏的繁荣,藏胞的幸福忘我工作,直至献出生命。学习孔繁森,就是要做一个模范共产党员,始终体现出一个先锋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孔繁森对党无限忠诚,他总是用“咱是党的人”,“咱是公家人”来告诫和约束自己,他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了他人幸福,自己节衣缩食,挨饿受冻,继承和发扬了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对事业鞠躬尽瘁,不怕苦、不怕累、表面出了大无畏的精神气概。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干劲改变着阿里地区的落后面貌。他以身殉职时,留给群众的是振兴阿里经济的十二条建议,留给自己和爱人的只月8块6毛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壮烈誓言。学习孔繁森,就是要做领导干部的楷模,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居官自律,清政廉洁,以权谋公,恪尽职守,是孔繁森同志的工作价值观,他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阿里地委书记……这个称谓不仅是一个职务,一份履历,更是一份责任,一副担子,我身负党的重任,不能顾小家,舍大家,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党的干部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了“为人民服务”这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他献出何止是汗水,何止是鲜血。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他具有正确的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他淡泊名利,淡泊权势,两次援藏,三赴边疆,在雪域高原奋斗十余年,将党的宗旨镌刻在世界之颠。

孔繁森是高尚的,纯粹的,又是普通的,具体的。他的事迹。

和精神既感人至深,又真实可学。他是一面旗帜,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他为榜样,对照自己,鞭策自己。孔繁森的形象是丰富的、立体的、真切的,他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官,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权力。作为一名基层农牧工作人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积极参与农牧技术服务和疫病防治工作,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我区的城郊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做更多贡献。

孔繁森同志走了,孔繁森精神永存!**局:**。

2014年2月20日。

学习孔繁生的事迹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二

第一段:引言(150字)。

孔繁森是我国著名的勇士和英雄,他以其伟大的精神和无畏的勇气赢得了人们的钦佩和敬仰。在学习孔繁森的事迹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从中汲取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思想,这些经验和思想将对我的成长和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我将分享自己对于学习孔繁森事迹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勇于担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50字)。

学习孔繁森的事迹,最深的感受是他勇于担当和敢于牺牲。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带领队伍深入敌后,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让我深思:很多时候,我们面临困难和艰难的抉择时,常常心存退缩和畏惧。然而,孔繁森告诉了我,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担当,才能挑战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不仅仅关注个人的利益,而是关注集体的利益和发展,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奋斗。

第三段:坚韧不拔,克服困难(250字)。

孔繁森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但他从不退缩,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无论是艰苦的环境、艰险的任务,还是极度的疲劳和风险,他都能毫不畏惧地面对,并不屈不挠地坚持下去。这让我意识到,在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像孔繁森一样,坚守初心,保持信念,毅然克服困难,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第四段:团结协作,取长补短(250字)。

孔繁森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他善于团结和协作。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始终尊重队员,理解和关心他们的需要,积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引导队员,使整个团队形成了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深感敬佩,并从中学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应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互相取长补短,携手共进,共同实现目标。

第五段:忠诚为人,传承价值观(300字)。

孔繁森的事迹让我感受到忠诚与个人价值观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战斗中还是面对人生的挑战,他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他的忠诚精神不仅在战斗中展现,也体现在他对家庭和亲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中。孔繁森的事迹让我认识到,忠诚与责任感是一个人品格塑造的基石,也是价值观的传承。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忠诚于党和人民,传承优秀的价值观,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200字)。

通过学习孔繁森的事迹,我深刻认识到勇于担当、坚韧不拔、团结协作和忠诚为人的重要性。这些品质将对我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将学习孔繁森的行为榜样,努力培养自己的勇气和毅力,以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同时,我会时刻牢记团结和协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集体的发展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我将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传承优秀的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学习孔繁生的事迹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三

孔繁森,是中国翻译界的泰斗之一。他的生平事迹令人钦佩,他的学习精神也给予了广大学生深深的启示。通过学习孔繁森的事迹,我深刻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以下是我对学习孔繁森事迹的一些心得体会。

孔繁森是一位翻译家和语言学家,在他的翻译生涯中涉猎广泛,翻译过法语、英语、德语等多个语种的文献。他的翻译作品高度精炼,才华横溢,被誉为“中国现代最伟大的语言学家之一”。孔繁森不仅擅长外语翻译,还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有卓越贡献。他在思想、教学和翻译实践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因此,学习孔繁森的事迹对于我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段:学习精神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孔繁森的事迹,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精神的重要性。孔繁森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坚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因此他总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来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他对学习的热爱和执着让我深受启发,使我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并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三段: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孔繁森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好奇心。他对不同语种和文化的热爱,让他的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和动力。我意识到,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只有当我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时,才能更好地坚持下去,并取得更好的成果。因此,我要时刻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不断拓宽自己的学习领域,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第四段:积极思考和创新。

在学习孔繁森的事迹时,我发现他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思考和创新精神。在翻译过程中,他不仅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还注重表达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他不断地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通过这一点,我意识到积极思考和创新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只有勇于尝试新的方式,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

第五段:坚持不懈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在孔繁森的事迹中,我看到了他坚持不懈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孔繁森曾经面临过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过。面对困难,他总是毫不退缩,毫不放弃,持续努力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示。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只有坚持不懈和百折不挠,我们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自己的成功。

总结:通过学习孔繁森的事迹,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精神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创新,坚持不懈百折不挠,这些都是我从学习孔繁森事迹中获得的重要启示。我将以孔繁森为榜样,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孔繁生的事迹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四

孔繁生是谁?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也是我国考古学事业的一名杰出代表。他的学术生涯上有着很多非凡的成就,让人深感敬佩。如果我们能够学习他的事迹,并从中汲取到一些有益的体验和经验,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一生中,孔繁生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他曾受邀参加中国科学院的探险研究队伍,多次前往雪山山脉等贵州省的遥远边区进行实地调查和勘探,是中国最早参与深度考古调查的学者之一。他在石器、青铜器、铁器等各种考古领域都有所涉猎,并对史前文化、铜器文化、楚文化等研究领域做出过很大贡献。

除了对各种文化的研究,孔繁生还长期关注考古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创新。在1993年到1994年之间,他曾去往英国进行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并学习了先进的考古技术和方法。回国后,他积极推进国内的考古技术改革,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思路,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能够取得这样的学术成就,孔繁生的身上散发出了不同于常人的风范。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勤奋、实践、创新、专注、自信等多种优秀品质的集中表现。

首先,是勤奋和实践的品质。孔繁生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从事考古工作,长期奋战于实地探寻和文物保护之中。他不仅愿意亲自下基层,勘探挖掘深山野地,也始终坚持对实际遗址的现场检查和细致勘察。

其次,是创新和专注的品质。作为中国考古学中的一员,孔繁生始终保持着求知欲与创新的精神。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他都时刻关注着新的考古技术和方法,不断尝试与创新,希望找到一种和国外同步且适合国情的高水平考古方法。

最后,是自信且敬谦的品质。孔繁生虽然已经成为一名知名考古学家,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满或骄傲。他时刻保持着学习的姿态,与新的技术和思想进行沟通和对话,并从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术经验。

四、从孔繁生身上汲取到的启示。

通过了解孔繁生的事迹,我们不仅可以受到大量学术知识的启示,而且也能够从他身上汲取到一些有益的生活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像孔繁生一样保持着勤奋、创新和专注的工作品质。唯有如此,才能够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其次,我们应该像孔繁生一样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我总结的能力。通过阅读、学习、总结,我们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思考能力和学术素质。

最后,我们也要向孔繁生一样具备谦虚和自信的品质。当我们有所成就时,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和不断学习。同时,也需要拥有自信之心,坚定自己的信念和人生目标。

五、结语。

孔繁生是中国考古学中的一员,其学术成就和风范令人敬佩。学习他的事迹,不仅能够增加我们学术的知识,也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保持着孔繁生的精神风范,不断努力拼搏,追求自我完善和成长。

学习孔繁生的事迹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五

通过观看电影《孔繁森》,对我触动很大,这部影片真实的再现了孔繁森与藏族群众相融的高尚境界,弘扬了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塑造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人民英雄形象,完美诠释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的这种精神概括起来就一个字:爱。他爱他的母亲,爱他的妻子、儿女,爱他温馨和睦的家庭;他更爱祖国,爱事业,爱他所为之服务的藏族人民。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孔繁森在地震中救孤儿,在海拔五千米的暴风雪重灾区走村串户慰问灾民,到兵站去看望战士们,和他们同声唱起了“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尤其是孔繁森去看望藏族的尼玛家送温暖时不仅给老人治病,还把老人的家放在自己怀里为其暖脚的画面,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正是这一个个感人的情景,使孔繁森的英雄形象立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群众是一杆秤,哪个好,哪个坏,百姓心里明明白白。孔繁森说:“一个人爱的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境界是爱人民。”正是因为这种爱,他不惜离别年迈的老母、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及动过几次大手术的妻子,也不顾自己在西藏几近死过一次的经历;他毅然再次进藏,在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的阿里地区,为藏族人民脱贫致富而忘我工作。

孔繁森常说“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带领群众,干出一个今生今世的幸福来。”的确,孔繁森用自己的一生,去为拉萨人民开辟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第二次进西藏期满后,由于工作需要,他继续留下,而且到更艰苦的阿里地区工作。他每到一地就访贫问苦,宣传党的政策,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西藏人民,他可以献出金钱,鲜血,健康乃至自己的生命。孔繁森每次下乡,总要把钱分给那些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而且收养孤儿,并想方设法不让孩子们受委屈。在西藏工作的近10年,他几乎没往家里寄过钱,省下的工资,大部分花在了藏族群众身上。在他当拉萨市副市长期间,全市56所敬老院和福利院,他走访过48所,他留下的遗物仅有8.6元钱和3个纸箱。

孔繁森身上体现的励志榜样永远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他当年自动自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去干事创业,正是我们时代的呼唤,也是今天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真谛。孔繁森从部队到地方,从鲁西到阿里,踩出一条闪光的人生轨迹。

通过电影孔繁森,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为人名服务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向孔繁森一样,无私的为人民服务,奉献自己的一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习孔繁生的事迹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六

孔繁森(1944—1994年),聊城市堂邑五里墩村人,1961年7月于聊城技校毕业后,应征入伍,1964年被评为济南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同年10月赴京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1966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复员回到聊城,任聊城技工学校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到聊城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工作。曾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1975年3月,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79年7月赴西藏自治区。任中共岗巴县委副书记。1981年4月回聊城,历任中共莘县县委副书记,聊城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聊城行署副专员、党组成员。1988年,再次赴藏,任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1992年11月,调任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

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孔繁森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年幼的孩子常在夜里尿床,他就不厌其烦地洗换床单。节假日只要有空,他说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他每次下乡去,总要带些自己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市长格桑顿珠见孔繁森负担太重,领走了曲尼。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

学习孔繁生的事迹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七

孔繁森,1944年出生,山东聊城人,孔子第74代孙。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这表现出孔繁森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鲜血蕴含着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可是,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工夫。为此,他曾率领相关单位,亲自去新疆西南部的塔城进行边境贸易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孔繁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学习孔繁生的事迹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八

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对孔繁森的事迹深感敬佩和感慨。他是一个纪律严明、勇敢的官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学习孔繁森的事迹中,我深刻认识到坚守信念、追求卓越的重要性。因此,我将在以下五段中阐述我对学习孔繁森事迹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时,我们要坚守信念。孔繁森一直坚信只有自己站在了人民的最前沿,才能更好地保卫国家的安全。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选择了军队的生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他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这种对信念的坚守使得他在极端环境下仍然选择战斗,不放弃,不逃避。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无论是面对考试失败还是生活的痛苦,只要我们坚守自己的信念,一直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其次,学习孔繁森事迹也让我认识到勤奋学习和不懈努力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知识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努力,我们才能积累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孔繁森始终把学习放在生活和工作的第一位,他不仅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还学习了医学、解剖学等专业知识,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这一点让我深受鼓舞,也使我明白了只有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此外,关注他人、乐于助人也是我从孔繁森事迹中获得的重要启示。在战场上,他不仅自己奋勇作战,保护战友,还通过自己的医术帮助伤员进行救治。他的这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关注周围的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只有我们乐于助人,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友善。

同时,学习孔繁森事迹也教会了我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孔繁森在面对艰难和困苦的时候,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用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让我明白不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问题,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解决办法,迎接各种挑战。

最后,学习孔繁森事迹还使我意识到自己作为青年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孔繁森把国家和人民的需求放在自己的生活和前途之前,他为国家的安静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让我意识到自己虽然尚未成年,但也要时刻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并将来回报社会,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通过学习孔繁森的事迹,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坚守信念,追求卓越,关注他人,保持乐观,同时也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年轻人的责任和义务。孔繁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信念、不断努力,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人,迎接更大的挑战。相信以孔繁森事迹为榜样,我们一定能够成长为更加优秀和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学习孔繁生的事迹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九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藏族农民向孔繁森敬献青稞酒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孔繁生的事迹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

雷锋的名字曾经是激励我们几代人成长的路标,四十多年了,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然而,雷锋的名字却随着我们生活的美好而渐渐远离了我们。有人置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然而,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变化和困惑,他的名字应该永远刻在我们的心头,他的精神应该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永远的指南。因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与幸福,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一个公司要想成功,不能缺少雷锋式的好员工。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只要你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你的工作就会有不尽的原动力。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的能力大小,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任何时候,雷锋身上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娶勤俭节约的品质都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要素。雷锋精神是不受时空限定的,无论现代科技怎样发达,无论人们的生存方式怎样改变,雷锋对世界和他人真诚的爱心永远是人间渴求的那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类永恒的需要。

在工作上,我们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勤俭节约,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职责,做一个有利于公司,有利于团队的人。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得到发展,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得以更大的发挥。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一个时刻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只有一种,那就是为他人而付出,这样做你将获得生命最高的荣誉。

一个公司要发展,也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今天,一切的成功都必须通过合作来实现,如果我们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是难以获得成功的。一个企业,如果所有的员工都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团结互助,这样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所有的企业都在努力寻找雷锋式的员工,因为这样的员工不仅会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的最好,还会额外做许多。他们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会寻找借口,而会自动自发、尽职尽责的完成任务。通常,企业的领导会给这样的人委以重任。如果你想在公司里获得成功,就必须成为这样的人。

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只有发扬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政府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几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依赖于这种人的努力,他们时刻想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所有民众的利益。每一个国家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每一支军队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雷锋精神所能影响的远不止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今日,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全人类努力学习和实践的精神,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在寻找和培养更多的雷锋,因为我们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将因为有更多这样的人而变的更加美好。

感兴趣的不是我们自己是否在学雷锋,而是外国人在学雷锋,感兴趣的是西点军校是否有雷锋塑像,而不是我们的身边有多少雷锋。但是,不管怎样,英雄是不应该被遗忘的,雷锋精神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锋从来不会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经几度远离了雷锋。

是的,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再也不要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再也不要忍受饥饿了,再也不要像雷锋那样经历那么多苦难了。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任何时候,他还应该是我们的榜样,何时候我们都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理解他、尊敬他。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我们永远也不能缺乏雷锋身上那种对他人和世界的关怀与爱。

学习孔繁生的事迹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一

孔繁生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将领和爱国主义战士,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历史,学习他的事迹让我受益良多。

第一段:“忘我精神”感受深刻。

孔繁生以极高的忘我精神奉献于自己的事业,一心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本着无私无欲的精神,默默地付出。在抗日战争中,他历尽千辛万苦,为保卫祖国的安全贡献了自己的全部青春和生命。作为一名军人,我们不能忘记这种精神,只有把自己融入更高层次的事业中,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段:“心系人民”温暖心灵。

作为军人,一定要心系人民,把人民群众看作自己的家人和亲人。孔繁生在抗日战争中,常年奔波在战场上,深入前线,迎难而上,不畏艰险,为了拯救人民,保卫国家而战斗。他的心系人民、奉献人民的精神是铭刻在历史长河里的光辉。个人的成功终归是局限的,唯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是最伟大的成功。

第三段:“奋斗精神”激励信心。

孔繁生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救亡图存而奋斗,对敌人毫不妥协,坚定信念,一路迎难而上。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仍不失信心,这种坚强的精神令人深感震撼。作为学子,我们面临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也是一种考验,看到孔繁生如此坚强,让我们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勇气,愿意不屈不挠地奋斗,为自己和国家的未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第四段:“群众观点”引领思维。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孔繁生一直坚持把群众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利益看作自己的前提和根本。他的行动始终对人民建设、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学习孔繁生,需要具有群众观点,重新审视问题,作为学生,感受到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学习在人民群众中逐渐成长。

第五段:“全心全意”身体力行。

孔繁生本着一心为民、把个人利益放在社会利益之下的原则,立志改变自我的生命轨迹,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信念,并给予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坚强的信仰和力量。当代社会,需要的不仅是学院制订好的种种学术制度,还要有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行动奉献社会、使世界更美好的行为方式。

总结。

学习孔繁生,我们能汲取到他“忘我精神”、“心系人民”的精神力量上来。群众观点、奋斗精神和全心全意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汲取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结合学习,使所学的理论和知识真正地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学习孔繁生的事迹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二

那是大约20年前的一天。山路边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手里拿着镰刀,身边放着一个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头。张桂梅看见了,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女孩回答:“我想读书,但是家里没钱,给我订婚了,收了彩礼要让我嫁人。”张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试着劝返,说:“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管了。”可即使这样,女孩的母亲仍坚决不同意孩子回校读书,甚至以死相逼。张桂梅无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来。

怎么样才能救救这样的女孩子呢?这个难题久久萦绕在张桂梅心头。

当时的张桂梅,已经是华坪县出了名的“好老师”,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是数十名孤儿的“妈妈”。

当老师,张桂梅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们不读书的理由多种多样:为了给弟弟交学费,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学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因为收了彩礼,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要准备嫁人了。当“妈妈”后,张桂梅又了解到儿童之家孩子们的身世,他们的母亲有的因杀死家暴的丈夫而获刑,有的因落后、错误的分娩观念而死亡,留下孤苦无助的孩子。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一个现在看来依然有些“疯狂”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越来越清晰:“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

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风吹雨淋,被冷落,被唾骂,却只筹得一两万元。直到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参会期间,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采访报道让更多人理解了张桂梅的女高梦。

2008年,在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生100人。她们大都来自山区,多数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一些孤儿、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残疾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还想上学,华坪女高都向她们敞开怀抱。三年后,她们中有96人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学。自20有首届毕业生以来,学校综合排名连续10年位列丽江市一区四县榜首。

华坪女高的时间是以分钟计算的:早上5分钟洗漱完毕,10分钟早读到位,出操1分钟站好队,学生出入教学楼、去食堂、回宿舍几乎都是跑着的。

张桂梅比学生起得早,一个人摸黑爬四楼,把走廊的灯全部点亮;学生跑步的时候,她就在队列边紧紧跟随;学生打扫校园时,她已经第一个来到校门口,拿着扫把和铲子等候。她还总是举着小喇叭喊:“快点儿,快点儿!别掉队!磨蹭什么?”

为什么要把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得这么满、这么紧?原来,女高的作息时间与其他高中都一样,学生下了课就聚在一起玩耍聊天。可女孩们的话题总绕着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和那个被大山圈起来的小小世界。

必须用一个更大的世界,一种更广阔的精神,将女孩们的心灵充实起来。

于是,张桂梅不得不化身“爱骂人的张校长”。10分钟早读到位,5分钟打扫校园,她用一个个严苛到分秒的要求,改变着这些女孩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但华坪女高的学习生活时间安排得再紧张,也从不占用音乐课,与一般高中相比,学生唱歌、跳舞的时间还要多很多。

每天上午10点,是女高雷打不动的红色课间操时间。20分钟里,孩子们先集体背诵《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再唱跳《红色娘子军》等革命歌曲编成的健身舞。2020年,张桂梅听说城里的孩子都在跳“鬼步舞”,也让女高的学生学着跳:“‘鬼步舞’有一个好处就是快,‘快’对她们有帮助,可以提精神”。

回忆起在女高唱过的歌,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黄付燕说:“那时候日子是苦的,精神是满的。”

女高的学生不留长发,不打扮,她们却总能让张桂梅感到美,感到骄傲。“这个社会里,男女是平等的,女人不是靠妖娆来过日子的,我们要凭着自己的本事和本领过生活。我不希望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我希望她们能在庄严中透露出一种美,一种精气神。”张桂梅说。

2020届女高毕业生又取得了好成绩。张桂梅却并不满意:“今年高考成绩比往年好一点,一些指标无论在华坪县还是丽江市都排在前列,但与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

有人劝她知足,张桂梅却回答说:“我不能知足,因为我相信我们的学生有潜力。”

山里的女孩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办学十多年来,华坪女高已经把上千名毕业生送进大学。她们之中有曾因厌学、贫困、偏远而造成的辍学生和落榜生;她们之中有人只因为是女孩,从出生到长大,爷爷奶奶从没与她说过一句话。但如今,她们考入了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她们读研、读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闪闪发光。

她每年都在鼓励女孩们考上更好的学校,她对这些女孩有更高的期待:“我对她们的期望是什么呢?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我希望她们变得更强,有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华坪,张桂梅的“抠门”是出了名的。她吃得异常简单,很多时候一杯水就着一个饼就是一餐;用的、穿的也极为简朴,衣服常年就那几件;办学也精打细算,教学楼的水闸只在学生用水的课间才开,没人使用的教室、办公室一定关着灯。

张桂梅的慷慨更出名。2003年,昆明市总工会捐给她两万元用于治病,这笔钱她用到了学生身上;,张桂梅获得云南省首届“兴滇人才”奖,刚刚从昆明领奖回来,她就把30万元奖金一次性全部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建教学楼;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华坪县委给了7000元制装费让她买一套“像样”的西服上会,她却用这笔钱给学校买了一台电脑。工作数十年,张桂梅的名下几乎没有任何财产,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都投入了教育事业。

一个人真的可以做到“无私无我”吗?

要知道,张桂梅忘我工作的同时,还在忍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病痛:骨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23种疾病缠身,数次病危入院抢救。初,张桂梅就被下过一次病危通知书,华坪县县长庞新秀赶来医院看她。醒来后,张桂梅拉着县长的手问:“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让民政部门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华坪女高的免费,只是让这些山区的女孩“进得来”,如何“留得住”是张桂梅面临的一大难题。她提出用“家访”代替家长会,既可减轻贫困家庭和家长从山区往来学校的负担,又可以深入学生家庭了解问题,解决实际困难。

如果能够深深地、细细地了解下去就会发现,华坪女高一些表面上很难理解的教育细节其实背后自有深意--扶贫的路只有真正走下去,才知道什么是张桂梅所说的教育的“因地制宜”。

有一个学生的家在山顶上,仅有一条半米宽不到的山路相通,路的一边就是万丈悬崖,可这却是学生每个周末、每次放假都要往返的路。张桂梅又心疼又生气地问学生:“这么危险,你回来干什么?”女孩低着头淡淡地说:“张老师,放假了我不回家上哪儿去啊?”

这句话让张桂梅难过了一个星期,她决定:把两天周末假期改为每周日下午放半天假。外面的人都不理解,批评张桂梅“搞应试教育”,就连学校教师也不理解。张桂梅悄悄地做工作:“我们的学生大都是山里的孩子,放了假学校不让待,回家又会增加路途中的危险。如果只放半天假,孩子们出去逛一逛还可以回来,既省钱又确保了安全。”

家访路上,张桂梅给学生家里捐过钱、送过衣,帮忙修路、建水窖、调解纠纷、发展产业;她迷过路、发过高烧、摔断过肋骨、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几乎每次家访完都要大病一场。说到底,这一切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教育。

自2008年华坪女高成立以来,这条家访路张桂梅一走就是12年,几乎覆盖全体学生,足迹遍布丽江市的一区四县,行程近11万公里--这更是一个个教育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扶贫要扶志,要让贫困家庭的精神起来才行,有一种追求、一种希望。孩子能够真正唤起他们积极生活的希望。”张桂梅说。

华坪女高结对扶贫的家庭有六家。张桂梅去送扶贫款,有一家怎么都叫不开门。她看见旁边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男孩,是这家的孩子,就让他把附近同龄的孩子都叫过来。张桂梅领着几个孩子一起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那大山里,歌声飘出很远很远”。张桂梅对孩子的父母说:“你们的儿子这么优秀,不但会唱歌,还会学习,你们怎么能整天躲在家里?快把钱拿着,好好地供儿子读书。”后来,这家人真的开始做事了,给他们的扶贫芒果苗栽上了,一年下来家里挣了4万多块钱,因为他们“看见希望了”。

孩子是山里人的希望,教育也是一种希望。张桂梅说,这种希望让“教育扶贫比经济扶贫更彻底”。

“让山里的女孩能够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是摆脱贫困、改变命运最好的途径。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解决低素质母亲与低素质孩子之间的恶性循环。”张桂梅说,“实际上不只是三代人,而是直接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让山里人的命运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一个重病的人,为什么有浑身病却不死,比一个正常人还苦得起?因为我有追求和信念,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那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仰。”张桂梅校长的话格外有情感有分量。

198月,张桂梅从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调入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任教。当时,她的爱人刚因病去世不久,为了给丈夫治病,她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尝尽了世态炎凉。

可刚到华坪一年,张桂梅又查出患有子宫肌瘤,需要立即住院治疗,为了不影响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张桂梅带病上课,直到中考结束,才把患病的事告诉学校。张桂梅没想到,得知她生病后,学生和家长都送来了关心,华坪县妇联更发动全县为她捐款。

“这些真诚的关爱和无私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人情的温暖,给我生命注入了一股股巨大的暖流,使我的热血奔腾了起来,点燃了我活下去的愿望和信心。”张桂梅对自己说,“活着吧,好好活下去。这片热土上的父老乡亲,是你们救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决心用这第二次生命来报答这片热土,来报答父老乡亲们”。

4月,张桂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华坪女高办学之初,条件极其艰苦。不到半年,第一批进校的17名教职工走了9个,学校教学工作几近瘫痪。这所学校还能办下去吗?张桂梅却在翻看着教师资料时突然眼前一亮:留下的8名教师中6名是党员!

“只要党组织在,只要党员带头干,学校就不会垮!”

张桂梅迅速把6名党员教师组织起来,建立党支部,重温入党誓词,大家眼里泛着泪,紧握右拳向党旗保证: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什么力量可以让人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超越?

张桂梅提出以“党建统领教学”,开创“五个一”党性常规活动,并一直坚持下来:全体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并写观后感交流、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有效凝聚和壮大了教师队伍力量。

张桂梅一边嚷着“缺老师”,一边坚定地说:“女子高中的底子已经打好了,将来接班人只要是党员,只要有这种忘我、无私的精神,那肯定比我干得好,共产党员肯定一代更比一代强”。

对学生,华坪女高也花大力气开展党性教育。张桂梅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学校还紧紧依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等改进课堂教学,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个环节,广泛开展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谈心得体会、看影像资料等活动;学唱革命歌曲,听江姐、刘胡兰、赵一曼的英雄故事,定期举办“重温入党誓词,缅怀伟人功绩”等主题教育,使红色文化教育内化为一种文化自觉。如今,一走进女高操场,远远地就会被“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几个巨幅红字锁住目光,校园里随处可见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宣传组画。

时代在变,这样的教育会不会过时了?

“唱国歌是什么状态,唱《英雄赞歌》是什么状态,它是提精神的,那是魂啊,学校要把这种‘魂’立起来。”

“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很有必要,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不能丢,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丢,在学生心中埋下红色教育的种子很重要。我就是要为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信仰要坚定,必须信仰共产主义,要记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忠诚于党。我希望女子高中的孩子出去就变成星星之火,像毛主席说的长成燎原之势。”

华坪女高毕业生多选择了医生、教师、警察等相关专业和职业,在求学、工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公益、扶贫项目,主动投身偏远、贫困甚至危险地区的建设和发展。看到学生作出这样的人生选择,张桂梅感到欣慰,心里想的是:“共产党后继有人了,而且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张桂梅,但对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来说,张桂梅却是改变她们命运的人。2008年,张桂梅创办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免费接收贫困家庭的女孩。十多年的坚守,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所学校走出、走进大学,也走向她们更广阔的人生。

张桂梅的坚守,源于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仰,源于对教育扶贫的信念。华坪女子高中的办学成绩,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贫困地区孩子缺的不是天赋,不是智慧,而是缺少优质教育资源,缺少像张桂梅这样呕心沥血付出的优秀教师。当他们遇到像张桂梅这样的燃灯者,兴趣被点燃、潜力被释放,也能拥有灿烂的未来。而且,发展乡村教育,帮助贫困地区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还具有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所以,弥补乡村教育短板,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了国家共识和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方向。不可否认的是,受限于客观条件,乡村教育仍面临人才下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制约着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据统计,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教师中,研究生的比例是9.8%,而oecd国家达到45.5%。

打造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需要教师自身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也需要给乡村教师一份坚实的制度和物质保障。只有让乡村教师的腰杆更直、钱包更鼓,切实为在最边远、最贫困、最艰苦地区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解决收入、住房、医疗保障、职业发展等问题,让他们可以为乡村孩子付出的同时更好实现人生价值,才能让更多优秀人才扎根乡村教育,为实现教育公平、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张桂梅帮助过很多女孩子,每个女孩的渴望和困难她都感同身受,每个女孩她都熟悉、记得。也是因为此,一个放羊女孩从她那里得到了两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那是一次去往通达乡家访的路上,车子在山路上蹒跚前进,惊扰了路边的羊群,与一个蓬头垢面的放羊女孩擦肩而过。

突然,张桂梅叫住了司机:“柯师,停一下车,那个女孩好像很熟悉。”

车子停了下来,张桂梅努力在脑海中翻找着回忆,一个名字脱口而出——张桂梅说:“对了,就是她!快倒回去。”

放羊的女孩还在路边,呆呆地望着去而复返,最终停在她面前的车子。

张桂梅下车,一边迎着女孩走过去,一边大声喊着女孩的名字。

女孩宛若从梦中惊醒,眼泪夺眶而出,冲进张桂梅怀中,哭得很伤心。同行的人员略有些惊诧,只是路边的一眼,张桂梅就认出了女孩。

待女孩的情绪稳定一些,张桂梅问起女孩在路边放羊的缘由,女孩曲折的命运逐渐显现。原来,这个女孩曾经因无人抚养被收入张桂梅负责的孤儿院,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被亲戚带走了。然而,贫困的她还是没能走进校园,只能辍学牧羊。

听罢,张桂梅拉起女孩,说:“不行,(你)不能这样毁了,你跟我走!”她给女孩的亲戚打了电话,并让女孩留了地址,说过几天来接她,这才与女孩依依惜别。

过了几天,张桂梅果然践约,把女孩接回了孤儿院,并让她继续读书。后来,这个女孩考上了艺术学校,彻底走出了大山,一生的命运就此改变。

再回望那一天,回望女孩和张桂梅擦肩而过的瞬间,让人不由感慨那也是与命运擦肩而过的瞬间——女孩如果不在路边放羊,张桂梅如果不经过那里,女孩的一生将完全是另一种模样,是张桂梅给了她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是两次。

学习孔繁生的事迹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三

孔繁生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创新管理专家和全球华人社团领袖。他拥有96项国际专利和200多篇国际论文,并荣获了多项重要奖项,包括2009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作为一位杰出的华人,孔繁生的事迹激励了无数人,包括我自己。在此,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孔繁生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坚持不懈的追求。

孔繁生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坚持不懈。他在科学和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不断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并不断挑战自己的限制和局限。他的追求使他成为了一位知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创新管理专家。作为学习者,在我的认知和思想的探索中,我也意识到了坚持不懈的追求是成功的关键。

第三段:勇于创新。

孔繁生常常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勇于创新。他的一个重要发明是可穿戴设备。他的团队在这个领域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孔繁生的创新思维不仅限于科技领域,在教育领域中,他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孔繁生的成功秘诀,这也是我在学习中所追寻的。

第四段:不断学习。

孔繁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他出生于解放初期,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但是,他在这些困难的环境中仍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并继续不断学习。他在海外留学时深入研究了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将之运用到中国企业中。不断学习的态度也使他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不断地研究和实践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不断学习是孔繁生的成功之道,我也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态度。

第五段:结论。

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管理专家,孔繁生的事迹是不可忽视的。他的追求,勇于创新和不断学习的精神,为世人所赞颂。在我自己的学习中,我将孔繁生的事迹作为一个榜样,不断追求、勇于探索、不断学习,以此来实现自我的成长和发展。

学习孔繁生的事迹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四

有一种精神,感动了亿万人。

有一个名字,曾经响彻大地。

放弃本来优越的工作和生活,两进西藏,在那物广人稀、空气稀薄的高原,你带上“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时时心系百姓。第一次赴藏,在岗巴3年,你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二次赴藏,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你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

1993年春天,在赴任阿里地委书记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你去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在忘我的工作下,阿里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每次下乡,你把药箱背在肩上,治好了百姓的病,还带去了治愈贫困的希望。为了养活收养的孤儿,你化名“洛珠”去卖血。你把汗水洒在阿里,你把心血倾注阿里。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你知道这条路满是荆棘,却义无反顾。两进西藏,你心里牵挂的是百姓,在你心里,爱他们,胜过爱自己的亲人。为了阿里的百姓,你舍小家顾大家。顾不上吐血的妻子,顾不上未成年的儿女,在你的心里,更重要的是阿里的百姓!以普通的标准来衡量,你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你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共产党员!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涣散,没有希望。偏远,不可怕,可怕的是柔弱的百姓被遗忘。你为西藏人民带去爱与希望,你的勤奋使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善。

你尽自己所能,甚至不惜卖血来救助孤儿,你以实际行动诠释人间大爱,你把一生献给西藏!生前不知身后事,但蓝天白云见证你的大爱,高原深处留有你的足迹,阿里的子孙后代会铭记你的事迹。

我没有机会踏着你走过的路,寻找你的足迹,只好透过书籍、影片,一次次想象你的容貌、你的微笑,还有你望着百姓时眼神里流露出来的爱恋和心痛。

中学时读你,立志要做大爱之人,爱民如家人。

大学时读你,我毕业后奔赴基层,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广阔的农村做一名乡村老师,为了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如今读你,我不断反思自己:心中还有没有爱?少年时的梦想还在不在?我不停的回味电影中的那一幕幕,感悟你流传下来的真情和精神。我感觉我的双手被你握住,我听见你说:“来吧,去追回少年时的理想,做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坚持做你自己!”十几年前,我就记住了你的名字——孔繁森。一直到今天,你再次敲打我麻木的灵魂,唤醒我沉睡的记忆。

你是时代的先锋!你是时代的楷模!你本是一个平凡的人,却谱写了一首壮美的歌,这歌声,动天地、泣鬼神。

徐增双。

二〇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学习孔繁生的事迹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五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08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平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不忘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

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