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体会(模板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19:54:56 |
- ZTFB |
- 14页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过去的经历,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借鉴和启示。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我们需要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和文采技巧,让文章更有魅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人的思考方式和观点,更加全面地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多样与美好。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领域,包括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让我们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加得心应手,表达更加准确深入。大家一起来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对我们的写作和思维能力有所助益。
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体会篇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全书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所记,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历代研究《论语》的书籍很多,现存的主要有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是儒家学派对《论语》的代表作。
《论语》在西汉时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故《论语》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最古的散文小品,应可远溯自《论语》。普通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我有一个好主意,该不该马上实行呢?(闻斯行诸)”孔子说:“有父母兄长在世,应该先问问他们。”冉有也问道:“闻斯行诸?”孔子却给他肯定的回答:“闻斯行之!”公西华好奇,问孔子为什么给了他俩不一样的答案,孔子说:“冉有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打气。子路好胜,我要给他泼点冷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在说:“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本。“义”是在仁的基础上理解的,即:一个人在社会中要做到为人所想,去帮助别人“礼”让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复礼”!大家要是都谦让一点,不就好了吗?“智”我觉得就是知人之言为智!也就是明白别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发展!其实,我们现在都是在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我们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会明白自己在社会上的意义!当然对身边人的意见应该是选择好的,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接受!“信”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诚信。从我们的先祖开始就提倡“信”,而当今社会有时却缺失了传统文化的美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发扬《论语》中的道理。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少年君子”
我们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谐的社会,没有仁义礼智信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
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体会篇二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其中八佾篇被认为是对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的重要讲解。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论语》八佾篇的心得,分享我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以及个人体会。
《论语》八佾篇主要讲述了如何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朋友之交淡如水”再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八佾篇对人际交往提出了具体用处。这些道理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关注自己,还要注重与他人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三、八佾篇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论语》八佾篇的研究,我感到它的实践意义非常重要。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和沟通,同时处理好与不同人的关系。淡如水的交往方式和友情是值得珍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小人的交往方式,从而让人生之路更加平坦和快乐。
四、八佾篇的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把八佾篇中的道理常识化、应用化。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如何避免世俗的陷阱,都需要我们融入实际应用中去。我们需要学会用一种合适的方式处理与他人的交往,如何平衡自己和对方的关系,让自己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五、结论。
总之,《论语》八佾篇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如何处世、待人接物的重要思考。这篇篇章的重要性在于其实践性质。只有真正践行“不患寡而患不均”之理念、实践“淡如水”的交往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长远目标。《论语》八佾篇的价值在于它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建立长远而且真诚的朋友关系才是最好的选择。
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体会篇三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弟子及其学派传承者口述语录的总称,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之间的言行举止,为后世传世的经典之一。其中《论语八佾第三》是孔子对于当时社会的评价与对人的要求的总结,给予我们启示与思考。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节俭与勤奋、事业与为人、知识与修养,以期提供一些对于现代人生的启迪与指引。
首先,节俭与勤奋一直被孔子所强调。《论语八佾第三》中提到:“子夏问学,子曰:‘攻乎礼,乎礼。……不知礼,无以立也。’”这里的“礼”不仅仅指的是祭祀等宗教方面的礼节,更是指一种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在现代社会,虽然精益求精、见贤思齐的观念浓厚,依然有许多人陷入浪费、奢侈的消费之中,而忽略了基本的勤俭节约。普遍存在的“剁手族”现象正是将孔子所强调的“不知礼,无以立也”这一观点给忘却了。人们应当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品质,不断追求最有效率的资源利用,才能够获得更好的立足之地和发展机会。
其次,《论语八佾第三》还关注了事业与为人之间的关系。孔子说:“君子之学也,以中庸为正。”中庸即是指“适度”、“平衡”。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日益增大,人们大多抱有“事业第一”的心态,为了成功不惜耗尽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甚至忽略了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而孔子告诉我们,只有适度、平衡地对待事业和为人,才能真正成就一个君子的美德。应当以人为本,尊重身体的需要和自我关怀,不仅要努力工作,追求事业的成功,还要懂得享受生活,与家人朋友共度快乐时光。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和充实人生。
最后,《论语八佾第三》中的知识与修养的观点亦不可忽视。孔子强调:“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里的“仁”指的是人之为己生所拥有的质朴与善良,是对人的关怀与博爱之情。在当今社会中,知识贫乏或学识狭隘的人往往很难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同。然而,单纯追求知识的积累,并不能够使人拥有高尚的品格和博大的眼光。人们需要不断地修养和学习,将自己的知识与修养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在丰富的知识积淀和道德修为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以及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
综上所述,孔子的《论语八佾第三》中采用了勤俭节约、事业与为人平衡、知识与修养相融合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人生的启迪与指引。然而,这些观点并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如何将其具体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才是关键。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只有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保持对勤俭的追求,坚持适度的工作要求,以及不断修炼自己的学识与道德,才能够既实现个人的发展与成功,同时影响和改善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因此,我们应当从《论语八佾第三》中寻找到了一条通向美好未来的道路,用理论武装我们自己,不断改进自我,追求真理和正义。
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体会篇四
论语八佾篇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篇,内容涉及到一个人的责任、情感、修养等方面,是一篇非常深刻的文章。我很喜欢这篇文章,读完后深有感触,因此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二、责任。
孔子曾在八佾篇中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所谓善,就是人们天生就具有为社会谋福利的本性。当一个人成长起来,就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我们身处于一个社会之中,应该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造福社会。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三、情感。
在八佾篇中,孔子也曾说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在我看来,这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价值观。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我们的情感世界也构成了一道奇妙的风景线。无论是我们的家庭、朋友,还是我们的同事、上司、下属,我们都应该去珍惜、去维护。只有真正做到了成人之美,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四、修养。
八佾篇中提到了“孝悌忠信”等儒家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孝悌忠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准则。为了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我们要孝顺父母;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关心同事,以友爱相处;在团队中,我们更需要忠诚、信任和诚实守信地对待自己的伙伴。只有通过这种修养,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做到职责所在,成就一番事业。
五、结语。
八佾篇是一篇充满生活哲学的文章,具有非常强的社会意义。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忽略了责任、情感、修养这些重要的价值观,给个人的生活和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因此,阅读八佾篇,让我们深受感动,更进一步弘扬孔子的儒家思想,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让我们身负重任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造福社会。
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体会篇五
前生命如穿越千年,横贯时空,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孔子的智慧。而《论语》作为被誉为“万世师表”的经典之作,一直以来都启迪着后人。八佾篇第三章是《论语》中的一段重要文字,它提到了“礼之用”,深化了人们对礼节之道的理解。在读完这段文字后,我深有感触,仿佛回溯到孔子的时代,感受到他对人伦关系、社会互动和人性追求的思考和启发。通过对这一章节的深入思考,我从中领悟到了三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了孔子对于孝道的强调。在八佾篇第三章中,孔子说:“君子之举言也,由是而及召也;非礼勿言。”这句话意味着举止言谈需要符合礼仪规范,不合乎礼的事情不应该说出口。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对于言行一致的要求。孔子追求的并不只是嘴巴上说的好听,而是要实际地去践行。这也可以让我们想到孔子在《论语》中其他篇章中对于孝道的强调。他认为孝顺父母是为人之本,是培养品德的基石和社会和谐的关键。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需要将孝道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孝道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亲情和人性关怀的表达方式。
其次,我注意到孔子对于社交与人际关系的看法。八佾篇第三章中提到:“进不入,以言不求也。”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不主动去攀附,不以言辞来索取。这与现代社会中普遍强调的人脉关系和利益交换有所不同。孔子更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对于别人的尊重,而不是通过取悦别人来追求个人利益。这样的观点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注重以人为本,尊重他人的价值和尊严,以诚实、宽容、真诚的态度面对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认可与信任。
最后,我认识到孔子对于人性追求的思考。在八佾篇第三章中,孔子说:“君子犹言不及德也。”这句话意味着君子言谈中的目的不在于显示自己的才学,而在于传递德行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明晰我们自己的追求,并将其体现在言行中。孔子的这种追求不仅在于自我修养,更在于将德行传递给他人,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明确我们的人生追求,积极践行内在的德行并传递给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人生道路上获得真正的成就。
总结起来,八佾篇第三章给我们提供了思考人伦关系、社会互动和人性追求的重要论述。在这一章节中,我认识到了孔子对于孝道、社交与人际关系以及人性追求的思考。这些思考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重视孔子的这些教诲,注重自我修养,尊重他人,追求德行,并通过言行来传递人性的关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人际关系,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成功。
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体会篇六
近年来,我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论语》这部经典的教导之书,其中的八佾第三章让我受益匪浅。通过细细品读这段文字,我深感自己在修身养性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对八佾第三进行解读,并提炼出与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八佾第三告诉我们要慎独。孔子在这一章中说:“君子之居易以俟命,小人之居也以时。君子资其独立。”这里的“慎独”可以理解为要让自己保持独立思考和独立道德判断的能力。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会被外界的观点、舆论和利益所左右,很难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原则。而孔子教导我们要以自己的独立思考为基础,不轻易受他人影响,同时要明确自己的处事原则。这使得我深感在现实生活中,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以便更好地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原则。
其次,八佾第三告诉我们要修身养德。孔子在这一章中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孔子强调人生来时是纯洁无瑕的,但在社会的熏染下,人会受到各种诱惑和诱导。如果不修身养德,就容易迷失方向,流于俗世之浮华和虚荣。这让我想到自己常常被现实生活中琐碎的事务所迷惑,难以集中精力去修身养德。因此,我深感需要更加注重自身品格的培养和道德操守的严守,才能在变幻的社会中保持自我清醒。
再次,八佾第三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孔子在这一章中说:“夫何直之有哉?无因而知之者。”孔子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以直道为准则,但是只有通过与他人相处、相互尊重和借鉴,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提高空间。现实生活中,我常常会对他人的不同意见或者批评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很难接受他人的建议或者吸取他人的经验。通过阅读这一章,我深刻地认识到尊重他人和倾听他人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
最后,八佾第三告诉我们要追求卓越。孔子在这一章中说:“子曰:‘程者其心爱之矣。’”孔子强调程是君子的一种品质,是认真追求事物的达到极致和超越的态度。这给我很大的启示,使我产生了要追求卓越的愿望。在现实生活中,我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满足现状的想法,缺乏对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卓越的动力。而通过阅读这一章,我明白了追求卓越是一种精神境界,它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养。
综上所述,八佾第三是我对《论语》中最具有启迪意义的一章。通过对八佾第三的深入解读,我领悟到要慎独,修身养德,尊重他人,追求卓越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和观点不仅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整个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只有在不断地修炼和实践中,我们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成为真正的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人。这也是我在这一章中得到的最大收获和心得体会。
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体会篇七
近日阅读了《论语》,其中八佾篇第三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章主要谈论人与礼的关系,对于我们如何以礼待人以及身心修养有着重要的启示。在我的理解中,这一章教导我们要尊重他人,以礼待人,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将从内心的修养、以礼待人的原则、社会秩序、家庭价值观、国家民族的和谐等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首先,内心的修养是以礼待人的基础。孔子在《论语》的八佾篇第三章中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他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知道身份和职责的界限,遵守自己的分内之事。只有心怀敬畏之心,才能真正做到以礼待人。此外,孔子还提到了自律和谦逊的原则:“子曰:‘君子不器。’”这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会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注重自身修养和品德。只有心胸开阔,不忘本心,才能以大义和深情待人。
其次,以礼待人的原则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论语》中提到的“子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一句话表明了以礼待人对于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我看来,以礼待人不仅是对他人基本的尊重,更是维护社会秩序、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途径。只有每个人都能以礼待人,尊重他人的存在和权益,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以礼待人的原则也在家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观。孔子曾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为基,而仁爱为本。”这段话表明了孝悌与以礼待人的密切关系。以礼待人不仅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更体现在对家庭的责任和孝敬。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家庭成员能够以礼待人,互相尊重,才能营造出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最后,以礼待人的原则对于国家民族的和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孔子曾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告诉我们,尊重他人的存在和不同,能够促进和谐的共处。在建设一个和谐的国家民族时,我们需要尊重、欣赏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宗教、价值观和习俗。只有不同的个体和群体之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才能形成一个和谐共存的社会。
综上所述,八佾篇第三章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以礼待人的重要教诲和启示。只有我们尊重他人,以礼待人,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内心的修养、在社会秩序中的体现、在家庭和谐中的实践以及在国家民族和谐的推动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使社会更加公平、和谐和繁荣的人。让我们共同努力,倡导以礼待人的原则,为构建美好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体会篇八
引言:
《论语》被誉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八佾第三内容涉及到了家庭和社会的伦理道德。通过对这一部分的深入研究,我深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论语八佾第三》的核心思想,并分享我的个人心得体会。
第一段: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平衡。
孔子在《论语八佾第三》中强调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平衡。他提到“先大夫贤、以俟命”,即作为家庭成员,需要首先尽自己之能力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和能力的人,然后才能对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这一思想引导了人们要求自我提升,不断学习和进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这种平衡也同样适用于家庭中的成员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要尽自己之能力去支持和帮助家庭的其他成员,实现和谐与共赢。
第二段: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倡导人们要重视教育的重要性,这一思想在《论语八佾第三》中也得到了体现。他强调“君子学不厌、诲人不倦”,即教育不仅限于学生,也包括自己不断地学习。这种教育观念鼓励每个人都要有一颗永不满足的追求真理和知识的心,不断积累与分享。通过教育,人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品德,提升自己的能力,进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段:忠诚和诚实的价值观。
《论语八佾第三》中反复强调了忠诚和诚实的价值观。孔子提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天神不知”。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于内心的正确价值观和准则的追求。一个人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受外界的干扰。同时,诚实也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品德,只有诚实、真诚地对待他人,才能建立起互信和友谊。这些价值观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醒我们要坚持真实、诚信的做人原则。
第四段:孝敬家长的重要性。
在《论语八佾第三》中,孔子强调了孝敬家长的重要性。他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即只有尊敬和孝顺父母,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美好生活。这一思想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并将这种美德延伸到对所有长辈的尊敬和关爱。孝敬家长不仅是一种道德的责任,更是一种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投资。
通过研读《论语八佾第三》,我深深地被孔子的思想所折服。我深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只有平衡这两者,才能实现和谐与共赢。孔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让我更加意识到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他的价值观念也让我明白到忠诚和诚实是品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树立起信任和友谊的关系。此外,孝敬家长也是我一直坚守的理念,我深深感受到尊敬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结论:
通过《论语八佾第三》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其中体现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个人做起,我们应坚持平衡家庭和社会关系,重视教育,践行忠诚和诚实的品德,孝敬家长,以期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体会篇九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译文】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译文】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译文】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10、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孔子说:“对于行e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11、或问谛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e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译文】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23、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文】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论语学而篇第一论语为政篇第二论语八佾篇第三论语里仁篇第四论语公冶长第五论语雍也篇第六论语述而篇第七论语泰伯篇第八论语子罕篇第九论语乡党篇第十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论语子路篇第十三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论语微子篇第十八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论语尧曰篇第二十
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体会篇十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学习有仅指学习书本知识,还应包括学习生活技能、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等。学习的重要原则是学以致用,学了就要应用于实践中,而且要常温、常用、常练。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方能学懂、悟透、灵活运用。在学、用、练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体会成长的快乐,达到热爱手头上的事儿的地步,没有什么学不会的,没有什么做不好的。
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人远来造访,何其快乐!几千年来,真正读懂孔子的人都是他远方的朋友,跨越时空的交流,精神领域的深层对话,找到知音、找到心灵家园,那是人生最满足、最快慰的事情。
从古至今,人生一直是人们最关心最为重视的,有多少名家感叹光阴的流逝,庄子就曾经说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就像白驹掠过,稍纵即逝。杜甫说:”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刘禹锡”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白居易,曹操也有类似的诗篇“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等。
从古人的字字句句之中,我们不难看出,生命是转瞬即逝的。所以,在这短暂的生命之中,我们更应该去合理的规划他。就在孔子感叹光阴流逝之时,他给千万代的后人描述出了这样的一种人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大致的人生路标,在这些路标上面。有几个重要的阶段被孔子很重要的强调了出来。孔子所说的”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同样是对学生的一种要求。
孔子曾经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是说,自己并不是生下来便了解很多事情的,只不过是对古人的经历与事情非常感兴趣,而一直不断的学习。对于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候,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现在许多的孩子并不是”十五向学”了,可能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了。但我觉得这样并不一定管用,并不一定对孩子的未来有用。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边学边思考、还要去应用。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最大化的利用。就在这样一种学于思的磨砺与历练之中,不断提升自己,慢慢地有所感悟。
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思想和伦理道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八佾篇是《论语》中的一篇,其中第三章内容尤为引人深思。本文将围绕这一章节展开,从隐喻的角度出发,探讨孔子对于人们修身养性的启示和教诲,以及对于人生哲学的独到思考和深入洞察。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在第三章中出现了关于修身的比喻。孔子说,“君子之学,文以载道,问以辨惑,有以为兴。”在这句话中,孔子将学习比作运行的车辆,道德与智慧则是文化的载体。这表明孔子认为,修身养性是一种艰深而迂回的道路,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道德的高峰。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提醒,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智慧水平。
其次,孔子还提到了具体的修身方法。他说,“平志于道,平道以德,平德以修,修德以敬。”这句话告诉我们,修身的关键在于始终追求道德的平衡和修养的完善。只有以道德为基准,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和实现,才能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诲,我们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第三章还提到了一种重要的心态,那就是虚怀若谷。孔子说,“虚而诩之,行而告人,由也夫!”这句话意味着孔子主张以谦虚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成功和成就,同时也要有勇气和能力将道德之道传授给别人。孔子的这种态度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不断提升自己,但同时也要有分享和传递的精神,将自己的智慧和道德观念传授给他人,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
此外,在第三章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孔子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他说,“君子生非异也,善性也。”这句话表明孔子认为,人生的本质是善良的,人与生俱来就具备了善的品质。这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启示,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善良本性,始终秉持善良的品质和道德标准,遵循良心的声音,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总而言之,论语八佾篇第三章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启示。孔子通过比喻和警示,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和方法,同时也给出了一些人生哲学的思考。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道德和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汇集,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其中,八佾篇是《论语》中的第十二篇,也是较为重要的一篇。它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典礼上使用乐器的表现和道德规范,也着眼于人们的心态和情感,提出了一系列人生的价值和修养观念。
在《论语八佾篇》中,孔子曾强调“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提出了不看重人们地位或名望而关注他们的言谈和待人接物的道德规范。他还认为,人们应该有敬畏之心,以及对时间和父母的尊重;同时在修身方面,他强调人们应该追求仁慈、正直、公正等品质,不断完善自我。
第三段:八佾篇的实践指导。
《论语八佾篇》为我们提供了实践指导,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它告诉我们,要做到真诚、正直,应该在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还要关注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道德规范。与此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重尊重他人,不要以身处高位而自大,做真正的君子。
第四段:八佾篇的现实意义。
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我们可以从《论语八佾篇》中获得很多启示。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使得人们的角色和互动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因此我们必须变得更为谨慎和谦卑,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使自己在与人接触时更能站稳脚跟。
第五段:结尾。
总之,《论语八佾篇》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遗产,让我们理解了人生中的一些重要道理和修养之道。通过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和实践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贯彻其中的思想,修身养性,成为更好的人。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落实五育并举心得体会教师报告(实用9篇)
- 最新入职国网工作心得体会感悟报告(优质14篇)
- 个人对白酒文化的心得体会 对酒文化的感悟(七篇)
- 动物传染病学习心得体会和感想 传染病的心得体会(九篇)
- 2023年反电诈知识学习的心得体会(大全20篇)
- 最新贫困认定表申请书(优质12篇)
- 观看直播心得体会万能稿报告 直播课观看心得(七篇)
- 五个认同学生心得体会总结 小学生五个认同心得体会(六篇)
- 2023年对于拐卖儿童心得体会实用(通用14篇)
- 参观盐业博物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参观盐池博物馆心得(三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