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创新素养心得体会如何写(通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19:40:48 |
  • ZTFB |
  • 7页

它是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一种记录和总结,能够反映出我们的成果和困难,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和提升。写心得体会时,我们要客观公正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不要过分夸大或轻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心得体会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范文,相互学习和交流。

情景教学创新素养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一

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词,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旨在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真,为学生健康成长、更好的生活服务。

一、转变育人理念。

核心素养不是某一个素养指标,也不等同于几个素养指标的简单。

相加,而是各素养在面对具体问题情境时发挥的合力。鉴于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要时刻保持“全人”思考,不能只看见“部分”而忽略了“整体”。它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学科素养实施,同时也有助于把握教育实践的方向,由核心素养顶层设计的“人”出发,经过各个环节的具体实践、反思,最终再回归到“人”——培养出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

互联网时代,对教师自身综合素养要求更高了,因为学生除了在课堂获取知识,还可以在课外或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提升责任感与幸福感。所以,提升教师素养是关键。

二、提升教师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备受关注时,我们不能不关注一个问题,即教师的素养。因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核心素养在教科书中呈现的隐蔽性与拓展性,教学目标中素养目标的模糊性与延续性,以及学生评价指标的内隐性与动态性等,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当改革理念研究的参与者;教师要继承已有的改革成果,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动行动者,要主动将学生核心素养转化成“可教”的内容;又要做好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衔接,因此要做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目标的缔造者,而非原有课程教学目标的执行者;教师要做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的改良者,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相应评价标准,对学生评估的现有指标进行改良和优化,开展个性化学习诊断与“学会学习”专门指导。由此可见教师素养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相应地要快速提升。

三、

着力教学实践。

首先,研究学情。教师上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上课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维、有情感的灵动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备课要为学生着想,为学生量体裁衣,要适合学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备课时,教师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备课标和备教材是基础,是为学生服务,备学情才是重点。所以,真正能够驾驭教材过程的高手,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结构服从于学生的思维和接受能力,让全班每个学生都全身心、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新知中。

其次,活用教材。课程是培养人的重要载体,教材是教师实施课。

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更是教师学科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教师课堂教育教学的底线;同时也承认教师是课堂教学决策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所以,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课标与教材,在正确领会课标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课堂教学。因此,吃透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关键。但教材是死板的,教学活动是灵活的。在使用教材上,要坚持灵活性、创造性,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应真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体验者和实践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材料,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活”用教材。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增补、校正、拓展、变通、调序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教师应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何种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思考方法。

再次,师生互动。历史课堂是师生活动交流的场所,课堂上学生活动如何进行评价?引起本人关注,恰逢此次丹阳中学进行改革,学习南通模式。多元智能理论早在1983年就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它们之间有某种程度的不谋而合。具体流程如下:设计活动方案——学生活动单:教师课前认真研读教材,整理知识结构,梳理出教学主线及教学核心价值,设计学生活动单。课前提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活动单的学习内容。分组学习交流——学生活动展示:课堂上分组,各组成员之间交流、合作学习、讨论,集中让学生展示各组成果,各组成员可以补充完善,其他小组也可以补充与完善。学生活动评价——评价体系设置: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那就涉及到评价体系的设置,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设置了学生活动评价体系。该体系总分值为100分,共有十项内容,每一项10分,由每一小组组长打分,得分排名,颁发流动红旗。总之,以活动单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体现新课程的以生为本的理念,以活动为载体,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另一方面也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原则与精神,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将会大有裨益。

最后,凸显主题。教学主题是统领一课的核心,是教学应该完成的主要目标,往往也教学中真正需要探究的问题。正如傅元根老师所说:“一课的‘中心’实际上是一课的真正重点,而且是能够统率全课、带动一般的张目之纲。在教学主题的引领下,资源的开发、重点的确定、材料的使用、问题的设计、活动的开展都有了中心,课堂教学就有了灵魂,对学生认识与理解历史、提高判断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大有裨益。而且,恰当的教学主题,对实现历史教学核心价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历史教学的根本诉求有重要意义,也是提升教学境界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作为一个公民,经过数十载的学校教育,有没有真正学到对他有帮助的东西?学了几十门学科,这些学科学与没学有什么差异?该学科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需要学科教师的关注发生转向,即如何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到素养的养成?如何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到关注学生学会什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要当好经师,又要当好人师。在教学中渗透教育,做到教书与育人两不误,既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又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素养不断进阶、提升。教师要变教学视角为教育视角,突破传统的知识视野、课堂视野,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田,给学生适合的教育。

情景教学创新素养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二

情境教学创新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契合的情境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探索与实践。通过情境教学创新素养,教师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运用情境教学创新素养,逐渐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认识。首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将课堂内容融入生活情境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此外,情境教学创新素养还能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情境教学创新素养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更加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和探索,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需要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和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此外,情境教学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第四段:情境教学创新素养对教师的要求(200字)。

情境教学创新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背景,能够将课堂内容与生活情境进行有机结合。其次,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情境教学环境。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最后,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素养。

情境教学创新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对学生和教师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对教师来说,情境教学创新素养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情境教学创新素养,不断完善这一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和学习环境。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情境教学创新素养,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教育质量的水平。

通过实践和反思,我深刻认识到情境教学创新素养的重要性和积极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情境教学的运用,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情景教学创新素养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三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得今天,需要更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更加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就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英语教学以往以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其实这远远不够,英语教育是要改变学生的心智和生活,从培养“全人”的方面来考量。英语教学还要系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然后改变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英语是一门语言,由于缺乏有效的语境,因此在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每一个学生都是兴致勃勃地开始学习a、b、c,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很多缺乏意志力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就要靠教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竞赛激趣”。竞赛以其竞争性、主动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等特点在英语课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针对儿童喜欢活动的特点,每节课组织一场形式各异的竞赛,能促进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启发创造思维,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小学生处在成长发育阶段,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是他们的阶段性特点。而传统的“师传生受”的教学观念束缚并忽视人的发展,势必影响学生潜能的开掘,遏制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应保护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这份锐气,满足他们的好奇和欲望,鼓励他们不要满足单一的答案,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对学生新颖、独到的见解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愉快与兴奋的成功体验。同时在课堂上的练习及回答应允许他们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当其说错、做错时,教师应首先肯定其勇气,再以诚恳的态度进行疏导,使其心悦诚服,从而避免挫击其积极性以达到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要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这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在以班级形式授课的课堂教学中,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恰当地引进化的教学手段,使二者有机结合,各展所长,相辅相成,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开拓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事先教师按教学,在软件里设置相应的情景,在教学中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刺激,营造对话气氛,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加深知识理解认识的同时又加深记忆。又如在学习课文后进行课文内容提问时,在屏幕上设置一个显示题目的窗口,一个图示窗口,图示窗上画一个孙悟空,并设置一段短少而轻快的灰谐。若学生回答正确时孙悟空会竖起大拇指并配有音乐说:“right”“agoodjob!”等表扬鼓励的话;若错时则说:“sorry,pleasetryoncemore!”再答错时则孙悟空摇摇头说:“很抱歉,你又错了”。在伴有音乐时屏幕上出示正确的答案。在这样的气氛下,令学生在思考回答时有期望表扬的心理,那么练起来干劲就十足了。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能维妙维肖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我们要培养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来参与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和运用语言思维的能力。通常根据教材的需要,让学生在课内外动手制作卡片或者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衣物、食品等。

如在教学了颜色white,pink,black,orange和brown后,让学生制作彩球,然后进行练习:教师播放录音“pinkball”“blackball”“orangeball”……学生则根据录音的内容边说边出示彩球,还可以加快练习的速度,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可以使他们的灵敏性和注意力得到加强。又如在学习coffee,juice,coke,water等这些单词前,事先让学生把这些实物拿到课堂上,教到water时,教师和学生一起pour;教到juice时,大家一起drink;教到coffee时,大家一起taste,并且做出味道好极了的样子。这样通过实物教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说的欲望,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地、有计划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操作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情景教学创新素养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四

情境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也不断尝试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我体会到了情境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并逐渐提升了自己的创新素养。

第二段:体验情境教学的魅力。

我曾在一个社会实践课堂中尝试了情境教学。在课程设置上,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扮演不同职业角色,通过模拟社会情境,面临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学生们充满了激情,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使整个课程充满了活力。

第三段:创新素养与情境教学的结合。

在运用情境教学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创新素养是指学生具备探究、创造和合作的能力,能够面对复杂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情境教学正是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提供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锻炼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段:情境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虽然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但对于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起到积极的指导和辅助作用,而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情境更加切实可行。同时,教师还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教学中。

第五段:总结。

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获得了很多实践经验,培养了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情境教学也促使教师自身不断提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情境教学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素养的人才。

情景教学创新素养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五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通过三个紧密相关的途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评价改革。其中评价改革不仅仅包括高考和中考制度改革,而且还应包括学校内部与教学过程紧密伴随的日常性评价,以及以日常性评价为基础、与学校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学校内部评价系统。以下围绕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落实课堂教学、建立评价体系三点来进行阐述。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下的教学中,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过度关注固定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要把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但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充分展开,甚至出现了“假装学习”。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学生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境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境。真实的生活情境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境缺失。情境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脱离情境,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我们要重新认识学科活动的真正价值。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比如,思想政治学科既要有社会实践,又要有活动课程,知识性内容的教学可以设计成活动来实施。通过社会调查和访谈、问题探究和辩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思索、认知和行动。在国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中,专家们极富创意地设计了学习任务群。任务群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它通过任务让学生在语用实践中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位、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以此力求避免教师大量讲解分析、技能逐项训练的模式。数学也要设计数学应用、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活动。其他学科,如地理考察、历史活动、科学实验和探究、技术设计等各种活动设计,会使学习活动充满情趣,不仅会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起到迁移、强化、调节作用,更能使学习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上,承载独特的、潜在的、综合的教育功能。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而言,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

1.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活动形式传统的课堂活动围绕教师的授课行为展开,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传授目标,忠实于教科书进行讲解,学生就是一种容器,接受和储存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一个讲,一个听,教师讲解清楚,学生听课认真,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

今天,课堂必须从“授课”活动转向“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取代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着眼的是知识,“学习”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经验。就认知活动的本质而言,学习过程是从“不足”和“无能”的经验,发展到“掌握”和“习得”的经验。确立学习目标,离不开经验;关注经验,必定聚焦于学生。由此表明,课堂教学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应当积聚由教至学的量变,学习活动日益成为教师课堂的主线。

2.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设定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总是依赖于一定的教学设计,而由教到学的课堂活动需要研究学习目标。研究学习目标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学生的需要常常会通过学生的经验予以反映,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法等,从而使得进入课堂的学生带着各自的认知经验开始新的学习。学习目标的合理性反映在恰到好处地衔接学生已经拥有的经验和未来可能达到的新经验的把握程度。教师能够自觉思考,主动设计,有助于转变教师只盯着教材而忽视学生的授课习惯,有助于克服课堂只注重知识的逻辑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的弊端。学习目标的设定程序: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确立学习目标;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表述清晰、具体、准确,具有可检测性;目标的制定体现学科特点;目标的制定体现问题意识。

3.教与学的充分互动成为有效学习的必要保障学习的成效离不开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单纯的授课活动组织得再精纯也无法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反过来,低头读书的学生未必都能恰当地领悟真知。课堂学习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置合理的学习环节和进程,进行必要的讲解,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而使学生将认知活动融入个人的认知建构之中。

课堂中学生处于有效学习状态的程度,其前提一是教师授课内容的准确、巩固练习的强化;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状态。教师重视授课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利用各种手段的辅助,增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巩固练习的内容与频率较适度,使授课行为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现。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较高,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堂中的主动投入、小组交流等,调动自身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积极思考,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知识的问题、能力的问题等的发现与解决,以保持较高的学习成效。

4.单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新的关注单元是依一定的目标、主题所构成的学科和生活模块。单元可分为学科单元和生活单元,学科单元以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为基础,遵循学科框架原则组织学习;生活单元重学习者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的实践和师生的合作展开学习。单元设计有助于改变学习过程中知识碎片化和去生活化的弊病,从而使课程的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学生身上。课堂在设计中不再单纯将知识点和技能作为全部学习目标,而是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基本的学科素养出发,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展开思考与探究活动。

5.学习内容已不仅限于典型教材课堂的学习内容突破给定教材的限制。一方面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在课堂中不断调整、增补学习内容,包括各种拓展阅读、实验练习、视频课件等;另一方面学生不时把既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带入课堂,从而使课堂忠实于教科书的现象成为历史。教师对课堂的理解正发生变化,课堂不再是灌输知识的场所,而是思考、发现和探究的认知建构的地方;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正在深入,教材不是静态的等待学习的内容,而是动态的学生经验连续发展的材料;学生通过课堂获得的经验超越了典型教材的限制,学习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不再只是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6.多种学习资源成为从典型教材走向建构教材的有效工具以教科书为代表的典型教材在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成为连接知识与经验的教学材料成为课堂活动的基本要件。由于知识与经验连接方式的不确定性,使得固着的教材难以适应千差万别的课堂和学生,教材越来越趋向于师生关系互动和文化可能的建构。教材越来越趋向于课堂中通过师生对话、经验对话、文本对话、文化对话等建构起来的素材,最终使学生的心理逻辑与学科逻辑、知识逻辑得以贯通。包括学习资料包之内的学习资源是围绕一定学习目标而设定(补充)的相关学习内容,属于学习材料范畴。运用学习资料包,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较好地衔接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正在习得的经验,拓展了认知的视野,巩固了知识习得的程度,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如何从典型教材走向建构教材,学习资料包的运用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工具。

7.课堂评价不再限于教材内容与标准答案课堂评价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方面。课堂评价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不再停留于标准的答案上。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反思,促成其生成自我成长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中比较注重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评价环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教师不断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诊断问题和不足,尊重学生的现有状态,同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做到真实、有效地记录学生发展过程的信息,重视学习者的起点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注重用多种方法,实施多次评价,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设计、改进教与学。课堂评价的内容聚焦于学生的学业品质,包括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关注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和分享状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

首先,作为学校课程领导者的校长,要以核心素养为纲,制订学校的课程规划。从课程目标(培养怎样的学生)、课程内容(学习的基本材料与活动形态)、课程实施(途径和方法)到课程评价(是否达成目标及达成怎样的水平),应有完整的规划设计。从全校总课程规划方案到各学科的子项目方案,都要有详尽的安排。其中,应该包括以评价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基于课程标准,并且体现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一致性的.教学目标体系,从而使得评价镶嵌在教学中。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评”的交融,使评价发挥引导和推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作用,实现“评价亦是学习过程”,通过过程性的评价来保障质量。唯有这样形成源自学校内在的动力,方能实现学校内部机制的形成。

其次,既然我们的评价要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那么,对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评价,绝不可仅仅依靠测试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来体现,应以多种评价方法来实现。因此,我们要学会选用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成果呈现形式来进行评价。比如,文科类课程用撰写评论、调查报告、口头讲演等方式,实验类学科用递交实验报告等方式,视觉艺术类用作品创作等方式,语言类和音乐类用制作、递交录音等方式,专题探究类用完成研究报告、论文等方式等。多样的形式更加符合各个学科的特点,也更能衡量学生各学科的学习结果。因为各学科都对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独特的作用,而核心素养作为目标,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结果中,是经历了真实学习过程而留下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往往是难以用传统纸笔测试方式可评价的。这样的评价没有现成的路子可循,需要学校通过实践和探索,逐步创造出成熟和成功的经验。

再次,学校内部教、学、评融合的评价,更多的功能是“改进”和“表现”。因此,不宜过多强调内部评价的甄别功能。“改进”是针对师生两个方面:就教师而言,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优化内容、调整策略、完善过程;就学生而言,则要针对其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提出建议,促进其改善。“表现”就是让学生在完成设计的学习任务中,不仅表现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而且还要表现出各种能力和品格,如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多元的方式,能让多样化评价客体的特长得以充分展现,防止单一评价所导致的因为忽略学生多维性、综合性发展而陷入单面化、线性化迷途现象的产生。通过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发现自我,让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发现一个个具有个性和特长的生命主体。由此,实现关注每一个人独特性,促进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的学校教育。

最后,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情境,培养和考察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要关注的是对复杂、不确定的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在学生学习的领域中,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情境和探究任务,既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又是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场域。在这样的场域里,激活学生知识和技能积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而不是让他们去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或得出结论的规定路径,从而使得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高层次能力得以延伸,他们的兴趣与动机、行为与态度、合作与宽容、自信心等都能得以拓展。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搜集学生的各类信息,比如观察记录、反思笔记、合作研讨中的表现与作品,凭借这些证据去真实记录下学生个性品质、精神态度、学业水平发展过程,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

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学校往往过分关注终结性评价,特别是与升学相关的高利害考试评价。考试成了学生学业评价的唯一方式,考试结果成了学校优劣的绝对尺度。久而久之,教学形成了一个以“结果制约过程”为特征,以高考和中考为龙头,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习惯机制和庞大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下,学生在一个真正有趣的课堂里表现出来的兴奋和对于知识的兴趣,都会被单调乏味、以答题为中心的训练驱赶殆尽,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是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兴趣爱好和自主思考的缺失。我们固然要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力求更多从学校外部发挥其对基础教育学校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然而,招生考试有其功能定位和实施条件的时空限制,其改革也非一役之功。而在目前的外部条件下,学校通过自身的改革,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评价很重要,当然也很复杂和专业,所以,评价改革的推进很艰难。但是,在新质量时代,学校评价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在当今社会教育价值观还远未形成基本共识、外部和内部评价互动还不够有效的情况下,学校内部评价改革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依然存在。对此,改革的定力要从哪里来呢?它来自教育者远大的专业眼光和对专业立场的坚守,更来自其对于时代和历史责任的担当。优秀校长在这个坎儿面前,不能局限于行政推动,不能束缚于潜规则,不能屈服于世俗压力,要从追求文化自觉的高度,去推动评价改革及其改革背后的评价文化转型,更要学会在观念交织的现实中寻找契机,拓展空间,不断扩大回归教育本原的实践“根据地”,从一个个子系统的落实、落细、落小开始,最终形成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基于教学过程的真实性评价体系,充分而可靠地保障校本质量,实现育人目标。

情景教学创新素养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六

在过去的几年里,情景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了情景教学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情景教学创新素养的心得体会。

首先,情景教学创新素养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全面提升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以灌输的方式教授知识。然而,情景教学要求教师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通过创造逼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工具,不仅能够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还需要具备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我的情景教学创新素养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其次,情景教学创新素养对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提高学习效果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情景教学,学生能够参与到真实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他们能够亲身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并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思考来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在我的班级中,我曾经设计了一个情景教学案例,要求学生在团队中合作,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完成一份商务演讲文稿。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结果表明,学生在这个情景教学中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并且获得了更多的学习乐趣。

再次,情景教学创新素养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多种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情景教学,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将来面对复杂的社会和职业需求做好准备。在我实施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注重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过程,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不仅对于他们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情景教学创新素养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情景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推动教育理念的变革,从传统的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通过情景教学,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运用者,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在实施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明显提高,班级氛围更加活跃和融洽。这对于实现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情景教学创新素养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但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情景教学的推广也将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情景教学的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情景教学创新素养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七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200字)。

情境教学创新是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它将学习环境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关于情境教学创新的研讨会,并在实践中应用了这种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实践中的体会和心得体会。

在参与情境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方法的独特之处。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老师单方面地灌输知识,而情境教学创新则不同,它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和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学生们被鼓励从不同视角去思考问题,并通过合作和讨论来找到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得以体验到真实生活中的情境,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情境教学创新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原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我看到学生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答案,而是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并运用各种资源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不仅在课堂上有所体现,还能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段:情境教学创新对老师的要求(250字)。

情境教学创新对老师的要求也非常高。老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老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并能够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此外,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情境教学创新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250字)。

通过参与情境教学创新的实践和体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方法的价值和重要性。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然而,情境教学创新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学校环境的限制和教师培训的不足。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情境教学创新,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并完善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好的教育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未来人才。

情景教学创新素养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八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情景教学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情景教学创新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二段:情境创造。

情境的创造是情景教学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环节。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挖掘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以及提供与学科内容相关的真实场景来创造情境。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我发现当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时,他们的学习动力得到了极大激发,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第三段:启发思考。

情景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我在实践中发现,利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是情景教学中的有效方法。我经常给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鼓励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我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加强,他们开始乐于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

第四段:团队合作。

情景教学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更多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情景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不仅可以相互交流和探讨,更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我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更加主动合理地分工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完成任务。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第五段:创新思维培养。

情景教学通过创造多样化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由发挥,我发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们能够在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总结。

通过实践中的实证,我深刻体会到情景教学创新素养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在情景创设、思考启发、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培养等方面,情景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能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情景教学创新素养的培养,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

情景教学创新素养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九

这学期,我参加了“核心素养”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收获非常大,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教师有爱心是师德之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神圣而伟大的责任,所以我们教师要热爱学生,同时思想品质,学识能力也要不断提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