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欧乐堡研学心得体会及感悟 欧乐堡研学旅行感想(6篇)

  • 上传日期:2023-01-11 17:22:08 |
  • ZTFB |
  • 8页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泉州欧乐堡研学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今天我们时间有限,无法饱览清源山的神韵,只能让大家留点遗憾去回味,或可以从我们有关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去神游一番了。

好,现在我们参观第一站--老君岩。

老君岩的布局是这样的:山门--林荫石径--老君造像。

大家现在站的地方为老君岩的山门,请大家注意,眼前这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沿着这条幽静的林荫石径往前,植物界巨人一榕树分立两侧,气派非凡。那一丛丛既密又长的树根,有如老子的长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长地久“,无限生机。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石雕,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造像。者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日聃。”故籍为楚地苦县历乡“曲仁里人”。老子的.不朽之作《道德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象我们常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告诫人们祸福旦夕,都是相对的,不必为此患得患失,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被表象所迷惑,他的观点,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实誉称“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发达兴盛的。李老君骑着青牛出函谷关,悠悠然“由楚入闽”,大概是看中了“泉南佛国”这一风水宝地吧?!

现在让我们来认真观赏老君石雕坐像。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生动逼真的造型,精美传神的韵味,夸张写意的线条,质朴淳厚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这尊老君石像显得格外亲切可爱,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百看不厌的魅力。你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真可谓“风过髯动,指能弹物”。严格他说,老君的耳朵和双膝似乎不合比例,双耳垂肩、膝大无比,但这夸张和变位却恰到好处地让人感到大丈夫的伸屈自如。而最令人喜爱和赞叹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满脸笑容,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那襟怀坦荡,笑口常开的神情,让人感到可亲、可近。在民间,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当然,只有小娃娃才会信以为真。其实清源山空气清新,又有山野之趣,常到此地,身心得益,不必摸到什么鼻子眼睛,便可延年益寿了。

在亲近了千年老人之后,此刻我们将进入“幽谷梵音”的意境区。

推荐泉州欧乐堡研学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去登山,去共同领略有“秀出东南”美誉的清源山秀丽而多姿的风采!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依次是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尽兴!

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今天我们时间有限,无法饱览清源山的神韵,只能让大家留点遗憾去回味,或可以从我们有关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去神游一番了。

好,现在我们参观第一站--老君岩。

老君岩的布局是这样的:山门--林荫石径--老君造像。

大家现在站的地方为老君岩的山门,请大家注意,眼前这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沿着这条幽静的林荫石径往前,植物界巨人一榕树分立两侧,气派非凡。那一丛丛既密又长的树根,有如老子的长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长地久“,无限生机。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石雕,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造像。者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日聃。”故籍为楚地苦县历乡“曲仁里人”。老子的不朽之作《道德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象我们常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告诫人们祸福旦夕,都是相对的,不必为此患得患失,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被表象所迷惑,他的观点,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实誉称“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发达兴盛的。李老君骑着青牛出函谷关,悠悠然“由楚入闽”,大概是看中了“泉南佛国”这一风水宝地吧?!

现在让我们来认真观赏老君石雕坐像。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生动逼真的造型,精美传神的韵味,夸张写意的线条,质朴淳厚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这尊老君石像显得格外亲切可爱,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百看不厌的魅力。你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真可谓“风过髯动,指能弹物”。严格他说,老君的耳朵和双膝似乎不合比例,双耳垂肩、膝大无比,但这夸张和变位却恰到好处地让人感到大丈夫的伸屈自如。而最令人喜爱和赞叹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满脸笑容,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那襟怀坦荡,笑口常开的神情,让人感到可亲、可近。在民间,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当然,只有小娃娃才会信以为真。其实清源山空气清新,又有山野之趣,常到此地,身心得益,不必摸到什么鼻子眼睛,便可延年益寿了。

在亲近了千年老人之后,此刻我们将进入“幽谷梵音”的意境区。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古朴自然的古寺即为千手岩。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维妙维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峰石磷峋,别有一番情趣。值得一提的是寺前这株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松,不知大家是否瞧出了它的特别之处?你看它树干东西分成两叉,正对寺庙大门,却又不遮佛眼,与寺庙形成一个很美的夹角,令人称奇。古松苍劲挺拔,虬曲盘旋,像一位慈善为怀的老者,张开双臂,迎接四方宾客,因此,无怪乎黄山的客人观摩了这棵古松后,赞叹它比黄山的“迎客松”还美,姿态更加热情大度。

从千手岩往上攀缓十多分钟,即到弥陀岩。弥陀岩可以说是清源山的精华之一,这里有流泉飞瀑、古树名木、庙宇石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巧夺天工。我们来看这一处“泉窟观瀑”。瞧,清澈的泉水从五十米高的陡壁上泻落,在青石上飞珠溅玉,充满了诗情画意,把人间的凡尘俗念荡涤贻尽,历代文人骚客每每至此,不免文思流溢,满目的摩崖石刻,如“洗心”、“清如许”、“流膏”等题刻仍熠熠生辉,为我们增加了观赏雅兴,不知大家是否有人生画中游的美妙感受!

在瀑布旁的这一株由古榕和重阳木合抱成一体,造型奇特的附生树,如情深意笃的“天侣”,故美其名曰:“天侣呈瑞”。看着它们如此亲密无间,如胶似漆,令人既惊叹不已又不由得浮想联翩,不少的文人墨客说它是陈三五娘留在故乡土地上的化身。因此,这里常有年轻的恋人,如意的夫妇相偎于此,留下充满诗情画意的纪念照。而仅隔几步之遥的这棵浓荫如盖的大树,相传是700多年前施琅将军的的部将从中国台湾带回故乡栽种的“洋蒲桃“,俗称“莲雾”。每当收获季节,树上绿里透红,果实累累,形若斗笠,顶部尖、底部宽,吃起来清凉可口,别有风味。

再往上,过云台,穿“一线天”,便到了高筑云台之上的弥陀岩石室,弥陀岩是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仿木结构,平面近方形,背依石壁,面宽5.6公尺,歇山顶,正脊中间置一葫芦,门上横额书“阿弥陀佛”,柱头及外檐用斗拱,岩内顶为叠涩方形藻井,石壁岩面浮雕“阿弥陀佛”立像一尊,高5米,宽2米,造型端庄大方,面容丰满,慈祥和善,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据佛经上说,这是表示要满足信徒的愿望,接引众生往极乐世界的意思。难怪这么多善男信女,见了阿弥陀佛,都顶礼膜拜,虔诚备至。

右室右侧有一方石碑《元代重修记事石碑》,这一方石碑记载了弥陀岩石室石刻的重修过程,而最有价值的则是碑文中出现的多处简化字,是汉字简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寺前平台叫“一啸台”,台的左右各有3.5米高的5级实心佛塔一座。站在一啸台极目远眺,晋水横流,双塔凌空,红房碧野,景色妖娆,使人心旷神治,留连忘返。

泉州具有宗教博物馆之美誉,这在母亲山--清源山体现得更为突出。前面我们参观了老君岩(道教),千手岩、弥陀岩(佛教),现在让我们一起登上碧霄岩(喇嘛教),去领略碧霄岩三世佛的风采吧。

三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主像通高约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架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主司现在的世界,其造像作触地印之魔相,一手向下抚地,一手向上。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主管过去的世界。他也是一手向下,一手向上,只是左掌托钵。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作施定印之禅定相,即双手交叠置于腹部。险要的地势,精湛的技术和迥异的形状,无不让每一个参观者啧啧称奇。

三世佛是13世纪以来藏传密教(俗称喇嘛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元代画塑记》上记载,元大都的藏式寺院中,三世佛皆供于“正殿”,是当时元朝信奉的主神。目前,这三世佛石刻经专家考证后认定为:我国发现的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好、位于最东南的梵式三世佛造像。南侧20米处有一方石刻即记载三世佛刻于1292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名碑奇石,密荫幽涧,是碧霄岩的一大特点,以“三世佛”为中心,南侧有1991年所建的闽南民居风格的广钦法师塔院建筑群体;于其背后,我们看到了这个很大的南宋摩崖楷书石刻“寿”字,字体高3.5米,宽3.15米,誉称“闽中第一大‘寿’字”;旁边是伏虎僧雕刻,下方则有清代名士留下的数方石刻。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顶峰,高处登临,眼界顿觉开阔。清源洞、南台岩这两个景点可以说是我们今天抵达的最高峰,称之为“山海大观”。清源洞作为清源山第一洞,溶合泉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积淀,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学术价值。清源洞又名“纯阳洞”、“蜕仙岩”。《泉州府志》称:“清源洞尤其大而奇者”。宋绍兴年间有裴姓道人在此蜕骨登仙,时人塑像供奉。裴道人何以在此羽化成仙?这是一个富有神秘色彩、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说的是裴道人为民除害,追杀残害生灵的巨蟒至清源洞,堵住洞口而蜕化。若问清源洞有多深?民间尚有“清源洞通洛阳江”的传说。洞前有裴仙祠、观音殿、文昌阁等三教祠宇森然并列交相辉映。还有一大批历史名人纷至沓来留下无数胜迹;李光缙、何乔远、姜志礼、洪承畴、粘本盛、马负书、施琅、……清源洞不仅具有深邃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极为壮观优美的自然风光。现在让我们领略此处的万千气象。这一带山脉横断,峰峦起伏,层次变化极富规律;群落丰富多彩,四季常青,具有亚热带雨林特征,从中随步可见历尽风霜依然生机盎然的古树名木。春夏之间山顶云雾蒸腾,洞前亭阁缥缈。又因高居主峰,下临无际,近景有山影倒映天湖,中景有古城尽收眼底,远景有大海苍茫,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海大观”意境图。南台岩则如“空中楼阁”,巨石高耸,视野旷远,左挹大海,右带金溪,晋水横波,古城在抱,紫帽凌霄峙其前,东西两塔拜其下,是“山海大观”意境区中一处妙夺天工的奇景。同样有释、道、佛三教建筑紧依绝壁而起,四周树木葱笼,亦是一处游人登高远眺之佳景。

朋友们,我们的游程即将结束。大家知道清源山佳景遍布,我们今天所见仅仅是凤毛麟角,但我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各位能对清源这座国家级名山留下美好的印象,能引发您寄意山水,重游故地之情!

最后,谢谢大家的配合,愿有机会再和各位朋友相聚!

推荐泉州欧乐堡研学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诞生。自此,一个中国乃至世界标志性的人物,开始了他影响人类文明的旅程,并永远载入史册!

做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孔子是华夏儿女的自豪和骄傲,是中国千年文化的思想和标杆!——走进文庙,我们的思想,开始了中国古老文化的旅程;走进文庙,我们的思想,翻阅了中国千年历史的轨迹!文庙,有着儒家的第一思想、中国的第一文化故事!

站在历史最高角度的今天,每一个人都以一种独特的眼光看待过去,评估未来!或许,没有一个人的思路和眼光是完全一致的;也或许,没有一个人留在这世上的光彩是一样的。但是,却有一种理解和远见是一致的——那就是教育!教育,永远是文明之路必不可少的一个台阶!人类,有一半时间生活在黑暗里,还有一半时间生活在无知里。

我们的文明,会不断刷新愚昧;而教育,是一盏永不涅灭的启明灯……

走进泉州府文庙,我们浏览了中国教育史,瞻仰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儒家的鼻祖,世界文化的代表人——孔子!

从中心车站坐四路车,过关帝庙再过清真寺,我们来到府文庙!相对于武圣关夫子来说,文庙显得清净许多。这其中,或许有一半是因为政府对文物的保护,有一半是因为人们对文人的尊重吧!从公交车下来,迎面而来的是府文庙高大的花岗岩牌门,其间镌刻着“文庙”二字,两边各是“德侔天地”“道冠古今”的横联。

自孔子而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焚书坑儒,使得儒家的传承一度中断。也因此,秦朝的暴政恰恰反映了儒家学说的“仁治”与“礼治”,最适合中国封建统治王朝的社会发展。随着秦末农民起义的不断暴发,刘邦最终建立大汉王朝,中国从此有了大汉民族的威望,并一直延续至今,不断弘扬光大……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了思想统治论。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从理论上阐明了尊崇儒学的思想原则,受到汉武帝的赏识。随后,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汉武帝明听董仲舒的谏议“废黔百家,独尊儒术”,使得汉家王朝走向极盛之路,也使得中华民族二千多年来的封建统治,步步稳固!

从此,儒家思想和汉学文化,主导着我们的大中华文化!

从牌门过来,我们走上洙泗桥。“洙泗”,孔子家乡的两条河流——洙水与泗水!传说中,孔子曾在洙水和泗水之间设坛施教,消除愚昧,拓展文明。

“洙泗”,也就成了儒家的一个相关代名词,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源远流长……

走过洙泗桥,我们进入府文庙广场,青一色花岗岩铺就的大广场,平静而坚韧,周边是以榕树为主的草坪花圃,格局相对怡然安静。正是初春和暖时节,广场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文庙的安静与祥和,同沿海名城的繁华与锦绣,铸就了自然与和谐之景。

这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城市,一个发展的文明城市,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保留着一种独具特色的优雅与安静,从古至今,传承着与众不同的书香墨韵!

步入广场走近文庙主体建筑,只见正门两侧各有一偏门。再向两边外延各有一小门,小门上的青石板,各雕有二字,左为“金声”,右为“玉振”。

入得正门,下几级台阶,正中之间是一露天广场,全由花岗岩石板条铺砌而成。及中间处,是一方形大水池,水池的周边由白石栏杆围起;水池后两边各有一株榕树,中间一架石桥虹跨两岸,连接另一场地。走上几步,再上几级台阶,便可直通大成殿。

而由两边芜廊往下行走,右手侧是文庙博物馆,收藏着部分典籍书画,文魁进士之类的牌匾及古代私塾教学的木偶模型;左手侧是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陈列着泉州历代名儒大家的腊像,有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文化名人三十八位。

府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是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入得正殿,但见孔子塑像正座中厅,上有“道洽大同”和“万世师表”的字样。两旁有四配十二哲画像,以及主要传世文物,如祭孔乐器、舞器、礼器等等。昂面抬头,满目斗拱抬梁式木结构,由48根巨大石柱承托而起,非常壮观。大殿正面8根盘龙檐柱向外,犹为雄健!

许多游人是做为香客而来的,他们带着对孩子的梦想和期望而来。在虔诚的信众中,一份是怀着对中国古老文化的崇敬之心,一份是怀着对先圣孔子的景仰之情,一份是怀着对未来前程的期翼之梦!在诸多香客游人当中,谁又敢不相信,期间会有新的文魁智星面世?立于大成殿外,那厚实的三脚香炉上,一柱柱香火轻烟萦绕。

中国的儒家学说,自孔子而后光大,并于公元一世纪初传入朝鲜;再后,又于公元五世纪之前,飘洋过海,进驻日本。自此,中国的儒家文化,传遍东南亚,并走向欧洲,进入世界,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其源远流长,让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深受其益!

20__年,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开始,中国泉州,韩国光州、日本横滨被评为东亚文化之都,由此证明中华文化在东亚文明的历史中所具备的、不可动摇的地位。文化部部长蔡武说: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密切包括日、韩在内东亚各国的文化联系与历史纽带,求同存异,共同提炼“亚洲价值”,向世界展现独具魅力的亚洲文化精神家园,从而推动东西方不同文明由对峙碰撞走向交流交融、和谐共生。

是的,我们相信,这些古老的文化和思想,本有一脉之源!人们不会忘记,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聚居地,我们期望,它将能继续领跑世界文化,让儒家思想蓬勃发展!

众所周知,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北宋太平兴国初年移建孔庙于此,后几经迁移重建,建筑规模宏大,是集宋、元、明、清四大朝代建筑形式的建筑群,其历史悠久,规制完整,气势宏大,文化内涵丰厚,是东南地区最大、最名闻遐迩的文庙建筑群;其布局匀称,建筑优美,造型独特,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

同时我们也知道,泉州府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市主要文化古迹之一。然而,它的价值本身,远不至于此,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文庙群体中,它们都有着一种共同的语言——“礼、义、仁”,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和平心声!

自古往而今来,文庙除了标志着儒家文化,也标志着汉家文化;标志着中华文化,也标志着东南亚及世界文化。儒家的本身,已远远不止代表一个民族和一群读书人,而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脉络,其影响深远……

推荐泉州欧乐堡研学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自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以来,两岸之间的往来越发便捷,特别是现如今到泉州旅游、探亲的台湾同胞也越来越多了。如果你是初来泉州的客人,那么今天就让我当回小导游,带你一起去探寻泉州这座千年古城,网罗这里的美食美景吧!

今天我们游览的第一站就是泉州的母亲山——清源山,她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天下游客。

这里的奇石林间立、清泉石上流,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到此登游留题。特别是位于清源山南麓那高大的老君岩,一定会让你惊叹不已,他雕于宋代,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只见他慈眉善眼,炳焕生光,堪称石雕艺术的瑰宝。知道吗?以前听老人们常说:“摸着老君鼻,活到一百二。”哈哈,于是常有人攀爬到石像上,触摸老君鼻。当然,现如今已没有游客肆意攀爬了,因为保护老君岩这样的文物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

呀,已经是中午了。走了这么久,你的肚子也一定饿瘪了吧!来,我带你去泉州西街的老字号——老记面线糊,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线糊吧。走入小店内,玻璃柜台上放着一小格一小格的配料,就像一个美食大家庭般,让我们目不暇接。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醋肉、卤大肠、海蛎、猪腰、鸭胗等,加好后在碗中加入面线糊(主角哦),然后撒上胡椒粉、葱末以及几滴白酒和卤汁,如果再配上一根香脆的油条,那便是一餐美味了。说到这,你是不是已经口水流下“三千尺”了呢?那就开始大快朵颐吧!那一口口的面线糊在嘴里“荡漾”着,散发出阵阵怡人的香味。当你舀起一匙,你就会发现,面线糊晶莹剔透,糊里的面线如同针线般细小,却又清晰可见。想想,它们是不是很像是连着我们海峡两岸故乡情谊的丝线呢?

肚子填饱之后,我带您去泉州的西湖走走看看吧。

你看,湖面波光潋滟,公园里花团锦簇,一眼望去浮光荡漾的美景与湖后面宏伟的闽台缘博物馆、以及清源山那翠绿的山色相得益彰。来吧,我带您去乘坐这里特有的古船泛舟畅游吧!迎着习习和畅的惠风,在优雅的轻音乐声中,古船徐徐缓行,划过波澜不兴的水面,绕过湖央两座突兀的孤屿。时而还能看见几只野鸭在水面上嬉戏,更有甚是:一群群灵俪的白鹭时不时会蜻蜓点水般伴在你船舷左右掠过,这时,你可以张开双臂,放眼公园内的是石桥和亭台楼阁,来一个深呼吸,你一定会心情舒畅许多!是不是也能让你想起中国台湾的日月潭了呢?是呀!泉州西湖和中国台湾的日月潭遥相呼应,相映成趣,她们不都是镶嵌在我们中国大地上的两颗夜明珠吗?

大概已是黄昏了。这时,你的肚子是不是又开始“抗议”了呢?别急,我们一起去东街的钟楼肉粽店,到那儿去吃色、香、味俱全的肉粽和肉燕汤。

第一个上场的是肉粽,当你打开粽叶,一阵久违的“浓乡”扑面而来!你已经顾不得细细品察肉粽里是“神马”配料了!因为的确太好吃了!原来,肉粽里有虾仁、香菇、卤过的五花肉、干贝、卤蛋。这可是泉州名不虚传的美食啊!粽子香醇松软,你吃一口就不会忘记,每一粒糯米粒都弹性十足,嚼过之后在嘴里留下一点甜味,一口口顺着喉咙,滑到胃里,嘴里还能余香沁人心脾!哦,中国台湾也有一款美食和泉州的肉粽有渊源呢!对了,就是中国台湾卤肉饭哦,那也是人间美味,假如有一天我能去海那面的中国台湾旅游,我一定要亲口品尝一下你们的卤肉饭呦!这时你还需要喝上一碗肉燕汤,所以第二个出场的是肉燕汤,我吃肉燕一般加很多葱和醋。因为葱可以把汤和肉燕弄得很清香,醋渗到肉燕里,那味道呀,真的可以把玉皇大帝都吸引过来呢!

观赏过泉州的美景,品味了泉州的美食,您应该也对泉州感兴趣了吧!我想:在中国台湾应该也有很多美景美食吧!我真希望中国台湾能早点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如果有一天,科技足够发达了,我要在两岸间搭建一座“彩虹桥”,让两岸沟通自如,让我们了解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小朋友也能更方便地来泉州旅游观光,也让他们能更了解泉州,并爱上这片故土!

推荐泉州欧乐堡研学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藻井下分五级。坛台的最上层供奉明代的卢舍那佛木雕坐像,其所坐莲花台座有一千叶莲花瓣,每片莲叶上各刻一尊6厘米大小的佛像,十分精妙。卢舍那四周各层侍立着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铃、金刚锁四菩萨,还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寒山、拾得、千手观音的及韦驮天将等24尊菩萨神像。其中尤以八大金刚塑像为最佳。它们怒目结发,赤足袒胸,显得无比威严。环绕坛座的束腰处还有护三皈、护五戒的各种神王牌64个。戒坛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这种神秘肃穆的氛围,正可使人敬畏不迭,诸念俱灭,一心皈依。据说这种戒坛在全国已寥若晨星了。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大家也算有眼福了。

在中轴线的两边,还有一些建筑群:东有由迦蓝祠改建的檀樾祠,纪念施主黄守恭。黄氏四安(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后裔及海外紫云家族无不以此为荣。有俗称“小开元寺”的准提禅林,原供奉天台宗的准提菩萨;西有尊胜院,现已开辟一部分为弘一法师纪念馆,有水陆禅寺,以供寺僧栖息。

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它是开元寺的重要文物。它以塔身的雄伟、形制的奇妙,建筑的神工和雕镂的精美而扬誉海宇,吸引着自宋至今的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前来游览、观瞻、揣摩和研究。

泉州开元寺石塔是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从石塔的建筑规模、形制和技艺等方面来看,都可以说得上精妙绝伦。它充分体现了宋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性。它不但在中国石塔中堪称佼佼者,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它既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现在,东西塔影雕作品已成为我市最高层领导人馈赠佳宾的珍贵礼品。因此可以说,东西塔已成为泉州的象征。既是泉州人民的骄傲,也是海外侨胞和宝岛同胞所憧憬的乡影。即使是没有到过泉州的人也常在说:做人要“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可见东西塔在他们心目中的份量。

大凡名刹,必有名僧。历元寺僧人,或以佛学著作称胜,或以诗词文章闻名,或弘道扬名,或入世献身,代有高僧:唐山祖匡护大师,五代唯识大师,律宗释弘则,净土宗释楚勤,南禅释文展,桥成造化的释义波,禅宗第一住持释妙恩,温陵禅师释戒环,蔼益大师释智旭,“为文似柳、为诗似陶“的释大圭,更有“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集佛学、书法、金石、音乐、绘画、诗文于一身的现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师。

开元寺的得道高僧,也有不少出国弘法。如清朝顺治年间的木庵禅师,漂洋过海,扬名东瀛,成为日本黄檗宗的第二世传人;新中国成立后的转逢老和尚,足迹遍及印尼、尼泊尔、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现任住待道元法师也曾应邀前往巴西弘法,禅风远播。

“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泉州开元寺以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独特的规制,巧妙的建筑、珍贵的文物、优美的艺术和卓越的声誉,正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僧民信众和十方游客前来礼朝膜拜,旅游观光。

女士们,先生们,参观完泉州开元寺,您是否有不虚此行的感觉呢?您是否对泉州这个宗教历史博物馆有更深的了解呢?但愿主城泉州丰富的人文景观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能在您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推荐泉州欧乐堡研学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各位亲爱的团友们,大家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告诉我们:福祸是相对的,有所得必有所失。所以大家既然已来到有着“海滨邹鲁”之称的泉州,就不要担心抱怨其它什么了,打开你们的心,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尽情地放松游览吧!

泉州,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曾经盛行的璀璨文化遗迹,能否在今天的游览重温中,再次领略呢?

好!各位亲爱的团友,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欲望,首先来游览这“秀出东南”的泉州清源山。

清源山风景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占地面积达62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主峰海拔498米,清源山借仙而得名,那是什么神仙与它有着如此的身世之缘呢?这可要涉及到一个传说了喔!大家都知道“八仙过海”八仙中有个叫做铁拐李,对吧?传说啊,李铁拐云游至此,停在了山头上休息时,见有山下蓝海绿原|、山上苍松翠柏、曲径通幽之美景,这可把铁拐李乐得高举拐杖点地啊,极呼:妙哉、妙哉!可这拐杖呀,因用力太大深入底层数丈,冒出清泉喷射不止啊!于是因泉眼诸多,后人名为“泉山”,而泉州呢,也就因此而得名了,后又渐渐衍化为清源山了,又因山高入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郊北部又称“北山”;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

说到三台山大家也许就会联想到佛教名山——五台山了,同五台山一样,泉州清源山自唐代就有“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后逐步发展成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了。

好!各位团友!请跟随我的步伐哦!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这座别具特色的老君岩山门了,眼前的二级平台成曲尺形,是太极阴阳八卦变形图案,正前耸立的这块天然石头上镌刻着八个大篆字,大家,猜猜是什么字呢?好,我读给大家听,“青牛西去,紫气东来”,说的呢是一个关于老子的典故喔!据记载,西周末年衰败,老子逐弃周隐居,骑着青牛,悠悠然,出函谷关,关令伊喜见有紫气东来,料定有圣人过关啊,果然是圣人老子,伊喜久仰老子大名,要求老子写点东西给他,方可过关,于是老子提笔作了传世之作——道德经。好!大家看到上面写的几个字吗,众妙之门,这可是老子大的名句哦,山门的石窗是以花岗岩镂空制成,窗饰盘根错节!现在我们走进山门,大家可以看到前方一条两旁榕树分立的林荫石径,现在跟随我踏上这幽静的石径,好,大家放松脚步,闭上眼睛,屏住呼吸,然后看看这些犹如老子的长髯的榕树根,会不会像是走进了仙境呢?

我们带着这种意境继续往前走,话说柳暗花明又一村,好!我的朋友们,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石雕呢,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老君造像,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喔!老君是谁呢?诶!就是我刚才说到的老子啦!那又是谁雕刻的呢?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啊,原来是一块形状稍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民间工匠略施技艺而成的。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大家仔细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在民间,这尊老子石像还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当然咯!可不要真的爬上去摸,石像可是受保护的喔!

各位团友,神仙是可以腾云驾雾的,但我们可不能腾云驾雾,我们得细细的游览。下面还有更多的景点让我们慢慢的观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