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如何写(优秀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11:06:10 |
  • ZTFB |
  • 13页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与教训。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首先,我们应该真实、客观地记录和反思自己的经验和感受,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的表达。其次,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和准确,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不啰嗦冗长,避免空洞和泛泛之谈。同时,要注重逻辑结构的梳理和表达方式的整合,使心得体会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连贯性。此外,多角度思考和深层次的分析能够让心得体会更具独特性和深度。最后,要注重语法和用词的准确性,避免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给读者造成困扰和误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探寻其中的亮点和特点。

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一

建设一个高效的团队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团队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成员的个人能力,更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和良好的沟通。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我学到了一些关于如何有效建设团队的心得体会。通过合理分工、明确目标、良好的沟通和建立信任,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充满团结和凝聚力的团队。

首先,合理分工是建设团队的基础。一个成功的团队需要各种不同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在分工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了解每个团队成员的优势和擅长领域。然后,根据每个人的专长来精确分配任务,以使每个人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在分配任务时,合理平衡工作量,避免出现一人承担过多任务或某领域专长人才过度闲置的情况。通过合理分工,团队成员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明确目标是团队建设的关键。在确定团队目标时,我们需要确保每个成员都对团队目标的重要性和实现方式有清晰的认识。为了达成共同目标,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计划和时间表,并向团队成员传达清晰的工作目标。同时,还需要确保我们的目标具有挑战性,可以激励团队成员尽力去完成任务。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动力和使命感,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第三,良好的沟通是建设团队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团队工作中,成员之间需要经常沟通和合作。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团队成员了解工作进展和相互间的需求,从而避免误解和冲突。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倾听和理解,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和意见。同时,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提供建设性的反馈。良好的沟通能够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协调工作,解决问题,并加强成员间的信任和合作。

第四,建立信任是团队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团队中,成员之间的信任是一个团队能否高效运作的关键因素之一。信任需要逐渐建立,通过个人行为和团队成员间的互动来增加。建立信任需要团队成员们相互了解和尊重,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并尽力去支持和帮助其他成员。同时,也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充分分享信息和交流,以增加彼此的信赖感。建立了信任关系的团队更容易产生协作精神,共同追求团队目标。

最后,要不断完善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团队成员们不断学习和改进。我们应该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团队成员们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开拓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们也可以定期举行团队建设活动,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和互动。通过不断完善团队建设,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的协作能力。

总之,建设一个团队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以及明确的目标和合理分工。良好的沟通和建立信任是团队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不断完善团队建设,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为组织的成功做出贡献。

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二

第一段:认识思政课的重要性(200字)。

作为大学生,思政课是我们学习理论知识、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在这门课上我们不仅可以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思政课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教育功能,它教育我们拥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引导我们逐渐明确人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第二段:积极参与,并与教师进行互动(250字)。

上好思政课,首先要积极参与其中。我们需要主动阅读思政课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了解最新的国内外时事,关注当前社会问题。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通过与教师的对话,可以进一步加深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段: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250字)。

除了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也是上好思政课的重要环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倾听别人的见解。这样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收集更多的信息和观点,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思政课的知识。

第四段: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300字)。

学以致用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将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可以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社会调研等活动,与社会各界交流,亲身感受和探索社会问题解决的切实途径。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互联网平台,发表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引导他人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分享自己的价值理念。

第五段:反思与总结(200字)。

在上好思政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可以将自己在思政课中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写成心得体会,每周进行一次反思总结,以便更好地检查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提高思政课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可以与同学和教师进行反馈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在大学期间,上好思政课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一部分。通过积极参与、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以及不断反思和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思政课的意义,提高自己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中国人。

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三

高校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于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至关重要。高校要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和主动权,切实肩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夯实基础、抓实规范、落实责任,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推进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

“三强化”

压实顶层领导责任。

高校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不褪色、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不松弦。

强化问题意识。意识形态工作涉及面广,相关者众,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不断出现。越是复杂的工作越要抓在点子上。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制度的视角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关口调研摸排、一次问题集中研判、一次工作决策会商,并瞄准问题建章立制,用制度推动问题的解决。

强化规范意识。制度健全,思想行为就能有所约束,工作就有目标和抓手。要按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用制度管根本、利长远,制定实施和修订完善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的制度规范,绘制工作事项流程图,用全面的制度构建完善的工作规范体系。

强化责任意识。把责任分级扛在肩上是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要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厘清校领导班子成员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分工,将落实责任制的情况纳入校领导年度述职要求,写入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列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年终述职。要按照“责任分解、责任报告、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四位一体的思路,各级党组织每学期听取意识形态工作专题汇报,每年开展工作考核督查,切实把工作责任落细压实。

“三清楚”

压实中层落地责任。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一些高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表态多,或者当“二传手”,把责任直接甩给基层党组织,存在不清楚“干什么、怎么干、干多少”的问题。

高校要着力探索和构建“工作制度健全、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分解明晰、考核督查到位、结果运用规范”的工作长效机制。相关工作制度做到了“三清楚”,不管是谁来做意识形态工作,都能够清楚明白,并很快上手抓到位。

清楚责任内容。要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编制任务分工和责任分解方案,就校领导班子、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党组织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负责场所(阵地)等进行责任细化,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分工体系,确立“全面从严、常抓不懈”的主基调,划定责任“五线谱”。

清楚工作规范。要确立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调研摸排制度,对重点工作领域、工作对象和重大工作事项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建立阵地场所巡查制度,适时开展划片分区巡查督导;要落实定期报告制度,各二级单位党组织每学期要向校党委进行意识形态工作报告,开展问题分析,提出解决对策;要强化政治教育制度,对教职工入职、上课等规范开展政治纪律教育。

清楚考核标准。制度定好了,关键在执行。要探索制定二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办法,构建由体现工作硬性要求的必考项目、体现正面教育引导责任的落实项目和体现工作成果的创优项目等构成的指标体系。对承担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职能部门要制定工作督查内容清单,适时开展工作督查。根据督查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问题清单,通过制定整改方案、台账销号整改和整改情况复查等工作流程,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分级传递,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四坚持”

压实一线教育责任。

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高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坚持做新课程思政。要立足高校办学传统,实施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主阵地育人工程,组织学术大师、拔尖人才等协同打造特色公共选修课,投入专项经费设立“课程思政”示范教改项目,形成特色课程育人矩阵,让“课程思政”有声有色、有力有效。

坚持做强文化育人。要持续开展有温度、有特色、有影响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要结合重大节日及历史事件纪念日等,适时举办主题读书研讨、专题文化讲座等活动。要积极联合地方开展共建共育活动,共同打造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教育品牌。

坚持做实师德养成。要深化实施制度驱动、教育推动、实践联动、典型带动的师德提升计划,严格执行新教师入职政治考察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主动联系青年教职工和党外人士制度,积极开展政治引导和思想关怀。要坚持选树师德先进典型,将思想政治表现、师德规范践行作为教师评聘评优的首要标准。

坚持做强舆论引领。要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持续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大实践活动。要坚持利用政策宣讲、新闻报道、媒体宣传等平台,旗帜鲜明对师生进行价值引领、开展教育引导。要坚持媒体融合发展,努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不断提升校园舆论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同向同行。高校必须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引领和层层压实责任等方面探索出实用管用的制度办法和工作措施,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四

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如何做好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责任意识,是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师角色、教育方法、学生参与以及评估机制五个方面,阐述我对如何做好思政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关键。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合理的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育当中,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重开设一些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课程,如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社会变革等,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能够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科技,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教师角色要正面引导。

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教育理论和知识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通过亲自身体验和模范,以及丰富的教育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多元化的教育方法是关键。

在思政教育中,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要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教学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灵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教育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习惯。

四、学生参与是关键环节。

思政教育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要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项目,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是关键。

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是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如学生成绩、课堂表现、社会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对教师的评价和激励,鼓励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实践和研究成果,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激励机制。

总结起来,做好思政教育需要合理的课程设置,正面引导教师角色,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学生参与以及有效的评估机制。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才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大学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五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有幸参与到了学校的幼儿思政建设工作中。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从中收获了很多,也有了一些思考和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幼儿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幼儿懵懂无知,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幼儿思政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学校里,我们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思政教育,包括课堂教学、游戏、体验活动等等。每一个环节都着重强调了要培养幼儿的品德、道德、社交等基本素质。通过这些方法,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我们的教育,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其次,在幼儿思政建设中,我们注重启发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教育不是要把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他们懂得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在我们的思政教育中,我们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成长的路上更加坚定。

最后,我认为幼儿思政建设工作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将深刻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我们在思政教育中也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向家长宣传幼儿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向家长传授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家校合力,才能更好地推进幼儿思政建设,更好地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总之,幼儿思政建设的意义重大,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感悟。从幼儿时期开始,我们就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做一个积极向上、有担当的人。而幼儿思政建设工作,则是为我们打下这方面的坚实基础,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有更多更好的公民走向世界,去实现自己和国家的梦想。

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六

新时代开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新征程,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高校党委主动积极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改进中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战线在高校,战场在课堂,思政课教师是战斗员,指挥部则在高校党委。高校党委必须站在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和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把思政课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靠前指挥、抓好关键、强化责任,把思政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而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校党委履行学校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最终目的是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思政课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因此,思政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落实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办好思政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牢牢占领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办好高等教育的基本遵循。思政课为师生信仰筑堤坝、点明灯,只有把思政课建设始终摆在关键位置,始终作为重大使命,才能把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扎实地落实到办学育人的全过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大学治理模式。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要求。可以说,我国大学治理的“中国特色”集中体现在党的领导上。而党委抓思政课建设是高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肩负办学治校责任的重要体现。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思政课本质上是一个释疑解惑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发挥好思政课的重要作用,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加强和改进,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在思政课建设领域,一些地方和高校对思政课仍然重视不够,政策条件保障尚未落实到位,思政课建设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而建立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责任制,是在加强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举措。

抓机构,把“马院”作为重点学院进行建设。一是抓规范。高校党委要就各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的组织管理、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人才队伍建设、硬件建设、社会服务等内容提出规范性要求和评价指标,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规范建设、科学发展。二是抓示范。要将马院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教育平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平台,以其在教学研究、学科发展、队伍建设、理论宣传和人才培养上的发展成就扩大引领力。三是抓协同。要确保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等方面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形成高校协调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工作机制。

抓学科,把“马学科”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该成为高校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把思政课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制定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规划,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相关学科为补充的思政课学科支撑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支撑思政课教学,进而引导广大学生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用科学理论的魅力说服学生、教育学生。

抓教学,把“马课程”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思政课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得准确是科学,讲出亲和力是艺术。要使大学生愿意听并且掌握其中的道理,必须钻研讲课艺术,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先进、方法多样、管理高效、评价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实现方法创新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做到能贴近、对象化、接地气。思政课教学一定要“目中有人”,紧密联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将深刻的理论分析与生动鲜活的案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形象直观的影像结合起来,增强教学感染力。

抓队伍,把“马队伍”作为重点师资进行建设。党委管干部,管队伍,院系领导班子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其重要内容。要构建系统的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提升培训效果,引导教师在理论研修、社会实践中形成扎实厚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和突出的理论教育的能力;要引导教师不仅做学问之师,更要做品行之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强化高校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要把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列入党委工作议程,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其他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思政课建设的重大事项进行政治指导,对思政课建设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事项亲自协调;要强化校长的政治责任,校长在党委领导下,主持学校教学行政工作,要把思政课建设融入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全过程,经常到马院调研,带头上思政课;强化其他校领导的分管责任,结合自己的分管领域,落实思政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学院和系要在师资、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对思政课予以积极的具体支持。

明确高校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党政同责。学校党委与行政班子对思政课建设都负有领导责任,班子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分别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共同担当、共同负责。二是一岗双责。学校党委、行政班子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学科必须管思政课学科建设、管教学必须管思政课教学创新、管财务必须管思政课建设经费保障、管人事必须管思政课师资建设”的原则,以同等注意力和责任心履行思政课建设职责。三是齐抓共管。学校相关党政部门、教学院系和“马院”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保障协调体系。四是责任追究。建立思政课建设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机制,对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的干部要提拔任用;落实责任不力的,应及时调岗。

构建高校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保障机制。一是完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校长行政负责、马院组织实施、部门院系支持配合、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对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要组织专家进行督促检查,全面了解学校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总结成功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三是健全考核机制。制定规范完善、科学可行的考核评价办法,由省委教育工委对校党委履行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进行考核评价,由校党委对马院党组织履行思政课建设具体责任进行考核评价。

形成高校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制度体系。一是针对部分学校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要通过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破解思政课建设的各种难题。二是着眼于推进科学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要根据高校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实践需要,抓紧相关制度的修订和起草,将改革过程中提出的重要举措,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案例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制度建设,推进科学管理。三是着眼于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当前,中央的决策部署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现在的关键就是落实。应抓紧研究制订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通过一系列具体举措,进一步健全高校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相关制度,为党委抓思政课建设提供制度支撑。

【思想宣传范文】二。

内容提要:虽然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虽然我国经济目前面临下行压力,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坚定信心,激活内生动力,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迎接挑战,在变局中抓住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我国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9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低于预期涨幅;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实现年初提出的目标;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30万亿元,货物贸易规模保持世界第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5%,稍快于人均gdp增速;居民消费增长加快,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6.2%,其中农村居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新的重大进展,为做好各项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20,我国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进,但也面临“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局势。从内部看,为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挑战。20,我国经济虽然面临下行压力,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坚定信心,激活内生动力,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迎接挑战,在变局中抓住机遇。

一些国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给世界经济发展蒙上阴影。全球政策不确定性明显提高,经济风险明显上升,世界调整变革不断加剧。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回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年、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分别下降至2.0%和1.7%。这一方面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外需乏力的挑战,另一方面会刺激发达经济体创造更多国内就业机会,并更加重视发展国内先进制造业、调整国内供应链布局,进而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挑战。

一些国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给国际贸易和投资带来较大变数,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阴影。对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同世界经济互联互动空前紧密的中国,这也意味着诸多不确定性。

全球政治、经济重大事件影响。一些国家(地区)政治经济领域发生的新情况新事件有可能成为新的风险点,并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一些国家(地区)货币政策频繁调整,也会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压力。

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虽然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但正像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近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愈加明显,高铁、通信设施等先进技术装备出口增多,区域经济影响力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日益增强,政治环境长期保持稳定,人民勤劳、朴实、坚韧、向上,我国经济仍有巨大增长潜力。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我们充满信心。

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市场经济运行效果受不同国家的国情和文化等因素影响,但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其制度驾驭能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我国成功驾驭和发展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其中,起根本性作用的是坚持党的领导。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尤其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掌舵领航作用。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的特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动员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的重要基础。同时,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消费潜力巨大。首先,我国人均收入还不高,但增长速度较快;城乡居民收入不均衡,但差距趋于缩小。我国消费率是53.6%,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具有巨大增长潜力。其次,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自然会上升。这将推动我国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研发,从而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再次,我国居民消费加快从物质领域向更广范围拓展,尤其是向服务行业转型的态势非常明显,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我国经济强起来的关键步骤。近年来,我国“破、立、降”力度持续加大,“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新动力不断增强。这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一般工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新动能快速成长,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发展新优势。

抓住实现经济新发展的机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发展、补齐短板,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迈进。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当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明确“三权”内涵、边界及期限。其次,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将农村土地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合力。再次,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分配作出明确规定,保障农民利益。最后,可以探索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完善相应补偿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应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将“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继续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同时,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管住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高中级管理人员,并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推动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激发民营企业活力。习近平同志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一方面,有效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保证民营企业能够平等获得资源;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在限制权力滥用的同时做好服务支持工作,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另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从外部引入职业经理人,不断完善企业治理。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政府部门应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简政放权释放企业创新活力,通过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加大财税政策支持、优化服务等措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同时,发挥创新型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中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新形势下,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从传统出口导向型发展方式转向产业升级与出口替代型发展方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二是努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坚定不移支持多边贸易体系,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针对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趋势,积极参与并利用好区域合作机制。

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有必要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在国内,依托资源禀赋和技术优势,在西部北部规划建设若干清洁能源基地,并依托先进成熟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打造清洁能源输送通道。加快城乡配电网数字化升级改造,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智能、便捷、高效的电力服务。在国际,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我国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促进全球能源治理变革与创新,开辟全球能源合作新局面。

【思想宣传范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文章强调:“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我们要以此为遵循,深刻认识新时代媒体融合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

1.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与时代意义。

当前,我国媒体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在媒体发展的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围绕重点工作、难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篇布局、着力推进,坚持立破并举,指明方向、指引路径、指导发展,为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围绕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如何定位、新闻工作者如何作为等基础性、原则性的大事要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等。围绕信息技术革命、传播格局变化、舆论生态变革等战略性、方向性重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到宏观指导,从发展趋势到路径选择,指出了明确方向。针对体制机制难点,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采编播管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从改革方向、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等方面提供有效指导。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把课堂设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这不仅是对媒体融合工作的强力推动,也是对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在中央的领导和带动下,各级党委对媒体融合高度重视,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施策,抓根本、抓长远、抓政策,建立机制,解难题、聚焦点、融热点,寻找路径,全面引领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成效正在显现。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媒体在引领社会共识、形成心理预期、推动依法治理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主流媒体必须占据传播制高点,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只有立破建并举,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完善法治环境,才能建设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才能确保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重视抓媒体融合发展,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运用互联网,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既有利于把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又有利于把人们生产生活的网络新空间变成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把全媒体发展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

从科技发展的趋势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推动,使生产发展更加迅速、生活发展更加方便、生态发展更加文明。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移动媒体、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融合发展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媒体技术迭代升级更快,加快抢占全媒体时代的技术高地,才能真正占领舆论引导的信息高地。新闻工作者不但是新技术的实践者和传播者,而且是传播理念、内容、手段、形式、方法、体裁、业态、体制、机制的革新者和新观念的引领者。要清楚地看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人民的精神生活要求与物质生活追求总在不断提升。因此,媒体要适应变革,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要,才能够走得更好更远。

2.紧抓机遇,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闻舆论工作气象一新,网上网下舆论场取得基础性、根本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论述,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方向、影响深远。我们要抓住机遇,切实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技术创新推动着媒体不断发展。技术的进步,不但推动媒体形态发生变化,也推动媒体理念发生变化,使媒体的受众更广泛、传播更便捷、影响更深远,这是巨大的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新闻媒体正在探索一条科技引领路径: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高新技术治网能力,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和全媒体传播法治运行;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和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全领域拓展,打造一批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构建优良的媒体格局,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媒体融合正在探索一条科学持续发展的改革路径。很多媒体扎实推进体制机制、生产流程、平台建设、人才技术等方面融合,大大拓展了主流舆论阵地。各级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利用新兴媒体推动区域治理和地方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中央媒体在建设新媒体矩阵、做强正面宣传和培育传播力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不少省级媒体在整合区域云等大数据方面有一定特色。县级融媒体中心正朝着“一中心多功能”方向努力: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文明建设窗口、宣传文化基地、基层信息枢纽、群众办事帮手。随着这些功能逐步完善,县级融媒体中心将成为该区域的主流强势媒体、虚拟的政务服务中心、联结党和人民的重要桥梁,对于强化党的领导、服务人民群众、引领社会风尚将起到重要作用。但各地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如看不清方向趋势、不敢作为,缺少资本支持、缺乏盈利模式等。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利用互联网、移动传播、大数据等技术革命的机遇,利用媒体建设多功能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厘清思路、提高站位,与中央精神对标,采取财政税收、投资、项目等政策支持媒体融合发展;准确定位,采取恰当的规模、技术、载体等推动当地媒体创新发展。各级各类媒体要主动对位、紧抓机遇,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新载体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服务基层治理,找到一条可持续、能盈利、聚人才、有竞争力的新型发展道路。

新闻舆论工作者正在拓展一条新的成长成才之路。媒体深度融合,离不开人的融合。理念观念要融合,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全力打造全媒型人才,在政策传播、信息服务、守望正义、引导时代等方面发挥作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新闻志向,树立受众意识、用户意识、产品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个性化生产、可视化呈现、智能化推送、互动化传播,适应受众的微传播、短时需、生动鲜活等需求,成为全媒型、专家型的媒体人才,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成为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总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遵循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把握信息技术革命机遇,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推动新闻舆论工作不断进步,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更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贡献力量。

【思想宣传范文】四。

媒体融合发展是当今世界媒体发展的新趋势,是传统媒体在数字革命冲击下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全媒体的创新发展道路。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论述,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全媒体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从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等方面出发,作出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他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目前,媒体融合发展从相加阶段已经迈向相融阶段,向着“融为一体、合而为一”阔步迈进,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加快全媒体建设,实现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转变观念,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受众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要适应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改变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树立受众观念,注重受众体验,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适应新兴媒体即时传播、海量传播的特点,树立抢占先机意识,高度重视首创首发首播,充分挖掘和整合信息资源,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适应新兴媒体充分开放、充分竞争的特点,立足全球视野,强化受众观念,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做好顶层设计,制定行之有效的媒体融合方案。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的“一体化发展”方向,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传统媒体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策略上,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技术上,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规范数据资源利用,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体系上,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组织管理上,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此外,各级宣传管理部门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配套落实政策措施,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不断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大力提升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增强“四力”,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了解第一手材料,善于观察,在众多材料中发现好材料,找到反映时代精神、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材料。善于思考,深入发掘好材料的内涵,梳理和阐发好材料中蕴含的隽永精神和深刻道理,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形成精品力作。由此,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树立创新意识,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全媒体建设,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思想宣传范文】五。

高校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于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至关重要。高校要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和主动权,切实肩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夯实基础、抓实规范、落实责任,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推进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

“三强化”

压实顶层领导责任。

高校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不褪色、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不松弦。

强化问题意识。意识形态工作涉及面广,相关者众,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不断出现。越是复杂的工作越要抓在点子上。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制度的视角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关口调研摸排、一次问题集中研判、一次工作决策会商,并瞄准问题建章立制,用制度推动问题的解决。

强化规范意识。制度健全,思想行为就能有所约束,工作就有目标和抓手。要按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用制度管根本、利长远,制定实施和修订完善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的制度规范,绘制工作事项流程图,用全面的制度构建完善的工作规范体系。

强化责任意识。把责任分级扛在肩上是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要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厘清校领导班子成员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分工,将落实责任制的情况纳入校领导年度述职要求,写入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列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年终述职。要按照“责任分解、责任报告、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四位一体的思路,各级党组织每学期听取意识形态工作专题汇报,每年开展工作考核督查,切实把工作责任落细压实。

“三清楚”

压实中层落地责任。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一些高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表态多,或者当“二传手”,把责任直接甩给基层党组织,存在不清楚“干什么、怎么干、干多少”的问题。

高校要着力探索和构建“工作制度健全、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分解明晰、考核督查到位、结果运用规范”的工作长效机制。相关工作制度做到了“三清楚”,不管是谁来做意识形态工作,都能够清楚明白,并很快上手抓到位。

清楚责任内容。要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编制任务分工和责任分解方案,就校领导班子、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党组织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负责场所(阵地)等进行责任细化,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分工体系,确立“全面从严、常抓不懈”的主基调,划定责任“五线谱”。

清楚工作规范。要确立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调研摸排制度,对重点工作领域、工作对象和重大工作事项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建立阵地场所巡查制度,适时开展划片分区巡查督导;要落实定期报告制度,各二级单位党组织每学期要向校党委进行意识形态工作报告,开展问题分析,提出解决对策;要强化政治教育制度,对教职工入职、上课等规范开展政治纪律教育。

清楚考核标准。制度定好了,关键在执行。要探索制定二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办法,构建由体现工作硬性要求的必考项目、体现正面教育引导责任的落实项目和体现工作成果的创优项目等构成的指标体系。对承担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职能部门要制定工作督查内容清单,适时开展工作督查。根据督查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问题清单,通过制定整改方案、台账销号整改和整改情况复查等工作流程,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分级传递,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四坚持”

压实一线教育责任。

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高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坚持做新课程思政。要立足高校办学传统,实施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主阵地育人工程,组织学术大师、拔尖人才等协同打造特色公共选修课,投入专项经费设立“课程思政”示范教改项目,形成特色课程育人矩阵,让“课程思政”有声有色、有力有效。

坚持做强文化育人。要持续开展有温度、有特色、有影响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要结合重大节日及历史事件纪念日等,适时举办主题读书研讨、专题文化讲座等活动。要积极联合地方开展共建共育活动,共同打造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教育品牌。

坚持做实师德养成。要深化实施制度驱动、教育推动、实践联动、典型带动的师德提升计划,严格执行新教师入职政治考察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主动联系青年教职工和党外人士制度,积极开展政治引导和思想关怀。要坚持选树师德先进典型,将思想政治表现、师德规范践行作为教师评聘评优的首要标准。

坚持做强舆论引领。要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持续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大实践活动。要坚持利用政策宣讲、新闻报道、媒体宣传等平台,旗帜鲜明对师生进行价值引领、开展教育引导。要坚持媒体融合发展,努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不断提升校园舆论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同向同行。高校必须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引领和层层压实责任等方面探索出实用管用的制度办法和工作措施,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七

近日,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文章强调:“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我们要以此为遵循,深刻认识新时代媒体融合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

1.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与时代意义。

当前,我国媒体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在媒体发展的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围绕重点工作、难点问题,亲自谋篇布局、着力推进,坚持立破并举,指明方向、指引路径、指导发展,为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围绕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如何定位、新闻工作者如何作为等基础性、原则性的大事要事,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等。围绕信息技术革命、传播格局变化、舆论生态变革等战略性、方向性重点问题,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到宏观指导,从发展趋势到路径选择,指出了明确方向。针对体制机制难点,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采编播管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从改革方向、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等方面提供有效指导。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把课堂设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这不仅是对媒体融合工作的强力推动,也是对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在中央的领导和带动下,各级党委对媒体融合高度重视,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施策,抓根本、抓长远、抓政策,建立机制,解难题、聚焦点、融热点,寻找路径,全面引领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成效正在显现。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媒体在引领社会共识、形成心理预期、推动依法治理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主流媒体必须占据传播制高点,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只有立破建并举,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完善法治环境,才能建设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才能确保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重视抓媒体融合发展,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运用互联网,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既有利于把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又有利于把人们生产生活的网络新空间变成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把全媒体发展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

从科技发展的趋势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推动,使生产发展更加迅速、生活发展更加方便、生态发展更加文明。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移动媒体、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融合发展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媒体技术迭代升级更快,加快抢占全媒体时代的技术高地,才能真正占领舆论引导的信息高地。新闻工作者不但是新技术的实践者和传播者,而且是传播理念、内容、手段、形式、方法、体裁、业态、体制、机制的革新者和新观念的引领者。要清楚地看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人民的精神生活要求与物质生活追求总在不断提升。因此,媒体要适应变革,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要,才能够走得更好更远。

2.紧抓机遇,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党的xx大以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闻舆论工作气象一新,网上网下舆论场取得基础性、根本性变化。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论述,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方向、影响深远。我们要抓住机遇,切实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技术创新推动着媒体不断发展。技术的进步,不但推动媒体形态发生变化,也推动媒体理念发生变化,使媒体的受众更广泛、传播更便捷、影响更深远,这是巨大的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新闻媒体正在探索一条科技引领路径: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高新技术治网能力,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和全媒体传播法治运行;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和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全领域拓展,打造一批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构建优良的媒体格局,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媒体融合正在探索一条科学持续发展的改革路径。很多媒体扎实推进体制机制、生产流程、平台建设、人才技术等方面融合,大大拓展了主流舆论阵地。各级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利用新兴媒体推动区域治理和地方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中央媒体在建设新媒体矩阵、做强正面宣传和培育传播力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不少省级媒体在整合区域云等大数据方面有一定特色。县级融媒体中心正朝着“一中心多功能”方向努力: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文明建设窗口、宣传文化基地、基层信息枢纽、群众办事帮手。随着这些功能逐步完善,县级融媒体中心将成为该区域的主流强势媒体、虚拟的政务服务中心、联结党和人民的重要桥梁,对于强化党的领导、服务人民群众、引领社会风尚将起到重要作用。但各地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如看不清方向趋势、不敢作为,缺少资本支持、缺乏盈利模式等。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利用互联网、移动传播、大数据等技术革命的机遇,利用媒体建设多功能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厘清思路、提高站位,与中央精神对标,采取财政税收、投资、项目等政策支持媒体融合发展;准确定位,采取恰当的规模、技术、载体等推动当地媒体创新发展。各级各类媒体要主动对位、紧抓机遇,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新载体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服务基层治理,找到一条可持续、能盈利、聚人才、有竞争力的新型发展道路。

新闻舆论工作者正在拓展一条新的成长成才之路。媒体深度融合,离不开人的融合。理念观念要融合,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全力打造全媒型人才,在政策传播、信息服务、守望正义、引导时代等方面发挥作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新闻志向,树立受众意识、用户意识、产品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个性化生产、可视化呈现、智能化推送、互动化传播,适应受众的微传播、短时需、生动鲜活等需求,成为全媒型、专家型的媒体人才,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成为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总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遵循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把握信息技术革命机遇,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推动新闻舆论工作不断进步,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更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贡献力量。

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八

在我所经历的幼儿思政建设中,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要提倡正确的价值观。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幼小的孩子,而孩子是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因此,良好的思政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注重启蒙教育。幼儿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启蒙教育,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要注重情感教育。幼儿天性喜欢模仿,我们可以通过情感教育,让孩子在模仿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幼小的时候获取做人的基本经验,积累情感资本,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第三,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我们的思政教育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教育孩子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让孩子们学会做人,让他们后继有人,继承美好传统。

另一方面,幼儿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做。我们应当注重思政教育的形式多样性和科学性,情境式教学、课堂互动、游戏式教育等多种形式的结合,让思政课程更生动、有趣、实用,并且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对于幼儿思政建设的心得体会,我认为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幼儿这一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是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也是最有可能被正确引导的。在幼儿思政建设中,我们应当注重启蒙教育、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三大方面的培养,同时,注重教育形式多样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九

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受益者,我们无论是作为教育者,还是教育对象都有着重要的角色和使命。在大学思政教育过程中,如何做好思政教育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此,我将从积极参与思政教育、与教职员工的互动、注重实践、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加强自身素质提升这五个方面,展开阐述如何做好思政教育心得体会。

首先,积极参与思政教育是做好思政教育的基础。作为大学生,理解并认识到思政教育是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加强对学习计划的理解,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思政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要主动参与思政活动,积极思考和探索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时事政治,拓宽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范围。

其次,与教职员工的互动也是做好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作为一个庞大的知识库,教师是我们的导师和指引者,我们要主动地与教职员工互动,与他们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寻求帮助和指导。我们也可以参加教职员工主持的学术讲座、座谈会等活动,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思辨能力。在与教职员工的互动中,我们要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们保持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使思政教育更加立体化和个性化。

其次,注重实践是做好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原则。我们要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实习等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社会的各个方面,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精神。实践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反思和总结,将实践经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自己的思政教育更具实效性。

再次,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做好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思政教育这门课程,我们要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待。我们应该注重深入理解思政教育的核心思想,把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阅读、思辨、讨论、写作等,以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拓宽我们的学习渠道和途径,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思考思政教育的内容。

最后,加强自身素质提升是做好思政教育的关键环节。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要在思政教育的同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我们要锻炼自己的身体,增强体魄,健康的身体是做好思政教育的基础。另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广泛阅读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参加校园活动和社团组织,提升自己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总之,做好思政教育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动脑思考、积极参与、与教职员工互动、注重实践、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加强自身素质提升。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辨力和人文素质,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注:此答案为AI生成结果,仅供参考,未经人工审核。)。

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

新时代开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新征程,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高校党委主动积极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改进中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战线在高校,战场在课堂,思政课教师是战斗员,指挥部则在高校党委。高校党委必须站在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和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把思政课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靠前指挥、抓好关键、强化责任,把思政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而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校党委履行学校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最终目的是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思政课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因此,思政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落实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办好思政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牢牢占领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办好高等教育的基本遵循。思政课为师生信仰筑堤坝、点明灯,只有把思政课建设始终摆在关键位置,始终作为重大使命,才能把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扎实地落实到办学育人的全过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大学治理模式。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要求。可以说,我国大学治理的“中国特色”集中体现在党的领导上。而党委抓思政课建设是高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肩负办学治校责任的重要体现。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思政课本质上是一个释疑解惑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发挥好思政课的重要作用,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的xx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加强和改进,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在思政课建设领域,一些地方和高校对思政课仍然重视不够,政策条件保障尚未落实到位,思政课建设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而建立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责任制,是在加强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举措。

抓机构,把“马院”作为重点学院进行建设。一是抓规范。高校党委要就各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的组织管理、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人才队伍建设、硬件建设、社会服务等内容提出规范性要求和评价指标,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规范建设、科学发展。二是抓示范。要将马院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教育平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平台,以其在教学研究、学科发展、队伍建设、理论宣传和人才培养上的发展成就扩大引领力。三是抓协同。要确保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等方面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形成高校协调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工作机制。

抓学科,把“马学科”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该成为高校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把思政课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制定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规划,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相关学科为补充的思政课学科支撑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支撑思政课教学,进而引导广大学生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用科学理论的魅力说服学生、教育学生。

抓教学,把“马课程”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思政课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得准确是科学,讲出亲和力是艺术。要使大学生愿意听并且掌握其中的道理,必须钻研讲课艺术,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先进、方法多样、管理高效、评价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实现方法创新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做到能贴近、对象化、接地气。思政课教学一定要“目中有人”,紧密联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将深刻的理论分析与生动鲜活的案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形象直观的影像结合起来,增强教学感染力。

抓队伍,把“马队伍”作为重点师资进行建设。党委管干部,管队伍,院系领导班子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其重要内容。要构建系统的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提升培训效果,引导教师在理论研修、社会实践中形成扎实厚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和突出的理论教育的能力;要引导教师不仅做学问之师,更要做品行之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强化高校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要把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列入党委工作议程,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其他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思政课建设的重大事项进行政治指导,对思政课建设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事项亲自协调;要强化校长的政治责任,校长在党委领导下,主持学校教学行政工作,要把思政课建设融入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全过程,经常到马院调研,带头上思政课;强化其他校领导的分管责任,结合自己的分管领域,落实思政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学院和系要在师资、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对思政课予以积极的具体支持。

明确高校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党政同责。学校党委与行政班子对思政课建设都负有领导责任,班子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分别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共同担当、共同负责。二是一岗双责。学校党委、行政班子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学科必须管思政课学科建设、管教学必须管思政课教学创新、管财务必须管思政课建设经费保障、管人事必须管思政课师资建设”的原则,以同等注意力和责任心履行思政课建设职责。三是齐抓共管。学校相关党政部门、教学院系和“马院”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保障协调体系。四是责任追究。建立思政课建设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机制,对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的干部要提拔任用;落实责任不力的,应及时调岗。

构建高校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保障机制。一是完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校长行政负责、马院组织实施、部门院系支持配合、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对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要组织专家进行督促检查,全面了解学校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总结成功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三是健全考核机制。制定规范完善、科学可行的考核评价办法,由省委教育工委对校党委履行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进行考核评价,由校党委对马院党组织履行思政课建设具体责任进行考核评价。

形成高校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制度体系。一是针对部分学校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要通过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破解思政课建设的各种难题。二是着眼于推进科学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要根据高校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实践需要,抓紧相关制度的修订和起草,将改革过程中提出的重要举措,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案例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制度建设,推进科学管理。三是着眼于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当前,中央的决策部署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现在的关键就是落实。应抓紧研究制订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通过一系列具体举措,进一步健全高校党委抓思政课建设的相关制度,为党委抓思政课建设提供制度支撑。

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一

在现代商业环境下,建设绩效团队是每个企业追求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高效的团队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绩效,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然而,建设绩效团队并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它需要领导者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策略。在这篇文章中,将分享我个人的体会和经验,关于如何建设绩效团队。

第一段:明确目标和定义期望。

建设绩效团队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和定义期望。领导者应该与团队成员共同讨论并确定明确的目标,这样每个人都会明白他们正在为什么而努力。此外,领导者还应该定义期望,明确告诉团队成员他们应该如何工作和表现。明确的目标和期望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第二段: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建设绩效团队时,团队合作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领导者应该鼓励团队成员互相协作,分享信息和资源,并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任务和目标,并有效地解决问题。此外,领导者还应该定期组织集体会议和个人会议,以便团队成员可以及时交流和反馈。

第三段:建立明确的角色和责任。

建设绩效团队还需要建立明确的角色和责任。每个团队成员都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知道如何为团队的绩效做出贡献。领导者应该在团队内部设定明确的职位,并确保每个人都理解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此外,领导者还应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团队成员不断提升技能和知识,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第四段: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

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是建设绩效团队的关键。领导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例如给予奖励和认可,提供晋升和发展机会,以及开展团队建设活动。激励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投入工作并提高绩效,同时也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五段:持续改进和反馈。

持续改进和反馈是建设绩效团队的重要步骤。领导者应该定期回顾团队的绩效,并提供正面和建设性的反馈。此外,团队成员也应该被鼓励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团队的工作方式。持续改进和反馈可以帮助团队不断成长和进步,并保持在绩效领域的竞争优势。

总结:

通过明确目标和定义期望,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建立明确的角色和责任,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以及持续改进和反馈,我们可以建设一个高绩效的团队。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该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利用这些策略和经验来建设一个更加强大和成功的团队。只有一个高绩效的团队才能更好地应对竞争,提高效率,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二

内容提要:虽然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虽然我国经济目前面临下行压力,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坚定信心,激活内生动力,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迎接挑战,在变局中抓住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20xx年,我国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9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低于预期涨幅;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实现年初提出的目标;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30万亿元,货物贸易规模保持世界第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5%,稍快于人均gdp增速;居民消费增长加快,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6.2%,其中农村居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新的重大进展,为做好20xx年各项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20xx年,我国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进,但也面临“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局势。从内部看,为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挑战。20xx年,我国经济虽然面临下行压力,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坚定信心,激活内生动力,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迎接挑战,在变局中抓住机遇。

一些国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给世界经济发展蒙上阴影。全球政策不确定性明显提高,经济风险明显上升,世界调整变革不断加剧。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回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xx年、20xx年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分别下降至2.0%和1.7%。这一方面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外需乏力的挑战,另一方面会刺激发达经济体创造更多国内就业机会,并更加重视发展国内先进制造业、调整国内供应链布局,进而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挑战。

一些国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给国际贸易和投资带来较大变数,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阴影。对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同世界经济互联互动空前紧密的中国,这也意味着诸多不确定性。

全球政治、经济重大事件影响。一些国家(地区)政治经济领域发生的新情况新事件有可能成为新的风险点,并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一些国家(地区)货币政策频繁调整,也会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压力。

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虽然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但正像20xx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近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愈加明显,高铁、通信设施等先进技术装备出口增多,区域经济影响力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日益增强,政治环境长期保持稳定,人民勤劳、朴实、坚韧、向上,我国经济仍有巨大增长潜力。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我们充满信心。

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市场经济运行效果受不同国家的国情和文化等因素影响,但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其制度驾驭能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我国成功驾驭和发展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其中,起根本性作用的是坚持党的领导。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尤其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掌舵领航作用。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的特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动员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的重要基础。同时,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消费潜力巨大。首先,我国人均收入还不高,但增长速度较快;城乡居民收入不均衡,但差距趋于缩小。20xx年我国消费率是53.6%,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具有巨大增长潜力。其次,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自然会上升。这将推动我国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研发,从而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再次,我国居民消费加快从物质领域向更广范围拓展,尤其是向服务行业转型的态势非常明显,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我国经济强起来的关键步骤。近年来,我国“破、立、降”力度持续加大,“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新动力不断增强。这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一般工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新动能快速成长,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发展新优势。

抓住实现经济新发展的机遇。

20xx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发展、补齐短板,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迈进。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当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明确“三权”内涵、边界及期限。其次,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将农村土地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合力。再次,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分配作出明确规定,保障农民利益。最后,可以探索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完善相应补偿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应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将“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继续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同时,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管住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高中级管理人员,并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推动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一方面,有效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保证民营企业能够平等获得资源;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在限制权力滥用的同时做好服务支持工作,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另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从外部引入职业经理人,不断完善企业治理。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政府部门应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简政放权释放企业创新活力,通过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加大财税政策支持、优化服务等措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同时,发挥创新型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中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新形势下,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从传统出口导向型发展方式转向产业升级与出口替代型发展方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二是努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坚定不移支持多边贸易体系,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针对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趋势,积极参与并利用好区域合作机制。

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有必要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在国内,依托资源禀赋和技术优势,在西部北部规划建设若干清洁能源基地,并依托先进成熟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打造清洁能源输送通道。加快城乡配电网数字化升级改造,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智能、便捷、高效的电力服务。在国际,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我国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促进全球能源治理变革与创新,开辟全球能源合作新局面。

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三

近些年,我一直参与学校的幼儿思政建设,通过这项工作,我深深地认识到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思政水平,也逐渐发现了幼儿思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首先,幼儿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对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个性发展阶段,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价值观的形成均需要长期的培养和引导。因此,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思政教育已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幼儿思政建设的核心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教育手段,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和协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幼儿思政建设还应融入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细节都蕴含着思政教育的内容。比如,当幼儿们表现出诚实守信、乐于分享和尊重他人时,他们就在不经意间向周围的人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这表明,幼儿思政建设不仅仅体现在书本上,更应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后,幼儿思政建设应强调实效。众所周知,幼儿的行动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因此,在幼儿思政建设中,我们应该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要让幼儿们在参与思政教育的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实用性,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政教育的内容。

总之,在幼儿思政建设工作中,我们要关注长期性、融入生活、强调实效三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们有效地接受到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更好地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基础。

思政课建设的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重要课程,对于大学生来说,上好思政课是非常关键的。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总结经验,发现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自己上好思政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充分了解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对于思政课,我们要了解教学大纲和每一次授课的重点。只有了解基本的需求和要求,我们才能对课堂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做好预习准备。在课堂上,要着重把握老师重点讲解的内容,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背景进行对照,形成全面的学习理解。同时,还要注意教材的参考书目,扩宽自己的知识面,为思政课的学习提供多角度和多元化的视野。

其次,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思政课通常以讲座和讨论的形式呈现,主要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为主。要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发言能力,同时也可以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新的思考和启发。在讨论环节,我们要遵循逻辑和事实的规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供相应的依据,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理解能力,也可以从讨论中提高自己的思考水平。此外,在课堂上,我们还要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保持礼貌和谦虚的态度,在课堂互动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课后复习和思考。课堂只是我们学习思政课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我们还需要精心安排每周的课后复习和思考时间。可以将每次课堂内容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个人思考笔记。同时,还要结合课外的阅读和研究,扩宽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课后复习和思考,我们不仅可以加深对思政课的理解,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思辨能力。

第四,挖掘实践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思政课要求我们联系实际,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动。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活动,了解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与课程内容进行对照分析。例如,可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和研究,将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与课堂知识进行对比和补充。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课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最后,与老师和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老师是思政课的主要传授者,他们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我们要积极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和困惑。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我们可以及时解决问题,理清新的知识思路,做出更好的学习规划。同时,我们还要与同学们分享学习体会,开展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和督促,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了解课程,积极参与互动,课后复习和思考,挖掘实践中的资源,与老师和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我们才能上好思政课,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学习能力。思政课是我们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学习质量和成效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未来的发展。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思政课,积极参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