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7大秘诀心得体会和感想 人际关系7大秘诀心得体会和感想怎么写(9篇)

  • 上传日期:2023-01-11 11:07:54 |
  • ZTFB |
  • 8页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人际关系7大秘诀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小故事:误会了五十年

一对老夫妻,在她们结婚五十年后,准备举行金婚纪念。就在这天吃早饭的时候,老太太想:“五十年来,每天我都为丈夫着想,早餐吃面包圈时,我都把最好吃的面包圈的头让给他吃。今天,我该自己好好享受这个美味了。于是,她切下了带奶油的面包圈的头给自己,把剩下的给丈夫。不料,她丈夫很高兴,吻了吻她的手,说:“亲爱的,你今天给了我最大的享受。五十年来,我从没有吃过面包圈的底部,那是我最爱吃的,我一直想你也一定喜欢吃那个。”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有没有感觉到沟通的重要。

所以我们今天的的主题就是沟通。与人沟通是最重要的就是把双方的意见、想法和观点相统一,再达成一致,这就是成功的沟通。

这节课我将分成三个部分来讲,首先是沟通的概述,然后是沟通的方式,最后是人际交往的技巧。那么对于大家来说什么是沟通呢?我们之间的对话、提问、肢体语言等交流算不算沟通呢?简单来说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那么我们又是为了什么沟通?是为了获得赞扬?为了赢得信任?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为什么沟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而沟通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呢?是由信息的发出者将信息通过一定途径传递给信息的接受者,再由信息的接受者把信息反馈给信息的发出者。就像老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考试把他们是否掌握知识这一信息反馈给老师。讲完沟通的概述,我们来说说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语言沟通,二是身体沟通。我们来通过两个小故事理解一下语言沟通, 二、沟通方式

通过这两个故事大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了吗?

这就告诉我们大家,说话有说话的技巧,假如出口不够谨慎,没有顾虑到听者的立场,就很容易在无意中伤害别人,而产生一些不必要误会。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就是这个道理。就像第二个小故事中唐伯虎用他巧妙的语言化解了老妇的怒气,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当我们在与别人沟通时,特别要注重说话的策略,因为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使别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下面我们将一下身体沟通,首先是目光,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对你是真诚还是欺骗,我们大致可以通过他的眼睛看出来。那么一个人的情绪也是可以通过眼睛表达出来的,我们来看几幅图。而个体的面部表情常常是与目光联系在一起的,比如高傲,唯诺和理智。个体的身体或肢体的姿态也能表达情感,通过姿势传递信息也是常见的身体语言沟通。当我们在进行沟通时,我们之间的距离应是多少呢?这就是人际交往的距离,分为四种,

一公众距离,比如一些正式场合,演讲或者其他公共场合沟通时的人际距离,此时的沟通往往是单向的。

二社交距离,是彼此认识人之间的交往距离,比如老师和学生,商业交往。

三个人距离,是朋友之间的交往距离。

四亲密距离,像我们和亲人之间的交往,还有夫妻之间的交往都属于亲密距离。

通过刚才的讲解,我们大致了解了沟通的概述和沟通的方式。

推荐人际关系7大秘诀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我们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我们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他人交往会是什么样子。只要人与人之间存在交流,人际关系就会存在。在我们踏进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我们事半功倍。在校期间,我们要学会和各色各样的人交往,不要怕碰壁。尤其是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沟通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人与人之间傅递情感、态度、事实、信念和想法的过程,所以良好的沟通指的就是一种双向的沟通过程,不是你一个人在发表演说、对牛弹琴,或者是让对方唱独角戏,而是用心去听听对方在说什麼?去了解对方在想什麼?对有什麼感受?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回馈给对方。沟通过程中可能因沟通者本身的特质或沟通的方式而造成曲解,因此传送讯息者与接收者间必须藉著不断的回馈,去澄清双方接收及了解到的是否一致。除此以外,还有很多轻而易举的事就能帮助我们和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别人并欣赏自己。寻求共同价值观之伙伴。排除人际障碍。服务之人生观。遵守团体规则。积极人际成长。深度自我认识及接纳。常持诚恳的态度。谦卑温柔的心。适度自我表达。

增进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条件,以下几项通则提供参考:

-站在对方立场设想,将心比心,并且用温暖、尊重、了解的方式去沟通 -了解沟通的障碍并且尽可能去突破

-得有与人沟通的意愿,以一颗开放的心灵倾听,千万不要立即下价值判断,而最好以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去设想。

-当一位好听众,用我们的心灵去听听对方的想法与感受,而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然后要坦诚地告诉对方,我们听到了什麼?有什麼样的感受和想法?

-善解人意,我们不一定要赞同他人与我们不同的意见,但是如果我们能了解他人,我们自己也会快乐无比。

-加强对自己的了解,知道自己会说出什麼样的话,也是能与他人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之一。

要善於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要让不好的情绪影响了与周围的人的关系。

推荐人际关系7大秘诀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论文摘要】 良好的人际环境是激发社会成员创造活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必须不断改善人际环境,努力构建民主团结、平等友爱、政治和谐的良好人际环境。这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长期任务,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论文关键词】 构建和谐;人际环境;对策

人际环境是指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即影响个人之间交往的各种外部社会条件或社会因素。从影响人际关系的各种外部社会因素的不同性质来看,人际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环境。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友爱、民主团结、和谐相处,保证个体充满活力,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全面发展的人际环境就是良好的人际环境。反之,就是不好的人际环境。静态观察,任何社会一定时期的人际环境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都会包含着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这是人际环境能够不断改善的客观依据。动态观察,一般情况下,人际环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渐进式的]进过程,人际环境改善是无止境的,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社会意识,都处在不断发展、完善和升华的过程之中,不会永久停留在社会某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上。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在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或根本变革之后,人际环境也会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甚至是实质性改变。

一、人际环境的变迁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人际环境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1949年至60年代中期,形成了重在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人际环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和社会稳定发展。这个时期,中国社会人际环境呈现五个显著特点。

1.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等项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社会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改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和环境。翻身当家做了主人的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新国家、创造新生活的过程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尤其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2.社会管理集中统一

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实行了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模式。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全民所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最终承担计划任务和指标的落实。整个社会产品的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都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管理制度,对于尽快扭转战乱所造成的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甚至社会动荡的局面,使中国社会从战争时期快速转入和平时期,集中有限的资源推进经济建设,协调短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平等关系,防范和抵御外敌入侵,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保证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3.社会福利相对均等

建国以后,鉴于当时的条件,国家实行了低工资、广就业的劳动工资政策和以单位为依托的福利分配制度,社会成员的劳动收入和生活福利主要依赖单位。养老、医疗、住房等福利由单位统一承担,形成了收益共享、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福利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对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由于这种福利分配制度忽视轻视个人利益,对社会成员缺乏激励作用,造成个人对单位乃至政府的依赖性增强等问题。

4.人际关系团结和睦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又由于我党进城后保持和发扬了战争时期的优良传统作风,坚信“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坚持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全民中宣传、提倡、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得到弘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注重礼仪、敬老爱幼、尊师重教、诚实守信等成为美德,干群之间、同事之间、邻里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亲戚朋友之间,都形成了比较和睦的人际关系,上下左右信任度较高,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助人为乐蔚然成风。许多旅居海外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涌现出雷锋、欧阳海、王进喜、时传祥、向秀丽、李四光、林巧稚等为数众多的富有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

5.城乡居民待遇不同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供应不足,为了保证城市经济和工业较快发展,控制城市人口规模,逐步建立了以承认城乡差别为基础的户籍管理、粮食供应、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最终形成了城乡之间的制度壁垒,使城乡居民分别享受两种不同的待遇。城乡之间的制度差异有其当时的客观原因,但这种制度长期不变,不利于促进城乡之间资源流动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利于加速推进城市化和扭转城乡差别持续扩大的趋势。从长远看,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和谐人际关系和人际环境的形成,这在今天看得已经比较清楚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整个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人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新变化,逐渐形成了重在增进效率的人际环境。

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和市场经济的意识很难限制在经济领域范围内,会渗透到社会管理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当今社会人际环境带来以往未曾遇到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欠缺

市场公平是指竞争机会公平,即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通过竞争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在市场竞争面前人人平等。确立维护竞争机会公平的制度是必要的,但是,由于个人素质、社会背景、拥有资源的水平和支配资源的能力不同,即便人人都有同样的竞争机会,也会产生较大的贫富差距甚至两极分化的结果。社会公平是指竞争起点和结果的相对公平。竞争起点和结果不公平是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种社会不公平问题,需要通过建立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来解决。然而,在建立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忽视了竞争起点和结果的公平。

2.形成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三大潜规则”

“回扣”成了市场交易或商业活动中的潜规则。暗箱操作的各种名目的“回扣”或“提成”,其实就是商业贿赂,并不是中间商公开获得的佣金。近年来,“回扣”问题愈]愈烈,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据业内人士透露,广告经营、报刊发行中的“回扣”比例相当高。有些掌握信贷资金审批大权的人,因为吃了“回扣”,贷款项目的审核流于形式,致使银行贷款放出去以后不能按期如数收回,信贷资金大量流失。“靠山吃山”成了垄断行业的潜规则。无论是自然垄断行业还是制度垄断行业,由于本身具有特殊的垄断条件,既缺乏外在的市场竞争压力,又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机制,使这些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单位成本形成了长期持续上升的趋势,与竞争性行业产品或服务单位成本不断下降的状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垄断行业产品或服务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不断上涨,尤其是人工成本大幅度持续上升,使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和福利水平过高,已经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有权就有钱”成了经济社会管理中的潜规则。行政权、执法权、审判权等都有一定的弹性或自由裁量的空间,比如有的经济违法行为,可以处以一到五倍的罚款,有的犯罪行为可以判处三到七年有期徒刑。即使在合法的范围内,掌权人也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存在着“寻租”机会。权力“寻租”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使“活动”成了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金钱关系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管理中,不仅造成某些公共权力“私人化”,使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而且造成经济社会管理失去应有的效力,管理机关乃至政府的公信力弱化,对社会秩序带来很大危害。

3.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难度增大

随着经济社会运行机制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复杂化了,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难度明显增大,很多问题都面临着两难选择。第一,多数社会成员地位下降。市场经济制度的作用偏重于增进效率,对财富增长贡献较大的社会群体地位上升,而普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相对下降。这是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问题是在承认竞争规则的前提下,保护处于社会中低层乃至最底层的多数居民的利益,改变他们社会地位下降的局面难度很大。第二,基层组织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明显弱化。传统体制下,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兼有经济、政治和社会职能,是把个人与政府连接起来的桥梁,是掌握社情民意、了解居民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但现在很多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在经济上存在着对企业主的依附关系,实际上受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管理或制约,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很有限,活动缺乏独立性,不能满足广大员工的正当要求。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集体经济组织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也逐渐弱化,村民自治组织缺乏一定经济条件支撑,难以开展活动。在基层组织的政治和社会职能弱化的条件下,普通劳动者或居民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在基层得不到及时解决,必然直接反映到政府,这是近年群众集体上访案件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的重要原因。第三,普通居民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弱化。由于经济和社会风险越来越多地由个人承担,个人就业和收入稳定性降低,人际环境对个人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致使普通居民自顾不暇,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淡化,参与社会管理的自觉性减弱。企业的普通员工甚至失去了参与民主管理的机会和权利,有意见也不敢提或者不想提,担心砸了自己的饭碗。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狭窄,广大居民的诉求不能及时得到充分的反映,政府对老百姓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有的决策没有充分体现多数居民的利益诉求。地方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为了局部利益或部门利益,不认真执行有关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致使国家已经出台的民主管理制度在执行中“走样儿”或“变味儿”,引起群众不满。

4.社会主义价值和道德受到冲击

市场经济肯定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冲击了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和道德内容,收入最大化或赚取更多的金钱成为个人行为的首要目标。人们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尺度悄悄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人中间,普遍用追逐拥有财富的多寡来衡量一切。正常人情往来也为金钱所支配,甚至变为变相行贿受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所长主持的调查显示,现在居民用于人情往来的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达到10%以上,已经成为居民生活的一大负担。一些人认为诚实守信已不再是美

德,弄虚作假现象有增无减,严重阻碍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二、构建和谐人际环境的对策

根据人际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实条件,构建民主团结、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应考虑以促进社会公平、加强民主政治、增进团结友爱、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在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上多下功夫。

1.完善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

促进社会公平就是要解决社会成员竞争的基础条件和结果相差悬殊的问题,限制利用不合理、不正当的垄断条件进行竞争,尽可能实现竞争起点的公平,并对竞争结果出现的过于悬殊的差别进行必要的限制和调节,控制和适当缩小差距。

完善劳动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既促进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又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应该深化劳动保障制度改革。从长远看,应该逐步建立“法律强制、个人付费、政府辅助”的劳动保障制度,解决劳动保障费用水平新老企业负担不均衡、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负担不均衡、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负担不均衡的实际问题,使劳动者能够比较公平地享有劳动保障。

完善贫困救助制度,保障失业人员、贫困群体的生活,是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要借鉴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认真落实居民生活最低保障制度,加强贫困救助工作,使失业人员及其家庭和其他困难家庭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完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将灵活就业群体、贫困群体纳入大病统筹的医疗保险范围。积极推进商业保险和职工互助保险,分摊社会保险负担。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要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标准。支持社会慈善机构组织募捐和开展扶贫活动,为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的捐赠活动提供便利,拓宽社会救助渠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逐步建立农业保险制度。这项制度可以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力保障,有利于化解农民个人投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的风险。按照wto规则和市场经济规则,政府应该改变对农业的支持方式,将对农民直接补贴逐步改为扶持农民参加保险方面来。一家一户参加农业保险,会造成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过高。农业保险的运作可以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参保,或者由农民各类协会等组织牵头参保,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为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奠定制度基础。

打破城乡制度壁垒,逐步放宽户籍管理。在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城乡制度差别也要逐步改变,尤其是要从制度上解决对农民工的歧视问题,提高农民素质,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

2.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立法、执法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在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问题上,公开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并召开立法听证会,为完善立法程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有的地方对是否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事项,在作出规定之前,也通过网络和其他新闻媒体广泛征求意见,不但真实地体现了民意,也使确立的制度能够更好地得到贯彻和实施。这种做法应该制度化,凡是涉及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立法,都必须经过群众广泛讨论后确定,使国家和地方的立法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为了加强人大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一府两院”的监督,要依据新颁布的《监督法》,制定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和具体实施办法,确保《监督法》全面落实。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的重大决策,都应该实行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为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逐步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尤其是要通过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建立公民参与经济社会管理的信息平台,并通过完善信访制度、政府与老百姓直接对话等形式,拓展征集群众意见的渠道,形成社情民意的表达机制。对农村居民自己建立各种专业协会,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使之对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更好地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的作用,应该加强对企业工会组织的指导和支持,提高企业工会与老板或董事会的谈判能力,切实维护工人的正当权益。律师事务所等其他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援助机构、公益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近年来新出现的城市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等民间组织,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要通过规范、扶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使各类社会组织接受委托、代表居民维权得到法律保护和支持。

完善权力运行规则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要不断加强权力运行的制度约束,不但要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制度,使行政权、执法权、司法审判权、人事管理权、干部任免权等权利运用,都在社会的公开监督之下。

3.完善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的制度

对于垄断行业通过不正当或不合理竞争手段获得垄断收益的行为,要通过完善反垄断的法律进行限制。一旦发生不当得利,要全部予以没收,并实行严厉的惩罚措施。同时要对垄断行业实行严格的公开管理的制度,包括成本、工资、福利、用工、服务项目的质量标准和价格等,全面建立信息公开披露的制度,完善对垄断行业的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制度。政府要建立垄断行业管理的网络信息平台,依法强制垄断行业公布相关信息,以便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进行有效的监督。

对“回扣”或“提成”等各种商业贿赂行为,要坚决打击。为了遏制“回扣”现象的不断蔓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商品的利润率或进销差价率和批零差价率进行必要的限制,使“回扣”的现象没有产生的条件和机会。

保持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是改善人际环境的重要内容。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社会预警机制,掌握经济和社会运行动态,及时发现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征兆,力争在各种矛盾和冲突爆发前发出信息警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要加大打击力度,使社会治安状况根本好转,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特别是对工人、农民工、农民等群体性上访案件,要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快速进行处理,防止激化矛盾,避免引起激烈的冲突和社会震动。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维系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要靠法治,还要靠德治。因此,必须全面加强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社会思想文化道德的发展方向,规定了其提升的水准,为人们和谐相处提供了共同遵循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构成了良好人际环境的重要内容,同时它也为和谐人际环境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助推力量和重要保证。在确立社会价值标准的基础上,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力提倡互相尊重、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继承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注重礼仪、敬老爱幼、崇尚科学、诚实守信等优良传统。同时,还要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实现民族优秀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互补与融合,构建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识形态,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人际环境自身的发展规律之一就是渐进式的]进过程。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社会新理念的形成,都要经过逐步被社会多数成员理解、接受、认可的过程,都是约定俗成的。所以,加强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建设,不但要在整个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更重要的是从局部、从基层做起,首先推动微观人际环境的改善,通过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屯、和谐乡镇等有效形式,带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和道德理念的转变,从而实现人际环境的不断改善,达到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王光伟主编.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学习读本[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xx.

杨思远,王玉玲,刘颖.新大同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xx.

林建公.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问题[j].中国政治,20xx(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国政治,20xx(7).

陈明凡,宋衍涛.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综述[j].中国政治,20xx(11).

秦宣.构筑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环境[j].中国政治,20xx(4).

陈雄.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衡[j].中国政治,20xx(12).

周善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分析[j].社会主义论丛,20xx(7).

张富良.转型期中国农村干群矛盾客体初探[j].中国政治,20xx(9).

推荐人际关系7大秘诀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论文摘要】 良好的人际环境是激发社会成员创造活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必须不断改善人际环境,努力构建民主团结、平等友爱、政治和谐的良好人际环境。这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长期任务,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论文关键词】 构建和谐;人际环境;对策

人际环境是指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即影响个人之间交往的各种外部社会条件或社会因素。从影响人际关系的各种外部社会因素的不同性质来看,人际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环境。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友爱、民主团结、和谐相处,保证个体充满活力,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全面发展的人际环境就是良好的人际环境。反之,就是不好的人际环境。静态观察,任何社会一定时期的人际环境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都会包含着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这是人际环境能够不断改善的客观依据。动态观察,一般情况下,人际环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渐进式的]进过程,人际环境改善是无止境的,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社会意识,都处在不断发展、完善和升华的过程之中,不会永久停留在社会某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上。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在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或根本变革之后,人际环境也会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甚至是实质性改变。

一、人际环境的变迁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人际环境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1949年至60年代中期,形成了重在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人际环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和社会稳定发展。这个时期,中国社会人际环境呈现五个显著特点。

1.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等项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社会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改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和环境。翻身当家做了主人的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新国家、创造新生活的过程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尤其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2.社会管理集中统一

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实行了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模式。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全民所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最终承担计划任务和指标的落实。整个社会产品的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都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管理制度,对于尽快扭转战乱所造成的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甚至社会动荡的局面,使中国社会从战争时期快速转入和平时期,集中有限的资源推进经济建设,协调短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平等关系,防范和抵御外敌入侵,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保证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3.社会福利相对均等

建国以后,鉴于当时的条件,国家实行了低工资、广就业的劳动工资政策和以单位为依托的福利分配制度,社会成员的劳动收入和生活福利主要依赖单位。养老、医疗、住房等福利由单位统一承担,形成了收益共享、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福利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对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由于这种福利分配制度忽视轻视个人利益,对社会成员缺乏激励作用,造成个人对单位乃至政府的依赖性增强等问题。

4.人际关系团结和睦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又由于我党进城后保持和发扬了战争时期的优良传统作风,坚信“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坚持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全民中宣传、提倡、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得到弘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注重礼仪、敬老爱幼、尊师重教、诚实守信等成为美德,干群之间、同事之间、邻里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亲戚朋友之间,都形成了比较和睦的人际关系,上下左右信任度较高,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助人为乐蔚然成风。许多旅居海外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涌现出雷锋、欧阳海、王进喜、时传祥、向秀丽、李四光、林巧稚等为数众多的富有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

5.城乡居民待遇不同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供应不足,为了保证城市经济和工业较快发展,控制城市人口规模,逐步建立了以承认城乡差别为基础的户籍管理、粮食供应、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最终形成了城乡之间的制度壁垒,使城乡居民分别享受两种不同的待遇。城乡之间的制度差异有其当时的客观原因,但这种制度长期不变,不利于促进城乡之间资源流动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利于加速推进城市化和扭转城乡差别持续扩大的趋势。从长远看,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和谐人际关系和人际环境的形成,这在今天看得已经比较清楚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整个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人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新变化,逐渐形成了重在增进效率的人际环境。

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和市场经济的意识很难限制在经济领域范围内,会渗透到社会管理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当今社会人际环境带来以往未曾遇到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欠缺

市场公平是指竞争机会公平,即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通过竞争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在市场竞争面前人人平等。确立维护竞争机会公平的制度是必要的,但是,由于个人素质、社会背景、拥有资源的水平和支配资源的能力不同,即便人人都有同样的竞争机会,也会产生较大的贫富差距甚至两极分化的结果。社会公平是指竞争起点和结果的相对公平。竞争起点和结果不公平是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种社会不公平问题,需要通过建立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来解决。然而,在建立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忽视了竞争起点和结果的公平。

2.形成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三大潜规则”

“回扣”成了市场交易或商业活动中的潜规则。暗箱操作的各种名目的“回扣”或“提成”,其实就是商业贿赂,并不是中间商公开获得的佣金。近年来,“回扣”问题愈]愈烈,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据业内人士透露,广告经营、报刊发行中的“回扣”比例相当高。有些掌握信贷资金审批大权的人,因为吃了“回扣”,贷款项目的审核流于形式,致使银行贷款放出去以后不能按期如数收回,信贷资金大量流失。“靠山吃山”成了垄断行业的潜规则。无论是自然垄断行业还是制度垄断行业,由于本身具有特殊的垄断条件,既缺乏外在的市场竞争压力,又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机制,使这些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单位成本形成了长期持续上升的趋势,与竞争性行业产品或服务单位成本不断下降的状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垄断行业产品或服务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不断上涨,尤其是人工成本大幅度持续上升,使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和福利水平过高,已经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有权就有钱”成了经济社会管理中的潜规则。行政权、执法权、审判权等都有一定的弹性或自由裁量的空间,比如有的经济违法行为,可以处以一到五倍的罚款,有的犯罪行为可以判处三到七年有期徒刑。即使在合法的范围内,掌权人也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存在着“寻租”机会。权力“寻租”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使“活动”成了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金钱关系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管理中,不仅造成某些公共权力“私人化”,使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而且造成经济社会管理失去应有的效力,管理机关乃至政府的公信力弱化,对社会秩序带来很大危害。

3.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难度增大

随着经济社会运行机制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复杂化了,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难度明显增大,很多问题都面临着两难选择。第一,多数社会成员地位下降。市场经济制度的作用偏重于增进效率,对财富增长贡献较大的社会群体地位上升,而普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相对下降。这是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问题是在承认竞争规则的前提下,保护处于社会中低层乃至最底层的多数居民的利益,改变他们社会地位下降的局面难度很大。第二,基层组织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明显弱化。传统体制下,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兼有经济、政治和社会职能,是把个人与政府连接起来的桥梁,是掌握社情民意、了解居民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但现在很多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在经济上存在着对企业主的依附关系,实际上受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管理或制约,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很有限,活动缺乏独立性,不能满足广大员工的正当要求。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集体经济组织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也逐渐弱化,村民自治组织缺乏一定经济条件支撑,难以开展活动。在基层组织的政治和社会职能弱化的条件下,普通劳动者或居民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在基层得不到及时解决,必然直接反映到政府,这是近年群众集体上访案件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的重要原因。第三,普通居民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弱化。由于经济和社会风险越来越多地由个人承担,个人就业和收入稳定性降低,人际环境对个人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致使普通居民自顾不暇,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淡化,参与社会管理的自觉性减弱。企业的普通员工甚至失去了参与民主管理的机会和权利,有意见也不敢提或者不想提,担心砸了自己的饭碗。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狭窄,广大居民的诉求不能及时得到充分的反映,政府对老百姓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有的决策没有充分体现多数居民的利益诉求。地方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为了局部利益或部门利益,不认真执行有关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致使国家已经出台的民主管理制度在执行中“走样儿”或“变味儿”,引起群众不满。

4.社会主义价值和道德受到冲击

市场经济肯定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冲击了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和道德内容,收入最大化或赚取更多的金钱成为个人行为的首要目标。人们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尺度悄悄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人中间,普遍用追逐拥有财富的多寡来衡量一切。正常人情往来也为金钱所支配,甚至变为变相行贿受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所长主持的调查显示,现在居民用于人情往来的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达到10%以上,已经成为居民生活的一大负担。一些人认为诚实守信已不再是美德,弄虚作假现象有增无减,严重阻碍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二、构建和谐人际环境的对策

根据人际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实条件,构建民主团结、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应考虑以促进社会公平、加强民主政治、增进团结友爱、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在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上多下功夫。

1.完善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

促进社会公平就是要解决社会成员竞争的基础条件和结果相差悬殊的问题,限制利用不合理、不正当的垄断条件进行竞争,尽可能实现竞争起点的公平,并对竞争结果出现的过于悬殊的差别进行必要的限制和调节,控制和适当缩小差距。

完善劳动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既促进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又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应该深化劳动保障制度改革。从长远看,应该逐步建立“法律强制、个人付费、政府辅助”的劳动保障制度,解决劳动保障费用水平新老企业负担不均衡、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负担不均衡、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负担不均衡的实际问题,使劳动者能够比较公平地享有劳动保障。

完善贫困救助制度,保障失业人员、贫困群体的生活,是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要借鉴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认真落实居民生活最低保障制度,加强贫困救助工作,使失业人员及其家庭和其他困难家庭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完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将灵活就业群体、贫困群体纳入大病统筹的医疗保险范围。积极推进商业保险和职工互助保险,分摊社会保险负担。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要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标准。支持社会慈善机构组织募捐和开展扶贫活动,为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的捐赠活动提供便利,拓宽社会救助渠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逐步建立农业保险制度。这项制度可以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力保障,有利于化解农民个人投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的风险。按照wto规则和市场经济规则,政府应该改变对农业的支持方式,将对农民直接补贴逐步改为扶持农民参加保险方面来。一家一户参加农业保险,会造成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过高。农业保险的运作可以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参保,或者由农民各类协会等组织牵头参保,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为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奠定制度基础。

打破城乡制度壁垒,逐步放宽户籍管理。在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城乡制度差别也要逐步改变,尤其是要从制度上解决对农民工的歧视问题,提高农民素质,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

2.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立法、执法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在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问题上,公开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并召开立法听证会,为完善立法程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有的地方对是否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事项,在作出规定之前,也通过网络和其他新闻媒体广泛征求意见,不但真实地体现了民意,也使确立的制度能够更好地得到贯彻和实施。这种做法应该制度化,凡是涉及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立法,都必须经过群众广泛讨论后确定,使国家和地方的立法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为了加强人大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一府两院”的监督,要依据新颁布的《监督法》,制定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和具体实施办法,确保《监督法》全面落实。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的重大决策,都应该实行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为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逐步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尤其是要通过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建立公民参与经济社会管理的信息平台,并通过完善信访制度、政府与老百姓直接对话等形式,拓展征集群众意见的渠道,形成社情民意的表达机制。对农村居民自己建立各种专业协会,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使之对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更好地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的作用,应该加强对企业工会组织的指导和支持,提高企业工会与老板或董事会的谈判能力,切实维护工人的正当权益。律师事务所等其他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援助机构、公益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近年来新出现的城市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等民间组织,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要通过规范、扶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使各类社会组织接受委托、代表居民维权得到法律保护和支持。

完善权力运行规则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要不断加强权力运行的制度约束,不但要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制度,使行政权、执法权、司法审判权、人事管理权、干部任免权等权利运用,都在社会的公开监督之下。

3.完善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的制度

对于垄断行业通过不正当或不合理竞争手段获得垄断收益的行为,要通过完善反垄断的法律进行限制。一旦发生不当得利,要全部予以没收,并实行严厉的惩罚措施。同时要对垄断行业实行严格的公开管理的制度,包括成本、工资、福利、用工、服务项目的质量标准和价格等,全面建立信息公开披露的制度,完善对垄断行业的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制度。政府要建立垄断行业管理的网络信息平台,依法强制垄断行业公布相关信息,以便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进行有效的监督。

对“回扣”或“提成”等各种商业贿赂行为,要坚决打击。为了遏制“回扣”现象的不断蔓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商品的利润率或进销差价率和批零差价率进行必要的限制,使“回扣”的现象没有产生的条件和机会。

保持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是改善人际环境的重要内容。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社会预警机制,掌握经济和社会运行动态,及时发现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征兆,力争在各种矛盾和冲突爆发前发出信息警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要加大打击力度,使社会治安状况根本好转,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特别是对工人、农民工、农民等群体性上访案件,要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快速进行处理,防止激化矛盾,避免引起激烈的冲突和社会震动。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维系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要靠法治,还要靠德治。因此,必须全面加强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社会思想文化道德的发展方向,规定了其提升的水准,为人们和谐相处提供了共同遵循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构成了良好人际环境的重要内容,同时它也为和谐人际环境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助推力量和重要保证。在确立社会价值标准的基础上,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力提倡互相尊重、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继承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注重礼仪、敬老爱幼、崇尚科学、诚实守信等优良传统。同时,还要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实现民族优秀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互补与融合,构建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识形态,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人际环境自身的发展规律之一就是渐进式的]进过程。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社会新理念的形成,都要经过逐步被社会多数成员理解、接受、认可的过程,都是约定俗成的。所以,加强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建设,不但要在整个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更重要的是从局部、从基层做起,首先推动微观人际环境的改善,通过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屯、和谐乡镇等有效形式,带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和道德理念的转变,从而实现人际环境的不断改善,达到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王光伟主编.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学习读本[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xx.

杨思远,王玉玲,刘颖.新大同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xx.

林建公.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问题[j].中国政治,20xx(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国政治,20xx(7).

陈明凡,宋衍涛.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综述[j].中国政治,20xx(11).

秦宣.构筑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环境[j].中国政治,20xx(4).

陈雄.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衡[j].中国政治,20xx(12).

周善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分析[j].社会主义论丛,20xx(7).

张富良.转型期中国农村干群矛盾客体初探[j].中国政治,20xx(9).

推荐人际关系7大秘诀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摘 要:为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用《情绪智力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整体上有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智力;人际关系;显著的正相关

1.问题的提出

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个体在加工和处理情绪信息和情绪性问题的一种能力[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交往方式产生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比较稳定而直接的心理关系[2]。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现阶段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并不理想。因此,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必要。

2.研究方法

2.1研究被试 以班级为单位,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25份,回收率94.44%,剔除问卷45份,有效问卷共405份,有效率90.00%。

2.2研究工具

2.2.1《情绪智力量表》。采用schutle等人[3]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eis)来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征。

2.2.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分数越高,说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越严重。

2.3 施测过程 测量过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指导语的要求填写问卷。全部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3.结果

3.1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在人口统计学上的特点

3.1.1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得分的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郑州大学大学生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上以及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3.1.2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得分的差异比较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知觉情绪、调控情绪和情绪智力总分上差异显著,而在理解情绪和运用情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与人交谈、交际交友和人际交往总分上差异显著,而在待人接物和与异性交往方面差异不显著。结果见表1

3.1.3 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人际交往得分的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在理解情绪的能力方面的差异显著外,他们在其他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2

3.2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相关分析得出结果:情绪智力在与人交谈维度上,与情绪智力各个维度和情绪智力总分有显著相关,人际关系总分与知觉情绪、运用情绪和情绪智力总分上显著相关。具体结果见表3.

4.结论

性别对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四个维度和总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年级在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总分上差异显著,对各个维度的影响不平衡。除在理解情绪的能力方面的得分差异显著外,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在其他方面的得分都不显著。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总体上呈显著的正相关。(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许远理.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xx.

[2] 时荣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314-315.

[3] 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emotional ality and inpidual differences,1998,6(25):167-177.

[4] 陈伟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初步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xx,11(1):107-112.

推荐人际关系7大秘诀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20xx年5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职场压力与情绪管理》培训,在学习课程中,北大郝老师通过活泼多样、互动竞争的讲课方式,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很好地传授了压力的来源、情绪的体现、缓压的方法、情绪的调整、职业的素养、沟通的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整个讲座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十分吸引人并富有感染力,使我收益颇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管理的不断升华,人文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我们所面临的工作、家庭和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长期的沉重压力和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缓解和调整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从而对我们的工作、家庭和社会交往产生巨大的危害,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压力和情绪,如何塑造足够的自我安全感,如何拟定符合实际的生活理想,如何把握顺畅的人际关系,如何保持良好的自我心态,如何清楚的认知现状是我们当即要去重点思考的问题。

通过学习认识到出色与成功者,往往不是因为拥有高智商而获得的,而是因为其能够将“亮剑”精神深化应用于工作当中。认真反思,我认为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就要理顺工作、家庭、社会这三个紧密相扣的环节,就要调节好人际关系,在不同的环境中认清自己的角色,懂得时刻转变角色,不断正确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压力,让自己在负面情绪的影响值降至自我控制的最低极限,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天。“抱怨”“喜悦”我们都要渡过每一天,为何要选择“抱怨”而不选择“喜悦”呢? 保持乐观,不要“抱怨”,提升自我,不要被挫折所吓倒,打不死的磨难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让我们发现美好,宽容过去,用好当下,服务他人,提升情商,向着成功迈进。

具体以下几点:

1.学习到了情绪管理与压力管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对压力与情绪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使我们能够分析压力源形成的内外原因,懂得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并了解几种应对压力状态的方法。

2. 使我们理解挫折的意义,提高了自己压力与情绪管理的能力,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运用自己的情绪,更好地理解他人;会分析自己和员工的受挫反应,学会一些化解挫折的心理学方法。

3. 使我们掌握养成积极心态的各种心理学原则和方法,逐步养成主动迎接挑战和永不言败的坚强个性,促进我整体心理素质的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工作业绩的目标。

3、明白了自己产生情绪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己独有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造成了自己和他人对相同事情的不同看法,从而在遇到和处理这些事情时产生了不同的情绪。

4、学会了一些减轻负面情绪的技巧和方法,知道了大部分不好的情绪也都有积极的意义。学会了不要带着情绪去处理问题,在处理问题时要先放下情绪,然后再冷静思考解决对策。提高了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5、减轻了自己累积在自己身上的压力,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提高了自己的洞察力。

总结:

通过此次学习,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通过各种改善不良情绪与压力舒缓的系列方法来管理自己的压力和情绪,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停止消极想象,用积极的心理活动挤掉忧虑的心理空间;不追求完美,心理上预先接受并适应不可避免的事实;通过放松肌肉来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学会倾诉性的宣泄; 转移注意力或花时间娱乐;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情;参加体育锻炼;建立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习惯,把眼前的忧虑化为事前的思考和行动,在今后不论在工作中,在家庭中,在社会交往中,我们都应该逐渐去学会提高自己的情商,控制自己的情绪,缓解自己的压力,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抓住人际交往技巧,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固化爱岗敬业的精神,为社会、为企业,为家庭发挥我们人生最大的价值。

推荐人际关系7大秘诀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人际关系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

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社会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具体的人及其相互之间的交往编织起,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周围的同学、辅导员融洽相处,使自己减少烦恼,身心愉快,为集中精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一个健康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去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中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或喜欢过孤独的生活,往往不会从心理不健康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乐于交往的人,既愿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能坦然接受别人的言谈举止,容易与周围的同学保持一种和谐的交往关系,而离群索居、喜欢孤独、乱离朋友、不愿交往的人往往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因此,大学生健康的心理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一个人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要素很多,其中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因为人际交往是青年人增长才学、开启心智;适应社会、准确定位;认识自我、完善自身;协调关系、攻克难关的有效途径,而这些又是青年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四、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未来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只有善于与他人交往,对他人才能于所了解,又了解才能有沟通,有处理好各种关系。在不久的将来,你们都会拥有自己的小家庭,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美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取决于你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但许多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有困惑:缺少知心朋友,与个别人难以相交,与他人交往平淡,感到交往有困难,社交恐惧症。原因有三:

一、自私自利。如今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对自家“独苗”的呵护,成为培育“一切为我”的温床。当你们来到大学校园,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时,一些同学自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无余。

二、素质教育的匮乏。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我们该如何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呢?一、建立良好的交往原则。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但如同其他事务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即依据一定的交往原则。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在交往中掌握和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的艺术。二、建立良好的集体。集体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聚合期。一个集体的初期,学员间缺乏感情联系,保持较大的心理距离;第二阶段是同化期。通过初步接触与集体活动,学员间不断产生共同体验和共同语言,逐渐形成集体意识,开始有了自发的共同的要求和行为。第三阶段是形成核心期。在进一步交往中,出现了一批受学员拥护的核心骨干,他们在队内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地位,能把学员们团结起来,自觉管理学员队。

第四阶段是成熟期。队内核心的形成,促进了集体规范的形成,营造了一种群体心理气氛,学员团结,人际关系协调,一个真正的队集体成熟期来,队风是整个集体状况的具体表现。每位学员都有责任通过自身努力和共同协作,为建设良好的队风作贡献,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骨干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学员办实事,建设凝聚力强的团结性集体,这样更有利于学员和人际交往。三、锻炼提高交往能力。在人际交往中,结交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彼此注意、初步解除和亲密接触三个阶段。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并主动制造机会,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进而保持进一步接触的过程。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势,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善于表达,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要恰当,幽默和风趣,是对方感到轻松愉快。

总的来讲,在平时交往中各位应该做到自尊但不能自傲,坦诚但不轻率,谦虚但不虚伪,谨慎但不拘禁,老练但不圆滑,勇敢但不鲁莽,随和但不懦弱。

推荐人际关系7大秘诀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例题】领导让你和小王共同承担一项工作,工作过程中,你和小王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小王借故消极怠工,影响了工作进度。此时,领导找你询问工作进展情况,你怎么办?

这类题目是结构化面试六大题型中常见的一种,叫做情境性题目。就是设定一个有矛盾的情景,给定考生身份,测查考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考生要想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题目情景,抓住矛盾;其次是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最后根据原因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这样才能答出考官想听的内容来。

首先,分析题目情景,抓住矛盾。

这里主要找出三个内容:身份、对象和矛盾。结合题目,我们很容易找出:我的身份是单位一名员工;产生矛盾的对象是同事小王;而矛盾就是工作思路或方法有分歧,小王闹情绪,导致工作进度受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最核心最主要的。但是,考生们还要注意,现在领导找我询问工作进展,这也是一个矛盾,是我们没有按时完成领导安排任务的矛盾,因此也要作为次要矛盾提上。

其次,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这是答好面试题目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因为这需要我们真正的拥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或经验,才能找到合理的原因,为提出既针对又合理的解决办法做铺垫。结合题目,我和小王之间的矛盾是因为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可能是工作思路或方法的分歧,不能形成一致意见。这在工作中是很常见的情况,毕竟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思路角度也就不同。但不管有怎样的分歧,我们核心的目标就是尽快达成一致,按时完成工作。但题目中却出现了不如人意的情况,就是小刘消极怠工,影响了工作的进度。这从题目上看,很明显是因为小王消极对待我们之间的分歧,没有主动解决,导致工作进度受影响的。但是,如果只看到这一点,说明我们是一个缺乏自省意识的人,没有从自身找原因。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小王没有积极主动对待工作中的分歧,我就做到了吗?显然没有。如果我做到了,就不会有小王消极怠工的情绪出现了。因此,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不仅有小王的问题,也有我没有及时主动与小王沟通,消除分析的问题。而我能够把控和解决也就是自己的问题。另外,次要矛盾的产生原因,是由于我和小王的分歧没能解决导致的,这里就不需要过多分析了。

最后,提出解决办法。

根据刚才的矛盾和原因分析,主要的解决办法就应该是由“我”主动的找小王,坦诚地沟通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聆听小王的看法,围绕着完成任务的核心目标,相互听取各方的意见,达成一致,尽快完成任务。而对于领导,我们在汇报的时候,客观如实汇报,不黑不吹即可。

参考要点:

1.如实向领导汇报,承认由于没和小王及时达成一致,导致工作进度受影响,愿意接受领导批评,并向领导保证及时解决分歧,完成任务,让领导放心。

2.梳理自己和小王的分歧点,反思自己的想法有无疏漏,小王的想法是否可取,并及时与小王交流,说明工作进度缓慢,领导非常关心,并与他积极讨论两人的分歧。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不违背原则,有利于工作任务顺利开展,我可以做出让步,按小王的工作思路来,尽快完成任务。

3.任务完成后,和小王一起汇报领导,表扬小王在工作的积极努力的方面。

4.在以后工作中,和小王继续保持良好的同事关系,遇到和任何同事有分歧的时候,都要积极主动沟通解决,不耽误工作顺利开展。

推荐人际关系7大秘诀心得体会和感想九

【摘要】 目的:本文着重于初探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交往的研究。方法:选取712名苏州大学本科生,分别接受情绪调节方式量表、人际交往能力量表的评定。结果:大学生对于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有很大差异,男生偏向重视调节,女生则无明显偏向。针对悲伤和害羞两种情绪的调节方式对人际交往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对于害羞进行维持调节的大学生比那些运用重视调节的大学生更易获得较好的人际关系,其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概率是重视调节学生的1.74倍。结论:当下大学生对于害羞、悲伤等情绪的忽视调节欠妥,对于悲伤、害羞、愤怒等负面情绪,建议大学生采取正确的宣泄以及积极的调节方式。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帮助个体获得良好的情绪和人际沟通技巧,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环境的需求。

【关键词】 情绪调节; 人际交往; 学生

情绪人人都有,但未必人人了解,也未必人人都能调控。日常生活中,因情绪失控造成的悲剧和失误比比皆是,再加上生存压力产生的催化剂,好情绪、好心情着实难觅。情绪是个体对重要的机遇或事件作出适应的生物反应倾向:一般认为,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1]。lzard[2]指出有8~11种基本情绪,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情绪调节最早出现于发展心理学领域,根据调节的努力程度,情绪调节可分为重视调节、忽视调节和维持调节[3-5]。重视调节指对情绪进行积极的干预,努力使某些情绪增强。这种调节在临床上常被采用,如对抑郁或情绪淡漠症的患者进行增强调节,使其调整到积极的情绪状态;忽视调节主要指对强度过高的情绪,尤其是负性情绪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正,如降低狂躁患者的狂躁强度,使之恢复平静;维持调节主要指人们主动的维持和培养对自己有益的正情绪,如兴趣、快乐等,使这些情绪维持在一定的程度或范围。能力按照功能划分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其中,人际交往能力已成为人的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6]。依据文献[7]所述,本文将人际交往能力定义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为了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有效和适宜的交往行为所具备的能力特质。大学生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对人际交往有影响,尤其对大学生个体健康化人才发展起较大作用[8-9]。本文将着重研究三种情绪调节方式,分别为情绪忽视(简称忽视)、情绪重视(简称重视)、情绪维持(简称维持)。从主动交往、广交朋友、冲突解决、情感支持、语言表达五个维度测量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展开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被调查者为苏州大学各个校区本科生共712名,包括文史类207名、理工类100名、艺术类14名、医学类391名。其中男228名,女484名,年龄18~22岁,平均20岁。

1.2 方法

1.2.1 情绪调节方式问卷 这是一个自编问卷,用于测量生活中对10种基本情绪(内疚、害羞、快乐、厌恶、痛苦、兴趣、悲伤、愤怒、恐惧、羞愧)进行的减弱型调节、维持型调节、重视型调节。调节频率用“1-从不这样,2-极少这样,3-有时这样,4-经常这样,5-总是这样”表示。

1.2.2 数据转换 将每种情绪在三种调节方式的使用程度相加,得到10种基本情绪的调节量,根据调节调节量的大小,将各个情绪的调节分为忽视、维持、重视三种方式。

1.2.3 人际交往能力评价方法 人际交往能力量表采用buhrmester d,furman w,wittenberg m(1988)的人际关系能力问卷(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icq)[10],结合中国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文献综述、访谈即开放式问卷调查,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由主动交往、广交朋友、冲突解决、情感支持、语言表达五个维度构成。数据转换:将各项目评分相加,得到人际交往能力水平的平均数,大于等于3分表示人际交往能力良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学生对10种情绪的调节方式 由表1可见,对于不同的情绪,其调节方式也有很大差异。例如对快乐的维持调节明显高于忽视调节,对兴趣的重视调节最显著,而对厌恶情绪普遍采用的是忽视调节,对内疚的调节则三种方式差距不大。

2.2 三种情绪调节方式的性别差别比较 由表2可见,对于内疚、快乐、愤怒和痛苦四种情绪的调节方式,在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生的情绪调节方式偏向于重视型,女生则比较偏向于维持调节和忽视调节。

2.3 不同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以及交际能力良好(≥3分)的logistic回归结果 表3反映了人际交往能力好的大学生的情绪调节方式是否有差别,用 字2分析得出结果显示:在10种情绪中,害羞和悲伤两种情绪的调节方式对人际交往能力产生了影响,对害羞和悲伤采取不同调节方式的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得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情绪调节方式的交际能力良好(≥3分)的logistic回归结果反应了对于害羞进行维持调节的大学生比那些运用重视调节的大学生更易获得较好的人际关系,其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概率是重视调节学生的1.74倍,而对于悲伤和羞愧的忽视调节比重视调节更难获得良好的交际能力。

3 讨论

情绪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情绪联系着个人情境,反映着人们的生活目标、信念以及对世界的认知。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适当的情绪调节方式[11]。本文初步探索了情绪调节方式和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

3.1 情绪与情绪调节方式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具有鲜明的生理基础。lazarus[12]情绪状态标志着个体适应环境时的生物性动力状态,每一种情绪都代表着某种适应动力。情绪调节发生与情绪感受过程之中,情绪调节就是在感受情绪时忽视、重视、宣泄的倾向。良好的调节能更好实现情绪的适应功能。 按照gross[13]的情绪同感模式,人们在感受和表达情绪时,总是要考虑情绪发生的原因、情绪表达的时间、地点及形式的适当性,所以,在情绪感受过程中调节也同时发生。从10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来看大学生对于快乐的维持调节明显高于忽视调节,对愤怒的忽视调节明显多于重视调节。另外,对恐惧、厌恶、羞愧等情绪,大部分人会采取措施进行调节,但是分重视忽视两种选择不一,对内疚的调节则三种方式差距不大。

3.2 性别差异 情绪调节方式与个体内部情绪相关模式有着密切关系,这些个体内部情绪相关模式涉及由生理、文化及学习决定的许多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包含着复杂的生理、文化及学习因素,就成为情绪研究的重要变量[14]。本研究表明,情绪调节方式中都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男生对于情绪的调节多采用重视的调节方式,女生则倾向于选择重视与忽视调节方式。

3.3 人际交往能力与情绪调节方式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为了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有效和适宜的交往行为所具备的能力特质。在人际交往能力与情绪调节方式的表格中显示了在10种情绪中悲伤、害羞两种情绪的调节方式对人际交往能力产生了影响,对于悲伤、羞愧进行重视调节的大学生更易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对于害羞,则是采取维持调节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好。

综上所述,合理的情绪调节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处理自身发展、社会交往等问题。而当下大学生对于害羞、悲伤等情绪的忽视调节欠妥,对于悲伤、害羞、愤怒等负面情绪,建议大学生采取正确的宣泄以及积极的调节方式。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帮助个体获得良好的情绪和人际沟通技巧,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gross j j,levenson r nal suppression:physiology,self-report,and expressive behavio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y,1993,64(6):970.

[2] lzard c psychology of emotions[m].new york:plenum,1991:27-57.

[3]李梅,卢家楣.不同人际关系群体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j].心理学报,20xx,37(4):517-523.

[4]方平,李改,刘金秀.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xx,19(5):60-65.

[5]李璇,侯志瑾,黄敏儿.社交焦虑大学生元情绪评价,情绪调节方式的探索及指导[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xx,19(2):231-233.

[6]王翔南,程一波,周玲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的构建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xx,8(22):63-66.

[7]黄敏儿,郭德俊.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抑郁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xx,15(6):438-441.

[8]王慧,孟婷婷,陈仙.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xx,28(11):1031-1032.

[9]刘佰桥.人际交往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xx,16(5):489-491.

[10]方翰青,缪宁陵.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分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7(5):69-73.

[11]展宁宁.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际关系困扰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石家庄学院学报,20xx,12(6):115-120.

[12] lazarus r the primacy of cogni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4,9(2):124-129.

[13] gross j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an integrative review[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2(3):271.

[14]齐原.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现状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xx(14):19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