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学究竟怎么教心得体会实用 读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的感悟(六篇)

  • 上传日期:2023-01-11 08:31:09 |
  • ZTFB |
  • 10页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读数学究竟怎么教心得体会实用一

一个很简单的正循环摆在我们面前,学好数学,提高学生兴趣和自信是关键。怎样提高呢?我们来看看校信通数学名师们的经验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的理由都是――不喜欢老师。校信通名师有很多吸引学生的妙招。

1.展示潜力,让学生佩服。有位老师学识十分渊博,他不仅仅仅研究数学,还喜欢人文历史、新闻时事等,讲课的时候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学生们个个都很崇拜他。另一位名师则是计算潜力超级强,再难计算的数据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学生个性敬佩。校信通教研中心在做优秀大学生数学学习规律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喜欢某一个老师,理由很简单,可能只是因为老师随手就能够画出标准的圆和椭圆。

2.展示人格魅力,让学生敬服。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学生,比如幽默、严谨。有位名师说自己储备了至少200―300条笑话,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简单快乐学习。也有很多学生喜欢老师的理由是:“她认真负责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样,辩论会什么的,干啥啥行!”

3.用心关爱学生。如果想让所有学生都喜欢您,那就平等对待他们吧!课堂上,如果有成绩不好的学生举手发言,明知他会回答地一塌糊涂,也要鼓励和支持他。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进步和学习的乐趣很重要。

如果您想改变某个学生的话,那就去“偏爱”他吧!我们以前向学生了解过喜欢老师的原因,不少学生这样说:“我喜欢这位老师,是因为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妹妹一样。”“有一次我数学考砸了,老师在我的作业本里夹了一张纸条,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我感动极了!”

与新潮事物、生活相结合

此刻的学生大都对电脑感兴趣,如果从这一点入手引导学生学数学,是个很好的办法。举个例子:校信通里的一位名师喜欢用几何画板,几何画板能够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体会数学知识,学生在学几何画板的同时,学数学的用心性也调动起来了。

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因为他们觉得数学没有用处,那么我们就要时刻向学生传递“数学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的数学包括身边的事、新闻时事等,比如:让学生适度参与很多父母都热衷的股票问题;自己家里每月消费多少米,多少油,多少盐等,人均消费多少,房屋面积等等。

让学生体验到思维的魅力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完美、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颤栗中如痴如醉的潜力。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体验思维的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校信通名师们个性善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

他们的课堂别具一格。有时候一节课只讲一道题,带领学生一齐思考,一题多解,越思考越深,方法也越来越好,有时候是这天讲了一道题,明天还会再讲这道题,常讲常新。透过一道题,学生往往能够学到或自己发现一些方法和规律,甚至包括人生的哲理。

跟学生一齐创造成就感

兴趣与成就感往往有很大关系。每个学生都有想成为研究者、发现者的内在愿望,都有被认同和赏识的需要,都期望取得成就和进步。校信通里的名师们十分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上课的时候也会透过轮流提问等方式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传递老师的重视。

名师推荐,能够鼓励学生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写自己的成功记录。错题本很重要,但只有错题本,学生就只能多关注自己的失败经验,用成功记录本记录自己做出某一道对自己来说比较难的题目的过程,记录下这天比较昨日的点滴进步,能够增强成就感,增加学习兴趣。

帮忙学生迅速找到学习瓶颈

学生学习存在“木桶原理”,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所有知识点都不会,而可能是被一两个知识点卡住了。校信通名师们个性擅于透过课堂、作业或试卷分析,帮忙学生发现长期困扰他们的学习症结,从而迅速提高其学习自信和学习成绩。

期中考试后,学生吕梦把试卷拿给老师看,老师透过试卷分析和学生沟通,便可迅速帮忙吕梦分析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运算潜力和行程问题比较薄弱,喜欢用阅读的方式,读数学题目导致吕梦成绩一向上不去。老师推荐吕梦,多找一些运算题和行程问题做一下,同时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读题读三遍,学习成绩便可从70分,提高到90分。透过老师的试卷分析,吕梦忽然感觉到自己其实也能够学好数学!

三种提问方法,引导孩子爱思考

数学是很好的思维体操,它能够逐渐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灵活多变起来。在数学实验班中,老师们透过提问的方式来调动课堂,培养学生探索、发散以及迁移等思维方式。从课后的反馈上来看,效果十分好,学生普遍感觉上课的时候思路很开阔,课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那么老师采用了哪些提问方法呢?

1.迁移性提问,带给思维活动的导向。

不少数学知识在资料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状况,校信通名师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

例如:已知一个角为300的直角三角形边长为1,求其他两边长度,假设这个边长是2呢?由于是新的问题情景,学生没有很快口算出来。于是老师把问题变成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比较好算的角为450的直角三角形,透过计算边长的变化,老师让学生总结三边变化的规律,验证300角的直角三角形,再扩展到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2.系统性提问,帮忙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比如复习“平行四边形”时,老师会让学生连带着一齐思考:当具备什么条件时,平行四边形是菱形、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样能够引导孩子把知识串联起来。

为避免孩子们只是说出他记忆中的答案,老师会再进一步追问,你能够证明吗?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我每走一步都需要严密的思考和充分的证据”,而不是“我记得就应是这样”。

3.此外,老师还会透过探索性提问,让孩子思考一个问题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推荐读数学究竟怎么教心得体会实用二

这个学期我任教初一1班、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使工作更加地到位、细致,我针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习,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推荐读数学究竟怎么教心得体会实用三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深入研究数学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几年,有部分中学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的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数学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地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数学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运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数学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数学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含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色彩.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答案是要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数学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知识呢?关键是多研读数学名著、数学学术论文、数学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可以提高专业素质,而且还具有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3。对日常教学行为质疑和追问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过去,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统一,数学教师可以依赖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等“走向学生”;而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唯有对日常教学行为的质疑和追问,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体现,教学活动才能在实践中革故鼎新.

1、数学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数学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及时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数学学科来说,其实平常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数学教学反思对数学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数学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它会促使数学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教师。

推荐读数学究竟怎么教心得体会实用四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为了适应课堂改革的要求,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特制订以下计划。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并不断提炼为基本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将深入学习、借鉴“目标尝试教学的教学模式”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案例,积极参加市局和学校组织的新课改教学教研经验交流、案例研究、专题研讨、课堂教学观摩等活动,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

2、充分备课、精心上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精心选择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上课前要对教材知识点、难点突破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训练习题等充分内化,准备好课件、教学用具或仪器等。在课堂上要机智灵活,突出重点,精讲少讲,学生多动。

3、认真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解析并把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要点,把握教材所体现的理念精心挖掘教材内部的创造性因素。开展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本学期继续完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尝试,更多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改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

4、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吸取好的经验为我所用。继续参加“上课、观课、议课、思课”活动,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同学科、跨年级互相听课与交流,自觉进行反思,及时写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及教育故事,分析课改中的成败得失,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关注习惯养成,培养能仁学子。“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要从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抓手,加强基本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示范引领,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制约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各自学科特点,共同制定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措施计划,进而形成阶段性重点培养目标。力争学期结束时,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教育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在此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将课改之路坚持走下去。

推荐读数学究竟怎么教心得体会实用五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会正确的读数、写数。在教学时我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把该内容分成2课时教学。由于学生对万以上的数位顺序表还没有完全熟练,所以在课堂中我花了10分钟的时间帮助孩子巩固万以上的数位顺序表。只有学生熟练地记住数位顺序表,才能顺利地学习读数、写数。在教学读数时,我还特别强调学生分级。引导学生认识四位一级,从最高位读起,每一级的读法都和个级一样,读完亿级在后面加个亿字,读完万级在后面加个万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摸球游戏。

师:老师带来一个大盒子(都是白色球),里面有很多的球,老师想请同学上来摸一摸,看会摸出的球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可以吗?

(教师让多个学生上来摸球,摸的都是白色的。)

生:都是白球。

师:为什么每次都能摸到白球?

生:因为盒子里可能全是白球,所以,每次都能摸到白球。

(教师打开盒子,结果发现全部是白色的。)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只可能出现一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别的情况,这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一定性。

教师板书:一定

推荐读数学究竟怎么教心得体会实用六

摘要:数学课也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从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看,它包含了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学生都会面临困难;在教育中就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包含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数学阅读理解;数学文本;知识建构;元知训练等

阅读理解不旦是语文课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本文将讨论数学阅读理解的内涵及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对策等问题。

一、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如:“请问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页才能超过小华?”有许多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最少……才能超过”。很显然,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如:“第一车间生产了200个零件,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生产4个,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多少个零件?”解题时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比较”关系,即根据“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做4个零件”这一条件,计算出第二车间的个数,然后理解题目中的“组合”关系,将两个车间生产的个数求和,虽然问题文本中只有两个数字,却包含了“比较”和“组合”两层数量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列式有200+4=204.200-4=196和200+4+200=404。这些学生将其中的比较关系的方向搞反了,从而导致理解错误。因此,在数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理解

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以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数学文本理解过程至少有四个层次:

第一、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对于数学术语的理解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而那些来自生活中的常用语的概念来说,放在数学中就有了新的内涵,即由“日常概念”变成了“科学概念”。然而小学生却往往不去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而误解其意义。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应该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作为科学概念时的内涵。小学生对这些符号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第二、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如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据算式来编应用题,这样就涉及到了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目前小学生在这方面常常面临许多困难。

第三、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如在四则运算中,同时出现了加、除、括号等,这就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关系,才能确定计算的顺序。

第四、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在词汇、符号、语法结构的水平上去理解问题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模型才能解决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问题的给定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总是包含了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已有的概念性知识、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识联系起来,来弥补这种缺口的差异,形成关于问题的内在表征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理解中面临的任务以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

1.在数学理解的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

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小学生理解的困难可能是不能理解数学术语和符号或者不知道将两者互译,还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

对策:对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进行互译的学生,指导过程中要训练他们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如:可采用根据一个应用题文本列出几个算式;或者反过来,根据一个算式编出多种数量关系结构或类型不同的应用题。对于不善于区分不同数量关系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其中包含的集合关系(算术应用题中的组合问题、比较问题、变换问题)的数学题进行分类;也可采用一些“完形填空”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对数学表达方式的敏感性。总之,要根据学生在每个数学阅读层次上面临的具体困难,加以适当的训练。

2.指导学生构建“活的”、结构化知识。

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释文本信息的足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理解与题目表达的含义不一致。

对策:根据以上原因,在实践指导中要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如:可以引导学生用画“概念”和“概念网络结构”的方法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组织化,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条件性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如:老师不仅要讲解一道题目的计算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这些方法等,这样知识才能变成“活的”、可用的知识。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生活经验,可以为问题解决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如:学生对银行所使用的“利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在课堂上遇到类似问题可能就更容易应对。

3.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元认知训练

小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或文本时,其认识活动不仅是指向外在问题文本,还指向自己的认识活动为对象的认识,就是“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活动的认知。在对数学问题理解过程中的元认识活动包括很多内容,如事先计划预测结果、时间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质疑、自我评价等,从以往的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不善于理解数学文本,可能是因为元认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

对策:提高数学阅读理解中的元认知能力的方法很多。如:可以通过数学习作训练学生的元认知。fuentes认为:在目前,小学生都是学习现成的数学教本,解决教师或书本上提供的问题,实际上可以把这些工作部分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让学生学习编写数学练习题并给出答案,这样他们就要斟酌如何表述问题,如何调整自己的思路,让别人明白,从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加强口头解题的思维训练,这样有助于维持问题理解的注意力,也有利于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解活动。最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和修改,同时也可以提高自我反省能力。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数学课中应该重视阅读理解教学。从过程看,数学阅读理解包含了前后相依的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学生都可能面临困难,我们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包括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