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促进会心得体会总结 传统文化促进会心得体会总结怎么写(八篇)

  • 上传日期:2023-01-11 06:34:12 |
  • ZTFB |
  • 9页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传统文化促进会心得体会总结一

大家好!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文内涵,是它,让我们感受到书法那无与伦比的艺术美;是它,让我们体会到诗词的格律美;是它,让我们悟到传统习俗的内涵美。这些传统文化,仍流传在我心中。王羲之的行书堪称“天下第一行书”,他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如行云流水。故有唐太宗赞之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明代赵涵的《石墨镌华》,用笔方正,且能于方正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堪称“正书第一。”东汉书法家张芝,用笔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不计一笔一字的工拙,力求气势畅达豪放,大起大落,放任不羁,有“草圣”之称。这就是书法那与众不同的美。

传统文化把我卷进书中,让我去领悟诗词的奥秘,文言的精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不愧为诗圣,即使面对自己如此凄惨的处境仍期盼天下寒士成得到广厦的庇护,仍期盼着统治者能任用贤能之才,仍期盼着祖国能繁荣昌盛!“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我被这豪迈的违章吸引了去,原来是金英雄,是无辜冤死的岳飞啊!他是如此威武,如此神勇,如此有志向,定要“踏破贺兰山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进孔子的世界,你是否听到三千弟子的吟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走进李白的世界,你会发现他不会因朝庭而失落,面对奢侈的长安,他反而“停杯投筹不能食”。不愿与世人同流合污,宋悫说过“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让李白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李白的世界是心灵可以自由翱翔,不受拘束的世界。

我静静地走着,我聆听到了苏轼因为有了人间真情的美好期盼而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聆听到了范仲淹因为有了想立功归家的期盼而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夫勒归无计”,更聆听到了鲁迅先生救国救民的深情期盼“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因为有了这些伟大的诗人、作家,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坎坷仍屹立于东方不倒!

传统习俗至今仍有保留。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含冤投江而逝,有人怕江里的鱼去吃屈原的身体,就用粽叶裹着米饭缠成一个一个的,然后用龙舟去喂食。所以每年端午要吃粽子,划龙舟。有一个传说:春节那天,年兽要来吃人,因为很怕红色和火光,所以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贴春联放鞭炮。有一个传说:嫦娥奔月,人们为了纪念她又制作了月饼,中秋节时,望着明月,便会想起远在异乡的家人。

弘扬传统习俗,让传统文化充满古风,古气。传统文化,五千年来的历史文明,仍在流传、流传着……

推荐传统文化促进会心得体会总结二

在我县举办的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中,我们有幸听到云南大学“名嘴”金子强教授的题为《传统文化与人格修养》专题讲座,我受益匪浅。

金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卓越的传统——兼容并包说起,讲述了中国北方齐鲁文化、南方荆楚文化和西部秦文化的主要内涵,概述了儒、道、墨、法、医等诸子各家和佛教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了他们对于今天的启示,以及传统文化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金教授提出,要成为优秀的人,应具备“善良、勇气、智慧、美丽”四个基本原则。

讲座中,金教授古今贯通、广征博引、幽默风趣,为到场师生奉上了一顿充实的精神大餐,赢得了师生的好评。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古圣先贤的教育,是老祖宗告诉我们后人宇宙人生的真相,教导我们子孙后代做人做事的道理。它含慨了三大内容,儒、释、道。

儒家的教育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道家的教育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释家的教育就是以释迦牟尼为代表,我们称之为佛教。

儒家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为教育基础,是以自制为核心。道家教育以《道德经》、《太上感应篇》为教育基础,是以自省、因果教育为核心。佛家是以《修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为修学基础,以戒、定、慧为修学核心。

何为人生:人生就是人们的生活。何为宇宙:宇宙就是人们生活的环境,它包含五大内容: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

什么是伦理:就是人类关系的自然法则。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处于道德最底线的性、姓、信的关系。我们中国人把随顺自然落实在人事上,就是伦理五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万物众生的关系(人与万物众生的关系还包括: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矿物的关系)。

以前,我只是读弟子规,读论语,觉得很好,针对自己只要严格要求,孝敬父母、公婆。兄弟姐妹和睦相处,觉的做的就很好了。通过这次县教育局举办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离我们很远,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是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今天,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因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崇尚欧美、韩、日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中国人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80后、90后、大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我们生长在华夏文明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当今社会面临着危机,只有传统文化才是立于不败的民族基石,现在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学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关于八德中“孝”的学习,百善孝为先。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孝道的传承是家庭和谐的关键,是社会能够长治久安的根本。因为,如果儿女不孝顺父母,家庭就不可能和谐,社会的“细胞”家庭出了问题,社会这个大家庭怎么可能和谐。自古以来中国老祖宗就认为“百善孝为先”。乌鸦尚且会“反哺”,羊羔也会“跪乳”,动物都知道报答和感恩父母。更何况是身为万物之灵的人呢?所以,人如果丢失了“孝道”,就会忘本,会忘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父母给予的,没有父母的养育,今天的所有都是不可能有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所以我很庆幸能在这个时候学习到传统文化,让我学会了感恩。我们需要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才会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有利的贡献,才能是个有精神有信仰的有灵魂的人……

推荐传统文化促进会心得体会总结三

爱如一泓清泉,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田;爱如一阵春风,抚慰人们受伤的心灵;爱如明灯,照亮黑夜中前行的路。

从古至今,爱都一直存在。

孟母三迁体现的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孟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不受外界不好的影响,三次搬家。因为这三次的邻居是屠户之类的人。孟母怕自己的儿子受影响,而不断的变化居住地。终于,孟子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成为一位和孔子齐名的伟人。

“香九龄,能温席”体现的是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香菱为了使在田间劳累一天的长辈能在睡觉时得到温暖,每天都比长辈早进被窝把被窝暖热。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就是从这件小事上折射出了对长辈的敬爱,对长辈的孝。

程门立雪讲的是一位学子对他的老师的敬重。程颐想请教老师问题,可又怕打扰到老师。于是一直在他的老师门前站立着。当时天上还下着大雪,可他依然一直等。等到他的老师出来的时候,他的衣服上已经布满了厚厚的一层雪。这个故事体现了程颐对其老师的敬重。

还有一个人,我已经记不清他的名字了。大概就是说他的家里很穷,可他的妻子又生了一个孩子,可是粮食不够吃,因为他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和一个孩子。于是他就想把这个孩子埋了来弥补粮食不足的遗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儿子对母亲的孝。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美德历久弥新。俯瞰历史长河,你会发现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有很多大爱。有子女对父母的孝,有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有学子对老师的敬爱……

回首现代生活中的爱。最美司机吴斌,在被突如其来的物体击中造成重伤后,仍然坚持把公交车停在路边以保乘客们的安全;最美老师张莉莉,为了救即将被车撞的学生,自己的一推,把安全留给了别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虽然高位截瘫,但仍积极乐观面对生活;最美孝心少年韩娜,为了救重病当中的父亲,毅然放弃美好的大学生活照顾父亲……在现代生活中大爱也一直存在。

大爱无声,爱,一直存在!

推荐传统文化促进会心得体会总结四

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正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更好地发展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从另一方面来讲,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

如果将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相结合,以此来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和质量,就可以有效促进我国旅游管理的进步,进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业。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发展史的悠久古国,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无数的旅游资源。

我国的旅游资源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让我国的旅游资源颇具中国特色,受到了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通过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增添了极大的人文色彩。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在管理中不断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使旅游业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指引下不断进步是我国旅游业管理的重要思路,也是当前形势的必然要求。

想要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就需要紧随时代发展,将市场作为引导,然后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作为辅导。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旅游业管理需要更加健全、完善,要努力提升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提升旅游企业的整体素质,提升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

重视旅游企业融资与资本经营并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等。

与此同时,更应该重视政府的作用,将政府作为对付市场失灵时重要的补充手段。

另外,还要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当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旅游管理工作中,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力量不可小觑。

它可以加强政府与旅游企业从业者的联系与沟通,从旅游管理者的角度向政府提出具体建议。

同时在旅游企业之间可起到沟通信息,规范旅游企业的行为,使其严格地遵守政府的政策法规,以更加谨慎的态度从事经营行为,使旅游行业的行为统一到最佳状态。

虽然我国的旅游产业有了快速的发展,旅游管理理念也在不断的完善。

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看到在旅游管理上存在着一些不足,而如何协调旅游管理理念和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努力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了旅游管理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具体说来,传统文化影响与旅游管理理论构建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考虑:

(一)重视挖掘旅游资源的精神文化内涵。

旅游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就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自然风光,而是应该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精神文化内涵,提升其内在的美,从而使旅游业能够向高层次的形式进一步发展。

在旅游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对那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旅游项目的开发管理,对旅游资源中蕴含的文化特质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建立起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需要的旅游文化。

然后让员工将旅游资源中的传统文化牢记于心,这样就让员工拥有了一种责任感,认识到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就更加认真地管理旅游资源,开展更为高效的旅游管理工作。

(二)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提升旅游管理工作水平。

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以人为本”,正因为如此,在对旅游管理进行完善时应该充分利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从“人”出发来管理和完善旅游管理工作。

比如旅游管理中可以采用“参与式管理”的模式,让旅游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使每一名员工都拥有主人公意识,能够真正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旅游管理工作做好提供支持。

(三)重视将“以和为贵”的理念融入到旅游管理工作中。

旅游管理工作需要旅游企业各个部门共同的努力,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管理过程。

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其要管理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娱乐项目、餐饮、住宿以及购物、安全等。

可以说,这些环节只要有一个地方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

因此,只有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好,才能为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的理念能够有效提升旅游管理的质量。

“以和为贵”的思想能够让管理者重视互相间的合作,能够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从而可以让整个旅游管理工作更加协调,让所有的员工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去,从而让整个管理工作更加和谐、更加高效,从整体上达到了“无为”的状态。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旅游管理借鉴的理念,如果将这些理念有效应用到旅游管理工作,就可以让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相关部门应该更加高效、充分地挖掘旅游资源中具有的传统文化内涵,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来规划和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工作,使旅游产业更具文化内涵,进而全面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让我国旅游产业更具民族特色,同时也能有效完成我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理念的融合。

推荐传统文化促进会心得体会总结五

在我县举办的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中,我们有幸听到云南大学“名嘴”金子强教授的题为《传统文化与人格修养》专题讲座,我受益匪浅。

金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卓越的传统——兼容并包说起,讲述了中国北方齐鲁文化、南方荆楚文化和西部秦文化的主要内涵,概述了儒、道、墨、法、医等诸子各家和佛教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了他们对于今天的启示,以及传统文化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金教授提出,要成为优秀的人,应具备“善良、勇气、智慧、美丽”四个基本原则。

讲座中,金教授古今贯通、广征博引、幽默风趣,为到场师生奉上了一顿充实的精神大餐,赢得了师生的好评。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古圣先贤的教育,是老祖宗告诉我们后人宇宙人生的真相,教导我们子孙后代做人做事的道理。它含慨了三大内容,儒、释、道。

儒家的教育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道家的教育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释家的教育就是以释迦牟尼为代表,我们称之为佛教。

儒家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为教育基础,是以自制为核心。道家教育以《道德经》、《太上感应篇》为教育基础,是以自省、因果教育为核心。佛家是以《修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为修学基础,以戒、定、慧为修学核心。

何为人生:人生就是人们的生活。何为宇宙:宇宙就是人们生活的环境,它包含五大内容: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

什么是伦理:就是人类关系的自然法则。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处于道德最底线的性、姓、信的关系。我们中国人把随顺自然落实在人事上,就是伦理五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万物众生的关系(人与万物众生的关系还包括: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矿物的关系)。

以前,我只是读弟子规,读论语,觉得很好,针对自己只要严格要求,孝敬父母、公婆。兄弟姐妹和睦相处,觉的做的就很好了。通过这次县教育局举办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离我们很远,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是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今天,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因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崇尚欧美、韩、日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中国人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80后、90后、大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我们生长在华夏文明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当今社会面临着危机,只有传统文化才是立于不败的民族基石,现在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学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关于八德中“孝”的学习,百善孝为先。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孝道的传承是家庭和谐的关键,是社会能够长治久安的根本。因为,如果儿女不孝顺父母,家庭就不可能和谐,社会的“细胞”家庭出了问题,社会这个大家庭怎么可能和谐。自古以来中国老祖宗就认为“百善孝为先”。乌鸦尚且会“反哺”,羊羔也会“跪乳”,动物都知道报答和感恩父母。更何况是身为万物之灵的人呢?所以,人如果丢失了“孝道”,就会忘本,会忘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父母给予的,没有父母的养育,今天的所有都是不可能有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所以我很庆幸能在这个时候学习到传统文化,让我学会了感恩。我们需要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才会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有利的贡献,才能是个有精神有信仰的有灵魂的人……

推荐传统文化促进会心得体会总结六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弘扬中国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一. 爱国、气节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 ,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人都体现 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 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

以上种种爱国和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

二. 奋发、立志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 的《沁园春?长沙》 ,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 大志向。可谓少年壮志凌云。

有志者事竟成。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奋发图强。

三. 改革、创新

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

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 正统思想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中华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民族。近代的林则徐从中国反侵略战争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出发,组织翻 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调查西方情况,这对打破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 中国人认识世界和学习西方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直至陈独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

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这就要求我们锐意进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

四. 勤俭、廉正

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 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

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 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 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 得到升华。

五. 敬长、知礼

敬长即尊敬长辈。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 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 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 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 文明却衰退 ,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 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 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推荐传统文化促进会心得体会总结七

老师们、小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了解传统节日,热爱祖国文化》。

同学们,你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吗?很多同学都说对了,是清明节。唐朝大诗人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中就提到了我们祖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既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从周代开始,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明起初是一个很重要的农历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下面老师为大家讲个流传较广的故事吧: 在春秋时代,有人要杀害晋国国君的大儿子重耳。重耳在大臣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出去。可是他们在荒山野林中迷了路,几天几夜找不到吃的东西。重耳坐在地上叹着气说: “唉,我死了是小事,晋国的百姓又有谁会关心他们呢?”介子推一听这话,十分感动,就咬咬牙偷偷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重耳流着眼泪说:“你这样对待我,将来我怎么报答你呢?”介子推说:“我不求报答,只求你把老百姓放在心上。”重耳在外流亡了_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他在封赏的时候忘掉了介子推,有人就提醒他。重耳非常惭愧,就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就带人搜遍山林,但仍没找到他们。有人就出主意说:“从三面放火烧山,逼他们母子从没有火的一面逃出来。”重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下令放火烧山,可始终没见他们 母子下山。大火熄灭以后,重耳才发现介子推和他母亲已经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非常后悔,他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柳树下。为了避免烟火,他命令全国的老百姓在每年的这一天都不能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带领大臣们去绵山祭奠,他发现那棵柳树复活了,于是就恭敬地摘下一根柳枝,编了一个圈戴在头上,并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的第二天定为“清明节”。 晋国的百姓们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诚,也在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又因为清明节正好在每年的四月四日到六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的时节,因此人们也在清明节左右去野外踏青。有些地方还有开展系列体育活动的风俗习惯,比如荡秋千、放风筝、抖空竹、郊游、拔河、打马球、踢毽子等等。

中国最早的老师孔子说:慎终追远,明德归厚。意思是祭奠祖先、悼念亡人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更有人生意义,使活着的人道德醇厚。千百年来的每一个清明节,都寄托着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民族精神,都延续着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都表达着对先人赐予后人生命的不尽感恩和对先贤道德风范的深切缅怀。从某个方面来说,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就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高度的认同,就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亲切的温习。

同学们,让我们从小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热爱、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过得有意义。这是我们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应该做的事!

谢谢,我的讲话结束。

推荐传统文化促进会心得体会总结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采。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八”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指引着我们大学生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坚信,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