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院大事件心得体会如何写 中山医院出院小结(5篇)

  • 上传日期:2023-01-11 04:55:32 |
  • ZTFB |
  • 10页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中山医院大事件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中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临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区20公里,距广州城区90公里,距澳门30公里,隔珠江口与深圳、香港相望。本馆成立于1956年,目前管理范围2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35人,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和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关于博物馆征集收藏、展示教育、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和本馆业务情况,经上级批准,本馆目前有三个机构名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民俗博物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开展对翠亨村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物收藏、民居与民俗风情展示,抢救与保护民俗文物、民俗文化,并以此保护和烘托孙中山及其故居的历史文化氛围。 "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主要业务包括:1、孙中山出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含珠江三角洲民俗)研究;2、孙中山生平经历研究;3、孙中山的家世、亲属与后裔研究;4、孙中山与其同时代(特别是香山籍)人物研究;5、孙中山相关文物研究;6、孙中山思想研究;7、相关的博物馆业务和观众服务项目研究;8、相关科研组织工作。

纪念馆坚持"保护文物及其环境求发展"的宗旨,坚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的理念,坚持"守旧"——守护价值、守护记忆、守护历史文化,并以现代管理理念及技术手段开展业务和实施管理工作,积极创新。自20xx年2月起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现代系统理论和国际公认的标准体系实施对博物馆业务、文物环境、自然生态的科学管理。

纪念馆的展示体系坚持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主题,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兼具历史纪念性和民俗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构成立体多元、与观众互动、独具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展示体系,具备了现代生态博物馆的基本要素。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组建于1998年12月28日,是一所以孙中山纪念馆为依托,以保护中山民俗文物、弘扬民俗文化为己任,展览与示范相结合的新型博物馆,开馆以来深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民俗博物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民居展示区,它分为民居展和民俗展两部分,以文物展示为主,使参观者能身历其境,对孙中山成长初期的社会状况和风土民情有直观的认识。农业展示区则以文物展示与耕作示范相结合为特色,知识性、历史感并重,对青少年一代特别有吸引力。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的建立,不但为民俗文物的保护作了大量的工作,也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奇妙旅程,使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展览陈列更丰富、更立体。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该馆行政隶属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xx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孙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 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围墙正门外南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石刻牌匾。故居正门南侧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孙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的灰雕,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该建筑物门多,窗多,通道多。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正门上有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庭院右边设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围(约32平方米)是孙中山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此。 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条台上。后座是孙中山母亲卧室,正厅南侧为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北边耳房是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和凳等仍旧摆放着。1892~1895年和1920xx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1893年冬,孙中山曾在此书房研读古今书籍,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并曾在这里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1895年与陆皓东在此书房商讨救国方略,还曾在这里为乡亲治病。 故居庭院南边,栽植一株酸子树,是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种子亲手栽种的,生势茁壮茂盛,北边是砖砌的花台。 在故居周围还有孙中山青少年时活动过的遗迹。孙中山7至12岁时,常与他姐姐妙茜在金槟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经常挑水回家的水井,孙中山也常在山下兰溪的溪间捉鱼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树,是他童年时代常常听参加过太平军的冯观爽老人讲述太平天国将领反清故事的地方。[2-3] 据悉,孙中山故居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通过对核心景区孙中山故居的打造,建设一个集现代与历史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名镇,计划在3年至5年内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占地19.8亩,总投资约3932万元,目前已竣工。

关于中山医院大事件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20xx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运动”等风风雨雨,1920xx年他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在1920xx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据说,早在1920xx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为尊重孙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实地察看,选好陵址,划地20xx亩修墓,又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应征者中,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1920xx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历时3年多,耗资150万银元,中山陵终于在1920xx年春竣工。令人惋惜的是,留学美国、才华横溢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在主持建陵过程中,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幸与孙先生一样身患肝癌,在工程临近尾声时病逝,年仅35岁。1920xx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孙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从此60余年,孙先生一直长眠在这里。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柩,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时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如同巴黎人以香榭里舍大道为骄傲,纽约人为第五大街而自豪一样,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美丽的林荫大道最是得意。而这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无疑正是南京林荫道的最佳代表。在这条“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法国梧桐,但追根溯源起来,它可是我们中国的“土特产”,只因当年法国人将它从云南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现在这么一个土洋结合的名字。

车出中山门,沿陵园路行驶,终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大家请,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牌坊建于1931~1933年,高12米,宽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式。大家抬头可以望见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宇送人。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数十米的墓道。中山陵的整体设计,突出中国的传统风格,庄严肃穆,独具特色。为了体现孙先生的崇高伟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为陵的惯例,将墓室筑于海拔约160米的全陵最高处。此外,整个陵区的建筑植被讲求中轴对称,更给。人以法度庄严之感。请大家向前看,朝北顺坡而上,依次有陵门、碑亭、祭堂和祭堂后的墓室等建筑。而墓道两边的这些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两两相对,代替了古代惯用的石人石兽,象征着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雪松是世界四大观赏树种之一,现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墓道尽头是平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铎,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大铃铛。在古代它是用来宣布政教法令和战争令的。铎的声音宏亮,而且传得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陵墓选用这样一个图式,让人不禁想起孙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其用意也正在警示后人。这里的平台广场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这座宏伟的三拱门,是陵区的正式开端。它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也是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过了陵门便是碑亭。亭正中这块9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颜体大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

出碑亭,迎面石阶层层叠叠。南京人常说中山陵的台阶像是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所以来这儿游览的客人常常要问:中山陵究竟有多少级台阶呢?

各位朋友,大家不妨也来数数看,怎么样?

来到临近顶端的平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市政府捐赠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洞。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时向中山陵炮击造成的,这两个洞就是当时留下的弹洞。如今虽时过境迁,但这两个弹洞仍时时提醒我们莫忘国耻。距此不远的前方还有一对仿古青铜鼎,那是.由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

拾级而上,终于登上顶台。由此既可鸟瞰,更宜远眺。置身此间,背倚巍巍钟山,耳听阵阵松涛,更觉伟人的浩然正气与大自然同存。祭堂处在钟山半山腰,从博爱坊到祭堂总共有392级台阶,高差约70米,平面距离700米。如从碑亭数起则有290级台阶。建筑师为避单调,将这392级台阶分作10段,每段1个平台,总计有大小10个平台。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了。这392级的数字并非巧合,而是暗喻了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干二百万同胞。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中山先生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现在大家面对的就是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当年吕彦直督建至此,就因身患绝症而逝,常令后人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叹。祭堂是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阔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全用香港花岗岩砌成。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阳文篆字,这是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最基本最概括的指导思想。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入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直径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墙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可以看见东西两壁上所刻的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整个祭堂以黑白蓝色为基调,均为中国传统孝色。而镶嵌彩色玻璃的内窗,在阳光照射下却显出另一番西洋风味。如此中西合壁的风格,正与孙先生融贯中西的精神气度相契合。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阔2.1米。这座雕像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受孙中山葬事委员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从巴黎运至中山陵的,全部造价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的6幅浮雕是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六个片断。它们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经过祭堂来到墓室。墓门分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上的门钉和铜环上的神兽(椒图)极富中国传统特色,门楣上刻“浩气长存”横额,取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土墓所书手迹。第二道门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是半球形封闭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以马赛克镶成国民党党徽图案。室内圆形,铺以大理石,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以淡红色大理石贴面。正中的圆形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四周围是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圹内墓穴上安放着孙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孙先生的遗体形象所作。孙先生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左右处。为什么祭堂内的坐像身着长袍马褂,而这里却改穿中山装了呢?原来当年国民党内左右两派矛盾尖锐,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主张塑像穿长袍马褂;而左派则主张穿中山装。两派意见不合,结果各搞各的,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各位朋友,孙先生的遗体究竟是否还在中山陵,这是每一位来这里的游客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自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磨难。1920xx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时,他的遗体经过防腐处理,暂时被安置在北京香山碧云寺。1920xx年,被北伐军打败逃到北京的军阀张宗昌,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为孙先生的遗体压住了他的风水。于是他打算要焚化遗体。后经爱国将领张学良派兵保护,遗体才得以保存,但已受到空气侵蚀。1920xx年5月28日灵柩由津浦铁路从北京运抵浦口,6月1日运达中山陵。奉安大典仪式完毕后,即用水泥将灵柩浇入圹中。墓穴用花岗岩垫底,四周建隔墙,紫铜棺下有一特制楠木垫,棺上有一层密封着的水晶透明板。当年公祭时,站在石圹边,扶栏即可瞻仰中山先生遗容。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曾准备将遗体运往重庆;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又曾想将遗体迁往中国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受到工程界爱国人士和国民党左派的极力劝阻,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至今。

沿祭堂外广场两侧后壁有一道门,通向墓堡公园。中为墓室宝顶,呈覆钟形。墓堡后墙设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近200幅珍贵历史资料展现了中山陵的建设和中山先生的遗体奉安全过程。

除了陵墓主体建筑外,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设施,包括藏经楼、音乐台、光化亭、行健亭、仰止亭、流徽榭等等。它们大多是1920xx年奉安大典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友人捐款修建而成。另外,位于梅花山顶的博爱阁,是一位台湾同胞捐资兴建的,于1993年11月12日孙先生诞辰127周年时落成。

各位朋友,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晚年又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伟大的功勋,也赢得了中外进步人士的广泛拥戴和颂扬。解放后,中山陵受到国家高度重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作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两岸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会含笑长眠的。谢谢大家!

关于中山医院大事件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在曦月下的一方乐土上,在草木之间的一寸静谧中,在尘世间的一米阳光下,跳跃着眼前最迷人的身影,那便是你,夏。——题记

早起是微凉的天。晨光乍现,点亮了城市,温暖了喧嚣,平静了曾经狂风下万物的张牙舞爪。

沿着浓绿的羊肠小道,踏过径上凹凸的坑洼,我便也像四五岁的天真孩童那样返璞归真了。草木葳蕤,英华点缀,那些叫上名来的叫不上名来的星星点点的野花,不正是《楚辞》中的蘼芜吗?她们趾高气扬,张扬着生命的光鲜,感受着无限快乐。

池边是一对栖息着的麻雀,褐色的斑纹勾勒出夏日光景的饱满。远远望去,像是一个糊涂蛋落在那里的一双鞋子,一双与碧水青天相互映衬的鞋子。若是上前怕会惊动了此刻的安宁,想必这麻雀也被如茵的绿草所吸引。远观便已极好。

池面上涟漪荡漾,摇曳着的荷花怕是受过琼浆玉露的滋养,要不怎会这般迷人?黛绿的荷叶上滚动着的露珠分明闪耀出珍珠的璀璨。如果非说那不是珍珠,也定是天上落下来的奇珍异宝。

午后,太阳慵懒地洒下缕缕燥热,蛙声连绵起伏,不用说我也知道,那是夏的赞歌。大树投下些许清凉,我连忙跑去歇息。不知怎地,树下的我竟头昏脑涨,那是微醺的感觉。是太阳过于炽热吗?还是游玩了一早的我身心俱疲?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置身于夏日之中,我心已醉。

今年的夏天来得晚些,但我仍是不恼,因为我知道,夏也许会迟到,但她永远不会缺席。

中山夏天作文初一2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发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个样。山坡上的纤纤细草渐渐长出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念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火红的太阳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这已经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也呈现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色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太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一有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七八片绿色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似的高粱、玉米,那地上的瓜秧,无不精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是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滋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像秋天的重点作出最后的冲刺。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过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季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骤州;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着详情面值得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的金黄的夏季。

中山夏天作文初一3

夏天一到全家疯狂,冰棒冷饮全家吃开心到不能再开心了,可夏天可不是一直好,说坏那叫真的坏。

夏天是我盼望已久的时候。冲进厨房打开冰箱,可以张开肚子狂吃;!冲进房间打开空调,冷风呼呼的吹着那叫一个痛快。拿出一本漫画尽情看起来,可是“轰——轰——轰——”一阵雷声吓得我上气不接下气,立马无数小雨点从天而下,我连看都没看想:“一点儿小雨,不用怕阳台的衣服等一下在收也可以呀!”立马我把窗关上继续看了起来。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我在次打开窗:“我去!小雨升级了,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我赶快放下漫画冲向阳台,可时间己晚衣服全湿了!(哎—落泪)

夏天是我最爱的季节。与表弟来到小溪边,溪水清晰见底,犹如一面清洁的镜子,可以看见小鱼小虾在溪水下的一举一动。我二话没说,立马冲进了小溪。在溪中游来游去犹如一条小鱼在里面欢快玩耍。溪水冰爽十分,比呆在空调房中写作业强三条衔。可回到家一场噩梦就来了,两只蚊子刚回家就向我发动了第一次进攻,在我耳边飞来飞去,唱着“动听”的歌,“动听”到我想拿杀虫神器电蚊拍拍死它们了。

这还不是最让我头痛的,头痛的是我吃零食时蚊子总想和我抢。

算了,不写了!不然我的零食就全遭殃了!臭蚊子!给我死回来!

中山夏天作文初一4

夏天,是我最讨厌的,也是我最喜欢的。

我讨厌就讨厌在,每天家中真的太热了,不开电扇或空调,家里比蒸锅要热十倍。出不了门,怕中暑,从窗户看,一个又亮又大又炽热的火球在不住地烧着,地上的花儿,草儿、树儿都焉了,一副惨惨地样子很可怜。除了植物,动物都蔫了,一个个没精打采的样子。

最烦的蚊子“军团”又起义了,飞来飞去地吸血。我在睡觉时点五个蚊香都没用。支蚊帐吧,也不知道它们从哪儿猫进来的,“嗡嗡”叫个不停。还是驱蚊水有用,一喷,蚊子通通去。苍蝇更烦,“嘤嘤嘤——”叫个不停,去小厨房偷吃,脏死了!每天都要拍十次以上才清静。

不过,我也喜欢夏天。在夏天,杨梅又甜又酸,吃起来太爽了:果汁爆出来流进了喉咙,果肉还在舌尖上跳来跳去。荔枝也是,甜滋滋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想再吃一颗。如果放进冰箱,味道美到无法言喻,冰爽的果肉进入口腔,又凉又甜的味道从嘴到喉咙,最后整个胃都是凉丝丝的。

还有我们喜爱的冰激凌,真是太好了,这叫:“上天的恩赐!”所有的口味各种各样的造型应有尽有。

夏天的雨真好,噼噼啪啪地,印着月光,顺着玻璃下流,像顽皮的孩子一样,闪电一次又一次伴着“鼓声”撕开天空,十分壮观。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见到彩虹呢!

夏天又有利又有弊,但利盖过了弊,所以我喜欢夏天!

关于中山医院大事件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中山陵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20xx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

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0xx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0xx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

据说,早在1920xx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sun yat-sen's mausoleum friends, came to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you must want to see the most famous, the most distinctive local attractions. in nanjing, if did not go to sun yat-sen's mausoleum, say that you see only the half of nanjing. although nanjing, long known as "the six dynasties ancient capital", has "jinling 40 landscape" and so on numerous 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al sites, but sun yat-sen's mausoleum is undoubtedly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peaking of sun yat-sen's mausoleum, of course, must be mentioned in its master, the great national - the main revolutionary forerunner sun yat-sen. mr. sun name sun yat-sen,. foreign friends all call him "dr. sun yat-sen". because he is engaged in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in japan when used pseudonym "zhongshan firewood", so he is regarded as sun yat-sen in china. sun yat-sen was born on november 12, 1866 in xiangshan county (now zhong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tsui a peasant family. he flew high and rare successively studied in honolulu, hong kong and other places, to practice medicine in places such as guangzhou, macao after graduation. later he medical politics, and in japan in 1905, the organization to china union, had been pushing for the prime minister, put forward the "drive out by lu, to restore th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 - the average land ownership" of the famous platform, and the "nation, civil rights, the people's livelihood" - the doctrine of three people.

on october 10, 1911 years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wuchang uprising, mr sun was seventeen provinces represent pushing for the chinese people - the temporary president, and the following year new year's day was sworn into office in nanjing. since then, has experienced the "yuan shikai mean" "second revolution" "nation sports" ups and downs, such as the "method of protection - movement in guangzhou in 1921, he became the chinese people - the president very much.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kmt) held in guangzhou in january 1924 the first national congress, he will be the old three people - development for the new three people -, put forward the "which was allied with russia the peasants" of the three policy. in november the same year he came at the invitation of the feng yuxiang north discuss national plans, eventually because became ill because of overwork, died in beijing on march 12, 1925.

sun yat-sen's mausoleum burial site is mr. sun was selected. this vision, meteorological ambitious, indeed is a good place to build mausoleum. you may ask; mr. sun was born in guangdong, died in beijing, all his life to travel around for the revolution, why choose nanjing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it is said that as early as in 1912 as temporary president mr. sun, soul valley temple abbot monk is has been recommended to him the "would in the former, with green ailian" feng shui treasure. that year on march 31, mr zhongshan for the peaceful reunification, resolutely resigned from the presidency. one day in early april, his hunting around with hu and others to the ming tomb, came to rest now tomb is located. mr. sun looked around and said to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after the death of my future want to the land to bury the national obtained (national begging for me after i died someday, to be a pile of soil in place for body). the purple mountain, of course, the momentum of feng shui is not mr. sun as the root cause of this decision. mr sun last asked: "after my death, can be buried in nanjing zijin foothills, for nanjing interim government was established, so don't forget the xinhai revolution." so, although mr sun in nanjing residence time is not long, but nanjing is has special significance for mr. sun. he chose nanjing purple mountain as a burial site, fundamentally speaking, is to commemorate the revolution, the revolution colleagues.

关于中山医院大事件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中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临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区20公里,距广州城区90公里,距澳门30公里,隔珠江口与深圳、香港相望。本馆成立于1956年,目前管理范围2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35人,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和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关于博物馆征集收藏、展示教育、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和本馆业务情况,经上级批准,本馆目前有三个机构名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民俗博物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开展对翠亨村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物收藏、民居与民俗风情展示,抢救与保护民俗文物、民俗文化,并以此保护和烘托孙中山及其故居的历史文化氛围。 "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主要业务包括:1、孙中山出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含珠江三角洲民俗)研究;2、孙中山生平经历研究;3、孙中山的家世、亲属与后裔研究;4、孙中山与其同时代(特别是香山籍)人物研究;5、孙中山相关文物研究;6、孙中山思想研究;7、相关的博物馆业务和观众服务项目研究;8、相关科研组织工作。

纪念馆坚持"保护文物及其环境求发展"的宗旨,坚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的理念,坚持"守旧"——守护价值、守护记忆、守护历史文化,并以现代管理理念及技术手段开展业务和实施管理工作,积极创新。自20xx年2月起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现代系统理论和国际公认的标准体系实施对博物馆业务、文物环境、自然生态的科学管理。

纪念馆的展示体系坚持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主题,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兼具历史纪念性和民俗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构成立体多元、与观众互动、独具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展示体系,具备了现代生态博物馆的基本要素。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组建于1998年12月28日,是一所以孙中山纪念馆为依托,以保护中山民俗文物、弘扬民俗文化为己任,展览与示范相结合的新型博物馆,开馆以来深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民俗博物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民居展示区,它分为民居展和民俗展两部分,以文物展示为主,使参观者能身历其境,对孙中山成长初期的社会状况和风土民情有直观的认识。农业展示区则以文物展示与耕作示范相结合为特色,知识性、历史感并重,对青少年一代特别有吸引力。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的建立,不但为民俗文物的保护作了大量的工作,也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奇妙旅程,使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展览陈列更丰富、更立体。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该馆行政隶属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xx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孙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 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围墙正门外南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石刻牌匾。故居正门南侧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孙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的灰雕,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该建筑物门多,窗多,通道多。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正门上有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庭院右边设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围(约32平方米)是孙中山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此。 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条台上。后座是孙中山母亲卧室,正厅南侧为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北边耳房是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和凳等仍旧摆放着。1892~1895年和1920xx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1893年冬,孙中山曾在此书房研读古今书籍,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并曾在这里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1895年与陆皓东在此书房商讨救国方略,还曾在这里为乡亲治病。 故居庭院南边,栽植一株酸子树,是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种子亲手栽种的,生势茁壮茂盛,北边是砖砌的花台。 在故居周围还有孙中山青少年时活动过的遗迹。孙中山7至12岁时,常与他姐姐妙茜在金槟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经常挑水回家的水井,孙中山也常在山下兰溪的溪间捉鱼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树,是他童年时代常常听参加过太平军的冯观爽老人讲述太平天国将领反清故事的地方。[2-3] 据悉,孙中山故居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通过对核心景区孙中山故居的打造,建设一个集现代与历史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名镇,计划在3年至5年内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占地19.8亩,总投资约3932万元,目前已竣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