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僧尼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如何写 寺庙培训心得体会(九篇)

  • 上传日期:2023-01-10 19:46:49 |
  • ZTFB |
  • 11页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寺庙僧尼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朝廷在这里兴建了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新修建的。

庙前广场(2分钟)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位于大家身后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遮蔽、避邪及装饰的作用,全长110米,是我国照壁之最。照壁前的这个半圆形的水池称为泮池,古时皇帝讲学的地方叫辟雍,诸侯讲学的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等级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便称为泮池,位于泮池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因此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时左右,天上明月的倒影便会被桥影分成两半,这一奇观被称为“文德分月”。文德桥畔广场西侧有一聚星亭,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四柱三门,它的意思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牌坊南侧有魁星阁,古有“奎主文章”之说,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也是科举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在广场北方便是棂星门,相传棂星是天上的文星,是主管教化的星宿,取名之由是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

大成门、露台(1分钟)

大成门是大成殿的正门,也是夫子庙的正大门。在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只有官员可以从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门后两侧墙壁上镌刻两个大字,分别为“礼”和“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本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在大成门后,大成殿前有一甬道,甬道两旁立有孔子十二位门生中的八位,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分别为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庸、宰予、言偃和仲由。甬道的尽头为露台,高1.4米,东西长21.8米,南北宽14米,四周围以石栏,前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正中有一尊孔子铜像,铜像前设有铁香炉,上刻“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国内孔庙中最大的一尊铜像。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石碑30余块,供游人欣赏。

大成殿(2分钟)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标志性建筑,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三个字。大成殿屋脊鸱吻中有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灵秀美之势,与北方孔庙采用黄色琉璃瓦所体现的恢弘气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这也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殿中央陈列有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上方挂三块匾额都是出自历代皇帝之手,分别为康熙所书“万世师表”、乾隆所书“与天地参”以及光绪所书“斯文在兹”。在画像前两侧立有孔子的四位门生,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有琴、古筝、鼓等古代乐器。在四周墙壁上有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为《孔子圣迹图》,由浙江乐清200名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广东、广西等地的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等石中名品及黄金、珠宝等贵重饰件,耗3年之工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现价值人民币1亿多元,这38幅壁画分别为:圣迹之图、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等。

碑刻(1分钟)

由大成殿出,右手边的古井即玉兔泉,据记载,玉兔泉是由秦桧发现并挖掘的。泉旁侧立有《筹措朝考盘费碑》,记载了两江总督时期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考费用的一段历史。另一侧还有四块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城市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另外是南京市仅存的三块元碑《集庆孔子庙碑》《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

a学宫 :学宫大门(30秒) 明德堂(1分30秒) 尊经阁及其周边(1分钟)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方,南向门楣上书“大明国子学”,由曾国藩题写,北向门楣上书“东南第一学”,由清乾隆时期文武双科状元秦大士题写。走进学宫大门,可以看见左右两个亭子中竖有一钟一鼓,亭额上分别写有“习礼”“仰圣”四个字,是古时士子们用于祭拜孔子的。

正对着学宫大门的是明德堂,堂名由文天祥题写,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朝圣后,学子们便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明德堂原名“明伦堂”,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时,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和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故保留至今。

明德堂后的尊经阁高三层,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原为专奉孔子先辈之所,现为梨园。青云楼在清朝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尊经阁后的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情。

其他(1分钟)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期,秦淮河上就又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还能饱尝独具风味的秦淮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或者去探寻乌衣巷、王导谢安故居、李香君故居等名人踪迹,都是赏心乐事。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b贡院 前街、明远楼(1分30秒)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贡院前街,在街道中竖立着六尊人物雕像,他们都是历朝历代从这里走出去的才子,分别有唐寅、吴承恩、郑板桥、吴敬梓、林则徐和张謇。在雕塑的东侧,立有石碑11块,记载着这座贡院的历史兴衰以及各朝皇帝、大臣、名士对贡院的赞誉、评价和题咏,前街正前方是贡院,贡院牌坊上有李渔题写的楹联,始建于南宋,是专门用于举行科举考试的场所。起初,应试人数不多,规模也不大,仅仅供府、县学的考试之用,偶遇考生增多的年份,甚至需要借用寺庙作为临时考场,时至明永乐年间,重建了这座贡院,后南京贡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待至清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时,已达到空前之势,形成了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号舍多达两万多间。民国之后,贡院冷落,直至今日,只有明远楼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了下来。明远楼是历届科举考试时用于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一楼拱门内保留有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有效地保存了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

号舍(1分钟)

现在贡院内恢复了四十余间号舍,以千字文为序,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仅陈列一上一下两块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场,吃喝拉撒睡考全在这里。白天他们在案板上答卷,晚上就在案板上合衣而眠。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考试的艰辛,贡院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东侧为游客体验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体验一下。

至公堂(1分30秒)

科举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长达1320xx年,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考试。前方大家看到的“至公堂”过去是主考官办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试“公平、公正、平等”,现在是科举陈列室,分为东中西三个展厅,中间的展厅是科举文化陈列室,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熬头的雕塑,旁边的这组横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非常壮观。四周墙壁上展出的图片资料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而西侧的是名人厅,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还有和科举有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关于夫子庙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推荐寺庙僧尼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中卫高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至清代 已成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据传中卫旧有9寺18庙之盛,唯高庙高耸、高峻、高超,故谓之高庙。1963年被批准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僧众常住,供奉铜铸、玉刻、木雕、泥塑、圣像600余尊,入选《中华佛教二千年》宝典名录。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九月,宁夏发生强烈地震,使上层建筑全部倾圮。地震后重修,四年内修缮完工,起名“新庙”。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公元1739年1月3日),宁夏再次发生强烈地震,寺庙内的大部分建筑倒塌。之后,又逐年重修。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增建了门前广场上的法戒楼和寺院内的砖砌牌坊、东西转楼、东西天池,改称“玉皇阁”。1942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在此举行庙会,因香火不慎,造成重大火灾,使南天门以上建筑一时间全部焚毁,荡然无存。翌年再度兴工重建,并扩大殿宇,增加高度,历时4年,于1946年竣工,起名“高庙”。现存的中卫高庙,即为清咸丰年间和20世纪40年代重修、增建后的定型。其建筑风格依然以清代古建筑为主体。

高庙建筑群占地4100多平方米,建有1700多平方米的重楼叠阁、260间建筑物。高庙坐北朝南,在南北中轴线上,从南向北的主要建筑有保安寺的山门,山门之上是魁星楼,内塑魁星造像。进山门迎面是一座双层的砖雕牌坊,婷婷玉立,结构独特。由于上塑天宫弥勒佛,故称“弥勒阁”。由此上踏15级台阶,至大雄宝殿,内塑释迦牟尼坐像。大雄宝殿的东侧为地藏宫,西侧为三霄宫。东西两边的配殿里,塑十方佛及二十四诸天。穿过34级台阶,直抵南天门。台阶的前一半,建成天桥状,天桥两侧被环绕一周的楼宇围成两个天井,东边的称“东天池”,西边的称“西天池”。两个天池由天桥下的圆形隧洞相互联通,隧洞被称为“地狱轮回洞”。

高庙是 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很奇特。庙的砖雕牌坊上有一副对联:“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横批是:“无上法桥”。庙里供奉不仅有佛、菩萨,还有玉皇、圣母、文昌、关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济济一堂。

高庙前有保安寺,山门朝南,两侧建有厢房,正面为单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殿后为高庙,有24级台阶,拾级而上,经牌坊、南天门、中楼,最后是高达三层的五岳、玉皇、圣母殿。这些主要建筑,都在一条中轴线上,它们层层相因,逐步增高,气势雄伟。在高庙主体建筑的两侧,还有钟楼、鼓楼、文楼、武楼、灵官殿,地藏殿等配殿。在仅20xx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造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的殿宇。整个建筑群重楼叠阁,亭廊相连,翼角高翘,构成了迂回曲折的内外空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宁夏古建筑的精湛的艺术风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登上高庙的最高层,又是一番景象。古人咏颂此景:“芦花飞雪涨晴漪,烟雨冥檬望益奇。点点白鸥深处浴,扁舟遥动五湖思。”那简直是一幅壮丽而又清淡的巨幅国画。极目云天,泼黛浮蓝;大漠绿洲、黄河、长城尽收眼底。近处,云蒸霞蔚,似乎赤城霞、峨媚雪、巫山云、潇湘雨、钱塘潮。庐山瀑布均生于此,催人遐思,感慨万千。这时,从远处飘来的瀚海驼铃又那么深沉悦耳,游人犹如沉浸在诗中画内。

高庙以高取胜。在仅4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筑有260多间重楼叠阁。整个建筑群分两部分,前低后高,层层叠起,形如凤凰展翅。前院为保安寺及其山门,上为南天门大雄宝殿、中楼,最上层是五岳庙、玉皇阁、圣母宫,有木梯与中楼通。主体两翼分别是钟鼓楼、文楼、武楼等陪殿。南北向中轴线上,建筑物层层紧扣,步步增高,左右对称,上下呼应,亭廊相连,迂回曲折,檐牙相啄,翼角高翘,加上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造型别致的屋顶,构成一座气势雄伟、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在高庙的砖雕牌楼上有一幅著名对联:“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横批是:“无上法桥”。可见当年这里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场所。

高庙最著名的体验景地当属高庙地狱。高庙地狱建造在高庙地基之下,为中国四大古地狱之一。其结构为一巨型宫殿,内设十殿阎罗、六曹判官、锯解、铁磨、铁床、油锅、刀山、火海等地狱刑具及鬼吏塑像等。结合人间百态,表现人死后到阴间接受评判的过程,体现了佛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理念。

推荐寺庙僧尼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杭州灵隐寺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大名刹之一,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浓厚的文化和宗教内涵无与伦比。灵隐寺还有一个别名叫云林禅寺,一说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寺后的北高峰览胜他看到上下云林默默,整片庙宇笼罩在浓浓的晨雾之中,显得十分幽静于是赐名为云林禅寺。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巨匾,即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但300多年过去了,杭州人们从来没有承认过康熙的改名,大家还是叫“灵隐寺”。

进寺首先是天王殿,为“灵隐三殿”之一。天王殿上的“威镇三洲”匾额,古代神话中的四洲为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州、北俱卢洲,相传北方是净土,因此只需威镇东西南三洲而名。

灵隐寺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进天王殿正中佛龛里坐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袒胸露腹,笑容可掬迎接香客的第一柱香,正向我们传授一种人生智慧:心胸宽广,万事能容,知足常乐,健康长寿。两边为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弥勒佛后壁佛龛里站着手执金刚杵的韦驮菩萨,韦驮佛像造型端庄,由独块香樟木雕成,是南宋遗物,已有700多年历史,很具观赏价值、过天王殿为庭院,院中古木参天,正面是大雄宝殿,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曾被魔王抢走,是韦驮不畏艰难,奋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韦驮塑像大多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意为保护佛祖,驱除邪魔,威镇三洲。

杭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素有“东南佛国”之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今天在杭州仍能感受到。

天王殿后是主殿——大雄宝殿,是一座单层重檐的三叠建筑,高达三十多米,雄伟庄重。八方各地的游客、香客几乎将大雄宝殿前的平地站满,灵隐寺真不愧为全国十大寺庙之一,香火如此旺盛。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灵隐寺处处透露着江南文化与佛教文化。

大雄宝殿前月台两侧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经古建筑专家考定,两石塔亦雕造于吴越末年。据说建于公元969年。灵隐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本龙藏等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宝物。

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贴金木雕像,由香樟木雕塑而成,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整尊佛像是用2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全身贴金,共用了86两黄金。释迦牟尼佛端坐莲台,心心相印,面白发蓝,体态丰盈,慈祥和蔼,高二十米,金光灿烂;侧立二十诸天、护法两班;后趺十二圆觉,似有心丹。

佛祖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右手微抬,仿佛正向朝拜者讲经说法。佛祖坐在莲花台上,莲花表示圣洁清芳,出淤泥而不染;佛螺旋状的头发为天蓝色,象征与天齐平;额眉间有两个“白点”,是佛祖三十二像之一“白毫相光”表示吉祥如意;头部后面的镜称为“摩尼镜”,象征智慧和光明;佛顶上有一把撑开雨伞似的盖,叫天盖。整体大气宏伟,震慑人心,充满感化力量。

推荐寺庙僧尼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人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龙藏浦,是南京文化的古老渊源。它从东水关入城,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从古至今,秦淮河的两岸就是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人杜牧的诗是这样说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朝廷在这里兴建了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新修建的。

庙前广场(2分钟)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位于大家身后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遮蔽、避邪及装饰的作用,全长110米,是我国照壁之最。照壁前的这个半圆形的水池称为泮池,古时皇帝讲学的地方叫辟雍,诸侯讲学的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等级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便称为泮池,位于泮池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因此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时左右,天上明月的倒影便会被桥影分成两半,这一奇观被称为“文德分月”。文德桥畔广场西侧有一聚星亭,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四柱三门,它的意思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牌坊南侧有魁星阁,古有“奎主文章”之说,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也是科举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在广场北方便是棂星门,相传棂星是天上的文星,是主管教化的星宿,取名之由是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

大成门、露台(1分钟)

大成门是大成殿的正门,也是夫子庙的正大门。在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只有官员可以从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门后两侧墙壁上镌刻两个大字,分别为“礼”和“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本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在大成门后,大成殿前有一甬道,甬道两旁立有孔子十二位门生中的八位,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分别为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庸、宰予、言偃和仲由。甬道的尽头为露台,高1.4米,东西长21.8米,南北宽14米,四周围以石栏,前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正中有一尊孔子铜像,铜像前设有铁香炉,上刻“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国内孔庙中最大的一尊铜像。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石碑30余块,供游人欣赏。

大成殿(2分钟)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标志性建筑,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三个字。大成殿屋脊鸱吻中有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灵秀美之势,与北方孔庙采用黄色琉璃瓦所体现的恢弘气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这也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殿中央陈列有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上方挂三块匾额都是出自历代皇帝之手,分别为康熙所书“万世师表”、乾隆所书“与天地参”以及光绪所书“斯文在兹”。在画像前两侧立有孔子的四位门生,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有琴、古筝、鼓等古代乐器。在四周墙壁上有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为《孔子圣迹图》,由浙江乐清200名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广东、广西等地的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等石中名品及黄金、珠宝等贵重饰件,耗3年之工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现价值人民币1亿多元,这38幅壁画分别为:圣迹之图、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等。

碑刻(1分钟)

由大成殿出,右手边的古井即玉兔泉,据记载,玉兔泉是由秦桧发现并挖掘的。泉旁侧立有《筹措朝考盘费碑》,记载了两江总督时期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考费用的一段历史。另一侧还有四块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城市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另外是南京市仅存的三块元碑《集庆孔子庙碑》《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

a学宫 :学宫大门(30秒) 明德堂(1分30秒) 尊经阁及其周边(1分钟)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方,南向门楣上书“大明国子学”,由曾国藩题写,北向门楣上书“东南第一学”,由清乾隆时期文武双科状元秦大士题写。走进学宫大门,可以看见左右两个亭子中竖有一钟一鼓,亭额上分别写有“习礼”“仰圣”四个字,是古时士子们用于祭拜孔子的。

正对着学宫大门的是明德堂,堂名由文天祥题写,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朝圣后,学子们便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明德堂原名“明伦堂”,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时,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和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故保留至今。

明德堂后的尊经阁高三层,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原为专奉孔子先辈之所,现为梨园。青云楼在清朝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尊经阁后的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情。

其他(1分钟)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期,秦淮河上就又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还能饱尝独具风味的秦淮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或者去探寻乌衣巷、王导谢安故居、李香君故居等名人踪迹,都是赏心乐事。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b贡院 前街、明远楼(1分30秒)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贡院前街,在街道中竖立着六尊人物雕像,他们都是历朝历代从这里走出去的才子,分别有唐寅、吴承恩、郑板桥、吴敬梓、林则徐和张謇。在雕塑的东侧,立有石碑11块,记载着这座贡院的历史兴衰以及各朝皇帝、大臣、名士对贡院的赞誉、评价和题咏,前街正前方是贡院,贡院牌坊上有李渔题写的楹联,始建于南宋,是专门用于举行科举考试的场所。起初,应试人数不多,规模也不大,仅仅供府、县学的考试之用,偶遇考生增多的年份,甚至需要借用寺庙作为临时考场,时至明永乐年间,重建了这座贡院,后南京贡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待至清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时,已达到空前之势,形成了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号舍多达两万多间。民国之后,贡院冷落,直至今日,只有明远楼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了下来。明远楼是历届科举考试时用于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一楼拱门内保留有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有效地保存了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

号舍(1分钟)

现在贡院内恢复了四十余间号舍,以千字文为序,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仅陈列一上一下两块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场,吃喝拉撒睡考全在这里。白天他们在案板上答卷,晚上就在案板上合衣而眠。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考试的艰辛,贡院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东侧为游客体验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体验一下。

至公堂(1分30秒)

科举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长达1300年,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考试。前方大家看到的“至公堂”过去是主考官办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试“公平、公正、平等”,现在是科举陈列室,分为东中西三个展厅,中间的展厅是科举文化陈列室,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熬头的雕塑,旁边的这组横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非常壮观。四周墙壁上展出的图片资料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而西侧的是名人厅,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还有和科举有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关于夫子庙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推荐寺庙僧尼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大家好,我是您这此游览的导游员,叫蒙毅。首先我代表山西省友谊之旅旅行社欢迎您来参观菩萨顶。我在这里祝您玩得开心愉快,通过我的讲解,一定会使您不虚此行。

大家看,坐落在灵鹫峰上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就是素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我们已经参观了许多寺庙,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大多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墙黄瓦。在古代中国,黄色是皇家专用的,可菩萨顶却用了黄琉璃瓦,,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考虑,等我们参观完寺庙,听了我的讲解,您自然会明白。

此寺创建于北魏,原叫大文殊院。相传唐太宗贞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像,可不知道塑何职文殊。一天夜里,法云从长明灯下的蓝光中看见一尊文殊菩萨像,并由塑工塑成。传说这便是文殊菩萨显圣,展示真容,所以此寺又叫真容院,俗称菩萨顶。

寺庙经历代修补,尤其是1952年政府拨款补修了所有殿宇和牌楼、石阶等。现占地30亩,分前院、中院、后院和东配院四处院落,有殿堂楼房121间,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殿宇云集,雄伟壮观,布局严谨,独具特色。我们从山麓仰望,阳光下飞檐斗拱,相托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象布达拉宫,所以有喇嘛宫之称。菩萨顶在五台山有很高的地位,是黄庙首领庙。

大家请跟我往上走。

我们登上这高高的台阶,就进入寺庙了。这台阶、木牌坊、幡杆就是康熙皇帝看成龙头的地方。这里我们要让大家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台阶,等大家登上这高高的灵峰圣境,我会告诉大家关于这台阶,上面的石狮的说法和传说。

大家数清楚了吗?到底有多少台阶?

我告诉大家,寺庙门前的长长的台阶,一般都会与108有关,菩萨顶也不例外,也是108级台阶。佛家说,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踏上一级台阶,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消除了一种烦恼。当您气喘吁吁地站在悬有“灵峰圣境”横匾的彩绘牌楼下面,远望周围林立的寺庙、翠绿的山色,您是不是已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踩在脚下,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了呢?

我们再看台阶上这对石狮,仔细看过之后,您一定会发现左边这只没有舌头。原来啊,是它偷吃工人食物被割掉了舌头,一直饿着肚子蹲到现在。

这座四柱三门七楼的高大木牌楼是清代康熙五十三年所立。它色彩鲜艳,彩绘龙凤,造型优美,形象生动,结构合理,坚固精致,是五台山木牌楼之冠。

穿过天王殿,我们来到前院,院内古树参天,石碑林立,幽雅清静。我们面前的是大雄宝殿,是菩萨顶的主殿,寺内重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右侧是带箭文殊殿。殿内骑狮文殊的肩上插有一支箭,传说是乾隆皇帝射的,不过我们现在看不到这支箭了,它以被前两世班禅取走了。

要说菩萨顶最有特色的建筑,还要数大雄宝殿后的文殊像。大家请跟我来。

我们面前的大殿就是文殊殿。大家看殿前台阶,有许多蜂窝状小眼。原来在殿檐中间的一块瓦上,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阴雨晴天,总是滴水不断,所以又称为滴水檐大殿。由于雨珠滴沥,落地柱石,嘀嗒有声,再加上注溅时水花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艳彩,形成五台山一大景观。您能猜猜为什么滴水不断吗?曾经有很多种说法,其实只是在檐下有一个存水槽之故。不过我们现在已看不到这一景观了,因年久失修和维修时没有注意保存,水槽已不存在了。

殿内原有三尊高约两米的铜质三大士像,就是正中文殊。左观音,右普贤。它们距今应该有四百多年了,是铜铸艺术的珍品,可惜这三尊名冠五台山的铜像,早已被毁。现在的塑像是1985年新塑的。大家仔细看,黄庙殿内的塑像与青庙有所不同,从塑像就可以分辨出是青庙还是黄庙。这里的菩萨像都有肩花,脸微侧,且有华丽的背光,这正是与青庙塑像的不同之处。

在后院,,还有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铜锅。大家看,如此巨大的铜锅一年也只是腊月初八煮腊八粥用一次。据说有一次小喇嘛因洗锅后,锅内表面结冰,还差点上不来呢,可见这铜锅有多大了。

佛教寺院都有一点神秘气氛,而殿顶的神兽仙人,更增加了一份神奇色彩。这些神兽是龙的儿子,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把他们安置在殿顶是为了防火、避邪,又有龙凤象征和谐祥瑞。

菩萨顶之所以能保持黄庙领袖庙的地位,与清代康熙、乾隆几次来五台山住在菩萨顶有关。康熙在寺内留下了“五台圣境”御笔。大家看这石碑坊上四字就是康熙亲笔题字。

因历来是政教合一的政权,所以清统治者极力笼络人心,以巩固对的统治。这样,五台山黄庙就更加兴盛起来,尤其是菩萨顶,地位极高,寺庙的大喇嘛在清代相当于朝廷一品官的地位。

由于菩萨顶相当于皇帝行宫,再加之为了笼络喇嘛教,所以代表皇室“至高无上,尊贵富有”的红墙黄瓦便也成为菩萨顶的特色了。各位游客您明白了吗?

好了,各位游客,我的讲解就告一段落,希望通过我的讲解,您能对菩萨顶留下深刻的印象。祝大家旅途愉快。

推荐寺庙僧尼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中卫高庙位于中卫城北,接连城墙的高台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称“新庙”。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_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经道光二年、咸丰三年、光绪八年续建,改称“玉皇阁”。民国初年增建后,改称“高庙”,建筑面积达2510平方米,是一处造型完整、气魄壮美的古建筑群。

高庙坐北朝南,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层层相因,逐步增高;辅助建筑位于两侧,均衡对称;主体建筑与辅助建筑之间飞桥相连,极富变化。在仅20_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筑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殿宇。整个建筑群以其殿宇精巧,檐牙相啄,翼角高翘曲廊有致而闻名遐迩,真是宁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高庙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完美的造型,更妙的是它还集儒、道、佛三教于一庙,共塑有各类神像174座,逼真精美之极,令人目不暇接。高庙地狱是我国四大鬼城之一,进入阴曹地府,既刺激又令人叹为观止。

登上中卫高庙的最高层,又是另一番景象。极目云天,泼黛浮蓝;大漠绿洲、黄河、长城尽收眼底。近处,云蒸霞蔚;远处,飘来的瀚海驼铃深沉悦耳。

1、交通:高庙距离中卫火车站较近,可以直接走过去。

2、中卫高庙门票:10元

3、开放时间:08:00-18:00

美食:

中卫是宁夏红的故乡,据说光宁夏红去年就创造了7个亿的产值。可见一颗颗枸杞的经济价值。所以带上几斤高品质的枸杞回家熬粥泡水喝还是比较划算的。

因为是在宁夏,所以手抓羊肉是少不了的,然后就是烤肉串,糊辣羊蹄等清真食品,味道没有平罗一带那么辣了,主食当然是各种面食,个人以为还是揪面片比较好吃。

推荐寺庙僧尼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如何写七

中卫高庙位于中卫城北,接连城墙的高台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称“新庙”。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工作总结,后经道光二年、咸丰三年、光绪八年续建,改称“玉皇阁”。民国初年增建后,改称“高庙”,建筑面积达2510平方米,是一处造型完整、气魄壮美的古建筑群。

高庙坐北朝南,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层层相因,逐步增高;辅助建筑位于两侧,均衡对称;主体建筑与辅助建筑之间飞桥相连,极富变化。在仅20xx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筑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殿宇。整个建筑群以其殿宇精巧,檐牙相啄,翼角高翘曲廊有致而闻名遐迩,真是宁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高庙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完美的造型,更妙的是它还集儒、道、佛三教于一庙,共塑有各类神像174座,逼真精美之极,令人目不暇接。高庙地狱是我国四大鬼城之一,进入阴曹地府,既刺激又令人叹为观止。

登上中卫高庙的最高层,又是另一番景象。极目云天,泼黛浮蓝;大漠绿洲、黄河、长城尽收眼底。近处,云蒸霞蔚;远处,飘来的瀚海驼铃深沉悦耳。

1、交通:高庙距离中卫火车站较近,可以直接走过去。

2、中卫高庙门票:10元

3、开放时间:08:00-18:00

美食:

中卫是宁夏红的故乡,据说光宁夏红去年就创造了7个亿的产值。可见一颗颗枸杞的经济价值。所以带上几斤高品质的枸杞回家熬粥泡水喝还是比较划算的。

因为是在宁夏,所以手抓羊肉是少不了的,然后就是烤肉串,糊辣羊蹄等清真食品,味道没有平罗一带那么辣了,主食当然是各种面食,个人以为还是揪面片比较好吃。

推荐寺庙僧尼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如何写八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人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龙藏浦,是南京文化的古老渊源。它从东水关入城,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从古至今,秦淮河的两岸就是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人杜牧的诗是这样说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朝廷在这里兴建了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新修建的。

庙前广场(2分钟)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位于大家身后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遮蔽、避邪及装饰的作用,全长110米,是我国照壁之最。照壁前的这个半圆形的水池称为泮池,古时皇帝讲学的地方叫辟雍,诸侯讲学的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等级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便称为泮池,位于泮池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因此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时左右,天上明月的倒影便会被桥影分成两半,这一奇观被称为“文德分月”。文德桥畔广场西侧有一聚星亭,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四柱三门,它的意思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牌坊南侧有魁星阁,古有“奎主文章”之说,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也是科举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在广场北方便是棂星门,相传棂星是天上的文星,是主管教化的星宿,取名之由是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

大成门、露台(1分钟)

大成门是大成殿的正门,也是夫子庙的正大门。在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只有官员可以从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门后两侧墙壁上镌刻两个大字,分别为“礼”和“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本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在大成门后,大成殿前有一甬道,甬道两旁立有孔子十二位门生中的八位,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分别为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庸、宰予、言偃和仲由。甬道的尽头为露台,高1.4米,东西长21.8米,南北宽14米,四周围以石栏,前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正中有一尊孔子铜像,铜像前设有铁香炉,上刻“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国内孔庙中最大的一尊铜像。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石碑30余块,供游人欣赏。

大成殿(2分钟)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标志性建筑,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三个字。大成殿屋脊鸱吻中有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灵秀美之势,与北方孔庙采用黄色琉璃瓦所体现的恢弘气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这也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殿中央陈列有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上方挂三块匾额都是出自历代皇帝之手,分别为康熙所书“万世师表”、乾隆所书“与天地参”以及光绪所书“斯文在兹”。在画像前两侧立有孔子的四位门生,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有琴、古筝、鼓等古代乐器。在四周墙壁上有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为《孔子圣迹图》,由浙江乐清200名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广东、广西等地的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等石中名品及黄金、珠宝等贵重饰件,耗3年之工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现价值人民币1亿多元,这38幅壁画分别为:圣迹之图、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等。

碑刻(1分钟)

由大成殿出,右手边的古井即玉兔泉,据记载,玉兔泉是由秦桧发现并挖掘的。泉旁侧立有《筹措朝考盘费碑》,记载了两江总督时期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考费用的一段历史。另一侧还有四块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城市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另外是南京市仅存的三块元碑《集庆孔子庙碑》《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

a学宫 :学宫大门(30秒) 明德堂(1分30秒) 尊经阁及其周边(1分钟)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方,南向门楣上书“大明国子学”,由曾国藩题写,北向门楣上书“东南第一学”,由清乾隆时期文武双科状元秦大士题写。走进学宫大门,可以看见左右两个亭子中竖有一钟一鼓,亭额上分别写有“习礼”“仰圣”四个字,是古时士子们用于祭拜孔子的。

正对着学宫大门的是明德堂,堂名由文天祥题写,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朝圣后,学子们便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明德堂原名“明伦堂”,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时,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和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故保留至今。

明德堂后的尊经阁高三层,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原为专奉孔子先辈之所,现为梨园。青云楼在清朝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尊经阁后的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情。

其他(1分钟)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期,秦淮河上就又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还能饱尝独具风味的秦淮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或者去探寻乌衣巷、王导谢安故居、李香君故居等名人踪迹,都是赏心乐事。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b贡院 前街、明远楼(1分30秒)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贡院前街,在街道中竖立着六尊人物雕像,他们都是历朝历代从这里走出去的才子,分别有唐寅、吴承恩、郑板桥、吴敬梓、林则徐和张謇。在雕塑的东侧,立有石碑11块,记载着这座贡院的历史兴衰以及各朝皇帝、大臣、名士对贡院的赞誉、评价和题咏,前街正前方是贡院,贡院牌坊上有李渔题写的楹联,始建于南宋,是专门用于举行科举考试的场所。起初,应试人数不多,规模也不大,仅仅供府、县学的考试之用,偶遇考生增多的年份,甚至需要借用寺庙作为临时考场,时至明永乐年间,重建了这座贡院,后南京贡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待至清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时,已达到空前之势,形成了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号舍多达两万多间。民国之后,贡院冷落,直至今日,只有明远楼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了下来。明远楼是历届科举考试时用于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一楼拱门内保留有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有效地保存了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

号舍(1分钟)

现在贡院内恢复了四十余间号舍,以千字文为序,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仅陈列一上一下两块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场,吃喝拉撒睡考全在这里。白天他们在案板上答卷,晚上就在案板上合衣而眠。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考试的艰辛,贡院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东侧为游客体验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体验一下。

至公堂(1分30秒)

科举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长达1320xx年,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考试。前方大家看到的“至公堂”过去是主考官办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试“公平、公正、平等”,现在是科举陈列室,分为东中西三个展厅,中间的展厅是科举文化陈列室,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熬头的雕塑,旁边的这组横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非常壮观。四周墙壁上展出的图片资料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而西侧的是名人厅,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还有和科举有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关于夫子庙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推荐寺庙僧尼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如何写九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人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龙藏浦,是南京文化的古老渊源。它从东水关入城,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从古至今,秦淮河的两岸就是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人杜牧的诗是这样说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朝廷在这里兴建了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新修建的。

庙前广场(2分钟)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位于大家身后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遮蔽、避邪及装饰的作用,全长110米,是我国照壁之最。照壁前的这个半圆形的水池称为泮池,古时皇帝讲学的地方叫辟雍,诸侯讲学的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等级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便称为泮池,位于泮池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因此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时左右,天上明月的倒影便会被桥影分成两半,这一奇观被称为“文德分月”。文德桥畔广场西侧有一聚星亭,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四柱三门,它的意思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牌坊南侧有魁星阁,古有“奎主文章”之说,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也是科举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在广场北方便是棂星门,相传棂星是天上的文星,是主管教化的星宿,取名之由是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

大成门、露台(1分钟)

大成门是大成殿的正门,也是夫子庙的正大门。在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只有官员可以从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门后两侧墙壁上镌刻两个大字,分别为“礼”和“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本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在大成门后,大成殿前有一甬道,甬道两旁立有孔子十二位门生中的八位,均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分别为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庸、宰予、言偃和仲由。甬道的尽头为露台,高1.4米,东西长21.8米,南北宽14米,四周围以石栏,前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正中有一尊孔子铜像,铜像前设有铁香炉,上刻“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国内孔庙中最大的一尊铜像。露台两旁原是两庑,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和存放祭祀、仪礼、佾舞用具的处所,现缩为小两庑,改为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墨迹的石碑30余块,供游人欣赏。

大成殿(2分钟)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标志性建筑,高16.22米,宽27.3米,进深27.9米。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三个字。大成殿屋脊鸱吻中有二龙戏珠立雕,这在国内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轻灵秀美之势,与北方孔庙采用黄色琉璃瓦所体现的恢弘气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这也是南京夫子庙更接近民俗文化的表现之一。殿中央陈列有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画像上方挂三块匾额都是出自历代皇帝之手,分别为康熙所书“万世师表”、乾隆所书“与天地参”以及光绪所书“斯文在兹”。在画像前两侧立有孔子的四位门生,即孟子、孔汲、曾参、颜回,前面还有琴、古筝、鼓等古代乐器。在四周墙壁上有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为《孔子圣迹图》,由浙江乐清200名匠师采用取自浙江、福建、内蒙古、广东、广西等地的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等石中名品及黄金、珠宝等贵重饰件,耗3年之工雕成,总投资580万元人民币,现价值人民币1亿多元,这38幅壁画分别为:圣迹之图、题首前言、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等。

碑刻(1分钟)

由大成殿出,右手边的古井即玉兔泉,据记载,玉兔泉是由秦桧发现并挖掘的。泉旁侧立有《筹措朝考盘费碑》,记载了两江总督时期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考费用的一段历史。另一侧还有四块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城市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另外是南京市仅存的三块元碑《集庆孔子庙碑》《封至圣夫人碑》和《封四氏碑》。

a学宫 :学宫大门(30秒) 明德堂(1分30秒) 尊经阁及其周边(1分钟)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方,南向门楣上书“大明国子学”,由曾国藩题写,北向门楣上书“东南第一学”,由清乾隆时期文武双科状元秦大士题写。走进学宫大门,可以看见左右两个亭子中竖有一钟一鼓,亭额上分别写有“习礼”“仰圣”四个字,是古时士子们用于祭拜孔子的。

正对着学宫大门的是明德堂,堂名由文天祥题写,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朝圣后,学子们便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明德堂原名“明伦堂”,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时,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和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故保留至今。

明德堂后的尊经阁高三层,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尊经书院分置尊经阁后两边,崇圣祠原为专奉孔子先辈之所,现为梨园。青云楼在清朝时改为图书馆。尊经书院为讲课之所,相当于现在的教室。尊经阁后的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情。

其他(1分钟)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期,秦淮河上就又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还能饱尝独具风味的秦淮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或者去探寻乌衣巷、王导谢安故居、李香君故居等名人踪迹,都是赏心乐事。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b贡院 前街、明远楼(1分30秒)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贡院前街,在街道中竖立着六尊人物雕像,他们都是历朝历代从这里走出去的才子,分别有唐寅、吴承恩、郑板桥、吴敬梓、林则徐和张謇。在雕塑的东侧,立有石碑11块,记载着这座贡院的历史兴衰以及各朝皇帝、大臣、名士对贡院的赞誉、评价和题咏,前街正前方是贡院,贡院牌坊上有李渔题写的楹联,始建于南宋,是专门用于举行科举考试的场所。起初,应试人数不多,规模也不大,仅仅供府、县学的考试之用,偶遇考生增多的年份,甚至需要借用寺庙作为临时考场,时至明永乐年间,重建了这座贡院,后南京贡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待至清正式定名为“江南贡院”时,已达到空前之势,形成了东起姚家巷,西至学宫、孔庙,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的方形整体,号舍多达两万多间。民国之后,贡院冷落,直至今日,只有明远楼作为历史文物被保留了下来。明远楼是历届科举考试时用于警戒和发号施令之所。一楼拱门内保留有明、清和民国年间的石碑,详尽记载了江南贡院的盛衰历史,有效地保存了封建时代科举考场的情景。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在此建立了“江南贡院陈列馆”。

号舍(1分钟)

现在贡院内恢复了四十余间号舍,以千字文为序,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仅陈列一上一下两块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场,吃喝拉撒睡考全在这里。白天他们在案板上答卷,晚上就在案板上合衣而眠。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考试的艰辛,贡院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东侧为游客体验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体验一下。

至公堂(1分30秒)

科举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长达1320xx年,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考试。前方大家看到的“至公堂”过去是主考官办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试“公平、公正、平等”,现在是科举陈列室,分为东中西三个展厅,中间的展厅是科举文化陈列室,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熬头的雕塑,旁边的这组横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非常壮观。四周墙壁上展出的图片资料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而西侧的是名人厅,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还有和科举有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关于夫子庙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