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转变心得体会教师如何写 转变教学观念,做一名优秀教师心得体会(六篇)

  • 上传日期:2023-01-10 17:08:45 |
  • ZTFB |
  • 14页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概念转变心得体会教师如何写一

1976年fasb第一次提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概念,并于1980年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修改,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定义为:概念结构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致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这一定义明确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理论体系,而非第一次定义的为一部章程。自此之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迅速成为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核心和热点。我国也不例外,从近些年的文献看,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认识在某些方面已达成共识,但在一些比较重要的领域如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的内容和实现路径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本文对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略加综述。

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我国经济水平还远没有现在发展好,会计人员的水平比较低,没有理论准备,会计环境不稳定等等,在这一系列因素影响下,罗国荣(2000)和黄增洁(2000)认为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条件还未成熟。

1、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员水平不断提高,之后的学者几乎都认为在我国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是十分必要的。杜兴强(2003)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角度阐述了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

2、葛家澍认为有必要将会计的基本概念从准则和制度中分离出来,独立地制定并公布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这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3、沈颖玲、汪耀祥(2007)、云虹(2009)等均认为我国的会计基本准则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在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会计国际化的现实需求下,我国构建实质上与形式上相统一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十分必要的。

4、唐皎、陈薇(2011)则从相关会计理论,经济发展以及政府支持等内外部条件的成熟侧面说明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

5、近些年来,在前人的研究背景下,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如何构建的研究文献层出不穷,说明广大学者均已认同构建的必要性。

国际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法律地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游离于法律之外,没有法律效力;另一种是包含在法律条文之中,得到法律的支持。从一开始,我国的专家学者在探讨法律地位这个理由时意见就比较统一。

王庭华、钟宜彬(2006)根据中国国情,主张由财政部牵头,聘请会计学术团体来共同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会计法规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沈颖玲、汪祥耀(2007)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法规的关系方面来论述其法律地位,认为其应该介于《会计法》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且具有一定的法律权利保证执行,同时,对于国务院制定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应当予以废除。

另一种不同的声音在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否废除的理由上。唐皎、陈薇(2011)认为国务院制定的相关行政法规应凌驾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上,而不是废除。彭亚琴、黎曦(2011)从两方面阐述了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法律地位:首先 ,《会计法》是我国财务体系的根本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当遵从《会计法》的规定,其法律地位相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较低。另外,从制度收益和成本角度来看,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会计准则组成部分的制度安排,其效率要优于将其作为指导性规范的制度安排。我国应将其纳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作为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以上的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到学者们虽然有不同的声音,但主流思想没有转变:一致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作为会计法律体系的一部分,赋予它一部分权利。这正是结合我国国情所得出的结论,因为我国民间会计团体、组织的实务、理论还尚待完善,且还没有形成规模,不具有权威性,所以应由财务部来组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并赋予其一定的法律效力才能更好地执行下去。

自从葛家澍(2005)提出应分两步走来实现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后,相关学者在葛老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扩充完善。但目前还是处于“混战”的局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关于实现路径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种是以葛家澍为代表的“并存论”。葛家澍(2005)提出第一步先修改、充实现行基本准则;第二步,等到将来时机成熟,基本准则可以转化为更符合国际惯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后来的很多学者都沿用了这一观点,如沈颖玲、汪耀祥(2007)提到我国用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充当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符合国情的一种选择,待条件成熟后,我国仍需要构建概念框架;张卓、王健(2011)则直接借用了葛老两步走的观点,并提出两步之间转换的理由。

另一种是“替代论”。朱静芬(2006)等人主张应重新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另起炉灶,废除现有的准则作为概念框架。云虹、李艳云(2009)也表示应取消基本准则,重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且不再赋予其基本准则的身份。唐帅(2012)认为我国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与高质量的概念框架相差太远,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重新制定。这两种主张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一直存在,目前尚无定论。

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容如何构建的理由,几乎每一篇相关的文献都会提到。以下就一些主流观点进行梳理。

葛家澍(2004)借鉴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提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包括:财务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的列报。沈红波(2005)认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应包括以下内容: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财务会计报告。云虹(2009)认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会计目标和会计基本假设;第二层次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第三层次是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和财务报告的列报。并且主张应按照“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要素的确认→要素的计量→财务报告的列报”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与此相似的有翁建英(2012)观点,在她的层次结构图中,把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作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财务报表要素,第三层次是会计确认和计量,最后是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以上学者观点也趋于统一,但是还有一些分歧,以下笔者就从会计假设、会计目标两方面进行分析、综述。

(一)会计假设

葛家澍(2005)认为基本会计假设这一概念不易理解,在基本准则中可以不提这个名词,但可以包含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借贷记账法等基本假设的内容。以上文献分歧主要是在会计假设是否应包含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学者们基本都把会计假设纳入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中。笔者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根据具体国情来制定,由于我国复杂的经济环境,就会产生我国特有和各国共有的一些基本假设,所以需要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指明我国会计假设的特殊性。

(二)会计目标

关于会计目标的一些主流论点主要是以葛家澍(2004)为代表的受托责任为主、决策有用为辅的“双目标”论,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论断,是因为相关学者认为我国国有经济(企业)在全部经济中占主要比重;上市公司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国资委作为最大的投资人需要真实公允的财务报告,用来评估、监督公司管理层受托经营√白话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并据以进行相应的人事任免和奖惩决策。

但笔者认为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猛、资本市场逐步完善,民营企业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冲击着资本市场,这部分企业就需要为债权人、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可供经济决策的信息,“决策有用观”应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转变成为主流。如唐皎、陈薇(2011)认为当前环境下,非股份制企业中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较好的将逐步改建成股份有限公司,走向证券市场,会计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没有理论的深度难以达成共识、不能超越政治、经济、文化差异而存在、与国际做法不一致。加之,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计准则的制定就需要理论的支持,从这两方面来看,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迫在眉睫。近些年来,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在实现路径、构建内容方面还需要集思广益,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以供制定部门参考。

2022概念转变心得体会教师如何写二

财务会计准则由出现到发展,到最终的成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从最初的西方财务会计准则制定,到现阶段我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制定,都有一定的成就,本文就财务会计准则在美国的发展得出对于各个国家在制定准则时的启示,再次研究了财务会计准则的性质,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会计准则时一种技术手段,另一种是经济后果观,从整体的财务会计准则概述上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

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至今为止已经有将近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首先,在1938年~1959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成立,说明会计原则、程序和会计名词,研究的公报比较侧重与会计实务。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那时期的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并没有一定的系统研究和理论的支持,它所发布的一些公报也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并不成熟;而且当时的委员会权威性还不够,并没有像现在有一定的权威性,再者,当时的委员会所发布的公报还存在过分的多样化;其次,在1959年~1973年,美国的会计原则委员会成立,它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通过发布意见书说明会计原则及程序,从而增加它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同样,当时的会计原则委员会也有一定的缺陷:它忽视了会计理论研究,一味的强调会计实务,缺乏理论框架,因此,会计原则委员会也无法适应经济环境和外部压力。最后,从1973年至今,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fasb,它的主要内容相对于前两者来说有一定的优势,也适合现在的会计发展要求,它的主要工作是发布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对准则进行解释,并且发布技术公报。相比前两者来说,它也存在缺陷:即现在fasb发布的准则过细,由此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它发布的准则对日常活动所出现的新的业务的适应性比较差。

对于美国来说,美国会计准则所解决的重大问题则是:在理论方面,它解决了会计的核心概念及其逻辑关系,在准则的自身方面解决了它制定准则的方式、内容含量、政治化。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发展对于美国会计自身以及其他国家,包括我国的会计发展,都有一定的启示。在会计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会计准则反映一定的会计理论研究水平,会计准则受到各种利益相关方的高度关注,而且,会计准则是不断修正和发展的。

(一)会计准则是一种技术手段

一些学者认为会计准则是一种技术手段,持这种观点的学者首先认为会计准则本身必须是有序、系统的,而且要内在一致,应该与可观察的客观现实相吻合,并不受个人的左右,在立场上通常是无偏见的。对于这种认识,学者们所具备的思想特点通常表现为首先认为会计本身是一种技术手段;其次,对不同的概念进行界定,演绎或者归纳具体的内容,最后认为存在一些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

既然认为财务会计是一种技术,就要达到完善,但是现实是不可能的,各国的会计组织不一致,是有一定的差异。再者,按这种观点,在准则的研究中主要解决的是财务。

(二)经济后果观

持经济后果观的学者们所持有的立场是,认为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准则本身是一种约束或者规范,背后隐藏经济利益,经济后果观的表现是会计信息影响了各利益相关方,其结果是一部分收益而另一部分人则会受损,他们所体现出的思想特征是按这种立场认为,单纯追求完善的准则是不现实的,恰当的思路应该是寻求一种经济后果最公平合理的会计准则。对于这种观点的评价,一般认为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因此最完善的准则并不代表最公允的后果,因此,准则制定应当是就事论事,而并不能一概而论。对此,他们所作出的提议则是,在制定准则的同时,它还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回避一套完善的概念框架。

我国的会计准则类似于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一般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原则、会计基本概念以及财务报表,我国的会计基本原则类似于美国fasb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我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制定开始是在建国以后,在建国以后—1992年,我国并没有会计准则,那个时期对会计进行规范的只是国家统一发布的会计制度,1992年~2006年,在这一时期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2006年我国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同时废止国家的统一制度,在2006年以后我国的会计准则不断自定,不断的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我国财务会计准则所具备的特征,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主要是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趋同,适应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现阶段我国的财务会计准则不断关注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一定的信息基础,并且由原来的计量属性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使各资产和负债的计量适应现实的发展,关注日常经营活动的交易实质,体现出报表的公允真实。

具体来说,我国财务会计准则接受了国际上都比较认同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同时还在财务会计目标上明确了目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决策有用观点,体现了一定的投资人的重要性,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提出了一定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规范性,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也有了一定的扩展,进一步来说对会计工作的权衡观也有提高。其次,在报表体系的构建上面也确立了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的报表体系;最后,我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方面借鉴引入了西方国家的做法,并且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会计要素的范围上有了极大的丰富,其中,我们国家的改进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我国的会计要素接受了西方国家的十要素观点,另一个则是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以未来经济利益定义要素的方法。最后来说,我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在会计计量属性上,形成了会计计量属性多种并存,但是以公允价值为核心逐渐转向价值的计量。

2022概念转变心得体会教师如何写三

人的生命多么地脆弱啊!至今为止,我的高中同学已经走了4个人了。

第一个走的是郭芳,她在上高中后一年就离开了我们。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她的样子。她活泼大方,聪明伶俐,总是微笑着,即使她知道自己患上很严重的血液病。她是我们班的班长,没看到她怎么勤奋刻苦,就能考第一,令我佩服不已。

第二个走的是我的同桌和最好的朋友之一王荣良。他一米八多的个子,下课时总爱带着我去练习__,——先助跑,跑到墙脚手脚灵活配合迅速翻越比他还高的院墙。他说他将来要报考警官学院。可惜我只能练到爬上墙头而已就毕业了。

高中毕业后他如愿以偿,考上了中国公安大学刑事侦查系。半年后,他因右腿患骨癌而做了截肢手术,在沈阳陆军总院住院,我去看过他一次,床头上放着一堆《新概念英语》,他说他等病治好了改别的专业。他好几次拄着双拐来辽大看我和其他同学。还记得他笑着跟我说:“坐公汽时,人们都以为我是从老山前线下来的呢。”(那时中国军队在广西边境老山与越南军队作战。)

又过半年,癌细胞转移到全身。他临终前,我到营口县永安乡他的家去看他,那是个夏天,他躺在土炕上,骨瘦如柴,知道我是我,费力地睁开眼睛,吃力地叫了一声我的名字,就闭上眼睛,连呻吟的力气几乎都没有了。

据其他同学说,就在我看过他一周后,他就走了。

据说,在他走之前的一周,他大学的一个女同学,一直陪着他,直到他离开人世。

他走后,他的姐姐和父亲也因突遭打击而得病去世。

我曾经在高中暑假时去过他家玩,我见到,那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啊!

多少次,他在我的梦中出现……

第三个走的是张宇亮,他是营口县苇子峪乡的。我去任赫家时去过他家。他家极其穷困,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了。他的爸爸妈妈身体都不好,他的哥哥有些智障,每天骑着自行车卖冰棍。到了他家我才知道张宇亮我们是我班最用功的人了。他曾经跟我住过一个宿舍,每天早上不到5点钟就起床到教室学习。花钱极其节俭,却极奢侈地买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他用布和浆糊重新包了一遍,包得结结实实,应该能用一辈子了。

他的功夫不白下,高考他考上了南京大学。我真替他高兴,他大学毕业后,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可以因他而改变了。然而,大学毕业半年后,据说他在宿舍触电而死。(还有其他说法。)

郭芳走时,大约只有17岁吧;王荣良走时,大约只有22岁吧;张宇亮走时,大约只有25吧。这些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生命之花尚未盛开就凋谢了;而刘新力走时,也才45岁,也是英年早逝啊!

我写此博文时,几次泪流难抑!

生命啊,多么的脆弱,多么的宝贵!好好珍惜吧,为自己,为亲人,为他人……

初二作文想念同学600字2

在六年的生活中,陪着我一起开心,一起快乐,一起伤心的都是我的同学,即将要毕业,同学们你们还会怀念小学的朋友和快乐日子吗?

六年级,我的同学你们都是五彩斑斓的糖果,都是甜美。赵静蕾,你的笑是一种优雅的,温柔的笑,在我伤心的时候,你那微微一笑,总会给我带来一片温暖,那伤心随风而逝。一起散步,一起玩耍的日子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拉着我去玩,一起在操场上背书时看见你那笑总是单纯的美丽的。你就是那一颗含着单纯,温暖的糖果。

课后,那一声哈哈大笑,就是耿菊阳的笑,这一定是听到笑话了。课后,一起打闹着玩耍,与你在一起,总是“笑话满天飞’’,笑声遍野。一起讨论总是笑到前仰后,肚子疼。听到笑声,总是没有烦恼。你就是含着开心,快乐的糖果。

六年中,每个同学都是珍贵的回忆。永远怀念小学生活,我的同学。

初二作文想念同学600字3

我很怀念五年级的美好时光,怀念五一班的同学,怀念那时的嘻嘻笑笑,怀念那时每一节课我积极发言的精彩,但我更怀念和我并肩战斗的组员,怀念我们之间的默契。

周航是我们这个小组最顽皮的人,他成绩不好,但他很幽默,每次在我们小组情绪很低落的时候就会把气氛搞活起来,他学习有些吃力,我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

“组长,这道题怎么做,你给我讲讲。”这是卢龙涛说的,这是小学教材全解上的题,当时我也不会,于是,我晚上回家让妈妈给我讲了讲,第二天我又给他讲了讲。我现在回想起来,我是多么欣赏他敢把问题说出来的勇气。

魏莹莹,她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有点爱哭,可这是女生的天性,没关系,说起来,她和卢龙涛可真是一对冤家同桌,有一次,魏莹莹不小心把胳膊放在了卢龙涛的桌子上,他俩就吵起来了,莹莹就哭了,我就在那儿批卢龙涛,裴老师看见了,就把我叫到讲台上,说我了一顿。现在想起来可真是好笑。

我们曾经是并肩战斗的一个小组,我们曾经是一个小组的学友,聚也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同窗数载留下了无数美好的瞬间,这一切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初二作文想念同学600字4

他瘦瘦的,尖尖的瓜子脸上嵌着一双黑黑的眼睛,无论什么时候,他脸上总是挂着他那标志性的笑容,让人忍俊不噤。

说到他,相信许多人都会想起陈恩典给他扣上的“抄牛”称号。他抄别人作业时就灵活得像只猴子,脖子伸得老长,假如他偷看别人作业时被人发现了,他就会说:“哎呀,都做那么多年同学了,体谅一下嘛。”无论是谁,都不会拒绝的。于是,他就“光明正大”地抄作业。

虽然他学习成绩不好,但他身上的优点也真的是数也数不过来。

他体育非常好,三年级时,李芝迪作为我们的代表,光荣地参加了我们学校运动会八百米的项目。赛场上,选手们站在各自的道上,随着发令枪声响起,李芝迪一下子就被落下一大截,第一圈过去了,李芝迪排名靠后,当我们为李芝迪捏一把汗时,本来排名前三的选手因体力不支慢了下来,而李芝迪却保持着原速度。很快,他变成了第三名。离终点近了,又近了,他身上的能量暴发了,在别人都精疲力竭时,他突然冲刺了起来,最后以第二名的好成绩为班级争了光。还有一次,他在五年级跳高比赛上荣获冠军,我们全班人都为他喝彩。

他不仅体育好,也非常乐于助人。一次,我肚子疼,他主动来关心我,问我要不要先回家,这让我非常感动。

想到这些,我仿佛又看到他那经典的笑容,在赛场上飞奔的身影。虽然他出国离开了我们,但彼此的友谊已深印心间,不会被时间冲淡。

初二作文想念同学600字5

唉!今天天气晴朗,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但是我的心情不知道为何总是发出寂寥、惆怅的感觉,心絮中说不出的杂乱。

最近几天没有出去玩,并不是不想出去,也并不是爸爸妈妈不让出去,是我感觉出去能干什么。玩吗?有什么可玩的。每天坐在桌子前发呆,不知道该干什么。只是自己呆呆地在那儿看着房间中属于自己的一切。无所事事。想念我的同学们了。

想念我的在校生活了!想一想!在学校每天和同学们在同一个班级中玩耍、学习是很开心的!也是很充实的!

想我的兄弟们。在兄弟们心目中,兄弟间情义非常重要,结交的兄弟会在一起陪着你玩耍、臭屁、学习!想我的异性朋友们。每天和女生们在一起谈笑风生。自己故意招惹她们,气的她们哇哇叫,但搞不好可能被她们群起而攻之,只得大喊救命!也是一件“灰常”开心的事。想想我的死对头。每天“抬杠”“对顶”“干仗”也是一件“灰常”有趣的事。想我的教师们。“一溜号”被抓个正着,免不了一下课要“办公室一课游”,听他们讲课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想我的……

我的兄弟们,我们的友谊定会地久天长。我的异性朋友们,希望我们的关系会一直保持下去。我的死对头们,没有你们和我作对我的奋斗都没有动力了。我的教师们听你们讲课真是一件“灰常灰常”幸福的事。我的……

我想你们了,我怀念我的同学们了,我会永远永远记住你们的。

2022概念转变心得体会教师如何写四

1、勤奋铸就辉煌。

2、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3、壮底气树正气。

4、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5、顽强拼搏、超越极限。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7、体验成长过程,享受生命快乐。

8、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9、一步二步三步步步高升,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向上。

10、求真尚美,砺志笃行。

11、我自律我自信,不放弃能成功。

12、不好的书告诉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变得更无知。

13、平平淡淡的工作,热情似火的拼搏,不求得到更多,只求与天电同乐。

14、身为新力人,心系新力魂。

15、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

16、含泪播种,含笑收获。

17、要成就大事,先做好小事。

18、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

19、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种子成长的乳汁。

20、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

21、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挑战自我直到成功。

22、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23、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24、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

25、同舟共济,劈浪向前。

26、优秀的职员:忠于公司,忠于职业,忠于人格。

27、同心合力,创造辉煌。

28、懦夫把困难当作沉重的包袱,勇士把困难当作前进的阶梯。

29、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

30、学在苦中求,勤中练;不怕学问浅,怕志短。

2022概念转变心得体会教师如何写五

学习培训提供的视频,结合本节课的上课经历,我反思如下:

备课要多研究课本,研究课本的题目设置,备课前还要翻看海南省五年来高考题,以做到和编书者出题者步调一致。比如新课改后课本多是举例引入或得出概念、公式、定理,淡化逻辑证明,而高考更多是考基础性常规题,那么老实备课的时候就要注意重视应用,淡化理论。

我个人的问题是上课思路容易混乱,喜欢用口头禅,爱重复啰嗦生怕学生不懂,随口加一些不严格的内容。那么解决方法就是(1)备课的时候,通过举例和好玩的生活实例直接引入核心内容,从直观上接受重点“任意x唯一y”,尽可能简化解释,多做具体示例;(2)上课时铺开课本和备课本,是不是扫两眼,禁止临时加话。(3)在备课基础上,上课讲完备课的内容即可,在各内容之间加一句简单的承上启下的连接就行了。

我认为学习是学生的权利,而不是我强迫学,所以之前我从不管学生讲话玩手机睡觉。但是后面发现居然有一大片睡觉,而且我明明很有激情,讲着讲着我就困了。于是我采用了请班长科代表记名,每堂课交名单给我,期末汇总上交德育处的方法,正好12月12日学校在升旗时,发布了一个自动退学处分,学生都是害怕开除的,所以后面每节课,只有个别自我放弃的学生睡觉了。上课一眼扫下去,都坐得端端正正,我就有更多表演的欲望和随机应变的串场内容。

数学对海南学生来说,难是肯定的,所以极易疲惫。老师要充满爱的去搞笑,娇嗔耍宝装萌讲笑话,或者夸张发音,故意带口音,跟学生一唱一和瞎说,都可以带来学生一笑。长期还会融洽师生关系,得到学生的喜爱。

对一个老师来说,不管你的课堂多么生动活泼,这只是形式,核心还是在知识点够不够精简好记,重点难点学生是很轻松地懂了,还是说模模糊糊脑袋都懵了,这全在于老师在备课和上课上下的功夫,在于老师自己想透了没,找到合适的讲授或类比方法没。突破完全在一瞬间一个简单的道理,千万不要把师生都绕进去。

每章结束后,我会和学生一起在书皮上把本章核心知识点简洁总结,方便翻看。不重要的`不需要记忆,我会直接告诉学生。

最后,把一本课本和高考强调的核心知识点总结成好记的数字:比如必修1是7。比如必修2是71221k。

2022概念转变心得体会教师如何写六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被称为论辩的典范之作。

在孟子和齐王这段经典对话中,偷换概念是他诡辩的手段。

二人对话时,孟子说到齐王的政治理想:“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认为齐王的理想,是缘木求鱼。并举小国邹国和大国楚国对垒为例,问齐王,邹国胜利还是齐国胜利!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楚国必定胜利。

对话是这样的:孟子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齐王曰:“楚人胜。”

接下来,孟子说:“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不可以敌众,弱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久,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这段话的意思是,小的少的弱的,自然是打不赢大的,有九个方圆千里的诸侯国,齐国只是其中之一,所以齐国只是一个千里之国,要想以一个千里之国,来打败八个千里之国,是不可能的……

在这里,孟子偷换了概念。

前面论述的话题是,邹国和楚国的对垒,是一个国家对一个国家;而后面论述齐王不能推行“霸道”,否则会失败的时候,却是例举“八个国家的集合”对一个国家——齐国,邹国对齐国,是小国对大国,而孟子讲述的“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里“一”是齐国,“八个”“ 方千里者”等于“一”,二者概念完全不一样,邹国对楚国是:1对1,后面的“一服八”是1对8,这里实际是8个诸侯国之和,对一个诸侯国——齐国。

齐王忽略了8=1的差异,不知不觉进了孟子圈套。于是曰:“吾昏,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于是孟子得到了宣传自己政治主张的机会,于是开始宣传自己“王道”的政治主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