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优秀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6:46:47 |
  • ZTFB |
  • 9页

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某一问题或主题的思考和理解。提取关键信息是写好总结的关键步骤之一。下面是一些写过心得体会的人分享的经验,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思路。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一

今天通过学习观看《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研讨会。受益匪浅!对于近期出台的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新颁布的课程方案显著的特征是素养导向,强化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性、实践性,体现全面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次培训不光说了学生如何去教,还阐述了教师如何提升自己!通过这次培训也引发了许多思考!在未来的美育工作中有了新的努力方向。

特别感谢本次学习的机会,在《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专题探讨会中受益良多。核心素养是灵魂,是教学中心。依据艺术课程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总目标开展美术学科各学段教学,达成核心素养的贯彻和落实。以美术为主进行跨学科融合、课程内容嵌入驱动性任务、提供明确的学业质量标准,以上观点在课程中为更好的落实以美育人理念提供了方向。通过开展情境教学、学科融合等方式手段,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情境中的`真实问题,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文化自豪感,扩充教学资源,发掘保护好民间美术的意义。

今天学习了“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我深刻的体会到新艺术课程标准的颁布意味着大变革,同时也意味着美术教师将要面临的新的挑战。

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产生了更多的疑问:我到底应该如何教?基于新课标,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学习,从哪些方面去发力?……在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后,让我能够在摸索中探寻前进的方向,更能理解新课标中的内容,尽快的适应新课标的实施。而作为教师,我也会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理解课程内容,把握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培养,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学习,与孩子们一同成长。新课标要求艺术教育应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这是学得深入的良好开端,也是尊重学生认知,引导其表现的好途径,学科综合,扬长避短,落实双减。

本次培训真的是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理论支撑,文化盛宴的一次研讨会。《艺术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科融合,学生发展,今后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运用多学科知识融合,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有创意的作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点热。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二

20xx年11月26日我十分荣幸的和东莞十八位中小学美术老师前往江苏,一个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为丰厚,人文荟萃,山水秀美,风光旖旎的地区,参加为期一周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评比观摩活动。

参赛的有来自各个省的学校,小学组十八节课,中学组也是十八节课,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总是最难忘的。其中的小学的课包括来自山东省济宁市陈晶老师的四年级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来自上海市方漩的二年级课《火火的向日葵》,吉林省吉林市周晓峰的二年级课《蔬果变变》,辽宁省沈阳市杨蕾的五年级《有趣的汉字》,安徽省淮南市黎黎的三年级课《吉祥图案》,四川省成都市刘颖的三年级课《老茶馆》,北京市海淀区田春娣的一年级课《小雨了》,以及我们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陈柯倩的二年级课《象形文字的联想》等。边看边感悟,随时学习。循序渐进的旅程,就像循序渐进的知识,每到一个环节就增加那么一点知识,一点点地积累。

先说一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其中一节课是山东省济宁市陈晶老师的四年级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这是一节美术欣赏课,教师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醒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师的整个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每个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的,很流畅,重难点突出。教师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从她举手投足中流露出来的一种非常干练的感觉,我想这些除了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作为基础以外,更多的是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和她平时对自己严格的要求与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作为支撑的,从她对这节欣赏课的教学设计到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她个人上课的积极热情的态度,对美术教学的热爱都看得出来。

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音乐《兵马俑幻想曲》,音乐总能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让学生从音乐的旋律中联想到千军万马,严正以待的战争场面,再让学生看视频,在这样画面配合音乐的相结合的方式带来的震撼力还是很大的,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这种方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精神注意力。教师介绍秦始皇这位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这位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

紧接着下一环节教师循序渐进的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整体过渡到细节对秦俑的欣赏。解释什么是俑,秦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特点,以及配合课件介绍秦陵兵马俑,兵马俑由三个俑坑组成,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其中三号坑最小,却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所,二号坑是骑兵,战马和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一号坑最大,是站马和步兵组成的主体部队。国家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在一号坑的原址上建立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宏大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再进一步深入到重点的细节欣赏,突出美术教学的特色,在这一环节中花较多的时间重点引导学生从帽子,表情,服装和动作各方面观赏,从众多的兵马俑中让学生猜想他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秦俑的哪些部分进行了精雕细刻?他们间有什么不同?带着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从师生交流到教师总结:兵俑有三个不同:1法式:军队中的军官都戴着帽子,一般的士兵,只是挽成圆形的发,发式是区分兵马俑身份的重要标志。2表情。3服装与动作,不同的人物着装不同,兵俑大致分为三类:士卒俑(士兵)军吏俑(军中的小官)将军俑(将军)。这些兵俑是完全模仿真人真马制作的,他们一丝不乱的头发,坚硬的铠甲,历历可目的甲钉,生动逼真的动作表情,都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显示了秦代高超的写实技艺,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最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整体欣赏,谈谈感受和感想。然后拓展点题:兵马俑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力量之美,一种民族的团结和创造精神,它让我们不由的呼唤“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整节课从了解历史,到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过程中,教师从对兵马俑整体欣赏细节整体欣赏,其中细节这环节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作为重难点,我想这样的一个紧凑和清晰的教学结构是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教师利用了实物投影演示了绘画或制作步骤方法。清晰的示范,适时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法。有序的步骤,细节的提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

美术教学与信息教学技术的整和,能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课堂教学,使美术课堂耳目一新,丰富多彩。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孩子们渴望在课堂上“大饱眼福”让丰富的造型形象深深引在孩子们的脑海之中,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再创造能力。

实践是学生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真正在教学中实现自主学习,有效合作,多元创新,直面生活是儿童画取之不尽的源泉,经常运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刺激孩子的绘画愿望。求变,求异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往往对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具备独特,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任何内容都可以归于他的笔端,由于没有任何思想,技法,观念的束缚,他们对任何题材都能挥洒自如,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经常可以出现一些令人惊奇的奇特布局和效果。

感受成功喜悦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以自己积极健康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三

通过美术组集体对即将实施的xxxx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与现课程标准的对比,我做了以下总结。

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例如1—2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建议是:教学活动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它要求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通过本次解读和学习,也引发了我对今后教学的一些思考。首先教师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力要加强,其次要加强自身对知识的融通与理解。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仅仅是课堂观。应该更多的开展一些大单元的主题教学,以增强知识的连接、整合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教学中,根据《艺术课程标准(xxxx)版》的要求和指向,真正体现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

着眼于未来,美术团队采取积极行动,提升教师学习力,塑造“成长型”教师。这次新美术课标学习交流会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让我们带着新的理念,新的思考,迈出新的征程!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四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学生的其他素质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思想品德教育,考什么教什么,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自普九以来,特别是大纲明确规定美术是初中的一门必修课,美术课才逐步得到重视。美术课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大多数比较富裕,而学生身在福中不知福;再是社会上一些不讲道德、不讲奉献、不顾国家安危的现象也在不断地腐蚀着青少年一代。针对这些现象,美术课结合教学的有关内容、范围,加强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如初一美术课第九课中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五四运动》,教师要告诉学生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1840年至1949年间,在反对外来入侵,推翻反动统治,争取自由与解放的革命斗争中的无数先烈而建,《五四运动》是纪念碑十块精美浮雕之一,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可简要讲解这次震撼世界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

以上只是举了几个例子,平日的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当然不能使美术课成为政治课,有时用三句两句同样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对于无此内容的当然不能牵强附会。

美术课教育内容比较广,不论是基础知识课,还是欣赏课、手工制作课,审美教育应是贯穿始终,每一堂课都是一次审美活动。当然审美离不开德育,离不开双基训练。自然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现的,艺术美是自然美的创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创造能力,是美术课的主要任务。只有平日中善于观察,善于辨别美丑与真伪,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优秀作品的欣赏、手工制作艺术品、基础知识的学习与造型训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及对智力开发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点为:人类在自己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只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也要按照美的法则来塑造自己。这一美学观点,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课的美育作用,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相信随着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美术课的教学一定会克服临时困难,在实践素质教育中发挥出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五

我喜欢美术。我喜爱美丽的图案和绚丽的颜色,具象的写实与抽象的含义;喜欢古典的唯美或者现代的狂放,写意画磅礴恢宏的气势;也喜欢工笔画或浓或淡的细腻。我痴迷破解线条的神秘和追逐光影的变幻;我羡慕画家那高超的技巧和不凡的气质;我梦想成为其中一员。终于,梦想照进现实,我成为一名美术教师。

我的第一节美术课,是五年级x班上午第四节课。至今令人回味。

面对同学们的各种目光,我饱含激情地开始了我的课:“同学们,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陈,是大家的美术老师。今天是大家本学期第一节美术课,我希望我们能上好这节课。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因我而喜欢美术,也许艺术家就会在我们班诞生!”话毕,学生们果然有所触动,像一群小鸭子伸长了脖子,等我传递艺术的精神食粮。

这场景使我瞬间增强了信心,我说:“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急于动手画,先聊聊什么是美术。”

有的同学说:“美术就是画画。”我说:“绘画仅仅是基础,通过绘画培养如何审美,从而激发大家的艺术修养,用双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运用自己的绘画技巧,向大家展示你发现的美。”这时,我发现学生们一律标准坐姿,保持着一种难得而宁静的美,那求知若渴的眼神,让我提升了心气,霎时更加自信。

这时,一位女生举手问道:“老师,您刚才讲的就是书上说的审美观吗?”

“对,”我说,“如果仅仅是画得像,那只是一名画匠,而更高的境界是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习惯、取向或者说是一种境界。也可以说是先掌握基础,从而学会发现,最终对美有独特的视角、观念和态度。美术课就是要教会大家用你们漂亮的眼睛去发现身边一切美的东西。”至此,同学们的眼神有了微妙的变化。我完全可以感受到,那眼神充满了一种对美的好奇心。那正是我最想看到的求知欲望。

这时,我已经完全没有了初次上课的紧张与纠结,接着讲:“但是仅仅用眼睛去看未必真实,未必能让你理解美的真谛,例如: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堪称完美,但我们模仿他的姿势时,却发现非常别扭,也很容易失去平衡,而进一步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再去欣赏才有境界。”

说到这里,同学们有的开始悄悄议论起来,我没有制止,因为他们传递给我的是会心的微笑。

我接着说:“美与丑,需要学习对美的认知、懂得对美的思考,有些美是与生俱来的,比如孩子眼中的妈妈是最美的,妈妈眼中的孩子是最完美的。一个衣着漂亮、相貌可爱的同学,却满口脏话、闯红灯或者不爱护公物,你还认为他美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不美。”我接着问:“那么一个普通劳动者,服装、长相都很普通,但却专心致志地工作,这种劳动者的奉献精神美吗?”同学们再次大声回答:“美。”

火候刚好,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上“掌握”“尝试”。有的同学开始面面相觑,这时我会心地笑了:“‘尝试’是我们美术课的一个主题,比如你要去画一个美丽的小姑娘,可以用素描、速写、水彩、水粉、国画、油画或者雕塑来表现,用不同的技巧、方法和材料去创作,都会有不同的美。”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噢”,似乎瞬间领悟一般。我继续举例:“我们看一下《教堂》这幅画。我们知道,教堂的墙壁是白色,没有光线或微弱的灯光会让它呈现暗蓝色。当打开白炽灯,它是白色。如果是有色的光,它可能是紫色、金色,也可能是黄色。自然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随着光线、天气乃至心情的变化,都会让你有不同的感受。”此时,同学们又小声地议论了一会,有的甚至拿出笔跃跃欲试了。

突然,一位同学大声问道:“老师,现在大家都用手机、数码相机拍照片,干吗还要我们动手画呢?”这可是我始料不及的,还好我早做了准备。我说:“绘画的作用不是重复客观已有的东西,而是通过绘画学会艺术地再创造啊!简单地说,相机可以捕捉到美的瞬间,但你想要创作一幅理想的美术作品,又如何去实现呢?”同学们又纷纷议论起来,我接着说道:“刚才这位同学勤思考、敢提问是好事,但没举手征得老師同意就发言,这样的行为‘美’还是‘丑’呢?”这时教室里响起了大家善意的笑声。

快下课了,我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讲了很多‘美’与‘丑’的话题,同学们能够认真听讲,勇于提问、善于思考,老师好开心,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发现身边的‘美’好吗?”全班同学整齐而又响亮地喊道:“好”。然后,就像脱缰的野马离开教室。

我认为最理想的美术课,就是教师与学生思想的交流与灵魂的碰撞,发挥专业特长,张扬人格魅力,不在枯燥的过程中机械地复制与训练,真正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感受美术课堂的.独特意境,让课堂充满活力,不断激发一个个小脑袋里的艺术细胞,裂变一般地迸发,让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其一,教师教育教学有亲和力,充满传授知识的激情,善于掌控教课节奏,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过程有层次、有节奏、有魅力,还有耐心。

其二,教学设计符合美术教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过程能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且恰到好处,知识传授、情感体验、过程和方法有机结合,定位准确。让学生不仅有了较深刻的美感体验,而且内心得到了真正愉悦。

其三,课堂气氛热烈,使得学生思维集中,反应敏捷。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之间产生亲近感,为以后教学打下了良好情感基础。

当然,用新课标要求的双边活动来考量,这节课也有不足,那就是课堂的主角仍然是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彰显。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研究始终是上好课的前提,掌握科学教学方法理论并充分实践是基础,教学理念的提升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水平。要使自己的教学有特色、有魅力,多互动而不纷乱,系统化而不零散,课前一定要提前谋划、精心准备、做好预案、合理运用,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一堂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才能把孩子们带进知识的殿堂,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六

“国培计划”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给我们美术教师提供了较好的学习条件。在这五天的学习中,我感触颇多,第一是美术课堂教学中受到的启发,第二是对中国书法的重新认识,第三则是折纸艺术的奇妙。下面我分别以这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学生在课堂中是学习的主体,在设计学生活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之一。教师应该想尽办法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尽可能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同类型的知识,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而这一点,在蒙自市二中美术教学中完全体现出来了。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他们的课堂上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把美术课上得很“活”。教师以《标志》这一课为示范课,教师从教材本身出发,拓宽教学思路,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把活动与教学充分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收获知识。

书法课教学的开设让我重新对书法有了认识,包括执笔、用笔、点画造型、间架结构、章法布局等。知道书法的重要性,它是中国人胸前的徽章、标志,中国字的好坏成为了判别一个中国人对汉文化的理解和自身素养、修为的标识,作为美术教师对书法的理解和造诣更要比其他人要高深一些。陈老师和段老师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侧面来教学,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作为教学参考,并亲自示范教学,让我直观地体验了书法的意境,让我加深了对书法学习的渴望。

对于折纸艺术,之前也没有接触过,两节课对折纸艺术的欣赏、学习,让我体会了除绘画以外的另一个奇迹!可以把生活中的动植物等用纸编折出来,既美观又实惠。而且折纸很适合初中美术教学,材料容易准备,也较为轻松,学生容易感兴趣,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很有益。

在本次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他们都能从多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每个教学内容都能让我受益匪浅。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七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却一直感到迷惘。

通过这次听课,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多,13节课,每节课的设计思路不同,可以说是各有特色,这对自己以后的美术教学工作也是一个启发。

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课应该如何上?怎样上好?这是一直以来我不断思考的问题。通过这13节课,觉得自己开拓了思路,也明确了大的方向。原来的优质课总是给人感觉太过于形式,花哨的东西太多,不太适合日常的教学工作。而这13节课,就是普普通通,平平实实的课,少了很多修饰。但课堂教学效果却很明显。由此可见:一节好的美术课,并不一定要借助电教设备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这些课不仅设计的巧妙,更多地体现了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就愿意学,喜欢学。而师生间那种默契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就马义老师《有趣的瓶盖》一课来说,老师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和制作。同时教师的语言和组织课堂的能力也相当强。课堂气氛活跃而有秩序,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去研究去发现,教师并没有过多的赘述。每一个课堂环节都设计得非常合理。

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在每节课前都必须把教材吃透,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达到教学目的。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另外一节课时年永强老师的《画挂盘》。一开始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们几位美术老师就说“这节课不好讲”,因为“适型造型“是个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年老师采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他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小动物找家”,各种小动物找适合自己的家,学生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了知识,这一环节,我觉得很有创意。

总之,这13节课,给我们起到了一个引路的作用,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平川乐雅小学刘云霞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那么,要转变学习方式,首先应对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有所了解,新的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新课标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而好奇是创造的美妙前奏,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新标准强调“对学生作为一个人的素质培养”,培养其“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要小看后面这几个字的变化,它包含的意义是相当重大的。过去是一种基于外部因素的诱引和强制,因此,就学生而言,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而主动性则是“我要学”,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它的优点在于学生对学习有了直接兴趣,不把它视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产生的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主动性的学习还体现在学习的责任上,学习是谁的事,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不能把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以及发展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谈不上主动性。

有这样一节小学美术课,《用瓜果蔬菜制人和小动物》。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先凭自己的喜爱和能力制作一个小动物,材料不限。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都完成了这一课外的作业。上课时,教师首先选了几件学生制作得有特色的小动物给予表扬,并普遍给其他完成作业的同学予鼓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成就感”,接着播放了一段录像,并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对各种动物的外形、动态、色彩、基本结构及生活习性,都作了较为充分的认识,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用蔬菜、水果制作的小动物,并把这些小动物分发下去,要求学生将它们拆散,同时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观察、研究:一是这些动物的每一个部件是采用那些手段做成的?二是小动物是如何组装完成的?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观察、探究兴趣。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就有了三个发现:一是采用了洋葱、胡萝卜、白萝卜、捧瓜、茄子、苹果??等瓜果蔬菜为制作材料;二是使用了切、挖、削、割、刻和接的制作手法;三是用了牙签、火柴棍、大头针等衔接材料。有了主动的学习探究过程,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按捺不住的跃跃欲试的表现欲望。教师的这堂课讲得少,既没有去讲制作步骤、方法,也没有进行示范,但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兴趣昂然,制作出的.小动物的种类及生动有趣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更可喜的是,这堂课还产生了相当好的持续效果,后来学生在课后还制作了不少作品,这位老师还为学生组织了一个小型展览。

新课标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把老师与学生合理地融为一体。新课标让美术学课成为活动的课堂、再创造的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新课标注重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

情境教学是本教科书的一大特色。新课标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学习、理解、发展。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了全面健康的发展。

新课标的知识面范畴很广,增加了开放性及探索性的研究,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我深深明白了课标编写者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必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述,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

总之,新课标体现了课堂教学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是更为重要的,它留给学生的是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其真正的精华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八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我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优化了幼儿园美术活动,下面我以美术活动为例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多媒体教学方式完全使美术教学从“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教学模式,转换成“幼儿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大大优化了幼儿园美术活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园教学教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直接把内容传递给幼儿。可增强幼儿的直接感受,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如美术活动《热带鱼》,教师在活动前结合教学内容,在网上收集形态奇异,色泽鲜艳,体态活波,各种不同种类漂亮的热带鱼在荧屏中展现,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会集中起来。

在活动中通过声音、图形、等多媒体的结合,这一精美的画面和灵活的方法不但吸引了幼儿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还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了幼儿的色感,满足了幼儿的欣赏需要,因此,多媒体教学活动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九

课程的新改革不仅仅是针对于文化科,其实对美术课程以及美术老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我们需要更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更突出的自身文化知识技能的综合性。美术的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一般的绘画和一般的艺术品,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技能技巧,而是发展成为一种美术文化的教育。

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学生们的身心技能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好的美术课应该就是精品,所谓精品就是没有瑕疵的,经得起挑剔和世人的推敲。好的美术课犹如色香味俱全的丰盛菜肴,让人回味;好的美术课会像是激情澎湃的音乐盛典给人留下深深的烙印;好的美术课能把我们带到艺术的圣殿,让听者萌生创造的灵感和艺术的感染;好的美术课会像是富有哲理的散文诗,留给我们更多的参考与启迪;好的美术课会让我们沐浴在春天般清新的风里,不愿离去。

如何上好一节美术课是我们每位教师什么关心而又很实际的问题。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变化,会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程度不同的体现出来。如何更好的落实理解突出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如何更好的营造民主与和谐的教育氛围,如何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和处理教学环节,如何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如何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等等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实如何评价一个老师的教学,如何评价一节课,如何上好一节课是个比较难以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为,美术课程本身存在着多元的价值取向,每个教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有差异的。不同的美术教育观就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所以就如何上好一节美术课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教师在备课前要先了解课程,初步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美术这门课程给学生见多识广,小脑袋中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教师不能只有浅薄的知识,以备学生所需。因此,教师一定要多学习,多充实自己,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与本课有关联的内容和课外美术意识。

1、教师备课是一个准备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上课。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教学内容优化,即对教材的优化。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不适合本地学生或深浅不太合适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删减。

2、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难易适合的教学目标,并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出发,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其次,要准备好教具。美术课的目的在于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

4、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等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讲、多说、多谈感受,并作适当的引导与补充。教师教得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下的奴隶,难以挣脱,即使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师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学生为技艺不足而被挫折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所以,我认为,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准确的引导和补充,以预防学生绘画技巧的不足。

1、课堂教学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目的实施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学生对事物感兴趣了,才会去注意观察与感受。有了感受,有了真情实感,才能画出动人的作品。

2、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可给学生一个当小老师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教学生。讲台上的学生尽力表达,下面的学生听得很认真,想找出不足自己上台去补充,也当一回小老师。此时,教师的作用就是给予肯定和补充不足,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产生发挥与表达的愿望,趁热打铁让学生作画,把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画出来。

3、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基本技能较弱的学生,可以多鼓励多指导,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改,久而久之就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使全体学生一起进步。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相信他们都能在各自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1、生生评、生自评、师评。在课将要结束时,教师要注意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收尾阶段,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回顾本课的重难点,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使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理论知识。

2、课后小结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来进行,让学生自己点评,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讲一讲这幅画好在什么地方、表现了本节课所学的什么内容、这位同学是怎样用画笔来表现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既使学生重新回顾了所学知识,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又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肯定自己。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要上好一节美术课,光有充分的准备和详实的课堂设计是不够的,因为教师不可能完全预料到学生的课堂问题。所以,教师除了有充分的准备,还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能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地处理出现的各种情况,解决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用教学机智调动起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美术教学的独特是不可代替的,通过艺术形象的陶冶,使人感情丰富,心灵美好,品格高尚,使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使课堂产生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想象,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产生愉悦的情绪,以此来启动学生内在的活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总之,美术课的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法也要灵活多样,只有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做到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十

现代社会中,美术教育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画画技巧,而是成为了一种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作能力、美感观照能力等方面的重要途径。而美术课后学习是提升这些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美术的全面理解和掌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今后在职场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美术课后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学生通过美术课后作品的创作,能够感受到自由创作的乐趣,摆脱日常生活中的束缚,展现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已有的美术能力水平。

第三段:与他人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性。

从文字交流到艺术交流,美术课后学习不仅能够满足文化艺术交流的需求,还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学习者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美术课后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社交圈,了解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稳定的友谊关系,有利于自己未来在各方面的发展。

第四段:学会美术以后,可以为自己的创新思维放手。

通过美术课后学习,学生可以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学会更加自由和独立的思考方式。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放低有关审美水平和技巧的压力,更加专注于思考和表达,从而开方式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五段:结语。

美术课后学习是一种有益于学生情感、创造力、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美术文化艺术的认识、了解和欣赏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参加这种形式的学习,充分挖掘自己的美术潜能,培养自己独特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观,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一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美术课的学习和探索,使我受益匪浅。我想该是静下心来回头审视一下教学情况了。边想,我边陷入了沉思之中,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我觉得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美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中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这些就是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小学美术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去选择和指导,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二

市美术能手课落下帷幕,然而此次课的高水平展示却让我久久回味,应该说这次的课较往年有了较的飞跃,整体水平高,让我们这些听课者开眼界,受益匪浅。下面结合此次的活动谈谈个人收获: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热烈,互动效果好,此次的课有个共同特点是:引人注目的开场白和活动设计,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不仅能引人入胜,而且能发人深思。窦秋婷老师用的课件是线与动画图片结合的形式,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奇特的情境设置充满了神秘感,有效地调动了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王令奇老师以家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彦语开场,极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三

我常想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一节课上的既轻松有趣,又能让孩子乐于参与的同时学到知识呢?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等等。这些都是要精心准备自己下功夫努力的,但我仍然认为这样的课堂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让孩子乐在其中去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美术课堂的价值在于情感的艺术性表达,在微小生活中抓取艺术的灵光,在平凡的世界上通过思想和创意的碰撞擦出不平凡的火花。为想象插上创作的翅膀、实践到生活中去的羽翼,是美术教育传授给学生的核心灵魂之一。

回顾这一学年的工作,美术组在东城一小开展的“高效灵动课堂”下,尝试了让一“灵动课堂”的教学模式入驻美术的教学中。我认为这样的“高效灵动美术课”,比以往的美术教学方法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构建了以“情景导入、学导结合、探究深化、总结反思”为主体的互动式高效课堂模式。这种高效美术教学课堂的带动下,更要求教师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过程,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并实现高效的学生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美术课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他们的身心技能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一堂高效灵动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习惯,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遇到的问题,讨论分析。我从美术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以及同年级语数英教师的授课中,对学校提倡的“高效灵动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我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以下是我个人关于“高效灵动课堂”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以“情”开路,简化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一堂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优化。“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而诱导过程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化,设计的优化又以教学思路为基础。一般地说,教学思路清晰,美术课堂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的教学活动。

二、以“趣”授教,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课堂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美术课堂不像其他语数英的课堂,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时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必须学习”,美术课堂的很多重难点都可以在教师讲授时由一组游戏,一个问题,一个故事,一段视频的方式呈现,这也大大提升的美术课堂在教法上异于其他课程的不同。教师带着趣味的授教,学生带着兴趣的自主接受,只有生动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的教学,才符合学生品尝艺术的氛围,只有趣味的艺术实践,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去参与。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所以我们尽力去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它抛出来,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接受它,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三、“开放”入课,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比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最常问的就是“你觉得。怎么样?”你认为。?”“你设想。?”“你感觉。?”这样的问题它并没有标准的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进一步探究。这样的提问叫做开放式提问,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可以否定学生的回答,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四、提供“评”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

美术教学本身就包含有对美术审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学生自评和互评是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把评价学生的权力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由被动评价者转向主动参与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画,就是美术课堂最好的评价方式。

同时在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评定,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自己才会充满自信,对以后的美术兴趣才会日益提高。很多老师觉得孩子的作品杂乱无序,便加以批评,殊不知,这是对孩子兴趣的最大打击。所以对孩子的画应该多重评价,尽量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十四

美术课是班级中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还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很多同学还会在课后进行练习和探索。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美术课后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第二段:学习硬笔书法。

在我开始探索美术课后的学习之前,我对书法一直有着很大的兴趣。于是我决定开始学习硬笔书法。我发现这种书法需要非常耐心和细心的态度,每一个笔画都必须精确而准确。在练习过程中,我经常发现自己犯错,我再次重复练习直到符合标准。我的专注力也因此得到了锻炼,并且这种练习让我更欣赏字体艺术的独特之处。

第三段:感受水彩画。

除了书法,我还对水彩画有着极大的兴趣。我开始尝试不同的技巧和方法,发现在水彩中可以表达出许多独特的情感和感觉。当我掌握了一些基本技巧后,我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创造性的过程,而且这种绘画让我放松、快乐。

第四段:参加绘画比赛。

我们班级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绘画比赛,我的作品也参加了其中。比赛并不简单,需要制定方案、完成初稿、修改、上色等。最终完成的作品会在全校范围内展出评选,赢得认可和鼓励。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甚至觉得自己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挑战。但是,当听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时,我的内心感到很骄傲,这让我更加自信和期待更多的机会。

第五段:结语。

美术课后学习让我更自信,更有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我通过不断练习和尝试探索,从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我相信美术课后的学习经历也对其他同学有着同样的收获。我们应该继续推崇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意。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五

美术课是每个艺术爱好者的天堂,课后学生也不能错过这领域的探索。在接过画笔,开始尝试这个领域后,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迅速涌上心头。接下来我将从对美术课的理解、技能提升、想象力发掘、心情平衡以及成就感获得这五个方面来分享我的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

首先,美术课对我来说不仅是简单的颜色、线条等知识点,而是一种感性理解艺术和欣赏人类创作的崇高精神的方式。它让我更深入的了解艺术家的职业道德,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来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将人类的智慧凝聚在莫斯科领土博物馆之中,真正让我们领悟了艺术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理解了人文情怀和精神世界对一个作品的精髓所在,这让我在日常学习中也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注重精神升华。

其次,美术课让我得以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在美术课上,我们掌握了各种不同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大胆地创新颜色搭配,充满创意地完成作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通过这样的探索和提高我更加明白了艺术的创造灵感无处不在,我可以从自然和生活中汲取灵感和无限创意,那些贴近生活的小细节,明亮的色彩,都可能会成为将你的创意!提升技能并掌握自己的风格,切实地为自己的未来加添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第三,美术课的一个重要作用即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不同主题和景象的描绘,在理解和认知事物的同时,更能够发掘和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发挥独一无二的创造力。这样的开发不仅仅受益于美术课,还将影响一个人的整个人生。是奠定一个人创意乏力与创意无限的重要基础。

第四,美术课可以让学生在忙碌的学习和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平衡,并获得一份释放心情的机会。在平静的空间里,能够带着专注的态度,将自身负面的情绪转化为一幅幅独特的画作。那种画笔畅意地在画纸上划动的感觉,那种松弛的心情,让我忘记烦恼,静下心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作中。美术课是释放心灵压力的好方法,让学习焦虑的我们找回平衡。

最后,美术课之所以如此深受欢迎,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获得成就感。创作一幅漂亮的画作,让自己见证自己的成功。在先期艘艘作品的改善过程中,能看到自己的进步,那种感觉不仅可以增加我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同时也让我更加体现学习的快乐是一种享受。不论是在寻找创新灵感的过程中,还是在完善细节方面,都是成就感的来源。它开拓了我们的眼界,鼓励我们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

以上就是我在美术课学习中获得的心得体会,美术课给了我很多,不单纯只是技能,还有心情释放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美术的世界是无限的,完全可以为学生的修养增加更多符合道德,承载人文情怀和升华本真精神的思考,而它也是一个孕育梦想的地方,通过不断学习,继续寻找,我们完全可以将自己的艺术梦想变成现实。我希望不论是在美术课的学习中还是在整个人生中,我都将始终奉行得到体验和创造的理念,让艺术永远陪伴在我身边。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十六

上周我有幸参加了庐阳区组织的音乐美术教师培训,培训时间是4月23、24两天,培训地点在合肥师范学院。上午八点二十举行了开班仪式,相关领导发表了讲话并合影留念。下面我就此次培训的具体情况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节课是教院的卫萍老师为我们做了一个关于教师心理健康调适的辅导,主题是做一名健康快乐的教师!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心理健康调适的策略。卫老师首先公布了目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接着通过很多具体方面,比如合理饮食、调节认知和情绪、如何合理的宣泄情绪、个人修养的提高以及学会宽容与合作,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这样的心理辅导讲座紧密联系教师群体的普遍职业特点,对我们一线教师助很,我也深深感受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教师这个群体,平时教学任务繁重,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教育现象,内心时常感到压力较,时间久了,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而教师又是个育人的主体,如果教师自身心理存在问题,那么将直接对他的教育对象(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每个人重视。有句话说得很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既要有扎实渊博的学识,还要有能够感染学生心灵的人格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塑造自己健康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我的个人感受是,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个人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职业幸福感的获取,而且是一个高素质教师的必备素质,它关系到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

第二个讲座守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说的都是美术理论,说实话我感觉内容平淡而陈旧,与我们一线美术教师的教学相距甚远。其实当我临时接到要占用周末两天休息时间来培训的通知的时候,我的第一应是,好不容易期盼来的周末又不能休息了,但转念一想,既然是培训,对我们应该也会有助的,所以又欣然接受了这样的.事实,我期望着能有所收获,但下午这个课程显然让我很失望,所以就不多说了。

第三场讲座是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郝蔚舒老师给我们讲解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她强调了美术教学的三课前准备工作:

1、钻研全部教材;。

2、了解学生、分析教学对象;。

3、物质准备。

她还指导我们如何制定教学方案,并且指出很多美术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出现的三问题,比如:教学目标分类混乱、课题教学目标与学科课程标准混淆、表述存在错误等,这些问题的指出很到位,让我受益匪浅。

第四场是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的李继秀教授带给我们的精彩讲座,她主要谈听课与评课的有效操作。这个主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每学期各个学校都力推行各类教研活动,教研氛围愈来愈浓,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听课评课这块的教学研究却有些盲目,很多教师听课的时候抓不住要领,缺乏对课堂的深刻思考;而评课部分时候也显得过于潦草,要么尽说好听的,要么说一些笼统模糊的套话。上课的老师压力很精神紧张,课堂变成教师表演的舞台,追求华丽、个性,而疏忽了课堂教学艺术的真正归宿应该是学生,没有真正贯彻听课研讨的实质精神。李老师生动而到位的讲解让我知道了听课评课的准备,理解了现代教学观、现代师生观、学生观、学习观以及教学观,这些都是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尺。另外,听课之前还要熟悉所听课程,把握教材,了解有关教改的信息,做好听课的心理准备,客观公正的给予评价,因为,评价不是为了甄别优劣,而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教研的发展。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七

好的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措施,有目的的进行教学比盲目的乱打乱撞肯定是更容易见到效果的。再结合全校美术教师的积极配合,统一的按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走下去。同时也会按照个体的差异进行局部内容的调整,这样的话这些学生进步的速度又更加明显了。当然教学计划只是一个主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遇到特殊的情况可以适当的进行调整和穿插,除了以教材为中心线以外,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局部的调整。同时有目标,有计划的教学才能更好的`检验和记录我们一学期,一学年甚至是几年的教学实际成果,更有利于探究美术课程在农村学校的作用和实施效果。

现在的学生非常的有个性,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有自己的喜好,只是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我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让他们知道好好地学习美术其实也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提高他们的眼光和艺术欣赏水平,通俗一点就是告诉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打扮,以及个人形象。对美与丑的判断,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干净、朝气、活泼的形象。更好地观察和理解体会身边的美好生活,对美丽的乡村景色的欣赏。有了计划就可以层层深入,一步一步的教会他们欣赏,同时美术绘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按计划多举办些活动可以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爱好,掌握他们的实际接受情况。

好的计划还涉及到教师自己能力的提高,再学习再创造。把重复的工作变成灵活的研究过程。有了计划就不容易钻牛角尖,更清晰地分析问题和总结经验。并且把研究的数据及资料收集起来方便后人参考研究,同时也更容易和其他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进行比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十八

通过认真听取四位教师的授课,受益匪浅。四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生动。各自有着独特的教学风格。

于洁老师的《画夜景》,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画夜景》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这节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约的想象会像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的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学生了解颜色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本堂课用回忆想象的方法,进行颜色对比,让学生了解颜色的深浅是对比出来的。用两种方法来表现色彩的对比,用砂纸和油水分离法,认识色彩,提高了学生对色彩的理解,生活中的灯光让二年级的学生感受到了对黑夜的美。让学生体会到了画画用黑色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使画面的色彩更强烈。整节课于老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通过注重了对过程的理解,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练习中能利用学案,学生学得扎实,师生互动较好,学生作品丰富多彩,对知识掌握牢固,练习适中,课堂效果好。

崔斌老师的《威武的盾牌》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六册中的第六课。盾牌是一种古老的战争武器,它最初的功能是用来防御敌人的攻击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从这一课中,我们很明显地感受到编者的这个意图。教材向我们传递的信息是从美术角度来阐述的,告诉我们盾牌除了具有防御功能以外,还可以通过盾牌上的动物头图案设计使盾牌增强威武感,给敌人造成心理上的恐惧感,从而削弱敌人的战斗力。本课主要是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段来表现动物头图案的威武感。最重要的是通过盾牌这一渠道,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让学生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它的独特作用,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热情。

在导入部分崔老师通过创设动态教学启动情景,播放战争场面的录像片,力求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通过直观感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感受古代人民的勇敢和智慧,引导师生共同进入良好的参与状态,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角色。

然后通过学生介绍关于搜集到盾牌的资料,了解盾牌的古今发展史,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较是提高观察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欣赏动物的头像,请学生分析威武的表现方法,老师创设悬念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以“悬”牵住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比较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认真地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结论,突破了本课重难点。

然后在欣赏丰富的学生作品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全面开放,思考能力更广更宽,并从中吸取到了新的美术营养,崔老师的角色就是只点燃鞭炮的小火引,让串串鞭炮爆发出去。通过有序的分工及合作,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了团队精神。

在作品的展评部分,让各组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可以通过学生的介绍,在普通的作品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同时,也能使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最后崔老师播放具有战争气氛的音乐,学生手持盾牌,以有力的步伐走向敌人,轮换感受战争气氛。这堂课上完,从学生的作业反映出了他们较强的合作能力与动手制作能力,而且也体现出了他们强烈的创新精神。

陈方凌老师的《我的书包》一课当中没有带领学生分析书中的作品而是直接分析学生自己的书包,从贴近学生身边的物品开始非常贴切学生们的生活,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课上陈老师在小组中选取出三个最有特点的书包放到讲台前面来。它们的外形不同、色彩搭配有所不同、个别功能也不一样。正因为这些书包设计的非常出色,投资者才愿意投资把它们生产出来。

每个小组领回自己组推选出的书包,回到小组当中去进行研究,研究后每个小组进行简单的汇报。让学生来分析书包的不同,在同学们介绍的`时候陈老师不断的肯定和指导他们的汇报。并在关键时刻给与指导和讲解。在学生思想逐步打开的时候,陈老师出示了多种书包的造型,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设计思路,并询问他们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欣赏并感受到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书包的美观性、实用性、合理性、可行性和书包的空间形式、造型色彩和气氛营造等。通过这堂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所展现出来的作业可真是异常的精彩。

听了朱晓艳老师的《橙色的画》一课,朱老师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积极,使我受益匪浅,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感受: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首先抓住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浓浓的兴趣与好奇心,更自然地融入课堂,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

在《橙色的画》一课教学中,朱老师首先用一个小实验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观看欲望。实验很简单:把红色的颜料和黄色的颜料混合起来涂。学生目不转睛,兴趣浓厚。从实验中很快便发现颜色产生了变化,并观察到由于加入红色的量的不同,颜色还有了深浅的变化。一个小小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就感受到了颜色的变化,水到渠成地接受了“橙色”这个概念。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进行调色实验,只有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通过他们感兴趣的世界,带领他们逐步感受到身边的美。

学生认识了橙色后,如果让学生直接说出对橙色的感受,他们是没有任何情感来源的。对橙色的感受最多停留在明亮上面。欣赏大师的作品,让学生用不同的色彩进行比较欣赏,朱老师现场进行了现场示范(油画棒在棕色卡纸上的风景画),出示以橙色为主的儿童画,使他们一下子感到了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橙色东西和场景就在自己的周围,感受多亲切啊!这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便很快能说出自己对橙色的感受:喜悦、温馨、欢快、明亮等等。

学生的这些体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己的所思所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肯定了学生的创作,发现了每件作品的闪光点,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体验感受到了橙色的魅力。

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新课标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而好奇是创造的美妙前奏,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新标准强调“对学生作为一个人的素质培养”,培养其“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要小看后面这几个字的变化,它包含的意义是相当重大的。

新课标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把老师与学生合理地融为一体。新课标让美术学课成为活动的课堂、再创造的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新课标注重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

情境教学是本教科书的一大特色。新课标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学习、理解、发展。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了全面健康的发展。

新课标的知识面范畴很广,增加了开放性及探索性的研究,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我深深明白了课标编写者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必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述,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

总之,新课标体现了课堂教学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是更为重要的,它留给学生的是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其真正的精华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美术课后学生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九

首先,我们来看着副年画。这是一幅刘老师在二十年前偶然为之的一幅作品。此幅作汽为龙凤呈祥,在中国民间,把龙比喻成有成就有作为的男性,在古代甚至誉为天子,把女性比喻成贤惠能干,方宽容的好女子,此幅作品外围利用龙凤把整个构图包围成一个圆,圆在民间就有着一种很祥和的寓意,中间一男一女载歌载舞,呈现了一个很是欢快祥和的场景,其中,龙凤戏珠的珠改为了一个“祥”,更是很明确地表达出作者要表达的感受。这幅作品表面上是映我们中国最具古典意蕴的主题龙凤呈祥,但其实作者要表达的远远不止是男女之间的“祥和”,更多的是指当时社会的'祥和。

其次,我们来讲讲陶艺。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发明,中国的英文名称叫china,意思是陶瓷。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陶艺在世界民间艺术界的地位。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这也是老师的一幅作品。课上老师也让我们参观了陶艺工作室,真想亲自试试。

再次,我们讲讲皮影戏。对于身处发达年代的我们,肯定很难以想象以前的孩子没有电脑,没手机,甚至没有电视机,是靠什么来娱乐的,这种处境又该是多么枯燥。其实不然,他们有皮影戏,有戏剧,还有他们那充满各种奇怪玩乐想法的脑。很多时候,我们总在夸耀着说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智慧,多么的伟,可是却在回避现在怎么没有那么多这么优秀的人这个话题。我个人觉得其实很一部分是因为条件太过优越,使得很多孩子丧失了自主思考创作的能力。发达国家都很重视自主创新,我们这一代已经是这样了,可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呼吁一下社会对创新的关注呢?抱歉,说偏了,我们继续回归到皮影戏的内容上来,皮影戏又称灯影,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最后,我们来讲讲年画。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下面这幅也是老师的一幅作品,作汽称是:《书为珍宝也》。作者以年画的方式传达书本的重要性。现在这个年代,人们对书本的重视已经慢慢变淡了,这是我们应该引起重视的。古话书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