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神奇的幻方心得体会及感悟 幻方实验心得(七篇)

  • 上传日期:2023-01-10 08:45:30 |
  • ZTFB |
  • 11页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探索神奇的幻方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在我的家乡泉州的丰泽广场上有一座“鲤鱼化龙”的石刻球体城雕。整个球体由一百二十一块花岗石榫接拼成。上面雕刻了五条腾飞盘绕的蛟龙、三条正在演化的龙首鲤鱼和十一条跳跃波涛的鲤鱼,每一个细节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鲤鱼化龙”因此得名。

妈妈告诉我,这尊“鲤鱼化龙”的雕塑作品是我校杰出校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的作品。一听是我所在学校的校友的杰作,我顿时兴奋起来,心中油然生起对卢思立校友的敬仰之情。

我通过“百度”认识了这位杰出的校友。卢思立大师从事木雕设计和制作50多年,他留给人的印象非常朴实,但每一张记录他创作时的照片都让人感受到他平时工作的那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你瞧,他在雕刻创作时那专注的神情,那是艺术大师用心在与作品交流对话。欣赏着卢大师一件又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我深深地为他高超的绝活所折服。这一定必须是有着对木刻多么深厚的炽热感情,以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才能造出如此有灵感有创意的作品啊!

妈妈告诉我,我们学校有许多像卢思立大师这样优秀的校友,如有世界体操冠军蔡焕宗,有上海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有将中国艺术瑰宝木偶艺术传到世界各国的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等等。

这些校友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以一种热爱与创造性劳动推动了家乡的建设、祖国的发展。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又一个杰出校友的故事,包括我们学校的创建发展之路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我深深地被感动着。从故事中,我理解了什么是劳动之美、创造之美,那就是在劳动中创造美丽,在劳动中实现价值,在劳动中成就梦想!

妈妈告诉我,工匠精神是时代进步所需要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人所必须传承、发扬的优良传统!我想,那就是从我们少年儿童开始,就必须学习工匠精神,并且把这种工匠精神带到学习中,积极上进、刻苦努力……

描写探索神奇的幻方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了解指纹能够识别别人的身份。

2、在活动中启发幼儿提问,激发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动画片、指纹图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大镜、印泥、纸、透明胶、橡皮泥)

一、观看动画片。

在“蓝帽和淘气”的动画片里,有一天,蓝猫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变成了假蓝猫来骗淘气。你们猜,淘气是用什么分清真假蓝猫的呢?请看动画片(幼儿观看)。是什么办法呢?(用指纹分辨)

二、探索指纹。

1、那么,指纹在哪里呢?(指肚上)

2、我们的指纹是什么样子的呢?

3、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来看清指纹?(放大镜、指纹盖印等)

4、来,我们一起来观察指纹,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告诉我。

(幼儿探索,教师记录。)

5、刚才有些小朋友发现了一些问题,老师已经把它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三、“警察”出现,请幼儿“破案”

警察:“小朋友们,昨天,小明家的东西被偷了,经过我们的侦察,在现场发现了小偷的指纹,我们还从公安局的档案里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员的指纹,现在,我要请小朋友帮我从这些指纹里找出和在现场一模一样的指纹。这样,我们就能找出小偷了。”

(幼儿找出指纹,并用笔圈出)。

小朋友找的是几号指纹呢?我们把找出来的结果交给警察叔叔,让他们去做进一步调查吧。

教师问: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纹,你是怎么看见的呢。

“警察”:这些指纹,就这样是看不见的,但我们有精密的仪器可以看见并取下来。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钢琴,都会留下指纹。

教师:指纹真神奇,关于指纹的秘密还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上网,找找资料,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越来越渴望探索他们身体的奥秘,在平时的活动中许多孩子无意发现他们手指上的线条,他们惊喜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条条的线。”但对于这个问题却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如何将孩子的兴趣点提升出来,引导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这对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设计了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通过课件更直观的了解指纹的常见类型;最后幼儿通过想象创作指纹画等一系列过程充分调动多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与能力。

首选,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片吸引孩子主动地参与活动,把比较抽象的指纹概念转变为幼儿容易接受的有益经验。然后通过幼儿自己观察指纹和观察同伴的指纹,以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等问题,从而让幼儿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说出指纹像龙卷风、山、彩虹、头晕、小河、棒棒糖等。接着简单介绍了指纹的用途,这环节为什么没有作详细的介绍?我是这样考虑的,因为对于大班上期的孩子来说太难,容量太多,所以只是作个提升让幼儿简单了解一下,激发幼儿课后再去探索的欲望;最后让幼儿在欣赏完指纹画后进行大胆想象创作,从而又一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孩子们通过灵巧的小手创意出一副副美工作品,成功感得到了大大的满足。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最后为什么没有讲评呢?对于大班上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只有15—20分钟,一节课下来已经持续了30分。如果再让幼儿安静下来,规规矩矩的坐在位置上一幅画一幅画的讲评,有些难为孩子,而且是徒劳无功的。所以我把讲评作为延伸活动,利用欣赏活动课时间再进行集中讲评。这些就是我对这节活动课的反思,现请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

描写探索神奇的幻方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我,一个普通的_岁小学生,现在生活在侏罗纪。

刚来到侏罗纪,我感觉自己很不安全,担心随时会被吃掉。耳边时不时听见恐龙可怕的叫声。不过我还是鼓起勇气,珍惜这难得的机缘,去探索恐龙的奥秘了。

我首先找到温顺的食草恐龙——腕龙,他体型非常大,我努力爬到它身上,它足有40米高。我骑在它的脖子上,向远方眺望。看见了一个无边无际的新世界!这个世界里真是天高云远,密林无边呀。我正欣赏美景,突然所有腕龙都奔跑了起来。原来,是恐龙,暴龙来了。我必须想办法驯服暴龙。我试着拿地上的死动物肉,把暴龙引到了一个老死的迅猛龙的身边,让它饱餐一顿。这只暴龙好像很感激我。它伏下身体让我骑上,我无所畏惧的继续前进。

走了不久,我碰到了一群迅猛龙,迅猛龙果然是群体动物,一共有十几只呢。我用肉和绳索驯化了它们做我的部下。迅猛龙是恐龙之中的“跑步”,别看它体型小,速度可不输给暴龙哟。

我来到海边,交了一个新朋友——鱼龙。我脱掉外衣,骑着它在海底看鱼,抓海螺,我们还在海面上跟野人对战,我的鱼龙队伍胜利了,我激动不已,连翻几个跟头。

天黑的时候,翼龙把我送到树上去睡觉。我愉悦满足的进入了梦乡。突然我的身体一歪。险些从树上掉了下来,我“啊”的一声大叫。睁开眼,发现我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头上直冒虚汗,原来是一场梦啊。

再见,让人心驰神往的侏罗纪,让人难以忘怀的侏罗纪之旅。

描写探索神奇的幻方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终于把“神奇的克隆”上完了,可是回过头来看,又觉得留下的空白太多,学生只是热闹于克隆太神奇,太奇妙了,想象将来克隆好多东西让人们享用不尽。

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性文章的本质及特点是什么?

1、带有一定文艺性的,指科学小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2、科普性为主的,如《向沙漠进军》《宇宙里有些什么》《神奇的克隆》

3、实用性的,如说明书、解说词等

教学这一类课文时,根据其文本特点,老师抓住知识点,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和说明方法,这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既然是语文课自然有别于自然、科学等学科。教学说明性文章,除了达成知识目标之外,应该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激发科学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说明的方法,追寻课堂的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作者思考问题、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科学光辉,都应成为说明性文章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性文章是否需要说明方法的教授?

《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对于阅读说明性文章,有这样的要求:“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性文章教学难在什么地方?

对于这类科普性质的说明文章,学生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储备,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更是知之甚少。脸红地说一句,我这个做教师的也是只知个大概,课前还要临时“充电”,以防课上被学生难倒。所以,科学知识的缺乏,这可能是应试教育带给学生的又一影响。如课文当中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就让我无法去说,只能告诉学生:“是爸爸妈妈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这就是有性繁殖。”

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性文章教学应注意什么?

说明文教学=讲解员介绍。教学时,如果教师像科技博物馆的讲解员那样,一厢情愿地去介绍科学知识,而学生枯坐冷板凳,成了只灌贮知识的容器。这样课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迷迷糊糊,也失去了语文课的本味。

说明文教学=常识课。学生读到像《神奇的克隆》这样的说明文,科学知识匮乏的学生会有很多问题。如果教师再错误地说明文的目的是就是给学生以知识,那在教学中就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传达的主要内容时,千方百计地拓展关于该领域的知识,然而这样做,亦背离了语文教学的轨迹

说明文教学=说明文写作课。我们总习惯地以为,教一篇说明文,就得讲说明的写作方法,否则就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于是,“举例子、打比方、举数字”等抽象的概念就一个个强加给学生,语言被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写得生动而准确”这样一来,科学没有了生命,文字缺失了魅力,情感游离了文本……其实、这些说明性文章内容涉及了众多的科学文化领域,它们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了解说明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

描写探索神奇的幻方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弘扬延安精神,凝聚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延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调研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根据安排,今天由我给大家讲一次党课,这里,我想围绕“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过时了吗”“我们应该怎么做”三个问题和大家作一些交流。

坚守正确政治方向。延安精神的灵魂是坚守正确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将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懈努力;

始终心系群众,制定反映社会发展现实诉求的方针政策。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政治策略。同时,还要随着世情、党情与国情的变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主义实践。

坚持实事求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贯穿于延安精神的各个方面。取得革命胜利、建设事业的成功以及共产主义的完成,必须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一种探求生活本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主张解放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并用规律指导新的实践,推动事物创新发展。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我们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无产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早在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就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即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的特征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展示了奋斗过程中的艰苦朴素情怀,是行动艰苦和精神乐观的有机结合。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全面弘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才为革命成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力量和精神支撑。其中,自力更生展现的是创新精神,需要主体不断开展自我更新与进化;

艰苦奋斗倡导节俭生活、奋勇向前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党实现自力更生的状态和生活方式。

(一)延安精神的廉政建设效应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党魂,它所形成的一套优良传统和作风是革命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在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被称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它真正是人民自己的政府。美国记者斯蒂尔访问延安后,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在延安访问中,有三件事使我感动而且深刻起来。第一件是我体味到共产党常常说的‘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所亲见的各种具体事实,我认为是货真价实的”。“不到延安实在不能深触到中国问题的内脏,到了延安使我对中国问题的认识深化了。”“真的,我要在延安住上十天,那我一定也将变成一个共产主义者!”南洋华侨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后说:“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二)延安精神的经济建设效应早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就指出:“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中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经过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不可能走‘捷径’……。我们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也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但是必然要以自力更生为主。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努力恢复延安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周恩来等同志的榜样,在艰苦创业方面起模范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1989年9月视察延安时说:“把经济搞上去,靠什么方针?还得靠发扬延安精神,归根到底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持家,勤俭建国。”(三)延安精神的精神文明建设效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发扬延安精神首先就是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对全体人民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教育,从而解决人们的“信仰危机”、“信心不足”的问题。其次,发扬延安精神,就要重视道德建设,用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提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风尚,克服和抵制“专已打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腐朽道德。最后,对全民族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反对铺张浪费、肆意挥霍、大手大脚的败家子作风。树立社会主义主人翁和“过紧日子”的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开展作风建设,践行好党的宗旨;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提高创新水平。

(一)要始终坚定信念,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志士仁人投身革命,奉献热血青春乃至生命,都是为了救国救民,为全国人民谋幸福。延安时期,尽管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却朝气蓬勃、激情燃烧、充满生机,成为成千上万有志之士景仰、向往和奔赴的精神高地。根本原因在于那里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真理的光辉、民族的希望。“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到延安去!”一时成为那个时代青年发自肺腑的呼唤和强烈的愿望。延安精神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它有政治方向,有政治灵魂,有政治理想。今天,用延安精神淬炼初心使命,就要坚定理想信念,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立德修身的首选,做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虔诚而执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至信而深厚,不忘初心,奋斗终身,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因此,既要明确客观实际中的“实事”,也要以实践为基础,探索“求是”的过程,逐渐认识和改造世界。

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开展整风运动,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全党的思想路线和行动自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回顾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历史,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和禁锢,把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行动纳的依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才使我们把握住了历史的脉搏和契机,使几乎不可想象的胜利变成现实。

实践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

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过去我们搞革命,是靠实事求是;

现在我们搞改革,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一切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都是行不通的。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深入调查研究,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把握问题实质、把握矛盾规律的能力,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踏踏实实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三)要始终践行党的宗旨,永葆对人民的赤子情怀只有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我们党才能完善自身,为民造福,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延安时期,我党加强作风建设,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在延安出现了“只见公仆不见官”,干群团结如一人的生动局面,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了延安时期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成就和荣耀都归功于人民”。人民是共和国的基石,也是党的力量所在、根基所在、命脉所在。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没有人民,我们便一事无成。新时代,用延安精神淬炼出心就是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和整治“四风”,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切实做到人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并通过改革与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要系统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明确肩负的责任是为群众谋福利、为民族谋复兴;

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即在具体工作中加强自身建设,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总结先进经验做法,发现新问题并及时解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发挥舆论监督效能,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提升服务群众效率。

(四)要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原因。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阶段,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延安时期,面对日本的扫荡和国民党的封锁,地广人稀的陕甘宁边区,面临缺食无衣、捉襟见肘的困难局面。“在困难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口号,通过大生产运动筑牢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形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品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本。”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工作条件、物质基础、发展能力与延安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力更生的意志不能移,移了就会忘本;

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丢了就会变质。”新时代,用延安精神淬炼初心使命就是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建设,在生活上讲政治,不讲排场,不摆阔气,勤俭节约,不浪费。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始终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一种高尚的政治品德来坚守,作为党性修养来修炼,作为良好生活方式来坚持,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实际行动把艰苦奋斗精神坚守和传承,发扬并光大。

同志们,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带来挑战。希望全体党员同志要发扬好延安精神,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在新时代各项工作中取得新气象新作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今天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描写探索神奇的幻方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终于可以去探险了!我将要跟着探险经验丰富的叔叔去海中荒岛探索未知的东西了。

就在我和叔叔“开会”时,被我那心细而又胆小的同学听着了,也争着要去。没办法,只得带着她去了。

去荒岛探险时首先要干什么?当然是准备一切有可能需要的东西啦!

首先要带上两个帐篷,而且要确保它没有问题,否则晚上地方都没得睡。再带上地图,不然迷路了都找不到方向。至于药品和食物就不多说了,这都是必需品。

经过了几个小时,终于到了小岛,我那位经验丰富的叔叔一下子就找到了栖息地,那是一个山洞,我们连忙架起来帐篷,没想到架帐篷的同时,小木船漂走了。

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帐篷搭好。已经到了晚上了。只好先找几根干木枝钻木取火把火给生起来。简单的钓几条鱼吃,就得睡觉了,因为叔叔说:“夜晚容易着凉,所以快点进入被窝吧。”

那山洞里黑洞洞的,同学又胆小,她不敢睡,生怕有个什么怪物把她刁走了。只能由着她自己去沙滩上散步了。

第二天早上,我们睡醒了,没想到同学趴在地上睡着了,叔叔把她抱起来时,发现她浑身滚烫,发烧了,只得四处寻找药箱,在离我这儿两米处,药箱就在那里,我连忙踮起脚尖跑过去,但是有一个讨厌的浪打过来,把药箱给冲走了,我拼命的追赶药箱,脚下像生了马达似的,可我的速度哪能抵得上海浪的速度啊?药箱一下子就冲出去海中央了。只能给她用冷毛巾敷敷头了。

由于之前小木船漂走了,要重做一只了。首先,我们去砍了一颗体型较大的树,再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刻出木船的样子,最后把刻的部分镂空,一条小木船就做好了!

正在我们以为马上就能回家了的时候,我的同学开口了,她说:“你们不做几把浆怎么回家呢?”她的这一句话点醒了我们,于是就用剩下的木料做了三把浆。木船终于做好了!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我们一看到小船做好了,木浆做好了,就连忙收拾好自己的装备,把望远镜啊,小刀啊,食物啊,还有一些必需品,我们都把它们收进了背包里面,时刻准备出发了。

但是,我们行驶了10多米后,小木船因为重心不稳而翻倒了。我们三人连忙抓住小木船沿,把小木船翻了个身,小心翼翼的爬上船,生怕一个不稳又掉进水里头了。

最后三个人都上了船,小木船慢慢的行驶到了家。

描写探索神奇的幻方心得体会及感悟七

1921年夏,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在这里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而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因此被称之为红船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总书记的讲话揭示了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里有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有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纵观党史,“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品格、优良作风的优秀开端,是共产党人需要传承和弘扬的“红色基因”。由“红船精神”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以及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精神,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优质基因。

“红船精神”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传承“红船精神”,重温共产党人烽火岁月里的革命斗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不仅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中国文化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也是应对各种挑战的有力武器,成为能够激发共产党人内在价值自省的精神源泉。

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动力。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建党实践和革命活动中,从播撒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到奠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组织;从制定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到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无不彰显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近代中国社会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中国的时代课题。为了救亡图存,早期的先进分子想了各种办法,但无论是君主立宪所主导的社会变革,还是民主革命所主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事实上都没能成功。俄国的十月革命,让处在彷徨中的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

以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奋力播撒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成为中国革命发展的思想先锋。他们创办进步刊物,宣传新思想和十月革命;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立学术团体,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一年后,更名为《新青年》。以《新青年》的出版为标志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20世纪初的中国开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逐步发展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北洋军阀仇视新生的苏俄工农政权,把科学社会主义诬蔑为“过激主义”,把布尔什维克攻击为“过激党”。因此,面对北洋军阀的封锁,《新青年》《湘江评论》《少年中国》《每周评论》等报纸杂志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热情地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新纪元》4篇光辉的文献,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他在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对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他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这一胜利“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是二十世纪革命的先声。”他满怀信心地说:“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克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克主义凯歌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所阐明,并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这期间,李大钊还在《新潮》《少年中国》《国民月刊》《新生活》《晨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五四运动前后,虽然在中国有不少人介绍过《共产党宣言》,但一直没有完整的中文译本。1920年春,陈望道接受了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重任,陈望道回到了家乡,夜以继日地开展艰苦的翻译工作,他时时刻刻聚精会神斟词酌句,一丝不苟,这期间就留下了“吃墨汁”的感人佳话:一天,陈望道的母亲送来粽子给儿子当点心充饥,外加一碟红糖。过了一阵,母亲来取碗筷,惊奇地发现儿子满嘴乌黑,红糖却原封未动。老人家爱怜又带几分生气,问道:“吃完啦,这糖甜不甜呀?”陈望道仍浑然不觉,头也不抬说:“甜,真甜。”经过艰苦的努力,陈望道翻译完成了《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以“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出版。

中国革命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而为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更需要大力开展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中国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经过五四运动锻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很多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坚决的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大范围的传播。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仅表现在中国先进分子播散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上,更体现在他们积极创建党团组织,开创中国工人阶级先锋组织的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6月,陈独秀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党组织,还起草了党的纲领。党纲草案共有十条,其中包括运用劳工专政、生产合作等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关于党的名称问题,陈独秀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表示同意。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为此,要通过革命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920年10月,李大钊等在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当时称“共产党小组”,同年年底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为书记。它曾帮助天津、唐山、太原、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者开展工作,对北方党团组织地建立起过促进作用。在上海及北京党组织的联络和推动下,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地方,多是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较深,产业工人较为集中,已经出现了一批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的中心城市。在日本、法国也有由留学生和华侨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

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过程中,中国先进分子从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步成长为共产主义者。他们在自己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又通过成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研究组织,深入工农民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而把坚定的信仰传递到社会基层,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了浓厚的理论氛围,培育了一大批革命人才;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因遭到租界巡捕袭扰而遇到挫折时,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红船上完成了大会的最后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曲曲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壮丽乐章。

在艰辛的探索中坚定理想。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不屈不挠的探索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从而树立了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文化转型大背景下,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以毛泽东、恽代英等为代表的先进分子,拼命搜寻,学习那些具有进步色彩和改造现实的思想学说,搜寻着当时社会上能够看到的各种进步书刊:中国儒家典籍等传统文化、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等方面的书籍。毛泽东最早读的是私塾,“没有进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校”,学的是儒家典籍。这种学习的内容,他说,“对我也有好处,因为我识字便是从这里学来的。”同时,他也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并从中发现了问题,这些小说“颂扬的全都是武将,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为他们所有和控制”。进入新学校后,毛泽东开始接触到《盛世危言》和西方的《原富》等书籍,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十月革命之前,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一度泛滥。1918年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毛泽东后来在自述中说,尽管“我对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长”,但“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这时“我读了一些关于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在那个时候,我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毛泽东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所发生的事情的文章。我热切地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极少数的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本。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就一直没有动摇过。”“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理想、追求不仅使我们党内凝聚,同时也是对社会的改造。离开了理想信念,共产党就缺乏内在的凝聚力,离开了理想信念就没有办法去改造社会的广大群众,我们党就没有力量,就没有基础。理想、信念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政党品质,这个品质对广大共产党员来说,就是要具有奋斗精神,要百折不挠。早期共产党创建的过程以及创建之后我们的这段社会历史的实践,充分反映出,理想、奋斗、追求对中国共产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先后尝试过诸多救国救民的方案,做过诸多努力,但都失败了。这时,中国迫切需要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期待着先进阶级和先进政党的出现,充当中国革命的领导者,领导人民完成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1921年3月,李大钊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中,公开表达了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强烈愿望:“我们现在还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

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就明确规定: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要“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这些规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要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立场和奋斗目标,鲜明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划清了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的界限。

1922年6月,中共中央在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明确宣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军,为无产阶级奋斗,和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党。”

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统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并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坚定地走向社会最底层,发动和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民众,并把团结和依靠工农群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20世纪20年代,面对风雨如晦的黑暗中国和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不顾个人安危和得失,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奋斗,1949年,终于赢得了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解放,使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这一过程中,无数共产党人,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和大公无私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红船精神包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其中,首创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首创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创新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而理论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理论创新要着眼于探讨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回答新问题作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紧密联系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不断摸索和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精神创新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才能时刻保持蓬勃生机和无限的创造活力,走在时代前列。

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奋斗精神首先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意志坚强,品节刚毅,无所畏惧,无论遭受多少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不屈服,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只有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认定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奉献精神是本质,是德政之基。奉献精神的关键在于党的一切决策和措施都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保持根本性质、恪守根本宗旨、牢记根本使命,才能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

伟大的党培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党。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正是这些伟大的革命精神,使我们党由小变大,从弱到强,推动中国革命在艰难中奋进、在曲折中前行,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一条红船见证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建历程,引领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前进方向,拉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光辉起点。

在红船精神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辉煌的成绩,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