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主题学习心得体会如何写 数字经济发展的体会(六篇)

  • 上传日期:2023-01-10 01:24:44 |
  • ZTFB |
  • 14页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数字经济主题学习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以及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并于7至8月份,成立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友闻的带领下,实地视察了部分数字经济重点培育提升平台、重点培育提升企业和重点项目,走访了市经信局,召开部分镇街座谈会和部门座谈会,听取关于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省、温州市以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和2019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7位,2019年我市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占gdp的12.56%,列温州第一。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和创业创新的主阵地。一是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注重顶层设计,制订出台了《乐清市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提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主要任务,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整合优化一系列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磐石云数据中心、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相继招引了益而益、罗曼斯、力太科技等一批带动性、引领性强的项目。三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2019年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立项242个,今年1至8月份253个。乐清智能电气小镇、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被列入省数字化试点园区,苏吕小微园、智能电气小微园、科技创业中心等率先开展了数字化园区建设。正泰、人民电器、金卡智能等企业试点示范成效明显,不断推动中小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升发展。四是治理数字化得到不断推进。5g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协同办公”等工作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农业等领域不断谋划和推进,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有:

(一)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市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第7位,但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在拉大。产业层次偏低,我市数字经济统计入库项目主要以电气、电子、仪器仪表、电线电缆等传统制造业为主,相较已形成集成电路、高端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人工智能设备等高新产业集群的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地存在明显代差。各乡镇(街道)之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乡镇(街道)对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缺乏分年度方案,有的部门在制定扶持政策和落实时缺乏充分调研。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等项目的推进和建设进度不如预期,通信管道建设推进缓慢。

(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够。当前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程度较高,一、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龙头企业缺乏,可供参考的数字化成功案例还较少,带动性不强,许多中小企业因数字技术改造投入大,转换成本高,认为数字化投入效果不可预知,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对数字转型发展存在一定顾虑,内生动力不足,“不敢数字化、不会数字化、不想数字化”的现象比较普遍。数字经济核心技术与我市现有制造业的融合度偏弱,在工艺、产线、产品、服务等层面的应用实践开展的不多。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当前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改造的服务平台和服务商还偏少,支撑能力不足。

(三)数字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深度创新能力将决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度,当前我市数字经济的科技创新投入总体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缺少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绝大部分企业存在路径跟随、标杆技术较少、品牌价值较低等问题。数字经济人才制约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既懂工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困难,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非常稀缺。各地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四)治理数字化提升不足。相对数字经济领域平台化、个性化、网络化和跨界融合化的基本特征,政府部门监管手段较为单一,开放包容、协同有效的监管思维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单位对公共数据开放不够重视,影响了“一证通办”“一件事”联办和后续数据分析,不利于数字政府效用的发挥。数据要素开发开放、共享共用程度还不高,数据鸿沟、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垂直业务系统还不能互联互通,巨量数据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大数据开发利用仍处在起步阶段。(数字化场景应用)

(一)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强化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顶层设计,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产业的优势和短板,从战略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资、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完善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出台新一轮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平台、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注重发挥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和支持有技术优势、成长空间、发展潜力的新生中小微企业。制定数字经济宣传方案,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提高全民的数字素养。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同时注重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二)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数字产业能级。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和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培育一批标杆企业,打造若干数字产业集群。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通讯、传感器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向“用云”转变。加快现有小微园技术改造和提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具有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大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从而带动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信息工程服务、工业设计等基础产业,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

(三)坚持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数字核心竞争力。要加大“软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更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项目集聚。更加注重发挥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提升数字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生活服务,推进网上超市、网上餐厅等数字商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鼓励智能营销新业态。实施更有力有效的人才政策,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碰到的具体问题,尤其要注重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本土人才,为数字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聚力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力打造数字政府,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有效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继续推进“一件事”“一网通办”,打造“掌上办”“网上办”“瓯e办”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行业发展,让大数据发展红利更多惠及企业、民众。组建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有序推进县域智慧化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把增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并重。

最新数字经济主题学习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以及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并于7至8月份,成立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友闻的带领下,实地视察了部分数字经济重点培育提升平台、重点培育提升企业和重点项目,走访了市经信局,召开部分镇街座谈会和部门座谈会,听取关于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省、温州市以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和2019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7位,2019年我市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占gdp的12.56%,列温州第一。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和创业创新的主阵地。一是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注重顶层设计,制订出台了《乐清市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提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主要任务,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整合优化一系列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磐石云数据中心、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相继招引了益而益、罗曼斯、力太科技等一批带动性、引领性强的项目。三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2019年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立项242个,今年1至8月份253个。乐清智能电气小镇、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被列入省数字化试点园区,苏吕小微园、智能电气小微园、科技创业中心等率先开展了数字化园区建设。正泰、人民电器、金卡智能等企业试点示范成效明显,不断推动中小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升发展。四是治理数字化得到不断推进。5g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协同办公”等工作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农业等领域不断谋划和推进,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有:

(一)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市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第7位,但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在拉大。产业层次偏低,我市数字经济统计入库项目主要以电气、电子、仪器仪表、电线电缆等传统制造业为主,相较已形成集成电路、高端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人工智能设备等高新产业集群的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地存在明显代差。各乡镇(街道)之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乡镇(街道)对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缺乏分年度方案,有的部门在制定扶持政策和落实时缺乏充分调研。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等项目的推进和建设进度不如预期,通信管道建设推进缓慢。

(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够。当前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程度较高,一、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龙头企业缺乏,可供参考的数字化成功案例还较少,带动性不强,许多中小企业因数字技术改造投入大,转换成本高,认为数字化投入效果不可预知,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对数字转型发展存在一定顾虑,内生动力不足,“不敢数字化、不会数字化、不想数字化”的现象比较普遍。数字经济核心技术与我市现有制造业的融合度偏弱,在工艺、产线、产品、服务等层面的应用实践开展的不多。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当前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改造的服务平台和服务商还偏少,支撑能力不足。

(三)数字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深度创新能力将决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度,当前我市数字经济的科技创新投入总体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缺少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绝大部分企业存在路径跟随、标杆技术较少、品牌价值较低等问题。数字经济人才制约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既懂工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困难,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非常稀缺。各地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四)治理数字化提升不足。相对数字经济领域平台化、个性化、网络化和跨界融合化的基本特征,政府部门监管手段较为单一,开放包容、协同有效的监管思维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单位对公共数据开放不够重视,影响了“一证通办”“一件事”联办和后续数据分析,不利于数字政府效用的发挥。数据要素开发开放、共享共用程度还不高,数据鸿沟、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垂直业务系统还不能互联互通,巨量数据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大数据开发利用仍处在起步阶段。(数字化场景应用)

(一)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强化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顶层设计,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产业的优势和短板,从战略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资、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完善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出台新一轮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平台、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注重发挥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和支持有技术优势、成长空间、发展潜力的新生中小微企业。制定数字经济宣传方案,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提高全民的数字素养。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同时注重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二)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数字产业能级。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和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培育一批标杆企业,打造若干数字产业集群。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通讯、传感器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向“用云”转变。加快现有小微园技术改造和提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具有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大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从而带动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信息工程服务、工业设计等基础产业,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

(三)坚持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数字核心竞争力。要加大“软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更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项目集聚。更加注重发挥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提升数字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生活服务,推进网上超市、网上餐厅等数字商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鼓励智能营销新业态。实施更有力有效的人才政策,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碰到的具体问题,尤其要注重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本土人才,为数字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聚力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力打造数字政府,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有效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继续推进“一件事”“一网通办”,打造“掌上办”“网上办”“瓯e办”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行业发展,让大数据发展红利更多惠及企业、民众。组建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有序推进县域智慧化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把增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并重。

最新数字经济主题学习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积极响应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提升武汉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决定根据自身办学特点与基础,以获批国家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和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群为基础,联合**公司建立“数字媒体产业学院”。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产业学院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模式创新,是从根源上提高人培养质量的新型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数字媒体产业学院将充分利用科技园区与武汉市vr/ar联盟的资源聚合优势,面向数字媒体与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服务产业、深度对接、跨界合作”三个方面的内涵特征。

**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22日,注册资本5700万元,公司股东主要由**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构成,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武汉**科技园是2001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首批认定的2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园区占地1035亩,共入驻13个用地项目,建有办公研发用房、厂房等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在建及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形成了光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工程设计及工业设计等主导产业,涌现出核动力、七一二所、中国五环、金丰汽配以及奥新科技等一批骨干企业,带动园区产业发展,发挥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8年园区企业总产值达94亿元,年末职工总数7400余人。

三、产业学院运行机制

1.学院全称:数字媒体产业学院

2.产业面向:面向数字媒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动画制作、影视制作等产业,培养合格的技术人员和产品服务人员。

3.教学场所:学校(理论教学、基础课教学、企业讲座)、东大园公司(项目实践、实习实训、参观体验、整周实践)

4.管理机构:产业学院隶属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学院内挂牌。教学管理人员由计信学院领导、教师和企业负责人共同组成。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学校、园区、企业三方共同组成。组织结构图如下:

5.学生来源:考虑到合作企业目前能提供的条件,产业学院内将不直接设立行政班级(即把一个整建制班级纳入或者产业学院单独招生),而是建立一个虚拟班级,学生来源于数字媒体专业群内的各个班级。为保证质量,形成经验,首批学生将招收20-30名学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该班级内的学生活动可以自由开展。

6.师资队伍:产业学院教师由数字媒体教研室专任教师、企业派遣的兼职教师组成。为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授课质量,产业学院将定期举行教学能力培训班,并聘请校内教学专家进行授课。

7.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产业学院内的学生,在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教学环节。

第1学期:新生入校后,除了学习必需的公共基础课程外,还将统一学习三门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网络技术基础。这三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产业学院在新生中招生,形成虚拟班级。录取的学生拥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原录取专业的学生,另一个是产业学院的学生。产业学院将定期安排企业文化讲座、园区参观、技术体验等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字媒体产业的基本情况。

第2-3学期:学生主要在学校内进行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职业素质培养。产业学院将在每个学期安排1-2门专业选修课程,由企业技术人员单独授课。产业学院将在东大园公司组织1-2周的实训教学,完成企业真实项目,这类课程允许和正常班级中的对应课程进行置换。产业学院定期组织安排技术讲座、园区参观、技能竞赛、小型项目测试、专业社团交流等活动。

第4-5学期:由园区内的企业提供授课教师和真实项目,东大园公司提供教学场所和住宿场所,学生在园区内进行1-2个月的集中实践教学。授课教师和真实项目一般要提前规划与安排。

(注:实训周期间,东大园的园区内可提供学生住宿、餐食、教室)

第6学期:产业学院统一指导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工作,园区负责组织企业提供岗位和指导师傅,学校组织学生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按照现代学徒制的管理经验,制定企业师傅遴选制度、学徒学习管理制度、实习评价制度等,保证学生的实践学习成效。

8.课程体系: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校企共同设计产业学院的课程体系。本着“保证质量,形成经验”的原则,当前则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在每个学期添加企业文化讲座、技术交流、参观体验等活动,在低年级开设2-3门专业选修课,在高年级开设1-2门整周项目实践课。部分课程可以和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进行学分置换。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设计如下:

四、信息备注

1.为保证三方权益,学校、园区、企业应签订三方合作协议。

2.为保证学生权益,产业学院和学生应签订双方协议。

3.为提高企业积极性,产业学院可以组织企业在学校进行“数字媒体最新技术”展览,宣传企业、技术及专业,争取各学院的项目支持。

4.为保证企业积极性,产业学院应积极争取市政府、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学校给与政策、项目、资金上的支持。

5.建立企业项目库和兼职教师库,开发优质教学资源。要求每个企业要把自己的兼职教师信息入库,包括姓名、专业领域、特长等。每学期的师资从师资库中进行选择。已经选定的课程师资,一般1年内不变。

6.每学期的教学实践环节应提前设计安排好。

最新数字经济主题学习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1、通过观察、游戏、动手操作来学习10的数字认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灵敏的思维能力。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1、教学课件

2、1-10的数字和草莓卡片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数字,引导幼儿说出图上的数字,并且说出与数字对应的象形,如:1像铅笔、2像小鸭。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2、老师出示数字磁性教具1-9,让幼儿猜猜哪个数字宝宝不见了。

1、幼儿认真观看,老师提问并出示数字10。(认读、10是由一个1和一个0组成的,1在前,0在后)

2、美丽的花儿引来了许多的蝴蝶,大家来数数飞来了几只蝴蝶呢?(老师出示10只蝴蝶)

3、交给幼儿正确的数数方法。

4、说说生活中用数字10来表示的物体。

老师小结:10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10的东西。

5、幼儿操作

师:果园里的水果都熟透了,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开来什么运水果?(火车)对,是火车,再看看老师带来的火车厢上有什么?(数字)

1、请幼儿一起复习火车厢上的数字1-10。

2、每个幼儿都有一张草莓水果卡片,请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卡片里有几个草莓,再将水果卡片放入教师规定的数字车厢里,如教师说把草莓装入6号车厢里, 持有草莓6个的幼儿便将草莓卡片放入6号车厢内。直到幼儿将水果卡片全部放入车厢。

3、教师说出车厢号,幼儿说出车厢里装的是几个草莓。反复练习,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让儿童学会学习是21世纪世界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它必然要求教师改变角色和方法,作为儿童的援助者,引导儿童自主学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对儿童的引导和启发,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上来。现在,我采取了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并在矛盾中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发现幼儿能积极投入,思维也很活跃,由于所学的内容是幼儿通过实践、思考后自主习得的,所以幼儿能较快理解并掌握,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大脑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幼儿脑功能的开发。

最新数字经济主题学习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以及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并于7至8月份,成立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友闻的带领下,实地视察了部分数字经济重点培育提升平台、重点培育提升企业和重点项目,走访了市经信局,召开部分镇街座谈会和部门座谈会,听取关于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省、温州市以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和2019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7位,2019年我市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占gdp的12.56%,列温州第一。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和创业创新的主阵地。一是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注重顶层设计,制订出台了《乐清市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提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主要任务,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整合优化一系列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磐石云数据中心、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相继招引了益而益、罗曼斯、力太科技等一批带动性、引领性强的项目。三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2019年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立项242个,今年1至8月份253个。乐清智能电气小镇、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被列入省数字化试点园区,苏吕小微园、智能电气小微园、科技创业中心等率先开展了数字化园区建设。正泰、人民电器、金卡智能等企业试点示范成效明显,不断推动中小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升发展。四是治理数字化得到不断推进。5g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协同办公”等工作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农业等领域不断谋划和推进,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有:

(一)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市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第7位,但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在拉大。产业层次偏低,我市数字经济统计入库项目主要以电气、电子、仪器仪表、电线电缆等传统制造业为主,相较已形成集成电路、高端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人工智能设备等高新产业集群的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地存在明显代差。各乡镇(街道)之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乡镇(街道)对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缺乏分年度方案,有的部门在制定扶持政策和落实时缺乏充分调研。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等项目的推进和建设进度不如预期,通信管道建设推进缓慢。

(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够。当前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程度较高,一、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龙头企业缺乏,可供参考的数字化成功案例还较少,带动性不强,许多中小企业因数字技术改造投入大,转换成本高,认为数字化投入效果不可预知,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对数字转型发展存在一定顾虑,内生动力不足,“不敢数字化、不会数字化、不想数字化”的现象比较普遍。数字经济核心技术与我市现有制造业的融合度偏弱,在工艺、产线、产品、服务等层面的应用实践开展的不多。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当前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改造的服务平台和服务商还偏少,支撑能力不足。

(三)数字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深度创新能力将决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度,当前我市数字经济的科技创新投入总体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缺少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绝大部分企业存在路径跟随、标杆技术较少、品牌价值较低等问题。数字经济人才制约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既懂工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困难,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非常稀缺。各地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四)治理数字化提升不足。相对数字经济领域平台化、个性化、网络化和跨界融合化的基本特征,政府部门监管手段较为单一,开放包容、协同有效的监管思维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单位对公共数据开放不够重视,影响了“一证通办”“一件事”联办和后续数据分析,不利于数字政府效用的发挥。数据要素开发开放、共享共用程度还不高,数据鸿沟、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垂直业务系统还不能互联互通,巨量数据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大数据开发利用仍处在起步阶段。(数字化场景应用)

(一)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强化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顶层设计,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产业的优势和短板,从战略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资、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完善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出台新一轮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平台、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注重发挥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和支持有技术优势、成长空间、发展潜力的新生中小微企业。制定数字经济宣传方案,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提高全民的数字素养。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同时注重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二)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数字产业能级。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和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培育一批标杆企业,打造若干数字产业集群。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通讯、传感器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向“用云”转变。加快现有小微园技术改造和提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具有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大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从而带动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信息工程服务、工业设计等基础产业,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

(三)坚持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数字核心竞争力。要加大“软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更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项目集聚。更加注重发挥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提升数字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生活服务,推进网上超市、网上餐厅等数字商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鼓励智能营销新业态。实施更有力有效的人才政策,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碰到的具体问题,尤其要注重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本土人才,为数字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聚力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力打造数字政府,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有效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继续推进“一件事”“一网通办”,打造“掌上办”“网上办”“瓯e办”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行业发展,让大数据发展红利更多惠及企业、民众。组建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有序推进县域智慧化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把增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并重。

最新数字经济主题学习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尊敬的展宝卫副市长、刘丹主任,各位参会代表:

大家上午好。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在全省深入推进产业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形势下,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切实引领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刚才,我们对20xx年新认定的省级技术中心进行了授牌,在此,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新认定的技术中心企业表示祝贺!工信部刘丹主任以创新驱动和质量优先为重点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深入解读,使我们对《中国制造2025》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此,我们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康平纳集团、豪迈科技、泰利集团等三家企业,以及泰安、潍坊两市经信委做了典型发言,各有特色,很有借鉴意义。由于时间有限,还有很多典型市地和企业的经验不能一一做发言交流,我们已经汇编成册,供大家交流学习,下午还要现场参观泰安市几家典型企业,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下面,我就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谈几点意见。

企业技术中心是引领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企业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技术中心建设和发展,自1993年开展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工作以来,经过大家20多年的共同努力,全省共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2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927家,并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了25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家省级重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35家行业技术中心,形成了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为引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及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实现了全省重点行业的全覆盖,同时也基本覆盖了各县(市、区),为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及支撑。

一是技术中心已经成为全省创新投入的引领主体。20xx年,全省全社会r&d(研究与开发)投入130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投入1175亿元,占全社会投入的90.2%;仅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r&d投入就达到了71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60.5%,省级中心r&d投入强度达到了3.3%,国家级中心的投入强度更是达到了5%以上。技术中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已经凸显,成为我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阵地。

二是技术中心已经成为全省重要创新成果的主要源头。“十二五”以来,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共承担省级以上创新项目1.02万项,占项目总数的58%;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1.37万项,参与制修订新标准3098项,占总数的65%以上。技术中心在承担本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许多国家和省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关任务,浪潮集团的天梭k1、康平纳集团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装备等一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重大成果,都是依托企业技术中心这一平台完成的,极大地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

三是技术中心已经成为创新人才集聚的重要平台。20xx年,全省企业r&d人员总数达到了35.9万人,占全省r&d人员总数的83%;其中仅省级中心的r&d人员就达到19万人,占全省企业r&d人员的近6成,占全省r&d人员总数的近5成;拥有省级中心的企业中,r&d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了10%,这个比例超出了一般规模以上企业的2倍。全省工业领域中88个泰山学者全部集中在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今年开始组织实施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就是要利用技术中心的这个重大平台,每年培养和引进一批一流的创新人才和团队,技术中心对高端人才的聚集效应将更加显现,为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技术中心已经成为协同创新的核心载体。近年来,全省企业研发经费外部支出都在50亿元以上,连续几年位居全国首位,其中,企业技术中心外部支出预计超过45亿元,技术中心对外谋求技术合作实施协同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大。有些企业在将产业链向国外延伸的同时,也在国外建立了研发中心,吸引全球的创新资源,打造国际化的创新链条。

在看到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与新常态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相比,尤其是与先进省市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创新投入的强度仍有一定差距,创新的效率不高。总体上看,我省20xx年规模以上企业的r&d投入强度仅为0.82%,仅仅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投入的效率看,20xx年,我省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89件,企业户均拥有发明专利不足0.5件,全国拥有发明专利最多的50家企业,我省仅有海尔、鲁南制药和兖矿集团三家企业入围。

二是企业技术中心在行业和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总体上看,目前,拥有技术中心(包括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的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仅为十分之一,数量偏少。从行业分布看,省级中心建有率(省级中心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比例),机械和轻工两个行业比较高,分别达到了为34.3%和19.6%,而纺织行业仅有5.5%的规上企业建有省级中心。从地市角度看,一些地市仅有不到3%的规模以上企业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有6个地市的省级技术中心建有率低于全省3.5%的平均水平。

三是一些技术中心重认定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个别的企业,没有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有的中心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都是企业对企业技术中心重认定轻管理的典型表现。这些现象使得技术中心没有能力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吸引外部资源实施创新。

同志们,当前全省工业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多年的实践证明,技术中心是引领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的引擎,技术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和动力。越是在困难时期,创新的作用就更突出,谁抓住了创新,谁就牢牢抓住了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各级经信部门和广大企业,一定要认清形势,对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再认识、再提高。针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快培育中心、提升中心,切实发挥好中心应有的作用。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中心组织体系和机制建设。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核心是要完善技术中心的组织体系,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和激励人才。完善技术中心组织机制建设。科学严密的组织架构,是技术中心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和保证,这就要求企业要始终坚持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人这一基本原则,这不仅有利于技术中心整合资源为创新服务,更重要的是将创新从企业家意志转化为员工意志和企业意志,引导企业由生产经营型向创新型跃升。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凡是创新做的好、发展有后劲的企业,企业负责人不仅名义上任中心负责人,也把重要工作精力放在中心上。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人是创新最关键、最活跃的要素,如何培养、使用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激情,始终是摆在创新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大家都在积极探索,但核心始终是坚持薪酬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鼓励成功与宽容失败并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并重,让参与创新的员工分享到技术创新带来的收益,通过精神激励增强科研人员的荣誉感,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度、归属感和认同感。最终形成的是全员创新的企业文化。

二是要加大创新投入。技术创新需要大投入,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投入。企业是投入的主体,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信心和投入力度。这几年,我们许多传统领域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甚至7%、10%以上,潍坊的盛瑞传动是一个年销售收入10亿元的企业,花了7年时间,连续投入7亿元,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at全自动变速器并实现了产业化;豪迈科技之所以在现在的形势下取得净利润增长50%的成绩,靠的也是多年来7%以上的研发投入强度。这样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加大研发投入要树立新的投入理念。用“互联网思维”搞创新,或者叫“互联网+创新”是我们决解创新投入不足的一个新方法。举个例子,九阳集团就曾经在网络上搞过一个名为“一杯”的豆浆机的众筹活动,依托网络平台,发布推广项目,借大家的钱做自己的事,同时还对产品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尽管募集资金的数量不大,但是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除众筹外,众包、众创方式也都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可以得到应用。要丰富创新投入渠道,完善企业的内部投入机制,必须保证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技术开发;建立企业的外部投入机制,与外部资本相结合,不断拓宽企业的融资方式,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实现多渠道的筹集资金。当前,国家和省都在进行科技投入、产业发展资金使用方式的改革,国家在科技投入方面设立了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等,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资金支持,还对重大专项需要进口的装备、仪器等进行免税。省里在原有工业提质增效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最近也设立了工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重点行业升级改造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支持企业创新。同时也有不少的风投基金进入山东,企业要利用好国家和省里的这些政策,也要利用好社会资金。

三是要加强协同创新。企业要树立开放性思维,加强与同行业企业、上下游企业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外部资源的有机联系,交流合作、优势互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外部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一方面,要加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协同创新。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紧随行业和国际前沿的发展趋势,掌握行业内先进的关键共性技术,但这种高成本、长周期的技术研发往往使单个企业很难胜任独立开发的使命,这就要求同行业间、产业链上的企业技术中心,特别是龙头骨干企业的技术中心加强横向与纵向的联系,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组建行业创新联盟,加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协同创新,形成利益共同体,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加快技术的成功产业化,以协同创新的力量引领行业的转型升级。康平纳集团和鲁泰集团就是在开放性思维的指引下,以国家级技术中心为开放平台,实施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攻关,汇聚行业内顶尖人才,加快了研发成果产业化的步伐,成为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典范。另一方面,要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是实施产学研合作的龙头和载体,要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协同关系,有效地组织和运用全社会科技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多年来,我们已经与中科院、省科学院,以及省内外重点理工科院校形成了较为密切的产学研合作网,联合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很多科技成果在我省得到转化。今年的产学研展洽会达成的130项合作成果已有100项得到落实。这次会上,我们又专门邀请中科院、省科学院的同志带着科研成果与大家见面、交流,省里每年还将举办各种形式的、更接地气的产学研专业对接,希望大家踊跃参加,使企业的创新资源真正活起来,创新成果真正落地发挥效益。

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技术创新工作创造良好环境,是各级经信部门的重要职责。在新形势下各级经信部门要加快转变职能,切实推进技术中心建设。

一是强化引导和规范。首先要科学设置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简化程序流程,形成科学的导向机制。最近科技处正在修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将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考核评价和调度等指标进行简化和完善,要更加有利于简便操作,要抓紧出台。其次要增强技术中心培育的针对性和目标性,从行业和区域两个方面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重点加强优势传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重点产业集群区域的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重视在县域内培育和发展技术中心。同时要强化对中心的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重视程度不够、机制不健全、创新活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企业技术中心及时给予黄牌警告,并敦促和帮助企业改善提升,确实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及时撤销资格。

二是要强化企业技术中心之间的对标和交流活动。要认真总结这次会议的经验,今后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心建设,及时发现和总结典型经验,树立一批标杆,向全省推广。通过培育和引导,大力提升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水平。我们今天下午将要考察的康平纳等几家企业,行业不同,企业规模有大有小,但都在技术创新方面,特别是技术中心建设方面具有典型意义,希望同志们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三是要强化政策的指引作用。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今后,省里要集中全部的政策手段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在省级创新项目计划、工业提质增效专项资金、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企业技术改造、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各级经信部门也要集中各种政策手段强化对企业技术中心的支持。希望没有相关政策的地市积极行动起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为我们企业的技术创新加油鼓劲。同时我们也要与时俱进,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新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建立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政策体系。其次要加强政策宣贯和落实。政策宣贯,还将是各级经信部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特别是要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贯彻方面下工夫。这个政策对我们企业的技术创新来说,是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政策,最近,国务院又专门研究扩大了这项政策的实施范围和享受年限,各级经信部门一定要确保我们的企业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要把拥有技术中心的企业作为当前落实优惠政策的主体,认真分析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首先要在这些企业落实好。明后两天,有一个全方位的政策宣贯培训,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吃透政策。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研究推进技术中心建设,今后,我们要针对产学研联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研究,持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全省各级经信部门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勇于作为、敢于担当,做好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规划、引导、扶持和服务,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积极健康的外部环境。广大企业要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拿出敢为人先的气魄和勇气,苦练内功,持续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