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设计心得体会及收获(实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01:49:09 |
  • ZTFB |
  • 10页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改进自己。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需要先对所总结的经验进行充分的回顾和思考。这些范文中的思考角度和实际应用给了我们撰写心得体会的一些建议和指导。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一

数学在小学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学科,不仅是各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深入理解。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本文将阐述作者对小学数学分层设计的体会与心得。

第二段:分层教学的作用。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划分到适合他们学习的不同层次中,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别教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分层设计可以解决班级中学生学习差异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教育。此外,分层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提高,让学生有更好的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

第三段:分层设计的实施方法。

在实施分层设计时,首先需要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考试、调研、观察和平时表现等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其次,需要将学生分组,组内应尽量保证学生的差异较小。组内学生的学习进度、难度和深度应该统一,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并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教学任务。

第四段:分层设计的实际效果。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的实际效果也体现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的提高上。当一个班级的学生被分成几组后,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突破自身的成长瓶颈,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成绩会显著提高。同时小组的互相竞争促进了学生的自信心,更有助于个人才华的发展。学生在分层教学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和他人合作,这对学生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第五段:结论。

分层教学是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可以帮助老师将知识点更为深入、更为细致地讲解,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应该说,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实施分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更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二

摘要:我国古代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才,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学原则之一。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是:要从数学课程计划、数学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失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实行分层教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发挥各自的潜能,让优秀生更优秀,让学困生喜欢数学,学会数学,对分层教学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对学生分层,让优等生吃的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数学差异很大,就说现在这个班级吧,我们班有53人,优秀32人,良好12人,合格2人,待合格的7人。待合格的20分以内的就占了三人,面对学生这种参差不齐的学习现状。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对于数学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优秀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老师适当的点拨就能顺利地完成;良好的学生在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之间的帮助也能顺利地完成;而待合格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以上情况,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及学生能力、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为abc3个不同层次。让a组坐在教室的后面,b组的坐在中间,c组的坐在最前面,不过也不是每节课如此,如果不需要分层施教仍按自己的座位坐,如果需要,在数学课前,我会提前通知学生,每个层面的学生带好有关的数学学习用品,分别坐到各自的学习小组中。

二、分层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

现在小学阶段课程开展的比较全面,数学课的课时有限,要在课堂上要效率,这就要求老师备好每一节课。首先,我把教学目标层次化,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我在坚持课程计划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在备课时要精心制定每一节课的abc3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各自的目标。我围绕三个层次目标进行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学习从基础性目标开始,完成之后进行综合性目标,最后是发展性目标。

三、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分层教学的技巧。

在新授时,首先让a组的学生自学新授内容,完成课本上的自主练习。同时我会向bc学习小组的同学教授新课。讲完后会安排他们做一些练习,巩固新知识。我会利用这个时间了解a组学生的自学情况。自主练习做完后会给a组的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难易不同的练习题。在这个时间段中我会检查bc小组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以相应的辅导和讲解。在练习课时,首先我会挑选一些重难点题目进行统一讲解,然后a组同学以研究-讨论,自学为主。而bc组的同学以研究-讨论,讲解为主。在试卷的分析处理上,我有时会采用“学优生”当“小老师”帮我辅导“学困生”的方法,这样既能增强优生的责任感,也能让学困生从中受益,不仅能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而且从小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四、分层设计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作业的布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布置的好,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与提高。作业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即家庭作业)两类,课内作业一般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在批改上,我采取a组b组组长让我面批,c组全部让我面批,有不懂之处由我或由我指定同学进行辅导。对于课外作业,由于学生完成作业的能力不同,我进行了分层设计,在难度相当的情况下,a组的学生的作业量要比bc组的学生多些,b组次之,c组最少。如果a组在难度上有所提高,则他们的作业量则差不多。一般情况下,在作业的布置上,a组一般做一些拔高的题目,b组一般做一些基础性的作业。比如课本上的练习题数学配套练册上的题目。c组一般情况下是课本上的讲过的练习题的重新做一遍。另外在考试,每次都在十分左右的三名同学,我一般给他们布置一些基础的计算题和抄写一些定义,定理的作业。在分层次尝试教学中,我时刻关注着每个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状态,同时我还注意到以下几点:(1)创设和谐环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2)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4)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总之,在教学中,我尽量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三

小学数学是所有学科中的重要一环,它是孩子们掌握逻辑思维、培养计算能力的关键。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往往是学习中最困难的一门科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分层设计,将数学知识按照难度逐步挖掘和深化,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渐掌握数学思维和技巧。在此,我将分享我在小学数学分层设计方面的体会和经验。

分层设计是指将数学知识根据不同的难度分层次逐步呈现,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理解。分层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进行分层设计时,要考虑每个阶段的目标和重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活动,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

在实施分层设计时,首先需要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估,明确每个学生的差异和需要改进的方面,然后根据不同的难度级别进行分层,同时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在活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喜好和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

第四段:分层设计的实践成果。

在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分层设计的方案,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老师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来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技巧和思维,同时让学生们在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寻求更大的成就,提升学习的自信,以及对数学学科的喜爱和关注。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分层设计是一个科学而深度的教学方式,涉及到很多因素。针对学生不同水平和能力,分层设计可以让他们在一个有序且具备挑战性、灵活性和启发性的环境中探索数学和发展其学习技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谏言他们不同的需要,因此,实施分层设计不仅是学生发展而且老师也得到了成长。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四

分层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从而使全体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

小学新版数学教材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在例题的设计上有弹性处理的特点,在试一试的编排上有层次性的安排,在练一练中既有基本题,又有发展题、综合题和提高题(即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这是与原教材的最大不同。)课堂作业本也如此。我们分析教材后就会觉得分层教学不但可能,而且可行。

学生需要自主地学习,使自己主动地接受知识,而不需要教师强求一致的填鸭式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充分利用教材的层次特点,这样,不问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着学习中的不同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分层教学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甚至杜绝厌学现象的产生,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怎样开展分层教学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对象是学生,最大特点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开学初我认真研究全体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了解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思维和记忆的发展水平,意志、情感等品质,将学生分为后进(a层)、中(b层)、优(c层)等层次的临时分类,使每一个学生在此阶段都处在一个层次(一般来说,一个班级中优生占20%左右,后进生占10%——15%左右,中等生占多数。)。随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改变,我不断改变学生所处的层次。这样有利于我自己因材施教,有利于批改、辅导,有利于不同信息的反馈,也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备课分层。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使不同层次的每位学生都有提高,在备课时,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确定教学目标时,我首先分清哪些是共同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目标,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目标。比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时,提出三个目标:

1、理清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根据解题思路正确解答;

3、能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画图解和用方程解。在这三个目标中,前两个面向全体学生,后一个只面向优生。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时,放在中等学生的基础上。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我是以中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问题时,问题的难度一般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较容易的问题,让中下生都能解答,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能答、算,增加他们的愉悦感。设计练习时,我都重视体现层次性,既有中下生能算的巩固题,又有极大部分学生能算的综合题,最后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些思考题。这样的教案设计,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

三、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当教师既要强化目标意识,又要让每一个学生有锻炼的机会。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分层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探究;对中等及中—下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中下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使后进生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等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具体操作如下:

准备教学时,由于准备题一般是对旧知的温习,形如十一册数学“第116页的“今年比去年增产2,我就让中下生练习;主要是用旧知识作铺垫9,今年产量是去年的几分之几?”作用,归纳旧知识,寻找规律特点,让中上学生去探索,重在为新知识搭桥衔接,并及时补漏,为新授扫清障碍。

里有两堆煤,第一堆有500吨,第二堆比第一堆多720,两堆共有多少吨?”我就让中上学生独立尝试,后把解题方法说出来,用来带动后进生,同时也培养了中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时,往往前两个题与例题同步,我就抽中下学生板演练习,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对于一些综合性的题我就让中等生练习,既体现中等生的水平,又为差生树立榜样,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提高练习时,我就让优生探索一些带“*”的选做题或思考题,以开发智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对后进生,针对他们学习本课的效果,让其质疑,及时补救,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做一些提高题。

这样,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帮助。

四、作业分层。

每一节数学课后都有一定量的作业,一般以课堂作业本为主。但是我也把握作业的层次特点:放缓题、基础题和提高题,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分层练习:对a层学生只要求完成放缓题及基础题,并只求一题一解;对b层学生除上述题外.再增做提高题;对c层学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要求一题多解,或画图解题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

总之,分层教学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优等生堂堂吃得饱,能增强他们自学能力和汲取知识的独立性。但也要防止把学生定位看死,搞一刀切,这样不行。要及时“转换”学生,要根据班级特点、教材内容等多种因素开展分层教学,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这一精神为指导,《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展现思想和方法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唤起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老师如能注意一些细节,悉心捕捉学生的每一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与鼓励,一个肯定的动作,一个慈祥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笑容,一朵象征性的小红花,同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以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后继的学习中去。布卢姆也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的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靠老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创造和谐、怜悯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牲,创设求知情趣,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驱力。如在导入新课中以设疑提问、创设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在练习中竞赛、思辨、判断、展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2、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3、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更应“偏爱”学困生。激励、鼓励正是教学艺术的真谛。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学生得到教师的鼓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很好的保护,自信心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不断培养。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克服,使他们有信心学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要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学困生在回答问题中的“合理因素”,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学困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令人惊喜的成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我常对学生说:要勇于大胆地用不同寻常的眼光看问题,善于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且能提出不同一般的独到见解,一句话要说别人没说过的话,想别人没想过的问题,这就是创新精神。

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改革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要摒弃将现成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间域和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自主感悟、比较、体验,教师只是“向导”、“路标”,只起“引路”、“架桥”的作用,只为学生在自学、讨论、答疑中当“顾问”和“参谋”,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最大拓展。

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儿童心理学表明:动手实践、操作参与,符合儿童好动的年龄特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当学生动手训练时,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从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在实践中思考、探索,进而促进思维的创新与发展。例如:教学除法的意义时,先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自然的过渡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对除法倍感熟悉和亲切。教学统计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日用品的、学习用品的价格,统计家庭成员的年龄、收入情况等,并制成统计图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很多同学感受到:父母的收入不高,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花销大,我要珍惜父母的劳动,不乱花钱,不浪费。这样,既锻炼了能力,又受到了教育。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也能让学习较差的同学得到帮助。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变“静态的集体背景”为“动态的集体力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等因素,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有计划地向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小组自主学习,当问题有矛盾时,各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讨论、交流,学习信息得到及时多向的反馈,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互相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各有其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毫无能力、毫无天赋。”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我们要十分注重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开放地去探索、发现、创造,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成果给予充分的承认与肯定。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有的放矢,我们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六

本学期,我校的课改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而我主动卷入课改的浪潮。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改革、实践,逐步构建了“四善”课堂。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近一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非浅,孩子们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烦,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谈一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材给学生提供的分气球的情景是学生一般都经历过的,容易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些设计使数学学习摆脱了机械乏味技能训练,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和思考,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另外,教学中我们还有不少困惑。

一、新课改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

留守儿童增多,加上家长对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闻不问,即使过问,顶多关注分数,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能力,不懂得什么叫“减负增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二、新课改让我感到课时更紧了。

小班展示或个人展示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不能调控时间,我们还不能打断孩子的发言,这样,也许教学任务就完不成,而每周只有五课时,对于优生来说,问题不大,尖子将更尖,教材的编排有利于他们发展思维,拓宽思路,但对差生而言,差生更差,教师有时为了几个差生通常要费好几倍的时间,但是还是跟不上趟,而每天课表又都安排的满满的,学生在校时间又严格控制,这样就成了一对矛盾,迫于进度的要求,又不得不开新课,这个知识还未掌握,下一个知识又来了,简直是应接不暇,最后就达到了云里雾里,糊里糊涂的境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三、新课改对教师课堂调控能力要求更高了。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分小组活动,合作探究,这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也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同时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但问题又来了,目前教学班人数多,学生分组六人一组,一个班要分十组以上,四人一组要分十五组以上,活动中教师照顾不全,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把活动时间变成聊天时间了,教师的辅导引导作用就起不到了,难以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七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特别是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伴随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教育从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到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的小学课堂里,平均每个班都有四、五十个学生,多的达到七、八十人,在大班额的教学中,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不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我们小学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始了“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2、研究的主要内容(1)、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3)、课堂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4)、练习分层次,让学生学的扎实稳固;(5)、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作业分层次,自选abc;(7)、评价分层次,建立自信心。

(二)主要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即认为优、中、差学生各占班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认为优等生只能是少数,多数是中等生和差等生。他认为这种固定化的预想,是最浪费、最有破坏性的观念。它不仅遏制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努力与创造精神,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导致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尖子学生身上而不去注意后进生的现象。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能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布鲁姆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没有学得会与学不会的区别,只有学得比较快和比较慢的区别。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加上科学的指导,90%以上的学生都能对应学会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2、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理论”。巴班斯基认为,在一个班集体内,一般都有一些需要特别对待的学生,既包括由于某些原因暂时不及格的学生,又包括掌握某些学科表现很高能力的学生。在一个班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及格学生和学习最好的学生,对他们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巴班斯基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全班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基础,从而确立分组的依据。

3、现代人才观理论。现代人才观理论认为:优秀人才不一定是少数,在一个班内应该有三十人、四十人,甚至是更多的人成为优秀人才,不能只有几个人才算优秀。优秀人才不是神,是普通人,应该是群众性的。

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域原则”。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只有把握“最近发展区”,才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5、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三)课题研究目标。

借鉴国内外原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实施课题研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氛围中,自主探索、研究性的去学习,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能,使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分层次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并借鉴他人的经验,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及网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吸收有关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服务。

2、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群众性教学实践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因此我们根据“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相关步骤,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学,从而概括出行动与研究目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观察法。

对学生的发展作动态的观察,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合作意识、参与程度等主要内容。

4、成果分析法。

收集整理现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课件、课例,进行归纳总结。总之,本课题研究遵循“确定重点、由点及面、层层退进、普及推广”的原则,以行动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南,辅之其他可行的研究方法,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通过调查、观察、问卷等测试手段,综合分析对象的发展状态,以积累较为科学的研究资料。

二、本课题研究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组织,落实队伍,各司其职,规范过程管理。

我们充分借助学校教科室的领导力量,认真搞好本课题实施的规划管理、宏观调控、科学评价。争取学校领导人力、物力的支持,调动、组织、协调研究力量,保证本课题按计划进行研究。

1、成立实验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负责人:王化顺王蕾华。

主要成员:景奉庆景丽华张淑芳景丽等。

实验课题研究小组主要负责技术管理,带头进行对比试验,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形成阶段性的实验总结,为实验教师提供经验、方法和技术指导。它主要关注教科研的进程,并以促进研究效益的最优化为管理目的。这一环节是落实科研规划,提高科研质量,加速成果转化的关键。

2、成立学科课题研究小组。

成立由教研组长任组长,年级备课组长为成员的学科课题研究小组,主要负责学科课题研究的实施,落实课题研究小组安排的子课题任务,通过行动实施研究,进行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验证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以教改引领教研,以教研推动教改。

(二)课题研究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0.9—2002.7)(1)、成立课题组,对实验课题进行论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制定课题实验计划,设计调查表及量化评价表。(3)、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准备课堂教学实验。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2.9—2005.12)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2)、调查收集、积累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与评估。(3)、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论文,制作“分层次教学”教学课件。(4)、构建“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06.1—2006.4)。

收集实验记录,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做好课题实验成果总结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最重要因素,也是课题研究的最关键因素。对此,我们首先围绕课题研究进行教师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的完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及时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使自己的知识素养不断提高,为课题研究打好扎实稳固的根基。二是观念的更新。部分教师长期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了思维定势,缺乏利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的观念。因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保证课题研究达到较高的层次。具体做法为: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八

摘要: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其立足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为主要目的,增加教学的主动性、选择性,真正将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因此,本文从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概念入手,分析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数学教学必须以基础性、发展性、个性化为标准,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建立数学型思维为基础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思维等特点进行针对式教育,真正将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小学数学的分层异步教学正好体现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思想,也广泛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主要指的是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按照不同性格、个性、思维差异、智力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将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个学习小组中,使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探讨、议论、做实验等方式自发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对不同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分层指导和教学。简单的说,就是“分层施教、异步达标、保底扩顶、各有所得”。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开发,将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真正结合起来。

二、教学方式的分层。

在分层教育中,对教学方式的分层是核心内容,是分层教学达到既定目的的根本途径。根据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不同,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采用灵活而又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学习能力很强的那一类学生,只学习书上的知识是满足不了他们对学习知识的渴望的,要让他们去主动探究知识,即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他们的自学、和教师的探讨完成对知识的深刻掌握,同时增加知识的难度和课后练习题的难度,以培养他们的思维缜密性和探究性;对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也要适当地给予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激励他们向上一层次的学生靠近;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要采取启迪式的教育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掌握知识的乐趣,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帮助他们掌握学到的新知识。

三、学生主体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以1:2:1为好。为防止分层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清分层是一种手段,让差等生有更多的指导机会,培养优等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才是目的,以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以发展的眼光,公正的态度客观地划分学生的层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

四、教学方式分层。

为达到班级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采用学习小组的方式,一帮一合作互助。这种学习小组的建立,要以班级内学习内容和情况为依据,采取同层次编组或不同层次编组的方式。同层次编组有利于差异化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共同进步的能力以及组内协作的精神;不同层次编组使得优等生和中等生能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给学困生,帮住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优等生和中等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分组教学的运用,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对完成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水平有着显著的作用。

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认真钻研大纲、教材、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将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尽可能置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对学习有困难的a组学生,要求掌握教学目标中最基础的内容;对学有余力的c组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多动脑筋,多思考,跳一跳,摘果子。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的坡度减缓程度,要以a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c组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尽可能让a组学生有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设计较难题,让c组同学回答、计算,增加他们努力后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五、课后作业和评价的分层。

学生对自己学习程度的判断主要依据是自己做作业的情况和教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和满意程度,所以为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练习。这个练习的设计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能分出层次和梯度,不能以同一标准对待所有学生;二是要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题目,要很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和学习的方法,不能以题海战术来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在学生能完成自己这一层次的习题并掌握知识之后,可以让他们挑战比自己高一难度的题目。这种分层次的习题练习,既能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达到教育以及考试的基本要求,又能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以达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完成练习分层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对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学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定,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对待全体学生。这种方式主要是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即对自己在现有水平上能力的提高作为衡量的依据,这样会使能力强的学生产生动力,让他们向更高的自己挑战,同时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又是一种鼓励,激励他们学习和进步。

综上所述,在实施小学数学分层教育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策略以使分层教学顺利进行。小学教育可以看作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正式开始,是奠定今后学习基础的关键时刻。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所有教育工作从事者,要勇于担起这一重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进步铺平道路。尽管小学的学习教育不能决定学生的一生,但是对这个基础性的工作还是要有高度的重视,在采取了正确的教学方式和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分层教育会达到它既定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九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我们校跟随新课改步伐实行了快乐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

课改中,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我们的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书写教学反思有力地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行为和方法。我校经常组织课改展示课,我积极去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我们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的是:必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尝试和创造欲望。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并善于采用竞争策略,营造一种催人奋进的情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2)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如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作主人翁,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

(3)实施五大开放。“开放”就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长期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2、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如“说说你身边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位置、统计、加减乘除关系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4、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课改中,我们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如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cm对学生很抽象,要求过高。如元、角、分的认识、二十四时计时法等内容,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5、课堂活动与缺少教、学具的问题。

在我们学校有计算机,但每个班级都用计算机来上数学课还有一段时间。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去实践、操作,也就特别需要相应的教具。尽管有些教具可以让学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来比较困难或自制的教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很不方便。

6、我校的新教学模式在一些课堂中不适应的问题。

在新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全都一个模式,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如低年级学生和一些复习课不适模式等。有模式可循固然好,但怎么按模式上课还值得商榷。

以上是我个人对新课改的一些体会,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我将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课改活动中去。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学生学习差距的逐渐拉大,很多学校会实施分层教学,目的是实现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都获得提高,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本文对分层教学的优势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数学培养的是一种思维与科学精神,我们并不奢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尖子,但如果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以及带给我们的收获,那么这对自己和}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在多数人看来,数学是非常让人头疼的一门学利一,即便在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对数学缺乏热情。我校专门做过一项相关调查,有25%的学生称“不愿意学数学”,不愿意学的理由中,有31%的小学生说是“囚为学不会”,有1.5%的小学生强调说是数学“太无聊,让人头疼”。一般而言,对十语文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只要努力,考试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数学则不同,随着年级的增高,课程难度会有所增加,有些学生感觉很吃力,开始跟不上,时常出现同一班级内学生学力不同而形成两极分化的情况,为此学校及教师深感忧虑。

国家最新的学利一标准里强调,不是每个人都要追求最高的难度,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课程是有必要的。教育专家加德纳也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力一而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这说明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囚材施教就是要正视这种差异化现象,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为此,分层教学的实施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我国从孔夫子时代起就一直倡导“囚材施教”,几千年来,万物都发生了变化,如今的教育界都在强调囚材施教,使得这一理念有了时代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水平,将他们分成a,b,c二个层次,进行分班教学,这种模式也被称为“跑班制”。这样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囚材施教,囚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定位将史加精准,而“分层也小是一分定终身”,,.f,校每半学期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一次调整。

由十同一个班级内,学生的梯度拉得很大,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差异比较大,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一听就懂,而有的学生就需要教师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指导。根据数学天赋和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这种力一式虽有弊端,但对十对十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比较有效。通常,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被划分为一层,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可以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力一而多下功夫,让他们获取更多的补充和提升;而对十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重新调整教案,在基础知识力一而多下工夫,为了就是让他们夯实基础,为下一步提升做好准备。

二、分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分层教学要取得成功,一定要做好分层工作,它至少包括以下二个力一而:1.学生分层。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入学时的基础、自卞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学习习惯、个性特征等。在分层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内心的正能量,避免挫伤学生的情绪。2.课堂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要进行走班上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学优生”扩大知识而的需求。

3.评价分层。评价制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以鼓励为卞,多种形式综合运用,避免以单一的分数做论断。

在分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分层一目标分层一分层施教一分层评价一分层提高”为卞线,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能力要求;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时期,设置不同的指导策略,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二、分层教学后教师教学工作的转变将学生分层后,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改变之前己经习惯了的教学力一法,需要及时了解现在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及时解决教学困难。在教学力一法上,对十a层学生,教师只用30%的时间讲基础,其他时间进行思维拓展;对b层学生,用用%的时间讲基础,余下时间适当加入一些拓展;对c层学生,教师用90%的时间讲基础,再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拓展。这样,对十不同的学生而言,每个人都听懂了,感兴趣了,每堂课都有所收获,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总体而言,高水平的学生,教师会设置高层次的课程注重开发其潜能,而学习困难者也将得到更多帮助,可谓皆大欢喜。

[3张云侠.合理分层有的放矢一一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皿甘肃教育,2010口公。

努力进步,致力十发展性思维训练;对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尽量杜绝抄作业抓起,踏踏实实,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每日练习及时反馈、计算步骤步步规范步步纠错,遇到小学知识漏洞采取边授新知边补旧知的力一法推进,教学效果非常明显。针对低层次学生,教师会尽量照顾每个学生的学习感受,按照“低起点、缓坡度、勤反复、多鼓励”的原则开展教学,多关注那些基础差、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鼓励。还要重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把教学的目标变为夯实基础知识。课堂上降低难度后,教师还可经常进行“勾连复习”,课后对部分学生进行手把手辅导作业,特别是对缺乏独立完成作业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多一份耐心和鼓励。对学习上不自信的学生,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给予其鼓励,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分层教学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一110一。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一

1.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2.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3.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

用a×几来表示数量关系。

四.教学用具。

课件统计表格。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cctv,kfc,m,wc,你知道这些字母所表示的意思吗?

2、生活中经常用字母来表示特定的含义,这样既方便又简洁,在我们的数学中还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经验出发,体验字母在生活中的简明性,调动学。

生积极性,引出新课。

二、学习新知:

1.出示学习目标:(1.)淘气a岁,老师比淘气大25岁,怎样表示老师的年龄。

(2.)有n张桌子,每张桌子四条腿,怎样表示这些桌。

子共有多少条腿。

设计意图:出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变成有目标,有方向的学习。

2.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1)出示儿歌1只青蛙1张嘴。

2只青蛙2张嘴。

3只青蛙3张嘴。

………..这首儿歌怎么唱也唱不完,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n只青蛙n张嘴。

(2)说一说,你身边还有哪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设计意图:从儿歌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初次体验用字母表。

示数的简洁性,联系生活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让学。

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习用字母表示“a+几”或“a-几”。

(1)出示年龄表格:学生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

11+20。

22+20。

33+20。

……..aa+20。

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学生的年龄不断变化,老师的年龄也在变化,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变。

(2)小练习:。

1.爷爷比小明大52岁,小明今年a岁,爷爷的年龄是_______岁。

2.姐姐比妹妹大6岁,姐姐今年x岁,妹妹的年龄是_______岁。

3.公共汽车上原有20人,到公园站时下去了m人,又上来n人,现在车。

上有______人。

设计意图:小练习,即时巩固新知,即时反馈。

(3)集体订正并请a组同学讲给b组同学听一听,你是怎么做的设计意图:ab层学生交流,以好生为资源帮助差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解答疑难。

4.学习用字母表示“a×几”。

(1)出示表格三角形个数小棒根数。

11×3。

22×3。

33×3。

„„。

aa×3。

提问:a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

说一说:a可以是哪些数?a×3表示什么?

(2)小组讨论:手的只数手指的个数。

11×5。

22×5。

33×5。

……。

n?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____只青蛙______张嘴,______只眼睛________条腿。

设计意图:以练代讲,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怎样用a×几来表示数量关系。

(4)小练习:1.一只小鸡两只眼睛,a只小鸡有_____________只眼睛。

2.一只兔子四条腿,m只兔子有____________条腿。

3.体育组买了x个毽子,每个3元,买这些毽子一共花了______元。

(5)集体订正,并请b组同学讲给a组同学听一听,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小练习,即时巩固新知,即时反馈,a层学生帮助b层学生即时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突破难点。

三.过关小测试。

1.限时独立完成过关测试题。

2.集体订正,并请小组长统计测试结果.

3.请a组同学讲给b组同学听一听,你是怎么做的,a.b组同学互相订正。设计意图:过关测试,巩固新知,利用你说我听互相交流的方式让优生帮助差生掌握新知,解答疑问,互相提高。小组长统计,让老师确切掌握学生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将不可控教学变可控教学,实现堂堂清。

4.展示小组完成情况。

四.全课小结。

1.出示学习目标:(1.)淘气a岁,老师比淘气大25岁,怎样表示老师的年龄。

(2.)有n张桌子,每张桌子四条腿,怎样表示这些桌子。

共有多少条腿。

2.自我检查,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你达到了吗?

五.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挑战题”,课下完成。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二

数学作为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其意义不言自明。每个小学生都需要学好数学,培养好数学思维,掌握好数学技能。然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很大,所以我们如何制定一套分层设计的数学教学方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第二段:分析问题原因。

为什么需要分层设计呢?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有所不同。有些学生数学天赋卓越,较易掌握数学知识,有些学生数学基础薄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巩固。如果不做好分层设计,那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容易浪费时间、失去兴趣,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更容易失去自信和动力,从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第三段:探索分层设计方法。

那么怎样实现分层设计呢?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类。笔者通常会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其次,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注意,这里的分层教学并不是严格按照学生成绩划分,而是通过学情和实际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完善教学设计。

第四段:实践中的收获。

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分层设计可以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情,可以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班级整体的教育质量。笔者还发现,很多学生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后,都能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这也是让教育工作者最兴奋和最开心的一件事情。

第五段: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分层设计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反思,需要教师与家长、学生保持沟通和交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教学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好数学思维,掌握好数学技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三

希望小学黄艳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动辄五、六十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大胆尝试。

做数学老师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书面作业,如果容易吧,基础好的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而且由于这种作业对他们讲太“小儿科”了,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兴趣去多动脑筋和检验,总是相互之间比谁先做好,谁先给老师批,至于说错个个把题目也只是一笑而过——我只是粗心而已吗!而不良后果不仅是这些学生错了个把题目,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这种不讲质量只求速度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后面学生的解题心理,也想着快点完成,根本不考虑自身的基础,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求快不求质的浮躁解题习惯,作业质量无法保证,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如果作业难度大点吧,基础好,有能力的学生是感兴趣了,肯花心思了,就会比谁能正确解答了,但这种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讲,特别是班中的学困生来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是错,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成绩肯定一蹶不振,这样肯定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的基本理念中首先就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一棍子打死——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分层教学首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可分成不同的层次,这一步也是最关键的。假如在分层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那你的分层教学将注定是失败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用优、中、差来分层,我在我们班实行的是“雄鹰计划”。让学生明白经过努力就会成功以及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才能形成一个快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刚开始我对每一位学生还不了解时都定位于小鹰,要想成为老鹰与雄鹰,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开动自己的小脑筋。经过一个月左右的了解,对照标准,对符合要求的学生提升为老鹰,再过一个月后,对一批最优秀的学生提升为雄鹰,“雄鹰计划”初具雏形。并宣布这是一个荣誉称号,是靠你的智慧与努力去争取的,得到后并不是终生制的,对不符合的将被降级。从而形成了一个可进可退的竞争机制,实际中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调动了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的分层设定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益的表现,其目的是要同时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普遍性发展需要之外,既要考虑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也要考虑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目标具有方向作用,会给学生的心理活动以深远的影响,它像一盏灯塔,起着方向性的照明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就好像航行在大海中的船没有罗盘一样。我让学生明白了目标的重要性后,请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是老鹰还是雄鹰。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小鹰、老鹰、雄鹰的标准:

1、学习方面:小鹰:会做基础题;老鹰:会做基础题并理解;雄鹰:会做题、理解并会讲思路。

2、发言和提问方面:小鹰:一节课能举一、二次手;老鹰:一节课能举三、五次手;雄鹰:一节课能举五次以上的手。

3、成绩测试方面:小鹰:能及格;老鹰:良好;雄鹰:优秀。

4、帮助别人方面:老鹰:能经常帮助小鹰;雄鹰:能带小鹰,并经常帮助别人。

5、遵守纪律方面:能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雄鹰计划就是由雄鹰带领老鹰、小鹰,一起成长的过程,所以为了学习的需要还应分成四人小组。搭配类型通常是:一名雄鹰、一名小鹰,加两名老鹰。先确定雄鹰组长,再优先让小鹰申请喜欢加入哪一小组,以感情为主线,使每只鹰找到合适的小组。最后根据身高与性别再微调一下,从而组成一个和谐的团队。

这样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使学生能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能更多的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

总之,数学作业应由单一书面机械重复的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型、自主性的方向转变。作业过程要真正体现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

我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和实践,学生明显感到数学作业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其中成绩好的同学在实践、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后进的同学对今后的学习增加了信心。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