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总结 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心得体会(八篇)

  • 上传日期:2023-01-09 10:25:26 |
  • ZTFB |
  • 12页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主题推动全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总结一

今天我以《加强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为题,给大家共同交流一下加强党内监督的有关问题。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内涵十分丰富。下面,我主要从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党内监督的内容和特点、充分把握党内监督、如何落实党内监督等四个方面,和大家谈一些看法和意见。

党内监督,就是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依据党章和其他重要的党内法规相互监察、相互督促的活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就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作出顶层设计,是规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监督的基本法规。长期执政条件下,党要实现肩负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监督,始终保持赤诚初心和旺盛斗志。关于党内监督的重要意义,这里就不再多讲,下面,我重点讲一下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使同志们有个清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站在政治和历史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党内监督。

(一)国外党内监督的发展变化

党内监督的思想,早在1847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被提出来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盟的利益必须对被暂令离盟者,被开除盟籍者和可疑者加以监视,使他们不能为害。”其中“监视”一词,就是监督的意思。1864年,马克思在为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撰写的章程和条例中,强调了总委员会具有一个基本功能,即“加以干预时能一致行动”的党内监督功能。国际工人协会关于“加以干预”的党内监督思想和功能,与共产主义者同盟所作的“加以监视”规定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到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列宁时期,党内监督成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并得到广泛、有效贯彻执行。苏共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要“建立党的各种机关并领导它们的活动”。1917年7月,苏共建立了中央检查委员会。中央检查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之下,监督党的中央机关是否迅速和正确地处理事务,中央书记处是否正常地进行工作等。由于中央检查委员会还只是隶属于中央委员会的一个内设机关,不可能有效地对整个党中央特别是对党的高层领导实行检查监督。因此,列宁在1920年9月苏共九大上决定,“成立一个同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并提出“由党内最有修养、最有经验、最大公无私并能够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的同志组成”。1921年3月,苏共十大专门作出《关于监察委员会的决定》。监察委员会分中央、区域和省三级,分别与本级党的委员会平行行使职权,并向本级党的代表大会负责。1922年3月,苏共十一大又进一步制定了《监察委员会条例》,强化了监察委员会的独立性和至高无上的监察职能。

除了党的监督机关外,在苏联国家机构中也设有政府的监督机关。1917年11月,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设立的3个人民委员部中就有国家监察部。1920年2月,国家监察部改组为工农检查院,并在1923年4月召开的苏共十二大上成立了工农检查院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联合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工农检查院两家合署办公,开创了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可以同时加强对党政工作及其党政干部的监督。在列宁执政期间,得益于强有力的权力监督,尽管政治险象环生,苏联“经历了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灾难、贫困、牺牲”,但苏共党内民主生机勃勃、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有力有效,并取得了夺取政权、保住政权、巩固政权的一系列胜利。

斯大林成为领导人后,苏共党的监督委员会的职能逐渐缩小,独立性也逐渐丧失。苏共十七大把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归属中央委员会领导,这在领导体制上局限了对党的执行机关本身及其领导人实行有效的监督。同时,为了集权的需要,斯大林对列宁创设的监督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变,逐步建立、发展起一整套权力高度集中的党内监督运作机制,党内监督机制中的“集中”功能被极端强化,而监督本义上的“民主”功能则被极端弱化,由此给苏共乃至其他国家工人阶级执政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苏共领导人深刻感受到苏共政治运行中的严重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并未把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积极有效地向前推进,导致在苏共党内和苏联社会上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成了普遍现象。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虽然从形式上恢复了列宁时期的监督体制,但此时苏共的威信严重下降,已无法对国家实施有效的领导,监督体制也已无法发挥任何作用。1991年戈尔巴乔夫建议苏共自行解散,这一建议被苏共中央书记处接受,苏共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苏联共产党1898年3月成立,1917年11月开始执政,最多时拥有2000万名党员,但却于1991年12月丧失政权,同时苏联解体。这与苏联共产党由早期注重加强党内监督,到后来党内监督制度不断弱化乃至于形同虚设的嬗变,造成干部任用失去监察、领袖专断司空见惯、个人崇拜蔚然成风、官僚特权阶层逐步形成不无关系。惨痛教训令人警醒。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发展历史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到,党内监督是我党一贯高度重视的政治任务,并与党的建设一直相伴相随。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共15条,其中关于党内监督的规定就有2条:“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的地方组织中的党员人数多时,可以派他们到其他地区去工作,但是一定要受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最严格的监督”,“地方委员会的财务、活动和政策,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1927年,党的五大建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是第一个党内监督专门机构。1945年,党的七大党章专列“党的监督机关”一章,明确党员的监督权利,并具体规定了各级监察委员会产生的办法、任务和职权。延安整风时期,我们党创立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和“团结—批评—团结”公式,已成为党内监督的有效方法之一。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等党内监督思想和制度,为党执政后开展党内监督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党夺取政权在全国执政后,更加重视党内监督作用的发挥。1949年11月,建国后的第一个月,党中央就作出《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党的纪律检查机构和制度。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将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监察委员会,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政策的监督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高级干部的监督工作。1956年9月,党的八大确定了监察委员会“双重领导体制”。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决定》。同年,邓小平同志作出“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党委会本身”的重要论断,并在1980年更加深刻地提出,“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这“两个最重要”的论断,使全党对党内监督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开始探索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内监督的方式方法。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为党内监督工作奠定了重要组织基础。1982年党的十二大党章重新恢复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规定,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产生办法、设置、职权、任务等都作出了新的规定。2003年?12月,党中央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制定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成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xxxxx系列重要讲话明确了党内监督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制度措施,为新时期的党内监督指明了方向。党中央注重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央政治局带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每年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内部监督。同时,不断创新党内监督制度和方式,加强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特别是党委监督和纪委监督,推进巡视全覆盖和派驻全覆盖,修订颁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试点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不断增强党内监督实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顶层设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规范党内监督提供了基本法规,将党内监督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因为一贯重视党内监督,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对此,大家一定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行动强化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内监督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把握党内监督,首先要把握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条例》共8章、47条、6600余字,内容分为三大板块:第一章是总则构成第一板块,主要明确了立规目的和依据,阐述党内监督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方式以及强化自我监督、构建党内监督体系等重要问题。第二章至第五章构成第二板块,是《条例》的主体部分,分别对党的中央组织、党委(党组)、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等四类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以及相应监督制度作了规定。第六章至第八章构成第三板块,强调各级党委要支持和保证其他监督主体依法依规开展监督,对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协调衔接作出程序性规定,并就分类处置、整改落实、责任追究、监督者和监督对象的权利保障等作出规定,对党组织开展整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条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需要我们重点理解和把握。

一是突出尊崇党章,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党章是党内根本大法,也是开展党内监督的根本依据。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党章18处提到“监督”,对坚持民主集中制、明确党内监督的重点等提出原则要求。《条例》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将相关要求细化具体化,突出强调党内监督的政治性,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章党规党纪、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情况强化监督,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问题。

二是突出“两个围绕”,强化担当精神。“两个围绕”,即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目前,党内监督存在的各种问题同监督责任没有落实有很大关系。《条例》坚持权责对等,以监督责任为主轴,依据党章对党的工作主体的划分,明确了党的中央组织、党委(党组)、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等监督主体的监督责任。尤其是专章规定“党的中央组织的监督”,充分体现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突出强调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明确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等等。同时,还规定了党的工作部门监督职责。《条例》对监督发现问题和线索的处理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对纠错、整改不力的严肃追责,着力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机制。这些规定构成了党内监督的严密体系,既有实体内容,又有监督保障,有利于促进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扛起主体责任,瞪大眼睛、伸长耳朵,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把党内监督落到实处。

主题推动全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总结二

近年来,江苏中天科技集团党委将党群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探索标准化非公企业党建模式,形成具有中天特色的铭初心、强核心、促中心、聚人心、献爱心的“五心工作法”。

坚定初心 逐梦前行

逐梦前行,首在把舵定向;初心如磐,方能行稳致远!

集团党委始终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立“精细制造、产业兴国”的目标,提出“立中天梦、圆中国梦”的口号,进而发展成为引领全体中天人的行动纲领、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坚持以红色之旅寻访初心,组织党员参观革命旧址、瞻仰伟人故里、探寻先烈足迹。坚持以理想教育重温初心,建立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引导党员强化身份意识。坚持以载体创设深化初心,丰富党建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在浓郁的活动氛围中,坚定党员“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

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董事长薛济萍任党委书记,党委班子全部进入决策层,企业高管中党员占比86%,13位下属党组织书记100%由分厂长担任,党组织拥有绝对话语权。坚持“理顺架构、选优配强”,通过党委、总支、支部换届,以及开放化选、规范化育,造就一支“精党建、善经营、会协调”的书记队伍。坚持“人才兴企、三向培养”,注重政治进步与业务提升“两手抓”,创新三会一课,强化岗位练兵,34名博士加入党组织,62名党员骨干走上中层以上管理岗位。

党群共建 树良好形象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集团党委精心搭台、精准履职,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推进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进、双赢。

创新活动载体,集团党委开展“三亮三无、三争一比”主题活动,设立“先锋岗、责任区”,组织“亮身份、明承诺”,表彰“敬业模范、克难标兵”,切实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首创“知识产权银行”奖励模式,设立“质量思过日”,党员骨干获国家级授权专利1200多件,努力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行业领跑。实施“党员听证会、党员早知道”制度,鼓励党员建言献策3000多条,采纳率在80%以上,真正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党群智慧转变为发展效率。

近年来,公司业务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先后将市、县综合经济类唯一最高奖项“张謇杯”“金牛特别贡献奖”收入囊中。

以机制凝聚人心,创新“精神家园、党群共建”机制,聘请“精神家园”导师,全面倡导“崇学务实、诚信向善”的“中天家文化”。以文化凝聚人心,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演讲比赛、主题宣讲上百场次,员工深受熏陶。以感情凝聚人心,建立“爱心基金”,结对帮扶困难职工;正常谈心谈话,及时为职工排忧解难;推进“四方商谈”,设立“谈心室”“意见箱”,畅通诉求渠道,将职工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集团党委加大教育引领力度,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履行社会责任,引导鼓励员工做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卓越公民,树立了负责任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眸中天科技集团发展历程,党委书记、董事长薛济萍感慨万千:“我们有坚强的政治核心,就是全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有明晰的发展目标,就是全面打造千亿级企业航母;我们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全面专注精细制造的‘中天生态’。”

主题推动全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总结三

全市公共机构及其广大干部职工:

6月12日-18日,我们将迎来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二十世纪以来,大气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已成为人类生存面临的新考验。根据科学家的测算,如果按照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速度,20年内就会达到升温2℃这一地球生态警戒线。届时,地球上将出现大面积的农作物歉收、水资源枯竭、疾病肆虐、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格陵兰岛的冰盖将彻底融化,从而使得全球海洋上升7米;1/3的动植物种群因为气候变化而灭绝,1亿人处于缺水中……。面对气候变化这个大议题,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节能减排已刻不容缓。公共机构作为节能降耗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倡议者,理应成为全社会节能降耗工作的先行者,这也是公共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为在节能宣传周期间营造浓厚的节能宣传氛围,增强公共机构广大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加快节约型机关建设,推动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深入开展,在x年“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宣传周”到来之际,特向广大机关干部职工倡议:

一、增强节能意识。积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节能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节能意识,努力在公共机构形成“人人讲节约,处处讲节约”和“节约能源光荣,浪费能源可耻,反对奢侈浪费”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节能行动。全市各级公共机构干部职工要积极投入到节能行动中来,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积极开展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升油、每一元钱的“五个一”节约活动。

三、节约每一度电。办公室、会议室尽量采用自然光,不开灯;办公室人走灯灭,公共走廊、楼梯照明要安装自动控制和分路式开关,防止“白昼灯、长明灯”现象;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关闭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等用电设备;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夏季空调设置不低于26℃,冬季空调设置不高于20℃,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提倡下班前半小时关闭空调,减少空调耗能。下班后所有用电设备要切断电源。提倡四楼以下尽可能不搭乘电梯。

四、节约每一滴水。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和更换老化的供水管网和用水设施,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全面使用节水龙头、节水马桶,自觉养成节约用水习惯。

五、节约每一张纸。加强办公用品的循环利用,提倡纸张双面使用,倡导网上办公,推行无纸化办公,修改文稿要尽量在电脑上进行,减少复印清印次数,尽量在网络上传递资料,减少纸张浪费现象。

六、节约每一升油。严格按编制和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严禁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和使用车辆,将公务用车纳入集中进行政府采购,优先选用质高低价、排量适中、节能环保公务车辆。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科学制定单车燃油消耗定额,实行一车一卡定点加油和定点维修,严禁公车私用。公务活动尽量集中使用面包车,避免分散使用多辆小轿车。提高车辆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员业务技能,切实降低燃油消耗。

七、节约每一元钱。严格实行职务消费公示,明确各职务层次工作人员旅差、办公接待等方面的具体标准,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原则,办公电话做到语言精炼,减少通话时间,严禁用单位电话打私人长途。科学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切实降低机关行政运行成本。

八、倡导节能环保。新建、改扩建、装修办公用房优先购买经国家认证的节能型设备或产品,杜绝采购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消耗低效率设备和产品,扩大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使用范围,率先响应“限塑令”,使用布袋子取代塑料袋,节能又环保。

深入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每一位干部职工应尽的义务,资源节约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共创节约型机关,构建和谐社会,为湖北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出贡献。

主题推动全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总结四

三月份:

1、军事知识讲座

2、强化内务管理

四月份:

1、继续加强队列训练

2、早操军事化训练

五月份:

1、注重学生进餐与午休的规范训练

2、通过建立书香校园号召学生阅读一些军事题材的书籍 六月份:

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七月份、八月份:

1、军训

2、收看拥军爱国的电视

3、构思新学年度国防课题计划

九月份:

1、认真进行升旗活动

2、 “全国国防教育日”节日教育(9月_日) 十月份:

1、继续加强队列训练

2、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3、国防教育讲座

十一月份:

1、参观德育教育基地

2、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十二月份:

1、国防教育讲座

2、整理、总结国防教育材料

国防教育工作计划篇四

一、统一思想,强化责任

社区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将围绕全国国防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推动国防教育创新发展。

认真做好区居民国防教育工作,向广大居民群众宣传国防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利用基层国防教育这一平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活动,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营造拥军优属的良好氛围,深化军警民共建活动,提高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努力把国防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健全组织,完善机制

成立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定期组织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指定专人负责促进社区国防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军地之间、辖区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创建“文明城区”、“和谐社区”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结合征兵宣传、双拥共建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加强居民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国防教育进入千家万户。

三、创新方式,营造氛围

(一)是积极宣传国防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把宣传国防教育工作、引导居民群众树立国防教育观念作为国防教育工作的切入点,重视运用横幅、板报、网络等宣传媒介,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为辖区居民开设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加大国防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

(二)是认真做好国防教育系列活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时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分发宣传手册、播放国防教育影片、参观国防教育基地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国防教育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基层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 20__年,卫星路社区将按照各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辖区国防教育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国防教育工作计划篇五

一、统一思想,强化责任

20_年,街道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将围绕全国国防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推动国防教育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在社会上形成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努力把我们的国防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力、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

20_年,街道将认真做好辖区企业、学校、社区国防教育工作,通过辖区企业、学校、社区向广大居民群众宣传国防法律法规、中国周边环境安全、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世界军事战略格局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充分利用基层国防教育这一平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营造拥军优属的良好氛围,深化军警民共建活动,提高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努力把国防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健全组织,完善机制

街道要坚持党管武装原则,把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征兵、人民防空等工作内容列入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范畴,成立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定期组织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指定专人负责,提升社区工作档次,促进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迎接上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考核和验收。各社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军地之间、辖区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党委政府重视、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全民踊跃参与的国防教育格局。街道、社区要采取有效举措,促进国防教育融入机关、学校、民兵预备役、企业和社区居民,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突击队作用,特别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维护社会稳定和创建“文明城区”、“和谐社区”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街道和各社区要加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要结合征兵宣传、双拥共建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加强居民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国防教育进入千家万户。

主题推动全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总结五

记忆无法复制,而回忆却信手拈来。

有一个老朋友,读书,风雪寒冬,始终不离不弃,体味着百态,温暖着内心;有一个老伙伴,梦想,高瞻远瞩,只能望其项背,给你个目标,增添正能量。

初识字,好读书,一发而不可收的翻遍了家里所有能读的东西,用自我稚嫩的声音,伴随着蹩脚的普通话,逐字逐句。在此过程中清楚的记住了正屋墙上贴的关于祖训中的一句话:教会后代读与耕。当初并不懂其含义,问父母,答曰:好好读书,得奖状。这是最简单的关于读书与梦想的话题了吧,或许朴实的爸妈并不深知读书与梦想的关系,但身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们最能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而那句得大红花应当就是渴望我实现的梦想。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求学中不断成长的我逐渐消化着读书的含义,而对于读书与梦想的话题有了更为真切的理解与感受——它反映了是一个民族发展变化的主旋律。

儒家思想在整个中国史中扮演者重要的主角,饱读诗书而心怀天下的孔子,在礼现梦想而努力,而有坏乐崩的时代,却是难觅其主,空有一腔抱负无法施展,于是就有了论语中的“述而不作”,也即史记中“仲尼厄而做春秋”。作为素王的孔子,他是儒家的创始人,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也即内圣而外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他们都进取入世,这是很多读书人的梦想。到了北宋大儒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今世开太平”,能够看做对古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具体阐释了,从中能够看出儒生的职责感,使命感,以及渴望流芳百世的梦想。

古之读书人经过读书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进取参加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不断为实的是仕途不得意而无法实现心中的梦想,继而转入著书立说来为梦想营造一个王国。

陶渊明做官后而深知为官的阴暗,险恶,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在《桃花源记》中营造的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正是梦想的真实写照。“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依然自乐”。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述的花果山亦是至美至纯的圣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也正是他所梦想的其乐融融的避风港湾。读书之人经由逐年的阅读积累,并结合所处在的环境,构成了自我的价值观,有了所向往的世界,那便是梦中的家园。

古今文化一脉相传,这点在读书与梦想的话题上得到了最为深刻的体现。

伟大总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国之危难之际,激励了多少读书人前仆后继投入救中国的行列。毛泽东早年外出求学,在离开家乡时他给父亲写了封信,“孩儿立志出边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一代枭雄气概展露无遗。就是这样一个读书人,创造了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一转眼,“中国梦”的概念响彻中华大地,鼓舞着人们向着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读书人的参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知识来作为推动力,而读书获取知识,知识武装大脑,实现了个人梦,进而实现中国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洪流淹没了高大的城池,埋葬了高雅的殿堂,有些历史不忍回顾。书籍能够被焚烧,读书人能够被坑杀,但阻挡不了的是读书人对于梦想的追求,大浪淘沙,我自岿然不动;釜底抽薪,但我心中有梦。“书籍是人类提高的阶梯”,但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日,快餐文化、读图时代迎面扑来,来不及品味与思考就被卷入现实的狂风中。此刻的很多书读起来远不及经典而味同嚼蜡,让人乏味。现代社会也很少有读书人能体会到“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总相亲”的感觉了,那我不禁想问问:没了读书,我们读书人的梦想何在

读书净化心灵,偷得浮生半日闲而与读书为伴,不为匆匆的脚步而束缚,从容读书,用心读书,摒弃浮躁的社会干扰,回归精神家园,应对最真实的自我。读书的乐趣,不在于读了一篇多么好的故事,而在于在读书的过程能读到别人的思想,也能读出自我的梦想。一个有漫长礼貌的国度是有读书文化的,一个智慧的民族是热爱读书的。

书,我的老朋友,有你真好。梦想,你在等我吗我来了!

主题推动全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总结六

激发争先豪情 推动乡村振兴

本月的23日到27日我镇举办了第八届村干部“培训周”活动。我们村在村会议室召集村干部和党员代表收看先锋姜堰远程教育。这次的课程主要有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做一名守规矩守底线的村支书、让党建成为引领乡村发展的“加速器”、全面落实“月晒季评年考”制度,推动组织生活规范化正常化实效化、弘扬老支书精神,争当“狗不叫”村书记。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对乡村振兴和开创农村工作新面貌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农村工作很多时候都是由村干部来带头做好的,比如说改变村容村貌,增加村民收入,解决邻里难题等这些工作都是村干部必须要做到位的。所以对于村干部来说,其实他们承担的压力还挺大的,如若不懂得怎样去胜任自己的工作,很有可能会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价值。

村干部是整个村子的“核心领导人物”,是村民们的主心骨,所以村干部的胆子大、责任重,如若村干部们不能够很好的立足本岗位工作,带领群众去努力发家致富,并为村民谋求更好的福祉的话,恐怕这样的村干部是不得民心的。因此立足本岗工作就是村干部首要做好的任务。

一个好的村干部比较重要的属性就是为民谋利,为国争荣。目前新形势下,村干部应该去积极了解更多的国家惠民措施,鼓励产业发展的方向,把这些政策跟自己的村子现状结合起来,为村民的发展指出一条更好的康庄大道。

村干部在工作中有很多的琐事要去处理好,但是也应该留点时间来提升自己,每日做好工作总结,有好的经验也要及时跟别的村干部一起分享和交流,这样利于整体村干部的提升。另外,平日里也应该多看点书,学习党章党规、学习各种理论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争取用更好的理论和思想来武装自己,指导自己正确开展各项工作。

村干部的行事,往往带有党和国家的背景色彩在里边,所以他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尤其是公众场合,都应该很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不讲侮辱性的语言,不乱抱怨,不用暴力解决问题。当他们的形象维护好了,然后才能够让村民更是信任他们,此时村干部要开展工作的话,自然会更容易得到村民们的配合哟。

村干部是村里的领头羊,不管是从思想境界,还是从发家致富方面,都应该尽量走在众人的前面,这样才能够更有威慑力,更能让群众对你信服。所以,村干部平日里在下达上头领导的决定时,自己应该先身体力行;另外,村干部平日也要真正去关怀自己的村民,让他们体会到来自你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整个村子的氛围才会更加和谐哟。

村干部比较大的责任就是维护村子的稳定,如果自己的村民跟别的村发生纠纷,村干部要及早挺身而出,做好调解工作;如果有村民跟邻里之间发生较大的矛盾,村干部也应该及早上门解决好,以防矛盾恶化,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另外,村民若谁家有难处的话,村干部也应该积极主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并发动村民积极行善,能帮一把是一把。这样的村干部才能够真正获得群众的爱戴哟。

主题推动全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总结七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高等学校最鲜亮的底色。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在新时代,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全面建设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夯实学科发展基础,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前进。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要达到这一要求和目标,需要全面建设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发展。

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根基。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问题,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把马克思主义学精悟透用好,就必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以说,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可能真正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根基。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发展。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育培养必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出的战略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使命。在深化改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需要比以往更加迫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渴求比以往更为强烈。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科环节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和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塑造的一个重要因素。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增设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长期以来,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中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本科专业中,只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专业,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逻辑,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已难满足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明确提出,要“逐步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本科专业,完善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人才培养体系”。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教育部署,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根基,20xx年,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高校首批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完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人才。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应从为国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人才的高度出发,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的重要任务。这里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整体设计贯通本硕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连续性的培养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阶段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打牢知识基础。一方面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跨专业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在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中增加原典、原理、通史性课程的比重,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筑牢专业基础、培养专业研究能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和博士阶段培养形成良好衔接。

支撑和服务教学,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支撑好、服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回答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讲清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释力,真正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深厚学理支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抓手。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依然是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大学生有理论思考的需要,有理论分析的兴趣,也初步具备了理论探究的能力。当面临各种似是而非的思潮或者个别观点的冲击和影响时,学生渴望老师能够解疑释惑。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找到自己所承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和建设任务的结合点,用教学促科研,用科研支撑教学,逐步培育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明确的学科意识,具备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强、人格要正。

主题推动全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总结八

同志们:

今天市委召开创业工作座谈会,研究推动全市全民创业工作。刚才,来自各行业的创业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在你们身上,体现了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和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听了以后很感动,很受启发,也很受感染。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你们表示敬意。市里有关单位也结合工作职责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看得出来,大家对创业工作认识是清醒的,做了不少工作,也有很多思考和规划。金才同志作了讲话,我完全赞成,大家要抓好落实。下面,结合自己的思考,我谈几点意见。

一、为什么要在全市倡导全民创业

倡导全民创业,就是让每一个人根据自身情况,抓住发展机会、选准发展路子,在市场经济中大显身手,在各自领域创造价值、成就事业;就是要激发一切创业热情,调动一切创业主体,放开一切创业领域,落实一切创业政策,在全市上下营造千方百计谋创业、千军万马争创业的生动局面。

全民创业,对个人而言,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一个地区而言,是发展之基、转型之路、富民之本、活力之源。

1、创业是发展之基。越是创业活跃的地方,经济内生增长机制就越强,发展的基础就越扎实,经济社会发展也就越快。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有9.2万户,其中今年新登记注册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6611户,同比增长14.9%。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62.2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5.5%;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6.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4.3%;实现税收达14.7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2.6%。事实说明,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在民间,最大动力也在民间。就鸡西而言,特别是在当前经济面临持续下行压力的形势下,必须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把充裕的储蓄资金变成生产资金,把群众发家致富的迫切愿望变成自觉的创业行动,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

2、创业是转型之路。鸡西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有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但主要还在于内因,在于煤炭资源依赖症,在于长期积累形成的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矛盾,鸡西能不能走出发展困境,关键在转型,根本在转型。转型发展,就是要在体制上结构上观念上实现破旧立新、破茧化蝶。具体而言,就是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让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就是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依托煤、超越煤,由煤炭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产业竞相发展转变;就是要进一步解决方思想,摆脱等靠要的老思想,摆脱固步自封、老守田园的旧观念,放开手脚,大胆探索,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开创美好生活。转型发展是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推动全民创业、发展非公经济是推动鸡西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非公有制经济生于市场,长于市场,贴近市场,活跃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与市场有着本质的联系。推动全民创业,发展非公经济,创造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必将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新优势。创业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力量。不管从问卷调查还是从创业实践看,非资源类产业、第三产业都是创业者首选创业领域。目前,全市70.7 %的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从事第三产业,其中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和居民服务、修理等服务性行业为主。上半年非公企业创造了46.6亿元的增加值,占我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1%,占全市gdp的22.4%。像今天参加座谈的esp电吉他公司,跳出资源,依托技术、人才、信息、市场,打造了一个年创汇1000万美元的特色企业,而且成长性好、发展空间大、行业有影响力。我们需要一大批这样的创业者,一大批这样的非公企业,担负优化我市经济结构、加快产业转型的重任。

3、创业是富民之本。解决民生问题,出路在就业,关键在创业。鸡西作为煤矿大市,伴随经济下行压力和煤炭市场低迷,就业矛盾日渐突出。上半年全市229处地方矿井开工39处,仅有6000名左右矿工就业,待岗4万人;现在因为全市煤矿停产整顿,4.6万人全部待岗。北钢破产,直接导致3800名职工下岗。据统计,全市城镇当年需要就业再就业的人员总量达12万左右,而当前所能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仅有4万个左右。就业难题,必须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同时,大力鼓励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创业是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最活跃、最根本、最有效的就业方式,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发挥创业带就业的倍增效应,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从业人员达27.9万,占全市城镇就业人口的54.2%;共安排6656名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再就业。今天参加座谈的创业者来说,8户企业共解决就业1523人,户均带动近200人就业,1:200的关系,发展了自己,帮助了别人,缓解了社会的压力,给我们党委政府减轻了负担,可谓一举多得。这些充分表明,抓好了创业,就抓住了就业的播种机,选准了改善民生的突破口。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好创业带动就业这条路。

4、创业是活力之源。一个单位年轻人能不能成长,是检验一个单位活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城市创业者能不能得到机会,能不能得到发展,也是检验一个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标志。推动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除了科技的创新、制度的变革,再一个就是全民创业激情的点燃。通过全民创业,我们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能够吸引外来投资者、留住本土创业者。没有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没有富有生气、充满活力的创业精神,没有适宜生存、促进生长的创业沃土,发展无从谈起,转型也只能是美好的愿望。目前我市创业还不活跃,用“创业指数”来衡量的话,就是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数,20xx年全市平均创业指数大约为385,而创业氛围较浓的温州、台州等浙江城市均在700左右,我市的创业指数只是温州、台州的一半。20xx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为46.3%,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1.3亿元;20__年上半年,存贷比51.3%,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9.2亿元。说明我市民间资本不够活跃、大量还处于休眠状态。推进全民创业,激发社会活力,引导广大群众自立、自强、自信,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创业不仅决定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群体的命运,也决定了鸡西的明天和未来。它决定了鸡西发展的快慢、转型的成败,决定了鸡西在区域格局中的地位,是走在队伍前头、队伍中间还是殿后。它决定着民生的幸福,决定着我们鸡西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决定着我们以怎样的形象示范我们的下一代、引领这个城市的未来。

二、如何推进全民创业

如何在2.2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概括起来就三句话:核心是弘扬创业精神,重点是培育创业主体,关键是营造创业环境。

第一,弘扬创业精神,就是要把创业精神作为促进全民创业的精神动力,让创业成为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动,成为全社会的风尚。一个具有创业精神的人,不管从事何种工作、何种事业,都会更有积极性、更富创造性。一个具有创业精神的城市,不管资源禀赋如何,不管地理区位怎样,都富有生机,充满活力。温州一无资源、二无优势、三无基础,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腾飞,目前超过1/4的温州人在国内外创业,其中在海外80万人,温州商人、温州街、温州城遍布世界各地,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温州模式,其最大秘诀就是温州人的创业精神。“温州人精神”概括为四句话: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温州的许多老板、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从修鞋、弹棉花、木工、泥瓦匠、供销员做起,从家庭作坊、摆摊叫卖、沿街推销、设店开厂做起,一点点积累财富,一步步做大做强,靠得就是那种不甘于现状、敢为天下先的劲头,那种“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吃苦耐劳精神。鸡西人是勤劳的,也是智慧的,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不管是为国家生产粮食还是贡献煤炭,都做得很好,赢得了尊重。在创业的时代,有些鸡西人也演绎出了自己的精彩,一批创业者脱颖而出。今天在座各位就是其中的代表。我到深圳招商,广东的朋友跟我介绍,鸡西人身上有敢闯的精神,有创新的意识,也能吃苦,不管做什么、从事什么行业都做得很好,在广东当地有很好的形象和口碑。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与创业发达地区相比,与发展鸡西、富裕人民的要求相比,我们很大一部分鸡西人观念旧了,步伐慢了。鸡西矿产丰富、土地肥沃、生态优良,这是我们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一直引以自豪的地方,但也正是由此产生的“资源依赖症”,消磨了鸡西人创新求变、创业求富的愿望和冲动,我们缺的就是温州人身上那种创业精神,东北缺这个,黑龙江缺这个,鸡西更缺这个。不敢闯,不敢试,不敢走在前面,害怕吃苦,害怕失败,结果在瞻前顾后中错失了创业良机。我们与沿海省市相比,最大的差距在创业精神上。鸡西弘扬创业精神的力度,直接决定着促进全民创业的深度和广度。在弘扬创业精神上,首先要坚持转变思想观念这个先导。主要是做到“四个破除、四个弘扬”,即坚决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大力弘扬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坚决破除怕苦畏难的消极思想,大力弘扬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坚决破除坐而论道的漂浮思想,大力弘扬勇于实践的实干精神;坚决破除重官轻商的官本位思想,大力弘扬创业至上的企业家精神。其次,要用好舆论宣传这个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一批成功典型,推广一批先进经验,用典型的精神激励人、用有益的经验启迪人,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标兵。再次,要抓好培育创业文化这个支撑。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让矿区文化、北大荒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要紧跟时代潮流,大力倡导崇尚创业的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创业、鼓励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要让创业基因植入到每个社会细胞中,让创业文化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人民当中蔚然成风。

第二,培育创业主体,就是要鼓励大家解放思想,摆脱束缚,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努力推动各类创业主体各显其能、各展风采。要切实解决好群众想创业、能创业、会创业的问题,努力在培育创业主体上取得较快进展。一是激活创业梦想。每一个创业者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和这个城市的发展乃至中国梦都是息息相关的。针对我市大中专毕业生、自由择业人员创业意愿调查显示:有创业意愿的群众占被调查人数的60.8%,其中大学生有创业意向占被调查人数的84%。这说明我们拥有很大一部分潜在创业群体。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分类施策,把广大创业者的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动。二是提高创业本领。创业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广大创业者要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既要学习书本知识,掌握创业实践中必备的金融、财务、营销、管理等专业知识;也要向实践学习,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从创业成功人士的有益经验中汲取营养、增长本领。三是找准创业路径。要认真研究政策,关注市场信号,找准创业方向,选好创业项目。不能只注意微观、局部情况,还要关心宏观、总体的形势;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点利益,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对哪些行业国家重点扶持,哪些行业发展的前景好,都要有所研究,有所把握。四是扩展创业目标。广大创业者要胸怀全局、志存高远,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做好初始创业,推动二次创业,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努力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第三,营造创业环境,就是要把营造良好环境作为促进全民创业最有效的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最大的支持、最优的服务、最佳的平台,做到发展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创业有保障。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是全民创业的重要依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个地方的发展环境好,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经济要素就会在哪里聚集,就有利于创业兴业。如果没有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就难以发芽,发芽了也长不大,长大了也留不住。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欧洲、日本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美国竞争相对激烈,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也达8.2年。而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业还不到3年。去年以来,我市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市委亲自部署,落实责任,配备力量,加强推进,取得了一定效果,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好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必须把环境建设作为促进全民创业的第一工程、第一责任、第一品牌、第一保障,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抓紧抓实抓好,努力使鸡西大地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为了营造这样的创业环境,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给予最大的支持。在推动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态度更加坚决、信念更加坚定、导向更加鲜明、行动更加自觉,进一步放开思想、放开政策、放开领域、放开手脚。凡是法律、法规未禁止的领域和行业,都要向各类创业主体和民间资本开放,各种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能取消的坚决取消,各种税费能减的尽量减、能缓的尽可能缓,真正把创业的“门槛”降下来,给创业者以最大的空间和自由度。党委政府各个方面都要认真梳理相关政策,把该给的政策给足、给到位。法无禁止皆可为,在既有政策的基础上,敢于突破敢于创新,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这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是否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是否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标尺。

二要提供最优的服务。要把创业者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把创业者的事业视为自己的事业,身处其中,不能置身事外。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好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和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先发展、后规范,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最大限度地服务创业者。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创业者的愿望和要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创业不容易,每个创业者都自己难渡的河,难过的坎。调查结果表明,我市创业要素还不够充分,创业者普遍存在“三缺”现象。一是缺资金。有投资意愿的被访者中占75.7%的人认为创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资金不足。二是缺技术。有投资意向的城乡劳动者中缺乏生产技术的占28.9%。三是缺项目。有投资意向的自由择业人员中缺乏生产项目的占18.3%。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不仅让企业“生出来”,而且还要让他们“活下去”、“活得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级群众团体要积极发挥联系群众广、亲和力强的政治优势,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支持扶持群众创业。

三要搭建最佳的平台。打造宜居宜业鸡西,支持本土创业者,欢迎外来创业者,让居住有舒适感、进入有归属感、竞争有公平感、创业有成就感、社会有荣誉感,使鸡西成为创业者的共同家园。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技师学院在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理念先进,工作务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创业生力军,是名副其实的创业摇篮。要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方向更明确,特色更突出,与社会联系更紧密,做好学生创业成才的推手,做好全市创业工作的旗手。要积极发展创业园区,努力使其成为撒播创业种子、孵化创业项目、扶持创业人才、培育创业群体的有效载体。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兜住创业者生活底线,为创业当中的失败者提供保障,解除创业者后顾之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