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扶贫路上留守儿童心得体会及感悟(实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20:29:22 |
  • ZTFB |
  • 8页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工作或学习经历的回顾,对未来发展的规划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您或许可以找到与自己相似的经历和感受,从中获得共鸣和启示。

扶贫路上留守儿童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一

扶贫工作一直是我国的长期任务,留守儿童是贫困县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条件与城市中的孩子有很大的差距,给他们提供帮助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内容。近日,我参加了一次扶贫活动,与一些留守儿童接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留守儿童的心路历程。

【第一段】。

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家庭中,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受限,缺乏更广阔的视野和交际空间。我们的团队带去了一些益智玩具、绘画教材、文具等学习用品,将这些小礼物送到小朋友手中时,他们开心的面容让我们倍感欣慰。看着他们摆弄着迷宫、搭建积木、涂鸦画作,我们从他们纯真的面孔上得以感受到孩子们对生活的向往与渴望。这时候,我们也感受到了网络、玩具等物资的重要性,这不仅能让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有趣多彩,同时对于他们的成长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第二段】。

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看到了一个小男孩的心酸。这孩子虽然家庭条件不佳,但他依然有很强的求知欲,渴望到更好的教育环境里去学习。可是,他的父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法供他上学,孩子不得不在家里自学,用一句话来形容这种情况就是“人生地不熟学习找不到人,有人却交不起学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在我看来,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教育机会是扶贫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第三段】。

除了物质和教育上的需要,留守儿童们还需要心理安慰和关爱。时间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迫选择了留守,他们失去了父母的陪伴,总是感觉孤单无助。我们在活动中将孩子们分成小组,通过小游戏、互相交流来增加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让孩子们明白爱和关心并不是只有家长才能给予,其他的人也可以。我们在活动结束时将大家所有的成果展出来,孩子们表演了他们的歌曲、手掌画、散文,家长们也都到场了,现场气氛十分温馨,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拉在手中,我们想这样的感觉正是我们想达到的。

【第四段】。

我认为,扶贫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留守儿童提供物质、教育和心理的帮助,更重要的作用是增进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在我们的活动中,我们在规则的组队游戏中,让孩子们体验到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孩子们在跑步、跳绳、足球等活动中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参与的快乐。带给孩子们的这些积极的体验和经历不仅会助力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更是为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灵力量。

【总结】。

通过这次扶贫活动,我看到了留守儿童面临的困难,也看到了许多社会志愿者和公益组织的力量,为他们提供免费的领悟启示、进行爱心讲解活动、用无偿的付出帮他们渡过难关。在扶贫路上,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扬社会责任,尽可能地给留守儿童带去阳光、喜悦和温暖,助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下一次扶贫活动,我们还将加大为留守儿童提供各方面帮助力度,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真正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爱护,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全民素质教育和助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扶贫路上留守儿童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二

扶贫帮困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而在扶贫路上,留守儿童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参与扶贫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留守儿童的难处,也得到了一些启示和体会。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是很糟糕的。他们可能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不能获得足够的母爱和父爱,没有合适的学习环境,缺乏人际交往等等。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关注到这些问题,提供更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帮助他们走出不幸的困境。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扶贫工作中的必修课。

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是很缺乏的。他们可能没有成套的教材,缺乏好的教育师资力量,甚至没有去学校上学的机会。在扶贫工作中,我们需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使他们能够获得和城市孩子同样的受教育机会。这需要我们通过多种使用手段,比如新媒体应用、延伸性教育、远程教育等等,让留守儿童能够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留守儿童通常缺乏社交活动,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增加留守儿童的社交活动,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好的获得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这包括组织各类的社区活动、文艺汇演、团队建设等等,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交环境。

四、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留守儿童可能会经历很多不愉快和悲伤的事情,导致心理问题。因此,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提供一个可以诉说内心的平台。这需要我们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孩子心理上的关心,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平衡心理健康。

五、孩子的心灵需要更多的关怀。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关爱。我们应该充分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等,教授他们各种生活技能,并且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让他们在未来走出更加美好的人生之路上。

在参与扶贫工作中,我们不能忽视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要努力关注他们的成长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增加他们的社交活动,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心灵呵护。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努力的事情,帮助留守儿童成为幸福的人生赢家。

扶贫路上留守儿童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三

近年来,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宣传文化扶贫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而在这一背景下,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通过借助文化扶贫的力量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我个人的参与与体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化扶贫对留守儿童的积极影响。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这个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他们常年生活在相对困难的条件下。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呵护,生活贫困,教育资源匮乏。这种生活环境不仅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容易导致他们早熟、沉迷游戏和走上不良的道路。因此,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变得尤为重要。

第二段:文化扶贫带来的改变。

文化扶贫通过提供教育和文化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全面的发展机会。通过开展艺术、音乐、舞蹈等各种文化活动,激发了留守儿童的兴趣和潜能。他们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文化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培养艺术氛围,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同时,文化扶贫也为留守儿童带去了快乐和希望,让他们从贫困和孤独中得到了解脱。正是因为文化扶贫的介入,留守儿童的生活开始有了新的转机。

第三段:影响留守儿童的生活态度。

文化扶贫的介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态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们从痛苦和无望中走出来,拥有追求更好生活的热情和动力。通过参与文化活动,他们学会了自信和坚韧不拔。他们开始对未来充满希望,并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文化扶贫不仅提供了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让他们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第四段: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文化扶贫还通过传递正能量,培养了留守儿童的良好价值观和人生观。文化的力量可以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美,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温暖。这种积极的社会环境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和困难。他们学会了珍惜生活,感恩、分享和关心他人。这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第五段:文化扶贫的持续和发展。

文化扶贫对留守儿童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个工作还远未完成。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机会。只有通过文化扶贫的不断持续和发展,我们才能真正改变留守儿童的命运,让他们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结:文化扶贫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是积极、深远的。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供教育和文化资源,留守儿童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的积累,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新的生活意义和希望。然而,文化扶贫的工作还远未完成,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关爱,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扶贫路上留守儿童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四

第一段:引言(200字)。

“扶贫路上留守儿童”是当前社会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在贫困地区,大量的人们因经济原因不得不离开家庭到外地或城市闯荡。而这样的移民潮也同时造成了许多留守儿童的问题,这些孩子们缺乏关爱和家庭教育,很多孩子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关心。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也曾与留守儿童们共同经历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下面将与大家分享我在这个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留守儿童的困境(200字)。

“留守儿童”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因为父母经济原因等各种原因而被迫留在乡村或城市的孩子,他们没有享受到家庭和父母亲的关爱。在扶贫路上,我们发现这些孩子们在生活中反常的行为+现象多不胜数,还有一些孩子很早就在承担家庭的困难生计,无心读书、慢慢变得不爱惜自己,而且,长时间孤寂的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感、不安全感等负面情绪,加剧了留守儿童的发展不良。

第三段:志愿者的责任和任务(200字)。

了解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后,我们义不容辞地要承担志愿者的责任和任务,为这些孩子出一份力。首先,我们要热心地面对孩子,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上的关爱和精神上的慰藉。其次,我们需花时间听取孩子的心声,与对他们关注交流和互动,鼓励他们坚定自信,发挥其所长。与此同时,我们推广义务教育等形式的教育方法,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生活中所有的道德和自我保护技巧都要分享给他们。

第四段:心得和感悟(300字)。

在扶贫路上,我们要在众多事情中发现并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每次与孩子们在一起,都会引发许多感人的故事。扶贫路上,会发现很多孩子虽然来自困难家庭,但很多在人生经历中也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态度,他们很聪明、勇敢和乐观。他们的内心也会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也愿意借此机会与我们多些谈心,从而逐渐走出阴影,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我们所坚信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长学习的能力和机会,而作为志愿者要守护他们的未来,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第五段:结论(300字)。

扶贫路上,留守儿童们让我们感知到许多精神上的贫困,同时也渐渐明白了做出改变的重要性。虽然天空有时候会变得阴沉,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支持可以让他们再次看到希望。我们应该努力把那份关心和温暖给予他们,引导他们找到心灵的窗口,不断发扬特长,不断充实自己,为他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让一份殷殷的期待成为永恒的信仰。

扶贫路上留守儿童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五

文化扶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民生水平。在这项政策实施中,关注留守儿童的文化需求和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探讨文化扶贫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及其心得体会,旨在引发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文化扶贫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传统文化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留守儿童可以明白家庭的重要性、孝敬父母的道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传统文化可以提升留守儿童的文化自信心。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留守儿童往往因为来自城市孩子的压力而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和自卑。然而,通过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他们可以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并提高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最后,传统文化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培养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传统文化注重感恩、关怀和责任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于留守儿童的情感发展和个性形成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段落3:心得体会:感受到文化带来的安慰和温暖。

作为一个从贫困地区出来的留守儿童,我亲身感受到文化扶贫给我带来的安慰和温暖。在我四岁时,父母因为生活所迫离开了家乡去打工,我留在了乡村的爷爷奶奶家。那个时候,由于和父母的长期分离,我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然而,村子里开展的传统文化活动给了我新的希望。每个周末,我们都有机会学习唱歌、跳舞和传统绘画等技能。这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才能,还培养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舞台上演唱了一首民谣,表演结束后,我看到爷爷奶奶坐在观众席上热泪盈眶的样子,我明白我能够通过传统文化带给家人快乐和骄傲,这使我充满了力量和勇气。

段落4:心得体会:文化扶贫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通过接受文化扶贫的教育和培训,我逐渐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传统文化教会我如何去珍惜生活、关心他人以及控制自己的情绪。我通过学习古诗文,学会了用文学表达自己的情感。每当我遇到困难或者不开心时,我会背诵古诗文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这帮助我摆脱了烦恼和焦虑。另外,我还参加了舞蹈团,通过彩排和演出,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身体素质,还学会了合作和团队精神。在表演中,我发现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的努力都会为整个团队的成功做出贡献。这让我明白,只有团结和合作,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段落5:结语。

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文化扶贫对留守儿童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不仅赋予留守儿童正确的价值观,还提升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情感管理能力。从个人经历来看,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扶贫带给我快乐和成长的力量。因此,我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文化需求,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扶贫项目,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也能有机会通过传统文化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文化扶贫不仅能改善留守儿童的经济状况,更能改变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生轨迹,让他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扶贫路上留守儿童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六

当前由于我国地理﹑经济发展的差异,产生了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在为城市飞速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夫妇因各种原因把他们的未成年子女留在农村学习和生活。我们把这种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称为留守儿童。

根据20xx年中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大约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笔者今年所教的初三年级,一个班60人,留守儿童就有15人,其中有3名是父母全部在外打工。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与他们聚少离多,沟通较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未成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较大的缺失。留守儿童极易产生情绪消极、认知水平较差、内心失衡、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据湖南师大“农村问题儿童发展与教育”课题组同志的调查表明:25﹪的独生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行为,而问题行为实际上大多来自儿童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作为一群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给学校班主任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该怎样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让我们先了解什么叫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它是采用观察和评定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长处和局限性,采用各种教育和心理学手段与措施改正心理的缺陷,发扬心理的长处或优势,并发展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心理特征,从而使人格平衡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

一是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教师自身水平。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要想当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心理的特点,掌握一定的中小学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才能在学生工作中游刃。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类﹑人际交往关系﹑和青春期生理与心理民展引起的困惑与不安。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学习相关知识。

二是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留守儿童的班主任应对每位留守儿童建立一份完备的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

三是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联系与帮助。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每一个新学年,笔者都要求所在班级的留守儿童提供一份详细的家长联系方式表,包括外出父母的电话号码和务工地址,留守的临护人的姓名与学生的关系﹑电话号码和家庭详细地址。并在开学初与外出父母取得联系,共同教育留守学生。

去年我所在班有一名学生他的父母都在外打工,每次周日他就不愿返校,对其家访后得知他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奶奶年岁已高,又要照顾刚满周岁的妹妹,无暇顾及孙子,加上他自己性格内向,总觉得自己很可怜,别人瞧不起,只想一个人呆在家里。笔者通过与他父母多次交流后,他母亲最终返乡照顾儿子。这名学生从此不再逃学,人也开朗了许多。四是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在农村因种种原因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在班会课时讲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此外,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广播﹑板报和批复学生周记等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五是采用个别咨询和小组辅导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个别辅导,是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而小组辅导也称团体咨询,是一组儿童在辅导教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地处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农村中学的学生绝大数为住宿生,班主任可定期在课外活动时间将本班留守儿童集中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大家聚在一起由班主任或学生自己提出心理问题,每个成员发表看法,最后班主任作总结。这种方法易于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同伴之间也更容易相互影响。两种心理教育方法各有千秋,两者相结合效果更佳。

当然,要想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单靠学校老师的努力远远不够,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和配合,只有多方面齐抓共管才能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扶贫路上留守儿童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七

儿童的心理健康一定要时刻留意。乡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尤其要注意。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乡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心得体会。

希望大家喜欢!

从8月10日至8月17日,我参加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短短的7天培训转眼就结束了。回顾培训期间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真的要对本次培训活动说声谢谢,感谢国家及省教育厅对农村教师的重视,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能参加短期培训,感谢继续教育领导及老师们。在他们的精心安排下,让我们这些来自于农村的老师得以与众多专家、学者、省内外教育心理学界权威人士面对面地座谈,倾听他们对初中心里健康教育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先进心理辅导教学思想方法;我想本次培训也一定会藏在我的记忆深处。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的理论培训,也有亲近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农村教师所关注的但有极缺乏的领域,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十天的培训学习,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受益良多。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摆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就是学生心灵的启迪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为的宗旨,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为育人理念。

本次培训,还让我们这些在家兼职的或专职心理辅导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心理辅导课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心理辅导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心理辅导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心理辅导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也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研讨平台。在小组讨论中,学员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农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起全体学员的一致共鸣的同时,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他们的回答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习之余,我自我反思,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深入思考,自己对心理辅导含义的理解,以及心理辅导方法的选择和心理辅导方法的正确性、妥善性,课堂观察或是深入学生心里等方面,考虑到对学生的有效性了吗?等等都是我没有思考的,反思自己的不足,让我获得前进的动力,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要主动学习,主动研究。十天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差距所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将近半个月来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感动,经历了太多的激励。回头去看看自己在十天里留下的脚印,我相信这不会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学习的开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工规模的扩大,农民工跨省,跨地区流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处于普遍缺失的状态之中。而月塘中学,正地处偏远的革命老区,经济非常落后,老百姓为了生活,不得不进城打工。这对于经济的发展是个可喜的表现,但对于教育,却引人深思,那么多家长远离家乡外出务工,把打工地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而他们的子女由于无法就近上学,只好留在家里,教育子女的重担由谁来承担?这就出现了亟需全社会给予关爱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再加上代管人多为家中老人,隔代教育中的溺爱现象比较严重,学习上、思想上与孩子进行交流较差,因此,这些孩子在学习上、思想上、行为上、心理上容易发生偏差。作为这些的教育管理者之一——班主任,如何作好这些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我个人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育的。

首先,建立好留守儿童个人档案。我班有留守儿童10名,为作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通过多方了解,掌握每名留守儿童学生的家庭情况,监护人的情况,并根据平时的观察、了解,掌握留守学生的性格习惯,建立好个人档案。通过观察总结,我班留守学生性格有以下几种类型:沉默寡言型、过渡活泼型、无拘无束型。对于沉默寡言型的学生,大多是寄养在亲戚家中或从小就是家中老人看管,缺少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从而养成沉默寡言的性格,即不和同学老师交流,上课回答问题也胆小,不敢举手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就经常上课时鼓励他们发言,锻炼他们的胆量,并利用每周班会活动时间,开展活动,让他多与同学交流,这样他就慢慢学会与同学交流了;对于过渡活泼型的学生,由于是隔代教育,往往是溺爱现象相当突出、严重所引起,常常“自以为是”,爱排异同学,针对这类学生,我不是一味的批评,我常有意识安排他们为集体作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人,让他在帮助中体会快乐,改掉了“自以为是”的坏习惯;对于无拘无束型的学生,这类学生大多缺乏组织纪律性,无组织无纪律,想干啥就干啥,针对这类学生,我“抓住”他们犯错的机会,进行当面全班性批评、教育,课后进行个别交流,告诉他们,只有学习上、纪律上进步了,就会受到同学的尊重,并选他们当纪律委员,用以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次,组建学习共同体,主动与留守儿童经常性地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我还经常与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通过电话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反馈这些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性格等方面情况,并督促留守儿童的父母平时应多与孩子联系和沟通,要求他们经常与自己的孩子通电话,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性格等方面情况。以使学校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尽量减少由于“留守”而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我班的10名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相处融洽,学习、生活能力、性格发展等方面都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

第三,留守儿童的情感波动性较大,对周围的反应比较敏感,他们需要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和尊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容易被宠坏、更容易形成娇气的不好习惯、也更容易在自尊心上受到伤害。作为主任应当采取措施,使留守儿童经常保持乐观、稳定、愉快的积极情结,使他们获得爱的互需、爱的激励,从而促进其在学校、家庭的学习与生活。并引发全体同学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帮助。比如:我利用写家信的方式,让全班的同学都写一封给父母亲的信,往往写得感情最真挚的是那些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心中是那么的思念父母。而后将好的。

作文。

展出或诵读,让全体同学都感受一个孩子对父母的真挚的心。这样所有的同学都深受感染,他们都会用一颗诚挚的心关心身边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应当帮助,体贴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那么,我班留守儿童也不再觉得自卑、孤独、可怜。他们要与同学、与教师、与社会上关爱他们的人亲切可以的交流。我班同学也相处融洽,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班主任,更要具有一颗爱心,还要具有耐心。

当前由于我国地理﹑经济发展的差异,产生了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在为城市飞速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夫妇因各种原因把他们的未成年子女留在农村学习和生活。我们把这种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称为留守儿童。

根据20xx年中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大约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笔者今年所教的初三年级,一个班60人,留守儿童就有15人,其中有3名是父母全部在外打工。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与他们聚少离多,沟通较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未成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较大的缺失。留守儿童极易产生情绪消极、认知水平较差、内心失衡、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据湖南师大“农村问题儿童发展与教育”课题组同志的调查表明:25﹪的独生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行为,而问题行为实际上大多来自儿童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作为一群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给学校班主任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该怎样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让我们先了解什么叫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它是采用观察和评定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长处和局限性,采用各种教育和心理学手段与措施改正心理的缺陷,发扬心理的长处或优势,并发展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心理特征,从而使人格平衡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

一是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教师自身水平。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要想当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心理的特点,掌握一定的中小学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才能在学生工作中游刃。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类﹑人际交往关系﹑和青春期生理与心理民展引起的困惑与不安。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学习相关知识。

二是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留守儿童的班主任应对每位留守儿童建立一份完备的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

三是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联系与帮助。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每一个新学年,笔者都要求所在班级的留守儿童提供一份详细的家长联系方式表,包括外出父母的电话号码和务工地址,留守的临护人的姓名与学生的关系﹑电话号码和家庭详细地址。并在开学初与外出父母取得联系,共同教育留守学生。

去年我所在班有一名学生他的父母都在外打工,每次周日他就不愿返校,对其家访后得知他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奶奶年岁已高,又要照顾刚满周岁的妹妹,无暇顾及孙子,加上他自己性格内向,总觉得自己很可怜,别人瞧不起,只想一个人呆在家里。笔者通过与他父母多次交流后,他母亲最终返乡照顾儿子。这名学生从此不再逃学,人也开朗了许多。四是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在农村因种种原因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在班会课时讲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此外,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广播﹑板报和批复学生周记等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五是采用个别咨询和小组辅导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个别辅导,是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而小组辅导也称团体咨询,是一组儿童在辅导教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地处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农村中学的学生绝大数为住宿生,班主任可定期在课外活动时间将本班留守儿童集中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大家聚在一起由班主任或学生自己提出心理问题,每个成员发表看法,最后班主任作总结。这种方法易于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同伴之间也更容易相互影响。两种心理教育方法各有千秋,两者相结合效果更佳。

当然,要想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单靠学校老师的努力远远不够,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和配合,只有多方面齐抓共管才能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扶贫路上留守儿童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八

第一段:引言(150字)。

文化扶贫旨在通过文化教育提升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为贫困户寻找新的增收渠道。而留守儿童作为贫困地区的脆弱群体,他们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长期独自在家,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面临心理、学习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参与文化扶贫项目,我亲身感受到了留守儿童的困境,也对文化扶贫在改善他们生活状况中发挥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灵容易产生空虚感。而文化扶贫项目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和体验机会,填补了他们内心的空虚。通过参加绘画、书法、舞蹈等课程,留守儿童得以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了艺术素养,提高了审美能力。我曾见到一个留守儿童在学习绘画后,成为了小画家,作品甚至被当地社区展出。这种成功经历不仅激发了他对学习的热情,也提升了他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文化扶贫填补了留守儿童内心的空虚,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第三段:文化扶贫促进认知发展(250字)。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教育,学习成绩常常落后于本地学生。文化扶贫项目通过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为他们提供了追赶学习进度的机会。我曾参与一次数学辅导课程,发现留守儿童在课堂上表现十分积极,他们积极与老师进行交流,解答问题。通过文化扶贫项目,留守儿童不仅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文化扶贫不仅扶贫解困,也为留守儿童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文化扶贫项目的开展为他们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减轻了心理压力。通过参加集体活动,留守儿童建立了更多的社交关系,增加了交流的机会。我亲眼目睹了一场话剧演出,留守儿童们充满激情地演绎着经典故事,他们的表演令人感动。通过艺术的表达,留守儿童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压力进行了释放,减轻了心理负担,增强了心理健康。文化扶贫在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段:结尾总结(300字)。

文化扶贫通过文化教育为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提供了全面的关怀和教育资源。它填补了留守儿童心灵的空虚,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了认知和学习的发展,提升了他们的学业表现;助力心理健康,减轻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文化扶贫项目为留守儿童带来了福音,改变了他们待在家中的无聊和孤独,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关爱和机会。我坚信,通过文化扶贫的不断努力,我们将能够给留守儿童带去更多的希望和温暖。同时,也期盼社会各界能够更加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