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图文如何写 生物实践活动总结(8篇)

  • 上传日期:2023-01-09 03:39:10 |
  • ZTFB |
  • 12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生物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图文如何写一

本届生物班学生的整体情况是:许多学生基础不好,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计划性、主动性和系统性。由于只有一个生物班,所以没有更多的教师参与生物备考活动。

1。整体划分为二个阶段:

阶段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时间安排:20xx。9————20xx。10

复习方式:以教师讲授和学生阅读为主,章节练习为辅。

能力培养:以识记和理解为主。

复习重点:按章节理清知识点,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配合经典例题,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

2。阶段二:专题复习,培养生物学科内综合能力

时间安排:20xx。11————20xx。12

复习方式:专题复习,解题方法指导,综合训练

能力培养:以提高对各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

复习重点:以综合训练为主。

(一)关于阶段一的复习:

阶段一的复习是备考的基础,是以后各阶段的基石,本人将采取复习重心下移,紧扣知识点,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针对性复习,实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查漏补缺。对学生进行分类,采取分类指导,分层要求,力争优生有事可做,差生有较大辐度的提升。

(二)关于阶段二的复习:

阶段二属于专题训练。专题训练包括:

1。知识体系专题,包括:

(1)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

(2)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

(3)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

(4)生物与环境系统。

2。实验专题,包括:

(1)验证性实验。要求: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2)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

(3)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

(4)对实验中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3。题型专题,包括:

(1)坐标曲线题的解题能力培养;

(2)图形图表题的解题能力培养;

(3)遗传系谱图鉴别及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4。热点专题,包括:

(1)生态与环境热点(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等)

(2)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3)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疯牛病、srars、流感等)

(4)国际国内大事(西部大开发、绿色奥运、贫铀弹、反恐斗争等)

专题复习的原则: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的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

在最后冲 刺阶段留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的复习,以提高应试能力。

1。重视课本知识的复习。要认真阅读课本,对课本知识融会贯通;不搞“重做题、轻课本”的舍本求末之举;对各章节中易混淆或有联系的知识点要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

2。重视中档题的训练。中档题是指涉及知识点在4—5个,拐弯在3—4个的题。这类题即考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3。重视知识的系统总结和归纳。不搞题海战术,与其盲目地做100道题,不如仔细回味10道题,做完每一道题应要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再谈多做题的事。

4。要讲究复习效率,要对复习进行科学的安排。

(1)要保证固定的活动和娱乐时间。尤其要保证课间10分钟的充分休息。娱乐和活动是手段,目的是让大脑“轻装上阵”;

(2)要科学安排复习时间。复习要有计划,计划要做到文理搭配,计划一旦制定,要严格执行,要根据复习效果及时对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5。做好心态调整。高考成绩的决定因素有二:一是实力,二是心态。因此,在复习中要保持饱满的情绪,对外界干扰要有“免疫力”,以保证在考试两天内充分发挥水平。

推荐生物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图文如何写二

描述各种动物行为;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能正确区别各种动物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了解动物的行为,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动物行为对于动物的生物学意义,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实例。

难点: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动物行为的特点。

自然界中的动物,如果你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节“开屏”;麻雀、家燕等鸟类在繁殖季节会筑巢;大雁南飞时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蚂蚁会搬家等。像这些动物所进行的,我们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动物行为方式吗?(可以从书本上找)

学生经过阅读书本和思考后,列举大量的动物行为类型。如:蜜蜂、蚂蚁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鸟类的孵卵、育雏、定时迁徙、索食行为,某些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等。

问:动物的这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呢,还是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对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难以回答,教师可通过适当的例子(如哺乳动物一生下来便会吮奶等)加以分析,并说明:动物的这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是动物的本能。有些动物的行为如马戏团里的“小熊骑车”等复杂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其训练的基础是条件反射。我们将在以后学习。

教师可以鸟类的季节性迁徙为例要求学生讨论,讨论结束由学生回答,再由教师进行补充。使学生明白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自身生存的行为方式。并要求学生思考其他动物的行为是如何适应于环境的(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发言)

在了解了动物行为的类型和意义后,下面我们将以蜜蜂为例来详细学习蜜蜂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

同学们都知道,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它们过着社会性生活,分工合作。为人类提供了如蜂蜜、蜂蜡、蜂王浆等原料。在一个蜂群中,一般有一个蜂王,少数雄蜂和成千上万个工蜂,它们构成了蜜蜂的社群。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8页“蜜蜂的社群组织”,完成下表。(见板书)

完成表格后,教师进行小结。并使学生明白社群生活行为的意义:只有三种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繁殖后代。

在蜜蜂的社群组织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采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采集花粉和花蜜之前,总有少数的侦察蜂先去寻找蜜源,然后回来“告诉”其他工蜂一起去采蜜。哪么侦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离告诉其他工蜂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69页“蜜蜂的通讯行为”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蜜源离蜂巢较近,侦察蜂表现为何种行为?

2、如果蜜源离蜂巢较远,侦察蜂如何告诉远近及方向?

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一般两种舞蹈学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对于如何用舞蹈来告知方位,学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师再结合挂图或投影讲解给学生听即可。

最后利用板书小结。

一、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我们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

二、蜜蜂的社群组织

成员[数量性别工作

蜂王1个雌蜂产卵

雄蜂少数几个雄蜂交尾

蜂刚出蜂房几天成千上万个发育不完全的

雌蜂略

稍大些的工蜂略

再大些的工蜂略

成年工蜂略

1、圆形舞:表示蜜源离蜂巢近。

2、“8”字摆尾舞:表示蜜源离蜂巢较远。

作业布置复习本章,完成实验册上的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虽然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学生本身并不清楚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应先向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动物行为,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具体形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一些动物行为,教师再总结出动物行为的概念。

推荐生物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图文如何写三

一学年结束了,对于这一年的工作,有喜有忧,为了总结经验,并从经验中取得进步,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思想方面:

本人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拥护中国_以党的方针政策作为指导思想。注意团结同事,不做不利于学校发展或有损学校利益的任何事情。本人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从不无故迟到或早退。本学期,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需要,本人从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积极向各位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二、教学工作与学习方面:

在教学上我的一贯作风是:

1、认真备好课,一方面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并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教才能更好。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他们的需要、他们的学习方法及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等等,在读透教材与学生后,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漫漫的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生物。本学期的作业情况:本人在作业这一环节上也下了不少工夫。主要是以发给学生的试卷为主,共二十五份,认真批改的共16次。总之,抓住教学工作的主动性,作业布置得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做到这点,我经常到网上收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然后印发给学生。同时,关注国内及本地区敏感事件,认真钻研这些事件中与初中生物学知识有联系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以题目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印象。这样做,就有了很好的效果。

3、为提高自己教学质量,为上好课,我积极参加备课组的主备试讲活动。本学期我本人试讲了5次,每次都有很好的收获,我们组的老师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让我更上一层楼。听其他老师试讲共10次,也有很好的收获。总之,博采众长,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提高教学水平。老师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取得的成绩及反思:

通过努力的工作,教学上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我带的6个班中有5个班排在前十名。本学期生物作为会考科目,目前成绩还没有出来,但我相信努力过了肯定会有收获。另外上个学期写过一篇论文《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环境的保护》获三等奖。十一月份,与其他生物老师一起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并在海南省第十二届中学生生物实验操作能力竞赛中获奖。下学期跟王新华老师编写整理了七年级上册的整套习题,这个工作让我们对课本及课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

这一学年,我作为一个平凡的人,虽然没有很显著很耀眼的成果,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尽心尽力做完我该做的,做好我该做的,我无愧于我的学生,无愧于我的工作。

总之,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人师表,处处以身作则。

推荐生物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图文如何写四

本人本学期担任初二年1-6班生物科教学工作,兼任初二年段年段长。能认真做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完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注重组织教学工作,重视师生互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提高。

组织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二年学生的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两极分化开始,独立意识增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是人一生中的关键转折时期。针对这种情况,我能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灵活运用软硬兼施、赏识教育等策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针对义务教育各班均有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实际,能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抓好优等生的培优和后进生的扶差工作,做到有跟踪有反馈,使优生更优,差生不差,以此来促进中等生的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所任教的班级在晋江市、校级统考中,无论是a率、c率均取得较好的成绩。

2、踊跃参加继续教育、教学研究、校优质课公开教学活动和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并做好同伴互助工作。

xxxx年6月至xxxx年10月,参加晋江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研修班网上培训,建立网上博客,进行理论研修课程的学习、讨论交流、撰写成长博客以及提交课程作业等,并通过考核评定为“合格”。作为晋江市生物校际组成员、晋江市课改实验中学生物科学科指导组成员,能积极作好学科指导和教学研究工作。撰写教学论文《浅议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发表在《泉州教研通讯》xxxx年第17期(生物版)。xxxx年11月6日第3节提供c=4实验课《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参加校优质课公开教学活动,得到同行的肯定。xxxx年12月还被评为xxxx年度“晋江市教坛新秀”。在xxxx年12月校第六届科技文化艺术节“叶脉书签制作”比赛中指导学生获奖,其中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认真做好传帮带,指导蔡金聪等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1、树立“我的课堂我负责”的理念,打造团结协作的年段教师队伍,构建和谐年段。

营造良好的学风,离不开良好的教风作表率。年段从初一年开始,就要求全体教师要珍惜缘份,树立“我的课堂我负责”的理念,再由年段长协调班主任,班主任协调科任老师,形成合力,抓好年段的各项工作。相对于其他年段而言,初二年是学生较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时期,管理难度较大。一学期来,年段工作虽不是风平浪静,但遇事均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并及时处理。针对本段年轻教师多这一特点,努力引导他们在做中学,在日常教育教学的历练中不断成长,年段教师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本段教师团队还在校庆祝xxxx年第23个教师节登山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推荐生物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图文如何写五

高三教学工作基本结束了,回顾一年的工作,有成功的做法也有需要加强的地方,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从三大方面作一小结:

一、有效做法

(一)用有所作为的态度去面对现实,发挥主观能动性

选考生物的学生总体上在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方面较弱已是不争事实,我们直面这个现实,没有怨天尤人,用有所作为的态度正视这一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出了学生的实际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不仅老师这么做,还教育学生也这么做,让学生明白,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困难,少找籍口,多找方法,师生同心,紧密配合,就一定能把学习搞上去!这一点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二)科学地制订一个全盘的复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年开学前就集体研究,认真讨论,制定出详实的三轮复习计划,每个阶段的复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做什么、怎么做、时间安排、练习定位,甚至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心理辅导和训练,都计划好。同时教师的计划在复习前,都向学生说明,让学生心中有数,自觉配合老师,做好教与学同步,发挥共振效应。

(三)提高学生eq激发学习潜能

人的能力是由现能和潜能两部分组成,其比例犹如海面上的一座冰山,现能只是冰山一角,而潜能却是水下的巨大部分,这被称为“冰山定律”。选考生物的学生现实能力较一般,但潜能巨大,关键是教师如何将其激发出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激发,iq的作用占20%,eq的作用占80%,因而现代教育已逐渐由重视iq转向重视eq。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eq,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激情,创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动机,抓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使其具有一个积极、乐观和平衡的心态,因而较长时间地保持了旺盛的斗志和激情,较大限度地发挥了潜能。

(四)讲究教学方法

1、作好复习方法的指导。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复习各个环节的技巧(审题技巧、记忆方法、概括知识的方法等)、如何运用时间、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分布、高考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考试过程的常见失误与对策等。学生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主动、轻松,有针对性,因而学习效果有了较大提高。

2、提高45分钟的效率。用生动的语言表达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精讲精练,使直观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全面复习、突出重点。从历年生物高考试题来看,章节知识覆盖率均在90%以上,基础复习必须全面。但又不能搞平均主义,因为试题逐步以知识立意转化能力立意,不太强调覆盖面,必须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高考复习重点在哪里?根据对近年高考试题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重点是必修第三章新陈代谢、第六章遗传变异和选修第一章稳态调节、第四章细胞和细胞工程、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上述五章在高考试题所占的比例高达70%左右,可谓“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复习教学中给予了最大的重视。

4、强化训练,提升能力。从信息论原理来看,学习主要是信息输入、贮存与输出三个过程组成。信息输入包括听课、阅读和理解,信息的贮存靠记忆实现,信息的输出是指知识的再现和运用。三个过程关系密切、缺一不可,但考试主要是通过信息的输出来实现。因此要提高考试的成绩,平时就必须加强对知识输出的训练。加强训练是一种高强度的知识运用训练,能大大地提高学生输出知识的能力,提高成绩。采取了三种方式:①在平时练习中强化,把平时训练当考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闭卷完成,不能中途查阅书本和答案,直到把所有题目完成后才能对答案,看书、讨论或问老师。这样有利于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提高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消除对课本和答案的依赖,培养自信心。②课堂口述题目,学生必须听清题目、记住有关问题和供选答案,口述一题马上答一题,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③适当加大考试题量、难度和能力要求,缩短考试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试心理承受力。

二、最大收获

强化一轮复习,收到很好效果。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目标是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历时最长、效果最关键。采取了如下措施进行强化:

(1)加强集体研究,把握高考方向

新学年一开始就认真研究,抓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瞄准高考的方向,并在开学一周内拿出全学年的教学计划,具体细化到每一章、每一节,具体到重点、难点,做到人人心中有数。备课组始终做到“五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基本教学内容统一、作业和练习统一、考试统一。组内教师信息畅通、资源共享,我个人为备课组开课近100节。

(2)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应试能力

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基础题仍占主要地位,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一轮复习做到了立足课本,以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细而全。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梳理,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对重点性的基础知识,逐一过关。

(3)抓三种能力的培养

1.指向审读能力。在平时的授课中使学生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对概念中的重点字词要求学生划、圈、点,明确运用范围,使学生形成遇到问题时能迅速通过圈、点、划提取问题中重要信息的方法和能力,明确问题指向,解决审题关。

2.分析综合能力。寻找新题型,组合新题例,精析精评,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教会学生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规范表述能力。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规范表述答案,这一点在__年的高考阅卷中体现得非常突出,导致考生吃亏较多。__年高考复习中作了重点加强,在讲评、问答、阅卷中都作了严格甚至近乎苛刻的要求,收到巨大成效!

三、主要反思

本届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出现班级学科成绩较不平衡的现象,虽经多种方法和途径的努力,但收效不太明显,回想起来原因似乎可以这么解释,一是学生的确是有参差,难以取得较明显的进步,另一方面可能是教师工作还不是很到位,对于学生没有能够抓得起,对于薄弱班级上升的信心似乎不足。对于成绩较落后的学生虽做了一定的推进工作,但还不是更深入更全面更有效的。这些都是要在今后工作中需要注意改善和提高的!

高三虽苦,但用有限时间和精力,开启了学生的心灵智慧,我值得,我自豪!经过对一年勤恳工作的总结和反思,有理由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推荐生物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图文如何写六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不被重视的现实情况下,面向全体中学生,使他们学好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学会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及技能,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就得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既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又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是迫在眉睫。

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历经生物教学二十五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甚多,为此把近三十年的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还望各位同仁来帮助探讨和提升。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教师就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此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科学素质的培养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我们学校处在农村,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借助现有的一些设备和网络资源,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上好实验课及实践课。例如,学习植物学类时带领学生到校内采集各类植物进行分类学习,既了解了植物形态特点及分布情况,又让学生明确它们的价值;又如我校成立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兴趣小组,培养大家都有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的奥妙所在,从而培养他们科学的认知态度和具有一定科学素质的能力。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涨,这样的课堂,真正的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激情下,顺便让学生再分析健康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轻而易举了。又如:学习水分代谢时,联系移栽幼苗时要带土的道理;讲光合作用时,让学生分析森林对环境的影响;讲食物的成分和作用时,结合学生生活联系膳食营养科学;讲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时,联系学生不要吸烟、酗酒及早恋的危害……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成功中体验到动脑思考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处在学生视野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之中,能否在学生中有一个良好的教学能力形象是极其重要的。着名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并储存,然后指导行动。”这就说明教师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试想一个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的教师,怎能通过你的课堂让学生对你有信心和兴趣呢?我们教师,任重而道远,一定要用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让学生钦佩,赢得学生的好评,教学的实施就能顺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获得任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加完善,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推荐生物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图文如何写七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不被重视的现实情况下,面向全体中学生,使他们学好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学会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及技能,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就得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既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又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是迫在眉睫。

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历经生物教学二十五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甚多,为此把近三十年的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还望各位同仁来帮助探讨和提升。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教师就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此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科学素质的培养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我们学校处在农村,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借助现有的一些设备和网络资源,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上好实验课及实践课。例如,学习植物学类时带领学生到校内采集各类植物进行分类学习,既了解了植物形态特点及分布情况,又让学生明确它们的价值;又如我校成立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兴趣小组,培养大家都有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的奥妙所在,从而培养他们科学的认知态度和具有一定科学素质的能力。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涨,这样的课堂,真正的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激情下,顺便让学生再分析健康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轻而易举了。又如:学习水分代谢时,联系移栽幼苗时要带土的道理;讲光合作用时,让学生分析森林对环境的影响;讲食物的成分和作用时,结合学生生活联系膳食营养科学;讲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时,联系学生不要吸烟、酗酒及早恋的危害……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成功中体验到动脑思考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处在学生视野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之中,能否在学生中有一个良好的教学能力形象是极其重要的。着名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并储存,然后指导行动。”这就说明教师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试想一个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的教师,怎能通过你的课堂让学生对你有信心和兴趣呢?我们教师,任重而道远,一定要用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让学生钦佩,赢得学生的好评,教学的实施就能顺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获得任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加完善,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推荐生物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图文如何写八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隐性遗传因子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杂合子 相对性状 显性遗传因子 显性性状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

(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亲本) 高茎 dd _ 矮茎dd 互交 反交

f1(子一代) 高茎 dd 纯合子、杂合子

f2(子二代) 高茎 dd :高茎 dd :矮茎dd

1 : 2 : 1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 ( f1) dd _ dd f1是否产生两种

高 1 : 1 矮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

(二)

1、 黄圆 yyrr _ 绿皱yyrr 黄圆yyrr 黄圆y_r_ :黄皱y_rr :绿圆yyr_ :绿皱yyrr 亲组合 9 : 3 : 3 : 1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后代性状分离比 说明

3 : 1 杂合子 _ 杂合子

1 : 1 杂合子 _ 隐性纯合子

1 : 0 纯合子 _ 纯合子 ;纯合子 _ 显性杂合子

1、

2、

n对基因杂交 f1形成配子数 f1配子可能的结合数 f2的基因型数 f2的表现型数 f2的表型分离比 1 2 。.。.。. 2 4 。.。.。. 4 16 。.。.。. 3 9 。.。.。. 2 4 。.。.。. 3:1 9:3:3:1 。.。.。. 2n 2n 4n 3n 2n (3+1)n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d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分离(自由组合) 精母 细胞 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dna 2c 4c 4c 2c 2c c c

3、同源染色体

a a bb ① 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③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

4、判断分裂图象

奇数 减ⅱ或生殖细胞 散乱 中央 分极 染色体 不 有丝

有 配对 前 中 后

偶数 同源染色体 有 减ⅰ 期 期 期

无 减ⅱ

二、萨顿假说

1、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①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 ②成对存在 ③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④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3、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 红眼 _w_w _ 白眼_wy _w y 红眼 _w_w 红眼_w_w :红眼_w_w:红眼_w y:白眼_wy

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②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三、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判断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实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患者为隐性纯合体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 多/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色盲、血友病 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交叉遗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抗vd佝偻病 伴y染色体遗传病 传男不传女,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 人类中的毛耳

四、遗传图的判断 致病基因检索表

a1 图中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基因

b1 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几率相等) 。.。.。.。.。.。. 常染色体

b2 与性别有关

c1男性都为患者。.。.。.。.。.。.。.。.。.。.。.。.。.。.。.。.。y染色体

c2男多于女。.。.。.。.。.。.。.。.。.。.。.。.。.。.。.。.。.。.。.。_染色体

a2 图中无隔代遗传现象(代代发生)。.。.。.。.。.。.。.。.。. 显性基因

d1与性别无关。.。.。.。.。.。.。.。.。.。.。.。.。.。.。.。.。.。.。.。 常染色体

d2与性别有关

e1男性均为患者。.。.。.。.。.。.。.。.。.。.。.。.。.。.。.。.。y染色体 e2女多于男(约为男患者2倍) 。.。.。.。.。.。.。.。_染色体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证据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的 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

双螺旋 dna的结构 本质 其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 序代表的遗传信息。

半保留 dna的复制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 体内转化 1928年 英国 格里菲思

① 活r,无毒 活小鼠

② 活s,有毒 小鼠 死小鼠;分离出活s

③ △杀死的s,无毒 活小鼠

④ 活r + △杀死的s,无毒 死小鼠;分离出活s 转化因子是什么?

(2)体外转化 1944年 美国 艾弗里 多糖或蛋白质 r型

活s dna + r型 培养基 r型 + s型 dna水解物 r型 转化因子是dna 。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952年赫尔希、蔡明 电镜观察和同位素示踪 32p标记dna

35s标记蛋白质 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实验 rna也是遗传物质。

二、dna的分子结构

1、核酸 核苷酸 核苷 含氮碱基:a、t、g、c、u

磷酸 戊糖:核糖、脱氧核糖

2.1950年鲍林 1951年威尔金斯 + 富兰克林 1952年查哥夫

的结构

①(右手)双螺旋 ② 骨架

③ 配对:a = t/u g = c

4、特点

①稳定性: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各异

③特异性:每个dna都有自己特点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5、计算

1、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3.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三、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 2.特点:① 边解旋边复制 ②半保留复制

3、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是通过水解atp提供;

④ 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4.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dna片段,是不连续分布在dna上,是由碱基序列将其分隔开;

它能控制性状,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基因结构 ①联系:编码区+非编码区

②区别 原核: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隔的。

真核:编码区可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故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有遗传效应 控制 mrna 蛋白质

的dna片段 基 蛋白质结构 性状 影响 环境 是控制生物 因 酶的合成 控制代谢 的基本单位 中心法则

一、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

(1)在细胞核中,以dna双链中的一条为摸板合成mrna的过程。

(2) ① 信使(mrn a),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上,是链状的; rna ② 转运rna(trna),三叶草结构,识别遗传密码和运载特定的氨基酸; (单链) ③ 核糖体rna(rrna),是核糖体中的rna。 (3)过程 (场所、摸板、条件、原料、产物、去向等)

2、翻译

(1)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氨基酸以mrna为摸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实质: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3)(64个)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

其中aug,这是起始密码;uag、uaa、aga为终止密码。

(4)遗传信息

① 狭:基因中控制遗传性状的脱氧核苷酸顺序。

②广:子代从亲代获得的控制遗传性状的讯号,以染色体上dna的脱氧核苷酸顺序为代表。 ③ 中心法则:

(5)翻译过程

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dna rna 蛋白质(性状)

脱氧核苷酸序列 核糖核苷酸序列 氨基酸序列 遗传信息 遗传密码

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不可遗传的

变异 基因突变 物、化、生 诱变育种 可遗传的 基因重组 杂交育种 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单倍体育种

一、基因突变

1、定义: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 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3、外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内因:可变性

4、特点:①普遍性 ②随机,无方向性 ③频率低 ④有害性

5、意义:①产生新基因 ②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进化的原始材料

6、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

二、基因重组

1、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2、意义:①产生新的基因型 ②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③对进化有意义

三、染色体变异

1、 缺失 1917年 猫叫综合症 果蝇的缺刻翅

结构的变异 重复 1919年 果蝇的棒状翅

易位 1923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倒位

数目结构的变异 : 个别染色体;染色体组的增加与减少

2、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染色体。如:人的为22常+_或22常+y

△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种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如:人的核型:

46、__或_y

3、

一倍体 雌性配子 二倍体

单倍体 直接发育 合子 生物体

多单倍体 雄性配子 多倍体(秋水仙素)

四、人类遗传病 1.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隐性基因 镰刀型贫血、白化病、先天聋哑 红绿色盲

单基因遗传病 显性基因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抗vd佝偻病

多基因遗传病 :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糖尿病

染色体异常 :21三体综合症 2. 危害 婚前检测与预防 遗传咨询

监测与预防 产前诊断 :羊水、b超、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人体dna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①提出:1986年美国的生物学家杜尔贝利

②主要内容:绘制人类基因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③1990年10月启动

④1999年7月中国参与,解读3号染色体短臂上3000万个碱基,占1%。

⑤2000年6月20日,初步完成工作草图

⑥2001年2月,草图公开发表 ⑥2003年圆满完成

△直系血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数三代和向下推数三代;, △旁系血亲是指与(外)祖父母同源而生的、除直系亲属以外的其他亲属。

△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 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六章 育种方法

单倍体

选择育种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 转基因

一、比较四中育种

常规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处理 p f1 f2 在f2中选育 用射线、激光、 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 基因重组, 组合优良性状 人工诱发基因 突变 破坏纺锤体的形成,

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诱导花粉直接发育, 再用秋水仙素 优 缺

点 方法简单, 可预见强,

但周期长 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 器官大,营养物质 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缩短育种年限, 但方法复杂,

成活率较低 例子 水稻的育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 无籽西瓜 抗病植株的育成

二、基因工程 提取目的基因 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质粒、噬菌体、病毒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细胞等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

第七章 进化论

拉马克 :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 :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学说) 基本单位:种群 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 原材料:突变与重组

现代进化理论 形成物种 决定方向:自然选择 必要条件:隔离

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协同论(残酷竞争vs协同进化) 中性学说(偶然vs必然) 补充 间断平衡(渐进vs突进) 灾变论(渐灭vs突灭)

一、生物进化

研究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如 ① 生物界的产生与发展:生命、物种、人类起源 ② 进化机制与理论:遗传、变异、方向、速率 ③ 进化与环境的关系 ④ 进化论的历史:流派与论点

二、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

1、神创论 + 物种不变论(上帝造物说)

2、 法国 拉马克 1809年《动物哲学》

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3、英国 达尔文 1859年《物种起源》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与群体的恒定性 + 有限的生活条件 生存斗争 + 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 获得性遗传 新类型生物

4、现代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内容

三、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

突变 等位基因 有性生殖 基因重组 不定向变异 选择 微小有利变异 多次选择、遗传积累 显著有利变异 基因频率的改变 新物种 定向进化

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物种:能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种群 小种群(产生许多变异) 新物种

全书小结

一、 从亚显微结构水平到分子水平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mrna→蛋白质(性状)

[例] 间要论述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蛋白质(性状)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dna的主要载体,而不是全部载体,因其还存在于真核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原核生物和病毒中的dna不位于染色体上,dna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叫基因,dna分子也存在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间区,dna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位于dna分子上,也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占据一定的"座位"(位点),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随染色体的移动而移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基因的三个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dna分子基因上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叫遗传信息,并不是dna分子上所有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叫遗传信息(基因间区不含有遗传信息),基因所在的dna片段有两条链,只有一条链携带遗传信息叫有义链,另一条配对链叫无义链,dna双链中的一条链对某个基因来说是有义链,而对另一个基因来说,可能是无义链。

遗传密码是指在dna的转录过程中,以dna(基因)上一条有义链(携带遗传信息)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形成的信使rna单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遗传学上把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密码子",也叫"三联体密码子",和遗传密码的含义是一致的,应当注意,20种氨基酸密码表中每个氨基酸所对应三个字母的碱基排序是指定位在信使rna上的,并不是位于dna或转运rna(叫反密码子)上碱基排列顺序。

性状是指一个生物的任何可以鉴别的形态或生理特征,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由蛋白质体现出来。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体现的。

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一个dna分子中的一条多核苷酸链有100个四种不同的碱基,它们的可能排列方式是4100种。而事实上dna分子中碱基数量是成千上万,其可能的排列方式几乎是无限的。dna分子的多样性,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的原因。

二、以人类遗传病为例分析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 下图是六个家族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

(1)可判断为 _ 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的是图 ;

(2)可判断为 _ 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的是图 ;

(3)可判断为 y 染色体遗传的是图 ;

(4)可判断为常染色体遗传的是图 。

[解析] 按y染色体遗传→_染色体显性遗传→_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顺序进行假设求证。

d图属y染色体遗传,因为其病症是由父传子,子传孙,只要男性有病,所有的儿子都患病。

b图为_染色体显性遗传,因为只要父亲有病,所有的女儿都是患病者。 c和e图是_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c图中,母亲患病,所有的儿子患病,而父亲正常,所有的女儿都正常;e图中,男性将病症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a和f图是常染色体遗传,首先通过父母无病而子女有患病者判断出是隐性遗传,再根据父母无病,而两个家系中都有女儿患病而判断出是常染色体遗传。

[例] 下图为某家族性疾病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若ⅲ1与ⅲ5近亲婚配,他们的孩子患此病的概率为 (基因符号用a、a)表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系谱图的分析判断和简单概率计算能力,解题关键为运用多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去分析人手。

(1)在该遗传系谱中,发病率比较高,占子代的1/2,且子代之中有患者,则双亲之中必定有患者,儿子是患者则其母必定是患者,且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所以该病的遗传为显性伴性遗传。

(2)ⅲ1个体的父亲表现型正常,是隐性个体,基因型为_ay,他的_染色体上的基因必定遗传给他女儿ⅲ1个体,ⅲ1个体又表现为患者,所以ⅲ1个体的基因为_a_a,ⅲ5个体为隐性个体,基因型_ay。 (3)画遗传图解(略),ⅲl与ⅲ5婚配,他们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

三、以染色体概念系统为例,分析染色体与遗传变异进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 下图是我国育种专家鲍文奎等培育出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过程图。

(1)a、b、d、r四个字母代表 。

(2)fl之所以不育,是因为 。

(3)f1人工诱变成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 。

(4)八倍体小黑麦的优点是 。

(5)试从进化角度,谈谈培育成功的重要生物学意义。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运用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异的原理,联系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远缘杂交、秋水仙素作用机制,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等众多相应知识点综合分析解答。阐明有利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通过人工选择加快培育新物种的进程这一观点。

答案 (1)4个染色体组 (2)f1产生配子时,染色体不能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 (3)秋水仙素处理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生长点,使其染色体加倍 (4)耐土地贫瘠、耐寒冷、面粉白、蛋白含量高 (5)我国育种专家鲍文奎教授培育成功的小黑麦品种,是人工创造异源多倍体很成功的实例。小黑麦本来是自然界没有的物种,科学家利用远缘杂交,通过人工选择在短短的十几年就创造出这个新物种。若靠大自然的恩赐,通过自然选择形成高等植物的一个新物种需要漫长的时间。由此可见,人工选择大大地加快了物种的进化。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与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细胞质遗传

①主要特点: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②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

③物质基础: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

2、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②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这种影响是通过性激素起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