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时时放心不下心得体会如何写 时时放心不下心得体会幼儿园(八篇)

  • 上传日期:2023-01-08 08:57:34 |
  • ZTFB |
  • 11页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山西时时放心不下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大院坐西朝东,院落布局很象一个双“喜”字,象征大吉大利。它的围墙有10米多高,很壮观,它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筑。

站在大院的东大门,可以看到顶楼正中悬挂着慈禧太后送的匾额,上面写着“福种琅环”四个大字。大门上写着一付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这是李鸿章题写的。大门对面有一个掩壁,上面题有左宗棠的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从东大门往西走,有一条80米长的甬道。甬道自东向西走尽头是乔家祠堂。甬道将整个大院分成南北两部分,甬道北边自东向西分别有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和花园,甬道南边自东向西有东南院、西南院和新院。

乔家大院总共占地面积是1087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是3872平方米,共有6个大院,大院内套有20个小院子,共有313个房间。

大院内随处可见精致的木雕。如老院的三门木雕为葡萄白子图,东南院正门有八骏马和福禄寿三星图等,雕刻品个个栩栩如生,有着民族寓意。砖雕工艺品在乔家大院到处可见,题材也非常广泛。除此外,乔家大院还有精美的石雕。

乔家大院收藏有许多珍品,其中有三件号称为“乔家三宝”。第一件是犀牛望月镜,第二件是万人球,第三件是二盏九龙灯。

院子里也有各种纪念馆。比如展示乔家主人发迹的纪念馆,也有陈列山西民间风俗习惯的纪念馆。

参观了乔家大院后,我感觉到很有趣,拍了许多照片,而且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最新山西时时放心不下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地处三晋腹地的平遥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国现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在平遥召开,会议首推平遥作为申报联合国“人类遗产”项目的第一个古城,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查后把平遥古城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从此,这座小城名声远扬,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利用行车间隙我把平遥城的历史沿革作个简要介绍。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有史以来,建置沿革屡经变迁。最早称为古陶,是尧帝的封地;西周时名为京陵城,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是平遥城的前身;北魏时改名为平遥县,并把县治迁到这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它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城墙是明代洪武年间,即1370年修建的。明清以来经多次维修,使古城墙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她留给我们的主要遗产有:古朴典雅、胜景迷人的镇国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双林寺;雄伟壮观的古城墙;闻名全国的中国第一票号“日升昌”旧址;以及明清一条街上的古寺庙、古市楼、古店铺和古代民宅。

首先我们要参观的是镇国寺。

镇园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郝洞村的镇国寺,创建于五代北汉时期,原名京城寺。明朝时改称镇国寺。1988年被国务院批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整座寺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天王殿两侧配有钟楼和鼓楼。一进院东西廊有碑亭、三灵侯、二郎殿、财福神和土地各殿。二进院东西有观音殿、地藏殿等。

处于寺庙最前端的天王殿,是元代建筑。进入殿内,可参谒佛国护法神将——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手执清风剑,气势磅礴;东方持国天王,眉清目秀,慈善温和,怀抱琵琶;西方广目天王,臂缠长蛇,泰然自若;北方多闻天王,手执宝伞,气贯长虹。四大天王很受民间“欢迎”,因为它们代表“风、调、雨、顺”,象征着“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出了天王殿,钟楼鼓楼相互对峙,钟楼上有金代皇统五年铸造的铁钟一口,形制古雅,工艺别致,而且钟声洪亮。据说在当年没有汽车火车的时候,镇国寺的钟声能传到30里外的平遥城内,算得上是一件珍稀之物了。

朋友们,接下来要参观的是居于前院中央的万佛殿,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堪称“千年瑰宝”。这座殿宇造型独特,平面近似正方形,屋顶庞大,出据深远,但由于屋角反翘,使沉重庞大的屋顶呈现出轻巧活泼的建筑艺术形象,整个外观给人一种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感觉,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家在建筑科学方面的非凡技能。在殿内,共有彩塑11尊。

中央是佛坛,主保释迎牟尼形体高大,坐在须弥座上,表现出安逸慈祥、和颜悦目的神态。旁边站立的是迦叶和阿南二,阿南身着僧衣,一副出家人打扮,他显得聪明、慈善,是一位才气横溢的青壮年形象;另一侧的迦叶看上去是一位饱经风霜、含辛茹苦的老人,因为他从小出家、一生勤勉求进,苦修一世,历尽艰辛。前面分别是两尊菩萨和供养菩萨。两菩萨衣冠紧扣、面额丰满,显得非常文雅娴静,俨然一副贵妇人形象。两供养菩萨体形丰满,线条优美,体现出少女特有的娇柔之美。在菩萨的前面是两天王和两供养童子。

两天王手执兵器,头载盔甲,是典型的唐代武士形象风采;两供养童子身体瘦弱、衣着俭朴,一副天真善良的农家少女形象。这11尊塑像虽是宗教神化的偶像,但却是按照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加以形象塑造的。这些塑像是我国寺庙中现存的五代时期的惟一作品,堪称“稀世珍品”,在我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朋友们,寺内还有更为精彩的去处,那就是三佛楼、地藏殿、土地殿。各位请随我一一参观。

这座三佛楼创建于明代,主像有三尊,分别是“法自佛、报自佛、应自佛”。这些佛像自然大方、造型优美。大家再请看两墙上的壁画,画的是释迎牟尼的生平八相图,集山水花鸟、人物于一体,描绘了释迦牟尼的一生。

位于后院西侧的地藏殿,俗称阎王殿,建于明代,主像为地藏王菩萨,四周为十殿阎王,六位判官、牛头、马面立于地上,这些塑像有的怒不可遏,有的文质彬彬,有的慈祥和蔼。再看这墙上的14幅壁画,集绘画、书法于一体,描述了不善之徒被受刑制裁的场面,其惨状目不忍睹。这些情节表现的是惩恶扬善的哲理,但在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处在社会的最下层,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只有把希望寄托在来世,正如这幅对联所写:

“阳世奸雄欺天害理由直汝,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强烈地表现着惩恶扬善的愿望和人生哲理。

各位朋友请看土地殿正中的这一坐像,不用说大家也能猜得出他是土地爷了,他看上去和蔼慈祥,佛经中说它是山川郊社之神,他的两侧分别侍立着金童和玉女,手中各自拿着印玺和印盒,一副叫顺服侍土地的形象。

观赏完这几座主要的殿宇后,我们要返回前院,再去看看前院两侧的碑廊。这里共保存着历代石碑20余通,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半截碑”。由于该碑上下左右都有残缺,所以名为半截碑,以残碑的宽厚度估量,原碑非常高大。此碑内容与镇国寺无关,原来在镇国寺竣工时,在寺的附近捡回这块碑,想做碑座,结果发现书法甚佳,秀润苍劲,当时没舍得毁掉,才得以幸存下来。经考证,这块碑是北汉主刘崇之孙刘继钦的墓志铭碑,文物价值相当高。

朋友们是否注意到这棵古老的槐树,大家猜猜它的树龄是多少呢?这棵名为龙槐的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据嘉庆《龙槐记》碑中记载,有了这座寺庙就有了这棵树,它长得高不盈丈,树身已满是裂缝,弯弯曲曲,枝干错综盘结,无头无尾,看上去张牙舞爪,腾云驾雾,也是寺内的一大奇观。

从寺门向寺内远望,杂树交荫,绿叶蓬松,环境优美,饶有古趣。

平遥城墙:从镇国寺出发,约半个小时,我们便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

女士们、先生们,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平遥城墙。据史书记载,西周宣王时,平遥旧城狭小低矮,大将尹吉甫驻兵于此,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筑西北两面城墙;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扩建为砖石城墙。以后历代多次修补,基本上建成为现存规模。但在日伪统治时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80年国家拨出大量经费动工复修,使平遥城墙重现昔日光彩。

平遥古城素有龟城之称,寓意为吉祥、长寿、青春永驻、金汤永固。据传说,城池南门为,门外的两眼水井象征着龟的双眼;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池东西有四座瓮城,两两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和下东门,前三门的外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的三条腿,惟有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向东而开,据说是古人建城时惟恐“乌龟”爬走,于是将其左腿使劲拉直,井用绳索紧捆在麓台塔上。城墙的四周,本来还有护城河,并设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我们首先进来的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这里地方狭小,四周有高墙围护,即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大家再请看,瓮城里还有一个建筑考究而小巧的院落,这是小关帝庙。把关帝庙修进瓮城里,此乃平遥人的独创。

请朋友们随我上城墙参观,领略古城风貌。城墙周长共6157米,高度为6—10米不等,墙身内是素土,外包砖石,顶铺砖面,在这上面可并行两辆马车,宽阔而坚实。

朋友们也许会问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墙是用来干什么的?它叫女儿墙,起保护作用。我们看出两边的女儿墙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修筑了垛口,垛口上留着供了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是出于实战的需要。

大家很容易看到城墙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它的作用何在呢?大家猜对了,肯定是保护城墙的。我们知道,古代攻城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弩机,守城的土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这样使得城墙脚下变成防御的死角,为改变这种劣势,在墩台上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射击网,从而大大增强了防卫能力,

城墙上共建有72座敌楼,3000个垛口,据说是象征圣人孔夫子的三千七十二贤人。

这座坚如磐石的古城,在古代起过抵御外敌的作用。如在清末,曾把抢劫商号,骚扰民宅的清军拒之于城门外,使平遥免遭其害。在抗战时期,城墙为挡住气焰嚣张的日寇作出了特殊贡献。

另外,在洪灾到来时,可抵挡滔滔洪水,使城内居民安然无恙。平遥古城,不仅以古老完好的城墙闻名于世,而且古寺庙、古市楼、古街道、古店铺、古民宅,荟集一城,构成了一个宏伟壮观的古文物建筑群。闻名于世的平遥八景吸引着无数游客,这八景是:金井市楼、贺兰仙桥、凤凰栖台、河桥野望、源池泉涌、麓台叠翠、瀴溪晚照、超山晓月。另有民间神话传说的古城八宝,也很有情趣,即:市楼金井内的金马驹、贺兰仙桥下的金蛤蟆、清虚仙迹中的透灵碑、凤凰栖台下的金龟子、鹦鹉巷内的鹦鹉石、文庙大成殿的杞木梁、木楔柱和九连钟。

接下来,我们将参观城内几处重要的景点。

清虚观:古城内的主要街道有南北大街、东西大街、政府街和城隍庙街,清虚观就坐落在东大街的路北方向。这里现在是县文物局所在地,原是一座道观。门前这座木牌楼造型巧妙,偌大的楼顶全由两根立柱、四根斜柱支撑。在这里保存着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古碑很多,其中元代一通碑,正面用蒙文,反面用汉语译文,结尾处用属相纪年法记录时间,据专家考证,这通碑和陕西重阳万寿宫保存的著名“八思巴文碑”如出一辙,据推测碑上的蒙文很可能就是八思巴文,很有史料价值。

朋友们,前面不远处就是著名的日异昌票号的旧址了,我们一同前往参观。

中国票号博物馆:请大家看这座面宽五间的大屋,这便是有“天下第一号”美称的“日升昌票号”的铺面,这里现已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这里人来车往、熙熙攘攘的场面。朋友们可能很想知道票号究竟是什么?票号就是以前的钱庄、银号,在我国银行没有出现以前,票号几乎控制着全国的金融业。票号是随着明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而产生的,主要经营汇兑、存款、放款、代官府解粮钱、收捐税等的金融机构。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一文中曾说“这里是中国银行的乡下祖父”。清朝时交通不方便,商人们来回押运金银既麻烦,又不保险。道光四年,原平遥“西裕成”颜料庄经理雷履泰就把颜料行改组成经营汇兑业务的商行,取“如日初升,繁荣昌盛”之意,定名为“日升昌”,从此揭开了我国金融史上崭新的一页。

大家或许已经发现,这个门很特别,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层次分明的门坎呢?对了,就是为安全起见,层层防御!

请先进左边这间铺面,这个梯子是直接通往楼上的,大家或许会想象当年楼上一定存放着大量的金银财宝,这个疑问到了里间就可以得到回答。正加大家所见,这间屋子除了摆放着一箱假银子,看来并没什么特别的地方。那么金库到底会在哪儿呢?噢,对了!这儿有一个灰坑,把盖打开之后,这里便是金库!有人会问,这么小的地方,似乎与日升昌的赫赫大名不相称吧?您说对了,这里只是个小金库,大库在什么地方,至今仍是个谜。

各位朋友,我们进前院参观。这左右两边是信房和帐房,都是日升昌的重要机构。现在请随我进信房,大家请注意观察,这个大印和别的印章有什么区别呢?对了,它是由10个大小不同的小块组成的,这10个小部分分别是由不同的股东掌握,要想取钱,必须拿上有完整的股东印章的汇票才能领上,也可以说,这是种“股份制”的经营方式。

这是过厅,大家请看这幅对联:“日丽中天万宝精华同耀彩,州防福地八方辐揍独居奇。”上下联中巧妙嵌入“日、升”二字,紧扣票号名称,确是一幅妙联。

这里是接待宾客的场所,就是在这小小的客厅,当年的商号精英们运筹帷幄,包揽清王朝的银钱汇兑,谋划着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全国各大城市以及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的汇兑业务。著名的日升昌,它的经营者都是德才兼备的精明人士,其中最有名的是雷履泰、毛鸿翙、程清畔和程大培。

现在请随我到后院参观,这左右两边是客房,展出的有中国票号十大名掌柜和十大财东简介,包括当年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和几位女商人。对面是当年光绪皇帝所赐“汇通天下”四个字,意思是日升昌的票号通行全国。

朋友们请看这里也有一副对联:“轻重权衡千金日利,中西汇兑一纸风行”,横批“万宝流泉”,可以看得出当时金融界大亨追求利欲和自满自足的心态。再请看通往东跨院的这座小门楼,门楼并不奇特,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这块匾额,匾上大书“数飞”二字,署名是傅山。

“日升昌”资金雄厚,信誉卓著,其他票号都难与匹敌竞争,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清末,雷履泰死后,日升昌的竞争力日渐衰退,票号霸主地位随之失去,继而销声匿迹了。

朋友们,接下来请随我到明清一条街上浏览那里的风光。

明清一条街:这里是古城东西大街和南大街的交界处,向南走就是享有“明清一条街”之称的南大街。

前面不远处的路北有一座过街楼,因楼南有井,“水色如金”,故称金井市楼。创建年代无从考证,现存建筑是清代遗物。请看楼顶上彩色琉璃瓦拼出的“寿”字非常醒目,从楼南还可看到楼顶另一面拼出的双“喜”字。二楼上还有平座,供人们登临参观。市楼以其雄姿壮观、造型华丽,被誉为该县八景之一。它和城墙一样,已成为平遥古城的象征。清代诗人赵谦得登楼云:“纵目揽山秀于东南,提清流于西北,仰观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繁华。”

在市楼的南侧有个金井,传说井里有一只金蟾,是镇楼之宝,并且还能保佑平遥风调雨顺,不受虫灾侵扰。有一年,突然来了两个南方人,用法术引出了鹦哥巷里的金鹦鹉,然后让鹦鹉下井叼走了金蟾。据说从此以后,平遥的风水就不那么好了。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

朋友们,这条街基本保持了明清风格。街面不宽,但路旁店铺林立,房屋大多也是砖木结构的屋子,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平遥城多么繁华,铺面林立,结构井然有序,与平遥商人精明强干的美誉交相辉映。

朋友们请进这个店内。这里出售的都是推光漆器。“平遥漆器”是久负盛名的传统名牌产品。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商朝,春秋战国时已具雏形,到汉唐时基本形成了地方特色,明清时发展到鼎盛时期,产品风靡三晋大地,并开始出口。推光漆器不但画面立体效果强,而且具有防潮防热阶性能,是漆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此外,平遥牛肉也是全国名产之一’一刀拉开,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品尝一口,鲜嫩的肉丝绵软,既没有半点的牛腥味,也没有丝毫的油腻气,只有满口令人回味无穷的浓香。平遥还有许多花样繁多的小吃,“碗脱子”就因受过慈禧褒奖而享有盛誉。

朋友们,接下来参观的是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文庙,即孔庙,坐落在城隍庙街南侧,它由三组建筑组合而成,中为文庙,左为东学,右为西学。庙前是东西南三座牌坊,庙内为四进院落,根灵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整个文庙占地面积8240平方米,建筑面积是2766平方米。其中大成殿是整个全庙的主体建筑,现在请一同前往参观。

大成殿,坐落在一个方形的高台基上,殿宇高大,气势雄伟,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古建筑。大成殿的始建年代已无法考证,从背椽下的题记可知其重建的年代是公元116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各地,文庙遍布,但像大成殿这样的早期实物大多已不复存在了,所以它是考证我国宋金时期文庙建筑格局的重要实物资料。如今,这一古建筑已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成殿也为平遥县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添色不少。

平遥古城,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历代人才辈出。有著名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名人孙康,还有著名画家李琦,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也出生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所以说,平遥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朋友们,对平遥古城区的参观到此就结束了。

女士们、先生们,古老而美丽的平遥城即将远去,愿平遥之行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谢谢各位朋友,祝归途愉快!

最新山西时时放心不下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晋中,我是你们的导游。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称。全省现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它们大都集中在晋中的祁县、平遥、太谷、介休一带,这些深宅大院不仅是当时富商大贾的宅第,也是显赫一时的晋商的历史见证。那我们今天参观的乔家大院就是它们其中的一个代表。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距太原54公里,乘车大约一小时就可以到达。乔家大院是一所民居建筑,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一座民居建筑。占地8725㎡,建筑面积3870㎡,共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1985年乔家大院被开辟成为晋中民俗博物馆,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使得乔家大院名扬海外,20xx年拍摄的《乔家大院》更是让许多人了解了乔家大院,了解了晋商。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乔家大院的大门口了,我们现少停留一下。

我们看到乔家大院的门前并没有旗杆和石狮子,但是高大的院墙,足以显示出主人的威严气派。院内房屋设计的十分完美,错落有致,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专家学者赞誉其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因此人们常说“皇家有故宫,民家看乔家”。我们看到大门正对的这个照壁,它叫做“百寿图”是由一百个寿字构成的,在百寿图的两边有一幅对联“损人欲以覆天理,续道德而能文章”这是当时左宗棠写的,他先了主人淡泊心志,,百寿图的上方有“履和”二字,是从“端详步履由中道,怡然胸襟养太和”一句中意化出来的,体现了乔家主人的中庸思想。

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可以看出乔家主人的最高追求,就是人丁兴旺,家庭和睦,只是致富的前提,也是富贵的归宿。进入大门后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大院的简单构造图,我们面前的这条常80米的甬道,将乔家大院的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院,北院房屋大都高大,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南面的房屋相对较低是晚辈居住的地方,大门是朝东开的,所谓“紫气东来”这个大门就是吸收祥气的。那我门一个大院一个大院来参观。

【第一院】

整个乔家大院比国内不是一期工程一起完工的,而是分为了三期工程,那我们要看的第一院就是清嘉庆至道光年间,是一期工程的第一院,称为老院,它是由乔贵发之子,乔致庸之父乔全美所建。

进入大门,我们会看到一个照壁,叫做福德祠,那正是印证了“门迎百寿,院纳福德”。一般民宅中都要有,它的用途就是一、装饰作用,二、镇宅避嫌的作用。

这里的福德祠是用来供奉土地爷的,大家看到下面有一个小龛,正是摆放土地爷的,此外,在整个照壁上还有许多精美的砖雕,我们来看,上面,两边各有一对狮子,那它的谐音就是“四时平安”,中间有几件法器戟、磬、如意,寓意为“吉庆如意”,下边有寿山石,寓意为“寿比南山”,旁边的芙蓉树,寓意为“福如东海”,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六对鹿,寓意为“六时通顺”。好了我们要进院去参观了,那这个院子是一个里五外三的穿心楼院,我们要连登三级台阶,高约为1丈,寓意为步步登高的吉祥祝福。

好我们来到了第一进院,这里展出的是行和住的民俗。我们来看这个厢房中有两辆马车,车轮十分的高大,这正是富贵人家的马车。对面是居住民俗,展出的是从古人类一直到现在的居住地图片。

穿过穿心,我们来到了第二进院,我们看到,正房是一个二层的小楼,可是二楼是有窗没有门,那这叫做统楼,上方有一块牌匾“为善最乐”,这正是乔家老爷的座右铭,那以前正房是用来会客的,东西厢房是书房和卧室,我们今天来到乔家,就是乔家的客人,所以我们先来正房看看,我们会发现现在是冬季,但进入房间并不会感觉到冷,我们会看到墙壁非常的厚,厚大约为1.2米,那这是仿照过去的窑洞而作的,所以是冬暖夏凉。

东厢房展出的是岁时节令,上半年的从二月二龙抬头,四月清明节,扫墓,五月端午,下半年从七月十五上坟,八月十五赏月,腊八喝腊八粥,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二十四买对子,二十五扫房子,二十六打烧酒割肉,二十七杀猪又杀鸡,一直到大年三十。

西厢房展出的是衣饰,那以前是有这种观念“男人看袖头,女人看脚手”袖口越大,说明这个家越有钱,而女人则是越是脚小的越好看,有这么一句话“三寸金莲,四寸银莲,五寸铜莲”脚大了就嫁不出去了,那我们看到这里还有两双很小的鞋,它并不是三寸金莲,是双看鞋,那它是用来送给别人的,就是要看这个女子的手是不是很巧。

偏房是农俗展览,有碾子、石磨,还有一些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农事活动。

【第二院】

第二院是二期工程,那在第二院所展出的就是乔家的发迹史。我们来进来看一下,乔家的发家始祖乔贵发,名字是很好的,贵发贵发,既富贵又发达,可是他却是命运不济,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他被寄养在舅父家里,那他却是一个十分勤劳有踏实的人,亲戚邻里有什么事情,他都乐意去帮忙。有一天,他的亲戚结婚,他还是照旧去帮忙,等到新人行礼的时候,新娘新郎要找乔贵发来行礼,后边的人就说“给那样的人行礼,还怕有失身份呢”这时乔贵发刚从厨房赶过来,满身灰尘,听到这句话后,心想,我堂堂一个五尺男儿,只因家里贫穷,就让别人这么看不起,一咬牙,一跺脚,独自走了西口,开始了自己的发家之路。他与清徐的一个姓秦的小伙子,一起在一个杂货铺打工,由于他们的勤快和好学,受到了老板的赏识,教会了他们很多的经商之道。后来,他们有了一些积蓄,就自己开了一个草料铺,有一年,是个丰收年,粮价跌落,黄豆价格尤其低,他们便趁机购存大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紧缺,价钱不断上涨,他们便将黄豆抛售出去,获利颇丰。于是利用这笔资金,开设字号,名为广盛公。后来因为管理的滞后,有些亏损,经过三年的整改,终于有了新的起色,当时把“广盛公”改名为“复盛公”,他们认为这是复兴基业的新起点。我们看到下一位人物就是乔贵发的儿子乔全美,如果说,乔贵发是乔家的开创者,那他就是一个发展者,他为乔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规家训,一会儿我们去看看。那乔全美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乔致广英年早逝,二儿子致庸继承家业,我们看这幅图,这位就是乔致庸,在他的手上,乔家度过了最辉煌的时期。他是乔家最年长的人,活了89岁,一共娶了六个太太,最小的一个可能可以作他的孙女了,大家可能会问,乔家不是有很严格的家训吗,怎么会娶6位太太呢?他活了89岁,老了如果总是让女仆伺候生活起居,那样不是很方便,所以儿女让他娶妻,但从不纳妾。当时乔家的生意遍布整个包头城,那有这么一句话叫“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那后面的这意味是乔致庸的侄孙乔映霞,他当时是出外留学,把先进的技术带回到乔家,当时乔致庸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很好的人选,所以就将乔家交给了他。但是俗话说“富,富不过三代,而乔家已经是五代经商了,1920xx年开始走下坡路,由盛转衰。票号与商号业务多被官商银行夺走,日军侵华战争及国内连年战乱,也使商号一獗不振,惨淡经营直到1951年终于停业,1952年遣散职员处理善后,1953年春,历时二百多年曾经辉煌一时的“复字号”终于关门了 。

那我们来看他们的家谱图,上面的已经介绍过了,乔贵发三个儿子乔全美、乔全德、乔全义,乔全美有两个儿子,乔致广、乔致庸,乔致庸有11个儿子,下面的是他的孙子,那大家看下面有一个叫做乔健的人,乔家就是在他这辈分家的,下面的子孙大家会看到很少有在山西的,当年,乔家的后人很少有人再子承父业的,大部分都离家上学。现乔家后人大部分都生活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地。

两边的厢房展出的就是乔家严格的家规家训了,乔致庸教育后人做事要先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同时戒“骄、贪、懒”,那乔家有名的六不准也在这体现了: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酗酒、不准赌博、不准吸毒、不准嫖妓。第二院与第三院是一个双跨院,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穿过二院进入三院,在进入三院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间房里面展出的乔家大院的平面图。乔家大院分为三期工程,大门朝东开,北房为长辈居住,南房为晚辈居住,那整个大院看起来形成一个双喜字。

从北往南看,删去4院和6院不看,拱形的房顶是一横,两面的厢房是两竖,下面的房顶又是一横,院子是两个口,甬道是一大横,南房有是两个口,正是一个双喜字格局。

【第三院】

第三院为三宝院,我们来一件一件看,从正房看起,正房内的叫做犀牛望月镜,他是用东南亚铁梨木雕刻而成的,平时我们所见的木头都是密度小于水的,所以放在水里会漂浮起来,而东南亚铁梨木的密度则很大,它会沉在水底,两百年来,镜子影像清晰,结构完美。大家看,它分为三部分,上面是镜面,它像天上圆圆的月亮,然后是祥云,最后是一头犀牛,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犀牛是天上的一个神将,玉皇大帝让它来到人间传令,每天人们应三打扮,一吃饭。它却传成了一打扮,三吃饭,玉皇大帝大怒,将它贬到人间,由于留恋天上的生活,所以他的头总是朝向天上望着月亮,所以叫做犀牛望月,此外,犀牛还与喜牛谐音,也取一个吉祥的寓意。据文物专家鉴定,此镜最低价也值300万人民币。

东厢房中展出的事第二件宝物,叫做“万人球”,,这是个圆球形的镜子,无论有多少人在房中,也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可以在镜子里找到自己,而且映像十分清晰,不会变形,所以叫做万人球。那它当时是有一个重要的用途的,对,起监视的作用,当时乔老爷把它挂在正房的窗外,老爷经常会与掌柜的商讨商业事宜,这正是起到一个监视的作用,防止有人在外面偷听。万人球确实是名不虚传,此物是清代的遗物。

第三宝就是悬吊在西厢房的这两盏“九龙灯”。九龙灯是用珍贵的乌木制作的一对八角形宫灯。因为灯上共雕有九条龙,故称“九龙灯”。这9条龙分上下两层排列,上4条,下4条,每4条组成一个万字,灯的顶端有是1条龙头,9条龙头上都有蜡签可点蜡烛。每4条精雕细刻的龙身所组成的万字形,在其转折处都有轴相连,可以灵活转动调整角度。在两层万字形中间的是八棱形灯身,上有4面画、4面水银镜子可反光照射。到了晚上,棱形灯内的烛光交相辉映、流光溢彩。如果还要增加房间的亮度,那就把九龙灯上两个万字形拉直,8条龙便照直地向四方扑去,使得房间大亮。据说,这对九龙灯是当年慈禧太后西逃时赐给乔家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前些年几次有意收走,但乔家大院管理部门不肯割爱,只好作罢。

【第四院】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第四院,商俗院,也是新院,它是由乔致庸的侄孙乔映霞所见的,那这个院子在建筑风格上处处体现出了他留学所带来的先进技术。首先我们来看正房的窗户,非常有欧式的风格,此外这里还有很精美的砖雕,我们看门楣上方的砖雕,正中是一个香炉,上面还坐了一个小孩,寓意为香火旺盛,两边分别是琴棋书画,乔家人希望自己的子孙是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再往两边看,分别是钟和表,教育乔家的后代子孙套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要珍稀时间;我们再看东厢房这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雕刻,大家顺着我的手势看,中间的小的玻璃窗户格子上方,有一列火车正在桥上行驶,还冒着烟,正是乔映霞当年把在外国看到的火车凭借自己的印像雕刻到这里。

那我们来这个厢房来看看,里面是一些坐商的招牌,我们主要看一下这个药店的幌子,小圆球代表的是丹药,大圆球代表的是丸药,中间的梭形代表的是膏药,下面还有一条鱼,整个就寓意为“你吃了我的药就可以痊愈了”。对面的厢房展出的是行商的幌子。所谓坐商就是有自己的店面,而行商就是街头叫卖的。

正房的蜡像就是当时掌柜和东家报账的情景,正面坐的是东家,旁边坐的是掌柜的,而后面的就是小伙计了,那乔家乃至晋商当时选用小伙计是非常严格的,首先必须面貌清秀,身高七尺,并且是本村的村民,因为这样知根知底;其次就是他人品和技能的考察,必须通过严格的考察,才能被录用。偏房里都是从当地收购回来的家具,我们来看这个小瓷娃娃,它是一个枕头,我们看到它后面有一个小孔,那这是用来灌水的,冬天灌凉水,夏天灌热水,冬暖夏凉。从偏房出来,我们看到这个门楣上也有些木雕,大家可以看到两颗白菜,谐音为“百财”,出了偏院,我们来看这个砖雕,一面是猫和蝴蝶,谐音“耄耋”,另一面是喜鹊登梅,寓意为“喜上眉梢”,然后我们来看这个院子的照壁,它叫做“省分箴”,它是乔致庸的妹夫赵铁山所写,省是醒悟的意思,分是分寸的意思,教育乔家后代做事要注意分寸,并要懂得知足。两边是暗八仙,也就是八仙的法器,下面有戟、罄、如意,“吉庆如意”,最下面两边是狮子滚绣球,俗话说“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那我们也马上要看到,乔家大院最为漂亮的院子。

【第五院】

第五院就是乔家大院“在中堂”的主人乔致庸所建,它也是一个里五外三的穿心楼院,首先我们看到门楣上方,有一块匾,叫做在中堂,取意为“不偏不倚,执用之中”体现了主人的中庸思想,门楣上雕刻有福禄寿三星,两边有八骏的雕刻,希望后代子孙都有所作为,这一院展出的是人生礼仪,我们来看第一进院,里面展出的是小孩过一周岁生日的情景,不仅要全家庆贺,还要举行抓周仪式,全国不少地区均有此俗,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也有描写,贾宝玉抓周,其他东西不抓,偏偏抓了脂粉盒。生日这天,吃的也很讲究,一般都吃长寿面,希望孩子健康长寿,还要吃油糕,取谐音高低的高,希望孩子今后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过生日最大的忌讳是吃包子,怕孩子长大之后像草包一样活的窝窝囊囊。此外,大家可以看到墙上挂一件衣服,称为百家衣,这是小孩母亲从各家要回布料缝制的,穿百家衣,以期望小孩健康成长,无灾无病。

穿过穿心院,我们来到里院,首先我们来看,它是一个明楼院,二楼是有门有窗的,相对于第一院来说,它的建筑结构与风格,就十分的讲究与先进了。里院展出的是婚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晋中结婚一般分为6个程序,我们一个一个地看,请大家跟好我的脚步。迎娶这天,新娘早早起来和父母去祠堂上香,然后坐在炕上等待梳妆打扮,这天的新娘从头到脚都是一派红色,必须穿红棉袄、红棉裤,红色代表喜庆、吉祥。民间当时有“十三留头,十四嫁,十五生个毛娃娃”的说法。因为过去女孩出嫁年龄尚小,长得比较瘦,为了衬托像大人一样丰满,所以要穿红棉袄、红棉裤,另外就是娘家人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到婆家以后像红棉袄一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厚厚实实。东房一室即嫁女婚俗展览,床上放一木桶,一把椅子各是什么意思呢?桶是要待嫁女儿在离开娘家之前坐一下木桶,寓意为从此两家相通,椅子是要待嫁女儿坐在上面,还要扇扇子,“坐椅子,扇扇子,荣华富贵一辈子。”新娘上轿时,还要由娘家哥哥背到轿子上,“哥哥背妹妹,好活一辈辈。”

新娘入轿后,鼓乐齐鸣,在鸣锣开道声中,花轿开始启程,仪杖队进行在路上,据说是县太爷在路上遇上也得绕道而行,民间有句俗话“百日为民,一日为官”。正房展出的就是拜堂的情景,大家看到新郎戴着官帽,而新娘头上顶着盖头,那这个盖头是要用秤杆挑起来的,取意为称心如意。拜了天地就要如洞房了,我们来洞房看一看,炕上放着一个马鞍,新娘要用一只脚跨过去,这时全人把马鞍撤走,另一只脚就不跨了,意为“好马不配双鞍,好女不嫁二夫”,此外还有“新娘跨马鞍,一世报平安”之说。炕角分放四只萝卜娃娃,萝卜谐音摞辈之意,希望新媳妇过门后,能为主家传宗接代贡献力量。此外还有糖盒,里面有桂圆、莲子、花生、枣,有早生贵子的意思。晋中地区新郎,新娘入洞房后,马桶要由小姑提到洞房,她提着盆在门外喊,“姑姑提盆盆,嫂嫂开门门,侄男侄女一群群”讨其吉利,自然红包不能少。

【第六院】

第六院原先乔家主人本来是要建一座“书房院”的,当时已经买回了全套的假山,但是,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这里只留下一部分花园,改成了“花园院”,1958年乔家出逃,留下了未完成的花园。我们看到在北面有一排房间,就是当时建的书房,书房建造在紧挨祠堂的地方,主人也是有一定用意的,祠堂是用来祭祖的,勉励乔氏后代发扬和继承祖先的业绩,以繁盛乔家大业的,而书房则是用于培养乔家子弟,希望他们发奋读书,增长知识,成为优秀人才的,所以书房院与祠堂紧邻在一起,可以起到随时随地地激励乔家子孙后代学业进步的作用。

乔家大院就参观到此,请大家记好集合时间,准时集合。

最新山西时时放心不下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欢迎大家来太原旅游!在游览太原的景点名胜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太原和历史上的太原。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辖3县1市6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80万,其中市区人口160多万。太原东、西、北三面环山,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把市区劈为两半。而5座风格迥异的大桥又将东西两岸紧紧连在一起。市内高楼商厦比肩耸立,绿地公园散落有致,草坪树带随街延伸,尽显壮观的现代都市气派。顺便告诉大家,太原的街道极为规范,凡南北走向皆称路,如建设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阳路、新建路、桃园路、滨河路;凡东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泽大街、府东府西街、双塔东西街、胜利街、西矿街、学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断无迷失方向之忧。城周四郊,绿野平畴河渠交错,地肥水美物产丰饶。清徐葡萄、晋祠大米、老陈醋都是四海享誉的名产。晋祠、天龙山、崛围咽山等景观雄奇壮丽,各具风采。因此,古来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传说太原这块地方属于尧帝的子孙所受封的唐国,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称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儿子这一代,改国号为晋。但当时晋国的中心在今天的晋南冀城一带,直到公元前6世纪初晋国的势力才扩展到太原一带。太原古称晋阳,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初,晋国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择在晋水之北筑城,取名晋阳,其位置约当今天太原市晋源镇的古城营村。赵氏家族以晋阳为据点积蓄势力,奠定霸业。

公元前453年,掌握晋国大权的智伯联合韩、魏攻打赵襄子。赵凭借晋阳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难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发现晋水从龙山那边流来绕城而过,便想出水攻之计,遂掘渠引晋水欲灌晋阳,这便是晋桐智伯渠的来历。赵襄子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里应外合,共灭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晋国之地悉为赵、韩、魏三卿所占,史称“三家分晋”,因有“三晋”之说。到公元前4__年,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韩、魏三者的诸侯国地位,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三强,而赵国的都城就是晋阳。晋阳作为赵国首都历17年,公元前386年赵迁都河北邯郸。但赵氏在晋阳的基业已逾百年。

战国后期,秦国屡败赵国,随之在晋阳一带置太原郡,治所设在晋阳。需要说明的是,太原本义为广阔的平原,战国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带,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为行政名称固定下来。从此,太原即指古之晋阳,晋阳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汉朝太原为北方重镇,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__年)在晋阳置并州刺使部,统领太原、上党等六郡。从此太原又称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东西两道山脉之间,两山平行谓之并。

西晋末年,并州刺使刘琨为了防御匈奴的侵袭,扩筑晋阳城,使之成为城墙高13米,周长14公里的大城市。东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大乱,太原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万大军攻人晋阳,复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较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并且成为北魏南下河南、东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权臣高欢于532年在太原设大丞相府,并营造了规模宏大的晋阳宫,太原被称为“别都”。高欢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齐后,虽定都于邮城(河北临漳),但对其发迹之地太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在27年间建起大明宫,兴修12院,其辉煌壮丽程度远远超过首都邮城。高洋还在太原西山凿佛龛、雕佛像、建佛寺,在晋水源头修鱼沼飞梁。太原面貌为之一新。

太原的黄金时代是隋唐两朝。隋场帝杨广在即位前被封晋王,视太原为“发样之地”,称帝后在太原大兴土木。先在北齐晋阳宫外筑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边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仓城,接着又建造了第二座晋阳宫。在此同时,隋场帝还征调数十万民工开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师长安和宁武管涔山避暑行辕汾阳宫的两条驰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隋朝短暂,很快被唐朝取代。而兴唐的李渊父子便是从太原开基立业的。唐高祖李渊曾长期任隋朝的山西河东抚尉使、太原留守等职。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时期也是在太原度过,被人称为“太原公子”。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李渊父子于公元617年誓师晋阳,当年11月便攻人长安,建立唐王朝。太原这段特殊历史使它拥有仅次于长安的重要地位。先被定为“北都”,后又改名“北京”,最后又恢复为“北都”。太原城也随之大大扩展。据新旧《唐书》记载,唐代晋阳已经成为横跨汾河两岸、由三座城池联接组成的大都市。西城在汾水西岸,也称府城或州城,高13米,周长21公里,内里包括宫城、大明城、新城、仓城四座小城,把北齐和隋代的宫殿全部囊括进来。东城在汾河东岸,为贞观名臣李副主持修筑。因东城内井水苦涩,难以饮用,又修筑了引水工程“晋渠”,将晋水从西城外架槽引入东城。东西两城之间,跨汾河又有一座“跨水联谍”的中城,把东西两城连为一体,故又称“连城”,是则天武后时并州长史崔神庆主持兴建。晋阳三城,虽各有城池,又浑然一体,共有城门24道,进退攻守彼此呼应,互为依托,风格独特。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乱,名城晋阳也几易其主。先是后唐的“西京”,随后继为后晋、后汉、北汉的“国都”,这里的动静治乱直接影响到北国与中原。从北齐高洋父子,隋朝杨广,唐朝李渊父子,到五代三主(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塘、后汉刘知远)及北汉的刘祟,这一个个所谓“真龙天子”都是从太原起家夺取天下。太原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之地,故又有“龙城”之称。

晋阳城易守难攻。宋王朝建立已数十年,但晋阳仍在北汉刘氏手中,直到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第二代天子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围城攻打近半年,北汉主刘继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晋阳。宋太宗一则仇视晋阳军民的顽强抵抗,二则惧怕别人再踞晋阳成“龙”,便下令焚毁晋阳城,并引汾水、晋水淹灌废墟,进而使历时1400多年的晋阳古城毁于水火。流离失所的城中百姓纷纷外迁,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东岸的唐明镇。

太原毕竟是北方战略要地,毁掉旧城之后必须再建新城。公元982年,焚灌晋阳后不到三年,宋朝大将潘美便奉旨扩展唐明镇,筑起周围10多里的土城,这便是现在太原城区雏型,太原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宋朝统治者避讳“晋阳”、“太原”旧名,便在这座扩大后的土城设置了阳曲县,从此太原又有“阳曲”之称。需要说明的是,赵光义为斩断“龙脉”,杜绝太原再出真龙天子与其争夺江山,就把太原的街道大都设计成“丁”字形,取“钉”之谐音,以钉死龙脉。如今太原仍有一些丁字街口。新建的太原发展很快,到宋代中期,太原又成为一座商贸发达、风光秀丽的北方名城,被誉为“锦绣太原城”。

宋朝后期及金元两代,北方又是乱世,太原城又遭战火之劫。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漳的北伐军进入太原时,这里已是一座人烟罕见的空城了。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漳封他的三儿子朱?为晋王,坐镇全国九边重镇之首的太原,经略北边防务。朱?命永平侯谢成扩建城池,谢成在宋城基础上向东南北三面扩展,建成周12公里、高12米的砖城,城上建4座角楼、8座门楼、92座敌楼。至今太原许多地名仍沿用当时城门名,如大南门、小东门、大北门、旱西门等。清代以太原为山西省会。民国时期始设太原市(1927年)。到1949年解放前夕,太原城区面积为30平方公里,人口20余万。解放后近半个世纪,太原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拥有160万市民的大都市,而且是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太原作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历史上名家辈出。春秋时代有著名建筑家董安于,行侠好义的豫让;魏晋时期有史学家王沈、王助,文学家孙绰;唐代有著名诗人王之涣、王翰、王昌龄、白居易;宋代有书画家米芾;金代名诗人李汾,元代戏曲家乔吉,明代文学家罗贯中,清代著名学者傅青主、阎若琚等,均对中华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太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保存至今的如晋祠古建筑群,天龙山及龙山石窟雕像,祟善寺、双塔寺、净因寺、多福寺、文庙、纯阳宫等,均具有很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理想的旅游场景。

最新山西时时放心不下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0xx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0xx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现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进行扩建后的模样。扩建后的平遥城规模宏大雄伟,城周长6.4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国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县城城墙。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0,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 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千个,传说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座坚实完整的砖石城池,数百年来在军事防御和防洪挡险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城内街道、古建衙门、市楼、商店、民居等还保留原有的明代形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为国内所罕见。其中有始建于西周,扩建于明洪武3年(1370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击城墙;有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被列入我国第三位的现存最珍贵的木结构建筑镇国寺万佛殿。殿内的五代彩塑堪称珍品,是研究中国早期彩塑的样本;有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被誉为“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宝库”,现存宋元明清彩塑2052尊的双林寺;有中国宋金时期文庙的罕见实物——文庙大成殿;有中国金融上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天下第一号”、“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有始建于唐显庆二年,国内古建筑中罕见的“悬梁吊柱”奇特结构清虚观。观内20余尊木雕神像是研究中国古代木雕造像艺术和道教发展的稀有之物;有遍布古城内外1000通碑刻及年代不一、形式多样、色彩续纷的各种琉璃实物。同时,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荟萃中心之一。古城内现存4000处古、近代民居建筑中,有400余处典型地体现着中国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它完整地体现了17至19世纪的历史面貌,为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派专家田中淡考察平遥古城时欣然题词“平遥古城甲天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平遥古城的评价是:“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最新山西时时放心不下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后屡建屡毁,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后,历时十载而重建的。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约 66600余平方米。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残存高2米的结义碑1通,白描阴刻人物,桃花吐艳,竹枝扶疏,构思奇巧,刻技颇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园内桃林繁茂,千枝万朵,颇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街北是正庙,座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主轴线上又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两侧是钟鼓楼、“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坊、追风伯祠。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殿阁嵯峨,气势雄伟;屋宇高低参差,前后有序;牌楼高高耸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筑间既自成格局,又和谐统一,布局十分得体。庭院间古柏参天,藤萝满树,草坪如毡,花香迷人,使磅礴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游人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匾,书金字“关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铺上台板即可演戏,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

前行有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 144幅,洋洋大观,颇有童趣。厅内南有周仓、廖化画像,轩昂威武。北面左右两侧,彩绘着关羽戎马一生的主要经历,起于桃园三结义,止于水淹七军,只是没有走麦城这个情节,在全国关庙壁画中都按此进行,据说这是因忌讳关羽自高自大而被杀,终于造成蜀国的覆灭而隐去的。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

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名崇宁殿。殿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配以石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使人顿生敬佩之感。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额枋雕刻富丽。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26根,皤龙姿态各异,个个须眉毕张,活灵活现。下施栏杆石柱52根。砌栏板50块,刻浮雕 200方,蔚为壮观。大殿明间悬横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书。檐下有“万世人极”匾,是咸丰皇帝所写。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 300斤,门口还有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以示威严。殿内木雕神龛玲珑精巧,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勇猛刚毅,神态端庄肃穆。龛外雕梁画栋,仪仗倚列,木雕云龙金柱,自下盘绕至顶,狰狞怒目,两首相交,以示关羽的英雄气概。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一方,更增崇宁殿庄严肃穆的气氛。

穿崇宁殿而出,入后宫南门,就进入寝宫,过花圃,有“气肃千秋”坊,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木牌坊。东侧有印楼,里边放着“汉寿亭侯”玉印模型,西侧是刀楼,里面列青龙偃月刀模型。双楼对峙,系方形三层的十字歇山顶建筑。院里植有翠竹一片,风动影摇,珊珊可爱。又有《汉夫子风雨竹》碑刻,以竹隐诗,诗曰“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多谢东君意,丹青独留名”。传说出自关羽的手笔。

后宫后部,是关帝庙扛鼎之作的春秋楼,掩映在参天古树和名花异卉之间,巍然屹立,大气磅礴。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经》,故又名麟经阁。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187o)重修的。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33米。上下两层皆施回廊,四周勾栏相依,可供凭栏远眺。檐下木雕龙凤、流云、花卉、人物、走兽等图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楼顶彩色琉璃覆盖,光泽夺目。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可供上下。第一层上,有木制隔扇108面,图案古朴,工艺奇特,传说是象征历史上山西 108个县。世传春秋楼有三绝:建筑结构奇巧别致,上层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给人以悬空之感谓之一绝;进入二层楼,有神龛暖阁,正中有关羽侧身夜观《春秋》像,阁子板壁上,正楷刻写着全部《春秋》,谓之二绝;据说楼当项,正好对着北斗七星的位置,谓之三绝。

关帝庙除古建筑外,还有琉璃影壁、石头牌坊、万斤铜钟、铁铸香炉、石雕饰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块,各朝题诗题匾60余幅,还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观的艺术精品。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又是全国最大的祭扫关帝的场所,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如今经过多次修葺、彩绘,关帝庙更加壮丽辉煌。

最新山西时时放心不下心得体会如何写七

五老峰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永济县,以五老峰、古蒲州为中心,包括黄河滩岸,王官峪、龙头山、云仙阁等6个景区,总面积300平方公里。五老峰在中条山上,因五峰相倚,形同五位老人而得名。五老峰史称东华山,历史上为北方道教名山,海拔1809.3米,奇峰险峻,需攀链而上,属丹霞地貌。山上岩洞幽深,庙宇甚多,双瀑飞流,昔为旅游胜地。

黄河滩岸有约6700公顷绿色林海,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湮没一千多年的古蒲津桥畔的4尊铁牛 和4尊铁人已于1988年8月重现于世。铁牛各重3万公斤,铁人各重2吨,铁人代表维吾尔、蒙古、藏、汉上个民族、象征民族团结,蒲津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大桥,也是黄河上最早的大桥,公元720xx年,唐玄宗李隆基降旨,在今永济县境内将原有的竹索浮桥改为铁索链浮桥,并铸4尊大铁牛和4尊大铁人,分置黄河两岸。后因洪水泛滥,黄河改道,桥毁船腐,铁牛和铁人却抵挡了洪水冲击等灾难。不锈不腐,光洁完整。

《虞乡县志》记载:“王官峪,地名。在王官古城之侧,因以为名。”

《虞乡县志》载:王官谷有十大奇景:“天柱擎天、东瀑飞泻、石岩喷雪、奇石珠帘、百二盘旋、明镜映天、休休古亭、贻溪映绿、点石成金、恐龙化石”。登上西瀑巅顶可探幽深莫测,捕捉迷离的地下迷宫大世界----黄沙溶岩洞群。景区内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石佛坐岭、金龟望月、双人施礼、雄狮观瀑、石抱翠柏、人面石侣、关公刀痕……”

它为历代游人所瞩目,主要还因为唐末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曾隐居于此,才使王官谷地以人传,名震河东,吸引着各方游客。《虞乡县志》记载,谷傍有其先人别墅一座,依山傍水,泉石林亭,绿树合围,风景独秀。当我们按照志书上的记载,寻找它的遗存时,却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变迁之中而沓无踪迹了。入谷有一石径小道,盘山而进,曲折回环,似有“曲径通幽”之感。谷内有天柱峰、东西瀑布、贻溪清流、奇峰珠帘、明镜映天、百二盘山、休休亭、三诏堂等自然胜景和古建遗存。

五老峰 风景秀丽宜人,生态环境优美,动植物种类繁多。奇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造就了许多罕见奇观,具有雄、险、奇、秀、仙之特点。《水经注》称:“奇峰霞举,孤标秀出,罩络群峰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顶”。山中有9泉、12洞、362擎,盛时曾有64观庵庙宇,嶙峋翠巍,秀甲三晋。目前,景区内配套设施完善,有可容纳百余人住宿、餐饮、会议的三星级宾馆——云峰阁;有惊险刺激的滑道、滑索和铁索天桥;有轻松便捷的登山观光索道;有集消暑纳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秀丽景点“北方水乡”——锦绣谷.

五老峰由玉柱峰、东锦屏峰、西锦屏峰、棋盘山和太乙峰组成,高海拔1993.8米。主峰玉柱峰又名云峰、灵峰,恰似一根 立地的玉柱直插云霄,又如亭亭玉立的天官玉女下凡,在全国的名山大川中,玉柱峰绝无仅有,称为天下奇峰。其它四峰罗 列四隅,远望犹如五位彬彬有礼的老人,列座厅堂,侃侃而谈,故 称“五老峰”。这里层层峰峦,森森古木,各种生物覆盖着整个山野。花红草绿,山光水色,风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台观庙宇,南在五老看风光”之说。

主峰玉柱峰,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云霄,又名“云峰”、“灵峰”,游人需攀链而上。峰顶上有3000平方米的坦地,北高南抵,有七大人文景点:南天门、灵宫庙、菩萨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师庙等建筑遗址。

以玉柱峰为中心,左有东锦屏峰,峰腰建药师洞;右有西锦屏峰,峰下有雷公洞;北为太乙峰,有五老殿、玉皇殿;南为棋盘峰。还有五指峰、笔架峰等大小山峰31座,或作仙女弄姿,或像猿猴仰视,或如椽笔耸天,或若笔架横列,珠辉玉映,惟妙惟肖,共占地有50平方公里。

其间寺庙观宫分布其间有64座,洞穴有12个,源泉有9处。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马蹄印的张果老洞等洞穴深造幽静,形状各异,对地质学、成因学、气象学、水文学、生物学等分支学科和考古学都很有研究价值。泉水清纯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玛瑙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只有一碗大小,却舀之不尽,涌而不溢。这里的山奇水秀,无处不绿,还有松涛、云海、奇石、怪崖、松翠、流泉、飞瀑等景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游人到此,恰似在神奇的图画之中。

山上的古建筑遗址中,有南北朝的石雕佛像,有唐代的细绳纹砖,宋代的方形花砖,明代的彩塑人像,以及大量的碑竭石刻,说明古代五峰山早为游客的留连忘返之所,更是佛道之士修炼、禅坐、栖居之地。

龙头山有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还有唐代柳宗元的故里,均较闻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 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其故址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畔,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由于楼体壮观,结气势宏伟,风景秀丽,唐人留诗者甚多。“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赏景留下得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该楼历唐经宋,元初(公元1272年)毁于战火。

1997年12月,鹳雀楼复建工程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该工程历经几年建设,于220xx年9月26日主楼竣工,对游人开放,新建鹳雀楼系仿唐形制,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充分体现了唐代风韵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

鹳雀楼景区位于永济市西南20公里处,景区规划面积3300亩,现有面积1640亩,景区内以鹳雀楼为中心,四周以古典园林式分布,形成“四区十二点”的空间结构,式一个国家级旅游景区。

鹳雀楼内部陈设于20xx年7月底完成,陈设内容以黄河文化和河东文化为主题,时代跨越中华上下五千年,采用各种形式说明黄河式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体会到登高望远的最高境界,也可以感悟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不久的将来,鹳雀楼将会成为一个弘扬民族文化的典范。

普救寺 坐落在永济县城西12.5公里处,始建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原名“西永清院”。因我国古典戏剧《西厢记》而闻名遐迩。寺内的舍利塔,创建于隋唐迄今1300多年。明喜靖三十四年毁于地震。七年后,明世宗诏令重建寺院,重建寺塔。到了1920xx年,寺院又不幸遭到一场大火。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开始拨专款修复普济寺。莺莺塔在原基础上重修13层,高50米,时人有诗赞云“缤纷五彩似飞虹,八面凌空八面风。一十三层冲霄汉,琉璃宝塔冠寰中。由于人们对莺莺的爱情悲剧的同情,便顾不得佛门的规矩,口碑相传把它改称做了“莺莺塔”。舍利塔原名反不为后人所知了。

莺莺塔为世界奇塔之一。她和我国北京天坛回音壁、四川石琴、 河南蛤蟆塔同属四大回音建筑,以莺莺塔声学效应最为显著,其回声 机制主要在三方面:

1、 塔内是中空的,站在塔的中层听上面人说话,由于声学反射 效应,声音好像从下面传来;

2、 塔檐上的复杂结构有反射作用;

3、 墙壁反射。而天坛回音壁主要是通过墙壁反射。所以在塔的 四周击石拍手,均可听到清晰的旺音回声;随着位置的变换, 这蛙音回声也可以发生从空中或地面传来的变化。

最新山西时时放心不下心得体会如何写八

女士们、先生们: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东15公里的北留镇皇城村,是一座建于明清两代的古城堡建筑群,总面积36580平方米,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裁官、康熙皇帝35年讲经老师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是国家4a级旅游区,也是电视剧《康熙王朝》外景拍摄地。

陈廷敬,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20岁中进士,一生28次升迁,直至成为一代名相,被当代史学界誉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皇城陈氏家族人才辈出,科甲鼎盛,明清两代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为清代中国北方文化大家族。

[御书楼]

这座古老雄伟的建筑叫御书楼,因藏有康熙御笔而得名,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康熙四十九年(1710),72岁高龄的陈廷敬曾多次请求告老还乡,均被康熙帝婉言谢绝。当年十一月,他再次因耳疾力请辞官,终于获得恩准。但康熙帝命他原官解任,但仍留京用事,总裁《康熙字典》的编修,并说:“卿是耆旧,可称完人。”陈廷敬辞官后,康熙帝对他更加关怀有加,经常到他寓所探望。次年二月康熙帝再次到他书房巡视,看到陈廷敬不顾体弱多病,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审编字典时,备受感动,当即御笔亲书“午亭山村”和“春归乔木深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这幅匾联赐予陈廷敬,对他的一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并动情地说:“朕特书此匾联赐卿,自此不与人写字矣。”“午亭”为陈廷敬的晚号。陈廷敬去世后,他的三儿子陈壮履将御书恭摹勒石,建楼珍藏,以示纪念。

[中道庄城门]

皇城相府的外城叫中道庄,是陈廷敬拜相入阁,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之后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修建的。按照内城风格,条石筑基,青砖砌墙,城楼、堞楼、望河亭前后呼应,左右相倚,与内城相接。既可登高远眺,赏心悦目,观览风景,又可居高临下,拱卫拒敌,外城门上镶嵌有两块匾额,上为“天恩世德”,下为“中道庄”。中道庄含意:一是自古以来,在樊水河畔,上有梅庄,下有三槐庄,皇城处于中间地段,故名中道庄;二是说皇城的主人身居官场,恪守的是孔孟之道,故曰“中道庄”。上匾“天恩世德”四字,以示皇天在上,天赐恩德,世代不绝。

[功德牌坊]

穿过中道庄城门后看到的是这大小两座石牌坊。它是陈氏家族用来旌表族人取得功名和荣誉的功德牌坊。这座大牌坊,始建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四柱三楼,枋额雕龙镌凤,基座瑞兽环拥,气势恢宏,蔚为壮观。牌楼上方“冢宰”二字是宰相的别称,意为百官之首;“总宪”二字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牌坊最下面一格,“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陈廷敬”,就是相府主人。他在朝为官53年,先后担任过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并入阁拜相,声名显赫。封建社会推崇“父以子贵,妇随夫荣”的伦理道德,因陈廷敬是朝廷中的一品大员,官高位显,他的父辈以上是要加官晋爵的。所以,以上三行是分别封赠给陈廷敬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官职。左右分别有“一门衍泽”、“五世承恩”8个大字,意思是说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了皇帝的恩赐。下边则是陈廷敬兄弟子侄们所取得的功名和官职。牌楼的护柱石由狮子滚绣球的图案组成。小牌坊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两柱一楼,结构简单,上面记载着从明嘉靖到清顺治年间陈廷敬已经中举,由于受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小牌坊的规模和装饰均不及前者,但在康熙年间的大牌坊未建成之前,仍不失为陈氏家庭的荣耀和标志。

[冢宰第]

冢宰第门楼高大,威严壮观,在大门上方有“冢宰第”三个大字。在陈廷敬拜相入阁后又在外面的两柱间加上了“大学士第”匾额一块。门前有两墩旗杆石。进入大门,就可以看到当时的过道大厅,至今余韵犹存。它为四柱三门、三间七架的结构。中间的门叫仪门,一般是不开的,左右两边分别是接序行走的过道。

“冢宰第”的建筑装饰既仿古、仿旧(东方的),又仿真、写实(西方的),开清代颖细繁密的先河。这些装饰题材,以寓意、比喻的手法寄托着主人的理想和希望,表现了不同层次人们的审美观点。该院落的主建筑,正面为迎客大厅,康熙曾经两次在这儿做客。康熙三十九年(1720xx年),为表彰陈廷敬的丰功伟绩,康熙皇帝为陈廷敬题写了“点翰堂”之匾额,这幅匾额被挂在大厅上方以示荣耀。

[斗筑居]

在内城的城门上方镶嵌着一块不大的石匾,上书“斗筑可居”4个大字,这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手书。内城形似斗状,是陈家为躲避明末流寇的侵扰而修建的。陈昌言将内城比作斗,意为在小小斗室之中有保安求全存身之地。

[屯兵洞]

我们现在来到了内城墙上,登高远眺,内城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三间七层、高百尺的河山楼和屯兵洞等建筑。河山楼东堡墙根一字形排开、依地势用砖石砌筑的五层窑洞层层递升,直至垛口,大小不同,内外相联,上下用甬道相接。内部既通且连,一进三四间,显得古朴厚重。这些窑洞,既省工省料,经久耐用,冬暖夏凉,易于居住;又错落有致,变化多端,立体感强,隐蔽性好,在建筑上颇具匠心。

[河山楼]

河山楼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是陈氏家族为了抵御乱军侵扰而建造的防御性建筑。该楼长3.4丈、宽2.4丈、高10丈,是相府城内最高的建筑。楼分7层,有墙内梯道和层间木梯相通,雄浑坚固,可容千人避难于其中。三层以上设有窗户,楼顶建垛口和女墙,便于了望敌情和抛掷乱石,底层深入地下,掘有水井,备有石碾、石磨、灶具等生活设施,并有地道通往城外,以防不测。

[内城]

自崇祯五年建起河山楼后,陈氏家族凭借坚固的河山楼顽强抗击了数次流寇的袭击,保证了周围千余乡邻的生命不受侵害。但楼内容量毕竟有限,为永保万全,陈家耗巨资,于崇祯六年(1633年)农历七月动工,第二年春天建成。内城全长467米,垛口149个,平均宽度为2米,高度为12.5米,最高处25米,用石7000余方,砖370多万块.西、北门用铁皮包裹,门上各有楼阁。为防不测,铁门之外设有粗大的木栅栏。城内所有建筑均为明代建筑,每处院落自成体系,各有特点,对研究明代建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什值。

[世德居]

这座精巧别致的院落叫“世德居”。俗称“世德院”,由陈廷敬曾祖父陈三乐经商时的商号——“世德堂”而得名。世德堂创建于明代正德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是陈氏家族移居中道庄时的早期建筑。后经多次修复扩建,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世德居是陈氏家族繁荣昌盛的发祥地,是陈廷敬的父亲陈昌期居住的地方。第一层东方为陈廷敬的出生地,第二层为藏书楼,第三层为藏版楼。因为陈家家道殷实,读书人多,又历代尊师重教,所以建有刻版印刷厂,印刷各类书籍供子弟们学习,并有自己的藏书楼。

站在内城高处可以看出,内城与外城相连,互为依托,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进可攻,退可守。内城的建筑多是坐东朝西四合院,典型的晋东南民居特色,外城坐北朝南,明代建筑风格,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有致。

[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是祭祀陈氏祖先的祠堂,里面供奉着陈氏先祖的牌位,厢房内挂有陈氏先祖遗像图和陈氏族谱图。祠堂正门两侧悬挂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记载着陈氏在明清两代共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皇城陈氏,原籍河南省彰德府临漳县(彰德府即现在的安阳市,临彰县即现在河北省邯郸市临彰县)。明永乐年间,由于家乡遭受自然灾害,师祖陈靠被迫带领全家老少迁居晋城市泽州县天户里半坡村,明宣德四年(1429)年迁居于此。

皇城相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宏伟的建筑,还在于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陈氏家族不仅留下众多的诗文、遗著和传说,而且有作为清朝极盛时期最高统治者康熙皇帝的大量御书、御诗、牌匾、挽诗、一个朝臣宰辅的故地,能遗存这样多的皇帝御笔,历史上是很少见的。皇城相府对于研究明清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哲学、建筑等均有重要价值。这也正是它独具魅力的地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